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物美

合集下载

美与丑议论文8篇

美与丑议论文8篇

美与丑议论文8篇美与丑议论文1何谓美?何谓丑?一直以来我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

但读了《巴黎圣母院》后,我终于懂得了美与丑的真正内涵。

御前侍卫弗比斯虽然有着英俊的面孔。

华丽的衣着,高贵的门第,但却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

在他考究的军服下,却掩盖者一个无比丑恶的灵魂,他用情不专,具有行伍出身的兵痞习气,酗酒说粗话,粗鄙龌龊,只要探究他的内心,我们就会发现,高大的卫队长只是一个粗俗、卑劣的人。

他,才是丑的极致。

而卡西莫多虽然身体畸形,奇丑无比,又驼又瞎,又跛又聋,但他善良而坚强。

因为有着养育之恩,他对尊敬的副主教先生几乎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真是一个典型的愚忠型的悲剧人物,然而,我们至少应该给他以公正的尊敬。

他一直默默地爱着爱思梅拉达,那么的纯洁,那么的深沉,一味的奉献没有奢望,甚至献出生命。

正是这种无比的爱,使他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他的美。

他独自一人抵挡着千百万流浪汉的进攻,他的形象在那一刻是那么的光辉伟大,他的灵魂是那么的高尚。

一个人的外表并不决定一切,内心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

一个人的外在是无法选择的,但可以追求心灵的真诚纯洁。

同样,衡量一个人也要从他的内在品质出发,不能以貌取人。

美丽的的貂皮下可能藏着一颗丑恶的心,而丑陋的蚌壳中却含着一粒璀璨的明珠。

美与丑议论文2美与丑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外表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一些长的丑的人往往被人忽略。

而在我看来心灵美比外表美更迷人。

也有些人会因此陷入误区,认为长的丑的人则是心灵美的,而长得美的人则是内心丑陋的。

这却不然,长的丑的人并不全是心灵美的,而长的美的人并不全是心灵丑的。

为什么心灵美比外表美更迷人呢?举个例子吧:例如某个人长得像中国四大美女一样美,可是如果她心地不善良,对别人总是恶语相向,那她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因为她永远无法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相反,某个人长的很丑,但是她心地善良,对别人总是以礼相待,那她长得再丑也没关系,因为她的心灵美在大家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明清曲家的人物形象审美境界论

明清曲家的人物形象审美境界论

明清曲家的人物形象审美境界论中国古代剧论家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主张作家主体对事物客体的艺术改造。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他们借鉴了古代哲学和文艺理论中的传神论,形成了与西方重视精细而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不同的审美追求,强调人物外在“形”的真实描写和内在“神”的形象化描绘,并以“形神兼备”作为戏曲人物塑造的最高境界。

标签:人物形象;审美境界;戏曲批评;戏曲创作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1],传统西方戏剧理论基本上沿着这一理念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写实为主的、追求再现生活表象的各种观念和方法,如十九世纪以来的自然主义戏剧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等。

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古代剧论家更注重作家主体和戏曲人物客体的内在情感,强调作家的艺术改造。

对于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他们借鉴了古代哲学和美学思想中的传神理论,形成了与西方戏剧理论不同的人物形象审美境界论。

一、形神论的理论渊源形与神的命题是关于人的物质形态与精神世界相互关系的哲学探讨。

形,通常指外貌和表象;神,为精神和灵魂。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围绕形与神的关系形成了对立的两个派别。

一派主张“形神一体”,早期代表人物主要有荀子和范缜。

荀子认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2]。

不仅视“形”为“神”存在的基本前提,而且与人们的现实情感联系起来。

范缜以刀刃与锋利的关系论证形与神的不可分割,认为刀的锋利需以刀刃的存在为基础,没有刀刃,也就没有刀的锋利了,所以“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3]。

另一学派主张“形神相异”。

如庄子认为“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4]。

无形之”神”化生出“形”,万物之形相异,“神”却相通。

“神”绝对高于“形”,是“形”的主宰,“形”则完全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

淮南王刘安把属于哲学的形神思辨与艺术联系起来,认为“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5]。

