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在我们首先介绍了金融危机及其影响,了解我国经济发展背景,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外贸、就业市场和企业的影响。
结论部分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包括发展多元化经济和加强监管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外贸,就业市场,企业,应对策略,多元化经济,监管措施。
1. 引言1.1 金融危机及其影响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系统内部或外部原因导致的金融市场失序和信用体系动荡的情况。
金融危机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倒闭、股市暴跌、货币贬值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加剧经济衰退和恶化。
金融危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金融危机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投资者信心下降,资本流动性受到限制,导致资金供应紧缺,企业融资困难,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会引发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等问题,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还可能导致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行业将面临崩溃,造成资源浪费和失业现象。
及时应对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增长势在必行。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监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1.2 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量。
中国的就业市场稳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外贸方面,中国出口大幅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金融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投资。
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也更加脆弱地与全球经济联系在一起。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
但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却引发了很多讨论。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创新、人口红利消失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是引起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过去以出口为主,随着国际市场变化,中国出口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也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另外,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市场对高品质、高附加值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倒逼中国企业加快升级产业结构,从低端商品向高端产品转型。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的品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此外,中国专注于发展自主创新的科技战略,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由“出口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
三、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消失也是引起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口红利一直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年轻人的劳动力减少,就业难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需要大力推进改革,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增加就业机会,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四、环境治理环境治理也是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大了环保力度,提出了国家环保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等重要战略,对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治理,这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环境治理也促进了经济绿色化,推动经济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创新、人口红利消失和环境治理等因素,都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
(0) (0) (0) (0) 始点零像化序列为:x ′ = ( x ′ (1), x ′ (2),..., x ′ (n)) ,被解 (0)′
统计与决策201 3 年第 3 期·总第 375 期
(i) (i) (i) (i) 解释变量序列为 x = ( x (1), x (2),..., x (n)) (i=1,2,…,m),
0 引言 次贷危机后, 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如何 保持稳定增长, 是现阶段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因此, 研究中 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预测既具有现实意义, 又是 当务之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和经济增长预测方面的研 究, 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 证研究。 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因变量, 以与经济增长有关的 18 个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 根据中国 2000~2010 年的数据 资料, 采用灰色关联度组合分析方法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影 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设计了灰色关联排序表; 与此同 时, 本文根据灰色关联排序表, 选择 X 0 X1 , X 0 X3 , X 0 X 4 1 , 建立了 GM(1, 5) 灰色 X 0 X11 和 X 0 X18 做为最优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模型的预测精度很高, 平均相对误 差仅为 3.044%, 可用于后续预测。 1 理论模型 1.1 灰色关联度 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确定原始序列和预测序列的几 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紧密程度, 从而对原始序列动 态发展态势进行量化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应用邓氏关联度 和广义灰色关联度在内的 4 种关联度。 邓氏关联度的计算步骤是将解释变量序列与被解释 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然后计算关联系数, 最后求 出邓氏关联度, 具体操作如下: 第 1 步, 变量的无量纲化, 即求解释变量序列与被解 释变量序列的初值像 (或均值像) ,本文选用初值像。
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34卷 第4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Vol.34 No.4 JOURNA L OF HENAN N ORMA L UNIVERSIT Y J ul.2007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郭根山,刘玉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 要: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光辉成就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问题在于,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的幅度,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与经济增长同比例的提高,中国依然没有脱离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同时,由于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左”倾相互影响,出现了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冒进错误,甚至导致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30年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因为公众总是直观地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和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对比,而无需去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
而历史研究者和党史理论工作者则必须力求再现历史的原貌,从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的诸多因素中捕捉这些问题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一个更加接近历史事实的判断,对这些问题作出历史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经济增长;高积累;问题;理论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359(2007)0420196204作者简介:郭根山(1963-),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统计资料表明,1953-1978年间经济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9%、8.2%和6.0%。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中国经济增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外部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是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首先,内部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其中之一是人口因素。
中国人口庞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劳动力供给将面临挑战。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提高就业率,以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另一个内部因素是投资。
