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风险管理计划

合集下载

自学考试 项目风险管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 项目风险管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项目风险应对规划............................................................................................... 27 客观题答案汇总.............................................................................................................. 27 一、 判断题.............................................................................................................. 27 二、 单选题.............................................................................................................. 27 三、 多选题.............................................................................................................. 28 四、 简答题.............................................................................................................. 29 五、 案例分析 .......................................................................................................... 32

风险管理第二章一般环境分析

风险管理第二章一般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1、一般环境分析内容:PEST—用于识别周围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企业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

(一)政治法律环境2、政治环境因素:A、政局稳定情况;B、政府行为;C、执政党的态度和推行的基本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限制等;D、各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3、政治风险—改变税收政策或计划增加股份,以增加影响力或满足当地民意,具体可分为三类:1)所有权风险:企业或其资产可能被国家没收。

2)经营风险:企业可能需要让酵企业参与项目,而本地投资者亦可能须拥有受担保的最低持股权。

3)转移风险:企业可能会受限于转移资金或返回利润的能力。

4、政治风险的应对措施:1)在向某个国家投资前先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2)与其他企业一起执行项目以分散风险。

3)避免完全依赖某个国家。

4)向本国政府寻求政治支持。

5)与当地企业合作以提高项目的可承接性并寻求政治支持。

5、法律法规存在的四大目的:1)保护企业,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2)保护消费者,这包括许多涵盖商品包装、商标、食品卫生、广告及其他方面的消费者保护法规。

3)保护员工,这涉及到招聘法律以及对工作条件进行控制的健康与安定方面的法规。

4)保护公众权益免受不合理企业行为的损害。

6、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间接影响企业的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法律环境因素:1)法律规范—特别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如我国的公司法、税法、破产法、合同法等。

2)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以及临时性行政执法机关,如各级的财政、税收、物价检查组织等。

3)企业的法律意识。

其是企业的法律观和法律思想的总称,是企业对法律制度的认识和评价。

企业的法律意识,最终都会物化为一定性质的法律行为,并造成一定的行为后果,从而构成每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法律环境。

4)国际法所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辆法律环境。

7、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对企业影响的特点:1)不可预测性。

风险管理与控制

风险管理与控制

风险管理与控制第一章: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可能会发生的不确定事件或行动的影响。

在投资和商业领域中,风险通常被定义为潜在的财务损失,包括市场波动、金融危机、不良信用等。

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和控制来最小化损失。

第二章: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采取措施来预测、评估和控制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业务或组织的影响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最小化潜在的财务损失,并确保组织在不同情况下的持续性和成功性。

风险管理包括以下步骤:1. 风险识别:确定对组织有潜在影响的不确定因素2. 风险评估:评估每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3.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来最小化每种风险的影响4. 风险监控:继续监控每种风险,并在需要时采取行动第三章: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最小化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一些主要措施:1. 多样化投资:投资组合中包含多个不同的标的资产,分散风险2. 建立紧急资金:为应对突发事件,建立一定额度的紧急资金3. 保险:为组织购买保险,以便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获得补偿4. 建立灵活的预算:在预算中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在遇到意外事件时可以采取应对措施5. 监控市场波动:定期监测市场波动,及时采取调整投资组合的措施6. 建立资源储备:在收益好时储备部分资源,以在收益不好时进行缓冲第四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和投资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组织最小化风险对其业务或投资组合的影响。

以下是风险管理的几个重要性方面:1. 减少潜在的财务损失: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和应对计划,可以帮助组织在危机时刻降低风险和损失。

2. 维护组织持续性: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紧急资金、保险和储备资源等方式,保持组织在不同情况下的持续性和成功性。

3. 增加组织信誉: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信誉度,使投资者和客户更加信任组织,并降低潜在风险。

4. 促进组织发展:风险管理可以帮助组织适应市场变化、掌握投资机会和经营活动,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章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第二章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第二章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的颁布1992年COSO公布的《内部操纵——整合框架》尽管被许多企业使用,但理论界与实务界纷纷提出改进建议,认为其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操纵无法与企业风险管理相结合。

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开发一个关于管理层评价与改进他们所在组织的企业内部操纵的简便易行的框架。

在此期间出现了安然公司破产事件、美国国会2002年出台了《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是继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以来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该法案强调了公司内部操纵的重要性,从管理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等几个层面对公司内部操纵做了具体规定,并设置了问责机制与相应的惩处措施,成为继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制定的涉及范围最广、处罚最严厉的公司法律。

2004年,Treadway 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公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①,该框架是在1992年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操纵框架基础上,汲取各方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是内部操纵整体框架的延伸与扩展,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了推广。

这个框架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操纵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COSO公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目的与当初公布风险管理框架的目的相似,是由于实务界存在对统一的概念性指南的需要。

COSO希望新框架能够成为组织董事会与管理者的一个有用工具,用来衡量组织的管理团队处理风险的能力,并希望该框架能够成为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与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风险管理条例本

风险管理条例本

风险管理条例本风险管理条例完整版本本条例旨在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其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该条例的目的在于明确组织应对各类风险的原则、要求和流程,并适用于所有组织及其相关人员。

