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工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cdb80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1.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工业区位问题,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2.设计案例分析问题,如:“某企业为何在我国某地区进行区位选择?请分析其优势和劣势。”
3.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优化我国工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共同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原则。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企业的区位选择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影响工业区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的主要因素,如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
2.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区位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工业区位选择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3.掌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现代技术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小组间进行成果分享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工业区位选择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2.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d328ca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9.png)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4.1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主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因素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但针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知识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4.亮点四:教学评价及时反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这种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5.亮点五: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教师通过讲解实际案例、介绍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种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工业区位选择进行合理分析。
3.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布局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和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结合实例,讲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工业区位选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3.讲解不同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让学生理解各因素在实际中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范文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4b97bbe518964bce847ca5.png)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一、课标要求一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主要由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三部分组成。
区位理念贯穿了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
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依据本节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中的要求,本节课主要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根据主导区位因素进行工业区位选择,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情景案例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三、学生情况分析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事物。
所谓熟悉,是前面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后,有一定的基础,对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谓陌生是学生对工业的区位选择还是一片茫然,没有接触过,因为这些基本上还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工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9803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c.png)
工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工业的产生背景和工业区位选择的条件。
2.理解不同工业在不同区域选址的优势。
3.了解我国五大经济区的位置和产业分布。
4.意识到工业发展和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工业区位选择的条件。
2.我国各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及其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讲述工业区位选择的条件,并列示在黑板上。
2.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区位?2. 学习新知1.通过课本原文,介绍中国五大经济区的概念与位置。
2.解释每个经济区内工业布局的特点,并对比不同区域的工业分布情况,让学生理解不同经区间的差异和优势。
3.给学生分发有关工业区划的地图,让他们查找有关数据并作出归纳总结。
3. 拓展思维(探究发现)1.提问:我国的五大经济区分别是哪些?第二产业在不同经济区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2.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陈述结果。
4. 归纳总结1.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总结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并进行思考: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如何选择工业区位?四、教学体会1.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但最为重要的,在于学生们应多思考,体会为什么工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区位,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此章内容。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2.利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工业的区位选择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去思考和做出决策,尤其是在讨论和互动中,学生们可以更综合地考虑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请教师注重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本章内容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有实践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让学生自己想”为主,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认识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本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4)》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4)》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7f623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中地理《⼯业的区位选择(4)》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四章⼯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节⼯业的区位选择⼀、课标分析分析⼯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教材分析⼈类⽣产活动主要包括农业⽣产和⼯业⽣产。
它与上⼀章教材中“农业的区位选择”相呼应,在学习⽅法上极为相似,同时也是后⾯有关“⼯业地域的形成”、传统⼯业区与新型⼯业区等学习内容的铺垫,是本章学习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地理的知识,且学⽣已学习过“农业的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具有⼀定的知识和⽅法基础,但对⼯业区位选择还是⼀个全新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相对弱化理论讲解部分,可以选择案例分析法、⾓⾊扮演法、⼈⽂调查法等学⽣参与性⾼的教学⽅法。
四、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理解⼯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
2 结合案例和阅读内容,说明科技⽔平的提⾼对⼯业区位的影响。
3.了解环境因素对⼯业区位的影响。
(⼆)过程与⽅法1.以理论为指导,多联系实际,根据⼯业的主导因素差异,能够对⼯业进⾏分类。
2.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影响⼯业区位的⼀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的眼光看待⼯业取得的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建⽴⼈与⾃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1.影响⼯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科技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3.污染严重的⼯业的区位选择。
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六、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七、教学过程【导⼊新课】PPT 展⽰东明县五得利⾯粉⼚和炼油⼚的⽣产流程图⽚,进⽽引导学⽣归纳总结⼯业的概念。
设计意图:创设⽣活情境,以⾝边实例、图⽚形式吸引学⽣注意⼒,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直观地引⼊本节课的学习。
过渡:那么要建⼀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本节课我们⼀起来学习⼯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业的区位选择)【⾃主学习】学⽣预习课⽂,结合教材图⽚和⽂字资料,分析影响⼯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完成导学案预习导引部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214d2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d.png)
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工业,工业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基石。
地理教学中,工业的区位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学生了解工业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基础,探讨如何编写一份优质的工业区位选择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1. 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工业的区位选择原则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重要工业区的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了解我国重要工业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区位优势。
3. 能够分析我国工业发展趋势,备一定的预测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可以通过现场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经营场所的组成情况、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旨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2. 基本知识(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简要介绍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分类和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建立工业区位选择概念的基本框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水平。
3. 重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60分钟)教师可以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讨当代重要工业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服务于现代化工业体系的特点。
重点分析这两个重要工业区的区位选择原则和成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重要工业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区位优势。
同时,还可以介绍下一代工业化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区位选择与工业发展的影响,加深对于该方面知识的理解。
4. 班级合作探讨与总结(30分钟)在探讨过我国重要的工业区的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学习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知识以及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以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意见,汇总出与工业相关的关键性问题,再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以加深全班学生的认识。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直观方法多采用图画呈现和现场考察等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特征。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e74f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d.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学会分析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布局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讲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如富士康在郑州建立生产基地的原因。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工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分享讨论成果。