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增加生产力和创造就业机会,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为鼓励投资,政府应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例如减少政府审批的繁文缛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同时,政府还应支持绿色投资和创新投资,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提高竞争力。
人力资源是另一个关键的内部因素。
教育和技能的提升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此外,还应鼓励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这样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外部因素也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贸易环境是其中之一、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对外贸易。
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同时,通过加强贸易保护和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
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是一个外部因素。
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这一挑战的策略包括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资金的流动性。
此外,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环境问题也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策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资源,还可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的支持。
此外,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
总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非常复杂。
政府应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报告
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报告1. 引言1.1 概述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概述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的分析,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并评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 我们将使用现有数据和趋势预测方法,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进行预期,并评估风险因素对该趋势的可能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目标和结构。
其次,在第二部分“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当前中国经济的形势、近年来的增长情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经济转型与升级、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以及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然后,在第四部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与展望”中,我们将介绍基于现有数据和趋势的发展预测方法,并通过分析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来探讨其趋势。
同时,还将评估风险因素对未来增长趋势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建议。
最后,在第五部分“结论”中,我们将总结分析结果并提出观点和建议,展望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并探讨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标是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观点、建议和策略。
通过详细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形势、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发展预测,我们旨在为政府决策、企业战略规划以及学术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希望该报告能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把握未来趋势变化以及制定相应决策的支持和指导。
2. 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2.1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多重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国内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中国GDP增长率有所下降。
其次,中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需要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
国内经济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经济环境现状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我们也需要切实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国内经济环境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1%,虽然略低于去年,但仍然是全球最高的。
然而,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长的动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外贸出口面临困境。
这些问题都给我国经济未来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二、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结构调整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正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改善投资结构,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然而,结构性矛盾和短板仍然存在,包括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劳动力市场不均衡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
过去几年来,我国金融系统快速扩张,但也面临许多隐含风险,如银行不良贷款、影子银行、资本市场乱象等。
金融风险的爆发可能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巨大冲击,因此需要加强监管,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快速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
这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还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
五、国际贸易我国是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然而,当前我国的国际贸易面临一些挑战。
贸易摩擦、保护主义倾向增加,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一定压力。
另外,全球经济增长也面临不确定性,这对我国的外贸也带来了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及周期性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及周期性因素分析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波动和变化,包括经济繁荣、经济衰退和经济萎缩三个阶段。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了解经济周期及其周期性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水平对中国经济的周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经济的视角。
一、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复苏阶段、繁荣阶段、滞胀阶段、衰退阶段和萎缩阶段。
复苏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经济衰退阶段后经济开始复苏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物价水平开始回落,通货膨胀率逐渐下降,投资增长率逐渐升高,经济活动开始增加。
繁荣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复苏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物价水平也有所增长,货币供应量和信用增长,公司盈利增加。
滞胀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繁荣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物价水平和利率上升,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开始增长,就业市场状况也开始恶化。
衰退阶段:这个阶段是在滞胀阶段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GDP增速急速下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财政赤字加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开始紧缩。
萎缩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经济衰退阶段之后,经济陷入非常低的水平的时期。
这时,GDP降低,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失业率也很高,公司的营销收入急剧下降,就业市场状况非常恶化。
二、周期性因素经济周期有一些周期性因素影响。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性因素。
货币政策因素:货币政策可以被认为是周期性因素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政策是放松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则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这种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影响。
组织管理因素:组织管理因素也是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
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公司的管理管理策略是增加市场份额和扩大生产规模。
而在萎缩时期,公司则采取裁员、减缓生产压力等策略。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作者: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7-02人气:3753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各国都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不同阶段经历各自的时代。
