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非织造布后整理工艺及机械

合集下载

非织造布工艺及设备概论PPT课件

非织造布工艺及设备概论PPT课件
非织造布工艺及设备概论
1
定义: 1、简单定义:直接由纤维材料,不经过纺
纱、织造制成的布状材料称为非织造布。
2、国标定义:(GB/T5709-1997) 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 或黏结,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 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制品等称为非 织造布。不包括纸张等。
2
工艺流程
18
杂乱牵伸式梳理机 利用多对罗拉的小倍牵伸,使纤网中横向排列的 部分纤维朝纵向移动,改变方向,使纤网纵、横 向强力比变小。
19
20
美国兰多气流成网机
21
铺网机械
22
立式铺叠成网 立式交叉铺网机示意图 1-梳理机道夫 2-斜帘 3-水平帘 4、 5立式夹持摆动帘 6-成网帘
23
四帘式交叉铺叠成网
11
干法成网技术
• 第一节 成网前纤维原料准备 • 一、任务 • 1、将不同性能、不同品种的纤维原料分别
喂入、开松,使纤维包中纤维块通过机械 打击、撕扯而松解成小块的纤维束。 • 2、将已开松的纤维束经多仓混合,使不同 性能的纤维得以充分混合。 • 3、制成均匀混合的棉层,供梳理机梳理。
12
第二节 喂入开松混合机械
包括棉、毛、丝、麻等
2、化学纤维
常用的有粘胶纤维、醋酯纤维、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等,目 前化学纤维的用量约占95%以上。
其它纤维 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及金属纤维等
3、差别化纤维
(1)低熔点粘合纤维 (2)超细纤维 (细度0.4旦以下) (3)高卷曲中空纤维 (4)异形纤维
4、 功能纤维 阻燃纤维, 止血纤维 防辐射纤维 碳纤维、导电纤维
对干法成网化学粘合、湿法成网粘合、水刺 加固等方法形成的非织造布都需经过烘燥工 序。 常用的烘燥方法有接触式烘燥(烘筒式烘 燥)、热风烘燥和辐射烘燥三种。

第九节 非织造布后整理工艺及机械

第九节  非织造布后整理工艺及机械

二、涂层 非织造涂层是在非织造基材上均匀地涂覆高分子聚合 物和或其它功能性物质,成为一种涂层材料。非织造基材 经涂层加工后,高分子聚合物一般不进入纤维内部,而在 非织造基材表面形成一连续的膜,单独承担某种功能。 这种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非织造材料原有的特性,更增 加了覆盖层的功能。有的涂层材料中,非织造材料只起支 撑和骨架作用,对功能的实现主要由涂覆层完成 。 非织造涂层材料在产业用、服装用、装饰用三大领域有 着广泛的用途。如服装、箱包、鞋用革;产业用的防渗土 工复合膜、膜结构建筑材料、蓬盖布、农用覆膜和地膜; 医疗用手术服、防病毒感染的隔离服、帷帘;装饰用遮光 窗帘及桌布、装饰革。
贴辊刮刀涂层
垫带衬刮刀涂层
(二)圆网涂层
(三)辊式涂层 辊式涂层主要以转动的圆辊筒给基材施加涂层剂 。它包括同向辊技术、反转辊技术、凹版涂层技术 和浸渍辊技术。
反转辊涂层 1-计量辊 2-施胶辊 3-层 转移涂层是将涂层剂涂在片状载体上使它形成连续的、均 匀的薄膜,然后再在薄膜上涂粘合剂,和基材叠合,经过烘 干和固化,把载体剥离,涂层剂(包括粘结层)膜就会从载 体上转移到基材上。聚氯乙烯和聚氨酯人造革常用该法生产 。工艺流程如下:

涂层工艺与设备 非织造材料的涂层大都采用与传统纺织品涂层一样的 工艺与设备,但必须充分考虑其张力和纵横向强力与传 统纺织品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特性。较常用的涂层工艺有 刮刀涂层、辊式涂层、转移涂层、喷洒涂层、湿法涂层 等。 (一)刮刀涂层 刮刀形状: (a)楔形 (b)圆形 (c)钩型
悬浮刮刀涂层
(二)抗菌整理 抗菌整理是指在非织造材料等纤维制品上用具有抗菌 作用的试剂进行处理,赋予其抗菌防霉性能,使材料具有抑 制菌类生长的功能。 非织造材料抗菌整理的要求: 具有广谱的抗菌性 对使用者无毒性,对皮肤无致敏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整理剂不损伤纤维,不使材料产生色变 对环境无污染,可在环境中自然降解 与其它整理剂具有相容性 不影响原有材料特性 成本低廉,加工简便

