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Word版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1

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35分)1.如图,一塑料薄膜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容易引发火灾。
水和塑料薄膜对光的作用相当于()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2.如图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A.丙和丁B.甲和丁C.甲和乙D.乙和丁3.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C.甲、乙都是凸透镜D.甲、乙都是凹透镜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5cmB.一定等于5cmC.一定大于5cmD.可能小于5cm,也可能大于5cm5.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 B.b、d C.c D.d6.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远才能看清。
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如图甲。
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小宇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屏幕放大器类似放大镜,手机应放置在放大器一倍焦距之内C.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手机屏幕的像是放大的虚像D.小宇的奶奶要矫正视力应该戴凸透镜7.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8.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投影仪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B.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C.镜头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倍镜头的焦距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远离投影片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10.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呈现放大倒立的像B.呈现缩小倒立的像C.呈现放大正立的像D.无法呈现清晰的像11.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
(完整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 .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 .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 .爷爷是个远视眼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3•—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A. 10cmB. 15cmC. 20cmD. 25cmA.甲、丁C.乙、丁D.甲、丙5•使用下列光学器材,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幻灯机D. 平面镜6•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5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 幻灯机B. 老花镜C. 照相机D. 放大镜7•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8•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_ ,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 ___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___ (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 •10. 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___________ 作用.11. 一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____________ •这种仪器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 透镜.12. 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_____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 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_____ 的实像.13.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 _______ 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_____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_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目镜的作用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由于像被拉近,靠近人眼,______ 较大,所以使我们看到远处物体的像大而清晰.14. 有一种交通标志牌,由基板和背面涂有反射胶的玻璃微珠组成,结构如图•黑夜中,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反射”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____________ (填反射”或折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这里的玻璃微珠对光线起_____________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应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物距u 应满足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4) 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 . A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D. 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5) 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 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只眼镜是 _________ 透镜.16. 小组同学在做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 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 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表中.朝「炖丼i(<■*)博的11435r ax2 IS tsft*LSj4020w*不■莊柯]轴欣底律二、实验题15•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L 确定(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 (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和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或2、或5、或6)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______ 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只要适当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请你对他所得出的结论做出点评.17. 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 )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___ 的成像特点.A .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 •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 •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 •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______ 的像.A •倒立放大B •倒立缩小C.正立放大.四、计算题18. 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 B'已知AB的高为h i,物距u,像距v,试用19.在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20.如图,根据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21. 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22. 你了解实像和虚像吗?自从学习光现象以来,我们分别学习了实像和虚像,对于这两种像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起来却有点麻烦•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的,而且是倒立的,并且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因此不能用光屏承接,并且都是正立的;无论是实像还是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一下问题:(1)下列现象中,只能成虚像的是( )A •照相机照相B •平面镜成像C.凸透镜成像D •小孔成像(2)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被放大的虚像,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透过放大镜总能看到物体被放大的虚像B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物体的虚像与物体在放大镜的两侧C.物体距离放大镜越近成的虚像就越小D .放大镜其实就是凹透镜(3)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只有通过光的反射才可以成虚像B •只有通过光的折射才可以成虚像C・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成实像和虚像D •通过光的折射可以成实像和虚像.23. 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如果眼睛长期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眼睛缺陷,常见的有近视和远视,它们都需要配戴眼镜(透镜)来矫正视力•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0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1)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是近视眼,则应配戴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
A. 强B. 弱C. 不变D. 无法判断2.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光线会()。
A. 汇聚B. 发散C. 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3. 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其中物镜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凹透镜D. 无法判断4.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凹透镜D. 无法判断5.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的是()。
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虚像C. 倒立的虚像D. 无法判断6. 照相机的镜头是()。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7. 放大镜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8. 近视眼需要佩戴()来矫正。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9. 远视眼需要佩戴()来矫正。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无法判断10.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会形成像,因为光线()。
A. 发散B. 平行C. 汇聚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凸透镜的中心点称为________。
12. 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的。
13. 望远镜的目镜是________。
14.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15.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像。
16.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像。
17. 近视眼的矫正原理是利用凹透镜的________作用。
18. 远视眼的矫正原理是利用凸透镜的________作用。
19.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外时,成的是________像。
20.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外,且距离焦点越近,成的像越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光学成像中的主要区别。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60分钟).docx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60分钟)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⑵X 23二4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人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斜看起來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來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由于光发生 _____ 的缘故。
