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区位选择主要机制

合集下载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区位选择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区位选择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区位选择区位是指人类行为选择的场所或地点,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位置(绝对区位),二是指分布(相对区位,即各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区位是贯穿人文地理的一条主线,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是人文地理的核心。

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

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由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组成。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技术。

3、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早期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显著。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二、工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气候。

2、社会经济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技术、信息通讯、国防安全、环境、集聚、个人偏好。

3、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①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②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③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三、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1)地形①平原:理想地形;②山区:河谷两岸;③高原:热带地区。

(2)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中低纬沿海地区。

(3)河流:①河口处:如广州、上海;②河流汇合处:如重庆、武汉;③水陆交通转运点:南京、伦敦;④水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

(4)矿产:如大同(煤)、大庆(石油)、攀枝花(铁)。

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运输:如“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株洲。

②政治:首都(如北京、巴西利亚)、省会城市(如合肥)。

③军事:如山海关、嘉峪关。

④宗教:如拉萨(喇嘛教)、耶路撒冷(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⑤科技:如日本筑波、美国硅谷。

⑥旅游:如桂林、黄山、井冈山。

⑦边贸:如凭祥、瑞丽、二连浩特。

3、城市区位因素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减弱;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一直产生巨大影响;③科技、旅游成为影响一些城市的新的主要因素。

高一地理的区位选择知识点

高一地理的区位选择知识点

高一地理的区位选择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区位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区位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适宜发展某类产业或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地理位置。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学习中的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要素以及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区位选择是指在发展经济活动或选择落脚点时,选择适应自身需求和利益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的合理选择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区位选择中,以下几点需要考虑:1.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条件等。

各地的地理条件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不同经济活动的发展。

例如,苹果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2.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交通便捷的地区有利于物流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投资。

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网络以及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对于区位选择至关重要。

3. 市场需求:经济活动的发展需要市场,区位选择也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选择靠近人口集中地区或具有潜在消费能力的地方会更有利于市场开拓和销售。

第二部分:区位选择的要素区位选择涉及到多个要素,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要素: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储量不同,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选择地理位置时,需要考虑到人口规模、教育水平、劳动力素质等因素。

人力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发展水平。

3.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连接不同地区的重要纽带。

选择区位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程度,包括铁路、公路、航空以及港口等交通设施的覆盖情况和发展水平。

第三部分:区位选择的实际应用区位选择在实际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工业园区的选择: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交通便捷、用地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

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促进工业的发展。

高一地理区位选择知识点

高一地理区位选择知识点

高一地理区位选择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而区位选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信息与交通的便利使得人们的选择更加广泛,但是地理上的区位选择仍然对于个人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的地理学学习中,了解区位选择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且有用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区位选择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首先,区位选择是指人们在进行投资、建立工厂、选择居住地等决策时考虑的地理因素。

它涉及到人口分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决定一个地点是否合适的时候,人们需要考虑这个地点是否有足够的劳动力、是否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否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等。

因此,区位选择是一个相当复杂和综合性的决策过程。

其次,人口分布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和工资水平。

人口密集的地方往往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因为更多的人口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消费需求。

此外,人口结构的不同也会引起企业在不同地区的选择。

例如,在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医疗、养老等相关产业的市场潜力更大,因此,相关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地区。

另外,自然资源也是区位选择中的关键因素。

对于某些需要原材料的企业来说,他们会选择靠近自然资源的地区建厂,以便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材料。

比如,铁矿石加工企业会优先选择靠近铁矿石矿山的地方,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并确保原材料的供应稳定。

此外,一些地区还拥有特定的自然资源,如沿海地区的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以及具有特殊气候条件的地区。

这些自然资源也会吸引相应的企业选择这些地区进行投资。

除了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存在差异。

例如,一个工业发达的地区,可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企业。

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机理

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机理

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机理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不仅对商品流通、人口迁徙和城市建设产生直接影响,也对区位选择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入手,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1. 交通运输的便捷性交通便捷性是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重要机理之一。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便捷性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在选择住宅区域或商业地点时更加倾向于交通便利的地区。

