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61-170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60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60](https://img.taocdn.com/s3/m/3bcb8d1f763231126edb1119.png)
范仲淹做桐庐太守,最初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光的祠堂,自己写了一篇记文……最后的赞词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把它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一定将闻名于世,我大胆的想换一字,来成就它的大美。”范公很惊讶地拱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很大,文字很深,但‘德’字承接它,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换成‘风’字怎么样?”范公凝神坐在那里点头,几乎想要下拜。
【注释】
苍苍:深青色。
泱泱:水深广的样子。
139.王安石改诗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注曰“不好”,又改“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注释】
1.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定语(三千口)后置句。
135.白圭经商有道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陆东桥在魏约庵的指头画《渔翁》上题识说:“本朝的高侍郎专门擅长画指头画,人、物、花和鸟,随手就能画成,都富有不寻常的趣味。比如《初平叱石成羊》,比如《海神吐雾成市》,新奇怪异的样子,有些是毛笔笔墨也所不能办到的。然而(他们的画作)太过苍莽,不够细润,不像这幅《渔翁》,胡须和眉毛隐隐约约,有种江湖闲散之人的趣味。并且柳树浓密、树阴低垂,细微的水波生起波浪,以及钓竿、鱼具,箬笠、棕蓑,各种景色精致灵巧。假使一般画者画它,恐怕像老鼠的胡须那样细地用笔画,也不会像这般生动。”于是(我)感叹天地间的一根手指,就能产生像这样奇异灵巧的画,然而我的十根手指像铁一样,而且不能握住毛笔画画,怎么办呢。民间流传:“有一个人遇见吕师,(吕师)会点石成金。吕师问你想要金子吗?那个人说:‘不要吕师的金子,只要吕师那能够点石成金的手指。’”我也不愿意得到约庵的指头画,只愿意得到约庵那能够画出指头画的手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d58e265727a5e9856a61b6.png)
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B.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C.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D.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3分)3.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5分)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祖河东太守。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主要掌握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B.大丈夫,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孟子》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是此意。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太学生有多种称呼,如“诸生”、“博士子弟”、“游士”、“秀才”等称呼。
2.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3分)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5分)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前50篇原文与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前50篇原文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1fff37ee06eff9aef807dc.png)
译文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祖逖闻鸡起舞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https://img.taocdn.com/s3/m/b7a126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6.png)
精彩摘录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籍,它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份很好 的文言文学习资料。这本书不仅有详细的注释和翻译,还配有大量的例句和试 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摘录,这些摘录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能够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用法。
这本书的摘录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文言文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等。这 些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通过阅读这些作品, 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够了解古代的文化和思想。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学生
这些
新编
提高
古代
文化
涵盖
文言文
文言文
知识 可以
素养
高中
帮助
文学高中阅读 Nhomakorabea通过