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

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

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非织造布(Nonwoven fabric)是指无纺布,是一种由纤维或纤维组合通过机械、热熔、化学方法加工而成的纺织品。

相比传统的织造和编织工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更为简化,具有体积轻、透气性好、吸水性强、无毛刺、柔软舒适、耐磨损、易清洁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工业等领域。

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纤维的预处理:包括纤维的染色、打结和开松等工序。

首先,原料纤维经过清洁处理,去除杂质和金属残留物。

然后,纤维经过染色和打结处理,以增加其色牢度和抗拉强度。

最后,纤维进行开松处理,将纤维分散和解开。

2. 预并网:将纤维均匀分布在输送带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纤维网。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梳理或飞散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使纤维网的厚度均匀,纤维之间没有交叉和交织。

3. 网前处理:对预并网后的纤维网进行处理,以增加其强度和整体性。

主要包括热辊熔融、化学处理和纤维粘合等工艺。

其中热辊熔融是常见的方法,通过高温熔融纤维表面,使其相互结合,形成一片完整的纤维网。

化学处理主要通过涂覆或浸渍方式,给纤维网添加粘合剂,以增加纤维的粘结力。

纤维粘合是指用热熔、针刺或压实等方法,将纤维网中的纤维互相交织和粘结在一起。

4. 成型:将处理后的纤维网通过成型机械,进行定型和增强,形成最终的非织造布。

成型的方式包括热风成型、针刺成型和压实成型等方法。

热风成型是将预处理后的纤维网送入热风中,通过热风的高温和气流的作用,使纤维网收缩和熔融,形成纤维之间的交叉和纤维网的整体性。

针刺成型是通过针刺机械将纤维网上下针刺,使纤维之间产生摩擦和粘结。

压实成型是将纤维网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压制,使纤维之间紧密结合。

5. 后处理:对成型后的非织造布进行整理、修整和涂覆等处理,以提高其外观和性能。

整理主要是去除瑕疵、拉直和修整边缘。

修整是将非织造布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涂覆是给非织造布表面添加涂层,以改变其性能,如增强防水性、抗细菌性等。

后整理加工工艺

后整理加工工艺

后整理加工工艺【后整理加工工艺】一、引言其实啊,咱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物品,比如漂亮的衣服、舒适的床上用品,它们之所以能有那么好的手感、外观和性能,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后整理加工工艺。

这工艺就像是给物品来了一场魔法变身,让它们变得更加出色。

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聊聊这个神奇的后整理加工工艺。

二、后整理加工工艺的历史1. 起源与早期发展其实啊,后整理加工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对织物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以改善它们的性能和外观。

比如说,用天然的染料给布料上色,或者通过捶打和摩擦让布料变得更加柔软。

举个例子,在我国古代,丝绸的后整理就非常讲究。

工匠们会通过特殊的浸泡和晾晒方法,让丝绸更加光滑、亮丽,这可是当时贵族们追捧的宝贝。

2. 工业革命后的变革工业革命的到来,给后整理加工工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说白了就是,新的机器和化学材料的出现,让后整理工艺变得更加高效和多样化。

比如说,大规模的印染工厂出现了,能够快速地给大量的布料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还有新的柔软剂和防水剂的发明,让布料具备了更多的功能。

3. 现代的创新与发展到了现代,后整理加工工艺更是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的材料和技术被应用到了后整理中。

比如纳米技术的应用,让布料具有了更好的防污和抗菌性能;还有数码印花技术,能够实现非常精细和复杂的图案打印。

三、后整理加工工艺的制作过程1. 预处理在进行正式的后整理之前,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

这就好比做饭前要先把食材洗干净、切好一样。

比如说,对于布料,可能要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预缩水处理,以确保后续的加工效果更好。

2. 主要处理环节(1)染色和印花染色就是给布料染上颜色,印花则是在布料上印出各种图案。

这可是让物品变得漂亮的重要步骤。

比如说,现在很流行的扎染工艺,通过把布料扎起来再染色,能形成独特的花纹效果,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一样。