2.如图1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屮传播的路线,请用箭头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图可知:AB是_______ ,CD是_______ ,空气在的侧,入射角的大小是 ________ ,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 。
3.通过写字台上的玻璃板观察玻璃板下的文字,所看到的文字的位置往往比实际位置 _______ (选填“高”或“略低”)一些,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O4.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装液饮料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下列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_____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m为单位)的倒数乘以100,某同学测得他奶奶所戴的老花镜的焦距为25cm,则此眼镜的度数为__________ 度。
7.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盛水的圆形鱼缸相当于-个 ________ 镜,调节纸屏至图示的位置吋,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倒立、 _________ (放大/缩小/等大)的烛燃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2.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虚像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像C.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小越好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3.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1)小孔成像所成的像;(2)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3)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4)幻灯机屏幕上的像;(5)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1)(3)B.属于虚像的是:(2)(3)(4)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1)(4)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2)(5)4.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A.A点B.B点C.C点D.E点5.已知某同学所戴近视镜镜片的焦距是0.4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眼镜的焦度为40 m-1B.该眼镜的焦度为-2.5 m-1C.该眼镜的度数为400度D.该眼镜的度数为250度6.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8.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9.关于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得所有经过凹透镜的光都不能会聚在一点上B.凹透镜是对平行主光轴的光起发散作用C.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都会比原来更发散一些D.原来会聚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一定不能会聚了10.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②;B.②②;C.②②;D.②②.1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明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微小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12.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5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幻灯机B.老花镜C.照相机D.放大镜13.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4.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1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C.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____________,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____________(全部选填“大”、“小”).17.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因此是______像.小孔成像成的也是物体的______像.18.如下图所示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所用的凸透镜上标有f=15cm字样):(1)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 .(2)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②若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时,会成______ 像.②若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5cm处时,会成______ 像.②若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时,会成______ 像.(要求指出像的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虚或实)(3)调整后若想使像变大,则应将蜡向______ 移动.(4)人的眼睛要看烛焰的放大、正立的______ 像,人必须和烛焰在凸透镜的______ 侧.(选填“同一”、“两”)20.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 ______ 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______ 像(选填“虚”、“实”);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 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1______f2(选填“小于”或“大于”).2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2)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A.凸透镜B.凹透镜(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 的实像.(4)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错误,故A正确.2.【答案】B【解析】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A、D错误,B正确;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所以C错误.3.【答案】D【解析】(1)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2)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3)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4)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5)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虚像.综上分析,属于实像的是:(1)(4);属于虚像的是:(2)(3)(5);属于折射成像的是:(3)(4);属于反射成像的是:(2)(5)故只有D正确.4.【答案】C【解析】投影仪投出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体应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5.【答案】B【解析】老花镜是凸透镜,其度数是正数;近视镜是凹透镜,其度数是负数.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所以近视镜镜片的度数为:D==−250度,所以C、D错误;眼镜的焦度,焦距的关系为,所以近视镜镜片的焦度为=−25m−1,所以A错误,B正确.6.【答案】B【解析】远视眼是因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所以需要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前移,重新落在视网膜上,应当佩戴凸透镜.7.【答案】C【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图像,u=v=2f=20cm,所以f=10cm.故A错误.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正确.D、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D错误.8.【答案】D【解析】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B错误;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C错误;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故D正确.9.【答案】C【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被发散”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入射光线而言的,经过凹透镜的任何折射光线都要比原来的入射光线发散一些.会出现三种情况:②入射光线会聚,折射后还是会聚光束,能相交一点,但是会聚程度明显减弱,会聚点后移;②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变成平行光线;②入射光线发散折射后仍然是发散光束,但折射后的光线的张角增大,较原入射光线更加发散.10.【答案】B【解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丙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甲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11.【答案】D【解析】由图可见,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13.【答案】D【解析】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B.潜望镜即平面镜成像,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14.【答案】D【解析】(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最后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这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15.【答案】A【解析】A.是否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 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也可以拍照,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实像能呈现在屏上,也能用眼睛观察,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D错误.16.【答案】大;小.【解析】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电灯照向凹透镜的光线更发散,所以纸上的光斑越大,光线越分散,光斑的亮度就越小.17.【答案】实;实【解析】照相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因此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以及小孔成像成的像都是实像.18.【答案】望远镜;放大镜【解析】对着物体的叫物镜,靠近人眼的叫目镜.由图可知,进入人眼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是由远处的物体发出的,显然是望远镜;然后用目镜将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再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19.【答案】(1)光屏的高度;(2)②倒立、放大的实;②倒立、缩小的实;②正立、放大的虚;(3)右;(4)虚;两.【解析】(1)为了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焰心、光心及光屏的中心必须在同一高度上,由图可知,光屏有些高.所以必须要调整的是光屏的高度;(2)②已知f=15cm,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20处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5处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处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外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实像越小,所以此时需增大物距,即应将蜡烛向右移.(4)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物同侧.所以人的眼睛要看烛焰的放大、正立的虚像,人必须和烛焰在凸透镜的两侧.20.【答案】(1)10;(2)实;幻灯机;(3)大于.【解析】(1)由图知,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此时应该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凸透镜A成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凸透镜B成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因此凸透镜B的焦距小于凸透镜A的焦距.21.【答案】(1)10;(2)B;(3)放大;(4)D.