论 文 题 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论 文 题 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姓名刘凤兰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本科指导教师骆晓倩日期 2013年3月《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

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

其中,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

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

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

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他有猪的外形,猪的习性,身上的毛病多,恨不能浑身净优点。

因而有了猪八戒的妙趣横生,也少不了呆子气。

沙和尚身上有着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却也存在着人性的特点,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唐僧,孙悟空,猪八,沙僧,形象目录摘要 (I)一、绪论 (4)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5)三、唐僧形象分析 (6)(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二)骄矜、迂腐和是非不明的凡人形象(三)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四、孙悟空形象分析 (9)(一)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二)率性而为、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形象(三)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五、猪八戒形象分析 (13)(一)、猪八戒是个贪婪的人(二)、猪八戒是个既懒又勤的人(三)、猪八戒是个愚笨又聪明的人六、沙僧形象分析 (18)(一)稳重踏实, 细心周全(二)精明世故, 逆来顺受(三)、奴性人格七、结论 (23)参考文献 (24)附录 (25)致谢 (26)一、绪论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论小说《紫色》中人物的视觉形象

论小说《紫色》中人物的视觉形象

论小说《紫色》中人物的视觉形象袁小华臧华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以视觉为切入点运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美学理论分析小说《紫色》中人物形象对于解读和把握小说的整体审美价值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紫色》视觉格式塔人物形象小说《紫色》的巨大魅力至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经过国内外学者的评论这部伟大的著作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然而笔者发现许多评论家重文本结构分析而忽视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探讨。

因为“现代小说家攻击传统小说以人物为核心的创作方法为…僵死模式‟人物品格已从非英雄化趋于反英雄和异化”①。

不过笔者认为《紫色》中的人物形象的作用恰恰是小说成功的关键。

他们对读者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成为艺术形象的主体。

正是这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给小说灌注了无限的生命力。

也就是说艾丽斯??沃克用独特的人物构建技巧使这部小说产生了模糊美。

而这种不确定性有助于清晰地揭示文本的深刻思想。

那么沃克究竟是怎样做到让人物既不落人传统俗套又符合后现代的审美意境的呢阿恩海姆主张“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到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像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②其要点是运用格式塔心理美学原理来分析视觉效能对艺术作品的把握有助于指导视觉并使它的机能得到恢复。

在视觉对艺术品的把握中只有对对象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形成完整的视像才能创造或欣赏艺术品在这种把握中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也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

视觉对世界的观看活动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主体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⑦为了更好地阐释沃克如何有效地通过人物取得杰出的艺术效果本文将用格式塔心理美学理论剖析与解读小说《紫色》中人物形象的视觉效果及其审美价值。

简化与张力“一个视觉对象的形状并不是由它的轮廓决定的而是由它的骨架结构决定的。

”④《紫色》中的大多数人物没有五官没有轮廓。

主要人物除了莎格有个鹰钩鼻子哈波有个鼓眼珠和女人脸之外其他的人只有“盲目”和“人影”。

”江山如画”是否也可以形容美丽的人物?

”江山如画”是否也可以形容美丽的人物?

”江山如画”是否也可以形容美丽的人物?引言:"江山如画"是我们常用的形容词组,描述了美丽如画的风景。

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用来形容美丽的人物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讨论这一问题。

一、舒展如山水间的曲线美人物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外表,还包括内在的魅力。

当一个人具备曲线美时,我们不禁会联想到优美的江山风光。

这种美可以是身姿的优雅曲线,也可以是言谈举止的流畅与柔和。

正如山峦之间的弯曲,人物的舒展如山水间曲线美更能吸引人的目光。

二、丰富如变幻的天气氛围江山之美包括了丰富的景色和天气氛围。

同样,美丽的人物也具备种种丰富多样的特点和气质。

在某些时刻,他们可以温柔如春日的微风,给人以宁静与温暖;而在另一些时刻,他们又可以如夏日的烈阳般炽热而充满活力。

这种多样的气质使得美丽的人物更加引人注目,如同江山之美中的变幻天气氛围般令人难以忘怀。

三、独特如千姿百态的江山风情江山之美,是由千姿百态的风景构成的。

同样,美丽的人物也有着独特的风情和个性。

他们或许是优雅高贵的,或许是灵动活泼的,或许是温柔内敛的。

与江山风情一样,美丽的人物也有着迷人的个性魅力,令人为之倾倒。

四、华美如山水中的绚丽色彩江山美景的绚丽色彩是令人陶醉的。

同样,美丽的人物也可以通过服装、妆容和饰品等来展现出华美的一面。

他们的穿着和装扮常常令人眼前一亮,犹如山水中的绚丽色彩,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五、悠远如江山中的历史韵味江山之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韵味。

