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理解流体力学基本概念,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静止流体平衡条件及内部的压力分布;掌握理想不可压缩流体无旋流动,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掌握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法,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考核方式
采用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和实验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文档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文档
备注
第四章流体阻力和水头损失
学时要求
共24学时,面授8学时,自学16学时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形成阻力的原因,阻力分类及两种流态,实际流体的运动,实际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因次分析方法、相似原理,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N-S方程及各项含义;
2、紊流理论。
【掌握】
1、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2、实际流体总流的伯诺利方程(能量方程),泵对液流能量的增加;
3、稳定流动量方程的应用。
三、思考与练习
1、P81 3-3, 3-4, 3-5, 3-6, 3-12。
2、什么是缓变流断面?有何特性?
3、动能修正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水头线的画法。
上交作业
P82第三章习题:3-7;3-12;3-15;3-18
上交作业
P38第二章习题:2-1;2-14;2-19;2-22
备注
第三章流体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
学时要求
共36学时,面授8学时,自学28学时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基本概念,欧拉运动微分方程,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伯努利方程(能量守恒),动量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拉格朗日法。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适用层次
专科
适应专业
石油工程
使用学期
2008秋
自学学时
120
面授学时
40
实验学时
0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
工程流体力学
编者
袁恩熙
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SD02010210课程名称: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总学时:84 讲课学时:74 实验学时:10 上机学时:0 课外辅导学时:0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面向动力类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讲授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了解流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基本掌握流体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掌握运用流体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分析和运算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讲述流体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尤其是流体与刚体和固体在力学行为方面的区别。

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介绍流体静平衡所遵循规律及点压和面压的计算方法,并以介绍流体运动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为前提,推求流体力学的三大基本方程。

然后介绍管路系统的水力计算和流体出流计算以及水击现象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以讲述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一定数量习题和实验,使学生具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理想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流动阻力与损失、管路水力计算、量纲分析方法、漩涡理论基础、理想流体有势流动、边界层理论。

课程的重点:讲述流体力学三大基本方程及流动阻力计算、流体运动学基本理论、流体的绕流问题等。

课程的难点: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的阻力与损失、边界层理论。

第1章绪论(6学时)第1节教学内容(1学时):流体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目前研究的一些成果。

教学要求:重点讲述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第2节教学内容(5学时):连续性介质模型、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物理性质等。

教学要求:重点讲述流体的粘性。

第2章流体静力学(8学时)第1节教学内容(2学时):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力函数等压面。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例题等Word版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例题等Word版

《工程流体力学》※<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体的基本性质,流体平衡及运动的基本规律,简单的管路计算。

能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从事专业工作、科研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较好的数学、物理和力学基础,需先修课程应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等;其次,强调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环节内容。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侧重于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计算方法讲解,同时还应注意结合实验和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流体力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做到:1)认真备课①熟悉教学大纲,再三研究教材,查阅资料,认真备课;②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因材施教。

2)教法多样、学法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采取的措施:①从教学方法上,从实际出发适当地采用课堂讨论、质疑、自学、“一比一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等多种不同形式教学方法, 丰富了教学活动。

②从传授学法上,帮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教材和相应的参考书;指导学生听课要有针对性;教会学生善于系统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善于概括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多向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抵估的作用。

3)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流体实例进行教书育人。

重视学生平时表现,督促学生时时努力,避免出现“平时不努力,考试搞突击”不良现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有效积累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4)做好课后工作①认真批改作业,要求自己全批;②安排定期答疑同时,进行不定期随时答疑;③和学生们多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对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进行多帮助。

