初中物理速度图像及计算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02相对运动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公式(学生版)

02相对运动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公式(学生版)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02相对运动、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公式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的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命题方向】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

例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17小题)1.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所示。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观察并记录一次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半夜的时候,我们再次观察并记录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比较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A.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运动的B.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静止的C.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D.北斗星是静止的,北极星是运动的2.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3.你坐在游乐场的转椅上,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你看到的周围的景物()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C.静止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有一小孩掉进河里后抱住了一根圆木随水向下漂流,有三条船A、B、C在正对河岸P 点的地方同时与圆木相遇,但三条船上的船员都没有注意到圆木上的小孩A、B两船逆水上行,C船顺水下行。

专题二十 初中物理图像问题

专题二十  初中物理图像问题

专题二十初中物理图像问题利用图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科学方法,各个版本物理教材在研究物理规律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图像,这个图像能直观形象的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物理公式就能知道其它量的数值。

物理学科的力电热光知识体系的问题都离不开图像法。

每年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里都含有图像题,重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是毕业班学生提高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创新举措。

一、物理图像题1.图像内容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2.图像题考法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二、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基本思路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初物理公式大全

初物理公式大全

5. 热学公式: - 热能(Q)= 质量(m)× 热容(c)× 温度变化(ΔT) - 导热方程:热传导(Q)= 导热系数(k)× 面积(A)× 温度差(ΔT)/ 厚度(d)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这些公式只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部分,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校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异。在 学习物理时,建议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来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同时,也要注意理解公式 背后的物理原理,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应用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2. 力学公式: - 力(F)= 质量(m)× 加速度(a) - 力(F)= 压力(P)× 面积(A) - 动能(K)= 0.5 × 质量(m)× 速度²(v²) - 动能(K)= 力(F)× 位移(s)
3. 压力公式: - 压力(P)= 力(F)/ 面积(A)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4. 光学公式: - 光速(焦度(D) - 放大倍数(M)= 物体距离(do)/ 图像距离(di)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公式:
1. 运动学公式: - 速度(v)= 位移(s)/ 时间(t) - 加速度(a)= (末速度(v)- 初速度(u))/ 时间(t) - 位移(s)= 初速度(u)× 时间(t)+ 0.5 × 加速度(a)× 时间²(t²) - 速度(v)² = 初速度(u)² + 2 × 加速度(a)× 位移(s)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快与慢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快与慢

时间为 t1;电梯在匀速下降过程中,物体从顶棚上脱落,到达电梯地板所需的时间为 t2,
则( )。
A .t1=t2 B.t1<t2 C.t1>t2
D.无法判断 7、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为 4 s,平均速度为 30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
度为 20 m/s,则物体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25 m/s
2、【答案】(1)18 m (2)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时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 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在计算车的反应距离时,可根据车速与反应时间来计算;要判 断汽车能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时,先计算出人行走的时间为 2、2 s,然后利用公式 s=vt 计算行人走过的距离;分析汽车两侧到马路边沿的距离范围,然后通过比较作出判断;最后 一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可以回答为:酒后驾车会危害自己和他人 安全;请不要闯红灯;请绿灯亮时过马路等。
比称为速度。它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用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
v=
s。必须注意,公式中 t
v、s、t
s乙 是对同一物体同一段路程(或时间)而言,切勿张冠李戴,以免出现 v 甲= t丙 之类的错误。
路程(长度)单位 ②速度单位:速度的单位= 时间单位
B.24 m/s
C.10 m/s
D.50 m/s
)。
8、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 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是______,该车匀速行驶 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为______,行驶的时 间为______。

Do_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速度图像

Do_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速度图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课程速度图像课前导入温度—时间v —t 图像tv知识讲解一、机械运动运动路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机械运动二、速度图像t/ss/m1234551015A C B甲乙A 点:t A =2s s A =10mB 点:t B =3s s B =15mC 点:t C =2s s C =5mO1.s—t 图像的理解二、速度图像1.s —t 图像的理解①s 与t 成正比,即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③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t/s s/m1234551015A C B甲乙O2.v —t 图像的理解1232.55A B甲乙t/sv/(m/s)A 点:t A =2s v A =5m/sB 点:t B =2s s B =2.5m/sO①甲乙图像中,速度一直未发生变化,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纵坐标中甲的图像居上,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1232.55A B甲乙v/(m/s)Ot/s2.v —t 图像的理解图像拓展5101551015ABC0—5s 内:t/s s/mOA 段:t OA =5s s OA =10m5s—10s 内:10s—15s 内:OAB 段:t AB =5s s AB =0mBC 段:t BC =5s s BC =0m①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②0—5s 内的速度为2m/s ,5—10s 内的速度为0m/s ,10—15s 内的速度为1m/s ③物体在0—5s 内速度最大5101551015ABCt/ss/mO图像拓展拓展应用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C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 s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 s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C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归纳总结速度图像及其应用12351015t/s s/m1232.55t /s v /(m/s )O O。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在v-t图象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的图线 和_______ 时间轴 包围的面积.如右图所示,在0~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_____ 梯形 的面积.
一、由速度图象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由上图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无限分割、 逐步逼近”的微分思想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也对应着 v-t 图线和时间轴所包围的图形 “面积”.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包围的梯形“面 1 积”为 S= (OC+AB)×OA 与之对应的物体的位 2 1 移 x= (v0+v)t. 2
答案: (1)17.25 m (2)6.25 m
用v-t图象分析问题 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的 v-t 图象如右图所示,根据 图象求: (1)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 (2)前 4 s 内物体的位移. (3)前 4 s 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 (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 1 1 xm= v1t= ×4×3 m=6 m. 2 2 (2)前 4 s 内的位移 1 1 1 1 x=x1-x2= v1t- v2t′= ×4×3 m- ×2×1 2 2 2 2 m=5 m. (3)前 4 s 内通过的路程 1 1 1 1 x=x1+x2= v1t+ v2t′= ×4×3 m+ ×2×1 2 2 2 2 m=7 m.
1 2 3.公式 x=v0t+ at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 2 式而不是路程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出的是位移 而不是路程.只有在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 m/s,加速度a=-2 m/s2,则经过2 s后,物体 的速度和位移为( ) A.-2 m/s,1 m B.2 m/s,-1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2 m/s,0 m D.-2 m/s,0 m

