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引擎一直轰鸣,保持了9%的持续增长势头。
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的逐渐消耗,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局部地区的战争,这些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势头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这些因素给中国经济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并且探讨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甚至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保证在将来的若干年中中国经济能像过去三十年那样又好又快发展。
1978年11月,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三十年来以9%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全世界瞩目。
中国在经济领域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近期有可能超过德国。
中国如今持有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两万多亿美元,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头衔已经非中国莫属,还有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抛锚过的中国经济快车,历经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前后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意大利被金融海啸波及的悲惨境遇下,中国经济却冲破了各种金融的惊涛骇浪,没有收到严重的冲击。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话题,它不仅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他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了另一种选择,即中国模式。
然而,笼罩在中国经济上面的这些光鲜的外表就是中国经济的本来面目吗?中国经济的真正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出发,探讨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虽然一再强调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平均以9%的速度增长,但这是一个平均的数字,是过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抛开这个平均研究中国经济,发现其在短时间也曾经出现过波动,这种波动呈现周期性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波动呈现振幅缩小、趋于稳定的态势。
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
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十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以上多。
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发展要保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间的年平均发展水平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要以敏锐的目光分析与研究所出现与存在的问题,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从宏观上看,跨世纪制约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农业因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农业因素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人口多。
到1998年,我国有农业人口达9亿人,农村地少人多剩余劳力突出,据统计,1987年全国人均耕地1.33亩,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约1.4亿人。
庞大的人口与耕地面积、粮食生产、能源生产、劳动就业不适应。
二是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不高,我国12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主要靠3亿多农民用手工解决。
目前全国有2.2亿文盲,主要分散在农村。
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少农村没有解决用水用电问题,有相当部分的乡村没有通电话,信息闭塞,医疗设施、文化设施落后,农民的文化生活单调。
四是农民负担重,据1999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嚗光,湖南省衡阳县光兴村有一农民向国家销售500多公斤粮食,收入700多元,尚不够交纳乡村摊派的各种费用,不得已向银行贷款540元垫交。
农民经济困难,据统计资料表明,1998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5万亿元,而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居民才占整个储蓄的20%。
五是缺乏社会保障,农民的住房、就医、就业、养老等等全都靠自己解决。
六是农村村委会干部的文化科技水平不高,要带领9亿农村口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小康水平比较困难。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第1期
朱吉玉,朱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65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2012 年我国 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为 44. 6%,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70% 左右的平均水平, 而且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 53%左右的平均水平。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是产业 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减轻就业压力、改善民生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 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高 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资、引智,加快提升服务产业竞争力。扩大开 放合作,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鼓励外资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新兴服务业。对 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 9.8% 的速度持续增长了 30 多 年,2012 首次“破 8”,为 7.8%,预计 2013 年约为 7.7%,发展速度继续放缓。过 去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正进行宏观调控,日趋减缓; 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 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 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 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 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医疗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 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 康; 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 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 的发展。此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 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 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 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浅析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浅析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取得了快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需求的调整,中国的经济形势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浅析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从国内外因素、经济增长、就业状况和消费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国内外因素的影响1. 国内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出口和消费驱动。
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以防止过热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中,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是最具影响力的措施之一。