同样,美丽的人物也可以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历史和故事来展现出悠远的韵味。

他们的经历和成长背后蕴含着种种故事和情感,这使得他们的美丽更加深刻而有内涵。

结语:"江山如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形容,它也可以被用来形容美丽的人物。

美丽的人物具有舒展如山水间的曲线美、丰富如变幻的天气氛围、独特如千姿百态的江山风情、华美如山水中的绚丽色彩以及悠远如江山中的历史韵味。

略论人之美的表现

略论人之美的表现

略论⼈之美的表现2019-08-15⼈是地球上⽣命有机体发展的最⾼形式,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级动物。

⼈既是唯⼀的审美主体,也是最⾼的审美对象。

⼈的美是指⼈在历史实践中不断远离动物性⽽形成发展和完善的那种⼈性、⼈格精神和⼈体和谐共同呈现的整体形象的美。

它有三个⽅⾯的基本特点:其⼀是体现⾃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以社会美为主;其⼆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以内在美为主;其三是个体美与综合美的统⼀,以个体美为主。

⼈之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的⾃然形体美⼈的⾃然形体美是指⼈的形体和容貌的美,是⼈的⽣理形态呈现的美,属于⾃然美、形式美的范畴。

早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形体审美意识已经⼗分强烈和⾃觉,“在他们眼中,理想⼈物不是善于思考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灵,⽽是⾎统好、发育好,⽐例匀称,⾝⼿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

为实现这种审美意识,他们严格优⽣制度、普遍开展全民体育运动(⾳乐舞蹈训练),实⾏严格的军事训练。

他们把⾁体的完美看作神明赐予的特殊恩宠。

那么,什么样的形体才算美呢?⼤⾃然造化的⼈体美千姿百态,不拘⼀格,个体皆⾃成其美。

但⼈们从审美实践中,也形成了⼀些共同的⼈体美要求。

主要有以下⼏点:体形匀称。

“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例合度的,凡是和谐的和⽐例合度的就是真的……”⼈体美⾸先要求体形的匀称和谐,即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例对称合度,协调适中。

希腊著名医⽣噶伦认为⼈体美“在各部分之间的对称――例如各指之间,指与⼿的筋⾻之间,⼿与肘之间,总之,⼀切部分之间都要见出适当的⽐例……”意⼤利的塔梭也指出:“美在于四肢五官具有⼀定的⽐例,加上适当的⾝材和美好悦⽬的⾊泽。

”著名画家达·芬奇以⼈体解剖学为依据,总结出⼀套符合标准的⼈体⽐例,例如⼈的头部应占总⾼的1/8,以肚脐为界,上部与下部的⽐例应符合黄⾦分割律(即1∶1.618)等。

我国古⼈认为理想的⼈体美应是“增之⼀分则太长,减之⼀分则太短”,即不⾼不低,不胖不瘦,恰到好处。

论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时代特点

论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时代特点

论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时代特点介绍如下: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其审美价值和时代特点构成了作品的文化属性。

以下是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时代特点的介绍:
一、审美价值
1.独特性:人物形象应该是独特的,具有某种意义。

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形象、语
言等来塑造人物的特殊性,使人物在读者的心中有独特的位置和地位。

2.精神高尚性:人物形象应该拥有精神高尚品质。

他们的思想、行为、感情应该符合
一定的良好性质,如真理、善良、正义、美好等等。

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积极的具有正向激发力的心态。

3.可塑性:人物形象的可塑性很重要。

人物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像活着一样存在,具有
独立的心灵和思想,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但也应该具有可塑性。

