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作业
15秋西电《射频电路基础》在线作业 答案
西电《射频电路基础》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某调频波,其调制信号频率F=1kHz,载波频率为10.7MHz,最大频偏Δfm=10kHz,若调制信号的振幅不变,频率加倍,则此时调频波的频带宽度为(). 12kHz. 24kHz. 20kHz. 40kHz正确答案:2. 鉴频的描述是(). 调幅信号的解调. 调频信号的解调. 调相信号的解调正确答案:3.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高。
. 互感反馈. 克拉泼电路. 西勒电路. 石英晶体正确答案:4. 单频调制时,调频波的最大频偏Δfm正比于(). UΩ. uΩ(t). Ω. u(t)正确答案:5. 调制的描述(). 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个参数,使该参数按特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数,使该参数按特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数,使该参数随调制信号的规律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6. 已知某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在临界状态,当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时,管子发热严重,说明功放管进入了()。
. 欠压状态. 过压状态. 仍在临界状态正确答案:7. 在调谐放大器的L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R,可以(). 提高回路的Q值. 提高谐振频率. 加宽通频带. 减小通频带正确答案:8. 调制的描述()。
. .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的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随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调制信号规律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9. 某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若保持其它参数不变,将集电极直流电源电压增大,则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将变为(). 过压. 弱过压. 临界. 欠压正确答案:10.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低频信号可直接从天线有效地辐射. 低频信号必须装载到高频信号上才能从天线有效地辐射. 高频信号及低频信号都不能从天线上有效地辐射. 高频信号及低频信号都能从天线有效地辐射正确答案:11. 在电路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通频带与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通频带相比较()。
射频加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业原理与技术特征
射频加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业原理与技术
特征
射频加热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的加热技术。
它的作业原理是利用高频电场的电磁波能量被材料吸收,并转化为内能,进而加热材料。
其技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效性:射频加热技术的高频电场能够直接将能量传递给加热物质,由于其高效的加热特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材料进行快速加热。
2.均匀性:射频加热技术可以让材料内部均匀受热,避免了传统热处理过程中加热不均导致的问题。
这在许多需要高温处理的工业领域中,像是高纯晶体生长、冶金等等,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3.精确性:射频加热技术的加热温度可以通过调整高频电场的频率和功率进行精确控制,有很高的加热温度控制精度。
这非常有利于精密制造的工艺实现,同时避免了热处理结束后的二次加热。
4.环保性:射频加热技术没有明显的烟雾、废气、污染物等排放,与传统火炉等热处理方式相比,更环保。
射频加热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金属加工:射频加热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弯曲、焊接等方面
有重要应用,在快速加热、硬化、淬火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2.电子零件制造:射频加热技术在半导体芯片制造、硅片生产、LED制造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3.化学工业:射频加热技术在化学反应、催化剂的制造等方面也
有很大的应用。
总之,射频加热技术的高效、均匀、精确和环保特性,让它在工
业生产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应用潜力。
接触射频辐射的作业有哪些,对人体的健康有何影响?
接触射频辐射的作业有哪些,对人体的
健康有何影响?