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旨在避免房价泡沫和过度投资,以保持市场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另外,中国还加大了对创新和科技的投入,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加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 外部因素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中美贸易争端的加剧和经贸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的出口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也对中国的出口业务和外贸形势构成了一定压力。
二、经济增长与动力转换1. 经济增速回落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1%,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以及结构性问题的存在。
2. 动力转换为应对经济增速下行的挑战,中国政府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间投资和外资流入。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动力的转换。
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就业状况与消费趋势1. 就业状况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的就业形势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措施,如加大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以稳定就业局势。
2. 消费趋势中国正经历着消费升级的趋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我国经济增速降低原因及影响解析
我国经济增速降低原因及影响解析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如火如荼地发展着,GDP增速保持连年较高增长速度。
但据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7.8%是进入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低值,也是最近20年来“倒数第二”的经济增长速度。
各方面的经济数据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都显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增长势头出现了放缓和下行现象。
2010 年我国GDP 的增长速度为11.7% ,2011 年为10.4%,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GDP增长速度仅为7.8%。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呢?俗话说:“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也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根本因素。
国民消费水平的低水平是经济增速降低的第一因素。
物价的持续上涨弱化了消费能力。
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5.4%,2012年CPI比上年增长2.6%。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收入增速的放缓也抑制了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由2011年的24.7%降至8.9%。
其次,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中国通胀压力加大等消极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普遍存有顾虑,消费信心不足,这些都将制约整体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提升。
第二,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也使得当期经济增长趋于放缓,主要原因也有投资下行带动工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相对也在放缓。
首先,当前中国工业化率已经很高,工业化进一步推进的空间明显收窄,继续通过提高工业化程度来推动投资的模式难以为继。
其次,当前中国投资效率出现恶化趋势,投资效率明显降低,投资的低回报导致了低投资收益,必然会阻碍投资的增加。
第三,出口增速由于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而大幅下滑。
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对中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速将趋于降低。
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因素
..;.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原因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比内陆地区要发达,单从地理因素来讲,有以下几点原因:一、自然条件方面: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广阔,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东临太平洋,对外联系方便。
二、经济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面向海洋容易接受境外的信息、技术;劳动力丰富,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市场广阔。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雨都要比内陆要大,比较适合生存,淡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再者,沿海地区大部分是冲击平原,平坦的路面适合耕种,运输;沿海有更好的航运优势,内陆则不行,不但降雨少,干旱的要死,连水都解决不了的地方怎么适合居住?庄稼怎么办?地区崎岖,道路不通,运输不便利.另外沿海也是对外交流的口岸,凡是来做贸易的人肯定是最先到沿海地区的。
可以证明,凡是有深海港口的城市都要比没有的要更发达一些。
因为这些优势,所以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优先发展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但这并不是我们国家主动选择要先发展沿海地区,而是条件决定了只能先发展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稍逊于沿海地区。
我国地大物博,内陆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等地区,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又各不一样。
如华东地区的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而华北地区的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经济自然比其他地区发达,但这些都是人文因素,暂且不提。
我们主要谈谈相较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要落后很多的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存在很多区域问题,一、自然地理: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样(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多峰林、溶洞、暗河;气候湿热,深居内陆。
二、社会经济: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毗邻国家经济落后;区际铁路运输通道不畅;公路等级低,区内联系薄弱;对外国际交往不便。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中国经济增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外部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是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首先,内部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其中之一是人口因素。
中国人口庞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劳动力供给将面临挑战。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提高就业率,以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另一个内部因素是投资。
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增加生产力和创造就业机会,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为鼓励投资,政府应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例如减少政府审批的繁文缛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同时,政府还应支持绿色投资和创新投资,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提高竞争力。
人力资源是另一个关键的内部因素。
教育和技能的提升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此外,还应鼓励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这样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外部因素也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贸易环境是其中之一、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对外贸易。
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同时,通过加强贸易保护和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