学习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是一本为高中生量身定制的文言文学习辅导书,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本书选取了大量的古代散文、传记、史书、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言文篇章, 通过详细的注释、翻译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文言文知识点,包括虚词、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特殊句式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和词 汇,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除了知识点外,本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选文不仅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 还涵盖了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更 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https://img.taocdn.com/s3/m/3d1a57140b4e767f5acfce5f.png)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https://img.taocdn.com/s3/m/4bfec4b9960590c69ec376d2.png)
167庸人自扰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
司马韦抱贞劝(他)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用(这)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的话,百姓就会轻忽并且什么都不怕了。
”陆象先回答说:“处理政事就在于治理好他们罢了,(难道)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陆象先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
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了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
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就让他回去了。
大吏告诉陆象先,和陆象先争辩,(大吏)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
陆象先说:“人情大概是差不多的,(你)认为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
”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
只要源头澄清,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所到之处的老百姓和官吏都想念他。
168一字千金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169入木三分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个世上难得的才子。
七岁时就擅长书法。
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枕头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笔说》,偷了过来研读。
没过一个月的工夫,书法就大有长进。
卫夫人看到他的进步,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是看过关于用笔(即书法)的书了。
最近看他写的字,有一种老练的味道。
”晋朝的皇帝在位时王羲之在北郊祭祀,更换写祝词的木板,工匠(命人)削字,笔迹进入木头有很深(三分之深)。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71—180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71—180](https://img.taocdn.com/s3/m/044cce11227916888486d79b.png)
171.呕心沥血翻译:李贺,字长吉,长得细瘦,双眉相连,手指长长,能快速地书写。
每天早上出去,骑着瘦弱的马,让小书童跟着(从:使动用法,使…跟从),背着旧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
从来没有像别人那样牵强附和旧章法,(定语后置)先立下题目然后再写诗的。
等到晚上回来,(再)补充完成.不是大醉或吊丧每天都像这样,过去也就不怎么理会。
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注释】1.从:使动用法.<鸿门宴>:旦日从百余骑.2.书:名作动.3.率:一概,都4.是:指示代词,这.172.孤注一掷翻译:寇准自以为在澶渊之盟中有功而很骄傲,即使是皇帝也因为这对待寇准很优厚。
王钦若深深嫉妒他。
一天适逢早朝,寇准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
王钦若于是进言说:“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皇帝说:“是这样。
”王钦若说:“澶渊那场战役,陛下不以它为耻辱,却认为寇准有社稷功劳,为什么呢?”皇帝惊讶地说:“什么原因?”王钦若说:“城下的盟约,《春秋》认为是耻辱。
澶渊的举动,是城下的盟约。
皇上凭借大国国君的尊贵身份却订城下之盟,是多么可耻的事!”皇帝听后很不高兴,面色忧愁。
王钦若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钱快要完了,就倾尽其所有赌最后一把,叫作孤注一掷。
陛下就是寇准的孤注一掷,这是很危险的啊。
”从此皇帝逐渐疏远寇准。
第二年,(寇准)被罢免(丞相)做刑部尚书,总管陕州,于是起用王旦为宰相。
173.乐不思蜀翻译:司马昭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昭(让乐工舞女)为刘禅表演故国蜀地的舞乐,旁边的人都因此感到悲伤,但刘禅却欢乐嬉笑如常。