第二条: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章:风险评估第三条:风险辨识组织应开展风险辨识工作,识别出可能对组织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类风险,并据此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第四条:风险分析组织应对已辨识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潜在影响和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第五条:风险评估报告组织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对各类风险的评估结果和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

第三章:风险控制第六条:风险控制策略组织应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明确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第七条:风险控制实施组织应根据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评估报告,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控制效果。

第八条:风险传导与转移组织应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合理划定风险传导和转移的范围和方式,确保风险的合理分担和控制。

第四章:风险监测第九条:风险监测机制组织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风险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十条:风险监测报告组织应编制风险监测报告,并将其呈报给相关决策者和管理层,供其参考和决策使用。

第五章:风险应对第十一条:风险应对计划组织应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明确应对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和妥善处理。

第十二条:风险应急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的风险应急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资源调配等,以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效果。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监督检查有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四条: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的组织及其相关人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责令停业等。

《企业风险管理》 教案大纲

《企业风险管理》  教案大纲

《企业风险管理》教案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的挑战。

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式,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潜在的风险,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提高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的应对能力和竞争力。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员对企业风险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企业风险管理的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

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企业风险管理概述(4课时)第二章:企业风险管理框架(4课时)第三章:风险识别与分析(6课时)第四章:风险评估与量化(6课时)第五章: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4课时)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占总评的30%。

4.2 案例分析报告4.3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为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企业风险管理》,作者:,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5.2 辅助资料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案例、PPT课件、相关学术文章等。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与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的新闻、政策和研究报告,方便学员及时了解行业动态。

六、风险管理策略与实施(6课时)6.1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了解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的构成要素掌握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流程和方法6.2 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学习如何将风险管理策略具体化并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掌握风险管理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6.3 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与报告掌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学习如何编写有效的风险管理报告七、企业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4课时)7.1 风险管理评估了解风险管理评估的目的和方法学习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效果评估7.2 风险管理改进措施掌握风险管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学习如何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改进措施7.3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了解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培育和推广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八、特定类型的企业风险管理(4课时)8.1 财务风险管理掌握财务风险的类型和特征学习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8.2 市场风险管理了解市场风险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掌握市场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8.3 运营风险管理学习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掌握运营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九、企业风险管理的实例分析(4课时)9.1 案例选择与分析学习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风险管理案例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2 风险管理案例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深入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培养学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总结与展望(2课时)10.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梳理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概念和知识点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10.2 企业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方向探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应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六、风险管理策略与实施(6课时)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风险管理策略与实施环节中,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实施计划是关键。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应用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应用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应用第一章前言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风险管理被广泛运用。

这是因为风险管理有助于组织对潜在风险做出反应并采取措施来减轻损失。

风险管理包括评估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以及监控和调整这些措施。

本文将讨论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方法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它包括收集有关风险的信息,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分析,并确定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2. 风险控制一旦确定了潜在风险,必须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这些控制措施包括减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以及转移风险。

例如,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应考虑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

3. 风险监控一旦实施了控制措施,必须继续监控风险。

这可以通过定期评估来实现,以确保控制措施继续有效,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新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应用1. 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涉及评估组织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应适用于所有规模的组织,并应包括评估财务、法律、环境和商业风险等。

2.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涉及评估金融产品或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并采取措施来管理和减少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

3. 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于评估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包括评估项目时程、成本和成果等方面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4. 质量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管理包括评估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潜在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

质量风险管理应适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中的组织。

第四章结论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风险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

它有助于组织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来减轻损失。

风险管理包括评估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以及监控和调整这些措施。

它可以应用于企业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等领域。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9.27•【文号】银监发〔2016〕44号•【施行日期】2016.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9月27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防范跨境、跨业风险。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匹配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风险状况和系统重要性等相适应,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二)全覆盖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包括本外币、表内外、境内外业务;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