作者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应该给角色一定的空间,让他有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

二、时代特点
1.心理描写:现代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变得越来越丰富,文字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变
得更加细致而深刻。

2.多元文化:在当今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有了更多的元素,涉及到不同的文
化、不同地域背景下所固有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法。

3.批评精神:现代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充满了批判精神,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足都会
有一些的抨击。

(比如在女性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方面)
总体而言,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条件锻炼了人物形象在审美上的不同品味,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去探讨当代生活中各种问题,发现当代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出深刻的人性关怀。

审美价值与时代特点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

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悲剧美

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悲剧美

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作者:单婷学号:2008021314学院:人文学院年级:2008级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吕维洪职称:副教授日期:2012年5月10曲靖师范学院教务处制论越剧《梁祝》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摘要越剧《梁祝》是梨园的精品,戏曲艺术中的经典。

学者对梁祝故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化解读、悲剧原因、性格形象分析、对比研究几个方面。

因为越剧长于抒情,最适合演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所以越剧中的梁祝故事表现出了最美好的人性和最沉重的悲剧。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世纪中叶演出的徐进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现出的人性之美和悲剧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性美以及爱情结局的悲剧化使这部剧具有强烈的审美内蕴。

根据细读文本、归纳演绎、分析总结的研究方法,从文学表现人性的最高标准和时空转化的哲学高度来看,越剧《梁祝》人性彰显得越美,其悲剧效果越突出,审美内蕴越浓,越能使人产生崇高感。

也正是越剧《梁祝》中的人性美和和悲剧美的震撼力,才使越剧《梁祝》历久弥新,散发出耀眼的艺术光芒,得以常唱不衰,备受广大民众喜欢。

关键词:越剧梁祝;唯美爱情;人性美;悲剧美Abstract: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is a classic the Liyuan boutique Opera. Scholars study of the Story has remained mostly in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ragedy, character and image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several aspects. Shaoxing opera longer than the lyric, the optimal co-star love story of the genius and beauty full of pathos, so the Story in Shaoxing showed the best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heaviest tragedy. Zhejiang Yue Opera performances by the mid-20th century Xu Jin adaptation of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showing the beauty of humanity and the tragedy of America has a unique artistic charm,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love 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show strong aesthetic connotation. Read text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alysis summary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highest standards from the literary express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vantage point of the philosophy of space-time transformation,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human highlight the more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tragic effect is more prominent,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more concentrated, the more we make people have a lofty sense. Also is the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in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tragedy of America's shocking to Shaoxing Opera "Butterfly Lovers" timeless, emitting a bright artistic light, can be often singing is not bad, much the general public likes.Keywords: Yue Opera Butterfly Lovers; beautiful lov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beauty of Tragedy目录引言 (3)文献综述 (3)(一)国外研究 (3)(二)国内研究 (4)(三)对上述状况的评述 (4)研究方法 (5)讨论与分析 (5)一、越剧《梁祝》与川剧、京剧的比较 (5)二、越剧《梁祝》中人性美 (6)(一)梁祝忠贞不渝的爱情美 (6)1.“草桥结拜”志同道合 (6)2.“同窗三载”形影不离 (8)3.“长亭送别”依依不舍 (8)4.“和冢化蝶”永相依 (11)(二)越剧《梁祝》中的亲情美 (11)1.父女之爱 (11)2.母子之爱 (13)3.利他之爱 (13)三、越剧《梁祝》的悲剧美 (16)(一)有理想的悲剧美 (17)(二)反应生活的悲剧美 (18)(三)唯美的悲剧形式 (18)四、结论 (19)参考文献: (20)引言因梁祝故事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研究角度也比较繁多。

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篇一: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三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三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应该从更深层次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统一的,美的重要功能应该是感染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在美促进教学。

关键词:内在美外在美统一感染1、正确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外在美往往被理解为人长相穿戴的漂亮华丽,是肤浅感性的,内在美被理解人精神品质的高尚,是不可感知的、抽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往往被人为地割裂、对立起来,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不要以貌取人,要注重人的内心品质,中国许多谚语强调人的美重在内容。