※<内容提要>(一)流体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性质1.流体的概念2.连续介质假设3.流体的物理性质4.作用在流体上的力5.常用单位制简介(二)流体静力学1.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2.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4.相对平衡5.流体作用在平面上的总压力6.流体作用在曲面上的总压力7.浮体与潜体的稳定性(三)流体运动与动力学基础1.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2.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3.连续性方程4.欧拉运动微分方程5.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6.拉格朗日方程及其意义7.稳定流动量方程及应用(四)液流阻力与水头损失1.液流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分类2.流体的两种流动状态3.相似原理和因次分析4.圆管层流流动5.圆管紊流流动6.紊流沿程水头损失的分析及计算7.局部水头损失分析及计算(五)压力管路的水力计算1.简单长管的水力计算2.复杂管路的水力计算3.孔口与管嘴泄流4.水击现象及水击压力的计算5.习题课(六)非牛顿流体运动基础1.非牛顿流体及其流变方程2.非牛顿流体运动的研究方法3.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4.幂律流体的流动规律5.判别非牛顿流体流动的Z值方法6.非牛顿流体的物理参数测定《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课程编码:0222114学分:4.0 参考学时:64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适用专业:油气储运B、F大纲执笔人:周晓君系(教研室)主任:孙宝江※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油气储运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流体平衡和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Hydrodynamic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88,实验学时124、学分:5.5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6、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7、大纲执笔:油气储运教研室郑云萍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6.11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工程流体力学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研打下必要的流体力学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流体的物理性质,掌握流体的平衡规律、流体的运动规律、流体与其接触的固体壁面间的受力特点、压力管路中的水力计算、气体动力学基础知识及非牛顿流体运动规律等内容。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1. 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4学时)1)具体内容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流体的特性、连续介质的假说流体的密度和重度流体的压缩性、膨胀性和粘性作用在流体上的力2)重点:流体的物性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3)难点:粘性4)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正确理解流体连续介质、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的概念2.流体静力学(10学时)1)具体内容流体静压强及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压力的基准和计量流体相对平衡静止流体作用在平面上的力静止流体作用在曲面上的力2)重点:流体静压强的特性,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静止流体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力3)难点:静止流体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力4)基本要求掌握流体静压强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及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点压强和总压力的计算3. 流体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14学时)1)具体内容研究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及欧拉法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恒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式实际流体伯努利方程式及其意义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泵对液体能量的增加系统与控制体动量定理及其应用2)重点: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泵对流体能量的增加,动量定理的应用3)难点:实际流体伯努利方程式的推导,输运公式的推导,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灵活应用4)基本要求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建立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连续性方程式,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欧拉运动方程式)牢固掌握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法,能够比较灵活地综合运用连续方程式,能量方程式(伯努利方程式)和动量方程式计算总流问题4. 流体阻力和水头损失(14学时)1)具体内容实际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管路中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分类因次分析和相似原理层流与紊流圆管层流分析紊流理论浅析管路中的沿程阻力局部阻力附面层理论基础2)重点:因次分析和相似原理中的基本概念,π定理的具体应用,圆管层流的运动规律,沿程及局部阻力的计算3)难点:实际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纳维—司托克斯方程式)的推导4)基本要求掌握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纳维—司托克斯方程式)及应用掌握因次分析法,掌握力学相似概念和主要相似准则的意义及用途掌握流体运动的两种流动状态及其判别掌握圆管中层流的流动规律了解能量损失阻力系数和水头损失的原因,明确影响阻力系数的因素,熟练掌握计算阻力系数和水头损失方法了解边界层概念和边界层分离现象5. 压力路的水力计算(12学时)1)具体内容管路特性曲线长管的水力计算沿程均匀泄流短管的水力计算孔口和管嘴出流2)重点:长管、短管的水力计算3)难点:复杂长管、短管的水力计算4)基本要求理解长管、短管,串联、并联管路的水力特性的概念掌握有压定常管流的水力计算,掌握孔口、管嘴的水力计算6. 一元非恒定流动(4学时)1)具体内容一元非恒定流动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运动方程式)水击现象及水击压力的计算理想流体的水击波动方程式变水头泄流与排空2)重点:水击压力的计算,变水头泄流与排空3)难点:理想流体的水击波动方程式推导4)基本要求了解管路中水击现象,能够进行水击压力计算了解变水头泄流与排空的水力计算7. 理想流体二元不可压缩流动(4学时)1)具体内容流体微团运动的分析、势流和涡流平面势流势流的迭加原理绕流的升力和阻力2)重点:概念及理论推导3)难点:理论推导4)基本要求了解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能确定流体的速度势及流函数8. 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8学时)1)具体内容气体动力学基本概念微小扰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气体一元恒定流动基本方程式(能量方程式、状态方程式、动量方程式)理想气体一元等熵流动的特性绝热气流压缩性的影响气流速度与断面形状间的关系气体从管嘴的等熵出流实际气体在管道中的定常流动2)重点:气体一元等熵流动的特性3)难点:气体一元等熵流动的特性4)基本要求掌握可压缩流体一元恒定流动的基本方程正确理解压力波的传播、声速和马赫数的概念掌握完全气体一元等熵恒定流动、滞止状态、临界状态及极限速度了解可压缩流体在变截面管中的流动。