风险管理各章要点

风险管理各章要点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一、名词解释1. 风险:指在给定的客观情形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2. 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3. 静态风险: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者由于人们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4. 纯粹风险: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风险事故发生,必定对当事人造成损失.5. 投机风险:指那些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6. 责任风险:指由于社会个体经济单位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以及无法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受损而应负的合同责任,所形成的风险.二、试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及其相互关系.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也就是说风险是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来导致损失的.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三、试述风险的代价.风险的代价包括风险事故的代价、风险因素的代价、处理风险的费用.1. 风险事故的代价是指风险发生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2. 风险因素的代价是指一种为防范风险而付出的无形代价.A 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的下降.B 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3. 处理风险的费用,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风险,经济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于是费用便产生.四、试述风险管理的作用.1. 对企业的贡献A 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B 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a 直接贡献:降低费用b 间接贡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间接贡献i. 有效的风险管理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并增强扩展业务的信心.ii. 风险管理有助于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iii. 在决策从事某种业务时,如果能对其纯粹风险进行正确的处理,那末其业务经营会变得更为明智与有效.第二章风险管理计划一、试述风险管理的总目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二、试述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一损前目标是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分为:1. 经济目标:风险管理必须经济合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其总目标的实现.2. 安全系数目标:是指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3. 合法性目标底线:企业不是独立与社会的个体,它受到各种各样法律规章的制约.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每一项经营行为、每一份合同都加以合法性的审视.4. 社会公众责任目标:当一个企业遭受损失时,受损的决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他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劳动者,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二损后目标:损后目标从最低的生存目标到最高的持续增长的目标,风险管理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1. 生存目标:当企业发生重大损失后,它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因为只要生存下去就能有恢复发展的希望.因此,损失后风险管理第一目标是生存.2. 持续经营目标:持续经营活动是指不因为损失事件的发生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应尽可能的在损失后保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3. 获得能力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企业的获利能力不会低于最低报酬率.4. 收益稳定目标:受益的稳定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正常发展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5. 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不断地推出更新更高品质的产品,才能牢牢地吸引顾客.企业只有不断地开拓新市场,才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6. 社会责任目标:企业及时有效的处理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减少损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保护与企业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的利益,因而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三、试述企业组织结构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一直线制组织结构:由企业领导人全权负责,不设职能机构,只设协助人员.适用于小型企业.在小型企业中,一般可设置少数专职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厂长或经理是风险管理总负责人,全权处理企业各类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简单明了,责权分明,效率较高.但是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的能力,对领导的素质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复杂的风险.二职能制组织结构:职能制要求企业除主管领导人之外,同时还在企业内设置若干相应职能机构,部分管理职能下放到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手中.这些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要专门设有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部门有负责拟定有关风险管理的计划,从事风险管理控制处理,在职权范围内,可向下级下达命令.这种情况由于使用里专业的人才,可是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比较容易形成多头领导,造成秩序紊乱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企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建立起行政领导系统.各级行政领导人,统一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工作,直接向其上级负责,对下有指挥命令权.各级行政单位设置的职能机构是领导人的参谋,不能对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在这种组织形态中,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职能部门是协助企业高层领导的,起着咨询服务作用.它对下级无命令权,只是进行指导和监督.领导层由于由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较为正确的进行风险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相对集权整个企业又可以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这是一种企业普遍接受的形势.四、试述风险管理的效绩评定标准:一结果定向标准:年产量10万吨二行为定向标准:每天工作11个小时五、试述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一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掌握着许多的会计信息,可以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风险分析资料,帮助风险经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会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分配风险管理成本,帮助风险经理监督风险计划的执行情况.但是会计部门自身也会产生值得注意的风险.二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部门,它筹集、投放、分配资金,使资金发挥最大潜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风险管理决策的实施需要资金支持,所以需要财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相互合作.三购销部门:购销部门常会使企业面临风险损失.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损失控制时,需要购销部门的合作,以便分析识别损失原因,从而使损失降至最小.四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指导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常会使生产或劳务工人孟授予工作相关的损害,风险管理人员应帮助生产人员识别风险,指导他们如何防止、避免风险或为他们消除风险.五人事部门:人事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设计,安排和管理雇员福利计划.此外人事部门还可以帮助风险管理部门分析处理企业的某些风险.六、风险管理计划书的作用:风险管理计划书能将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风险管理计划书对于整个组织来说,可以建立整个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义风险管理部门责权地位,协调企业各分支机构,对风险暴露单位的风险级别评定,建立提高现有的交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章风险识别一、风险识别的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衡量,风险识别是风险衡量的基础,也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因此目的之二是为了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二、如何理解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一感知风险:即了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二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感知风险与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三、为什么说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所谓系统性,是指风险识别不能局限在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中,而要研究经济单位这样一个完整系统所具有的全部风险.所谓持续性,是因为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风险的制和量都在变化,还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风险,若非连续的工作,实难发现经济单位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制度性,是因为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活动本身要有组织、有制度.四、简述下列几种分析方法:流程图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保单对照法、事故分析法.一流程图分析法:将一个特殊活动过程连续生动地描述一幅流程图,在辨别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后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二投入产出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量的关系,来识别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一种分析方法.三保单对照法:是由保险公司将其现行出卖的保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相结合,以问卷的形式制成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依据此表格与企业已拥有的保单,加以对照比较分析的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四事故分析法:是对可能以其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原因和结果的一种方法.