司马昭对贾充说:“人没有感情,竟然可以达到这个样子啊!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能长时间完全辅佐他,更何况姜维呢?”贾充说:“不是这样的话,殿下有什么缘由吞并蜀国呢?”改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好,不思念蜀国。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00篇原文+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00篇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0353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1.png)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00篇原文+译文)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2.陈蕃愿扫除天下3.班超投笔从戎4.宗悫乘风破浪5.祖逖闻鸡起舞6.画家赵广不屈7.苏武牧羊北海上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9.项羽志大才疏10.孔门师徒各言志11.顾炎武手不释卷12.欧阳询揣摩古碑13.文徵明习字14.王冕僧寺夜读15孙权喻吕蒙读书16.陆游筑书巢18.智永与“退笔冢”19.匡衡凿壁借光20.张溥与“七录斋”21.晋平公炳烛而学22.高凤专心致志23.叶廷珪与《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25 任末好学勤记26.王充市肆博览27.欧阳修“三上”作文28.林逋论学问29.欧阳修诲学30.王安石伤方仲永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二、教育?修养31.李存审出镞教子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33.陶母责子退鲊34.诸葛亮“诫子书”35.陆游家训36.孟母三迁37.曾子杀猪明不欺38 子路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40.墨子怒责耕柱子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42.陈万年教子谄谀43.钱大昕默坐观弈44.王荆公旁听文史45.大树将军冯异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47.曾参不受鲁君邑48.贤妻桓少君49.魏徵论自制50.吕蒙正不记人过51.石勒不计前嫌52.韩信袴下受辱53.世评华歆王朗54.周处改过自新55.齐宣王好谀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知识(二)——虚词三、人才?品性57.萧何追韩信58.汉高祖论“三杰”59.东吴四英杰60.治本在得人61 齐桓公登门访士62.陆贽论人才63.物各有短长64.汉武帝下沼求贤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66.唐太宗论举贤67.何充直言不讳68.吕僧珍不仗势69.刘庭式娶盲女70.范式言而有信71.王坦直言惊益王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73.“殿上虎”刘安世74.娄师德与狄仁杰75.司马迁赞李广76.何岳得金不昧77.钱金玉舍生取义78.郑玄谦让无私79.李绩煮粥侍姊80.海瑞遗物81.腹黄享大义灭亲82.闵仲叔辞侯霸83.杨震论“四知”84.祁黄羊去私85.宋濂不隐真情86.裴倍姑父外廉内贪87 李林甫口蜜腹剑88.秦桧专横跋扈文言文阅读知识(三)——词性活用四、治国?为政89.治国必先富民90.治国犹栽树91.陆贽论审察群情92.齐威王行赏罚93.治国不私故人94.孟子对膝文公95.晏子论“社鼠”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97.用心不倦98.魏徵论隋炀帝99.创业与守成100.子奇治县101.管仲答绮乌封人102.商鞅立木建信103.张释之执法104.子产不毁乡校105.何易于挽纤106.李离过听自刑107.龚遂治渤海郡108.陶侃二三事109.徐有功断狱秉公110.强项令董宣111.岳飞与岳家军112.宋襄公治军113.周厉王止谤文言文阅读知识(四)——特殊句式五、友情?识见114. 荀巨伯探病友115.管仲与鲍叔牙116.柳子厚风范117.黄仙裳鼎力相助118.季札挂剑119.包惊几笃于友谊120.伯牙与钟子期121.萧何远虑122.赵人养猫123.汉文帝誉周亚夫124.疏广论遗产125.杜太后遗嘱126.商鞅事魏127楚庄王伐陈128.伊犁凿井129.华佗治病130.曹绍夔捉“鬼”131.曲突徙薪132.治水必躬亲133 及之而后知134.蒲元识水135.白圭经商有道136.避风行船137.裴旻射虎文言文阅读知识(五)——常见句式六、文艺?智慧138.李泰伯指瑕139.王安石改诗140 王充论文与道141 一铀鼠画142.农评《斗牛图》143.指头画144.林之栋画兰145.逸马杀犬于道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47.蒲松龄博采148 王勃拟腹稿149.一举而三役济150.曹玮诱敌151.李广智退匈奴军152.贾诩论战153.张良计封雍齿154.刘邦急中生智155.诸葛亮空城计156 秦使者巧对157.曹冲智救库吏158.曹操许下屯田159.拷打羊皮定案160.孔融捷辩161.牧竖逮狼文言文阅读知识(六)——复音虚词与固定句式下编七、成语?典故162.多多益善163.歧路亡羊164.指鹿为马165.奇货可居166.望洋兴叹167 庸人自扰168.一字千金169.入木三分170.强弩之末171.呕心沥血172.孤注一掷173.乐不思蜀174.丧家狗175.逐客令176东道主177.江东父老178.人鉴179.问津180.泰山181.苛政猛于虎182.刺股183.只许州官放火文言文阅读知识(七)——句子成分的省略八、寓言神话184.武平之猿185.饿死狙公186.蝜蝂之死187.哀溺188.中山窃糟189.南歧之见190.若石遇害191.吴王射狙192.鲁侯养鸟193.晋人有好利者194.盲人摸象195.治驼196.慕名失实197.叶公好龙198.泽人网雁199卫人教女200.不龟手之药201.共工怒触不周山202.女娲补天203.刑天争神204.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知识(八)——文言文的翻译九、传闻?趣谈205宋定伯捉鬼206.鬼避姜三莽207黎丘丈人208.义猴209.螳螂攫蛇210.王昭君出塞211.张丞相“草”书212.和氏璧213.歌女韩娥214.杨生之狗215.顾况戏白居易216.李白之死217何梅谷化妻218汉世老人219.空桑生李220.秦士好占221.撞车222中贵人讲书223.圣琵琶传闻文言文阅读知识(九)——文言文自习方法十、文言文自测题224.李自成入京前夕225.富翁226.直道可行227.郭子仪轶事228.自有史官书之229.黠鼠230.识弓与治国231.师旷撞晋平公232.商鞅治秦233.桥玄论曹操234.子贡论孔子235孟子对齐宣王236.小儿不畏虎237.蹇材望其人238.学问之道239.陆贾说汉高祖240.田不满怒斥骷髅241.孟子对梁惠王242.渑池道中243.六国与秦244.坚忍不拔245伶人智谏246.南方多没人247.曹竹虚言248.魏徵其人249.天仙配250芮伯献马附:参考答案扩展阅读短文篇名索引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索引古代文化常识索引前50篇原文与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高中文言文助读171-190
![高中文言文助读171-190](https://img.taocdn.com/s3/m/d6110536af45b307e8719794.png)
171.呕心沥血李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
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又古又破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