(2)柔软处理让布料变得柔软舒适,穿在身上或者用起来不会感觉硬邦邦的。

非织造布后整理1

非织造布后整理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
非织造布后整理
主编 焦晓宁 刘建勇
内容提要
本书分别从整理的目的意义、整理原理、整理剂、 整理后性能测试等方面对非织造布后整理进行了比较系 统的介绍。具体包括:收缩柔软硬挺整理、外观整理、 剖层磨绒烧毛、防水拒水拒油整理、亲水整理、抗静电 整理、涂层及复合、抗菌整理、阻燃整理、芳香整理、 抗紫外线整理以及相关的后整理知识和现代技术在非织 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
一、 非织造布后整理发展的历史 二、 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的新进展 三、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非织造布整理用水及 表面活性剂
本章知识点
1.了解非织造布整理加工中对水质的要求。 2.熟悉水处理的方法以及各种水处理方法的特 点和措施。
3.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类型、性质、作用 原理和用途。
3.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在合成树脂中引进酸性或碱 性基团制成的。引进酸性基团者称为阳离子交换 树脂,引进碱性基团者称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 按照物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该物质浓
度的关系,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低浓度时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 降; 2.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3.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而稍有上升。
第二节 水的软化
常用软化水的方法主要有: 一、软水剂法 1.沉淀法 2.络合法 二、离子交换法 1.泡沸石 2.磺化煤 3.离子交换树脂
一、软水剂法 1.沉淀法 石灰-纯碱法:
利用石灰和纯碱与水中的钙离子形成CaCO3 沉淀,与镁离子形成Mg(OH)2沉淀从水中去除, 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反应如下。 石灰与酸式碳酸盐作用:
本课程教学的要求:课程教学应包括课堂教学、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之蔡仲巾千创作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含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经常使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

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概况发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更、手感柔软。

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经常使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发生变更。

织物概况发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

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发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概况,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惯例洗涤不克不及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别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概况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

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发生绒毛。

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概况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必退。

整理方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发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出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非织造布梳理机的梳理特点与针布配

非织造布梳理机的梳理特点与针布配
nc -锡林转速
NB-纤维细度
L - 纤维长度
r -纤维转移率
P -梳理机产量(kg/台?h)
Kc -比例系数,一般0.3左右
非织造布的梳理度C一般选择为3较为适合。
3.3 预梳系统针布的选配
非织造布罗拉梳理机典型的预梳系统为胸锡林预梳系统,结构上有1~4个梳理单元组成。预梳系统的目的就是使纤维束得到充分的开松混和,为主梳系统做好准备。由于刚进入梳理机纤维层厚,纤维束大,且纤维束的纤维状态纹乱,梳理力大,针布的选配应考虑以下这些因素。
从设计上要求工作辊针齿对纤维的控制能力要高于胸锡林针齿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工作辊工作角的选用要比胸锡林小,考虑到工作辊的直径比胸锡林小得多,针布包卷在工作辊后实际工般为50°~65°。
剥取辊要将工作辊上纤维剥取下来,而剥取下来的纤维又能够被胸锡林剥取,因此剥取辊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应低于胸锡林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应选用较大的工作角,考虑到剥取辊的直径比胸锡林小得多,针布包卷在剥取辊后实际工作角放大程度大,因此剥取辊选用的工作角一般为60°~75°。
另外,预梳开松系统针布配套选用是否合理、针布本身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主梳理系统的梳理效果和针布使用寿命。预梳理系统合理的配套能使主梳理区的针布寿命提高50%以上。
3.4 主梳系统针布的选配
非织造布罗拉梳理机典型的主梳系统与胸锡林预梳系统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但梳理单元比预梳系统多,这样保证了充分的梳理。纤维层通过预梳,纤维层变薄,纤维层内的纤维已经转化成细小的纤维束,梳理力较预梳系统小得多。主梳系统的目标是对纤维进行充分的分梳、均混,将纤维束分解为单纤维,因此,主梳系统是非织造布罗拉梳理机的核心部分,它的结构形式和针布配套方案往往决定了后续加工的形式。