【解析】(1)由甲图可知,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此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的位置,所以焦距为60cm-50cm=10cm;(2)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由于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像会成在光屏前某一位置;在不移动光屏的情况下,为了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将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从而重新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此时物距为u=50cm-35cm=15cm,处于蜡烛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凸透镜的下半部依然有光通过,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但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正确.22.【答案】解:由图可知,②ABO②②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文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 以以下图,以下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2.关于透镜对光辉的作用,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 凸透镜对光辉有汇聚作用B. 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辉必然是发散的C. 凹透镜对光辉有发散作用D. 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辉必然是发散的3. 以以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4.关于透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用凸透镜能够看清物体的微小之处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D.光辉经过凸透镜后汇聚到主轴上的点必然是焦点5.以以下图,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
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的像必然是虚像,像的地址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地址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必然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获取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获取(A.倒立、减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减小的虚像7.以以下图, a、b、 c、d 是距凸透镜不相同距离的四个点, F 为焦点。
以下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相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幻灯机是依照物体放在 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依照物体放在 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8.烛焰经过凸透镜恰幸好光屏上获取一个放大的像,假设保持凸透镜地址不变,把烛焰和光屏地址对调一下,那么()A.光屏上还可以成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成一个减小的像C.光屏上不能够成像,但经过透镜能看到 D.以上说法都不对9.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一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测试时间班级姓名一、选择题 (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边的答题栏内)1.以下光学器件中,对光芒拥有发散作用的是()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凹面镜2.以下对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平面镜能成放大的虚像B.凸面镜能起到扩大视线的作用C.凸面镜只好成放大的像D.凹面镜对光芒起汇聚作用3.某班同学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面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面镜的距离μ之间的图象,以下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该凸面镜的焦距是4cmB.当μ =3.5cm 时,在光屏上能获得一个减小的像C.当μ =5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面镜3cm 处挪动到8cm 处的过程中,像渐渐变小4.对于透镜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B.照相时,光景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减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5.以下对于光现象中,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说理解光是由色光构成的B.观众能从多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因为光在银幕发生了镜面反射C.用凹面镜改正近视眼D.用凸面镜改正远视眼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自动摄影、扫描等,确认有关信息后,以下图 ,花费者结账时只要面对摄像头,即可快速达成交易。
以下有关说(相当于个凸面镜 ),经系统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色与投影仪同样C.“刷脸”时 ,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D.“刷脸”时 ,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减小的实像7.实验室察看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仪器是A.平面镜B.放大镜C.显微镜D.天文望远镜8.小明同学在做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获得烛焰清楚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当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面镜,这光阴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好D.烛焰的像完好,但变暗9.以下图,在练习调理教课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发现银幕上的像太小,想让像变大些,可以采纳的方法是()A.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B.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C.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10.检查发现,最近几年来需要进行视力改正的人数逐年增加,且体现低龄化趋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10=40分)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也可能会聚在一点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一定会聚在一点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2.如图1-5所示,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3.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4.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5.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2-9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7.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大于100 mm B.等于50 mmC.小于50 mm D.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9.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10.有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地距离是20厘米,此时在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厘米B、8厘米C、16厘米D、22厘米二.填空题(4*5=20分)11.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相当于一个镜,此时为防止阳光灼伤蔬菜,菜农总是及时将积水除掉,这是因为凸透镜对阳光有作用。
(完整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是个远视眼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3.一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A. 10cmB. 15cmC. 20cmD. 25cm4.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5.使用下列光学器材,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平面镜6.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5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幻灯机B.老花镜C.照相机D.放大镜7.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二、填空题8.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 (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______ .10.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______ ,对光有 ______ 作用.11.一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____________.这种仪器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12.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_____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 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______ 的实像.13.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______ 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_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______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 ______ (填“实像”或“虚像”),目镜的作用当于一个 ______ ,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由于像被拉近,靠近人眼,______ 较大,所以使我们看到远处物体的像大而清晰.14.有一种交通标志牌,由基板和背面涂有反射胶的玻璃微珠组成,结构如图.黑夜中,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____________(填“反射”“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___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这里的玻璃微珠对光线起____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三、实验题15.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 ______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图中物距u应满足 ______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 ______ 方.(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5)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只眼镜是 ______ 透镜.16.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和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 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只要适当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请你对他所得出的结论做出点评.17.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______ 的成像特点.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 ______ 的像.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四、计算题18.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五、作图题19.在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20.如图,根据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21.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六、阅读理解题22.你了解实像和虚像吗?自从学习光现象以来,我们分别学习了实像和虚像,对于这两种像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起来却有点麻烦.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的,而且是倒立的,并且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因此不能用光屏承接,并且都是正立的;无论是实像还是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一下问题:(1)下列现象中,只能成虚像的是()A.照相机照相 B.平面镜成像 C.凸透镜成像 D.小孔成像(2)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被放大的虚像,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过放大镜总能看到物体被放大的虚像B.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物体的虚像与物体在放大镜的两侧C.物体距离放大镜越近成的虚像就越小D.放大镜其实就是凹透镜(3)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正确的是()A.只有通过光的反射才可以成虚像B.只有通过光的折射才可以成虚像C.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成实像和虚像D.通过光的折射可以成实像和虚像.23.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如果眼睛长期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眼睛缺陷,常见的有近视和远视,它们都需要配戴眼镜(透镜)来矫正视力.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φ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眼镜的度数(其中f用m作单位)(1)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2)小明是近视眼,则应配戴_______透镜。
