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今义:__知道__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题九文言文阅读(一)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 告.人曰(告诉)C. 国人道之(道路)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派,命令)2. 下列对加点词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闻而传之.者(代词)B. 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C.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D. 问之于.丁氏(连词)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 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喜爱古代文化。

5.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各标一处)(1) 见贤思齐焉(2) 我非生而知之者6.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见.贤思齐焉( )(2) 诲.人不倦( )(3) 学如不及.( )(4) 可谓.好学也已矣(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8. 选文后四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三) 练氏愿保全城性命章太傅夫人练氏,智识过人。

太傅尝用兵,有二将后期,欲斩之。

夫人置酒,饰美姬①进之。

太傅欢甚迨②夜饮醉夫人密使二将亡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01《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01.《世说新语》两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乘,趁)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注音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 翻译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谢道韫和胡儿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4. 你能不能说出一句用比喻来描写雪的诗呢?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案1.xù nǐ fǒu zhòu2.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谢道韫,因为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飘舞的样子,除了形似更兼神似。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二、理解与思考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一、(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二、1.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 乃至乃:才④ 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文言文复习资料(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复习资料(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日(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2)期日中:太阳3、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4、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多指儿子和女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因此。

(3)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4)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带领。

(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5、特殊句式省略句(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省略主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

应为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3)待君久不至,已去。

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省略主语。

判断句(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4)非人哉!“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

)《论语》十二章【讲解】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知(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2)温故而知新:得到。

而(1)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不译。

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东西。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前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字词句翻译总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字词句翻译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字词句翻译总复习一、通假字不尊君在不.(《世说新语》二则):同“否”。

说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同“悦”,愉快。

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舍舍.然大喜(《杞人忧天》):同“释”,解除、消除。

二、一词多义而俄而.雪骤(《世说新语》二则):与“俄”合用,表示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二则):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连词,表承接,就。

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连词,表并列。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连词,表转折,可是。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动词,做,当。

学夫学.须静也(《诫子书》):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名词,学问、学业。

止止.有剩骨(《狼》):副词,仅,只。

一狼得骨止.(《狼》):动词,停止。

敌恐前后受其敌.(《狼》):动词,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

盖以诱敌.(《狼》):名词,敌人,这里指屠户。

前狼不敢前.(《狼》):动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前面。

意意.暇甚(《狼》):名词,这里指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动词,打算,企图。

以静以.修身(《诫子书》):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投以.骨(《狼》):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狼》):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连词,来。

其恐前后受其.敌(《狼》):代词,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狼》):代词,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狼》):代词,指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代词,指屠户。

其.人曰(《杞人忧天》):代词,那。

奈何忧其.坏(《杞人忧天》):代词,它,指地。

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代词,指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两个“之”都是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一、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古代文言文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
行研究和理解。

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借助工整的句子结构和韵律感
染读者。

- 古代文言文使用较多的典故和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应的
文化背景。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逐步
研究和练。

三、古代文言文的研究方法
- 多读经典古文,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 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词义,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
常用词汇。

- 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掌握常用的句子结
构和语法模式。

- 练写作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四、古代文言文的应用领域
- 古代文言文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如古诗词、古小说等。

- 古代文言文在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中有广泛运用,如史书、
经典等。

- 古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的概述,希望
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文言文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文言文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文言文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
文完整版
目录
1. 《论语·学而》
2. 《礼记·大同篇》
3. 《诗经·秦风》
《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礼记·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诗经·秦风》
秦、秦、尔燕将何之?寻燕于蓁;有辟其门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良矣。

秦、秦、尔莫诉乎行若之何?寻燕于藩,有辟其关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谖矣。

结语
本文提供了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其中包括《论语·学而》、《礼记·大同篇》和《诗经·秦风》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化价值,通过背诵它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字词专项复习【最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字词专项复习【最全】