但新时代下中国的经济无论是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形成机制,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虽然中国经济学界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的特征还存在分歧,但是综合来说可以总结为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和增长动力需要转换三个方面的特征。
在这些特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还面临这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一、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也各异,因此各个国家的经济也都表现出不同的问题。
就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状来看,新时代下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如下:(一)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战略,在1978-2000年前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最短缺的生产要素是投资和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所需的外汇。
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人口高出生率,导致人口结构非常年轻,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适合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青年劳动力供给相对于短缺的资本投资和外汇储备而言几乎是“无限”的。
这种状况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自1980年实行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下降的效应在2004年开始显现。
从2000年到201 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13.13%,而经济总量增长了143%。
2013年第一次出现了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情况,2014年又比2013年下降371 万,2016年又比2015年减少349万。
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会出现短缺,工资上涨成为必然结果。
(二)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落后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工业化和十几年的城市化建设,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摘要:文章拟以新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作出诠释。
通过分析得出有三大有利因素支撑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一是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孕育着新的增长潜力;三是“巨国经济”优势的显现带来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
关键词:要素禀赋; 发展阶段性; “巨国经济”1978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发展初期的“人口红利”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红利”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形成的“制度红利”。
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债务风险阴霾重重,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乘势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
然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世行估计,过去30年,“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必然造成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不利的“外围”地位。
“人口红利”的优势日趋减弱。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中,因没有科技、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只能借助“人口红利”的优势,利用充裕便宜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参与全球分工链条,实行比较优势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产业国际转移高潮,我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低端制造业,每年多至200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被整合到这一体系中,使得中国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中国对外贸易开始以远高于全球水平的速度增长。
以出口为例,从1998年至今的年均增速达到23%,几乎每3年就翻一番。
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虽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处于不利地位,会落入“比较利益陷阱”。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们也 由 20 年 对 股 票 市场 的趋 之 若 鹜 , 为 现 今 的 想 方设 法 如何 作 ,重 点 照 顾 中 低 收 入 家 庭 的 生 活 。 07 变 从股 市 抽 身 。短 期 内 , 当越 来 越 多的 资 金 大 量 涌入 股 市 , 股 票本 而
身的价值并未得到大幅增加时 , 就会产生股市泡沫 , 而泡沫必然要 人 士 认 为 增 加 食 品 供 给 就 可 以 了 ,不 足 为 惧 。而 作 者 认 为 ,虽 然
破裂 。 另外 , 际 大 环 境 的 变 化 也 对 我 国 股 市 产 生 了 不 可 忽 视 的 本 轮 物 价 上 涨 是 由 食 品 价 格 引 发 的 , 但 其 中 包 含 了经 济 增 长较 国 影 响 ,0 7 底 的 美 国次 贷 危机 , 通过 一 系列 传 导 机 制影 响到 我 快 、货 币 投 放 过 多 、投 资 反 弹 压 力 较 大 、城 乡居 民收 入上 升 、消 20年 也 国的 股 市 , 可 以 看作 是 我 国股 市 下 跌 的 外 部 原 因 。 这 2 房 地 产 市 场 的 发 展 变 化 及 其原 因 .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经 济 现 象 。 衡 量 房 价 上 涨 的 指 标 很 多 , 为 促 进 作 G DP增 长 的 一 个 因素 , 从 人 们 的 生存 负担 角 度 来 考 虑 。 我 们 只 要 房 价 收入 比呈 现 上 升 趋 势 , 别 是 一 些 大 城 市 房 价 飞涨 。 特 3 物 价上 涨情 况及 其 原 因 . 费增 速 加 快 等 诸 多 因 素 ,必 须 引 起 足 够 重 视 ,及 时 采 取 对 策 。否
始 , 市 开 始 出现 下 跌 情 况 , 2 0 年 9 已 跌 至 2 0 点 左 右 。人 股 至 08 月 00 和稳 定居 民通 胀 预 期 。各 地政 府需 要切 实 做 好 稳 定 价 格 总 水平 工 由 于上 半 年 的物 价 上 涨 主 要 是 由食 品价 格 推 动 的 ,因 此有 些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然而,在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
一、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内经济形势对全球经济也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仍然保持平稳增长。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以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下,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这些举措使中国经济更加内需驱动,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其次,中国经济增速逐渐平稳。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这是合乎预期的。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降低税负、减轻企业负担和推动金融改革,以稳定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通过创新引领、互联网+等政策,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再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鼓励企业扩大招聘和提高员工待遇,促进城乡居民就业。
此外,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外部经济形势分析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经济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出现疲软,多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期。
这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一定的困难,出口需求相对减弱。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商品进行限制性贸易政策,给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全球产业链调整和供应链重组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政府加强了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破产重整和市场化债转股,以优化市场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要素分析
划生育,有效的控制了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侧面 引起人均资本的增加,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由增长核算方程和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 素分析可知,以下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 素:
• • • • (1)劳动 (2)资本存量的规模 (3)全要素生产率 (4)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臵状况、 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分析: 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直接增加资本总量,那么人均 增本存量增加,引起人均产量增加,从而经济增长。
资本:投资与储蓄
• 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1430 亿元, 相对于 2001年,名义增长率12.3%, 实际增长率11.8%,投 资率达到39.9%. • 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国居民储蓄总额超过 17万亿。 分析: 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增长函数得, 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故储蓄的增加会直接增加投资, 则人均资本存量增加,从而人均产量增加,促进经济增 长。
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78 年的206.4 亿美元上 升到2001年的5097.7 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6 大贸 易国;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9.3%上升为2001 年的43% .