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分析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战演练:学生分组分析实际问题,如某企业在选择新厂址时如何进行区位选择。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战演练: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
2. 图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布局图片。
3. 案例:提供相关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
4. 课后练习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建议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2a1f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1.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范文第一章:工业发展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 掌握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理解工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1. 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 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工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工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工业发展历史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对工业在现代社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第二章: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3. 理解不同类型工业区位选择的差异。
教学内容:1.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3. 不同类型工业区位选择的差异。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3.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类型工业区位选择的差异。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对不同类型工业区位选择差异的认识。
第三章: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2. 学会运用工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不同工业区位选择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1. 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2. 运用工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不同工业区位选择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工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安排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比较不同工业区位选择方法的优缺点。
高三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247f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1.png)
高三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三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理解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 了解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 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教学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运用工业区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表及补充材料教学过程导课同学们,前一章我们学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上一章中我们还是一个小农民,了解了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以及几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说农业地域的形成实际上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小农民大家都做的特别好,那么随着我们城市的发展啊,我们这些小农民都要进城当工人了,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力,那么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学学“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为做一名合格的小工人做准备。
2、授课过程【板书】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工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了土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因此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多。
好。
下面我们就开始从工业的区位因素说起。
首先我们说一下什么是工业,它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0519c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6.png)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阅历)的老师写得简略些,而新老师写得具体些。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盼望大家喜爱!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叙述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进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许多,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同时起着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各个影响因素,要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不同制宜,把各个因素统一起来分析。
同时,又要抓住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教材结合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思想: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借助自己制作的课件营造一个双向、即时反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通过同学的自主学习及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争论,共同解决问题,并且联系本地实际,争论工业企业的布局因素及区位的选择,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 把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导向类型;2.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进展变化趋势;3. 分析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工业区位分析注意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争论法等,提高同学分析地理图表的力量,培育同学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力量。
从而加强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纳多媒体教学,用实例分析,激发同学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爱好;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选择;教学难点:1.推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2.某些特别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教学预备:收集本节课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老师: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主要因素有哪些?同学:老师小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交通运输、劳动力、机械和政策等。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学案例:4.1.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学案例:4.1.工业的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f839a4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f.png)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通过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使学生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苹果手机组装厂在我国河南设厂”的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河南factory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对该案例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主导因素进行合理布局。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区位选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对当地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苹果手机组装厂在我国河南设厂”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情景模拟:设计一系列与工业区位选择相关的情境,如企业老板选址、政府官员规划工业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区位选择的过程。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业园区,让学生亲自体验工业区位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0a89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5.png)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运输、劳动力、市场、原料等;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工业最优区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工业区位模拟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入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例介绍不同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运输、劳动力、市场、原料等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数据和地图展示不同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好奇心;提问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学内容讲解:使用PPT或教学课件,讲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分组讨论不同工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分析影响因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GIS软件进行工业区位模拟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评估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评估学生运用GIS软件进行工业区位模拟和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PPT: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PPT,展示工业区位选择的的概念和案例;通过图片和图表,形象地展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 案例分析资料:提供具体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包括相关数据和地图;介绍GIS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工业区位模拟和分析。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看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区位选择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2881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f.png)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案标题: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策略;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估不同区位选择的优劣。
教学重点:1. 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估不同区位选择的优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工业区位选择案例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工业区位,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认为工业区位选择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多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2. 介绍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如交通便利度、市场接近度、劳动力成本等;3. 介绍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如利用SWOT分析、市场调研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真实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包括成功和失败的例子;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估这些案例的优劣;3.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汇报,讨论各组的分析结果。
四、综合运用(15分钟)1. 提供一个虚拟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估;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案例分析,并准备汇报。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3.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估。
案例分析和综合运用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361294cc7931b765ce15d1.png)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
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
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
相较于农业部分内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
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内容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
