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池塘养殖知识
海参养殖入门知识点
海参养殖入门知识点海参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产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海参的养殖也逐渐成为一项优质的养殖产业。
本文将介绍海参养殖的入门知识点,包括养殖基础要素、海参品种选择、养殖环境要求、养殖技术要点等。
一、养殖基础要素1. 海参养殖池塘: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非常重要。
池塘应具备泥质底质、良好的水质环境和适宜的光照条件。
同时,池塘的大小和深度也需要根据养殖的规模和海参的品种来确定。
2. 饲养设施:养殖设施主要包括养殖网箱、养殖箱和海藻等。
养殖网箱可以提供海参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殖箱可以用于孵化和培养幼苗。
海藻是海参的主要饲料,需要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投喂。
3. 水质管理:水质是海参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并控制水温、盐度等参数在适宜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海参的健康成长。
二、海参品种选择1. 长刺海参:长刺海参体形较大,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其养殖适应性强,能适应多种养殖方式,是比较常见的品种之一。
2. 砂状海参:砂状海参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合大规模养殖。
其肉质细嫩、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
3. 黑刺海参:黑刺海参体型小,生长周期短,养殖成本较低。
其肉质鲜美,是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之一。
三、养殖环境要求1. 水温:海参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在18℃-2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 盐度:海参喜欢较高的盐度,理想的盐度范围在30‰-35‰。
过高或过低的盐度都会导致海参生长缓慢或死亡。
3. 光照:适宜的光照条件对海参的生长和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对海参的生长和食欲产生影响。
四、养殖技术要点1. 孵化和培育幼苗:海参的孵化和培育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孵化箱和培育箱的使用要注意保持合适的水温和盐度,要定期清理并提供适宜的饲料。
2. 饲料管理:海藻是海参的主要饲料,可以加入其他富含营养的饲料进行投喂。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海参的生长情况和饥饿程度进行合理控制。
池塘养殖海参的技术
池塘养殖海参的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但是它也是能在池塘里养殖的,在池塘怎样养殖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池塘养殖海参的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池塘养殖海参一建造养参池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当地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盐度不得低于千分之二十八,无河流注入;该池塘缺点造价太高.也可将一个对虾养殖池塘,最好是泥沙底质,改造成刺参养殖池塘.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的更换最好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底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该池的优点是即便于观察和管理又造价低,但注意夏季底层水温20摄氏度以上超过3个月的池塘不易养殖海参.二放人工海参礁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刺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所以对于虾池改造的参池必须投放人工海参礁.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混凝土块,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的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可用瓦片,石块,果框或空心砖造礁,方法如下:1.瓦片造礁:用盖房用的红色瓦片,每三个为一组,三个瓦片的长边依次对接,形成一个三角棱体,用细绳将棱体扎紧.用此棱体在池底堆成若干个礁堆,礁堆的间距为35米,一般每亩用瓦片2500片左右.礁堆有上下两层棱体组成,每层又分南北2排,下层每排59个棱体,上层48个棱体(交错堆放),上层棱体再盖上瓦片.这样,从南到北方向看,整个棱堆由若干个三角空间构成.2.石块造礁:每个礁堆用石块0.8—1.0方,堆放时石块尽可能多留出空隙,礁堆间距4—5米.3.果框造礁:每个礁堆有三个果框组成,下面2个,上面1个,并用细绳捆牢.筐口向北,筐内压上石块,以防果框移动.4.空心砖造礁:方法同瓦片.对于已投放好参礁的池塘,在放苗前最好先清池杀死敌害和致病菌,通常用10ppm茶籽饼和20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一天后,将池塘连续冲刷2-3遍后方可使用.消毒完成后,参池纳满水,并用10天—15天时间肥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三参苗的运输通常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所谓湿法运输,是在运输参苗时,把参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装参苗300头左右,加水0.2立方水体左右.所谓干法运输,是将参苗放于塑料周转箱中,箱的底部铺放2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放两层纱布,用海水湿透,将参苗均匀平放,其上再盖上4层湿纱布,然后再将塑料周转箱一个个垛起,外围用塑料布挡风.天冷时,外层加发泡塑料保温.若天气干热时,路途中还需适当喷淋海水.养殖海参气泡病的防治多在耳状幼体培育期出现,死亡率较低。