资本:进出口
预测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增长。对外贸易 进口总额2684 亿美元, 增长率10.2% ,出口总额2890 亿美元, 增长率8.6%, 贸易顺差206 亿美元。2005年 底,进出口总规模达到1,76万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 资超过6850亿美元。
因素分析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分为直接因素 和基本因素。 投入要素:资本与劳动 直接因素 生产率变化:技术与规模
基本因素:人口增长、政府政策与经济制度 、金融部门的影响力、地理影响以及政治、 社会的环境,等等或称其为“社会文化环境 ”或“社会能力”。
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从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视角综合分析中国经济形势,认为从长期角度来看,经济低位徘徊;中期角度来看,疲弱的增长动力、有限的政策空间、过剩的总体产能和较高的企业负债是威胁经济增长的因素;短期视角经济增速下行。
指出目前促进经济发展须进行结构调整。
提出要调整人口政策以延续人口红利、通过新土改继续房地产资本化、加快科技投入和机制改革以促进技术进步的脚步、推进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红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处于中枢下移进程中,中速增长将是未来的常态。
从中期看,中国经济面临动力不足、总量政策空间有限、产能过剩、企业负债率过高等制约。
从短期看,2014年预计中国投资减速、消费平稳、出口改善,全年GDP增速7.5%。
对中国经济来说,增长的重要性相对降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非常紧迫。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描绘了改革蓝图,落实才是关键。
如果改革政策顺利落实,将极大提升中国经济未来的活力。
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本部分主要从长期、中期、短期三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长期影响因素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到2008年前后经济增长遇到了一些阻碍。
在劳动要素方面,有专家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在技术进步方面,过去是靠引进技术和引进管理来缩减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而以后的力度则大大减弱了;另外资本投入方面,无论土地约束还是其他外资约束等等,包括企业内部积累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考量,中国经济还能否快速增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20世纪90年代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一,从供需关系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供给开始系统性地大于需求,而当前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例如,2013上半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仍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然后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明确了研究目的,即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
在详细介绍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介绍了相关理论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
随后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发表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定义、计算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研究结论、研究展望、结语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也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逐渐趋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政策法规、投资水平、消费水平、出口情况等。
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旨在揭示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波动的内在规律,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关键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建议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建议一、前言对于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是经济学家常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西方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方面有很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从最初的简单探索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成立,以及后来索洛基于规模报酬不变构建的索洛模型和条件收敛预测都是西方经济增长研究的重要成果。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一般指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均产值或总产值的持续增加,也可以说是社会总产出,即物质产品和服务生产与上一时期相比的实现的增长。
考虑到人口因素,经济增长也可以理解为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人均总产量的增长,即从另一角度来看是平均人口的总产出[1]。
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目前能够影响我国生活水平的一大因素,它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复利效应,生成更大的效益。
增长率是能够反映经济增长快慢的一项指标,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反应了经济发展的状态趋势,也体现一个国家发展的经济实力。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例如:资本的多少、劳动力的数量、机械设备等,这些都能影响经济的增长。
另外,马克思虽对经济增长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定义,但也有相似的概念,马克思更多的是用价值的增加来表示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他将经济增长看成是一种物质财富的增加。
可见,研究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国民生活的好坏,就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状况,两个国家之间即使经济增长率的差距很小,但只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个差距就会被放大。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分析研究经济增长更为关键。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依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观点: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其主要来源就是劳动分工,劳动分工越细,生产效率越高,经济增长也就越快[2]。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经济增长依次经历了剧烈波动、在波动中提升、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其经济不断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一个非常有经济潜力的国家。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传统理论因素1.资本因素(K)。
资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增值,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会自觉地从低利润行业流向高利润行业,从而使得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增长。
资本因素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最重要的两大影响因素之一,资本因素用“实际资本存量(1952年价格)[3]”来衡量。
2.劳动力因素(L)。
劳动力来源于人口,人口数量越多,劳动力来源越广。
劳动力数量是劳动力因素影响经济的具体表现之一,随着现代化的实施和高科技的运用,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程度的影响有超越前者之势。
由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这就是至今仍保留劳动力因素的原因所在。
劳动力因素用“从业人员数量[4]”来衡量。
(二)最新理论因素1.产业因素(I)。