流体力学课程自学辅导资料

流体力学课程自学辅导资料

流体力学课程自学辅导资料二○○八年十月教材:工程流体力学教材编者:孔珑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注:期中(第10周左右)将前半部分测验作业寄给班主任,期末面授时将后半部分测验作业直接交给任课教师。

总成绩中,作业占15分。

第一章绪论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一)本章的核心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二)本章重点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本章前后联系为本书的其它章节内容做一介绍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一)本章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一门研究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技术科学。

研究速度分布、压强分布、能量损失及作用力。

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计算(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流体力学研究内容三、典型例题分析(略)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一)思考题、习题(略)(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略)第二章流体及其物理性质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一)本章的核心1、流体的几个性质2、流体的几个物理模型3、作用在流体上的力(二)本章重点1、流体的压缩性、粘性2、连续介质模型、不可压缩流体模型、理想流体模型3、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表面力和质量力(三)本章前后联系为本书的其它章节建立物理模型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一)本章的基本概念1、流体力学定义:受任何微小剪切力都能连续变形的物质特征:流动性2、连续介质模型:(1)宏观上无限小(2)微观上足够大(3)有确定物理量连续介质假设(continuum/continuous medium model):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充满所占据的整个空间的一种连续介质,且其所有的物理量都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的一种假设模型:f =f(t,x,y,z)。