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啊!"172.孤注一掷寇准自从澶渊那场战役立下大功后颇为骄傲,即使皇帝也因为这对待寇准很优厚。
王钦若深深嫉妒他。
一天上朝,寇准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
王钦若于是进言:"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皇帝说:"是。
"王钦若说:"澶渊那场战役,陛下不以它为耻辱,而认为寇准有社稷功劳,为什么呢?"皇帝惊讶地说:"什么原因?"王钦若说:"城下的盟约,《春秋》认为是耻辱。
澶渊的举动,也是城下的盟约。
以万匹马而换得城下之盟,还有什么比它更羞耻的!"皇帝听后感到不高兴,脸色也变了。
王钦若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钱快要完了,就倾其所有赌最后一把,叫作孤注一掷。
陛下是寇准的孤注一掷的赌物,那也很危险啊。
"从此皇帝冷落寇准。
第二年,皇帝罢免寇准宰相官职,降为刑部尚书,陕州知府,于是起用王旦为宰相。
173.乐不思蜀司马昭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昭喊来乐工舞女,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忘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一人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司马昭对贾充说:"没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达到这样子啊!即使诸葛亮在世,不能够长时间完全辅佐他,更何况姜维呢?"贾充说:"不是这样的话,殿下有什么缘由吞并蜀国呢?"又另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好,这里欢乐,我不思念蜀国。
"174.丧家狗孔子到郑国去,路上和学生们走散了。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https://img.taocdn.com/s3/m/87225e600b1c59eef8c7b416.png)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目录上编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2.陈蕃愿扫除天下3.班超投笔从戎4.宗悫乘风破浪5.祖逖闻鸡起舞6.画家赵广不屈7.苏武牧羊北海上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9.项羽志大才疏10.孔门师徒各言志11.顾炎武手不释卷12.欧阳询揣摩古碑13.文徵明习字14.王冕僧寺夜读15孙权喻吕蒙读书16.陆游筑书巢18.智永与“退笔冢”19.匡衡凿壁借光20.张溥与“七录斋”21.晋平公炳烛而学22.高凤专心致志23.叶廷珪与《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25 任末好学勤记26.王充市肆博览27.欧阳修“三上”作文28.林通论学问29.欧阳修诲学30.王安石伤方仲永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二、教育•修养31.李存审出镞教子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33.陶母责子退鲊34.诸葛亮“诫子书”35.陆游家训36.孟母三迁37.曾子杀猪明不欺38 子路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40.墨子怒责耕柱子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42.陈万年教子谄谀44.王荆公旁听文史45.大树将军冯异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47.曾参不受鲁君邑48.贤妻桓少君49.魏徵论自制50.吕蒙正不记人过51.石勒不计前嫌52.韩信袴下受辱53.世评华歆王朗54.周处改过自新55.齐宣王好谀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知识(二)——虚词三、人才•品性57.萧何追韩信58.汉高祖论“三杰”59.东吴四英杰60.治本在得人61 齐桓公登门访士62.陆贽论人才63.物各有短长64.汉武帝下沼求贤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66.唐太宗论举贤67.何充直言不讳68.吕僧珍不仗势69.刘庭式娶盲女70.范式言而有信71.王坦直言惊益王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73.“殿上虎”刘安世74.娄师德与狄仁杰75.司马迁赞李广76.何岳得金不昧77.钱金玉舍生取义78.郑玄谦让无私79.李绩煮粥侍姊80.海瑞遗物81.腹黄享大义灭亲82.闵仲叔辞侯霸83.杨震论“四知”84.祁黄羊去私85.宋濂不隐真情86.裴倍姑父外廉内贪87 李林甫口蜜腹剑88.秦桧专横跋扈文言文阅读知识(三)——词性活用四、治国•为政90.治国犹栽树91.陆贽论审察群情92.齐威王行赏罚93.治国不私故人94.孟子对膝文公95.晏子论“社鼠”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97.用心不倦98.魏徵论隋炀帝99.创业与守成100.子奇治县101.管仲答绮乌封人102.商鞅立木建信103.张释之执法104.子产不毁乡校105.何易于挽纤106.李离过听自刑107.龚遂治渤海郡108.陶侃二三事109.徐有功断狱秉公110.强项令董宣111.岳飞与岳家军112.宋襄公治军113.周厉王止谤文言文阅读知识(四)——特殊句式五、友情•识见114. 荀巨伯探病友115.管仲与鲍叔牙116.柳子厚风范117.黄仙裳鼎力相助118.季札挂剑119.包惊几笃于友谊120.伯牙与钟子期121.萧何远虑122.赵人养猫123.汉文帝誉周亚夫124.疏广论遗产125.杜太后遗嘱126.商鞅事魏127楚庄王伐陈128.伊犁凿井129.华佗治病130.曹绍夔捉“鬼”131.曲突徙薪132.治水必躬亲133 及之而后知134.蒲元识水135.白圭经商有道136.避风行船文言文阅读知识(五)——常见句式六、文艺•智慧138.李泰伯指瑕139.王安石改诗140 王充论文与道141 一铀鼠画142.农评《斗牛图》143.指头画144.林之栋画兰145.逸马杀犬于道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47.蒲松龄博采148 王勃拟腹稿149.一举而三役济150.曹玮诱敌151.李广智退匈奴军152.贾诩论战153.张良计封雍齿154.刘邦急中生智155.诸葛亮空城计156 秦使者巧对157.曹冲智救库吏158.曹操许下屯田159.拷打羊皮定案160.孔融捷辩161.牧竖逮狼文言文阅读知识(六)——复音虚词与固定句式下编七、成语•典故162.多多益善163.歧路亡羊164.指鹿为马165.奇货可居166.望洋兴叹167 庸人自扰168.一字千金169.入木三分170.强弩之末171.呕心沥血172.孤注一掷173.乐不思蜀174.丧家狗175.逐客令176东道主177.江东父老178.人鉴179.问津180.泰山181.