便捷的交通可以让人们更加便利地前往工作、上学或进行商务活动,从而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2. 交通运输的成本交通运输的成本也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生产基地或商业地点时,企业往往会考虑到交通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交通拥堵成本等。

交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益,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和成本水平对于区位选择影响至关重要。

3. 交通运输的可达性交通运输的可达性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机理之一。

有着发达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可以更容易地与其他地区进行联系和交流,从而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交通运输的可达性对于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4. 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也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机理之一。

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仅可以促进货物流通和人员迁移,同时也会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速公路、高铁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位选择。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对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机理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交通运输在城市发展和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交通便捷性、交通成本、交通可达性和交通影响等机理共同影响着人们对区位的选择。

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的影响,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交通运输对于区位选择的影响非常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

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

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区位选择是指在进行经济活动、投资和选址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

区位选择对于企业的成功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因为地理位置的选择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市场、资源获取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区位选择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对读者对于此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主要包括市场因素、人力资源、运输便利性、自然环境、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

(1) 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是企业考虑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因此选择位置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消费能力、市场规模等因素。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择区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劳动力水平、技术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

(3) 运输便利性:运输便利性是企业选择区位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物流成本、运输距离等因素。

(4)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企业选择区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包括气候条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5) 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企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地方政府扶持等。

2. 区位选择的决策方法在进行区位选择时,需要使用一定的决策方法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主要的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

(1) 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使用各种能量图或模型来描述和分析地理特征,如使用热力图、地图分析等方法。

(2)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对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如使用统计数据、模型分析等。

(3)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将各种因素进行权衡和考虑,综合评价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并做出最终决策。

3. 区位选择的案例分析在进行区位选择时,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1) 成功案例:比如有些企业选择了很好的地理位置,如临近交通枢纽、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等,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发展。

城市区位土地的选择和理论

城市区位土地的选择和理论

一、城市土地区位的选择(一)影响城市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和环境大致包括地形地貌、地址、水文、气候、沿江沿湖、临海靠山等自然条件以及资源状况(主要指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是形成和决定土地区位的最基本因素。

2.交通和通讯城市交通和通讯是形成和决定城市土地区位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费用时间以及便利程度等,也关系到能否及时准确的获取经营决策所需的信息3.基础设施是指除交通、通讯以外的其他生产、生活和社会服务等急促设施状况,如道路的质量、煤气、电力、供水设施的完善程度、污水污物和垃圾的排放处置能力等是形成和决定城市土地区位的又一重要因素,既直接决定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的优劣,又影响到投资者、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选择决策。

4.人口和经济的集聚人口密度和经济程度关系到城市的发达程度,也是决定城市土地区位选择的又一重要要素。

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

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

对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高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要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对依法设立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

5.社会文化居民消费水平、结构和习惯、文化道德水平、劳动力素质等是城市土地区位选择的社会因素。

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理论1.伯吉斯同心圆理论第一环带是中心商业区,包括大商店、办公楼、剧院、旅馆、是城市社交、文化活动的中心。

第二环带是过渡地带,是围绕市中心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的过渡地带。

这里绝大部分是由老式住宅和出租房屋组成,轻工业、批发商业、货仓占据该环带内一半弓箭,起特征是房屋破旧,居民贫穷,处于贫民窟或近似贫民窟的近况。

第三环带是工人住宅区,这里租金低,便于乘车往返于市中心,接近工作地,工厂的工人大多在此居住。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必背知识点1500字高考地理考试中的区位因素是指影响一个地区空间分布和作用的因素。

区位因素是地理学的基础概念之一,考生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好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下面是高考地理区位因素的必背知识点:1. 自然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是指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地形和地貌对交通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山地和高原地区交通发展困难;气候对农业和人口分布产生的影响也很重要,如气候适宜的地区往往农业发展比较好;水资源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河流和湖泊丰富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工业和城市。

2. 经济区位因素经济区位因素是指交通、市场、资源等经济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交通是最重要的经济区位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程度,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流往来。