五、风险识别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独使用:一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单位的性质、性质以及每种方法的用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二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不断地增加工作会引起收益下降,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效果最优的方法或方法组合.三如前所述,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仅凭一两次调查分析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六、感知风险有哪些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标准调查表保单调查表、保单对照表、资产-损失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风险有哪些方法:风险清单分析法、威胁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第四章企业风险分析一、企业的财产权利主要有那几种:一抵押权:企业可能因贷款或赊销等原因产生债权,企业如果就某一债权和债务人签订了抵押合同,那么它就拥有因抵押合同产生的抵押权,企业有权依法因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二质权:动产质押中,债务人获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企业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企业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三留置权:我国担保法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券,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二、企业在责任诉讼案中可以运用哪些理由进行抗辩:一根本没有责任.企业必须证明自己有受害方所受损失无关,但这往往比较困难.二自担风险.企业若能证明受害方已经认识到某项活动所包含的风险却仍然参与此项活动,因之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免责.三受害方有过失.企业以此理由进行辩护,如果成功,则可以避免赔偿或至少可以减少赔偿金额,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交通事故中.四最后明显机会原则.指的是原告虽然有过失,但只要它能证明企业方有最后的明显机会去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却没有利用这一机会,那么可从企业处获得赔偿.三、财产损失的原因:一火灾:由于失去控制的异常性燃烧而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意外事故.二爆炸:物体在瞬间发生分解或燃烧时排出大量气体,对其周围环境或容器造成强大压力所发生的爆破现象.三雷电:是指发生在积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四洪水:指大量的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河槽而形成的特大径流.五地震: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灾难.六盗窃:分为内盗和外盗两种.1. 外盗:指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财产的盗窃.可以通过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措施来减少.2. 内盗:指企业内部雇员或与外部人人内外勾结进行的盗窃.四、财产损失的形式:一按财产性质分:不动产损失、动产损失.二按损失原因分:火灾损失、爆炸损失、飓风损失….三按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分:直接损失、间接损失间接财产损失、收入损失、费用损失、责任损失四按财产权益分:所有权权益损失、抵押权权益损失、质权权益损失….五按是否通过保险得到补偿:可保损失、不可保损失.五、风险损失评估的方法:一财产直接损失评估:1. 重置成本法:是指按被评估财产现时重置全价扣除损耗或贬值来确定倍评估财产价值的一种方法.2. 现行市价法:通过调查市场上与被评估财产相同或类似的财产价格,据以确定财产评估价值的方法.3. 收益现值法:企业的某些财产,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取收益,因此这些财产的价值,可以用他们未来收益的现值表示.二财产间接损失评估1. 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2. 额外费用增加:企业财产损毁后,为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必定要发生一些额外费用或支出.六、财产间接损失评估:一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1. 营业中断损失:指企业财产遭受直接损失后不能继续正常的生产经营,在恢复正产之前所蒙受的收入损失.1 假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中断,本可以获得的净利润.2 营业中断后,仍然继续发生的费用.如:员工的工资、贷款利息等.2. 连带营业中断损失: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分依赖于一个或若干个原料供应商或客户,那么一旦这些原料供应商或客户发生某些意外,导致正常的生产经营受阻,竟会连带影响企业等产或销售.3. 产成品利润损失:如果企业的产成品在风险事故中遭受损失,直接损失是产品的成本,间接损失是企业销售掉这些产成品可以获得的利润,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不同,期待售商品受损而导致的利润损失,已包括在经营中断损失中,其可能的间接损失是由于在营业中断期间,资金周转受阻,实际损失中超过商品成本加一次销售的利润的那部分损失.4. 应收账款减少损失:企业意外事故的发生,可能使一些应收账款的会计记录与重要凭证损毁,导致企业收债困难,甚至根本收不回贷款.包括:1 债务人拒绝偿还的贷款.2 应收账款延迟收回情况下企业的贷款利息.3 重建记录费用与增加的收账费用.5. 租金收入:企业出租的房屋因损毁而无法继续出租时,企业承受租金收入损失,即使在租约中规定预付租金,只也只能减少有限租期内的部分损失.二额外费用增加:1. 租赁价值损失:企业在房屋受损后,在重建期间要另租房屋,所付租金为租赁价值,其损失金额内还需减去租赁期间所不必开支的费用.2. 租权利益损失:承租人因租赁期间租赁价值的上涨,对超出租金的那部分价值的利益,如果房屋发生损毁,这部分利益就丧失了.3. 超额费用:某些特殊企业如报业、储蓄所等,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使生产经营中断,会使客户纷纷转向他处,及时恢复了生产经营,也难以达到损失前的水平,导致此营业中断更大的损失,或者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形象或保持良好信誉的考虑,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持继续营业,因此会产生一些超额费用.七、企业主要的责任风险:一雇主风险:减少雇主风险的方法:1. 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2. 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工具.3. 提供安全防护的设施,制定安全操作制度.4. 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二产品责任风险:一方面,企业因过失或无过失而侵犯了顾客正当的财产权与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如果顾客因购买使用企业的产品而遭受人身、财产损害的,企业就违反了产品安全的暗示保证.三企业责任风险:专业人员为顾客提供劳务也要做到不损害它们的正当权益.四汽车责任风险:多采用保险方法处理汽车责任风险.八、企业人身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稳定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二鼓舞士气,其高工作效率.三执行了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与福利保障的法律法规,并享受了员工福利计划中的税收优惠.四形成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九、企业人身风险损失形态:一死亡:二疾病:三工伤: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引发生各种意外或因职业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总称.1. 人为因素2. 物的因素3. 环境因素4. 管理因素四年老:主要指的是养老的问题、员工老龄化的问题第五章风险控制一、风险控制的概念及种类: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害性.风险控制有以下方法:一风险避免二损失控制三非保险转移-控制型四隔离二、简述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三、比较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一风险避免不需要其他技术辅助,后两者都是损失控制方法.二损失减少重点是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三损失抑制重点是减少损失的程度.四、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一先要找出风险控制的成本. 二在找出风险控制的效益. 三适用预期值和贴现值进行分析.五、试述安全教育的内容:一安全法制教育.经济单位要贯彻安全法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二安全知识教育.经济单位要从理论上对员工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三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实践训练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四安全态度教育.要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六、试述风险避免的适用性:适合采用风险避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某种特定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二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七、试述风险隔离的特点:一风险隔离分为分割和复制.分隔就是将经济单位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而不是经他们集中在都可能遭受同样损失的同一个地点.分散就是通过加大风险单位的数量,将特定风险在更大的样本空间里进行分散,以此来减少单位的损失.复制是指在设置一份经济单位艘游的财产或设备作为储备,这些复制品只有在原资产或设备被损坏的情况下才可以被使用.二分割和复制的特点:1. 分割和复制不像其他损失抑制措施那样力图减少风险单位本身损失的严重性,而在于减少总体损失的程度.2. 分割和复制减少的是一次独立风险事故的损失,但同时增加了风险单位,也就会影响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的概率.3. 复制风险单位可以减少平均或预期的年度损失.4. 分割风险单位能不能减少平均预期损失,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割风险单位减少损失程度是否比降低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概率来得更重要.八、风险转移的含义和方法:一风险转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 风险的财产转移2. 风险的财务转移二风险转移的方法:出售、分包、约定免责.九、损失控制的定义和分类:一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二损失控制的分类:1. 依据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2. 按照所采取措施的性质分为工程法和行为法.按照执行时间分为损失发生前、损失发生时、损失发生后.第六章风险的财务处理一、试述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优缺点:一优点:1. 财务型非风险转移方法所能处理的风险,既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既有可保风险,可又不可保风险.这种方法所使用的对象是比较广泛的.2.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具体操作措施灵活多样.3.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直接成本较低.与保险转移相比,所需费用总是低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4. 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控制风险、减少风险.一般而言,把潜在损失转移给那些能够更好的进行损失控制的人,会降低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二缺点:1. 法律和清理的双重限制:2. 合同条文理解的差异可能引起起一些问题.3. 转让人要承担一定的代价.受让人不会无代价地接受转移,总是要求转让人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4. 受让人有时无力承担所转移的损失责任.二、风险自留的本质及主要措施:风险自留又叫风险承担,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有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其实在在于,当风险事故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之后,经济单位通过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主要措施有:一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时,经济单位把意外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吸收于短期的现金流通之中.二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又成自保基金或应急基金,是经济单位基于对所面临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并根据其本身的财务能力,预先提取,用以补偿风险事故所至损失的一。