初中物理运动知识点整理之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运动知识点整理之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运动知识点整理之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一、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形式。

直线运动有三个基本要素: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其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

位移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值,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距离。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

速度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值,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快慢程度。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值,正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负加速度表示速度减小,零加速度表示速度不变。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二、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直线运动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与知识点需要掌握。

下面是直线运动中常用的一些公式:1.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

速度为常数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

加速度为常数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速度(v)=初始速度(v0)+加速度(a)×时间(t)。

4.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位移(Δx)=初始速度(v0)×时间(t)+加速度(a)×时间的平方(t²)/2。

5. 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可以简化为:速度(v)=初始速度(v0)+加速度(a)×时间(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火车过桥的问题 • 一列火车长为200 m,速度为36m/s,这列
火车完全通过一座长7000米的大桥需要多 少时间?
• 分析:这又是一类典型例题,火车完全通过一座 桥即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整个过程中火车路程 为:车长+桥长,接下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3、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 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 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 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
初中物理
速度问题
教师:李治国
1、速度-时间图像(v-t图)
• 数学知识准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线方程


k为常数,是定值
1、速度-时间图像(v-t图)
• 请同学们回答:(1)图中a,b,c图分别代表什么运动?
• •
(2)t1时刻a,b,c速度各为多少? (3)t2时刻表示什么意思?
t1时刻,a的速度为v1 b的速度为v3
向而行,甲车以24Km/h的速度行驶了18Km的路 程时,刚好遇到乙车,求乙车的速度是多少?
• 分析:甲、乙两车相遇时两车总路程为30km,而两车同 时出发,故相遇时两车行驶的时间相等。
• 6、甲乙两车同向行驶,乙车在前甲车距乙车 20km ,甲车以65km/h的速度追乙车,乙车速度 为50km/h,求甲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乙车?
t1时刻,a的路程为s1 b的路程为s3
c的路程为s2
s
s5 s4
t2时刻三图像a 相交,表示a、 b、c三个物体相遇,路程
s3
均为s3
c
s2 s1
b
a路程从s1开始匀速直线运动
O
t1
b从离原点S5处反t 向匀速直线运动
图1 t2c表示位于路程s3处t,静止不动
3、有关速度的计算
1.某段铁路铁轨长度为 L,一列火车在
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火车运行的速
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
பைடு நூலகம்
N次振动的时间闸隔为t,则计算车速的关系
式是 v =

思路点拨 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 即连续通过了N个接缝,即火车通过了(N一 1)根铁轨,而连续(N一1)根铁轨的长度为(N 一1)L,故火车通过这段铁路的速度为
v
ac的速度为v2
v4
v3
t2时刻三图像相交,表示a、
v2
b、c的速度c 相同,均为v2
v1
b
a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
O
t1 图1 t2
t
b做初速度t为v4的减速运动 c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
2、路程-时间图像(s-t图)
• 请同学们回答:(1)图中a,b,c图分别代表什么运动?
• •
(2)t1时刻a,b,c速度各为多少? (3)t2时刻表示什么意思?
• 分析:甲车追上乙车时,两车行驶时间相同,甲车路程比 乙车路程大20km,这就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相对速度问题:
• 7、一个人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当自动扶梯 静止时,他走上去需3分钟,当自动扶梯开 动后,他站在上面需要用时1分钟,则当他 从开着的扶梯走上去时需要用时多少?
• 分析:当自动扶梯启动后,此处人相对于 地面的速度应该相互v=v甲+V乙。
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V甲=10m/s V乙=120m/s V3=9.33m/s
4、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 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 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 45min内匀速完成,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 • 5、甲、乙两车从相距30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