特例:分子的自由行程和所涉及的最小有效尺寸可以相比拟时,如火箭在高空非常稀薄的空气中以及高真空技术3、压缩性:一定温度下、压强增加体积缩小的性质4、膨胀性:一定压强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的性质5、不可压缩流体模型:通常情况下液体流速不高、压强变化小气体6、粘性: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所产生的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影响粘性的主要因素:流体种类、温度和压强7、牛顿流体:牛顿内摩擦定律和牛顿流体8、理想流体模型:粘度为09、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表面力和质量力(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1、流体的力学定义2、不可压缩流体模型3、理想流体模型三、典型例题分析1、P8. 例2-12、P14例2-4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一)思考题、习题2-1、2-3、2-14(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略)第三章流体静力学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一)本章的核心流体静压强分布及作用在平面和曲面上的力(二)本章重点1、流体静压强特性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物理和几何意义3、液体相对平衡时压强分布及工程应用4、静止液体作用在平板上总压力大小和位置5、静止液体作用在曲面上总压力,压力体(三)本章前后联系流体静力学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最基本内容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一)本章的基本概念1、流体静压强特性:方向沿作用面内法线方向,大小和作用面方位无关2、等压面:压强相等的点组成的面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物理和几何意义: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势能、重力势能4、帕斯卡原理、液柱式测压计5、液体相对平衡时压强分布及工程应用:离心式泵与风机、离心铸造机工作原理6、静止液体作用在平板上总压力大小和位置7、静止液体作用在曲面上总压力,压力体(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1、液体相对平衡时压强分布及工程应用:离心式泵与风机、离心铸造机工作原理2、静止液体作用在平板上总压力大小和位置3、静止液体作用在曲面上总压力,压力体三、典型例题分析1、P30. 例3-22、P37. 例3-63、P40. 例3-7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一)思考题、习题1.相对平衡的流体的等压面是否为水平面?为什么?什么条件下的等压面是水平面?2.压力表和测压计上测得的压强是绝对压强还是相对压强 ?3、圆筒,H0=0.7m,R=0.4m, V=0.25m3, ω=10rad/s,中心开孔,顶盖m=5kg 。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3.影响天然气在原油中的因素;
4.油气分离方式;
5.天然气物性参数定义(相对密度、等温压缩系数、体积系数)及计算;
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压缩因子状态方程;
7.原油物性参数定义(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温压缩系数、粘度)的概念以及这些参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
8.地层水水型的划分;
【选学内容(不要求掌握)】
2.单、双组分相图形式及其特点;
3.相态方程的应用;
4.天然气组成的表示方法;
5.天然气物性参数随压力温度的变化规律;
6.地层原油粘度影响因素;
7.地层水矿化度、硬度、体积系数、等温压缩系数等的定义;
【重点掌握】
1.单、双、多组分相图的特点,图中重要的点、线、区;
2.多组分烃体系相图的应用(油藏分类、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相态变化);
2.岩石比面的定义;等径球体正排列模型比面的推导;
3.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概念及等径球体正排列模型孔隙度的推导;
4.综合压缩系数以及弹性储量的概念及计算;
5.达西公式(包括其微分形式、平面线性流公式及平面径向流公式)及应用;
6.气体滑动效应的概念及其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
7.储层流体饱和度的概念;
8.储层岩石中主要的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的划分;
9.毛细管模型中孔隙度、渗透率及比面的推导;
【选学内容(不要求掌握)】
1.等径球体菱形排列岩石的孔隙度;
2.双重介质孔隙度;
3.间接法确定储层岩石孔隙度;
4.储层岩石渗透率的求取及裂缝性岩石的渗透率
5.储层流体饱和度确定的特殊岩石分析法及矿场方法;
6.粘土矿物产状;粘土矿物性质;粘土矿物的不稳定性的机制;
学习建议
学习本门课程应注意理论学习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环节强化对油层物理理论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培养实验和计算的技能,从而实现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设计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设计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原理;(3)熟悉流体力学在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4)了解流体力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数值分析和计算能力;(3)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具备流体力学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2)激发学生对流体力学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4)强化学生对社会和环境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原理,如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伯努利方程等;3.流体的流动类型和特点,如层流、湍流、稳态流动、非稳态流动等;4.流体力学在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如流体阻力、压力损失、流体动力学参数的测量等;5.流体力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如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针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工程中的流体力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流体力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流体力学教材,如《工程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教程》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流体力学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展示流体力学知识和现象;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流体力学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2021年《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自学)基本要求下载(整理)

2021年《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自学)基本要求下载(整理)
20、水头线与水力坡降;
21、
22、泵的扬程及功率。
搴旂撼澧炲€肩◣绋庨 锛?【重点掌握】
1、连续性方程;
2、
3、
4、搴旂撼钀ヤ笟绋庣◣棰濓紳300脳5%=15锛堜竾鍏冿級实际流体总流的伯诺利方程(能量方程),泵对液流能量的增加;
5、
6、A鍏 徃搴旂撼澧炲€肩◣绋庨 锛?000/(1+17%)*17%-85=24.99锛堜竾鍏冿級A鍏 徃搴旂撼鍩庡競缁存姢寤鸿 绋庡強鏁欒偛璐归檮鍔狅紳60.30脳(7%+3%)=60.30锛堜竾鍏冿級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况。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况;
2、流体力学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
1、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重点掌握】