池塘海参养殖技术
2024.3三、小结与讨论随着水产养殖向集约化、高密度化发展,选择适宜的益生菌作为鱼饲料添加剂十分必要。
本养殖技术试验表明,用0.4%的锁掷酵母干粉拌饲投喂可以促进大黄鱼成鱼的生长,优化养殖大黄鱼的体形、体色,有助于大黄鱼肌肉营养的提升和口感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该项养殖技术限于室内大黄鱼成鱼的优化养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黄鱼的体形、体色问题。
大黄鱼体形、体色的改良重点还在于还原野生养殖模式,例如开展大围栏养殖或者深水网箱养殖。
市面上当前应用较多的海洋红酵母为胶红酵母,一般应用在海参、对虾、宝石鲈等养殖中。
锁掷酵母相较于胶红酵母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开发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后续适用养殖品种、养殖阶段、养殖用量等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随着海参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北方地区海参养殖规模从粗放型向高效技术型进行转变。
为了有效提高池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提高本地区养殖经济效益,生产出高品质的海参,笔者于2022年4月18日-10月30日进行了池塘海参养殖技术示范。
养殖期间通过在海参养殖池塘中使用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降低海参的发病率,提高海参品质,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现将养殖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试验地点选在辽宁兴城市德林海参养殖场。
该养殖场为“辽宁省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与建设项目”科技示范单位,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池塘全年水温-2~30℃,盐度25~32,pH 7.5~8.4。
池塘为东西向,每口池塘面积30亩,池底为硬质泥沙底,池内水深2米左右;进、排水闸门分别位于池塘的两端,进、排水流通畅。
池塘底部使用微孔增氧设备进行增氧,养殖条件符合试验示范基本要求。
二、苗种的选择与投放海参苗种购自兴城市大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为刺参品种。
苗种经过检验合格,为体表无伤、肉刺尖挺、规格整齐、反应灵敏的本地优质苗种。
2022年4月18日早晨,参苗经过1小时运输到达养殖场。
将参苗放入白色容器,注入养殖海水,经过30分钟的“试水”,参苗适应养殖水温。
海参池塘养殖肥水管理技术
☆☆☆肥水篇☆☆☆赵宇一.技术推广(一)、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简称单胞藻,是水生浮游植物。
池塘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时刻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循坏过程,浮游植物吸收水中小分子营养元素以及二氧化碳,借助于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同时浮游植物又可作为水产动物幼苗的活饵料,促进水产动物幼苗的快速生长。
(二)、水色水色是池水在阳光下所表现出的颜色,主要是由单细胞藻类、浮游动物、水中的悬浮碎屑等所表现出来的颜色。
其中单细胞藻类和浮游动物为水色最主要成因,对水色的影响最大,所以,水色通常是指“单细胞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变化过程。
养虾先养水,水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能否健康生长甚至养殖成败。
因此,观察养殖水体,明辨优劣水色,对水质的管理维护和调理在养殖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饵〃。
(三)、优良水色淡绿色、黄绿色以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此种水色既稳定,营养又极为丰富,有利于虾的快速生长,虾的活力较强,体色富有光泽。
茶色、茶褐色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此种水色较为〃肥、活〃,藻的种类有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小球藻等。
此水色有利于虾的快速生长,虾的活力较强,体色有光泽。
(四)、不良水色(危险水色)白浊色水此种水色为最坏的水色。
以肉眼即可看到悬浮于水中的无数小白点,这些小白点多为浮游动物,在静止或无风的水面,常可看见这些生物聚集于此,以丝状漂浮、或旋转。
其主要种类为原生动物的绒毛虫、轮虫、聚缩虫等,形成白茫茫一片,被称为“白露水〃。
主要危害:快速吃掉水体中各种浮游藻类,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池虾极不安定,是虾游塘的主要成因之一。
”当原生动物绒毛虫大量繁殖时,这些绒毛虫常侵害到体质较弱的虾或病虾。
