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用方程解决问题(8)∣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用方程解决问题(8)∣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8)|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第8课时,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是表示数量关系的等式。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的过程。

3. 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应用题中找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书写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 解方程过程中,学生对方程变形规则的熟练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 教具:PPT课件,展示方程的解题步骤和实例。

2. 学具:练习本、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演示解方程的过程,强调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如何从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一步步解方程。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包括以下内容:1. 方程的定义和特点。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包括:1. 基础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强化基本技能。

2. 提升题: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列出并解方程。

3. 思考题:探讨方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鼓励创新思维。

列方程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教案

列方程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与解题步骤,明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能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2、培育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多种方式当选择最简单的方式。

2. 教学重点/难点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学期快要终止了,同窗们去超市为班级购买奖品。

看!文具店的商品真丰硕!若是给你50元人民币,你会买些什么作为奖品呢出示:记号笔:5元三角尺:4元橡皮:2元笔记本:8元笔袋:15元修正液:6元⑴学生发表各自方式,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尽可能在购物时正好用完这50元。

⑵在一名学生表达自己方式时,可要求他自己或另一名学生进行列式并计算。

⑶最后将这些方式,由学生评判,选取其中的最正确方案。

小丁丁、小胖、小巧和小亚每人都选购了一种学习用品:小丁丁:8支记号笔小胖:3个笔袋小巧:20块橡皮请将他们采购的情形填入表格中:你们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来表示这3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付出的钱师:若是设小亚买了x本笔记本,那么“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这三个量别离怎么表达付出的钱:50元用去的钱:8x找回的钱:2元一、新课探讨:探讨一:依照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⑴出例如1:小胖带了80元去电影院买电影票,他一共买了5张儿童票,售货员找给她5元。

儿童票多少元一张提问: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等量关系是什么板书: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付出的钱)你能依照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吗归纳对照:三个方程的未知数是不是参与计算哪个等量关系是符合题目表达顺序的若是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相互说一说,大组交流)⑵完整地解答例1: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解:设儿童票x元一张。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本节内容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际问题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x元,打8折后花了8元,求原价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求解一个实际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正确解题方法。

同时,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实际问题能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判断方法。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研活动(3篇)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向“问题解决”。

方程作为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师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用方程解决问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探讨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策略,丰富数学教学方法。

三、活动内容1. 教师案例分享活动开始,教研组邀请了三位教师分别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

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方程建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逐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一:《工程问题》教师以修建公路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工程问题,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二:《利润问题》教师以购买商品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利润问题,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三:《年龄问题》教师以年龄增长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年龄问题,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策略研讨在案例分享的基础上,教研组针对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深入研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策略:(1)注重实际问题背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建立方程模型。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方程,提高解题能力。

(4)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课堂观摩与评课为了进一步探讨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研组组织开展了课堂观摩活动。

教师们观摩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并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

观摩课后,教师们认为以下方面值得借鉴:(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建立方程模型。

(3)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对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广泛而具体的应用,展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数学模型,体现这一数学模型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在建立模型的同时要注意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探索、操作,然后再交流和研究,共同探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从不同的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会从各种实际问题中恰当地把握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分析法,引导发现法及尝试指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难点及其应用重点:一元一次方程解敬爱男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各类不同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问题,合理地选择未知数,正确地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在小学和本书的第一章里,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应用题。

由于那时的应用题都十分简单,看不出代数方法与算数方法比较起来有什么优点。

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代数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这就可以解决一些比起小学里稍微复杂的应用题了。

我们将逐渐体会到,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来解应用题,要比不设未知数找出算式容易的多。

今问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此题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非常简单,因为每只鸡有一个头,两只足,每只兔子有一个头、四只足。

假设次笼中有鸡x 只,则有兔(35)x -只,有鸡足2x 只,兔足4(35)x -,那么根据已知条件:鸡足+兔足=94,得24(35)94x x +-=,这样就列出了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23x =,3512x -=。

人教版列方程解决问题例8教学设计

人教版列方程解决问题例8教学设计

人教版列方程解决问题例8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会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例8: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1,并且这个两位数大于30且小于50。

这个两位数是多少?三、教学方法和技巧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尝试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资源与材料准备准备教学PPT,包括例题的图片和问题建模的演示。

准备教学案例,包括一个两位数的问题和类似的实际问题。

准备练习册,包括与本例题类似的练习题。

五、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和口头测试,了解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情况。

反馈策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六、作业与项目安排作业:完成练习册中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并提交作业。