三、思考与练习

备 注
第一章 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学时要求
共10学时,面授2学时,自学8学时
学习建议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物理和力学基础。需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理论力学等课程。学习过程中要侧重于流体力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应注意结合实验和工程实际问题,认真做好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内容。全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章节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
绪论
学时要求
共2学时,自学2学时
6、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欧拉方程);
7、
8、锛?锛夌撼绋庣 鍒掓槸娉曞緥璧嬩簣绾崇◣浜虹殑涓€椤规 褰撴潈鍒┿€傚湪甯傚満缁忔祹鏉′欢涓嬶紝浼佷笟浣滀负鐙 珛娉曚汉鍦ㄥ悎鐞嗗悎娉曠殑鑼冨洿鍐呰拷姹傝嚜韬 储鍔″埄鐩婃渶澶у寲鏄 竴椤规 褰撴潈鍒┿€備釜浜哄拰瀹跺涵浣滀负鍥藉 娉曞緥淇濇姢鐨勫 璞′篃鏈夋潈鍒╄皨姹傝嚜韬 悎娉曟潈鍒╃殑鏈€澶у寲銆傜撼绋庢槸绾崇◣浜虹粡娴庡埄鐩婄殑鏃犲伩浠樺嚭銆傜撼绋庣 鍒掓槸浼佷笟銆佷釜浜哄拰瀹跺涵瀵硅嚜韬 祫浜с€佹敹鐩婄殑姝e綋缁存姢锛屽睘浜庡叾搴旀湁鐨勭粡娴庢潈鍒┿€?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Engin eeri ng Fluid Mecha nics 课程编号: 学时数:72其中实验学时数:12 课程性质:、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

是该 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它是研究流体平衡、运动及能量间内在联系与相互 转换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以流体基础理论为主,结合一般工程技术的课程。

学生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获得流体力学方面基础理论的系统知识,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流体静止及运动时的规律以及流体与 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掌握这些规律在工程实际当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课使学生对工程实践中有关的流体力学 问题有较广泛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 力。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以及水力计算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 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基 础。

、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作用于流体上的力 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的力学模型 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及工程中的应用;必修课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 适用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1.1 1.2 1.3 1.4掌握流体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连续 介质、不可压缩流体及理想流体的概念。

第 2 章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流体静压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形式 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分布规律 压强的测量、计算与应用 作用于平面的流体静压力 作用于曲面的流体静压力 重力与其它惯性力作用下的流体相对平衡 基本要求:理解掌握流体静压强、等压面的概念及其性质;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在相对平衡 中的应用;掌握平面和曲面受压力的计算方法。

《工程流体力学》_40学时

《工程流体力学》_40学时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发展课适用专业(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总学时数:40学分:2.5编制部门:机电工程系编制日期:2015年1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生产和科研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流体的力学性质,流体运动学基本概念,不可压缩流体的一维层流流动,流体流动微分方程,化工机械中的典型流动分析等知识。

从而为分析研究过程装备中的流体流动规律及其相关传递过程,以及设计开发新型高效的过程装备奠定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流体的力学性质及其运动学基本概念、静止条件下的流体受力和静力学方程、静止流场特征、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及其运用、典型一维流动特征、三维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流体运动学基本原理、流体力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综合应用。

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所布置的习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1.绪论(1)流体力学发展史简述(2)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3)流体的定义和特征连续介质模型(4)作用在流体上的力(5)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2.流体静力学(1)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2)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3)重力场中流体的平衡(4)流体的相对平衡(5)静止流体作用在固体壁面上的总压力(6)静止流体作用在潜体和浮体的总浮力3.流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1)研究流体运动的方法(2)定常、非定常流动一、二、三维流动(3)迹线流线(4)流管流束流量当量直径(5)系统控制体输运公式(6)连续方程(7)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8)能量方程(9)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10)流线主法线方向速度和压强的变化(11)粘性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4.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1)流动的力学相似(2)动力相似准则(3)流动相似条件(4)近似的模型实验(5)量纲分析法5.管流损失和水力计算(1)粘性流体管内流动的能量损失(2)粘性流体的两种流动状态(3)管道进口段中粘性流体的流动(4)圆管中粘性流体的层流流动(5)粘性流体的紊流流动(6)沿程损失的实验研究(7)非圆形管道沿程损失的计算(8)局部损失(9)管道流动的水力计算(10)几种常用的技术装置(11)液体出流6.气体的一维定常流动(1)微弱压强波的一维传播声速马赫数(2)气流的特定状态和参考速度速度系数(3)正激波(4)变截面管流(5)等截面摩擦管流(6)等截面换热管流7.理想流体多维流动基础(1)微分形式的连续方程(2)流体微团运动分析(3)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4)起始条件边界条件(5)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6)涡线涡管涡束涡通量(7)速度环量斯托克斯定理(8)汤姆孙定理亥姆霍兹定理(9)二维涡流(10)速度势流函数流网(11)简单的平面势流(12)简单平面势流的叠加(13)均匀等速流绕过圆柱体的平面流动(14)均匀等速流绕过圆柱体有环流的平面流动8.粘性流体多维流动基础(1)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2)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层流流动(3)边界层概念和特征(4)层流边界层的微分方程(5)边界层的动量积分关系式(6)边界层的位移厚度和动量损失厚度(7)平板边界层流动的近似计算(8)边界层流动的分离(9)物体的阻力自由沉降速度实验项目、类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有关说明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衔接关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后续课程:《过程流体机械》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节主要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3.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为考查,平时成绩占15%,实验成绩占15%,期末成绩占70%。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一、课程简介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运动的规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流体相关的工程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2. 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实验技能,能够进行流体力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流体静力学3. 流体动力学4.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5. 流体力学实验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主要用于传授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实验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期末考试将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实验报告也将作为评价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的重要依据。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验教学8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4课时)2. 流体静力学(4课时)3. 流体动力学(6课时)4.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4课时)5. 流体力学实验(8课时)七、教材及参考书1. 《工程流体力学》,作者:张,出版社:[出版社名称]2. 《流体力学》,作者:李,出版社:[出版社名称]3. 《流体力学实验教程》,作者:王,出版社:[出版社名称]八、课程要求1. 出勤:要求学生按时参加课堂授课,缺课次数不超过总课时的1/7。