另外,白浊色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杂质,为各种致病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机会。
清瘦水池水清沏见底,藻类不易培养起来,久而久之丝状藻类遍地滋生,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该种水色。
海参池塘生态育苗技术
编辑:王勇 263835853@ 水产养殖1.选址及网箱制作。
水体交换方便,堤坝防护牢靠,水深1.5米以上的海参养殖池塘均可。
网箱大小可根据情况自行设计。
一般选用网箱的规格为:4米×4米×2米(长×宽×高)。
网箱所用材料有木材、浮子、聚乙烯网、筛绢网(200目、大连地区海参繁殖时间一般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如需运输,将抓捕好的海参放入盛装三分之一体积海水的容器中,每个容器中的种参数量不宜过多,防止运输途中发生挤压、排脏等现象。
最好在容器周围放置冰块,防止温度过高引起排脏、提前排精(排卵)的现象。
3.繁殖及附着。
将选好的种参放进网箱中的产卵器内,产卵器规格为2米×1米×1米(长×宽×高),由200目筛绢网制成。
一般每个产卵器放置30~50头种参较为合适。
在抓捕种参之前要先在网箱内挂好附着基,进行初期饵料培养。
一般在放入种参两天之后,即可发育到耳状幼体阶段,此时要每天取水样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录参苗幼体的发育、进食、活动、数量、有无畸形病残苗等。
5天左右发育到大耳状幼体阶段,可以适量投喂饵料,一般选用的饵料是海洋活性酵母等活体饵料。
这种饵料可10~12天开始变态发育到五触手阶段,12天之后发育成为稚参。
期间要注意观察记录,约半个月之后停止人工投喂酵母等,根据附着基饵料情况适当投喂藻粉等育苗饵料。
4.适时投放。
培育两个月,海参苗种能主动进入参礁时,将海参苗连同附着基一同投放到苗礁上,完成投苗入池。
5.注意事项。
防敌害:由于池塘内桡足类数量较多,在育苗前期可以投放2毫克/千克敌百虫溶液驱赶杀灭。
注意网箱透水性:由于池塘海水流动较小,网箱极易被堵,要经常开动底部充氧设备或用水泵将浮泥等杂物除掉。
文/ 鲁水海参池塘生态育苗技术42。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论文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论文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胶原蛋白、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海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因此,海参养殖一直是海洋养殖业的重要一环。
随着对于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这种养殖方式也逐渐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概念、原理、优点和发展前景。
一、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概念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以池塘为基地,利用生态系统内部自然循环规律,通过合理投养、养殖管理、密度控制、池塘修建等科学手段形成良好生态环境,促进海参良性生长的养殖技术。
其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了对养殖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有效治理和控制,在不断优化养殖环境和水质等方面,帮助海参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二、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原理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原理是将海参在池塘内进行培育,同时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使海参生长繁殖繁荣。
具体而言,其原理包括:1、控制海参密度。
控制养殖密度是海参池塘养殖的重要步骤。
过高或过低的密度都会对海参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养殖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密度的调整。
2、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海参池塘生态养殖的关键。
其中,主要包括水质改善、水生植物的种植和养殖附属生物等方面。
通过有机肥料、生物治污、环境控制等手段,使养殖环境更加健康和稳定。
3、合理投食。
食品是海参成长的主要来源,因此,合理的投食量和投食频次对海参的成长速度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海参养殖者需要在投食时间、投食量和投食方式等方面合理调整,以保证海参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进而实现良性生长。
三、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优点1、成本低。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采用的是养殖池塘,因此建造成本较低。
同时,其生态环境的自然循环、生物控制和水质调控等方面所需投入的成本也较低。
2、养殖质量高。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稳定养殖水质,食品品质的稳定和乳化程度相对较高,使海参质量稳定且品质优良。
海参池塘养殖实施方案
海参池塘养殖实施方案一、选址。
海参池塘养殖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
同时,要考虑到附近水源的充足性和水质的优劣,以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情况。
二、池塘建设。
1. 池塘规划,根据养殖规模确定池塘的大小和数量,合理规划池塘的布局,保证充足的通风和采光。
