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痈疽,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这样的毒疮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

痈”字的繁体写法是“癰”,形声兼会意字,从“疒”。雝,是水流汇聚环绕城郭的意思,也通“雍”字,引申为汇聚、聚集。“癰”字的意思就是皮下、肌肉组织间气血、脓液汇聚,形成的肿胀隆起。《说文》:“肿也。”《释名》:“痈,壅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

“疽”字也是形声兼会意字,音和意均与病字旁下边的“且”字相关。“且”字是多音字,有一个音是jū,当“且”字发音为jū的时候,含义为阻断、隔绝。“疽”是痈的演变、恶化、深入,由气血雍盛到气血瘀闭;由饱满脓浆到干枯或流清水;由体表皮肤、肌肉发展到筋膜、骨髓;由六腑渐至五脏。《说文》:“久痈也。”《医书》:“痈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调之所致,阳滞于阴则生痈,阴滞于阳则生疽。”《正字通》:“痈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恶,痈浅而大。”

痈疽是一种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是中医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痈是感染毒邪,气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脓性疾病。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初起局部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焮红肿胀、疼痛,逐渐扩大高肿而硬,触之灼热。

疽是为毒邪阻滞而致的化脓性疾病。其特征是初起如栗,不发热胀痛,易向四周扩大。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发于肌肉之间,凡皮肤厚而坚韧的地方都可发生,但多发于项后及背部。

《黄帝内经〃灵枢》的最后一篇专门论述了《痈疽》,歧伯分析其病因、病机时说:“寒邪客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

相荣,经脉败漏,薰于五藏,藏伤故死矣。”痈疽病机乃喜怒无常,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寒署不调,气血失和,使五脏六腑之气怫郁于内,以致阴阳不和,气血凝滞而发也。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清淡,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还可以选择外用洗液来进行治疗,比如金苦参白花蛇爽肤洗液;本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苦参清热燥湿;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效,可以有效治疗痈疽等皮肤病,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