《企业风险管理》 教案大纲

《企业风险管理》  教案大纲

《企业风险管理》教案大纲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1.1 风险的定义与分类1.2 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3 风险管理的过程与方法1.4 风险管理的意义与挑战第二章:企业风险管理体系2.1 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2.2 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2.3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2.4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3.1 风险识别的方法与技巧3.2 风险评估的工具与技术3.3 风险的概率与影响分析3.4 风险等级的确定与排序第四章:风险应对与控制4.1 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4.2 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手段4.3 风险转移、缓解与承受4.4 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五章:风险管理的实施与评价5.1 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与监控5.2 风险管理成果的评价与反馈5.3 风险管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5.4 风险管理的持续性与有效性第六章:操作风险管理6.1 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特征6.2 操作风险的分类与来源6.3 操作风险管理策略与程序6.4 操作风险的控制与缓解措施第七章:财务风险管理7.1 财务风险的类型与影响7.2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7.3 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控制7.4 财务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第八章:市场风险管理8.1 市场风险的概述与分类8.2 市场风险的测量与评估8.3 市场风险的应对策略8.4 市场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规范第九章: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9.1 法律风险的定义与来源9.2 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与要求9.3 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的策略9.4 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的实施与评价第十章:企业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10.1 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10.2 当前企业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10.3 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创新10.4 企业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的定义与分类、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管理的过程与方法、风险管理的意义与挑战。

重点二: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

风险管理第二章

风险管理第二章
如果你认为$10美元的效用更大,
即$10的效用>彩票的期望效用0.5×v(5)+0.5×v(15)
即期望值的效用>期望效用
那么,你是一个风险回避者。也就是说,在平均结果相同的资产中, 你选择价值稳定者。
21
风险回避者:期望值的效用>期望效用 (凹函数,风险规避者)
V(15) 期望值的效用
期望效用
V(5)
benefit from a gain, • Complacency (自信或过于自信,自我感觉不错) • Inadequate time horizons 距离损失发生的时间越近,对损失的感
受越大。
13
“圣彼得堡悖论”问题
传说当时在圣彼得 堡街头流行着一种赌博,规则是由参加者先付 一定数目钱。比如100卢布,然后掷分币,当第一 次出现人像面朝上 时一局赌博终止;如果到第n次才出现了人像朝上,参加者收回2n个卢 布, n=1,2,3,……。决策人面临的问题是究竟参不参加赌?
• Experience,Knowledge,Culture,Position,Financial status • Ability to influence the outcome • Asymmetry:put more weight on the impact of a loss than on the
Semivar= E[min(0, (R-E(R))) 2] 4. 风险度
即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特定的时间内,的均方误差与预测损失 的数学期望之比。它表示风险损失的相实际损失与预测损失之间 对变异程度(即不可预测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或以百分比表示) 的量
10
2.3 用效用论来衡量风险规避程度
-------- 用“钱”的函数来度量