2. 池塘清理,在选址确定后,需要对池塘进行清理,清除杂草、杂物和污泥,确保池塘底部平整。
3. 池塘加固,对池塘进行加固,确保池塘的稳固性和耐用性。
三、设备选购。
1. 水泵和通风设备,选购适用于海参养殖的水泵和通风设备,保证水质的流通和氧气的供应。
2. 养殖箱和网箱,选择合适的养殖箱和网箱,确保海参的生长环境和安全性。
3. 养殖工具,准备养殖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投饵器、捕捞网等。
四、养殖管理。
1. 水质管理,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保证海参的健康生长。
2. 饲料管理,合理配置饲料,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
3. 疾病防控,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海参的疾病问题。
五、销售渠道。
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寻找合作伙伴或客户,确保养殖海参的销售渠道畅通。
六、风险防范。
1. 天气风险,加强天气监测,防范自然灾害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2. 疫病风险,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七、收益分析。
根据养殖成本和市场行情,进行收益分析,合理评估养殖海参的盈利情况。
八、总结。
海参池塘养殖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工作,只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规划和管理,才能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希望本方案能够对海参养殖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刺参池塘养殖
水产养殖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刘月芬刺参俗称海参,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沿海,是我国黄渤海区经济价值较大的食用海参。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黏多糖,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提高,海参已从稀罕的海珍品转为寻常保健品,消费不断升温,市场需求迅猛增加,海参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一、池塘选择与改造1.池塘选择 可用以前的虾池,以长方形南北走向的为好,面积30~45亩为宜。
池塘水深1.5米以上,底质为砂泥底或泥砂底相间的,有利于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
南北两面各设一个进排水闸门,以自然纳水的虾池为宜,水源要求无淡水注入,无工业污染,特别注意周围不得有油污污染。
2.设置人工参礁 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
虾池泥质和烂泥底质,达不到刺参的生活条件,在水质无污染的情况下,应设置人工参碓。
做参碓的材料用石块、砖瓦、水泥管、碎陶管、旧轮胎、网片等。
以石块为例,在池底每隔0.5~1米投石一堆,每堆0.5立方米左右。
石堆覆盖的池底面积可占池底总面积50%~70%。
堆石时尽量扩大堆中空洞量和饵料附着面积,利于海参摄食和活动。
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地创造悬空底质,以适宜刺参的生长。
二、放苗前准备将人工参礁设置后,进水淹没参礁,每亩施漂白粉10公斤或生石灰50公斤进行消毒。
放苗前半个月将水排掉,用60目进水网纳30~50厘米海水,然后肥水。
水质较肥可施芽孢菌,用量15~20毫克/升,水瘦的地区可施发酵的畜禽粪10~15公斤/亩,或无机肥(氮肥、磷肥)2公斤/亩。
三、参苗投放1.参苗质量标准 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
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
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黏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成条状。
2.参苗投放 放苗分春、秋两季,一般水温在7~10℃时投苗较好。
放苗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条件、天然饵料等来决定,通常存池总量以1万头/亩为宜。
海参池塘养殖的生产管理
畜禽水产·养殖海参池塘养殖的参池塘养殖的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五、留意观察蛋鸡的粪便变化对于蛋鸡养殖人员来讲,平时除了留意观察蛋鸡的行为状态,及时从蛋鸡的外表行为及精神状态来判断蛋鸡是否患有疾病之外,还可以从蛋鸡所排出的粪便来判断蛋鸡是否患有疾病,并对症下药。
比如排出红色粪便,要注意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危害;排出偏绿色稀便,但对蛋鸡所饲喂饲料中青绿饲料的饲喂量并没有增加,且在排出偏绿色稀便中还带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这多见于蛋鸡患消化不良、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性疾病,以及疑似蛋鸡的急性传染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危害;排出白色蛋清样粪便,要注意鸡白痢病、鸡法氏囊病的危害;排出白色石灰样粪便,要注意痛风病或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危害;排出的粪便软而中间干且带有水样液体,多是由于饲喂蛋鸡的饲料搭配不当,饲料原料不新鲜,或者鸡舍内舍温过高,蛋鸡一时饮水过多或蛋鸡的肠道功能失调所致;排出的稀便中带有泡沫样液体,则多是由于鸡舍内湿度过大,鸡群受凉感染所致;排出粪便干结,有的甚至排出干结粪便表面带血或带有肠黏膜,则多见于蛋鸡的一些热性疾病,或饮水不足而发生便秘所致。