项目: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提交解决方案。

七、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活动安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本班学生的生日月份并求出最受欢迎的月份等。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八、教态调整与改进策略关注学生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改进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如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实践环节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标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数学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识别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计算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这些问题是否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新课讲解:
(1) 定义方程: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购物问题,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未知数x,而你有50元钱,你可以列出一个方程50=x+y,其中y是你购买其他商品的花费。

(2) 列方程步骤:明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找出问题中的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分给他的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得到2个苹果,问他可以分给多少个朋友?要求学生写出这个问题的方程。

4. 小结:
强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以及在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例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正式学习解方程的初始课。

主要讨论x+a=b,ax=b的方程的解法。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要求,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只要通过一次变形,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上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教学目标】:1、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

2、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天平、小球、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最简单的方程——简易方程。

板书:解简易方程。

(学生齐读课题)(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教学例1 师:请看挂图,请你说出图上的意思。

(盒子里有x个小球,盒子外有3个球,合起来一共是9个小球。

)师:能不能用我们新学的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出方程:X+3=9(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

)师:同学们根据加法的意义的到方程X+3=9,(板书:X+3=9)那么X是多少?(异口同声说6)- 1X+3=9 解:X+3-3=9-3 X=6 提问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书写格式,①、先写方程X+3=9。

②、接下来写“解:”。

③、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3。

④方程的左边只剩下未知数X。

方程的右边9-3是6。

得到方程的解是X=6。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解方程时每一步得到的都是一个等式,不能连等。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方程的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等式、未知数、方程的解。

2. 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解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草稿纸、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方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等式、未知数、方程的解。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等式、未知数、方程的解。

2. 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本节课通过讲解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标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列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从基础的等式和不等式开始,然后逐步引入方程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两个苹果,你也有两个苹果,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吃掉一个苹果,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学生仍然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答。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除了算术方法之外,他们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这类问题。

(二)讲解新课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方程。

方程是一个包含未知数的等式,比如“x + 2 = 5”。

然后,教师需要讲解如何解方程。

解方程就是找出能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例如,对于方程“x + 2 = 5”,我们可以先从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x = 3”。

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更复杂的方程,并讲解如何解这些方程。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方程“2x - 3 = 7”,并解释如何通过加法和除法来解这个方程。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

这些题目应该包括一些简单的方程,以及一些更复杂的方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方程来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有10元钱,你想买一本价值6元的书,那么你还剩下多少钱?”(四)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用方程来解答。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有配套课件)(郑岩)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有配套课件)(郑岩)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有配套课件)(郑岩)第一单元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第一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通用2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通用2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通用2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篇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数(已知)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求另一个数。

教学时,首先要复习以前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关键的一步是什么?让学生明确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最为关键的。

如何找等量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单纯根据题意去理解,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画线段图,通过线段图的直观感知去分析、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从几个等量关系中甑选出一个一般的关系式去列方程。

尽管如此,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究其原因,大多是直接把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比较,而没有和小雁塔高度的2倍去比较。

等量关系犹如解题的拐杖,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

列方程解答完后,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而且检验一定要结合题意,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而不是检验方程本身解得正确与否。

这一点有些学生往往忽视,往往没有检验的习惯,因此正确率不高。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一个数已知,另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比较混淆,当练习课出现这一内容时,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出了()x+()=()的方程,而根本没有去分析一个数已知还是未知,到底应采用什么方法解答。

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一倍数”到底是已知还是未知,不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依葫芦画瓢,否则知识在头脑中只是水上浮萍,没有根基。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篇2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教者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教者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但这并不是教者的最终目的,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价,在此老师向学生抛出了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此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量关系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问题解决(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问题解决(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问题解决(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会根据问题的特点,总结找等量关系的方法,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画图分析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掌握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一、课堂引入1、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六年级了,学了不少知识,孩子们,能尝试解释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吗?请自己说一说。

对,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一种解题方法。

解题时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

(1)设未知数(2)找等量关系(关键)(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写答语以上就是列方程解决问题有5个步骤?哪一步最关键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

2、多媒体出示一.请列出每题的等量关系,不解答。

(1)将一个棱长6分米的立方体钢材熔铸成一个底面积是48平方分米的圆锥形模具,这个模具的高是多少分米?(2)一条裤子48元,是上衣的三分之二,一件上衣多少元?(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师边读题边讲解,多媒体出示等量关系与算式。

3、小结方法。

通过刚刚的复习,想一想: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可以找等量关系?(1)是的我们可以:根据常用公式找,例如面积、体积、周长等公式(2)还可以从关键句中找,可以是题目中关键句的文字描述等(3)也可以按常用数量关系找.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时间×速度=路程等.······师:同学们真是厉害!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基础一起来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7)》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7)》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7)》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页例7。