例如“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花美在外边,人美在里边”,“马的好坏不在鞍,人的美丑不在穿”。

彝族谚语:“泥土是美的母亲,脸上贴金也没有脚上溅泥巴光荣。

”也是说明人的美在于勤劳。

外国也有类似的谚语,如“人美不在貌,而在心”(朝鲜),“样儿好,不如心眼好”(老挝),等等。

如德谟克里特说:“那些偶像穿戴和装饰的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他们是没有心的”,①这种审美观点,在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得到形象的体现。

如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有一个情节是向鲍西亚求婚的人,要从金的、银的、铝的三个匣子中找出一个匣子,其中一个藏着鲍西亚的画像,谁选中了,这位姑娘就嫁给谁。

第一个求婚的是摩洛哥亲王,选中了外表闪光的金匣子,里面却装了一个骷髅头骨;第二个求婚的是阿拉贡亲王,选了耀眼的银匣子,里面装的是一张傻瓜画像,这两个人的求婚都落空了;第三个求婚的叫巴塞尼奥却选中了那质朴的铅匣子,下面是他的一段说白:“外观往往和事物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再看那些世间所谓的美貌吧,那些完全靠脂粉装点出的,愈是轻浮的女人,所涂的脂粉愈重??你炫目的黄金,米达斯王坚硬的食物,我都不要你;你惨白的银子、在人们手中来来去去的下贱的奴才,我也不要你;可是你,寒酸的铅你的形状只能使人退走,一点没有吸引人的力量,然而拟定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我就选中了你吧,但愿结果美满。

试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试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试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出自吴承恩古典名著《西游记》,她是孙悟空的老伴,也是个十分可爱的妖
怪形象。

祥林嫂拥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头细长的细须,十分皮实的膀子,肩宽又粗壮,酷似一只大熊。

除此之外,她还长着长长的尾巴,摇摆着细长灵动的身影,外表有些
怪异,但却又是可爱而神秘。

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祥林嫂都有着一副妖艳的面容,与她不可言语的气质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她性格活泼而且活泼,却也很忠诚可靠,对孙悟空一如既往的爱着,时时都在
关心着他。

《西游记》中形容她的一句话:“此乃穷奇之妖怪,具英俊勇毅,气质端正,
腰子粗细,气势凛凛,勇猛绝伦”可见作者把她描述的淋漓尽致,展示出最精美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美德,她具备所有人群理想的智慧与勇气,也把执着、厚
道和正义的内在精髓都展现出来,即使在最艰难的困境里也不会犯错误,哪怕是出于失望、情绪和生活不如意,她也坚持自己的信念,倔强地抗争着苦难。

