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探索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多学科融合的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多学科融合的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多学科融合的探索近几年,小学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种富有文化色彩的艺术,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校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活动,因此如何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实现多科融合成为学校和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介绍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的概念以及多学科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希望能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一、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的概念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育是指以音乐作为媒介,运用数学、自然科学、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为载体,把不同学科间的内容进行结合,贯彻落实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教育方式,旨在以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学科,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学科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关联、相互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多学科融合的概念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多学科融合的理论,即把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结合,激发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二是多学科融合的实践,即在音乐课教学中引入不同学科的内容,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学科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一)多学科融合的理论1、面向综合能力的理论。

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育的宗旨是在提升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倡导教师和学生融入语言学习、艺术活动、视觉影像、科技教育等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综合能力。

2、培养社会能力的理论。

多学科融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受到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养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多学科融合的实践1、以音乐课程引入文学。

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是人类思想的浓缩。

引入文学内容到音乐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理解文学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以音乐课程引入历史。

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记录,通过引入历史故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作品背后的古代文明,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及重要意义 (3)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及重要意义 (3)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及重要意义一、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正逐步接近城市小学发展水平。

然而,在发展进程中,农村小学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其中就包括音乐教育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农村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都是难以得到有效实施的。

因此,深入探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其重要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困境1.教育资源不平衡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教育科技设备等方面的落后,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大多数农村小学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设备,这使得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歌唱和一些基本的乐器演奏上面。

2.师资力量的不足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大多数是多科兼任,他们往往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教育经验。

这样,他们很难有效地进行音乐教育教学,而且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3.家长教育观念的问题农村家长普遍认为,学习音乐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化课上面,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这就导致农村学生对音乐没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影响了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1.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先建设好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

比如说,要提供专业化的音乐教育教材和教学设备,加强乐器的配备和维护工作,提高音乐教师的技术水平等。

2.拓宽音乐教育的内容农村小学应该从简单的歌唱教学进一步拓展音乐教育的内容。

比如说,可以引入乐器演奏与教学,让学生通过演奏乐器来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音乐教育内容上多元化,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还有艺术修养。

3.培养合适的音乐教师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人才缺乏,必须要培养一批能够胜任音乐教育任务,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理论创新能力的音乐教师。

针对农村教育情况,可以开办短期的音乐教育培训班,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

结合乡土,与美同行——以“枝上开花”美育课程为例

结合乡土,与美同行——以“枝上开花”美育课程为例

结合乡土,与美同行——以“枝上开花”美育课程为例美育,即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而我们的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美,创造美,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素质修养。

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农村小学美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走出单一的课堂美术教学,走入生活,有机的借助地方文化特色有效的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就成为有效拓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还原于生活的最佳途径。

1.课程开发背景开发乡土美育资源是拓展美育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继承与发展乡土文化的重要渠道。

对于农村美育课程改革而言,只有让乡土美育资源在学校教育中扎根,才能够使美育课程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够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成为美的人。

从农村实际来看,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开展美育教育。

为此,我校教师利用本乡镇“桃气小镇”的宣传活动落实美育教育。

我校教师带领学生搜集关于猕猴桃的各类资源,感受不一样的猕猴桃文化,并通过就地取材开展美育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家乡的人文美与自然美。

这样,既能够节约教学成本,又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增强美育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1.课程开发做法美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活动。

因此,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重点关注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重视课堂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因此,我校通过乡镇的“桃气小镇”的宣传载体,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校内猕猴桃树观察写生。

观察之后让学生把拾到的树叶、枯枝等带到教室,然后以“枝上开花”为主题,创作不同的粘贴作品。

例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在树枝创作的基础上,利用树枝的凹凸、曲直等特殊的质感美,表现具有美感的工艺品,增加学生对猕猴桃枝美的表现的敏感度,使其能在作业中建立自己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认知。

曲曲民乐情,悠悠国乐飘――在农村小学开展民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曲曲民乐情,悠悠国乐飘――在农村小学开展民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曲曲民乐情,悠悠国乐飘――在农村小学开展民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在农村小学,如何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让农村的孩子了解我国的艺术文化,学会有关艺术的一技之长,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和器乐演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瑰宝,也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民乐,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等能力,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鉴于上述原因,结合本学区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和家庭的经济实力以及我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师资力量,我们以民乐教育为抓手,推进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使之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绽放的一枝奇葩。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器乐的演奏,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了解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人们对艺术教育倍加关注,让孩子有出息,这几乎是所有父母的最大期望,家长们倾心孩子的艺术素质的培养,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选择哪一项作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呢?根据本校学生的素质,结合本学区学生家庭的经济实力和对艺术教育的关注,我们以民乐教育为抓手,成立了校民族乐队,并以此为载体,着手进行农村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的研究,希望更多的孩子走近我们的民族音乐,学会民族器乐的演奏,弘扬我国的音乐文化,让艺术教育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些,引导他们走进艺术的殿堂,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探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探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探索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情境创设、多媒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旨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艺术素养一、引言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等。