苛政猛于虎183.只许州官放火文言文阅读知识(七)——句子成分的省略八、寓言神话184.武平之猿185.饿死狙公186.蝜蝂之死187.哀溺188.中山窃糟189.南歧之见190.若石遇害191.吴王射狙192.鲁侯养鸟193.晋人有好利者194.盲人摸象195.治驼196.慕名失实197.叶公好龙198.泽人网雁199卫人教女200.不龟手之药201.共工怒触不周山202.女娲补天203.刑天争神204.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知识(八)——文言文的翻译九、传闻•趣谈205宋定伯捉鬼206.鬼避姜三莽207黎丘丈人208.义猴209.螳螂攫蛇210.王昭君出塞211.张丞相“草”书212.和氏璧213.歌女韩娥214.杨生之狗215.顾况戏白居易216.李白之死217何梅谷化妻218汉世老人219.空桑生李220.秦士好占221.撞车222中贵人讲书223.圣琵琶传闻文言文阅读知识(九)——文言文自习方法十、文言文自测题224.李自成入京前夕225.富翁227.郭子仪轶事228.自有史官书之229.黠鼠230.识弓与治国231.师旷撞晋平公232.商鞅治秦233.桥玄论曹操234.子贡论孔子235孟子对齐宣王236.小儿不畏虎237.蹇材望其人238.学问之道239.陆贾说汉高祖240.田不满怒斥骷髅241.孟子对梁惠王242.渑池道中243.六国与秦244.坚忍不拔245伶人智谏246.南方多没人247.曹竹虚言248.魏徵其人249.天仙配250芮伯献马附:参考答案扩展阅读短文篇名索引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索引古代文化常识索引前50篇原文与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高中文言文助读(学生)
![高中文言文助读(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b1529177cfc789eb172dc8aa.png)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姓名: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d7d6c385901020207409cdd.png)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3c4ba88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e.png)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杨振中著)上篇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
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他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15b434502b160b4e777fcf0c.png)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杨振中著)上篇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
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他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273fd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b.png)
学习文言文的好助手(代序)上编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2.陈蕃愿扫除天下 3.班超投笔从戎4.宗悫乘风破浪5.祖逖闻鸡起舞6.画家赵广不屈7.苏武牧羊北海上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9.项羽志大才疏10.孔门师徒各言志11.顾炎武手不释卷12.欧阳询观古碑13.文徵明习字14.王冕僧寺夜读15.孙权喻吕蒙读书16.陆游筑书巢17.董遇谈“三余”勤读18.智永与“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20.张溥与“七录斋” 21.晋平公炳烛而学22.高凤专心致志23.叶廷珪与《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25.任末好学勤记26.王充市肆博览27.欧阳修“三上”作文28.林逋论学问29.欧阳修诲学30.王安石伤方仲永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二、教育修养31.李存审出镞教子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33.陶母责子34.诸葛亮“诫子书” 35.陆游家训36.孟母三迁37.曾子杀猪38.子路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40.墨子怒耕柱子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42.陈万年教子谄谀43.钱大昕观弈44.王荆公旁听文史45.大树将军冯异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47.曾参不受鲁君邑48.贤妻桓少君49.魏徵论自制50.吕蒙正不记人过51.石勒不计前嫌52.韩信袴下受辱53.世评华歆王朗54.周处改过自新55.齐宣王好谀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知识(二)——虚词三、人才品性57.萧何追韩信58.汉高祖论“三杰” 59.东吴四英杰60.治本在得人61.齐桓公登门访士62.陆贽论人才63.物各有短长64.汉武帝下诏求贤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66.唐太宗论举贤67.何充直言不讳68.吕僧珍不仗势69.刘庭式娶盲女70.范式言而有信71.王坦直言惊益王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73.“殿上虎”刘安世74.娄师德与狄仁杰75.司马迁赞李广76.何岳两次还金77.钱金玉舍生取义78.郑玄谦让无私79.李绩煮粥侍姊80.海瑞遗物81.腹黈大义灭亲82.闵仲叔辞侯霸83.杨震论“四知” 84.祁黄羊去私85.宋濂不隐真情86.裴佶姑父外廉内贪87.李林甫口蜜腹剑88.秦桧专横跋扈文言文阅读知识(三)——词性活用四、治国为政89.治国必先富民90.治国犹栽树91.陆贽论审察群情92.齐威王行赏罚93.治国不私故人94.孟子对滕文公95.晏子论“社鼠” 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97.用心不倦98.魏徵论隋炀帝99.创业与守成100.子奇治县101.管仲答绮乌封人102.商鞅立木建信103.张释之执法104.子产不毁乡校105.何易于挽纤106.李离过听自刑107.龚遂治渤海郡108.陶侃二三事109.徐有功断狱秉公110.强项令董宣111.岳飞抗金112.宋襄公治军113.周厉王止谤文言文阅读知识(四)——特殊句式五、友情识见114.荀巨伯探病友115.管仲与鲍叔牙116.