接触射频辐射的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如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材料加工等,使用频率多为300千赫~3兆赫。
高频介质加热,如塑料制品热合,木材、棉纱、纸张、食品的烘干,使用频率一般在10~30兆赫。
微波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研究等.频率在3~300吉赫微波加热应用近年来发展较快,用于食品加工、医学理疗、家庭烹调、木材纸张、药材、皮革的干燥等。
强度较大的无线电波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
主要症状为神经衰弱综合症,以头昏、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最常见。
较具有特征的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但在大强度影响的后阶段,有的则相反呈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及高血压倾向。
常有月经周期紊乱、性欲减退的主诉,但未见影响生育功能。
微波接触者除神经衰弱症状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外,还有脑电图慢波显著增加,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暂时下降。
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人员中,发现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浑浊,有个别白内障报告一般认为微波能加速晶状体正常老化过程。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是机能性改变,停止接触数周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本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大作业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大作业题目 RFID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学生姓名周宏豪学号 20121375025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 12物联网工程1班指导教师张小瑞二O一五年五月四日RFID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周宏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南京 210044摘要:随着RFID 技术的发展,RFID 应用正无所不在。
通过对RFID 数据的深入处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更复杂的复合事件和隐含知识,从而有效地支持事件监控、事件预警等先进应用。
由于RFID 的特殊性,依靠现有的主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流管理技术难以实现高效的RFID 事件检测和处理。
分析了RFID 数据的特点,归纳和总结了RFID 复杂事件处理的最新技术,讨论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有RFID 数据清洗方法、以数据为中心的检测技术、以事件为中心的检测技术,以及复杂事件处理系统等,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关键词:RFID 技术;数据清洗;复杂事件处理;数据流技术1 引言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由阅读器向RFID 标签发送能量,标签向阅读器返回数据,阅读器解码并向主机返回数据。
这种标签也称为无源的被动式标签。
高级的RFID 标签是有源的主动式标签,其感应距离可以更远(超出10 m),也可以是可读写的,能够将有关数据写回标签。
RFID 标签具有低成本、寿命长、不怕污染和适应恶劣环境等特点,有望在将来替代目前流行的条码。
国际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产品代码EPC,为每个产品定义全球唯一的ID,使每个标签对象携带有唯一的识别码。
一个通用的RFID 应用系统的组成。
RFID 技术的早期应用是为了识别物品、计算数据。
例如,在物流配送系统中,当物品带上标签后,可以从一大批物品中快速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并统计数量;在门禁安检系统中,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统计出入人数。
条码射频技术作业
• 二: 条码管理疏忽 • 人为因素的疏忽,条形码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意摆放, 货物互相摩擦,条形码会被刮损,涂花。就比如暴力快递等。 • 天气,存放地点等环境因素,使得条码技术未能发挥自身应用效率。 • 解决方案: • 加强对条码的管理,通过对操作人员对条码技术使用的相关培训, 制定相关的流程,规范条码技术的使用操作,减少条形码的人为损坏 率。同时对存放条码的环境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