(完整word版)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试卷及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检测题(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6分)1. (2016·沈阳中考)如图1所示, 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 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图1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 图2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凸透镜是()a b c d图2A.aB.bC.cD.a、b、c、d3. (2015•江西中考)如图3所示, 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 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有()A.投影仪放映B.照相机拍照C.放大镜观察物体D.监控器摄像图34.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 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 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 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5.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 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图4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 也可能大于l6. 用水彩笔在磨砂的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 然后接通电源, 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可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可能在墙上看不到所画图案的像7. (2016·天津中考)(多选)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 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2015•山东泰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当烛焰离透镜13 cm时成放大的实像, 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 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 cmB.6 cmC.7 cmD.12 cm9. 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5所示的位置, 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 考试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用铅笔将这个选项的字母矩形方框涂满.每小题2分,计30分.)1.下列器材中利用凸透镜制成的是A .楼道里仪表镜B .投影仪的反光镜C .照相机的镜头D .汽车的后视镜2.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可以B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C .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而虚像一定是正立的D .实像一定是缩小的,而虚像一定是放大的3.如图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没有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何关系D .凸透镜是否能成像5.一滴水落在书页上,透过水珠发现书页上的字被放大了,这个现象的原理与下列哪一个的原理相同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都有可能6.下列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B .幻灯机、照像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C .物体放在焦点和透镜之间时成虚像D .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某班同学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拍出来的照片A .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B .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C .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D .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8.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离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离透镜30cm 处,则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测试(五)透镜及其应用(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下列光学器材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A.照相机B.望远镜C.自行车尾灯D.放大镜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成实像的是()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3.(徐州中考)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4.(大连中考)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 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 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不动,像变小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5.艾力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4 cm 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20 cm C.30 cm D.40 cm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滨州中海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照相机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7.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8.(阜新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 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放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9.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显微镜的每组镜头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11.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_ _(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_ _(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_ 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12.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要求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当把蜡烛放在图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 _的清晰像.若将蜡烛放在b点,光屏在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 _的清晰像.若将蜡烛放在c处,会观察到__ _的像.13.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 _,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 _(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 __(填“实”或“虚”)像.14.如图是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它是利用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透镜组来工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 _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 _镜,用来把__ ___ _放大.15.如图甲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 _镜,图中乙、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时摄像头离小车__ _(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__ ___ 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甲乙丙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 _、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约为25 cm.(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这就是__ _(填“近”或“远”)视眼.(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的,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 _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 _.A.0~10 cm B.10 cm~25 cm C.10 cm~极远处D.0~25 cm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7.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18.(连云港中考)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2分,共24分)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 _cm.(2)如图2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__ ___ ___ ___ ___ _.(3)如图3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 _、__ 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_ _(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 _(填“左”或“右”)移动.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 _(填“上”或“下”)调整.(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蜡烛距凸透镜23 cm时,能成倒立、__ _的实像;若将凸透镜用手遮挡一半,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__ 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 _(填“左”或“右”)移.(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 _(填“左”或“右”)移,或将光屏向__ _(填“左”或“右”)移.章末测试(五)透镜及其应用答案版(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下列光学器材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C)A.照相机B.望远镜C.自行车尾灯D.放大镜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成实像的是(A)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3.(徐州中考)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C)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4.