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参考模板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于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论述: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如图1表示。
泰勒指出, 这些原理并不能回答实际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它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回答的程序的阐释, 本身就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指出, 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 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因此, 在设计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 应该对信息的每一种来源都给予考虑。
关于教育目标的来源可用图2来表示。
从图2 可以看出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来源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指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
因此,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教育目标显然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学习者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
故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对于如何才能从对学习者的研究中提示出教育目标的问题,泰勒指出,只有把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某些理想的标准以及对公认常模的某些看法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的常模之间的差别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可能提示出教育目标。
这种差别就是通常所讲的“需要”。
来源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校要在课程中包容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已不再可能,因此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来选择知识、技能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在对校外生活进行研究时,就像在对学习者进行研究时一样,必须把生活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以便对各个领域进行调查。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如何组织课程内容: 首先,必须确定作为课程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泰勒认 为课程要素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P24 其次,在确定课程要素之后,还需确定把这些要素组织 起来的原则。P25
精品课件
泰勒对美国课程组织结构的分层: 高层次:1,学科课程,2,广域课程,3,核心课程,4, 完全未分化的课程 中间层次:1,按顺序组织的学程,2,以学期或学年 为单位组织的学程, 最低层次:1,课,2,课题,3,单元。P25
精品课件
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吧课程编制过程归 纳为: 1,对人类的经验进行分析。 2,工作分析。 3,推导出目标。 4,选择目标。 5,制定详细计划。P8
精品课件
查特斯认为课程目标是 克服达到目标时所遇到的困难,而不是达到目标。P9
精品课件
查特斯的课程编制过程: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 要目的。P9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个钟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 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P9 3,按其重要性的程度加以排列。P9 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但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 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P9 5,删除在校外能学得更好的内容,然后确定在学校 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容。P10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和活动的最佳做法。P10 7,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内容,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 学顺序获得它们。P10 精品课件
拉格的课程编制的三个阶段: 1,确定基本目标 2,选择活动和其它教学材料。 3,发现最有效的材料组织方式。P11
精品课件
八年研究的结果: 1,总的平均分略高一些。 2,在大学四个年级中没一年级接受的学术荣誉略多些。 3,具有更强的理智好奇心和动机。 4,在思维方面表现的更精密,更系统,更客观。 5,对教育的意义更有清晰的看法。 6,在遇到新情境时,显示出更强的应变能力。 7,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提出的解决办法更有效。 8,常常的等多参加有组织的学生团体。 9,获得非学术性荣誉更多些。 10,对职业选择更有好的定向。 11,更积极的关注全国和全世界的事务。P14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一、引言最近我阅读了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深感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共享我对这本书的阅读心得体会,并就其中的主要观点展开深入讨论,以期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二、课程的设计泰勒在书中提到,课程设计应当以学生为本。
他强调了以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与我之前的认知不谋而合,因为我深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化需求对于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然而,泰勒在书中更细致地阐述了如何具体地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课程设计,这给我提供了很多启发。
他提出了以学生的实际情况、需求、兴趣和发展阶段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目标的课程。
这让我意识到,课程设计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在书中,泰勒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教学方法应该是因材施教,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有时候我可能会过于固执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方式上的特点。
在我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评估与反思泰勒在书中也讨论了课程的评估与反思。
他认为,教学过程中的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因为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常常只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反思和改进。
我会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并努力将评估与反思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
五、个人观点综合来看,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所阐述的理念对于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学过程的评估与反思。
这些理念恰如其分地提醒了我们,教学应当是因材施教,应当充满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且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ppt课件
PPT课件
6
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吧课程编制过程归 纳为:
1,对人类的经验进行分析。 2,工作分析。 3,推导出目标。 4,选择目标。 5,制定详细计划。P8
PPT课件
7
查特斯认为课程目标是 克服达到目标时所遇到的困难,而不是达到目标。P9
PPT课件
26
泰勒原理的反思与发展
对泰勒原理的修改和补充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动性P28 (二)强调学生的校外学习P29 (三)关于教育目标一般化和具体化的程度问题P30
PPT课件
27
选择学习经验的十条经验: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 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 为而获得满足感。 3,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的反应方式的不当之处,以便 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导。P28
1902年4月22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1921年在多内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23年在内布拉斯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P2
PPT课件
5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的产生基础:
一方面,泰勒从本世纪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 桑代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 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和查特斯的研究成果中继承 有用的部分
PPT课件
20
如何组织课程内容:
首先,必须确定作为课程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泰勒认 为课程要素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P24 其次,在确定课程要素之后,还需确定把这些要素组织 起来的原则。P25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一、引言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本书深入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这本书的内容,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泰勒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概括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强调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按学生的需要教学”的理念,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展开,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泰勒还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性,提出了“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