新大陆NLS-HR200C条码扫描器,该手持式条码扫描器采用 了全球首创的新大陆解码芯片,可满足绝大多数一维条码 和二维条码的识读应用需求。读引擎核心技术,采用全球 首创的新大陆解码芯片。由本公司独立设计制造。包含光 学系统、光电耦合系统、图形数字化、编解码、图形处理 、嵌入式系统等一系列综合性技术。可识读全部国际标准 一维条码和主流二维码(QR Code,Data Matrix,PDF417 等),识读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通过本公司所提供 的应用配套
条码在仓储中应用的流程图
条码技术在物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条码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局限
• 二:条码管理疏忽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品的编码体系不完善
条码技术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一:条码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局限 • 对于条码的应用,我们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条码普及率较 低。条码技术的应用还未达到多样化,条码技术还需要应用于仓库管 理、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等许多行业和领域,因此限制了条码技术在 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灵活应用。 • 解决方案: •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条码技术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来 道宣传条码技术在各个行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力推广普及条码技术, 推动商业自动化,循序渐进,加强企业重视程度。注重发展条码技术 应用的多样化,加强条码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结合。
射频大作业
目录一、基于PSpice仿真的振幅调制电路设计 (2)1.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的设计理论 (3)2.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及仿真波形 (7)3.双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114.单端二极管调幅 (15)5.单平衡二极管调幅电路 (19)6. 双回路平衡对消二极管调幅电路 (21)二、数字调制与解调的集成器件学习 (22)1.芯片简介 (23)2.基于CMX469A 的FFSK调制解调器设计与应用 (26)题目一:基于PSpice 仿真的振幅调制电路设计一.设计理论一般差动放大器结构如图所示, 其调幅原理可解释如下:当RE 较大时,V3管引入深度串联电流 负反馈,所以:20000.7()()E Q E Eu E I t I I t R R -=+∆=+为保证I0(t)≥0,应满足:20||Q Eu I R ≤ 由于ic1 、 ic2 与 u1呈双曲正切关系,即1112()(1)22()(1)22o C T o C TI t ui th U I t u i th U =+=-双端输出的差电流为112()2o C C o Tu i i i I t thU =-= 则双端输出电压121()()22o o L o L oQ L E T Tu u uu i Z I t Z thI Z th U R U =-=-=-+' 可见,由于输出电流和电压与u2成线性关系,故称u2输入通道为线性通道,而u1 通道为非线性通道。
若令u1=Um1cos ω1t 为载波, u2为调制信号,ω1>>ω2,则112()(cos )2mo oQ E Tu U i I th t R U ω=+根据u1幅度Um1不同,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1.Um1< UT = 26mV 。
因为1111cos 222mT T Tu u U tht U U U ω≈= 所以121()cos 2mo OQ E Tu U i I t R U ω=+io 中只含频率分量ω1和ω1±ω2 ,电阻负载下即可实现AM 调制 2. Um1> 4UT =100mV 此时近似有:故2212111()()444()(cos cos3cos5)35o OQ EOQ E u i I k t R u I t t t R ωωωωπππ=+⋅=+-+-⋅⋅⋅io 中包含的频率分量有:ω1,ω1±ω2 , 3ω1,3ω1±ω2 ,5ω1,5ω1±ω2 , ···。
射频课后答案
+ +
jZo jZL
tan(β l) tan(β l)
=49.9+45.53i
由 λ = vp / f =6cm,若 vp=0.77×C=2.31×108 m/s,则 f=3.85GHz