(大连中考)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 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 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蜡烛不动,像变小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5.艾力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4 cm 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A.10 cm B.20 cm C.30 cm D.40 cm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滨州中海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照相机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7.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A)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8.(阜新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 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放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9.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显微镜的每组镜头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D)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11.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_凸__(填“凸”或“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_倒立__(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_照相机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12.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要求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当把蜡烛放在图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倒立、放大__的清晰像.若将蜡烛放在b点,光屏在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倒立、缩小__的清晰像.若将蜡烛放在c处,会观察到__正立、放大__的像.13.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倒着__(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实__(填“实”或“虚”)像.14.如图是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它是利用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透镜组来工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焦点__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放大__镜,用来把__物镜所成的实像__放大.15.如图甲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透__镜,图中乙、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时摄像头离小车__近__(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__大于2f_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甲乙丙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倒立__、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约为25 cm.(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这就是__远__(填“近”或“远”)视眼.(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的,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像距__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C__.A.0~10 cm B.10 cm~25 cm C.10 cm~极远处D.0~25 cm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7.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解:18.(连云港中考)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解: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2分,共24分)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15__cm.(2)如图2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__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__.(3)如图3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倒立__、__放大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_能__(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左__(填“左”或“右”)移动.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下__(填“上”或“下”)调整.(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蜡烛距凸透镜23 cm时,能成倒立、__放大__的实像;若将凸透镜用手遮挡一半,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左__(填“左”或“右”)移.(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左__(填“左”或“右”)移,或将光屏向__右__(填“左”或“右”)移.。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编辑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 考试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用铅笔将这个选项的字母2分,计30分.)1 •下列器材中利用凸透镜制成的是 A .楼道里仪表镜 C.照相机的镜头2. 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错误的是.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可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 .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而虚像一定是正立的.实像一定是缩小的,而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3. 如图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B•幻灯机、照像机的镜头都是凸透镜D .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某班同学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拍出来的照片矩形方框涂满•每小题•投影仪的反光镜 .汽车的后视镜定疋缩 (光屏没有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若透镜位置不 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30cm 处,则 .移动光屏, .移动光屏, .移动光屏,•放大镜10 20 30 4050 60 70 80(cm)第3题图D.都有可能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何关系D .凸透镜是否能成像5. 一滴水落在书页上,透过水珠发现书页上的字被放大了,这个现象的原理与下列哪一个 的原理相同A .照相机B.投影仪6. 下列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C .物体放在焦点和透镜之间时成虚像A .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B .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C .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D .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离透镜30cm处,则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word试卷}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已知某同学所戴近视镜镜片的焦距是0.4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眼镜的焦度为40 m-1B.该眼镜的焦度为-2.5 m-1C.该眼镜的度数为400度D.该眼镜的度数为250度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通过虚线框中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B点,则该元件是()A.平板玻璃B.凸透镜C.凹透镜D.平面镜3.如果物体离凸透镜22厘米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物距小于11厘米时,一定成实像。
B.如果物距等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如果物距大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改变物距,当像距为22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4.如下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A.一定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镜中的小红B.水中的折笔C.眼睛看物体D.放大的手指6.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7.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蜡烛不动,透镜不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9.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物镜,这两组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A.一个放大镜B.投影仪镜头C.照相机镜片D.以上说法都不对10.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A.B.C.D.11.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12.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13.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14.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虚像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像C.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小越好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15.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下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 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_______1.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如下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在这些透镜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它们是_______镜,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另一类包括_______,它们是_______镜,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18.若吴翔所戴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 0.2m,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m-1,度数为____度.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整;(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选“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清晰的实像.(4)当烛焰距凸透镜10cm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为 ______ 、 ______ 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______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20.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如下图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 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 的实像;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______ 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______ (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______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______ cm,像的大小比物 ______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老花镜是凸透镜,其度数是正数;近视镜是凹透镜,其度数是负数.