市场也是经济区位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规模和需求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如石油和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3. 政治区位因素政治区位因素是指政治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国际政治地理位置对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安全至关重要,如亚洲中心地位的国家通常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

国内政治地理位置则决定了地区对国家中心的依附程度,如国内政治中心地位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力。

4. 社会文化区位因素社会文化区位因素是指社会文化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中,人口对地区的区位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人口众多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潜力。

文化对地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文化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以上就是高考地理区位因素的必背知识点,高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地运用它们解答相关问题。

试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试述影响区位试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试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试述影响区位试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试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试述影响区位试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产业区目标驱动制。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所含内容,,包括其对产业布局活动的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两方面。

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布局目标的约束。

2.利益驱动机制。

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中的主体部分。

无论杜能、韦伯,还是胡佛、艾萨德的理论中,所强调的是如何实现布局利润的最大化,亦体现了利益驱动型布局的这一指导思想。

3.宏观调控机制。

产业区位选择还必须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

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财政税收等手段。

4.市场调控机制。

市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由七月的独立法人地位所决定的。

企业生产的产品、采用的技术、选择的地点,都是由企业法人来决定。

去也法人通过衡量不同地区的收益收入,并对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最终确定所选区位。

选择的主要机制。

农业区位与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与区位选择

农业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热量——一般农作物在日均温≥10 ℃的情况下才能活跃生长,可把日均温≥10 ℃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期。

积温的多少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熟制等。

水分——降水的多少和时间分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不同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同,需水较多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茶叶等,需水较少的农作物有甜菜、小麦、玉米和高粱等。

棉花在播种期和生长期需水较多,采摘期需水较少。

旱生植物(骆驼刺),水生植物(芦苇)。

光照——气温的日较差和光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白天气温高,日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喜光植物(马尾松),喜阴植物(冷杉)答题步骤: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然后分析这种气候a.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b.热量的多少c.光照的强弱, 昼夜温差大小d.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等。

有利条件不利条件(限制性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不足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作物种类多高原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高原气候:热量不足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充足(光热充足)雨热不同期,发展灌溉农业(水源)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旱、涝灾害频繁(温带季风:春旱、夏涝亚热带季风:梅雨、伏旱)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宜于多汁牧草生长地处高纬,雨天多,光热不足(低温冷害)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不利影响: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作物生产,粮食生产不稳定(2)地形: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a.地形的高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b.地形的坡度: 坡度大于18°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我国政府禁止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C:山脉的坡向:迎风坡和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区位”的理解和区位选择的原则

“区位”的理解和区位选择的原则

区位”的理解和区位选择的原则一、区位选择在高一《地理》下册中的地位高一地理下册主要讲了三大内容:区位选择、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者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功能分区与规划实际上就是区域选择,而这些又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合理规划城市。

又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求人们在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时,要关心环境所受的各种影响。

由此可看出,整个下册,与其说是围绕人地关系展开论述,还不如说是围绕人类如何合理的进行区位选择展开论述的。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人类可以越来越较为灵活地选择、安排生产和生活活动,但如果不能认识到区位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破坏,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二、对“区位”的理解区位一词于德语“ standort ”,英文于1886年译为“ location ”,即定位置、场所之意,我国译成区位,日本译成“立地”,有些意译为位置或布局,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

“区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入,那么“区位” 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中的解释是:“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

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说,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

例如: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的选择与农业用地的选择,工厂的区位选择,公路、铁路、航道等路线的选线与规划,城市功能区的设置与划分,城市绿化位置的规划以及绿化树种的选择,房地产开发的位置选择,国家各项设施的选址等。

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

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

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是保证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选择农业区位需要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水资源等因素,并结合市场需求、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下面将介绍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1. 地理环境分析:考虑地理位置与周边自然环境,包括地势、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

选择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避免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危害。

同时,考虑附近的交通网络和市场需求,选择离消费市场和交通枢纽较近的地区。

2. 气候条件评估: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影响,考虑降水量、温度变化、日照时间等气候要素。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态需求,选择适合的种植区域。