负载处的反射系数: Γ = ZL − Zo =0.365-0.141i ZL +Zo
VSWR = 1+ Γ =2.284 1− Γ
2.28 100Ω的微带线与一 75Ω线相连,确定Γ,SWR,反射功率的百分比,回波损耗,传 输功率的百分比和插入损耗。 解答:
根据定义:Z0=100Ω,ZL=75Ω。
反射系数: Γ = ZL − Zo =-0.143 ZL +Zo
1+ Γ
驻波比:VSWR =
=1.333
1− Γ
回波损耗: RL = −10 log Preflected Pincident
此处插入损耗也称为:Reflection Loss。反射造成的损耗。 根据 MathCAD 计算。
VSWR | Γ | Return Loss(dB) Reflection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Reflection Loss(dB)
1.0
0.0000 infinite
由于形成驻波后相邻两个电压最小点之间的距离为 2.1cm,即半波长为 2.1cm。
由Γ
=
ZL − Zo ZL +Zo
,已知 Zo,求出Γ就可以计算出 ZL。
(1)求反射系数模值
由负载的 SWR 是 2.5,根据公式 SWR = 1+ Γ0 1− Γ0
, Γ0
= SWR −1 =0.429 1+ SWR
射频消融工作总结
射频消融工作总结
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肿瘤、心律失常和其他疾病。
这种技术通过向患处引入高频电流,产生热能来摧毁异常细胞。
在过去的几年里,射频消融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为医生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选择。
在射频消融工作中,医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这种治疗。
然后,医生会使用X射线或超声波等影像学技术来定位患处,并将射频探头引入患处。
一旦探头到位,医生会通过控制射频发生器来产生高频电流,将异常细胞加热至摧毁温度。
射频消融工作需要医生具备精准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影像学技术,准确地定位患处,并确保射频探头的准确放置。
此外,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射频消融工作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总结工作,医生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同时,总结也可以帮助医生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射频消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和临床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总结工作,医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参考答案
=
C--C---e-2-q-
2
R2
;
而
Ceq
=
C----C-1---1+--C---C--s---s ≈ C----C-1---1-+-C---C--2---2
故有
Rp
≈
C-----1--C-+---1--C-----2
2
R2
以上推导均假设串并转换过程中电路 Q 值足够大 转换前后的电阻值之间仅为 Q2 的关系
yl2 = YL2 ⋅ Z2 = 2 + j0.565
经过 0.15λ 的传输线得到 B 点处的归一化导纳 yb2 ≈ 0.75 – j0.66
(3) B 点处的总导纳 YB = yb1 ⁄ Z1 + yb2 ⁄ Z2 = (1.85 – j1.62)×10–2 对 Z3 归一化得到 yb = 3.7 – j3.24 对应的归一化阻抗为 zb ≈ 0.15 + j0.135 实际阻抗和反射系数为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作业 1 参考答案
1. 在阻抗圆图上某一点 z 与圆图中心点 1+j0 连线的延长线上可以找到一点 y, 使得 y 与 z 到中心 点的距离相等 证明 y 点的阻抗读数即为 z 点阻抗所对应的导纳
令 z 点的反射系数为Γz y 点的反射系数为Γy 有Γy = –Γz 而 z 点和 y 点的阻抗分别为
而电容值保持不变
(2) 由 Q2 = ωC2R2 = ω-----C--1--s--R----s Q = ωCpRp = ω-----C----1e--q---R----s 及 Ceq = C----C-1---1+--C---C--s---s 可得
Q = ω-----C----1e--q---R----s = ω-----C--1--s--R----s C-----1--C--+--1--C-----s = Q21 + C-C----1s
射频课后答案
3.30 一特定传输线结构如下图所示,所有三个元件的特性阻抗 Z0=50Ω,负载阻抗 ZL= (20+j40)Ω,对应线段的电长度θ1=164.3o,θ2=57.7o,θ3=25.5o。 (a)求输入阻抗 (b)假如线段θ2 是开路线,求出输入阻抗。