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是一个外部因素。
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这一挑战的策略包括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资金的流动性。
此外,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环境问题也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策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资源,还可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的支持。
此外,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
总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非常复杂。
政府应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推动经济增长。
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
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因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与制约的四大因素包括:1.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国内外经济环境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国内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制度环境、市场需求情况等;而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包括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等。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外贸进出口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2.科技创新因素: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我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还需要继续提升。
科技创新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创造就业机会,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人口与就业因素: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但人口规模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供给将面临严峻挑战,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同时,合理安排就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就业率的提高对促进经济增长、减少收入差距和改善社会福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组织方式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同时,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稳定、和谐、有活力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创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社会公平等。
总之,国内外经济环境、科技创新、人口与就业、以及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放缓态势,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影响。
一、内外因素交织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既受到国内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首先,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结构调整和去杠杆化举措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减少,同时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需求不足。
其次,外部需求不振也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压力。
此外,中国还面临环境问题、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这些因素也制约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压力,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其次,经济增长放缓对国际经济秩序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放缓不仅影响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也对全球经济形势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最后,经济增长放缓也可能加大地区经济差距,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衡,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应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三、应对策略及建议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可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应对。
首先,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有效需求,鼓励民间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新兴产业,推进绿色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此外,还需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总之,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内外因素交织,而其对国内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高整体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1.金融难题: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制于大型国有银行,担保体系不健全,信用记录不良等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政策环境问题: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受到政策环境的制约。
税收、招投标、行政许可等方面的限制,都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创新能力短板:民营企业往往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缺乏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等方面的创新,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人才问题:民营企业在招聘、培养人才方面经常面临困难,尤其是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更加缺乏,人才流失也时有发生。
5.市场竞争问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缺少品牌影响力,难以获得市场份额。
二、对策建议1.金融环境方面:政府需要调整金融政策,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便利。
鼓励国有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信贷,完善担保体系和信用记录。
加大创新型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增加风险投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2.政策环境方面:政府应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创造更加公平、透明、便捷的营商环境。
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3.创新能力方面: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加大技术转移和技术应用的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创新型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4.人才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提供更好的人才政策扶持,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为民营企业解决人才问题。
5.市场竞争方面:注重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不断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案例分析1.蚂蚁金服:依托阿里巴巴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产品,赢得了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和数字金融服务公司。
2.浪潮集团: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转移,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及对策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现行的行政机构、干部体制是首要因素、关键因素,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