柳子厚风范117.黄仙裳助人118.季札挂剑119.包惊几笃于友谊120.伯牙与钟子期121.萧何远虑122.赵人养猫123.汉文帝誉周亚夫124.疏广论遗产125.杜太后遗嘱126.商鞅事魏127.楚庄王伐陈128.伊犁凿井129.华佗治病130.曹绍夔捉“鬼” 131.曲突徙薪132.治水必躬亲133.及之而后知134.蒲元识水135.白圭经商有道136.避风行船137.裴曼射虎文言文阅读知识(五)——常见句式六、文艺智慧138.李泰伯指瑕139.王安石改诗140.王充论文与道141.逼真的鼠画142.老农识画143.指头画144.林之栋画兰145.逸马杀犬于道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47.蒲松龄博采148.王勃拟腹稿149.一举而三役济150.曹玮诱敌151.李广智退匈奴军152.贾诩论战153.张良计封雍齿154.刘邦急中生智155.诸葛亮空城计156.秦使者巧对157.曹冲智救库吏158.曹操许下屯田159.拷打羊皮定案160.孔融捷辩161.牧竖逮狼文言文阅读知识(六)——复音虚词与固定句式中编七、成语典故162.多多益善163.歧路亡羊164.指鹿为马165.奇货可居166.望洋兴叹167.庸人自扰168.一字千金169.入木三分170.强弩之末171.呕心沥血172.孤注一掷173.乐不思蜀174.丧家狗175.逐客令176.东道主177.江东父老178.人鉴179.问津180.泰山181.苛政猛于虎182.刺股183.只许州官放火文言文阅读知识(七)——句子成分的省略八、寓言神话184.武平之猿185.饿死狙公186.蝜蝂之死187.哀溺188.中山窃糟189.南歧之见190.若石遇害191.吴王射狙192.鲁侯养鸟193.晋人有好利者194.盲人摸象195.治驼196.慕名失实197.叶公好龙198.泽人网雁199.卫人教女200.不龟手之药201.共工怒触不周山202.女娲补天203.刑天争神204.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知识(八)——文言文的翻译九、传闻趣谈205.宋定伯捉鬼206.鬼避姜三莽207.黎丘丈人208.义猴209.螳螂攫蛇210.王昭君出塞211.张丞相“草”书212.和氏璧213.歌女韩娥214.杨生之狗215.顾况戏白居易216.李白之死217.何梅谷化妻218.汉世老人219.空桑生李220.秦士好古221.撞车222.中贵人讲书223.圣琵琶传闻文言文阅读知识(九)——文言文下编训练与自测1.萧颖士傲物自侮2.陆贾说汉高祖3.郭进敬工徒4.罗程有才无德5.于公治狱 6.钟傅打虎7.葛周割爱赏功臣8.司马穰苴执法9.鬼怕恶人10.晏子论“不祥” 11.鲁宗道正直12.李勉埋金13.武训兴义学14.季文子相宣、成15.钟弱翁好为人师16.光武帝选太子傅17.彭雪琴崇尚俭朴18.伶人敬新磨智谏19.兴中会宣言20.田不满怒斥骷髅21.宣城水土22.子贡论孔子23.师旷诫晋平公24.武阳君爱鸟25.陈在衡不怕鬼26.佝偻者承蜩27.管仲论“天” 28.形俯捺履行者29.刘睦遣人朝贺30.工之侨献琴31.六国与秦32.“独立君”裴侠33.马援答孟冀之贺34.宋弘责桓谭35.田子方教育子击36.柳宗元论吏道37.郭德成人宫38.与韩荆州书39.方孝孺40.陈平归汉41.朱云请杀张禹42.燕丹留樊将军43.晋人王述44.李邰观变45.秦穆公任用百里奚46.萧房知人47.许允之妻48.戴胄谏唐太宗49.孟子对齐宣王50.颜真卿大义凛然51.魏其侯窦婴52.赵普行事53.李疑传54.万宝常55.辛仲甫56.孔子见齐景公57.邹容58.灵丘丈人养蜂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文言文助读170-180
![文言文助读170-180](https://img.taocdn.com/s3/m/ca44378271fe910ef12df828.png)
171.呕心沥血李贺字长吉……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它人牵合程课者。
及暮归,足ju (四声)成之。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翻译:李贺,字长吉,长得细瘦,双眉相连,手指长长,能快速地书写。
每天早上出去,骑着瘦弱的马,让小书童跟着,背着旧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
从来没有像别人那样牵强附和旧章法,先立下题目然后再写诗的.等到晚上回来,(再)补充完成.不是大醉或吊丧每天都像这样. 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会。
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注释】1.从:使动用法.<鸿门宴>:旦日从百余骑.2.书:名作动.3.率:一概,都4.是:指示代词,这.172.孤注一掷[寇]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
王钦若深嫉之。
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
"钦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钦若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
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帝愀然为之不悦。
钦若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
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由是帝顾准浸衰。
明年,罢为刑部尚书、知陕州,遂用王旦为相。
翻译:寇准自以为在澶渊之盟中有功而很骄傲,即使是皇帝也因为这对待寇准很优厚。
王钦若深深嫉妒他。
一天上朝,寇准先退下,皇帝目送他走。
王钦若于是进言说:“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皇帝说:“是这样。
”王钦若说:“澶渊那场战役,陛下不以它为耻辱,却认为寇准有社稷功劳,为什么呢?”皇帝惊讶地说:“什么原因?”王钦若说:“城下的盟约,《春秋》认为是耻辱。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49b48f51e79b8968022650.png)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ea4ce7a8e9951e79b8927e6.png)
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我先前奉命收集编写历代君臣的事迹,后又奉圣旨赐名为《资治通鉴》,现在已经编写完毕。
我资识鲁钝笨拙,学问和术业研究荒疏,所做的事情,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以前的历史,稍微进心学习,从小到大,读而不厌倦。
每当忧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不能读尽;何况对于皇上来说,日理万机,哪有空闲时间都看?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揣测,想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专门捡取关系国家兴亡、百姓生计,良善的可以用做表率(法则),邪恶的可以用做警戒(教训),做为编年一书,以便先后有序,粗细不杂。