穿越路途上,祥林嫂为众
多生灵树立了榜样,充满着勇敢勤奋和可崇仰的英雄气概。

从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勇敢孝顺、忠诚善良,但又不失活泼开朗
的亲切形象。

从自底向上展现出的坚定、谦虚和纯正,令人充满向往与敬畏,做到当时群
众最钦佩的崇拜的典范。

论赣南采茶戏《钓拐》中“反丑”的人物美

论赣南采茶戏《钓拐》中“反丑”的人物美
以赣南传统剧目《钓拐》中的 反丑人物刘二的“象生性”表演动 作为例。如刘二看到黄四妹与三 嫂进冷水坑去打猪草这段,此处 刘二的“乌龟爬沙”就为“象生性” 动 作 ,做 法 为 :下 身“ 八 字 ”位 半 蹲,身体前倾,撅臀,扛肩的 基础 上颈部往里缩,双手在肩的两旁, 左右腿分别经旁抬起向前迈步, 并伴随着头部往前的伸缩和上身 划“∞”字韵。该过程中腰部与臀 部的摆动而形 成“夹”的动势,以 及扭 动的 身 体走 向下轻起 ”、“快 下缓起”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 出一只乌龟趴在软绵绵的沙地 上,懒洋洋的慢慢挪动的场景。这 也正符合了反丑刘二懒惰、不务 正业、贪婪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剧 目成功的塑造人物形象,非常具 有特色,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起 到了重要作用。
(四)“千姿百态”的扇子花 反丑的道具离不开扇子。“扇 子花”是赣南采茶戏 表演“三 绝 ” 之一,民间素有“采 茶没 扇 子,等 于吃饭没筷子”,可见扇子在赣南 采茶戏中的重要作用。扇子作为 表演的艺术载体,它是采茶戏剧 中的万能道具,它可以作托盘、簸 子等,还可以深化舞姿,加强空间 的变化,起到衬托形象的作用。扇 子的艺决是:“五 指花头 朝天,四 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 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 做扇子花的要求为:“扇子变化在 于手,力在手腕见千秋,左甩袖筒 右摇扇,十 指牵着两臂走 ”,主 要 有“摇、按、铲、敲、推、翻、抛”在手 指间千变万化,是赣南采茶戏表 演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 表演中所用到的道具多是为 塑造人物而服务的,要符合人物
(二)反 映 日常 生 活的“虚 拟 性”动作
赣南采茶戏源于茶农的日常
生活,反映了老百姓田间劳作和 生活点滴、小商小贩、手工业者 等 ,例 如 种 茶 、摘 茶 、炒 茶 、打 猪 草、补皮鞋、梳妆、钓拐等。可见这 些都是在模仿虚拟的劳动生活动 作,都是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 模仿,再经艺术家们的提炼加工 后形成了反丑的真实性和虚拟 性。

论《史记》的人物美

论《史记》的人物美
历 史 人 物 。司 马 迁坚 持 实 录 , 运用 多种 艺 术 手 法 成 中特别 突 出他 与常 人 异样 的相 貌— — 高鼻 梁 、 龙相 、 功 塑造 了一 个个 鲜 活的形 象 , 体 现 出鲜 明 的人物 美 。 漂亮 的胡须 、 七十二颗黑痣 , 这些特点彰显了刘邦气
1 人 体 美
2汉文帝在面对臣下不合规矩的行为举止时并没有暴跳如雷斤斤计较而是从大局出发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一种更加谦逊的态度去包容他们一个帝王能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实属不易
2 0 1 5 年9 月
咸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a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h i s t o io r g r a p h y s y s t e m o f b i o g r a p h i c a l s t y l e wi t h c h a r a c t e r s a s t h e c o r e . Th i s b o o k d e p i c t s a mu l t i t u d e o f
h o n o r a b l e i f g u r e s ,s h o wi n g u n i q u e c h a r a c t e r b e a u y. t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t r a i t s ma i n l y i n c l u d e h u ma n b o d y b e a u y, t i n d i v i d u a l i y t b e a u y, t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b e a u y t i n s p e c i i f c s i t u a t i o n s .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自然风光的美、人文景观的美、人物的美,还是语言的美,都构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美人之美更是中华民族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人,她们不仅拥有外在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文化修养和气质的独特。

从西施、貂蝉到杨贵妃、玉环,无一不是天之骄女,美艳绝伦。

她们的美虽然不同,却都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后人传诵的经典形象。

美人之美并不只存在于古代,现代社会也有许多杰出的美女。

她们或是明星、或是模特、或是普通人,无论身份如何,她们都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她们不仅拥有外貌上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她们所传递的自信、智慧和温暖。

正是因为她们的美,才令整个社会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魅力。

除了美人之美,美更多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美德和人际关系上。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推崇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和谐发展。

只有各美其美,所有的美才能共同存在,共同繁荣。

美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感受都有所不同。

正因为如此,美的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无论是自然风景的美、人文景观的美,还是人物的美,每一种美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追求。

让我们珍惜每一种美,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传承,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在中华文明的继承中永存。

结合具体人物事迹谈谈人格美

结合具体人物事迹谈谈人格美

结合具体人物事迹谈谈人格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展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美国《时代》杂志曾评价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说到:“没有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没有岔道的。

”邓小平是一个意志坚定、不畏挫折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无论遇到再大的艰难险阻,他从不畏惧,从不退缩,总能重新站起来。

而最能体现邓小平该品质的就是他的“三起三落”。

第一“落”:1931年8月邓小平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江西瑞金,担任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5月,担任中心县委书记,兼任江西军区第三分区政委。