它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
现行行政机构、干部体制存在的弊端首先,表现在机构庞大,人员冗长。
以某县级行政机构为例,其下属机构达五十来个,人数达七、八千人,加上各种事业单位人数,靠财政支付工资的总人数达一万多人,占该地城乡总人口四十二万余人的三十分之一。
按平均每人年工资总额一万元计算,需一个多亿,而该县年财政收入仅一亿元左右。
这就导致增加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提高中小学学费等不合理收费现象的出现,增加了社会各基层单位(包括个体)的负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事业心不强,责任心差,缺乏服务意识。
目前,各级行政机构和干部严重存在着事业心不强,责任心差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服务意识。
有的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致使政令不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不到落实。
在各种报表中,存在着先下指标,后填数字的违章违纪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中央及各级政府制定计划和政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真实性,祸国殃民。
第三、贪污受贿,挥霍浪费,大刮不正之风。
某县级行政机构一年招待费达一千多万元,超过该地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按这样计算,全国一年要吃掉一个“三峡工程”。
有的干部利用公款游山玩水,有的利用公费进娱乐场所,泡妞;有的利用职权盖私房,造别墅;还有的巧立名目,出国观光、周游世界。
那怕是一个普通的科、局级干部一年的公共消费达七、八万元,相当于当地三十几个下岗职工的全年生活费。
许多干部利用儿女婚嫁、奔丧祝寿、高考中榜、病痛之由、乔迁之喜大搞吃喝送礼风。
不一而足。
第四,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情重于法、权大于法。
许多千部在入党、提干、生育、子女就业等方面相互利用,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
一位市委书记的儿子,设了个“皮包”公司,本市范围内的大、中型建筑项目必须由他中介,否则任何项目都不能施工。
浅析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吸引大量热钱流入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然而,热钱带来的投资和资金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风险。
本文将浅析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讨论相关的对策。
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短期经济波动热钱具有高度流动性,投资者通常快速进出市场。
当大量热钱涌入中国金融市场时,可以推动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性。
这种短期经济波动可能会影响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
2. 资本外流风险一旦市场出现不利的变化,热钱可能会迅速撤离。
这种资本外流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和货币贬值的风险。
特别是当国家经济面临挑战时,例如贸易战或金融危机,热钱的撤离可能会加剧危机并导致金融流动性的紧缩。
3. 金融市场扭曲大量的热钱流入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扭曲。
由于热钱通常倾向于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这将导致这些市场的价格快速上涨。
这种市场扭曲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风险的累积。
4. 货币升值压力大量的热钱流入可能导致货币升值的压力。
由于热钱是外国资本的流入,这将增加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
当货币升值时,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热钱对策1. 强化资本流动管理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以控制热钱的流入和流出。
可以采取措施包括设立监管机构、强制银行和企业报告资本流动、加强外汇管制等,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防范相关风险。
2. 加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从制度上减少金融市场扭曲和潜在泡沫的风险。
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避免不正当的市场行为。
3. 推动结构性改革通过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吸引热钱的同时,应鼓励外国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通过增加生产力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来降低对热钱的依赖。
4. 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减少货币供应和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以缓解货币升值压力。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浅析及政策建议摘要:改革开放30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但我国经济的诸多特点和顽疾严重影响到了占据经济格局有利地位的进程,经济结构的落后不合理,科技水平的相对低下,人才的缺乏,教育的滞后,等等,都是值得党和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尖键词:经济现状;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发展改革;政策建议一. 弓1肓改革开放30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越日本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世界经济格局风云突变,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金融危机影响余波未了,我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经济各方面竞争中来。
但是,我国经济的诸多特点和顽疾严重影响到了占据经济格局有利地位的进程 > 经济结构的落后不合理,科技水平的相对低下,人才的缺乏,教育的滞后,等等,都是值得党和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现状分析1.区域发展不平衡1)地区经济水平差异。
在历史中由于自然、政治和社会因素的积累,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现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是非常明显。
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实行东部优先发展,然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方针,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有利的地理和社会因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区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
这样,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就显现出来,并且不断扩大。
2)地区经济结构差异。
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主要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而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和经济优势。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致使中西部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区域内的工业化程度偏低。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人民币是中国的官方货币,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近些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断,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原因1. 国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消费需求不足以及国内外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都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了影响。
2.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国际贸易形势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这些因素都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减少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直接关系到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汇率升值会使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放大出口企业的获取利润,导致企业投资信心下降,最终影响出口总额和经济增长。
2. 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汇率波动还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的波动。