(湖北襄阳夏道伦)一、日常养殖管理(一)清塘新池塘建成后及投放苗种前,均需进行清塘,旧池塘一般2~3年清塘1次。
将池塘、沟渠积水排净,反复冲洗清除池底污物、杂物,挖出过多淤泥,然后封闸晒池1周以上,在此期间再次翻耕,把底层未氧化的底泥翻到表层继续氧化,使有机物彻底分解。
晒池后彻底消毒池塘,以杀死蟹类、野杂鱼类等敌害生物,并防止藻类大量滋生。
消毒要求使用生石灰及次氯酸钠溶液(水产用)、含氯石灰(水产用)等国家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对水全池泼洒,浸泡7~10天后将水排出,再引入海水浸泡2~3天,将水排出,重复进排水1~2次。
严禁使用敌敌畏等农药、原料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消毒。
(二)基础饵料培养根据养殖海区水质肥瘦,放养海参苗种前可提前10天放进海水,以利于底28/NONGCUN XINJISHU/农村新技术畜禽水产栖硅藻等单胞藻类繁殖,为海参苗种提供充足的基础饵料。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发病原因分析
一是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悬在离池底40厘米以上,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还有部分参池建在离海岸几千米甚至万米处,进排水使用同一个渠道,致使水质质量差,交换量小,进水处无过滤和沉淀池。
二是虾池筑礁不合理。
有的参池采用石礁,石块小,间距与堆距都在5米~6米之间;有的参池采用编织袋装泥,仅三袋搭成三角形,间距与堆距也在5米~6米;还有的采用瓦片搭成人字形,刚进水就被潮水冲垮,既不利于海参栖息与度夏,又不利于底栖硅藻的附着,阻碍了海参的正常生活与摄食。
三是清淤消毒不彻底,导致水质败坏。
有很多参池养殖多年很少清淤和消毒,使池底和礁石堆积了很深的海参粪便、淤泥和杂藻,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后开始腐烂变质,从而滋生出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影响了海参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海参瘦小体弱而发病。
四是放苗密度过大,造成天然饵料严重缺乏。
很多养参户,不顾养参池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基础饵料的容有量,片面地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惜代价地增加放养密度,在养参条件并不理想的参池,每亩放苗量竟达到10万头之多,又不舍得投饵,这样当海参逐渐长大时,天然饵料严重缺乏,海参的生长空间也逐渐缩小,造成海参缺氧缺食,体弱患病而死亡。
五是养参业者技术素质差,缺乏科学养殖和防病意识。
这是海参养殖迅速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许多养参投资商从来就没接触过水产养殖,对于海参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了解甚少,海参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无从谈起。
一旦海参发病,束手无策,不仅延误了海参疾病的治疗,而且加速了病害的发展和传染,最后导致海参死亡。
海参养殖的基本知识
海参养殖的基本知识海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产食品,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备受青睐。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海参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海参养殖的基本知识,包括海参的生活习性、养殖环境、养殖方式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
一、海参的生活习性海参喜欢栖息在清澈、流动、无污染的海域,对水温、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海参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5-25℃,盐度在28-32‰之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
此外,海参还具有底栖性,喜欢生活在沙质或泥沙质的海底,不喜欢强烈的光照。
二、养殖环境的选择1.养殖池的选择:养殖池应建在离海岸较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地方。
养殖池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般为长方形或圆形,深度在1.5-2米之间。
2.水质要求:养殖用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水质清澈、无污染、富含天然饵料。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的稳定。
3.底质选择:底质以沙质或泥沙质为佳,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在养殖前,应对底质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三、养殖方式1.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最常见的海参养殖方式。
在养殖池中投放海参苗种,通过人工投喂饵料、调节水质和底质等方式进行养殖。
池塘养殖的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但受天气、水质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2.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是将海参苗种投放在网箱中进行养殖。