基尔霍夫定律是基于集总参数假设而成立的,能否使用取决于集总参数假设是否成立。 通常,当电路实际尺寸大于信号波长的十分之一时,集总参数假设不再成立。因此,对于大 部分电路,在 RF 频段,基尔霍夫定律不能再继续使用。但是如果电路尺寸缩小,如 IC 集 成电路,集总参数假设还可以成立,基尔霍夫定律依然可以使用。 1.10 在 一 高 频 电 路 中 , 一 个 电 阻 的 引 线 是 由 AWG14 总 长 为 5cm 的 直 铝 线
电阻约为 100Ω,电容在 100MH 时候约有-j100 的阻抗值,求得 C=15.9pF;LC 谐振频
率在
1GHz,可得 L
=
1 ω 2C
=
(2π
1 f )2C
=15.9nH
(2)据此特性分析,该器件应该是电阻器。
1.23 一个 RFC 是用 AWG38 铜线在一直径为 0.1mm,长为 2mm 的陶瓷芯上( μr =1)绕 4
圈制成。估算其电感、寄生电容、电阻和谐振频率。 解答:
注意 AWG 公式: AWG # = 50 − 20 log d , d = 10(50−AWG#)/ 20
AWG38,直径:
由于 d = 10(50−AWG#)/ 20 =4mil=0.1016mm,导线的半径 a=50.08um,线圈半径 r=0.05mm,
(1)根据扫频结果分析其阻抗的频率特性,可知:在频率次小于 100MHz 的时候,阻 抗 特 性 基 本 为 常 数 ; 在 100MHz~1GHz 的 时 候 , 阻 抗 值 随 频 率 升 高 而 减 小 ; 在 1GHz~1000GHz,阻抗值随频率升高而增大;
安科射频操作规程
安科射频操作规程一、引言安科射频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安科射频设备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规程适合于所有使用安科射频设备的操作人员。
二、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持有合法的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应熟悉安科射频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3.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
三、设备准备1. 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连接路线等。
2. 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工作环境,确保无任何杂物或者危(wei)险物品。
四、操作流程1. 打开设备电源,确保电源指示灯亮起。
2. 检查设备的频率设置,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连接天线或者传感器,确保连接稳定。
4.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确保个人安全。
5.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设备校准。
6.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设置相关参数。
7.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射频信号发射或者接收。
8. 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报告。
五、设备维护1.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校准和检查。
2. 操作人员应及时更换设备的易损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路线和接口,确保连接稳定。
4. 操作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禁止进行未授权的操作。
2.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并及时更换损坏的装备。
4. 操作人员应遵守现场安全规定,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七、紧急情况处理1. 在设备故障或者意外情况下,操作人员应即将住手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2. 在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保持镇静。
八、附则1. 本操作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定位系统射频卡安装作业指导书解析
定位系统射频卡及GPS打点安装作业指导书1、安装及GPS点采集地点在线路上每五公里左右及长短链等里程跳变处安装射频标签卡(如图1。
并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每个射频卡安装位置,分别采集上下行轨道中心点处的GPS定位经纬度(如图3。
要求尽量选择GH240系列接触网钢柱作为安装载体。
请携带工具:激光笔、卷尺(2.5米、记号笔或粉笔、六角扳手、十字螺丝刀、老虎钳、梯子、圆珠笔等。
2、射频卡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为射频标签卡的正反面示意。
图1 射频标签卡正反面示意图射频卡安装在线路旁接触网线杆上,正面朝向线路,并保证卡片与地面垂直。
安装高度距离轨面2.2米(安装精度要求1cm以内,射频卡上方不能覆盖金属物。