当汇率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会上涨,这将会对消费者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令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对内需增长造成限制。
3. 鼓励资本流出当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对中国内部产业造成很大压力,投资者通常会选择将资金转移到海外高收益行业进行投资。
这些资金的外流将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下降,影响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低。
三、人民币汇率的策略1. 完善汇率制度中国需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国际接轨,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自由化的体系。
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来增强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的竞争力,提高市场配置效率。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推进结构性改革,使得国内经济更加有利于国际市场,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减少汇率波动的影响。
3. 建立经济安全观中国应该树立经济安全观,加强实力和信誉的提升,加强金融管理,加强人民币的信用和国际地位,同时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规则制定和贸易机制。
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从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视角综合分析中国经济形势,认为从长期角度来看,经济低位徘徊;中期角度来看,疲弱的增长动力、有限的政策空间、过剩的总体产能和较高的企业负债是威胁经济增长的因素;短期视角经济增速下行。
指出目前促进经济发展须进行结构调整。
提出要调整人口政策以延续人口红利、通过新土改继续房地产资本化、加快科技投入和机制改革以促进技术进步的脚步、推进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红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处于中枢下移进程中,中速增长将是未来的常态。
从中期看,中国经济面临动力不足、总量政策空间有限、产能过剩、企业负债率过高等制约。
从短期看,2014年预计中国投资减速、消费平稳、出口改善,全年GDP增速7.5%。
对中国经济来说,增长的重要性相对降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非常紧迫。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描绘了改革蓝图,落实才是关键。
如果改革政策顺利落实,将极大提升中国经济未来的活力。
一、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本部分主要从长期、中期、短期三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长期影响因素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到2008年前后经济增长遇到了一些阻碍。
在劳动要素方面,有专家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在技术进步方面,过去是靠引进技术和引进管理来缩减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而以后的力度则大大减弱了;另外资本投入方面,无论土地约束还是其他外资约束等等,包括企业内部积累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考量,中国经济还能否快速增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20世纪90年代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一,从供需关系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供给开始系统性地大于需求,而当前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例如,2013上半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仍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影响随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逐渐转变为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开始放缓。
这种放缓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也与多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讨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这些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问题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看作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却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改革的推进速度较慢,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资源消耗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地方政府过于依赖传统产业发展,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应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金融风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面临着金融风险的挑战。
高杠杆率、影子银行、地方债务等问题使得金融系统存在潜在风险,对整个经济增长造成了威胁。
金融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为了遏制金融风险,中国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提高监管力度,加强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
其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三、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老年人口的增加不仅使得经济的劳动力供给减少,也增加了社会保障的压力。
这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政府可以积极推动“两-child”政策,鼓励生育,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同时,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提供更好的老年人服务,从而降低社会保障的压力。
四、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增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因素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建议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建议一、前言对于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是经济学家常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西方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方面有很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从最初的简单探索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成立,以及后来索洛基于规模报酬不变构建的索洛模型和条件收敛预测都是西方经济增长研究的重要成果。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一般指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均产值或总产值的持续增加,也可以说是社会总产出,即物质产品和服务生产与上一时期相比的实现的增长。
考虑到人口因素,经济增长也可以理解为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人均总产量的增长,即从另一角度来看是平均人口的总产出[1]。
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目前能够影响我国生活水平的一大因素,它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复利效应,生成更大的效益。
增长率是能够反映经济增长快慢的一项指标,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反应了经济发展的状态趋势,也体现一个国家发展的经济实力。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例如:资本的多少、劳动力的数量、机械设备等,这些都能影响经济的增长。
另外,马克思虽对经济增长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定义,但也有相似的概念,马克思更多的是用价值的增加来表示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他将经济增长看成是一种物质财富的增加。