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362年,共294卷。
147.蒲松龄博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仅仅来自于左史、龙门的文章。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景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者苦茶,而且还拿一包淡巴菰一种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
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148 王勃拟腹稿王勃所到之处,都有人请他写文章,作为润笔的钱物绸缎积累了很多。
别人说他是用心来编织,用舌来耕种。
每当他写碑文或赞颂辞时,就先磨好数升墨,拿被子盖住脸躺着,一旦灵感来了,他突然起来,一挥而就,从不更改。
当时人们说他是在腹中打好了草稿。
149.一举而三役济祥符年间,皇宫中失火,(烧毁了很多宫室)。
当时,丁晋公负责经管营修被烧毁的宫室,他担心修复被烧毁的宫室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土。
他就命令工人挖掘四通八达的大道来取土,没有几天,那些四通八达的大道都成为深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61-170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61-170](https://img.taocdn.com/s3/m/0d79b87df46527d3240ce09b.png)
161.牧竖逮狼翻译:两个牧童入山到狼窝里,窝里有两只小狼。
(他们)谋划着分别抓一只。
(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距离几十步远。
一会儿,老狼来了,它钻进狼窝,不见小狼,神情非常惊慌。
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故意让它号叫。
老狼听到叫声,仰头看,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又刨又抓。
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急促地号叫。
老狼听到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就.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棵树,象刚才那样奔跑嚎叫。
先前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转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声音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几十趟,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衰弱;不久,(就)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很久都不动。
牧童下树一看,气息已经断绝了。
【注释】1.跑号如前状:状语后置。
象刚才那样奔跑嚎叫.162.多多益善翻译: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论及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
各有高低。
刘邦问:“像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对你来说怎样?”韩信说:“我(统帅士兵)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韩信被陛下控制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人们)说的上天赐予(的能力),不是人力(能达到的)。
”【注释】1.不:通“否”。
2.几何:多少。
3.将:名做动。
4.所以:…的原因。
163.歧路亡羊翻译:杨子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于是差他的亲属,又请杨子的童仆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邻居说:“有许多岔路。
”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道:“丢了。
”杨子说:“怎么会丢了呢?”邻居回答道:“岔路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
所以就回来了。
”164.指鹿为马翻译:赵高想作乱,恐怕群臣不听从,就先设下计谋试验。
他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说鹿是马。
”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说是马来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暗地里给那些认为是鹿的人用刑法惩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牧竖逮狼
翻译:两个牧童入山到狼窝里,窝里有两只小狼。
(他们)谋划着分别抓一只。
(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距离几十步远。
一会儿,老狼来了,它钻进狼窝,不见小狼,神情非常惊慌。
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故意让它号叫。
老狼听到叫声,仰头看,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又刨又抓。
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急促地号叫。
老狼听到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就.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棵树,象刚才那样奔跑嚎叫。
先前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转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声音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几十趟,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衰弱;不久,(就)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很久都不动。
牧童下树一看,气息已经断绝了。
【注释】
1.跑号如前状:状语后置。
象刚才那样奔跑嚎叫.