产业因素主要指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间各产业的比例关系及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其影响机制在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提高了资源的流通和使用效率,改善了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关系,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产业因素用“第二三产业人员比重[5]”来衡量。
2.制度因素(S)。
根据近代学者们的研究表明,确实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影响的程度是否显著将通过统计学检验来断定。
改革开发至今,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国有经济发展越来越活跃,因此在众多反映制度因素的指标中,非国有化率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非国有化率可以通过间接计算非国有化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办法来衡量[6]。
3.FDI因素(F)。
持续的外部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合同利用外资仅仅还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才是促进增长的真正动力,因此必须准确区分用合同利用外资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并加以统计。
可见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这一指标来量化FDI因素是更加合适的。
四、结论建议1.从模型②中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可知:资本因素是目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继续加大对资本的投入。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增长不仅相互影响,而且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能够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因素、投资因素、技术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都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可以为提高国家经济增长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经济增长的要素,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探讨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并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人口因素、投资因素、技术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过程,为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经济增长背后的机制,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投资情况、技术创新指标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权威研究机构,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模型构建:接下来,我们运用了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与应对措施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危机给各国带来了沉重压力。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难以避免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本文将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
一.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外贸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给我国外贸带来了严重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出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包括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反倾销和贸易救济等,这导致中国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口不断攀升,但是全球经济低迷和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制约出口的现实因素,这也给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内需的影响除了对外贸的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内需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形势不稳定造成了消费者对购买力的担忧,因而减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这导致一些行业受到冲击。
就以国内房地产市场来说,由于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调整,甚至有部分地区出现了房价下跌的情况,这对全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 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措施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发展中的困境,然而“危机也是转机”,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时,我国既需要疏浚出口市场,扩大贸易投资领域,也需要加大对内需的扶持力度,通过深化内需,逐步扩大国内市场的规模。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扩大内需,加速消费升级在这个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拓宽产品范围、加大市场营销宣传等方面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品质的认知度,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商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扩大内需。
2.积极开展资源整合和贸易投资在国内市场遭遇严峻的形势之际,加强贸易投资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积极开展海外资源整合和贸易投资,增加优质品牌及知名企业,通过综合外贸发展,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并使企业的出路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或出口市场。
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合作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一系列的贸易争端,甚至升级为全面贸易战,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贸易战对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冲击较大。
中国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系,过去几十年来,出口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贸易战导致出口受阻,使中国企业面临出口退税减少、出口订单减少等问题。
据统计,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下降了7.9%,其中受贸易战影响最为明显的是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这些问题不仅对相关行业造成了冲击,也对整体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贸易战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贸易战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提高关税、限制中美科技合作等。
这些举措使中国企业面临着更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和技术封锁,对其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贸易战带来的政策变动和市场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中国企业的经营风险,导致投资意愿减弱。
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压力。
贸易战一方面促使中国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和高技术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从出口驱动向内需和消费驱动转变;贸易战也加剧了中国传统产业转型的压力,加大了就业和社会稳定的挑战。
中国经济需要适应并应对这种结构调整的压力,同时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争取多边合作。