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所以近视镜镜片的度数为:D=,所以C、D错误;眼镜的焦度,焦距的关系为,所以近视镜镜片的焦度为,所以A错误,B正确.2.【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ACD错误,B正确.3.【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22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2cm>2f,所以f<11cm.A.如果物距小于11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B.如果物距等于11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C.如果物距大于11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D.当像距为22cm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形成了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可能是光学器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能是凹透镜,B错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M在焦点外,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继续传播,M离得屏越远,则光斑越大,所以可能是凸透镜,此时M在焦点外某一距离处,A错误;光透过厚平板玻璃后,仍平行射出,光斑的大小不变,所以D错误.5.【答案】C【解析】A、镜中的小红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用放大镜看手指时,看到的手指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6.【答案】A【解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由于需要观察的黑藻叶片细胞颜色较深,需要光线进入的多,才能看清它的结构,所以需要选用的是凹面镜和大光圈.7.【答案】A【解析】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故本选正确.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本选项错误.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错误.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错误.8.【答案】A【解析】根据提供的图示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就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9.【答案】D【解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作用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10.【答案】C【解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11.【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示是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12.【答案】C【解析】A、前面的放大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不是一台显微镜,故B错误;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故C正确;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故D错误.13.【答案】B【解析】(1)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的,由图可知,此时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14.【答案】B【解析】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A、D错误,B正确;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所以C错误.15.【答案】D【解析】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40cm-30cm=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此时光屏上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虽然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但光仍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完整的像,只是透过的光减少了,所成的像校原来暗一些,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向后移,光屏向右移动正确.故D 正确.16.【答案】远视,小于.【解析】由图可知,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所以该眼睛是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如果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小于1.7mm;17.【答案】A和D;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B、C和E;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解析】分析比较图中的五个透镜可以看出,其中A和D两个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而B、C和E三个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18.【答案】5;-500【解析】当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0.2m时,它的焦度是:;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它的度数是:D=.19.【答案】(1)下;(2)7.5;(3)左;缩小;(4)倒立;放大;投影仪;左.【解析】(1)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根据题意,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等大清晰的实像,说明此时15cm=u=2f,所以f=7.5cm;(3)当使烛焰向左移动5cm,则u=15cm+5cm=20cm>2f,在光屏上才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物距增大,那么像距要减小,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到某一位置;(4)f<u=10cm<2f,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为使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距应减小,所以同时将光屏也向左移动,遵循:物近像远,物远像近.20.【答案】(1)10;(2)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3)薄【解析】(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 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3)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21.【答案】(1)焦距;(2)15;大;(3)C.【解析】(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所有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的汇聚点,因此叫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焦距.(2)根据图示的蜡烛与凸透镜所在的刻度值,即可确定此时的物距为15厘米.由于此时的像距为30厘米.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此时所成的像也是放大的.(3)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这种像只能用肉眼看到,而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要撤去光屏直接用肉眼观察.22.【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2湖南株洲)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照相机B.凸面镜C.平面镜D.幻灯机2.(2012江苏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3.(2012宜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4.(2011·湖北武汉)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5.(2012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6..(2012四川自贡)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7.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8.(2011·山东枣庄)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0.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0题11题11.(2011年·山东济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12. (2011·山东泰州)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13.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13.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14.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5.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4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图4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16.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17.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1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9.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当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利用此原理制成了;当蜡烛在d点时,此时成像的性质是、、,在现实生活中_______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____点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在____点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20. (20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___。
21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l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cm.22为了矫正视力,近视眼应佩戴透镜的眼镜,远视眼应佩戴透镜的眼镜。
23.(2012陕西)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24.(2012湖北随州)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是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5.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填“虚”或“实”)像。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2012江苏泰州)如图.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7.(2012江苏淮安)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8.(2012四川南允)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29.(2012茂名)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30.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31.(2011·黑龙江哈尔滨)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可知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对光有_______作用,请将该元件画在方框内.四.实验题(25题4分、26题8分、17题3分、28题4分,共19分)32.(2012福建福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3.(2012江苏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上或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厘米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杀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4.(2012揭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5.(2012十堰)小芳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1)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的光斑,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
(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小芳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透镜位置不动,小芳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后,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