邓小平坚决执行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泛滥”,毛泽东的军事路线遭到打压。

邓小平受到“连累”,遭到批判,职务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的警告处分。

之后,邓小平被安排负责主编《红星报》,办得非常成功。

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被重新确立。

邓小平调任红一军团,先后担任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前敌总指挥政治部副主任。

第二“落“:1967年1月,邓小平被取消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资格。

1969年10月,邓小平惜别北京,被下放江西进行劳动改造。

在江西南昌拖拉机修理厂,邓小平勤勤恳恳的劳动。

曾和邓小平在一个车间劳动的涂宗礼回忆说:“那时,小平年纪大,身体不好,但工作很勤奋,经常干得满身大汗。

夏天天气热,厂里要另外给他准备一个电风扇,也被小平拒绝了。

他说,‘不要,要和大家一样’。

”1971年后,远在江西的邓小平两次写信给毛主席。

1973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

4月,邓小平“复出”。

当看到邓小平再次出现时,西方媒体评论到: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第三“落”:1975年秋,邓小平受到批判,1976年,被撤销全部职务,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73岁高龄的邓小平再次复出。

论《读者》灵魂人物的人格美

论《读者》灵魂人物的人格美
收稿日期: ’## ! , "’ , "$ 作者简介: 李建华 ( "-$. , ) 女, 湖南益阳人, 硕士生。
健 康的 社会 依 赖 健 康 的 杂 志 等 媒 体 来 导 向, 健 康的 杂志 最 终 依 赖 其 灵 魂 人 物 健 康 的 人 格, 高 尚 的心 灵、 高雅的情趣、 良 好 的 教 养、 优良的传统 美德 和清 新 的 文 风 。 这 是 《读者》 灵 魂人 物的追 求, 也是 《读 者》 的 追求 , 关 系到 整 个社 会 的 道德 水 准 和文 明程 度。 在担 当文 化积 累 和传 承 的 功用 意 义 上, 他 们应 当 是雅 士 、 哲 人 和传 道 者 。 《读 者》 灵 魂人 物的崇高人 格就是 《读者》 和 读者的精神 标杆。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年
《读 者》 的 办刊 宗旨 是 “弘 扬优 秀 文化 , 体现人 文 关怀” 《 读 者》 , 精 神 主要 表 现为 “人 本 精神 ” 。正 如胡 亚权 解读 《读 者》 时所 说: “ 《读 者》 的 精髓 在 哪 里 ?首先 , 《读 者 》 是 人 性 的。 《读 者 》 抓住人性这 个主 题不 放 , 试 图 从 多方 面 诠 释 之 。 在 人 性 的 大 主 题中 , 《 读者 》 选 择了 真善 美 的人 性 追求 , 一以贯 之地 铺陈 和 展 示 , 乐 此不 疲 。 她 试 图 找 到 一 种 独 特的表 达 方 式 , 通过那 些优美的 故事、 文字 和图 画, 感染人们, 轻轻 触摸到各 色人等 心灵的 最软 处, 使人 们从 中得 到领 悟、 抚慰 、 联想、 净 化、 认 同、 关 爱甚 至援 助 的 阅 读 乐 趣 。 其 次, 《读 者 》 是理性 的, 他既 入世 又出 世, 永 远用 一 种思 索 的 态度 看 待 这 个纷 纭世 界, 力求客观表达发生在世界上的许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美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美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美
刘慧敏
【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4)002
【摘要】文学作品的创作常常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感动人的,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是一部作品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一个真正的文学形象都应该有他独到的美学价值,都应该体现出自身的完整美.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刘慧敏
【作者单位】大庆高专中文系讲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为人物形象的“本体”幻设对应意象──一个《红楼梦》美学现象的论析 [J], 王政;
2.《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形象再解读 [J], 张玉华
3.土蓓基与洋凤姐——《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名利场》中利蓓加人物形象之比较 [J], 董宁
4.考注·兴趣·人物形象——王朝闻同志在江苏省红楼梦学术讨论会和江苏红楼梦学会成立大会上谈《红楼梦》研究与美学问题(1982年4月27日于南京) [J], 凌和;祝城;江慰庐
5.《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 [J], 肖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物美
美,对于任何人来说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是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成长,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成熟,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才是人类追求美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只有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才是美的真正含义,才能折射出美的无穷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被社会被人类所欣赏。