射频卡安装时,先将射频卡用螺钉固定在金属底座上.再将金属底座固定在接触网线杆上,安装后的效果图如图2所示。
测量安装高度,用激光笔的激光束与左右轨上沿形成一直线,在接触网杆上形成激光点,画上记号,使用卷尺向上测量2.2米(精度要求1cm这就是射频卡的安装位置。
射频标签(正面朝外金属底座距轨面高度2。
2米图2 射频卡安装高度示意图3。
射频卡架安装说明本部分说明使用射频卡一个,与射频卡对应的不干胶标签1个,射频卡支架主体部分一套,M4×16不锈钢十字圆头螺栓2颗,M4不锈钢自锁螺母2颗,M6×25不锈钢外六方螺栓2颗,M6不锈钢自锁螺母2颗,粘钢胶若干。
下面详细讲述组装过程:(1、使用2颗M4×16不锈钢十字圆头螺栓2颗和M4不锈钢自锁螺母2颗将射频卡紧紧固定在射频卡卡箍A上,要避免工具刻划、强力压碰射频卡,以免损坏,如图3所示。
在图上绿色区域贴上与射频卡对应的不干胶标签。
注意不干胶标签上的编号一定要和射频卡背面的标签最底行的编号一致。
图3 射频卡安装示意图(2、按粘接剂与固化剂比例10:1左右调少许粘钢胶,分别涂在图4和图5所示橘色区域,涂层厚度在安装挤压后1mm左右为宜.图4 射频卡安装架A图5 射频卡安装架B(3、用M6×25不锈钢螺栓和M6不锈钢自锁螺母将射频卡安装架固定在接触网立柱上,确保安装够紧,然后擦除挤出的粘钢胶。
射频第三次作业
8.1 读写器的硬件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在设计读写器时,需要考虑基本功能、应用环境、电器性能和电路设计的哪些因素?读写器的硬件一般由天线、射频模块、控制模块、接口组成,控制模块是读写器的核心,控制模块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射频模块与读写器天线完成。
控制模块与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读写器的接口完成,接口可以采用RS-232、RS-485、RJ-45或WLAN.设计要求1.基本功能和应用环境(1)读写器时便携式还是固定式。
(2)读写器是支持一种还是多种类型的电子标签读写。
(3)读写器的读取距离和写入距离。
(4)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周边的环境。
2.电气性能(1)空中接口方式(2)防碰撞算法的实现方法(3)供电方式与节能的措施(4)加密的需求(5)电磁兼容(EMC)性能3.电路设计(1)选用现有的读写器集成芯片或是自行进行电路模块设计(2)天线的形式与匹配的方法(3)收、发通道信号的调制方式与带宽(4)若是自行进行电路模块设计,还应设计相应的编码与解码、防碰撞处理、加密和解密等电路8.4高频读写器采用的MFRC522芯片,射频工作频率是什么?支持哪种协议?对天线的驱动距离可达多少?是否支持加密算法?是否可用于验证MIFARE产品?并行接口可直接连接到多少位的微处理器?芯片的引脚有多少?芯片各个引脚的功能是什么?工作频率:13.56MHz支持协议:ISO14443A规定的协议对天线的驱动距离:100mm支持加密算法可以用于验证MIFARE产品并行接口自动检测连接的8位微处理器芯片的引脚有32个8.5简述基于MFRC522芯片和P89C58BP单片机的读写器系统的发卡器、读卡器和硬件系统以及MFRC522芯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RF调试作业指导书
RF调试作业指导书
◆ 作业步骤:
作业前准备:
(1) 预热:RF射频调试前,先将频谱仪开机预热30分钟;
(2) 设置基准点:将频谱仪扫频宽度(SCAN WIDTH)设为“1”MHZ,再将频标
(MARKER)准确调到第三格的竖线上对齐,再旋频率调整钮(CENTER FREQ +
FINE)精确调到208.25 MHz(作为图像载波频率基准点),然后再旋频标钮
(MARKER)精确调到213.75MHz(作为伴音载波频率基准点),设置完成。
(每隔2
小时重设校准一次)
作业步骤:
1、连接信号线:将仪器的信号线插入机顶盒的RF OUT端子,打开机顶盒电源;
2、调试图像载频:用无感应镊子拨动线圈,使图像载波波峰调到208.25MHz,
(即:与事先设定好的第三格竖线准确对齐);
3、调试伴音载频:用无感应平口小改刀转动中周变压器,使伴音载波波峰调到
213.75MHz,(即:与事先设定好的频标点(MARKER)准确对齐);
4、打胶打蜡固定:调试合格后对线圈进行打胶(或打蜡)固定,对中周变压器
进行打蜡固定;
5、确认打胶(或打蜡)后波形应无明显偏移(±0.2MHz),调试完成。
◆ 注意事项:
1、RF波形调试完成后,下工序需要用电视机进行实际收视,确认RF的图像伴音
均应正常;
2、线圈在打胶(或打蜡)后必须完全冷却(5分钟以上),才能用电视机对RF进
行收视测试;
3、周转已调试好的半成品时,注意过程防护,以免线圈变形出现频率偏移。
编 制审 核批 准生效日期。
射频技术作业要求
射频新技术的介绍1.针对射频范围的某项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对大量文献进行筛选、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以指导学习和研究工作。
根据内容,可以综合论述,也可针对专题或专项技术论述。
2.论文必须具备以下特点I)先进性: 题材和内容要反映新的和先进的内容。
II)综合性:论述的内容是全面有机的结合,有内在体系。
III)独立见解:3.内容要求I)选题:新颖、先进、切题。
II)写作:清楚阐明目的或动机、应用价值和意义,明确综述范围。
阐明历史发展、技术现状,并预测技术趋势。
条理清晰,有层次,逻辑合理。