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发展。
与此中国还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体系。
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应加大对创新和高技术行业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给予传统产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转型扶持,减少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
加强内需和消费的支持。
中国应加大对内需和消费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增长从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变为内需和消费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的说来30 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
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
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 年年中以来扩大
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 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
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 年之久。
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
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 世纪90 年代的财政政策。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2008 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43.5% 和47.5% 2009 年投资的贡献率上升为
95.2% ,消费为45.4% 。
可见中国GDP 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政府刺激型政策拉动的,消费和出口的贡献不足。
然而,随着中国基础社会的逐步完善,依靠政府资源和资本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并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应该注重提高资本要素的利用率和消费水平。
克鲁格曼曾评论东亚经济奇迹,认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以投入资源要素换来的,而不是依靠全
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东亚经济奇迹不可持续。
但一切并不像纸面的数据那么好看,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问题。
结构失衡下高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透支型生产。
企业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要素的投入而不是技术创新。
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开发区4000 多个,甚至有些村里都设有开发区。
开发区在不断创造GDP 的同时,大量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粗放利用,要素的边际产出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严重。
这种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陷入一个累积性的恶性循环:由于缺乏创新的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只能获取平均利润以下的利润。
而企业要想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只有不断地扩大规模,更多地消耗生产要素。
因此,在这种物耗型的生产模式下,一旦出现“地荒” 、“民工荒”和“银根紧缩”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危机就会出现。
首先,资源与环境。
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利用率的制约,中国工业增长的高能耗问题一直十分突出。
在2008 年石油消耗量为37302.9 万吨,进口23015.5 万吨,而世界石油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影响到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中国的能源结构在不断改善,煤炭在中国能源的主要地位在短时期内不可动摇。
而煤炭消耗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009 年中国的PM 值为98 ,美国2008 年PM
值是18,社会不平等加剧。
罗伯特•巴罗给予经济增长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他把经济增长理解为与经济
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宗教等各方面的因素。
,英国是23 ,由此可见中国环境有待改善。
对于如
何改善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邹至庄利用动态模型和博弈论去研究环境保护的问题,
主张依靠市场力量将按照需求和供给决定最佳排放量。
虽然这种方法在实施上有很大困难,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路。
第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冲击会更大。
在收入增长速度不高于物价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同
时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008
年12 月最低点2.25% 逐步上升到2011 年7 月的
3.50% ,而在2008 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增长率为
5.9%,2012 年1 月全国居民及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了4.5% 。
在这种负利率的情况下,很多人把钱投到股市、房市中去,造成股市的泡沫及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
2011 年的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增长率为
9.4% ,这对整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
如今进入改革开发的经济改革深水区,习总书记提出,要深化改革。
本人认为具体的应对策略如下
强化市场力量,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提高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
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急需解决,主要是各个领域和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化程度严重不平衡。
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三大领域中,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最低。
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关键还是要继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市场力量,通过与旧体制力量的不断反复“搏杀”,市场最终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
尤其是资本市场领域,一定要最大限度淡化其行政性,还资本市场盈利性的本性。
政策组合也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今后一段时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总需求,这几年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投资需求,但是消费需求增长则相对较慢。
然而,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增长最终必须得到消费需求的支持,因此,消费增
总需求的调控
长相对缓慢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未来相当长时间的重点
主要是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因此,今后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将
重点转向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财政政策是大有作为的,最主要的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也应作些调整,前些年过多地依赖财政政策,今后应积极发挥货币政
策作用。
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很直接的,例如发展消费信贷,对于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此必须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促成货币政策逐渐增强效果,直至淋漓尽致地发
挥应有作用,取得与财政政策势均力敌的“显赫”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