风险管理——精选推荐

风险管理——精选推荐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1.风险是指在给定的客观情形下,在特定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2.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

3.根据其性质,风险因素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后两者合称为人为风险因素):1)实质风险因素是指对某一标的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损失严重程序的直接条件,它是一种有形的风险因素。

2)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不正当社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

3)心理风险因素也是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但与道德风险因素不同。

它是指由于人的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导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扩大损失程度。

4.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也就是说风险是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来导致损失的。

5.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

6.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的关系: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是导致损失。

同一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则它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先,则可能是造成损失的原因,于是它成为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与损失的程度具有反比关系,即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其风险损失的程度一般较低,而风险事故发概率较低的风险,其风险损失的程度一般较高。

7.风险的特征:客观性、偶然性和可变性1)客观性:风险是由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引起的,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人的头脑中的主管现象。

人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彻底消灭全部风险。

2)偶然性:从全社会来看,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然而,对特定的个体来说,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

这种偶然性是由风险事故的随机性决定的,表现出种种不确定性。

其一,风险事故发生与否不确定;其二,风险事故何时发生不确定;其三,风险事故将会怎样发生,其损失多大,也是不确定的。

风险管理复习资料

风险管理复习资料

风险管理复习资料1.1.谈谈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

1.2.试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及其相互关系。

1.3.试述风险的代价。

1.4.试述风险管理的作⽤。

1.5.简述风险管理过程。

1.6.简述由美国企业的保险管理向现代风险管理转变的过程。

2.1.论述在⼀个企业中如何做好风险管理计划⼯作。

2.2.试述风险管理的总⽬标。

2.3.试述风险管理的损前⽬标和损后⽬标。

2.4.试述风险管理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

2.5.试述风险管理绩效评定标准。

3.1.试述分析风险常⽤的⼏种⽅法。

3.2.各种识别风险的⽅法,都存在⼀定的局限性,在实际运⽤时还应注意什么?4.1.论述企业的责任风险。

4.2.论述企业进⾏⼈⾝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6.1.论述风险控制的⽅法并进⾏介绍。

6.2.试述风险控制的概念及其种类。

6.3.简述多⽶诺⾻牌理论。

6.4.⽐较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

6.5.如何进⾏风险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分析?6.6.试述安全教育的内容。

6.7.试述风险避免的适⽤性。

6.8.试述风险隔离的特点。

7.1.试述风险的财务处理。

7.2.试述财务型⾮保险转移风险处理⼿段的优缺点。

7.3.试述风险⾃留的本质及主要措施。

7.4.试述⾃保的优缺点。

7.5.试述专业⾃保公司的产⽣与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

8.1.保险的赔偿⽅式有哪些?8.2.试述理想的可保风险之构成要件。

为什么投机风险不是“理想的”可保风险?8.3.购买保险需注意哪些问题?8.4.试述部分保险的适⽤性。

8.5.保险事故发⽣时,被保险⽅要做哪⼏件事?保险双⽅如有争议,该怎么处理?8.6.试述⼀揽⼦保险及其优点。

8.7.试述员⼯福利计划的地位和作⽤。

8.8.在制定退休⾦计划时,风险管理者必须就哪些问题做出正确决策?9.1.试分析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

9.2.举例说明保本分析在风险管理决策中的应⽤。

10.1.论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检查和选择风险处理⽅法⽅⾯的应⽤。

10.2.论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第四个阶段——购买、租赁或组建的决策。

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与风险管理

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基础篇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内控的研究、内 控建立和实施有指导作用,主要有控制论、 组织行为学理论、代理理论、权变理论等。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与风险管理涉及法律、 市场、财务、运营与战略等方面。内部控 制目标决定着内控运行的方式和方向。内 控是为实现五类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企业 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 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 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南开大学 程新生 等
14
四、外部风险
这种风险的来源于企业外部,但属于企业风险 监控和内部控制范围,未雨绸缪是一个比亡羊 补牢更理性的选择。外部风险可以是自然或人 为的灾难,可能来自于竞争具有偶然性,难以 预测,一旦发生却有着严重的后果
外部风险环境,使企业的原有运营环境遭到破 坏,但是有效的管理可以降低此类风险。例如 ,IBM从一个硬件公司到一个服务及解决方案公 司的转型,较好地解决了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 风险
风险管理程序包括控制目标的设定,风险与事项识别,风 险应对,控制活动(包括正式和非正式),权责配置等。
风险管理使控制对象在行为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并 达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控制行为,涉及控制程序、运营 风险监控、风险评估和信息反馈等。
南开大学 程新生 等
3
第一节 内部控制目标结构
一 内部控制目标设定
南开大学 程新生 等
15
以“目标—风险—控制”流程为指导,对
所有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管理层关注的事项
以及引起责任人员注意的风险领域。关注高风
险的领域,以提供相关的、符合管理层和董事
会需求的信息风险管理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
风险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把保险作为处理风险
南开大学 程新生 等
1
第一章 企业内部控制理化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公司监测风险、控制风险的长效机制,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尽可能减少未来不确定因素对公司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依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包括战略定位、发展愿景、发展规划、业务选择的确定)、决策风险(包括投资方向、经营策略、结构调整、资本经营的决策)、经营风险(包括子公司管理、新开工项目,合作伙伴、资本退出、安全生产等)、财务风险(资金筹集、资金运作、利率汇率变化、现金流、担保、还贷、税负等)、法律风险(公司法、经济合同、法律纠纷等)、道德风险(信用、自律、监督约束、行为规范等)。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第三条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确保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第六条确保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第七条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八条全面性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应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流程中,并普遍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九条有效性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流程设置要符公司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并根据公司所处环境及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第十条战略风险防范一、根据公司的历史、基础现状、出资人的要求和外部环境,明确公司定位、愿景(方向)、业务选择和中长期经营目标等。