162.多多益善
翻译: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论及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
各有高低。
刘邦问:“像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对你来说怎样?”韩信说:“我(统帅士兵)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韩信被陛下控制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人们)说的上天赐予(的能力),不是人力(能达到的)。
”
【注释】
1.不:通“否”。
2.几何:多少。
3.将:名做动。
4.所以:…的原因。
163.歧路亡羊
翻译:杨子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于是差他的亲属,又请杨子的童仆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邻居说:“有许多岔路。
”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道:“丢了。
”杨子说:“怎么会丢了呢?”邻居回答道:“岔路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
所以就回来了。
”
164.指鹿为马
翻译:赵高想作乱,恐怕群臣不听从,就先设下计谋试验。
他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说鹿是马。
”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说是马来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暗地里给那些认为是鹿的人用刑法惩处。
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165.奇货可居
翻译:子楚是秦王妾媵所生的子孙,在诸侯国当人质,车马和日常用度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他并很同情他,说:“子楚是件奇货,可以占有(囤积居奇)。
”于是就前去拜访子楚,劝说到:“我能使你的门庭光大。
”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子楚心里知道吕不韦说的话,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
吕不韦说:“秦王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
我私下听说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
如今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十分被宠幸,长期留在诸侯国当人质。
当大王去世,安国君被立为王,那么你就不要指望同长子和早晚伺候在国君身边的其它诸子争做太子啦。
(定语后置)“子楚说:“是啊,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困窘,在这里客居,没有什么拿来献给亲长和结交宾客的。
我吕不韦虽然贫穷,请允许我用千金替你去西方秦国,游说华阳夫人及安国君,立你为嫡传子嗣。
”子楚于是叩头说:“如果(结果)像您的计划那样,我愿意分秦国和您共享。
”
【注释】
1.质于诸侯:介词结构后置。
2.吾能大子之门: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事,名做动,游说。
4.客于此:客,名做动,客居。
5.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定语后置。
6.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以,用;为,替;西,名做状,向西。
166.望洋兴叹
翻译:秋汛按时到来,众多河流聚汇黄河,直流的河水猛涨,大到在两岸、洲头连是牛是马都看不清楚。
在这时候,河伯很高兴,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河水向东行,到北海,向东望去,望不到水边。
在这时,河伯才转头,抬头对海神若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听人家讲很多道理,总觉得不如自己的‟(宾语前置),说的就是我(宾语前置)呀!我曾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不多,伯夷的义气也没什么了不起。
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您的浩瀚无穷。
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也就完了,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耻笑(被动句)!”
【注释】
1.顺流而东行:东,名做状。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意动用法。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167.庸人自扰
翻译:陆象先……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
司马韦抱贞劝谏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百姓就会轻忽并且没有畏惧。
”陆象先回答说:“政事在于治理罢了,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
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
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打发他回去。
大吏向陆象先陈述、争辩,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
陆象先说:“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说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
”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
只要澄清(使动用法)源头,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注释】
弟:通“第”,只要。
168.一字千金
翻译: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谦虚地对待士人,喜欢结交宾客来压倒对方。
吕不韦认为秦国很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是令人羞愧的事(羞:意动用法),也招来了士人,用优厚的待遇招待他们,门下食客达三千人。
这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传播于天下。
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每人著录自己的见闻,编集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
他认为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在咸阳的城门上刊布,在上面悬挂着千金的赏金(状语后置),邀请诸侯国的游士宾客,有能增删一字的(定语后置)就给予一千金。
【注释】
1.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2.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定语后置
169.入木三分
翻译:晋朝的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判断句)。
七岁时就擅长书法。
十二岁时,在他父亲的枕头里看到一本前朝的《笔说》(状语后置),偷过来研读。
不满一个月,书法就大有长进。
卫夫人见了,对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关于用笔的书。
最近看他的书法,有老练的味道。
”晋帝在位时在北郊祭祀(状语后置),更换写祝词的木板,工匠削字,笔迹进入木头有三分之深。
三十三岁时,写《兰亭序》。
三十七岁时,写《黄庭经》。
【注释】
1.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介词结构后置。
2.”晋帝时祭北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介词结构后置句。
170.强弩之末
翻译: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臣下讨论。
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判断句),多次担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
他建议(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往往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
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
”韩安国说:“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军队(士兵)不会得到好处。
现在匈奴依仗充足的军马(定语后置),怀揣着禽兽这样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般,很难抓住控制他们。
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这当作扩大国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这当作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真心归附汉人。
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况且强有力的弓箭的尽头,箭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到了末端,力量不能够使雁毛的“飘”起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劲有力,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
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没有好处的,比不上跟他们和亲(好处大)。
”(参加)议论的群臣(定语后置)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