因此,探索创新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一)教学方法陈旧在一些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美术教学资源,如美术教材、教具、专用教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实践操作。

(三)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往往更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学习,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美术课程被边缘化,课时安排不足。

三、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策略(一)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游戏、生活场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色彩的世界”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彩虹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颜色以及色彩的搭配。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展示高清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技法。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美术作品或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探究性学习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观察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自主创作、讨论和展示作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艺术作品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艺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运用等艺术手法,培养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方式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材料和主题,发现新的美术表现形式,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定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例如:如何利用不同的线条表达动态感?如何通过色彩搭配传达情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观点和创作方式。

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材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资源与材料。

例如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介绍不同的绘画、雕塑、陶艺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体验艺术。

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索和创作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例如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或者户外写生等。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实践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学生的绘画技能,也注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艺术创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够接触到时代的艺术风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归属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发挥和创作,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和创意作品的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手段应当不断创新和完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又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学习信息。

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评价的设计上,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创作过程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小学艺术教育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艺术教育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艺术教育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如何在小学艺术教育中探索和实践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在深入探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理论基础。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

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生的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借鉴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开展小学艺术教育的评价工作。

二、综合素质评价在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应用2.1 艺术品鉴赏能力的评价艺术品鉴赏能力是小学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评价这一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于不同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开展艺术品鉴赏活动,并结合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口头表达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艺术品鉴赏能力,还能够鼓励学生对艺术的主动思考和探索。

2.2 创意表达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评价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演出等形式进行。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并展示在校内、校外的各种场合中。

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质量,可以评价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2.3 艺术合作与交流能力的评价艺术合作与交流能力是小学艺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评价学生的艺术合作与交流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小组协作中的表现和艺术交流展示等形式进行。

例如,在音乐课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奏演奏,观察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舞蹈课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编舞,并评价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又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和引导。

三、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为了促进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可以借鉴的做法:3.1 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马克思曾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哪里有人类的存有,哪里就有歌声。

音乐是实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还能够调节人类大脑层的机能,消除因学习过度紧张而产生的体力、脑力和精力的疲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才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各经济领域之间渗透的增强,世界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20世纪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提出了“尊重个性的原则”,主张培养人格健全、富于个性的青少年;提出实现教育多样化,重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实现教育个性化。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不是一个待灌的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水平的人,开始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提不多,能够说,当前这是一个具有相当价值的可探索领域。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一)课题界定农村小学是指不在城市,属于乡镇、乡村的完全小学,有1——6年级的学生,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升音乐感受、理解、鉴赏水平以及发展想像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另一方面老师能够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水平、音乐记忆水平得到增强,音乐艺术审美评价水平得到提升。

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响艺术和时间艺术,它没有视觉可见的形象,没有描绘客观对象的形状和色彩,也不具备内容的确定性、具体性和详尽性的特征。

小学生美术教育之色彩艺术探索

小学生美术教育之色彩艺术探索

小学生美术教育之色彩艺术探索【引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艺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色彩艺术的学习,小学生可以发展创造力、观察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索小学生色彩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助于小学生进行色彩艺术探索的方法。

【第一节:色彩艺术的重要性】色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小学生阶段,色彩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小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感知和表现方式,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增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第二节:创造色彩艺术学习环境】为了帮助小学生进行色彩艺术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教室布置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色彩,例如用鲜艳的墙壁颜色、丰富多样的绘画作品和色彩工具等。

这样的环境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色彩艺术创作中。

【第三节:培养色彩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色彩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不同的色彩组合,引导学生感受和分析色彩的情感表现和变化。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色彩实验,如混色实验、对比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色彩的奥秘,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第四节:创作与表达】色彩艺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色彩的感知,同时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提供不同的创作材料和题材,激发学生进行色彩艺术创作。

可以通过绘画、拼贴、手工等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尝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跨学科融合】色彩艺术具有很强的跨学科融合性,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比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绘,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色彩的表现力。

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验学习颜色的原理和光的反射等,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科学性。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能够增强学生对色彩艺术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在各学科中的综合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刘蔬培(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江苏 南通 226404)【摘要】音乐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可以给失落的人带来心灵的抚慰,可以给孤独的人带来欢乐,更可以给思考的人带来灵感的启发。