二、战略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推进实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十一条决策风险防范一、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对政治、经济宏观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和预测,把握经济周期的变化,遵守市场规律。

二、加强科学决策机制、程序、方法的研究,形成科学决策体系,建立科学的分析方法和评价体系,保证决策及时、有序、准确。

风险管理修订版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风险管理修订版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 2、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设定为银行战略层面的内容,是董事会在 考虑利益相关者期望、外部经营环境以及自身实 际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风险管理的底线。
▪ 3、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阐述风险 偏好。定量指标通常包括:资本类指标、收益类 指标、风险类指标和零容忍度类指标。
▪ 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就银 行当前及未来总体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 策略提出建议,并对高管层具体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
风险管理修订版第二章商业银行风 险管理基本架构
2.2.2监事会
▪ 监事会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负 责监督董事会、高管层是否尽职履职,并 对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体系的 有效性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
风险管理修订版第二章商业银行风 险管理基本架构
2.1.3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
▪1、定义: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 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银行的 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 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 ▪2、健康的风险文化应包括的内容: (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2)加强高级管理层的驱动作用。 (3)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风险管理修订版第二章商业银行风 险管理基本架构
▪培植风险文化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终 身事业”。商业银行无法通过突击式的培训和教育达到培育 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风险管理修订版第二章商业银行风 险管理基本架构
2.1.4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
▪ 1、定义:是商业银行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 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 套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 行动方案。包括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方面内容。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16年10月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16年10月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防范跨境、跨业风险。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匹配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风险状况和系统重要性等相适应,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二)全覆盖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包括本外币、表内外、境内外业务;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

(三)独立性原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赋予风险管理条线足够的授权、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报告渠道,与业务条线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结果应用于经营管理,根据风险状况、市场和宏观经济情况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的充足性,有效抵御所承担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一)风险治理架构;(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三)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四)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五)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是指一个能够提供和调动资源,以抵消或减少偶然损失所带来不利影响的系统。

一、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1、风险管理总目标
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单位价值最大化。

成本,是指经济单位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各项经济资源的投入,其中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乃至放弃一定的收益机会。

安全保障,则是指风险管理的效果。

纯粹风险管理,安全保障包括:风险损失的减少,即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实际损失能及时充分并有效地得到补偿。

投机风险管理,还要包括投资收益获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成本效益比较。

2、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
(1)按其定位不同,可以分为最低目标、中间目标和最高目标,其中最低目标是确保经济单位的生存,中间目标是促进经济单位的发展,最高目标是实现经济单位的社会责任。

(2)按照时间来分
损前目标: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达到的目标,主要有:经济目标;安全系数目标;合法性目标;社会公众责任目标。

损后目标:风险控制,不能完全消除一个经济单位的风险。

损后目标指一旦风险事故发生,经济单位的风险管理目标。

主要有:生存目标;持续经营目标;获利能力目标;收益稳定目标;发展的目标;社会责任目标。

目标的冲突:损前目标与损后目标之间,损前目标之间,损后目标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冲突。

风险管理者应妥当地处理目标间的冲突,以经济单位总目标统帅,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制订一个适应本企业具体情况的风险计划。

二、风险管理组织
组织是指通过设计和组织内部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既定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

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它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组织关系。

组织结构即部门结构,组织关系则指组织成员中的权责关系。

风险管理的组织是指通过确定一定的组织结构的组织关系,使企业各部门成员协调工作,从而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而设置的内部管理层次和机构。

风险管理组织关系指的是风险管理部门中的权力责任关系。

1、企业组织结构与风险管理组织
企业的组织结构指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及其组成。

(1)直线制组织结构
直线制是最早的一种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形式。

其特点是垂直领导,由企业领导人全权负责,不设职能机构,只设协助人员。

这种形式一般只用于小型企业。

(2)职能制组织结构
职能制要求企业除主管领导人之外,同时还在企业内设置若干相应职能机构,部分管理职能下放到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手中。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吸收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它成为目前企业界较为广泛采用的组织形式。