可见,研究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国民生活的好坏,就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状况,两个国家之间即使经济增长率的差距很小,但只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个差距就会被放大。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分析研究经济增长更为关键。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依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观点: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其主要来源就是劳动分工,劳动分工越细,生产效率越高,经济增长也就越快[2]。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经济增长依次经历了剧烈波动、在波动中提升、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其经济不断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一个非常有经济潜力的国家。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方式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健康状况的担忧。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1. 结构性调整:中国正经历由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这一转变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繁荣减弱,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未充分展开。
由于新兴产业的规模尚小,无法在短期内提供足够的经济增长动力,从而导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
2. 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困难: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包括过剩产能、资源浪费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但这种改革涉及利益重组、利益分配等难题,因此进展缓慢,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 外部冲击: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外贸,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全球贸易摩擦、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因素使得中国出口市场受到压力,进一步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
4.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工人数量逐渐减少,劳动力红利逐渐减弱。
这也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二、对策方式1. 推动结构性改革:为了实现经济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转变,应大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资等,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为整体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2. 深化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化解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所在。
应聚焦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整合,同时鼓励创新企业的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3. 扩大内需:为了减弱对外贸易波动的影响,中国应加大对内需的培育力度。
通过扩大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者信心等措施,鼓励居民增加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居民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强消费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
4. 深化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对外贸易的繁荣。
应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
浅析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来展望
01
02
03
04
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
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人才 培养和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城乡一体 化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区府应制定长期、稳定、明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经济发展 提供科学指导。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政府应加强对经济发展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增强政策 实施的效果。
建立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
政府应建立经济发展政策的评估和调整机制,及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针对问题调整政策 措施,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经济发展
增加财政支出
政府应加大对经济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教 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支出,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政府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将资金优先 用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加强财政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和有效性 ,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创新发展
1 2 3
完善金融体系
政府应完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建设,提高 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 位的金融服务。
推动金融创新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推出符合经 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和个人 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加强金融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
浅析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场 ,而 正在 升值 中 的人 民 币资产 、以人 民币为 资本 载体 的中 国股市 以及 房地产市场 已成为投 资或投机对象 ,同时,雷曼公 司破产后必将收缩在华投资规模 ,囚而将影响我国相关省市招商 引资计划的实施。 第二 ,从 金融 领域 看 ,受 次贷危 机影 响 ,还会 有大 量美
关键 词 :金 融风 暴 次 贷危 机 经济 对 策
、/
贷危 机 ( u pi e dn r i s b r ln igc i s)又称 次 级房 me s
I / I
/ 贷 人 危机, 为次 机, 也译 债危 这是目 生在 国资 本继续 流 向 中国市 场 。因此 ,中国银行将 被迫 大量 发行 前发 美
0 且 跨越 国界 ,横扫 世界 各 国。 1 9 年 我 国 曾有 幸避过 亚洲 对 于一 个 外 贸依 存 度 高达 6 % 的开 放大 国 ,这场 金 融危 机 97 对我 围进 出 口贸易 发展 必将产 生不 利影 响 ;而欧盟 、美 、 融 风暴 ,主要得 益于 当时 严格 的外汇 管制 ,但 此次 能否再 避 过 、幸 运躲 过 正在上 演 的华 尔街风 暴 ,还需 特别关 注 、 真评估 。
戋 金 融风 暴 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 国经济 的影响及对策 我
]王 丹 吴 兆 麟 /文 金 融风 暴对 我 国经 济 产 生 的 影 响
在全球化 背景下 ,美 围的这场 金融风暴在对世界经济产生 重大影响的同时 ,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 。 从 现状 看 ,这 场 金 融 风 暴 已 经从 五个 方 而 给 我 国 经济 带来 了负面影 响 。一是 近年 来我 国一些 金融 机构 已经走 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摘要】近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股市价格,抑或楼市价格,均发生不容乐观的变化。
在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剖析,试图从原因入手提出一些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股价房价消费价格指数
1.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且平稳,在2006和2007年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较快且平稳的发展速度,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加之近几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良好,人们的投资热情越来越高,股价和房价涨幅大增。