设计题目设计TD-SCDMA移动终端射频接收机(TDD系统),频率范围为2010~2025MHz,该接收机采用数字中频方案,接口频率70MHz,接口电平-10dBm,信道带宽为1.28MHz,要求:(1)设计接收机功能框图,并简单描述各功能模块的作用;(2)该接收机本振频率如何选取,并简要说明,若TD-SCDMA标准要求最小干扰信号抑制度为10dB;当载波电平为-100dBm时,干扰信号电压在离载波3MHz 处为-33dBm,离载波1MHz处为-40dBm;离载波0.7MHz处为-48dBm,确定在这些载波频率偏离处所需本振的相位噪声;(3)镜频抑制要求30dB,简述射频滤波器指标要求;(4)若接收机接收弱信号电平为-30dBm,此时接收机的接收增益为多少,试从下列器件中选择合适的器件(链路设计只考虑放大器和混频器),使接收机的增益满足上述要求,噪声系数小于3dB,并计算此设计链路对应的噪声系数;(5)若接收机的输出三阶交叉点(IP3)为30dBm,输出信号为0dBm,此时接收机三阶交跳调信号功率有多大。
(6)就框图中所用的无源器件,简述其设计思路和方法,给出相关的参数值。
射频实验大作业——3MHz高频振荡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大作业——1Mhz 振荡器作者: 杨凯文班级:021213学号:02121203摘要本设计以高频三极管2N2222为核心,以席勒振荡结构为基本结构,配合适当的电阻、电容、电感,在multisim 仿真环境中搭建了一个振荡频率为3Mhz 的高频振荡器。
经过反复的调试,输出波形较好,并且能达到较高的频率稳定度。
关键词:席勒振荡器 频率稳定度一、方案论证与比较【方案一】采用文氏桥振荡器采用运放搭建文氏桥振荡器,此方案的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调整容易,缺点是波形质量差。
【方案二】采用电容三端式振荡器采用电容三端式结构构成振荡器回路,此方案的优点是元件参数计算简单,其缺点是电路缺乏稳定性。
【方案三】采用席勒振荡器结构席勒振荡器即改进式三端振荡器,拥有较好的幅度稳定度和频率稳定度,次方案的优点是稳定性较好,缺点是参数计算较为复杂。
综合考虑,本系统采用方案三。
二、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振荡器的振荡频率0ω与选频回路的谐振频率g ω近似相等)(143C C L g +≈ω,Fg=3Mhz ,假定L=9UH ,经计算得C3+C4=510PF 。
三、电路设计3.1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路首先搭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回路,调节R1,使放大器的发射极电压大约在2V 左右。
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路3.2 放大器整体电路设计确定好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后,开始搭建席勒振荡器结构的高频振荡器,及负载电路,调节C6、C4和L,使电路达到指标要求的3MHz。
经过反复的调试,最终确定C6=500PF,C4=10pF,L=9uH。
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放大器整体电路图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测试仪器:示波器、频率计、频谱仪将示波器、频率计、频谱仪连在R5负载上,观察输出结果4.1 输出波形的测量双击示波器打开示波器显示窗口,可以看到输出波形较好,基本无失真。
测量其周期,约为0.333uS,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3所示图3 输出波形的测量4.2 频率的测量测量输出频率,稳定后得到2.971MHz的频率,满足设计要求,观察窗口如图4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陈欣
学号:2013282120163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求解图22匹配路径的匹配电路参数。
若将并容串线方案在介电常数为4.2+0.163介质材料厚度为1.6mm ,导体带厚度为0.035mm 微带基板上实现,求各段微带线的宽度及长度值。
解:
用传输线实现L Z 至A 的移动,应该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并联短路的也可以,但其电长度会大于0.25。
用如图(1)所示电子smith 圆图,可知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长度为 (这里的λg 不是仅指在波导中的波长,是指在所有传输线中传输的波长),串联传输线的长度为0.158λ,并联传输线为0.089λ。
图1(图中1点为L Z ,3点为A ,4点为*
S
Z )
上面得到的是传输线的电尺寸,包括特性阻抗(50欧)及电长度。
还需要得到物理尺寸,包括宽度长度(注意不同传输线的物理尺寸不同)。
在TXLINE 软件中选择微带传输线,把板材参数设置好。
接下来由电参数特性阻抗及电长度求物理参数宽度及长度(介电系数为4.2+0.163 = 4.363) (1) 并联微带线参数
特性阻抗为50欧,频率为5GHz ,并联线的电长度前面求得为0.089,其对 应的角度为0.096*360=34.56 材料厚度为1.6mm ,导体带厚度为0.035mm