2. 作业:认真完成布置的课后作业,按时提交。

3. 实验:认真参加实验教学,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4. 考试:参加期末考试,满分100分。

九、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各占50%。

其中:1.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形式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处理工程》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适用层次专升本适应专业环境工程使用学期2008秋自学学时128 面授学时32 实验学时使用教材教材名称废水处理工程 (第二版) 编者唐受印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参考教材排水工程(下)第四版,课程简介《水处理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内容涉及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结构跨度大,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基础知识结构。

各种处理方法中应用到大量处理构筑物,需要结合大量工程实际图片才能介绍清楚,有些内容只有通过动画的形式才能更好说明。

所以本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电教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水处理工程的任务,掌握水处理工艺的基本计算,控制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独立的进行一般水处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转管理工作,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习建议本课程要求学生修完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环境工程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等课程后进行。

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条件的同学应该多去参观各类水处理工艺,在提高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利于加深对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各章节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了解废水的特性是选择废水处理方法的关键;废水处理反应器及动力学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废水来源及特性,常见废水处理指标;2、水处理方法基本分类,常见废水处理流程的基本组成;【掌握】1、水质标准的选用,工业企业中重要污染物的控制控制节点;【重点掌握】1、废水处理反应器及动力学基础,掌握几类反应器容积确定的方法,注意其区别及内在联系,三、思考与练习1、废水分类的目的是什么?2、废水的特性与处理工艺选择的关系?3、水质特性指标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4、废水处理关心的标准有哪些?5、废水处理方法如何分类?6、废水处理反应器类型:间歇反应器,连续搅拌反应器,推流式反应器相同点不同点?各反应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如何应用该理论指导工程实践?上交作业课后习题5备注第二章预处理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调节池容量的确定,格栅设备选型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酸碱污水中和的方法选择;【掌握】1、格栅机及筛滤设备尺寸计算机设备选型【重点掌握】1、水质水量调节池容量确定,调节池位置的安排;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3备注第三章混凝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混凝机理,常用混凝剂种类及使用条件,影响混凝的因素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混凝剂投加设备;【掌握】1、提高混凝效果的关键控制影响因素;【重点掌握】1、混凝机理;2、常用混凝剂种类及使用条件,使用两种以上混凝剂时的投加顺序;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6备注第四章沉淀与气浮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沉淀理论及沉淀效率的计算,影响沉淀池沉淀效率的主要控制参数,气浮过程原理及提高气浮效果的工程措施。