网箱养殖的优点是便于管理、便于收获,且可以充分利用海域资源。
但网箱养殖的投资较大,且受风浪、海流等海洋环境的影响。
3.筏式养殖:筏式养殖是利用浮筏或沉筏将海参苗种悬挂在海中进行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减少占用陆地资源。
但筏式养殖对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且受海流、潮汐等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大。
四、日常管理1.投喂管理:根据海参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合理搭配饵料种类和投喂量。
一般来说,海参喜欢摄食小型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如小型甲壳动物、浮游虾或者专门的配合饲料。
池塘养殖商品参之池塘建设
池塘养殖商品参之池塘建设海参池在选址、池形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协会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方案,供广大业户参考。
一、选址的条件1.水环境。
应针对海参的生物学要求选择池塘建设的地址,特别要求水源无污染,盐度不低于27。
2. 底质。
底质的类别通常与养殖用水的水质、饵料生物的组成和丰度有关。
岩礁底、泥沙底、泥底或几种底质的组合较为适宜海参的生长和繁殖。
在自然海区,岩礁底、泥沙底是海参优先选择栖息的底质,纯泥底海参较少;而在养殖条件下,底质虽为泥底,若配置以适宜的隐蔽、栖息场所,同样可以养殖海参;纯砂底质,一般水质贫瘠,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很少,经改造后才能建池养参,如掺进泥土、投放石块等。
二、池形设计1.池形。
池形及其走向应有利于水的交换,有利于减缓大风、大浪的冲击,一般呈长方形,面积在1.0hm2(15亩)以上。
2.池深。
在自然海区的调查表明,大个体海参分布于较深水层;另外,海参的生长与水温关系密切,池塘深一些,有利于调节水位。
在炎热的夏季,水深一些,可以减缓日光的照射,抑制水温的升高;在严寒的冬季,水深一些,可以减缓气温急剧降低的影响,防止水温过低;池塘深一些,有利于海参大个体和种参的生长繁殖。
因此,池深的设计应该为水位的调节提供空间,一般池深应在2m以上。
如果池子较浅,可顺池塘长轴方向设中心沟,比池底深0.5~1.0m ,为海参提供选择栖息场所的空间。
3.配套设施。
养参池塘应有坚固可靠的防波堤,以能够抵御狂风大浪的袭击。
池壁护坡可用石头、水泥板;根据风浪大小和土质情况,也可以直接用土堤压实,不进行护坡。
应配有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应远离,可设置在池塘的对角线上,尽可能避免难以进行水体交换的死水区,提高水的交换率。
三、栖息环境的设置在海参的栖息环境中应设置必要的隐蔽物,为海参提供栖息和夏眠场所防止大风大浪对海参的冲击。
栖息环境的设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石块。
石块或成堆排列,或成垅排列;堆或垅不宜过大、过高,堆的直径和垅的宽可在1m左右,堆和垅的高度宜在1m以内,0.5~1.0m较好,以有利于海参的活动和摄食,有利于扩大海参的附着面积。
海参池塘网箱养殖方法
海参池塘网箱养殖方法池塘选址首先,选择合适的池塘来进行海参养殖是至关重要的。
池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地势低洼,便于积水。
池塘底部应有一定的泥沙,有利于海参的栖息和觅食。
- 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澈。
可通过引水或自然流入保证水源的供给。
- 池塘面积要适中,便于管理。
一般建议每亩面积种植2000-4000只海参。
池塘准备在池塘建设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 清理池塘底部的杂草、杂物和死物质,确保底部清洁。
2. 处理杂质水质,可以通过排水、放水等方法,清除有害物质。
3. 施肥养殖底物:将无害的污泥或其他残留物和饲料底物撒在底部,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池塘布置在准备好的池塘中进行布置:1. 安装网箱:将预先准备好的网箱放入池塘中,每个网箱大小一般为1米长,0.5米宽,0.3米高。
网箱之间的间距应适中,方便管理。
2. 加装护栏:在池塘边缘加装护栏可以防止海参逃跑或被外界捕捞。
海参选种在池塘准备好之后,需要选择适合养殖的海参种类。
一般常见的海参有黄海参、红海参、光皮海参等。
建议选择具有生长快、抗病性强的海参种类。
处理苗种在选好合适的海参种类后,需要进行苗种处理。
1. 浸泡:将海参苗种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大。
2. 清洗:清洗苗种表面的污物和残留饲料。
3. 消毒:将苗种放入盐水中进行消毒处理,时间一般为2-3小时。
养殖管理1. 饲料投喂:定期投喂适量的饲料,饲料要营养全面,养殖时可选择海洋生物饲料、虾皮、蛏壳等。
2. 水质保持:定期检测和调节池塘的水质,保持适宜的温度、盐度和PH值。
3. 清理底部杂物: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污泥和残留物,保持水质清澈。
4. 防病防虫:定期检查海参的身体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害和寄生虫。
5. 防逃措施:加装护栏等防止海参逃跑或外界捕捞。
收获与销售根据海参的生长周期,一般养殖一个周期为12-18个月。
在收获时,需要对池塘进行排水作业,并进行海参筛选、清洗和干燥处理。
海参外塘养殖方案
海参外塘养殖方案海参是一种优质的食材,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海参的野生资源逐渐减少,未来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野生海参资源,海参养殖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模式。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海参外塘养殖方案。