后整工艺介绍机器操作要点

后整工艺介绍机器操作要点
2.洗标时要分清颜色和尺码。打在左下摆向 上7.5公分处,每个标两边都要倒三针,以防拉 掉。
3.宿带打在衣服宿膀两头。
4.纽扣按要求打在衣服相应位置。
3.1 第一道查补
后整加工第三道工序为整 烫。整烫首先进行第一道 查补。
第一道查补为剪线头—查 补。把衣服上多余的线头 剪掉,检查衣服有无质量 问题,并做好记录,将可 以修补的衣服转交给查补 人员修补,不可修补的登 记好做废片处理同时反馈 给相关岗位。
3.3 复尺
衣服熨烫好后,要重新检 查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的尺 寸,这一过程称之为“复 尺。”
4.1 成品检验
经过洗水-平车--整烫三大工 序之后,衣服基本成型,可以 包装、封箱入库。
在包装之前,为确保质量, 需要进行成品检验。一检查有 无照光、一道查遗漏的问题; 二是检查是否因为前面工序或 者转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 油污、起毛、勾边、爆缝等。 有则转给查补区修补,不能修 补则登记好后做废片处理。 修补好的衣服和无问题的衣 服一起流入下一道工序:打标 牌。
3.蒸烫机安全操作规程
1、开烫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冷却水的蓄水量,蒸汽 管有否折断或老化现象,电源连接是否正确。 2、操作中应注意气阀压力表的压力,以免自动控制阀 失灵而造成意外事故。 3、若在整烫中蒸汽管发生断裂,应先关闭蒸汽发生器 的电源,及时排出蒸汽降压。 4、根据面料纤维性质选定加热温度。 5、手按控制阀或触摸开关,确保气化由底板孔喷向物 件,避免烫坏衣物。 6、注意经常检查蒸汽发生器温度情况。 7、注意水位监测系统,当水位低于临界水位时将自动 切断电源,以免干烧。 8、每日工作结束时应打开发生器排水阀,排除水垢。 9、停用设备时应将蒸汽器内的气压释放到零,以免蒸 汽器冷却后形成负压,造成下次工作喷水现象。 10、注意检查蒸汽 烫台的蒸汽管道、真空泵等附属设 备,设施的正常情况,确保正常运转。 11、离开岗位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关掉气阀,清理 保养机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阻燃整理 纤维材料的燃烧特性 : 几乎所有的纺织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绝大多数在 300℃以下就会发生分解。经过阻燃整理后,并不能使它成 为在火焰中不燃烧和不受损伤的材料,只不过是程度不同地 降低了可燃性。评定材料的阻燃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着火 性,即着火点的高低,表示材料起火的难易;另一是燃烧性 能,即在特定的条件下,沿着样品燃烧的速率和氧指数。氧 指数是指试样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维持完全燃烧状态 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浓度的百分数,通常用 LOI表示。氧指 数越大,维持燃烧所需的氧气浓度越高,即越难燃烧。
第九节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工艺及机械
一、概述: 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就是将非织造材料与各
种涂层剂、整理剂或其它功能性材料,通过化学 和物理机械的方法使其牢固结合,或改变材料的 性能、外形和物理形态的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 中,非织造材料与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和功能性物 质集合成一体,成为一种新型非织造复合材料; 或以另外一种物理形态出现,使之得以弥补原来 单一的非织造材料性能上的缺陷和不足,又可以 改变材料的外观和风格,同时又使材料增加了新 的功能,如防水、拒油、抗菌防霉、抗静电、防 紫外线、阻燃、亲水、柔软、防辐射等等。
配制整理工作液 →对非织造材料施加整理液 →烘干→ 焙烘→成品。
对非织造材料施加整理剂的工艺有浸轧法、涂层法、喷 洒法、泡沫整理法等。 ?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1) 功能整理剂(或功能性物质)在工作液中的浓度; (2) 浸轧次数及轧液率; (3) 焙烘温度及时间; (4) 助剂浓度。
(一)拒水拒油整理 拒水拒油整理剂
层整理的主体原料,它的性能将对涂层后材料的技术 指标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选 择合适的涂层剂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涂层剂除了应 具备良好的粘合性能以外,还须具有手感柔软、弹性 模量低、拉伸变形大、高强透湿以及与其它功能助剂 、添加剂有良好的相容性及协效作用等特点。
目前可供选择的涂层剂品种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 ,主要有聚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类、聚氯乙烯类、合 成橡胶类、硅酮弹性体类等。
垫带衬刮刀涂层
(二)圆网涂层
(三)辊式涂层 辊式涂层主要以转动的圆辊筒给基材施加涂层剂
。它包括同向辊技术、反转辊技术、凹版涂层技术 和浸渍辊技术。
反转辊涂层 1-计量辊 2-施胶辊 3-托辊
凹版涂层示意
(四)转移涂层 转移涂层是将涂层剂涂在片状载体上使它形成连续的、均
匀的薄膜,然后再在薄膜上涂粘合剂,和基材叠合,经过烘 干和固化,把载体剥离,涂层剂(包括粘结层)膜就会从载 体上转移到基材上。聚氯乙烯和聚氨酯人造革常用该法生产 。工艺流程如下:
非织造涂层材料在产业用、服装用、装饰用三大领域有 着广泛的用途。如服装、箱包、鞋用革;产业用的防渗土 工复合膜、膜结构建筑材料、蓬盖布、农用覆膜和地膜; 医疗用手术服、防病毒感染的隔离服、帷帘;装饰用遮光 窗帘及桌布、装饰革。
典型非织造涂层材料加工方法与特性
应用类别
服装用
装饰、家具用 土木工程用 环保用 医疗、环境 工程用 建筑工程用 运检查离型纸
离型纸剥离
涂层 烘干 冷却 涂粘结层 叠合 烘干固化 冷却 剥离
基材(针刺、水刺非织造材料,机织和针织布)
成品
三、功能性整理 功能整理是指根据非织造材料的最终用途要求,通过所
需的整理剂和适当的整理技术,使整理剂分子渗透到材料内 部直接与纤维大分子键合,赋予非织造材料以特殊的功能。 ? 基本流程如下:
作用的试剂进行处理,赋予其抗菌防霉性能,使材料具有抑 制菌类生长的功能。 非织造材料抗菌整理的要求: ? 具有广谱的抗菌性 ? 对使用者无毒性,对皮肤无致敏 ?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 整理剂不损伤纤维,不使材料产生色变 ? 对环境无污染,可在环境中自然降解 ? 与其它整理剂具有相容性 ? 不影响原有材料特性 ? 成本低廉,加工简便
过滤、清灰
过滤材料
水刺、纺丝成网
聚四氟乙烯( PTFE)
防水、防油、防 酒精、防病毒、 防有毒物质
手术服、防护服
针刺、纺丝成网、
助 剂 、 PTFE、PVC、 PE薄膜
防水、防晒
屋顶油毡
缝编
丙烯酸酯类、 沥青、 防水 、抗紫外线、 聚四氟乙烯、有机硅 透光等
? 涂层剂 涂层剂是一种具有成膜性能的合成高聚物。作为涂
非织造的后整理技术主要有: ? 1、一般性整理 ? 2、功能性整理
二、涂层 非织造涂层是在非织造基材上均匀地涂覆高分子聚合
物和或其它功能性物质,成为一种涂层材料。非织造基材 经涂层加工后,高分子聚合物一般不进入纤维内部,而在 非织造基材表面形成一连续的膜,单独承担某种功能。
这种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非织造材料原有的特性,更增 加了覆盖层的功能。有的涂层材料中,非织造材料只起支 撑和骨架作用,对功能的实现主要由涂覆层完成 。
防水剂
拒水性 拒油性 耐久性 柔软性
石蜡类
较好