因此,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音乐作为学生接触音乐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对音乐产生好奇和兴趣的重要时刻,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积极创新小学音乐的教育方式,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拥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

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创新了一些教育的方法,希望能给从事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探索【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的发展。

音乐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知识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世界,那音乐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去感受世界,享受世界的美。

音乐是一种视听艺术,有很古老的历史,在历史中它也作为一种载体,有继承人类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作用。

音乐表现出来的魅力,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提升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作用,从而能给人无穷的力量。

音乐也是一架精神的桥梁,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因此,小学音乐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帮助学生打好音乐素养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老师一定要在学生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掘学生的音乐潜力,使学生享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快乐。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目的音乐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艺术,如果发挥好音乐的作用,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音乐学习对克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和自制力差有非常大的帮助。

音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记忆力等作用。

论文:小学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论文:小学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论文:小学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艺术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小学阶段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小学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和实践,以期对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艺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

因此,小学阶段艺术教育不可或缺,对学生未来的研究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小学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设计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理解艺术作品。

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小学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本文还将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探索小学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实践方法。

通过观察和调查,我们将收集到学生艺术表现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实践过程和结果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小学艺术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结论小学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艺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小学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和实践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小学艺术教育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希望本文能够对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有所启发,为培养有艺术修养的未来人才做出贡献。

以上为论文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补充。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2)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2)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探索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自然也不能不被涉及到跨学科教学之中。

小学生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技法和知识,更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引导学生探索艺术的更深层次和内涵,自然也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美术的领域中。

因此,本文将尝试探讨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和应用方法。

一、小学美术概述美术是让美的形象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学科,是人类对于美的素养表达。

美术的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绘画(水彩画、油画、素描)、造型(雕塑、手工制品)、创意(设计、创意手工)、色彩(色彩构成、调和)、美学(审美知识)等方面。

小学美术作为从基础开始教授艺术知识,旨在通过手工业于艺术实际学习及练习,成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并与现实生活融合的学科。

小学美术是少年儿童美育的开始,不仅限于学生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料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还可以通过美术知识和审美体验对美进行理解和欣赏。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包括美学思维、审美意识、美的体验和欣赏。

美术素养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具备更全面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可以在教学设计之中进行跨学科融合;此外,小学美术在教学之中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与科学、数学、历史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

1. 艺术与科学:小学美术教育对科学教育有许多积极作用。

教育者可以把关于自然界,科技和发明创新等与美术设计所涉及的艺术形式相结合。

比如,造型艺术可以与物理学、天文学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外形、结构以及运动规律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改善观察与检验能力。

颜色可以与生物学结合,比如讲解颜色理论,从而加深对色素在生物体中的本质。

2. 艺术与数学:小学美术教育与数学教育可以相互融合。

美术细节制作中常常需要考虑到交点、对称、图形的立体性以及相对大小等,这恰恰与数学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联系。

艺术教研活动记录小学(3篇)

艺术教研活动记录小学(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艺术教室参与人员:全体小学艺术教师、部分美术专业学生、学校领导活动主题:探索艺术教育新路径,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艺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艺术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和交流,探索艺术教育的新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流程1. 领导致辞活动伊始,学校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全体艺术教师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2. 研讨环节(1)主题研讨:艺术教育新路径探索由资深艺术教师主持,全体艺术教师参与讨论。

研讨内容包括:- 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目标与内容- 艺术教育方法与手段- 艺术教育评价体系(2)案例分享:优秀艺术教育实践由优秀艺术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3. 实践环节(1)美术专业学生示范教学邀请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示范,展示绘画、手工、书法等艺术技能,激发学生兴趣。

(2)分组实践:创作艺术作品全体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根据研讨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4. 交流环节(1)作品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创作作品,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2)总结与反思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作品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活动成果1. 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通过研讨和实践,教师们对艺术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丰富了艺术教育手段活动中,教师们尝试了多种艺术教育手段,如绘画、手工、书法、音乐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激发了学生兴趣通过实践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艺术创作,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4. 促进了家校合作活动邀请了家长参与,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四、活动反思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加强艺术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利用城乡网络联校探索艺术教育扶贫新路径

利用城乡网络联校探索艺术教育扶贫新路径

学科综合XUEKE ZONGHE2020年8月Aug.2020教!J帀・TEACHER利用城乡网络联校探索艺术教育扶贫新路径李雄杰(湖南省娄底市第一小学,湖南娄底417000)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艺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

面对城乡学校间艺术教育发展差距过大的现状,湖南省娄底市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网络为媒介,构建了T+2”城乡网络联校。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共赢的网络联校运行机制,通过同步课堂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基于同步研训显著提升了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实现了由教学型教师向教研型教师的转变。