学习目标:
1.掌握形如x±a=b和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掌握形如x±a=b和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学习准备:
学习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读懂题目中的条件,并正确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方程模型的转化过程。

2.学生能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正确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转化题目中的实际问题为数学方程。

•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实际问题的情境图片和示例。

•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解题步骤和方程。

•练习本和笔,供学生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讲授法:讲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展示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导入: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旅行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引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引出方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有示例)•讲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解方程、检验答案。

•示例展示:以实际问题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并解出答案。

•示例:小明买了3支铅笔和2个橡皮,共花了10元。

已知每支铅笔2元,每个橡皮多少元?•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设置未知数(设橡皮的价格为x元),建立方程(3×2 + 2x = 10)。

•讲解解方程的过程,得出答案(x = 2)。

•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目条件。

3. 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列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第五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方程模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协作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方程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多种解法,培养创新思维。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使学生在掌握方程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例如:在解决“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的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乙的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如何将相遇问题转化为方程。
(2)掌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含有未知数的表达式变换。
-难点解析:学生在解方程时,可能会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出现错误。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3)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例如:针对方程3x+5=14,让学生掌握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变量项移到等号左边的解法过程。
2.教学难点
(1)理解方程的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难点解析: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将其转化为方程。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抓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5)拓展知识: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根据问题情境,正确列出方程,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方程的求解,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首先,在学用方程解决问题之前,必须让学生熟练理解方程的意义。

1)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其中最关键的理解是,在等式的基础上含有未知数。

其次,要正确理解实际要解决问题的题意,分析各数量之间所包含的关系,根据关系用文字和数字列出准确的等式关系,反复琢磨自己所列出的等式关系,并验证。

最后,将未知数X通过解设引入的方程中,作为重要的方程成员,利用列出的等式关系将需要的未知数及各数字带入等式中,准确地列出方程,并且计算出方程的解,再一次将方程的解带入原方程进行验证,完全符合等式关系后,作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小学阶段用方程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初学习简单的方程的时候,课本上就涉及到一些用方程解决的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学的时候,尤其在讲例题的时候,是重点强调方程的方法,但是因为题目比较简单,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也比较简单,学生很轻松地就会用算术解法,所以很多同学不愿意用方程去做,因为用方程解决的话,还要写解设,学生就想省事,不喜欢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但是,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的时候,也是通过实际问题,来引入的稍复杂的方程,进一步讲解学习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解稍复杂的方程一般用到的把其中一项看做一个整体的方法比较多。

当然,相对来说,课后的解决问题的题目类型一般也是用稍复杂的方程来解决的问题,我记得当时教学的时候还强迫孩子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我总感觉孩子的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一些。

比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类型的应用题,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是相当好的,比如小学数学广角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实鸡兔同笼问题用算术解法是相当抽象的,但是方程的方法是顺向思维,比较好理解。

所以,前几天,有同学拿着考济宁外国语的数学题来问我,就是含有两个未知数的类型,也就是先设一个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就可以解决出来了,其实所谓的难题也不过如此。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课题七用方程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年级:五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P60-61解方程例3、例4,课后做一做,练习十一8-11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点等。

)“用方程解决问题”是解简易方程的延续,同时也是方程真正的价值所在,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本次教材的编设,从算术法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到除了可以用算术法解决之外,还可以找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来解答,继续巩固解形如“x+a=b、x-a=b、ax=b、x÷a=b”的简易方程,将解方程的训练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结合在了一起。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从实际问题中建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将未知量当做一个条件和已知条件一起参与列式,寻求等量关系。

4、我的思考本节课的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找到各种等量关系,拓展思路,然后利用之前所学的列方程的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为降低难度,暂不要求写设句。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用算术法解决问题,会概括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对于联系生活情景,提炼其中的等量关系式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经历。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初次接触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将所求数量设为x,对未知数参加列式,会感到不适应,由算数思路转型到列方程解,思路的转变有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教材所选学习情境非常接近学生生活,对于把握其中的等量关系,用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采用“提炼问题,寻找方法,建立模型,推广运用”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主学习。

5、我的思考:要指导学生充分理解情境图,提炼数学素材,把握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作出解答,鼓励学生说出他是怎么想的,最后只因学生感悟解题关键在于列出等量关系式,从而列出方程。