图2 并联微带线参数
可得到微带线宽度为3.2384mm,长度为3.0618mm。
(2)串联微带线参数
对应的角度为0.120*360=43.2其他参数不变,得到微带线宽度为3.2384mm,长度为3.8273mm。
图3串联微带线参数
2. 用特性阻抗50Ω的传输线给天线馈电,其驻波比及驻波相位分别是
3.0及10cm。
求此天线的输入阻抗。
设计匹配电路使天线与传输线达到匹配,并估计其带宽。
设工作频率为800+163 = 963MHz
解:工作频率为963MHz,则波长为:
8
6
310
31.15 96310
cm
λ
⨯
==
⨯
,则驻波相位10cm
对应的电长度为1010
0.321
31.15
λ
== 。
1)计算输入阻抗
如下图所示,点1为波节点,沿驻波比为3的圆逆时针走0.321个点长度到点2,点2即为负载(为天线)阻抗点,天线的输入阻抗:
2(60.162.0)
Z j
=+ Ω。
图4(图中1为波节点,VSMR = 3的圆过点3,点2即为天线的输入阻抗值,各点的值
均可在图左直接读到)
2)确定路径,并计算电感电容值
为实现天线与传输线的匹配,可采取并容串感的方案(路线为3—4—5), 根据Smith 圆图左上角的电路图,可以得到电感和电容的值为: 从点2开始,并联C = 3.0 pf 电容,到点3;
从点3开始,串联,L = 10.1 nH 的电感,到点4,完成匹配 3)根据品质因数计算带宽
在圆图的匹配路径上点3的节点品质因子最大为Q3 = 1.2,所以有载品质因子:3/20.6L Q Q ==,则可估计带宽为
0/1605L B f Q Mhz ==
3. 负载阻抗为(200+163)Ω,分别用二节,三节λ∕4阻抗变换器实现它与特性阻抗50Ω的传输线间的匹配。
匹配中保证带宽最宽,并比较只用一节时的带宽。
解:
1)单支节匹配
图5 单支节匹配
如上图所示,2点为200+163=363Ω的阻抗点,3点阻抗为50的阻抗点,匹配支节的特性阻抗为141Ω,路径上最大Q值为1.21
2)2支节匹配
图6 2支节匹配
如图6,点1为200Ω的阻抗点,点3为50Ω的阻抗点。
匹配过程中,关键在于调节两个支节的特性阻抗,使Q的最大值相等,点1到点2匹配支节的特性阻抗为230Ω,点2到点3匹配支节的特性阻抗为81Ω,路径上最大Q值为0.55至0.60之间
3)3支节匹配
图7 3支节匹配
同理得到3支节匹配时的参数,如图7。
特性阻抗分别为265Ω、124Ω、65Ω,Q值约为0.34,带宽是单支节匹配时的三倍多。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匹配器件越多,带宽越宽。
第二章 网络理论
4.用MATLAB 编程对上次作业中的匹配电路实现ABCD 参数矩阵连乘,求匹配电路的带宽,并与由节点品质因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上次作业:天线是作为负载与特性阻抗50Ω的传输线连接,在传输线上测得驻波比及驻波节点相位分别是3.0及10cm 。
求此天线的输入阻抗。
设计匹配电路使天线与传输线达到匹配,并估计其带宽。
设工作频率为800+197MHz=897MHz) 解:
串联电感的转移参量为:1101jwL A ⎛⎫
= ⎪⎝⎭
,并联电容的转移参量为:2101A jwC ⎛⎫= ⎪⎝⎭,则匹配网络的转移参量矩阵为:21211w LC jwL A A A jwC
⎛⎫-==
⎪⎝⎭。
根据转移参量的定义,122
122
V aV bI I cV dI =+⎧⎨=+⎩,此时天线输入阻抗即为网络的负载,
前面求出为2(50.857.8)Z j =+ Ω,可求得匹配网络的输入阻抗为:
212222112222(1)1
V aV bI aZ b w LC Z jwL
Z I cV dI cZ d jwCZ ++-+====
+++。
其中,电容C 为3.1pF ,电感L 为9.2nH 。
匹配网络的输入阻抗与输入端的反射系数为11C
C
Z Z Z Z -Γ=+。
根据以上内容给出matlab 程序如下:
%---------------------------------------------------- %绘制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 Z=60.1+i*62.0; L=9.2e-9; C=3.1e-12;
w=logspace(8,10,10000);
Z1=((1-w.^2*L*C)*Z+i*w*L)./(i*w*C*Z+1); r=(Z1-50)./(Z1+50); figure(1);
plot(w/(2*pi),abs(r));grid on ; xlabel('频率(hz)'); ylabel('反射系数'); figure(2);
VSWR=(1+abs(r))./(1-abs(r)); plot(w/(2*pi),VSWR);grid on ; xlabel('频率(hz)'); ylabel('驻波比');
%----------------------------------------------------
图1 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曲线
用Matlab绘得 模值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易得,若以反射半功率点为带宽的定义(此时对应的反射系数Γ=0.707),得到带宽为1502MHz,这与用节点品质因子得到的结果1605MHz差距不是很大。
若以驻波比小于1.5为带宽进行定义,得到带宽为(1091-802)=289MHz,如图2所示。
图2 驻波比随频率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