首先是外在美:外在美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态美和姿态美,这些在外形像的围度和长度的指数符合黄金分割规律, 这样的身体形态被认为是美的,人体美主要体现在人的身材, 肤色, 相貌, 姿态, 风度等方面。

而身材, 肌肤, 相貌是先天父母赐给的, 我们称作自然条件,它也是人体美的首要条件。

人的身材, 相貌是否健康, 匀称和充满活力, 是衡量美丑的标准。

人体美一般要以健康的体魄作为基础, 这样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给人以美感;人体能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姿态, 或跪或站, 或坐或卧, 通过动作使人体各部分相互配合而显现出外部形态的美, 这是具有造型因素的动态美。

美的姿态应当是充分的自由的, 忸怩作态绝不是美, 搔首弄姿只能适得其反。

同时一身入时的衣装, 再配上得体的饰物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爱美是人的天性, 远古时期的山顶洞人用绳把贝壳串起来作为项链, 说明原始先民们就开始注意服饰了,注意外在美了,现代东方女性更加意识到了修饰打扮对于人体美的重要性, 恰当的修饰可以对人体起到扬美遮丑的作用。

修饰美与人体美融为一体, 就能相得益。

外在美, 主要从女性的神态表情, 举止行动显露出来。

它属外露的, 感性的, 属于人的外在形态美。

这同人的教美, 生活方式关系极大, 这是一种内在精神的自然显露,所以落落大方, 稳健豪爽, 机智幽默的人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总之, 人的外在美是人自身美的凝聚和显现,它既能给本人以极大的心理满足和自美的心理享受,又能给他人以审美美感,使人赏心悦目。

其次就是内在美:内在精神美即通常所说的心灵美, 心灵是一种人们内在精神形态的东西, 本身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 不能直接做为客休诉诸审美感官, 给人以直观的形象的审美观照。

它包括人生观, 理想、性格、品格、情操、常识、修养等方面, 表现在人的言论与行为之中,这种人的美, 可以说是社会美的最高形态, 也是现实美的最高形态。

同时心灵美是人的教养、涵养、气度(仪表与态度)等的表现。

人家说,一个人有教养便承受了人生经验,继之奠定了其人生观,这是人们追求心灵美的最大努力条件之一;教养好,便能产生涵养也好,气度亦佳的表现,可是若是教养好不见得能产生涵养好、气度佳,须知外表美是短暂的,全受时间、年龄的限制。

时间一过,青春逝去,就变成了鸡皮鹤发,哪还有美貌的存在?就从另一角度来看吧,一个女人就算有一只希腊女神鼻子,但嗅不到世间人情味,那就不美;有一对凤眼,但看不透世间善恶,亦不算美;有圆滑细致的面颊,但领悟不出生命的意义,更不是美。

美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说, 美丽是一个载体。

古代的维纳斯绝不同于今天的维纳斯, 新世纪的东方女性需智商一流、仪态高雅、服饰时尚、爱好广泛这是新一代东方女性美的全心形象,心灵美是潜于内心深处的美。

那是不能用化妆来表现的。

一个妇女有高贵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善良的心肠、纯洁的灵魂、为人处世有道、坦诚的胸怀、真实的爱心、纯正的节操就可称她有心灵美。

古人说:纯洁的心是女人最高的财产。

一个人要做到心灵美,必须以真为基础,以善为灵魂,以美为形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综上所述:内在美和外在美作为人的美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

内在美是内容,外在美是形式,内在美是根本,外在美不可缺少,这两者必须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人的美。

契诃夫说得好:“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服、心灵、思想”。

一个完美的人,应当“诚于中而形于外”从内心到外表都是美好的、可爱的。

内在美为外部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外部美为内在美的表现提供了条件, 只有当内在美和外在美达到和谐统一时, 才会表现出良好的气质来,给人以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