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
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内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
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4.1工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1606c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d.png)
1.以比亚迪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过程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所在城市的某个工业园区或企业的区位选择因素。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GIS软件分析不同地区的工业布局。
4.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工业区位选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所在城市的某个工业园区或企业的区位选择因素。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指导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知识梳理: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完成的要求和标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造力。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讨论素材:提供相关素材,如工业园区的介绍、企业的市场信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
3.讨论过程: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分享区位选择的因素和结论。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3e079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课时安排:2课时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1) 工业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地位及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趣味性。
(2) 地图:展示工业分布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2)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讲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区位选择的因素。
6. 总结讲解: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某一工业区的区位选择因素。
五、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工业生产的概念、地位及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理解。
(2) 学生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的掌握。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86670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9.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3. 工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以及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工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讲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解释工业区位选择的定义,阐述其对3. 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介绍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因素等。
4. 实例分析:以我国某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工业区位选择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特点及区位选择因素。
2. 结合实例,分析工业区位选择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3. 思考如何优化我国工业区位选择,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们对工业区位选择对工业发展影响的理解。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85005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1.png)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案例分析: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包括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并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要求:报告内容要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出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回顾重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要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等。
2.案例总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总结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3.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课后作业:布置与工业区位选择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这一理念融入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中。
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工业区位选择的核心问题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不同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程度,如土地、劳动力、市场、交通、资源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分析案例:提供不同类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过程的概念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材料分析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
地理信息的能力。
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具有一定地小组合作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2. 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
导入:东明县炼油厂、面粉厂、食品厂等工厂,在选址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呢?下面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这一节内容。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引导:首先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看下图“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即是工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
工业的投入包括:原料、动力、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就是今天讲的第一个内容:工业的主要
区位因素。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课件展示图4、2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可初步划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生答: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动力、交通运输、科技、政策
设问: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在工厂的布局上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生答:充足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教师:理想的工业区位条件包括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等。
(总结过渡)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理想的工业区位是很少甚至不可能有,所以决策者通常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这就涉及到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而不同的工业,主导区位因素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把工业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3、五种导向型工业
活动:学生相互交流相关内容的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回答下列内容:
部分知识应详细介绍,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知识面窄,对各类工厂的特点了解很少,所以应结合实际给予讲解,如讲制糖厂时,用8 吨甘蔗生产出1 吨糖,所用原料很多应布局在原料地;饮料生产厂因产品运输较难,一般接近消费市场地;另外炼铝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靠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活动探究点一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适逢2011 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开幕之际,众多客商云集菏泽。
假如你是菏泽市招商局局长,在经贸洽谈会上,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向前来治谈工业项目的客商,介绍菏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呢?
教师总结:从土地、水、矿产等自然因素,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科技、信息、资金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介绍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2)菏泽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全力打造新兴战略产业、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五大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五大基地一大产业”的新思路, 让菏泽蓄势待发。
菏泽大力发展煤电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教师总结: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原料丰富)
活动探究:
读图4、3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图,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读图,比较鞍钢和宝钢的不同:铁矿石来源、煤炭来源、市场
学生讨论:1、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教师总结: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分别为原料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承转过渡)通过比较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我们得出工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一
个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及其作用发生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
位选择。
下面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第二个内容。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活动探究点二
结合案例1 和阅读课本60 页工业区位的三次变化,完成下列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2、归纳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及原因,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填下表
教师总结板书: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决定作用
(承转过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呢?
3、科学技术进步使那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学生连线完成
(承转过渡)工业的区位选择是不是只考虑经济效益呢?不是,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
(二)环境保护因素
教师:环境敏感工业的区位选择,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业。
如:食品工业、电子工业、感光器材厂等。
教师: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
读课本61 页图4.6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活动:学生相互交流相关内容的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回答下列内容:
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将工厂应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地带或风频的上风地带
印染厂、造纸厂、
电镀厂、皮革厂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或河流化工厂、炼油厂综合以上两条
发电厂、钢铁厂工厂应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地带或风频的上风地带,和远离
和农田
教师解析:对这一部分知识需要强记。
讲解要注意盛行风向,需结合图片和必修一气候一节
将难点突破,如下图:
图2
图1
图3
投影总结板书:
1、环境敏感工业的区位选择:
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业
(如食品工业、高技术电子工业、感光器材等)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1)有空气污染的工业:应考虑当地的风向
盛行单一风向的地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
盛行季风风向的地区: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互相垂直的郊外
多种风向的地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2)有水源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活动:学以致用
(承转过渡)工业的区位选择除了考虑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
(三)社会因素
教师引导:1、政策因素
2、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
3、乡土情感因素等
教师总结:工业区位的选择最终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课堂小结:课件投影
作业:完成学案“当堂检测”部分
板书设计
一、工业区位因素
1.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3、五种导向型工业
二、工业区位的变化
1、科学技术的发展
2、环境保护因素
3、政策的变化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