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沉淀类型;2、沉淀池类型,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运行控制方式;3、隔油池去除目标物,气浮处理流程,气浮处理目标物【掌握】1、沉淀原理,沉淀效率计算公式两部分的含义;2、斜管沉淀池提高沉淀效率的原理所在;3气浮过程原理,常用气浮处理流程基本组成【重点掌握】1、沉淀曲线绘制及沉淀效率计算;2、Stokes公式的应用条件及其对提高处理效率的理论指导意义;3气浮过程原理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7、12备注第五章深层过滤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普通快滤池的基本构造,影响滤池处理效果的核心部分,滤池设计关键控制参数的选择依据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过滤基本理论;2、常用各类滤池的功能及使用条件;【掌握】1、普通快滤池基本构造;2、滤池滤料级配曲线的绘制及不均匀系数的求取;3、滤池配水系统设计原则;4、滤池系统的设计要点【重点掌握】1、滤池滤料级配的选定;2、如何使实际滤池更接近理想快滤池;3反冲洗周期确定依据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6备注第六章化学氧化与还原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常用氧化剂的性质,常用氧化还原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方法;2、还原法处理废水的方法;3、氧化法的发展方向【掌握】1、氧化还原剂的选用原则;2、臭氧氧化处理法;3、氯氧化处理法;4、空气氧化处理法【重点掌握】1、臭氧性质及其使用中注意事项;2、折点加氯方法;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无备注第七章吸附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吸附的种类,吸附平衡及吸附等温式,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吸附工艺设计计算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吸附剂及其再生;2、吸附法的应用;【掌握】1、吸附的基本理论;2、吸附工艺及设计;3、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重点掌握】1、吸附平衡及吸附等温式;2、吸附工艺及设计计算;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5备注第八章离子交换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离子交换剂分类、组成及结构;离子交换剂的选择系数的定义及交换容量;离子交换平衡与选择性系数的关系;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的交换过程;离子交换设备计算机选型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离子交换剂分类、组成及结构;2、固定床离子交换系统的交换过程;【掌握】1、离子交换剂的选择系数的计算,根据应用交换容量选择交换容量;2、离子交换工艺设计计算;【重点掌握】1、离子交换树脂选型;2、离子交换平衡与选择性系数的计算;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6备注第九章膜分离技术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膜分离法的特点;电渗析原理及过程,电渗析器组成;反渗透原理及装置组成;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超滤和纳滤;2、液膜的组成及分类应用;【掌握】1、渗析和渗透的区别;2、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交换膜作用机理的异同;3反渗透装置组成【重点掌握】1、电渗析原理过程;2、反渗透原理过程;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无备注第十章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酶及酶反应,重点理解米门方程建立的条件及含义;微生物生长规律及微生物增长曲线的各阶段及其特点,Monod方程建立的条件,微生物生长与底物利用速度数学表达式各参数的含义;废水可生化性的概念及意义,可生化性评价的方法,B/C值的含义,重点了解耗氧速率法;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废水生化处理方法总论;2、回顾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内容;【掌握】1、米门方程建立的条件及各项参数的含义;2、微生物生长规律及微生物增长曲线的各阶段及其特点,Monod方程建立的条件,微生物生长与底物利用速度数学表达式各参数的含义;3、废水可生化性的概念及意义,可生化性评价的方法,B/C值的含义,耗氧速率法;【重点掌握】1、微生物生长规律及微生物增长曲线的各阶段及其特点,微生物生长与底物利用速度数学表达式各参数的含义;2、废水可生化性的概念及意义,可生化性评价的方法中B/C值法和耗氧速率法;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3备注本章内容对应课本第十二章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第十一章活性污泥法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三个主要过程:吸附、微生物代谢、凝聚及沉淀;活性污泥法最基本流程组成;衡量活性污泥性能的主要指标含义:SV、SVI、污泥浓度(MLSS、MLVSS)、生物相指示;活性污泥工艺设计运行控制参数的含义:污泥负荷、污泥龄;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的动力学描述方程及其应用;曝气传质原理,不同曝气形式对空气需要量的计算过程;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步骤;曝气池的运行方式及特点;曝气池运行管理,异常现象类型及基本控制措施1.基本原理与分类2.活性污泥法参数3.曝气原理、方法及曝气池构造4.