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力地推进了区域内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教育扶贫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艺术教育;网络联校;均衡发展;教育扶贫;路径探究中图分类号:G523.7;G43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5-20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115-02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与内容,艺术教育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艺术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我们的艺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仍然存在。

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对于许多学校而言,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中更加凸显,主要集中在艺术类课程开课率不足、师生参与艺术活动少以及艺术学科师资薄弱等,艺术教育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浅析竹编艺术在农村小学的运用研究

浅析竹编艺术在农村小学的运用研究

浅析竹编艺术在农村小学的运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5-20T09:02:31.66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3期7批次作者:未睿[导读] 竹编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美学气息,文化底蕴浓厚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故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就把竹编艺术融入到美术课程中去未睿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小学校 644000摘要:竹编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美学气息,文化底蕴浓厚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故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就把竹编艺术融入到美术课程中去。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落实下,更多小学尝试改变原始美术课程的理论知识结构,把非物质文化作为美术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为竹编艺术的传承探索了一条更宽的道路,至此打破了非遗活态传承的边界,让文化自由流淌。

通过引入竹编艺术,让小学美术课程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也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独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核心思想。

同时,也为竹编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竹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拓宽了渠道,从而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走越远。

本文主要是探索了竹编艺术在农村小学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竹编艺术;农村小学;运用研究一、引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美术教学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要求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1]竹编艺术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具有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如果能把竹编艺术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就是把艺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传统的手工工艺闪闪发亮、充满生活的气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加深对竹编艺术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整合有利的资源,充分发挥竹编艺术在美术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在对竹编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竹编艺术在农村小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许多学校把竹编艺术渗透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不仅突破了原来的教学方式,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制作出造型各异、丰富多彩的竹编作品。

小学艺术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小学艺术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小学艺术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在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探索和实践适合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深入研究小学艺术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包括课堂教学、跨学科融合以及学校社区合作等方面。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1.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小学生对艺术充满好奇和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比赛或举办艺术作品展览,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1.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品味作品的细节,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分析和评论,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1.3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创作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或者进行艺术作品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跨学科融合在艺术教育中的实践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以下是几个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案例:2.1 艺术与语言艺术的融合通过将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相结合,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艺术与语言艺术相互融合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并引导他们通过艺术形式,如绘画或手工制作,呈现文学作品的情节或人物形象。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深入版:小学美术教育课题探索

深入版:小学美术教育课题探索

深入版:小学美术教育课题探索1. 引言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索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课题,并提供简单策略以推动教育的发展。

2. 课题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学生的艺术兴趣是美术教育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包括参观艺术展览、观赏艺术作品等。

-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 课题二:平衡理论与实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平衡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的比例。

- 利用课外时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绘画小组活动、手工制作等。

-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课题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

- 通过教授艺术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 鼓励学生参与艺术评论和批评的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课题四:整合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一些建议:- 教师可以与语言、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教师合作,设计跨学科的艺术项目。

- 利用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 引导学生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关联,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6. 结论小学美术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平衡理论与实践、培养审美能力以及整合其他学科,我们可以推动教育的发展。

教师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简单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教育体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探索
论文摘要:
艺术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农村小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摸清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查找其中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艺术教育现状因地制宜
正文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它不仅能培养人的情趣、陶冶情操,培养正确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

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名农村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经历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农村艺术教育的艰难行程。

在我县范围内,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调查,现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艺术教育被忽视。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

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

安排在课表
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

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副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

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
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关于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定信念,建立起正确对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认识上到位,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2.张扬学生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不例外。

张扬学生的审美个性,就是激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而且有自己的审美观点。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角度,都会出现不同的审美观点。

所以艺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事先就给出某一评价标准,而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审美感受,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见解,这样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

3、张扬学生的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
张扬学生的自我体验,就是激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活动,对艺术活动多次尝试,从而掌握艺术技能技巧。

特别在美术工艺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

我还让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上写生课时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
然事物的形态特征,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这样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

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激励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去总结概括事物的造型特点,获取自己喜欢的素材,最后他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我形象中的效果要好得多,造型丰富、生动。

4、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
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创新的需要。

小学各科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教学整合,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

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善于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因素、教师的人格光彩和审美化的教学氛围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需要学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是有效的途径。

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学生的艺术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6.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

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

平时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总之,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转变艺术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让农村小学的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优质艺术教育,愿艺术之花开遍农村小学校园。

参考文献
[1]杨洪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新课程,2010年11期
[2]谢春雪.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浅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