七用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教案

七用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教案
4.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练习相关典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相遇问题》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2.逻辑推理:学会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将相遇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问题,增强学生逻辑思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直线型相遇和环形相遇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列出等量关系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遇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遇问题的基本原理。
(3)解一元一次方程,特别是涉及分数和带有括号的方程。
-难点举例:在解方程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移项、合并同类项以及消去分数和括号。
(4)将求解结果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释其物理意义。
-难点举例:如何将求解得到的数值代入原问题,解释相遇时间、相遇点等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实例,采用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突破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型相遇和环形相遇两种情况。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明确直线型相遇和环形相遇的特点及区别。
(2)掌握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包括列出等量关系式、设置未知数、解方程等步骤。

第四单元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学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求解复杂方程式中的未知数。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讲授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详细讲解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归纳法:通过多个例子,总结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每天步行去上学需要30分钟,骑自行车只需要10分钟,那么他去学校应该怎么走?•一批货物运往青岛市,其中有1000箱牛奶、3000箱饮料和5000箱水,如何安排运输的车辆数量?2. 讲授(20分钟)讲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教师可以通过所给实例进行解析。

(1)确定未知数。

例如:小明步行去上学需要30分钟,骑自行车只需要10分钟,我们假设步行用时x分钟,则骑自行车用时为(x-20)分钟(因为10分钟比30分钟快20分钟)。

所以未知数就是x。

(2)列出方程。

根据所得未知数,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x = 步行用时x - 20 = 骑自行车用时所以列方程为:x + (x - 20) = 40 (因为步行加自行车用时总共是40分钟)(3)解方程。

解方程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例如平方差公式、代入法等。

(4)验算。

对于求得的解,需要进行验算。

如果验算正确,那么得出的解就是正确的,否则要继续尝试。

3. 合作学习(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每组给出1-2个有关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要求小组合作解决。

在指定时间内,让小组轮流发言,并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归纳总结(10分钟)讨论各组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总结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和常用解决技巧,并对易错点进行强调与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教师简介】
徐彬,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师,杭州市江干区第十三届教坛新秀。

2007年踏入教育工作,以“轻负高质”和“让每一个孩子摘到梦想中的星星”为教育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用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一位受学生欢迎,让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

在教学上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曾多次在市、区教研活动中执教展示课,并在市教育学会组织的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

执教课题: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79例5,练习十七第11题、第12题、第13题。

【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
例5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新增的例题,也是整个单元的最后一节新课,因此我们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是强调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和解答”、“回顾与反思”?还是让学生掌握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
目标的定位就需要我们去关注前期学习的内容:前期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系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内容,清楚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找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检验,并在例3中买水果的场景中学习了有关“2x+2.8×2=10.4”类型的方程解决问题,在例4中学习了“x+2.4x=5.1”两部分都用x表示的方程解决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张白纸,并且在前面的四年学习中都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果在本课中继续强调“阅读与理解”、“分析和解答”、“回顾与反思”,则给学生以“炒冷饭”的感觉,过于注重文字上的步骤,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感悟。

而定位“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这个目标,则又显得有点单薄,所以我们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
2.让学生感受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中,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其中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整节课我们力求凸显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一题多用中举一反三,感受找等量关系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快速有效地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平常教学中,学生常常对复杂的题目等量关系却无从下手,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写出等量关系,对于等量关系的重要性感受不够。

本课在设计中,将尽量发挥例题的作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检验的方法,即将问题当做条件代入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组题目都是由同一个等量关系(即: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甲乙一小时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总路程)来解决的,从而感受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以及等量关系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举三反一”,沟通联系建立“ax+bc=d”的模型。

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在解决“散步问题”、“挖隧道问题”、“购物问题”、“面积问题”后,与前面的”行程问题”进行沟通,,感受这五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即使购物问题中铅笔和橡皮的数量不同,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一系列问题内在的等量关系是一致的,都可以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ax+bc=d来表示,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沟通这些题目之前的内在联系,建立起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3.用数形结合贯穿全课,让学生体会“形”能更清楚地表示等量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本课中,画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凸显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请你用画一画、标一标、写一写的方法,让我们一眼能看明白你找到的等量关系”,让学生自觉寻找直观的方法,并通过学生方法之间的对比,从对比中体会图作为直观手段的好处。

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将图和式进行沟通,并丰富图的类型,如“购物问题”、“面积问题”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受到图在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中的好处。

【教学过程预设】【听课随笔】问:你能找到怎样的相等关系?
问:你能找到怎样的相等关系?
2.学生独立用方程解决。

3.交流反馈。

预设方法一:5x+75×5=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