2、风险管理组织的一般结构
(1)小型规模的风险管理组织
小型规模的风险管理组织适用于处理较简单的风险。

它一般包括了一名安全专业人员和一名理赔专业人员。

如图2-1所示。

(二)中型规模风险管理组织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或者高层领导对风险管理日益重视,风险管理部门可进一步扩展。

如图2-2所示。

(三)大型规模风险管理组织
大型风险管理部门中,风险经理无须太多地去注意具体的处理细节。

他们应注意人员的组织协调,风险计划的组建和预算及与其他各部门经理之间的协作。

(四)选择型风险管理组织
有的企业,对于安全、健康、保险方面的事宜是由保险公司或相关的损失暴露单位处理的,风险管理部门更多地是对职员福利的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其风险管理部门的结构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设置的,如图2-4所示,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构。

职员福利助理可能有:退休金助理、健康福利助理、储蓄投资计划助理、组织生活助理。

3、风险管理部门的地位
(1)风险经理
识别、衡量风险,拟订、选择、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并评价其效果。

此外,要取得各部门的协助。

(2)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风险经理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是寻求企业其他部门的合作。

因为没有其他部门合作,风险管理寸步难行。

风险管理部门需要经常接触的合作部门有:会计部门;财务部门;购销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

4、风险管理部门的绩效评定
任何一项行为,我们在衡量它的业绩时,都可以运用两种标准。

一种是结果定向标准。

另一种是行为定向标准。

风险经理可充分利用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本企业的风险管理业绩。

三、风险管理计划书
风险管理计划书要陈述风险管理的意义和它对组织的重要性。

这段陈述要说明风险管理部门在整个组织中的位置、风险管理部门的直接领导者和风险经理的责任权利。

该计划应清楚表明高层领导对于运用风险控制、财务处理措施的态度,该计划应将公司的决策准则表述出来,并陈述在这种准则下,风险处理技术的选择。

下面是一家精细化工公司风险管理计划书的实例。

1、为了保证企业财产免遭灾难性的损失(或在损失后取得经济补偿)和为达到上述两个目的所带来的费用,风险管理是本公司的整个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风险管理是为了向决策管理层提供有关风险识别、衡量、处理的资料,以便检查老的计划,拟定新的策略。

在这个管理领域,本公司将充分利用来自于本企业与企业外咨询机构的风险管理专家。

3、公司将施行下列风险管理技术。

(1)认知风险:认知风险就是对所有损失暴露单位进行识别、衡量,认识这些损失暴露单位因偶然事件而导致的损失。

这种损失不仅指损失事件发生当时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还包括因该事件发生而产生的后果所带来的间接损失。

在计算潜在损失金额时可以是一次性计算。

在本公司,凡潜在损失在25000美元以上(含25000美元)的损失暴露单位都应被识别出来。

(2)避免风险:本公司对于那些潜在风险成本高于收益的投资项目予以回避。

本公司将尽量避免合同所带来的损失风险。

所有新的决策必须仔细分析、衡量。

已经实施的决策,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分析衡量,以便尽可能避免风险。

(3)损失控制:一旦认为一个损失暴露单位无法避免时,只要有可能,公司将运用损失控制措施,这是公司的管理原则。

本公司有这样一个管理上的原则,即损失控制措施优先于其他风险处理技术。

损失的减少主要依靠对工艺过程,装备设施仔细审查,以便识别衡量风险,将损失控制到最小。

这种审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包括设计环节、组织环节、操作环节,牵涉到一整套人财物的管理。

定期的安全检查是必须的,检查的关键在于将纠错措施予以制度化。

(4)自留风险:一般来说,本公司将在下列情况下对一个损失暴露单位进行自留。

①每年的潜在损失很小,可以将它看成正常的经营费用。

②损失的可能性很大,以至于可以将损失事件看成是必然事件。

如果采用保险方式,则保险费率很高,而采用其他风险转移技术,也很复杂。

这种潜在损失量如在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之内,就可采取自留,这样可减少附加保险费的支出。

③发生可能性极小(稍精明的商人都不愿为此而付保险费)。

④没有这方面的保险或费用高到无法承受的。

(5)非保险转移措施。

在所有的合同关系中,本公司将把损失转嫁给合适的对象。

这意味着在转移风险前,公司将对合同对方承担损失、控制损失的能力,经营传统,行业习惯加以了解。

如果公司目标的完成有两种以上途径,那么,可以更多地转移风险的那种途径将被公司采纳。

(6)保险转移。

在下述情况下,本公司将购买保险。

①法律或合同对此有规定。

②潜在损失太大,公司无法自负。

(判断时,可以与公司资产、经营收入、现金流量等相比较)。

③每年的风险处理成本(不包括保险)公司无法自己承担,而且保险成本合理,可以接受。

④保险可以更好、更经济地提供有关的服务,比如检查、索赔处理、法律服务、损失控制等。

(7)保险与自留结合。

公司通过自负额保险、免赔额(率)、超额保险、追溯费率厘订等方法将保险与自留结合起来,于是损失较低的风险暴露单位得以自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