首先,选择适宜的外塘养殖区。
外塘养殖需要选择具有合适水质和温度的海域,一般选择海域的冬季水温要高于5℃,夏季水温要低于25℃,水质要清澈无污染,含盐度适宜。
同时,要选择波浪较小、风向稳定的海域,以保证海参的生长环境。
其次,进行外塘的修建。
外塘通常采用圆形或方形的筏式结构,可以根据养殖需求灵活选择大小。
外塘一般由四个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用浮球连接。
塘底可以铺上适当厚度的沙子,以促进海参的生长。
外塘需要有一定的防风围网,以减小风浪对海参的影响。
然后,进行海参的选种和投放。
选种要选择优质的海参幼苗,一般选择大小均匀、活力强的幼苗。
投放时要注意适度密度,避免海参过度竞争。
投放后要及时检查海参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养殖期间,需要定期进行水质的监测和调整。
水质的稳定对海参的生长非常重要。
要定期检测水质中的氧气含量、温度、PH值等参数,并及时调整。
同时,要定期清理海塘周围的杂草和底泥,保持塘区的清洁。
在饲料方面,可以选择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相结合的方式。
海参可以吃海藻、水草等天然饲料,也可以添加一些人工饲料来增加营养。
饲料的选择要注意质量和安全性,以保证海参的健康生长。
最后,进行养殖成果的收获。
海参的养殖期一般在6个月到1年左右,养殖结束后,要根据品质和规格进行分级和分类,并及时出售。
养殖人员要做好销售工作,以确保养殖成果的利益。
总之,海参外塘养殖是一种可行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保护野生资源,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养殖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控,以确保海参健康生长。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xx养殖知识
一、海参池塘环境条件。
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
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
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
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保护种质资源。
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
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海参苗种质量要求。
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
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
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
购苗时应用PCR 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海参放苗规格密度。
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五、海参人工参礁设置。
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
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六、海参病害防治。
目前海参常见病有摇头、肿嘴、化皮、排脏、溃烂等腐皮综合症及弧菌病等为最严重,应以预防为主。
预防方法:
一是放苗前必须对参苗进行药浴,可用青、链霉素各30×10-6药液浸浴30分钟;二是在海参快速生长期,每半月用生石灰消毒一次,亩用量50~60-公斤;三是向池中施放光合细菌或M等有益菌,以净化水质和改善底质;四是投放添加抗生素药饵,添加量不超过
0.1%;五是对已养过后池塘要进行彻底清淤消毒,确保参池底质的优良环境。
七、海参饵料投喂。
饵料投喂应根据养殖条件、放养密度而定,在低密度情况下,一般通过施肥繁殖底栖饵料生物,以投放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主。
在养殖密度较大和摄食生长旺盛季节需要知量投饵,投喂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藻类碎屑和人工全价配合颗粒饵料,投喂量一般占海参体重的3%~5%。
八、东参西养问题。
池塘养参在我省由东部沿海向西部沿海拓展。
由于西部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地势平缓,泥沙底质、石埠缺乏,水质指标不够稳定等特点,必须加大各项技术措施。
一是要注重搞好参池建设、护坡及池底铺设白色聚乙烯编织布等设施,既利于底栖硅藻附着,又防止参礁下沉;二是要配备一定比例蓄水沉淀池,以防夏季汇洪季节盐度偏低等问题;三是加强水质调控,特别是春秋生长旺季应加大换水量和注意冬季保持2米以上较高水位等问题;四是为解决池水透明度偏低,可采取与海湾扇贝、牡蛎、缢蛏等混养;五是提倡中低密度养殖,遵循“先做强、后做大”的发展原则。
九、亲参选择与培育。
亲参好坏是育苗居败的关键。
要选择海参个体大(体长大于20厘米,体重大于200克)、无伤残、无排脏、性腺饱满、发育成熟的个体,最好选用不同海区的野生参作亲本。
运输时要避免挤压,为防止高温,以早、晚运输为佳。
运回后进行人工蓄养,一般水温控制在16~18℃,密度15~20头/平方米为宜,每日按亲参体重的3%~5%投喂,饵料以鼠尾藻等碎屑和人工全价配合饵料,以促其性腺发育。
十、海参水质管理。
要求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池塘水色浅黄绿色或浅棕色,透明度60~80厘米,PH值
7.8~
8.4,水温0~30℃,最适10~16℃,盐度保持在25‰以上。
池内应具有丰富的单胞藻类、微生物、动植物碎屑及有机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