活性污泥的运行管理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曝气池的运行方式及特点;2、曝气池运行管理,异常现象类型及基本控制措施;【掌握】1、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三个主要过程:吸附、微生物代谢、凝聚及沉淀;2、活性污泥法最基本流程组成;3、衡量活性污泥性能的主要指标含义:SV、SVI、污泥浓度(MLSS、MLVSS)、生物相指示;4、活性污泥工艺设计运行控制参数的含义:污泥负荷、污泥龄;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的动力学描述方程及其应用;5、曝气传质原理,不同曝气形式对空气需要量的计算过程;6、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步骤;【重点掌握】1、活性污泥法最基本流程组成;2、衡量活性污泥性能的主要指标含义:SV、SVI、污泥浓度(MLSS、MLVSS)、生物相指示;3、活性污泥工艺设计运行控制参数的含义:污泥负荷、污泥龄;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的动力学描述方程及其应用(劳伦斯-麦卡蒂模式);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7、8、10备注本章是生物处理法学习的重点,参照《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有关内容,便于理解课程内容本章内容对应课本第十三章活性污泥法第十二章生物膜法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注意和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点;生物膜的形成及特点;生物滤池处理原理及各类型的不同点;生物转盘的构造及原理;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其他形式的生物膜法处理设备:生物流化床;2、生物膜法的运行管理;【掌握】1、生物滤池处理原理,基本组成,常用类型;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原理;【重点掌握】1、生物滤池构造及负荷确定;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课后习题8备注本章内容对应课本第十四章生物膜法第十三章厌氧生化法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厌氧处理三阶段理论,各阶段产物类型及反应特点;厌氧处理法主要影响因素,BOD:N:P控制比例;厌氧处理常用工艺设备:UASB结构组成;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厌氧反应器的设计;2、厌氧设备的运行管理;【掌握】1、厌氧处理三阶段理论,各阶段产物类型及反应特点;2、厌氧处理法主要影响因素,BOD:N:P控制比例;3、厌氧处理常用工艺设备:UASB结构组成;4、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吸附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1、厌氧处理三阶段理论,各阶段产物类型及反应特点;2、厌氧处理法主要影响因素,BOD:N:P控制比例;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无备注本章内容对应课本第十五章厌氧生化法第十四章生物脱氮除磷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氨化反应,氨氧化反应,亚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聚磷菌的生物特性;A/O工艺组成及单元的功能;A/A/O工艺组成及单元的功能;硝化反应过程对BOD含量进行控制的原因;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生物脱氮新理念;2、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计算;【掌握】1、氨化反应,氨氧化反应,亚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2、聚磷菌的生物特性;3、A/O工艺组成及单元的功能;4、A/A/O工艺组成及单元的功能;5、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因素【重点掌握】1、氨化反应,氨氧化反应,亚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2、A/O工艺组成及单元的功能;3、A/A/O工艺组成及单元的功能;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无备注本章内容对应课本第十六章生物脱氮除磷第十五章稳定塘和土地处理系统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稳定塘的种类;各类稳定塘中微生物转化污染物的过程机理;各种塘的适用条件;典型工艺流程组合;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机理及基本工艺组成;【掌握】1、稳定塘的种类;2、各类稳定塘中微生物转化污染物的过程机理;3、各种塘的适用条件;4、典型工艺流程组合;【重点掌握】1、稳定塘的种类;2、各类稳定塘中微生物转化污染物的过程机理;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无备注本章内容对应课本第十七章稳定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第十六章污泥处理与处置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污泥的来源及特性;污泥浓缩;污泥稳定;污泥脱水;污泥综合利用;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污泥的来源;2、污泥的综合利用;【掌握】1、污泥的来源及特性;2、污泥浓缩方法;3、污泥稳定方法;4、污泥脱水方法及设备;【重点掌握】1、污泥含水率计算;2、污泥的脱水性能;三、思考与练习课后思考题及习题上交作业无备注本章内容对应课本第十九章污泥处理与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