不好

烷基乙烯脲类 较好

不好 不好
有机硅类


一般

含氟聚合物


较好 一般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 : 拒水拒油整理工艺与纤维特性、整理液 PH值及焙烘温
度和时间等相关。 ? 纤维特性
在以水为介质的加工中,乳液粒子和纤维各自的表面 电位会影响处理效果。 ? 整理液PH值
涂层产品
非织造基材 加工方法
涂层剂或层合材料
特性
聚氨酯湿 法合 成 革
水刺、针刺
聚氨酯的 DMF溶液
透气仿皮革,抗 撕裂、柔软仿麂 皮
人造麂皮
水刺、针刺
丙烯酸酯色浆
仿皮革,透气透 湿
合成革基材( PVC )
PU、针刺、纺丝成网、 化学粘合
聚氨酯含浸
防渗、加筋、隔 离
防渗土工布
针刺、化学粘合、
聚氯乙烯 (PVC) 、聚乙 烯(PE)
? 涂层工艺与设备 非织造材料的涂层大都采用与传统纺织品涂层一样的
工艺与设备,但必须充分考虑其张力和纵横向强力与传 统纺织品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特性。较常用的涂层工艺有 刮刀涂层、辊式涂层、转移涂层、喷洒涂层、湿法涂层 等。 (一)刮刀涂层
刮刀形状:
(a)楔形
(b)圆形
(c)钩型
悬浮刮刀涂层
贴辊刮刀涂层
溶液PH值发生变化将影响纤维表面的电势电位; PH值 对整理剂乳液的稳定性也有较大影响。 ? 焙烘温度和时间
烘干时宜温度较低,时间较长,但影响生产速度;焙烘 温度按不同整理剂和不同纤维材料来确定,既要防止高温处 理降低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又要保证有机硅或有机氟聚合 物充分交联或反应。
(二)抗菌整理 抗菌整理是指在非织造材料等纤维制品上用具有抗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