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复习专题:文言字词句子成分:(定语)主语<状语>谓宾(定语)宾语词性:定语是形容词,主语是名词或代词;状语是副词或者介词加名词(介宾短语),谓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宾语是名词或者代词。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一、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古代诗歌四首》】1、东临碣石()2、以观沧海()3、水何澹澹()4、百草丰茂()5、若出其中()6、幸甚至哉()7、幸甚至哉()8、歌以咏志()9、闻道龙标过五溪()10、随君直到夜郎西()11、次北固山下()12、客路青山外()13、归雁洛阳边()14、左迁()15、天净沙.秋思()16、西风()东风()南风()北风()17、断肠人在天涯()()18、三五二八时()19、明月不谙离恨苦()20、但愿人长久()二、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世说新语》二则】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欣然()3、何所似()()5、差可拟()()6、未若柳絮因风起()()7、即公大兄无奕女()10、陈太丘与友期行()11、太丘舍去()11、去后乃至()13、门外戏()14、尊君在不()16、相委而去()16、下车引之()17、元芳入门不顾()三、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论语》十二章课外诗】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5、为人谋而不忠乎()7、传不习乎()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9、不逾矩()10、温故而知新()12、可以为师矣()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4、饭疏食()15、饮水()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8、逝者如斯夫()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四、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诫子书》】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4、险躁则不能治性()5、遂成枯落()6、悲守穷庐()7、将复何及()五、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狼》】1、止有剩骨()2、缀行甚远()()3、投以骨()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屠大窘()6、恐前后受其敌()7、顾野有麦场()8、场主积薪其中()9、持担持刀()10、眈眈相向()11、少时()12、一狼径去()13、其一犬坐于前()14、目似瞑,意暇甚()()15、屠暴起()16、方欲行()()()17、一狼洞其中()1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9、止露尻尾()20屠自后断其股()21、乃悟前狼假寐()22、盖以诱敌()23、狼亦黠矣()24而顷刻两毙()2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6止增笑耳()27、狼不敢前()28、与家犬杂畜()29、亦颇驯()30昼寝()31闻群犬呜呜作怒声()32、再就枕将寐()()33、乃伪睡以俟()34、将啮其喉()35、乃杀而取其革()36、信不诬哉()37、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38、兽不足道()()39、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六、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家无井而出溉汲()2、常一人居外()3、及其家穿井()4、国人道之()()5、闻之于宋君()6、丁氏对曰()7、求闻之若此()8、不若无闻也()9、身亡所寄()10、若屈伸呼吸()11、其人舍然大喜()12、亦不能有所中伤()13、奈何忧其坏()14、耐地坏何()七、课外诗八首1、岐王宅里寻常见()2、遥怜故园菊()3、我言秋日胜春朝()4、晴空一鹤排云上()5、十一月风雨大作()6、尚思为国戍轮台()7、夜阑卧听风吹雨()。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 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 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完整)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提纲

(完整)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提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离开。

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

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

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名。

下车引之。

代词,他,代元方。

(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

委:丢下。

去:离开。

②下车引之。

引:拉。

之:代词,他。

③乃至。

乃:才。

④则是无信。

则:就。

《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②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

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

似:像。

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

因:凭借。

⑥即公大兄无奕女。

即:就。

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省略句)跟别人约定一起出行,丢下别人自己就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4.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一起谈论诗文。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古诗词22篇(含译文,5页打印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古诗词22篇(含译文,5页打印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必背文言文、古诗词22篇(含译文)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3)撒盐空中差.可拟差:(2)未若柳絮因.风起(4)陈太丘与友期行因:期:(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6)尊君在不不:(7)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8)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引:顾:)A.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B.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D.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2))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4))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B.谢道韫文学才华出众,她以春季柳絮飘飞的暖景写出了白雪纷纷的冷景。

C.友人由“怒”到“惭” ,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D.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 ,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论语》十二章1.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君子:(4))吾日.三省.吾身日:省:(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信:(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惑:(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8))饭.疏食饮水.饭:水:(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10)逝者如斯.夫斯:(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切: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人谋而不忠乎.B.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 可以.为师矣仁以.为己任D. 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一项是()A.“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和“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

B.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规矩。

C.从“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中可看出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D.孔子说的“博学而笃志”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2.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诫.子书诫:(2)夫君.子.之行.君子:行:(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明:(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5)非学无以广.才.广才:(6))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励:险:治:(7))年与时驰.驰: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夫君子之行.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吾日.三省吾身C.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D.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狼不敢前.前:恐前.后受其敌前:盖以诱敌.。

敌:恐前后受其敌.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意.暇甚意:一狼洞.其中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其一犬.坐于前犬:弛.担持刀弛:屠自后断其股.股:止.有剩骨止:一狼得骨止止:止增笑耳耳:一狼径去.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苫蔽: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狼亦黠.矣黠: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

(1))屠自后断其股.古义:今义:(2))盖.以诱敌古义:今义:3.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两狼之并驱如故。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两狼之并驱如故”生动地刻画了狼的贪婪本质。

B.“目似瞑,意暇甚”通过动作描写揭示狼的狡诈。

C.“暴起”、“断其股”生动地刻画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间接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5.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贪婪的本性。

B. “目似瞑,意暇甚”传神地刻画出狼狡猾的形象。

C. 屠户发现了狼的诡计,于是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D.本文结局说明了像狼这样的狡猾的恶人终将失败的道理。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 分)A.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 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7.对选文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 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告诉人们:狼是贪婪、狡猾、凶残而又愚蠢的东西,只能彻底消灭,否则危害人类的生存。

B. 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歌颂了屠夫丢掉幻想,当机立断,机智勇敢,除恶务尽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C. 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证明了对狼一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但它们得寸进尺,就只能坚决斗争,战而胜之。

D. 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揭示出狼的凶残、狡猾而又愚蠢的本性,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9. 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3 分)A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0.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3 分)A.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1.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B. 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应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 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国人道之.B. 闻之.于宋君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D. 得一人.之使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 对本文的寓言说法有误的一项()(3 分)A.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若.屈伸呼吸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2))奈何忧其坏?3. 对本文的寓言说法有误的一项()A.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晓之者”指出了杞人的无根据地瞎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