如南方适宜水稻、茶叶等作物的种植,北方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3. 土壤质量评估:土壤质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土壤的肥力、排水性、可耕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质地适宜的土地作为农田。

可以通过土壤采样和化验,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从而选择合适的农业区位。

4. 水资源评估: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因此水资源的充足与否是选择农业区位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评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资源状况,选择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地区,有利于农作物的灌溉和养殖水源的供应。

5. 市场需求分析:农业生产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农业区位。

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品种偏好,选择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作物和畜禽养殖品种。

同时考虑市场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选择能够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农业区位。

6. 交通网络考量:交通便利程度对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和市场销售有着直接影响。

选择离交通枢纽(如港口、机场、火车站等)近、交通便利的地区,减少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和物流时间,提高供应链效率。

7. 产业布局综合分析:考虑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选择与附近产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业区位。

例如,选择离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市场较近的地区,方便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主要知识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主要知识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主要知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政策等。

根据主导区位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工业类型。

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科技水平及个人的因素。

(一)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生产投入与产出。

土地、资金、能源、水源劳、动力、动力、机械设备和工业原料、零配件;有产品产出。

(二)工厂选址的重要区位。

1.工厂选址的原则:从经济利益看,选择具有明显优势的区位即最佳区位;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工厂选址要考虑区位因素:市场、土地、水源、工人、政策、原料、动力和运输条件。

例如,根据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工业生产的类型如下。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区位选择的主导区位典型企业原料导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甜菜、甘蔗制糖、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导向型工业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动力导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工业区位选择发生了变化。

原料和市场对钢铁工业的影响:资源型钢铁工业,主要接近煤铁资源产地,其次接近消费市场;市场型钢铁工业首先接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其次利用交通运输便利条件,再次是人才和技术优势。

(2)其它要素的发展变化。

例如,(国防需要)20世纪50年代的内地工业;(政府政策)20世纪80年代的沿海工业、目前的本部开发:(工业习惯、个人偏好)沿海外资企业;(工业惯性)历史原因;(环境因素)污染空气的水泥厂、酿造厂等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污染水源的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鞋厂的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一带一路”倡议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

“一带一路”倡议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

“一带一路”倡议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

而在这一背景下,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成为关注焦点。

这不仅是对参与国家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展开论述。

一、区位路径选择的重要性区位路径选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选择合适的路径和方向进行合作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家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环境情况等因素,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

根据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度,可以选择合适的区位路径进行合作。

比如亚洲地区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临近大海和拥有发达的港口、交通网络,容易与沿海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而中亚、西亚、非洲等内陆地区则需要侧重于发展陆路运输、物流和物资集散中心,以便更好地实现互通互联。

根据各国的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可以选择适合的区位路径进行合作。

发达国家和地区更适合进行技术、资本和服务输出,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更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升自身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规模,也可以选择发展适合的产业和市场,以实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互补。

根据各国的环境情况和资源禀赋,可以选择合适的区位路径进行合作。

比如沿海地区可以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内陆地区可以发展农业、矿产、能源等资源型产业,以实现资源优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区位路径选择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选择合适的合作路径和方向,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和发展。

二、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重要性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是指在某个行业或区域内,由于过度投资和低效益,导致产品供应大于市场需求,产生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是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区位”的理解和区位选择的原则

“区位”的理解和区位选择的原则

如何合理的选择区位,这是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主要是国外)的许多区位理论都从多个角度对各种情形下的区位活动进行了探索。

笔者在此只是想从教学的、并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对区位选择提出一些应遵循的原则,以有利于学生对区位活动的理解,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因地制宜原则2.动态平衡原则钱学森曾指出,地理科学所研究的内容是一个“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区位无疑是这一复杂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

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我们在区位选择时,也应遵循动态平衡的原则,对影响区位选择的各因素进行动态的分析,并对各因素的变化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做出充分的预测,从而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做出最合理的区位选择。

3.统一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整体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属性有机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过程。

因此,我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还要对事物发展与影响从整体上进行统一把握。

区位论产生与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时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它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工的产物。