与此同时,其它商品的价格也在提高,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食品类价格更是飞涨,人们的生存压力加大,很多人士撰文评论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这也是政府、经济学界和社会各层所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股市和楼市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2.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及其成因。
2.1股票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形势逐渐好转,以上证指数为例,2005年在1100点左右,而到2007年,最高时竟达到6100点,短短两年时间,增长5000点。
但从2007年11月份开始,股市开始出现下跌情况,至2008年9月已跌至2000点左右。
人们也由2007年对股票市场的趋之若鹜,变为现今的想方设法如何从股市抽身。
本轮股市上涨的背景是股权分置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说,此次改革无疑是迈向市场化的里程碑,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由原来的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调整到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
此次人民币升值时机合适,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市场预期,同时也配合和促进了股改,两者一起推进了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
然而短期内,当越来越多的资金大量涌入股市,而股票本身的价值并未得到大幅增加时,就会产生股市泡沫,而泡沫必然要破裂。
另外,国家的紧缩政策也是重要原因。
从2007年3月至8月,央行进行了四次加息,使得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分别由2.52%、6.12%提高到3.60%、7.02%。
与以往“越紧缩,越上涨”的现象不同,此次紧缩政策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产生了方向性的变化。
以上可称之为股市下跌的内因。
另外,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股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07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也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影响到我国的股市,这可以看作是我国股市下跌的外部原因。
2.2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房地产业作为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房价的上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
衡量房价上涨的指标很多,作
为促进GDP增长的一个因素,要从人们的生存负担角度来考虑。
我们只从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入手,在2003年以后,房价增长速度加快,房价收入比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房价飞涨。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不同收入群体的房价收入比差距很大。
以2005年为例,中国最低收入户房价收入比是22.69,是同组国际平均水平的236%;中等收入户房价收入比是7.75,是同组国际平均水平的86%;最高收入户房价收入比是2.45,只有同组国际平均水平的44%。
2005年,中国最高和最低收入户房价收入比差距是20.24,而国际最高与最低差距是7.8,只有中国的39%。
虽然平均水平看来我国的房价收入比还不是太高,但由房价收入比差距显示的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已经揭露出来,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权的保障已成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低收入家庭不太可能通过提高收入来显著提高购房能力,这就需要政府住房政策发挥作用。
2.3物价上涨情况及其原因。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上涨情况,特别是食品类,更是出现高达17.6%的涨幅。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透露,2007年CPI同比增幅由2006年底的1.5%飙升至4.8%,创自1996年CPI涨幅8.3%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也打破了多年以来中国的CPI一直保持在3%以内的局面,一定程度上看来,这一涨幅与中国的GDP发展速度相比并不一致。
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通货膨胀”来了。
其实,我国自2006年底就出现了食品类商品不约而同的涨价,虽然政府很快出面平抑了粮油价格,但有关专家认为,粮油价格上涨的局面将会延续到2007年,事实的发展果不其然,而且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我国2007年GDP增长速度高达11.44%。
其次,短期内粮油肉价的增长态势惊人,在于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众所周知,这一轮物价上涨的起源在于因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猪肉价格短期内的急速上升。
接下来的后果就是,整个价格链上的其他商品也接二连三跟着涨价,从而出现了全面涨价的情形。
从全球范围看,各国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威胁,这说明物价上涨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而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密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再次,股市和楼市两个资产市场价格的暴涨和银行信贷快速扩张。
我国这一轮的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就是两大资产价格暴涨。
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飙升,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国内股市的高涨,房地产企业逐渐走出对银行融资的依赖,转向从证券市场融资,这无疑又推高了股市的价格。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随着GDP的增长,货币的发行量也会相应增长,两者的增长率应当一致。
我国的货币发行量相对于GDP的增长确实太快,导致流动性过剩,社会经济产生通货膨胀也是必然现象。
货币流动性过剩,又进一步加大了两大资产价格,这样以房地产和股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由资产价格暴涨,经过信贷扩张,导致流动性过大,从而产生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3.相关建议及措施。
笔者认为,此次“通货膨胀”并非是全面的通货膨胀,但是,价格水平增长居前两位的食品类和居住类却正是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行业,必需品的需求弹性非常小,若价格持续上涨,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将更
加巨大。
单从这两类行业的价格增长水平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非常之大。
对于此次“通货膨胀”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3.1针对此次“通货膨胀”的起源是粮油肉类价格在短期内的急速增长,政府应该采取一些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和发展畜牧的措施。
我国农村人口中的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使得农业生产提高缓慢。
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而现在农业大国却不能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这和农村劳动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笔者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并留住年轻人才留在农村,同时加大对农村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为市场提供更多所需的粮食,这才是解决食品类物价飞涨的根本所在。
3.2如前所述,“通货膨胀”归根究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要解决这一现象需要从货币问题出发。
政府已经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另外可以配合使用公开市场业务,发行国家债券,吸纳市场上过多的资金。
而且相比于其他两种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灵活方便,对经济的震动小。
另外一方面,控制货币发行量,从而控制经济过热的现象。
3.3此番“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两大资产价格的暴涨,因此,要舒缓此次通胀压力,必须对两大资产市场进行调控。
比如央行可以要求商业银行缩减对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信贷,减少流入两大资产市场的资金量;对耐用消费品信贷消费作出限制,防止房地产投机;提高证券保证金率,遏制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
另外,严格监管政府对土地的出让工作,对于以出让土地为手段谋取私利的政府部门,国家要严厉制止。
参考文献
1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 陆前进、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易宪容.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http:PP fi2nance. .200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