产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新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社会分工普遍得到加强,企业间竞争趋于激烈,迫使工厂企业寻求最佳区位,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区位论就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

这就使得从区位论诞生开始,经济效益便成为它最关注的对象。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它的良性发展来自于内部各组成要素(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区位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的环境子系统,它要求我们在区位选择(也就是建立区位系统)时,不仅要保持系统内各部门的协调统一,同时也要保持系统(区位系统与地理系统)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在区位活动中不仅关注经济效益、同时要保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高考地理区位选择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区位选择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区位选择考点总结2021年高考地理区位选择考点总结区位选择类问题☆阻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点,躲开喀斯特地貌、断层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形,尽量减少埋住居民点☆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固、地势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阻碍港口兴衰)」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宽敞(阻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阻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2.都市依靠: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固的商品来源3.宽敞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2.地势:面积宽敞的平坦海滩、污泥质海岸☆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地势:面积宽敞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3.地势:平坦开阔「人文条件」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2.交通:交通便利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1.路况:周围道路宽敞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3.工程量大小☆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地势: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势,以保证排水;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3.气候:少云雾。

高中地理: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分析区位选择的因素

分析区位选择的因素

分析区位选择的因素
1. 市场需求: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选择区位,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2. 交通便利性:交通是影响区位选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优越的交通位置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效益。

3. 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是判断区域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4. 土地成本和用途:不同区域土地的适用性和成本不同。

企业应该按照其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选择区位。

5. 税收和政策支持:政府是否会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是否会在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等,都是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6. 竞争和产业集聚效应:对于有相同或类似业务的企业而言,在同一个区域的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也是区位选择的考量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产业区目标驱动机制。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所含的内容,包括其对产业布局活动的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
面。

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布局目标的约束。

2、利益驱动机制。

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无论杜能、韦伯,还是胡佛、艾萨德的理论中,所强调的都是如何实现布局利润的最大化,亦体现了利益驱动型布局的这一指导思想。

3、宏观调控机制。

产业区位选择还必须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

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财政税收等手段。

4、市场调控机制。

市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由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决定的。

企业生产的产品、采用的技术、选择的地点,都是由企业法人来决定。

去也法人通过衡量不同地区的收益收入,并对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最终确定所选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若是棉花种植,则可以加上棉花生长后期多晴天,有利于棉花采摘)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棉花种植则突出:沙性土壤,排水性好)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湖泊或冰川融水、地下水充足),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附近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
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农业区,如我国的水稻种植业)
其他: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如中国东北、美国中部平原)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如:所有季风气候区发展农业最有利的条件都有: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多干旱和洪涝灾害。

地中海式气候区发展农业有利的条件:光热充足。

不利条件:雨热不同期。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特别像钢铁厂、化工厂等)
2.经济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科技:科技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历史:工业基础雄厚
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运输: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剩余农产品)
政治:是否为行政中心(如省会、首都)
旅游:该城市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旅游业是否发达
科技:该城市是否科技发达
宗教:是否为宗教圣地(拉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等,一般城市都不要考虑)
军事:一般城市都不要考虑
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
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1)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注意有的交通线是带动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比如粤海铁路,主要是带动海南岛的经济发展)
(3)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加强与××地的联系,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靠近国境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其他可考虑的因素:(1)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2)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
②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水深、航道宽、直)
停泊条件:①处于峡湾,是天然避风港;②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停泊
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有利于筑港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①经济腹地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②与经济腹地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
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距市中心有适当距离且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跑道走向要与盛行风向一致,有利于逆风起飞和降落
六、水电站的区位分析
水量: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水量大
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落差大
具体开发:与地质、地貌(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
实,少地质灾害;与水库选址相同)有关。

经济因素:考虑有没有市场需求(经济发达地区,对电能需求量大)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原因: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诱发地震、滑坡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
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的海南卫星发射场);纬度高,初速度小。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降低发射初速度(也与能源有关)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地质:地质条件稳定,无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水源:水源充足
能源:向东发射,节约能源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交通便利: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越靠近内陆越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