三、从简到繁的探讨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教育理论。
他强调了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与以往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
他提出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指导。
泰勒还探讨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
四、总结与回顾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教育著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的理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结合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我认为泰勒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阅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过程中,我深受其教育思想的启发。
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
在我看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泰勒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其人其事】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 1902年生于芝加哥,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
192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 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康茨、贾德和查特斯。
•后来在多所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是芝加哥大学。
• 1953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67年退休。
•泰勒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塔巴、施瓦布、比彻姆、古德莱得、布卢姆和克龙巴赫等。
•泰勒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待人诚恳,深得人们仰慕。
•“一个人的美好生活,就是不断地试图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人情、更善于学习、更有助于他人,以及与别人一起形成一种尊重每个人的潜力、不贪图他人为自己服务的社会”。
——泰勒•“我只不过是把大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罢了”。
——泰勒•泰勒作为一名学者,成就非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父”、“现代课程论之父”。
【背景介绍】1、社会背景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
据统计,1930年,成年人中有25%失业,而青少年几乎100%无法找到工作。
这样,大批青少年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又回到学校注册。
据统计,在1910年美国14-17岁年龄组中只有不到17%的人读高中,而到了1930年,这个年龄组中则有51%升入高中。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社会上闯荡,他们并不打算将来升大学。
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读书摘要【范本模板】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
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
八年研究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33-1940年在中等教育方面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对进步主义学校毕业生和传统学校毕业生在大学的学习情况作对比研究,以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教法的优劣,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对于大学学习是否必不可少,进步主义学校的课程、教法是否同样能为学生升入大学作准备等问题。
改革的内容:(一)确立教育目标(二)课程的改革(三)管理的改革:学校的民主管理(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学院追踪研究组的研究来看,“八年研究”是成功的.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实验设想都得到了体现,但实验本身所要证明的却得到了验证:按照进步主义的教育原则实施的中学教育,既能很好地完成中学的传统的职责,为大学输送合格的人才,又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这一切是原有中学教育所难以达到的目的。
“八年研究”不仅对美国大学入学要求和中学课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孕育了泰勒的课程原理。
导言在泰勒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1、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导课程编制者所有活动的最关键准则。
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
泰勒在他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探讨了课程目标中采用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对课程目标制定的步骤和步骤。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并阐述其重要性和意义。
一、泰勒关于课程目标的原则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三项关于课程目标的原则,他指出,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实用性,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首先,课程目标应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泰勒强调,教学者按照课程目标的内容设计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使学生有能力较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其次,课程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泰勒指出,课程目标不能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才能使课程目标有实质性的内容,从而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三,课程目标应反映学习任务的认知性和理解性。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不仅要反映学习任务的客观性,更要体现出学生的认知性和理解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泰勒提出的课程目标制定步骤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提出了一套课程目标制定步骤,实施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学者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从学习者的实际角度出发,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学习现实情况,明确学习任务的清晰性、实用性和有益性,以此确定学习目标。
其次,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既可以让学习者容易掌握,也可以把课程目标纳入教学计划,让学习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状况,尽可能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将课程的总体设计实施,让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三、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在深入研读拉尔夫·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之后,我深受启发,对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泰勒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其提出的“泰勒原理”不仅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为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泰勒原理的核心在于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问题如同灯塔一般,引领着我们在课程与教学的海洋中航行。
首先,“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一问题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泰勒强调,教育目标应当明确、具体且可衡量,它们不仅要反映社会的需求,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在我看来,这意味着教育目标应当具有时代性,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兴趣、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紧接着,“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一问题引导我们关注教育经验的选择与提供。
泰勒认为,教育经验应当是多样的、丰富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校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体验式学习经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是泰勒原理中的第三个问题。
泰勒提出,教育经验的组织应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连贯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我看来,有效的教育经验组织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和支持。
最后,“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一问题强调了评估的重要性。
泰勒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汇报PPT
感谢您的观看!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阅后汇报——
(三)实践背景 八年研究
1934-1942美国对30所实验中学展开实验 研究即“八年研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 对美国中学课程进行尝试性的课程改革。
(三)实践背景
八年研究
成就
1.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2.促进未达到学科要求的学生取得成就 3.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4.以教育评价代替测验的观点被广泛接受
(二)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景
1.寻根:
泰勒在杜威、桑代克、贾德以 及博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
1
依据。
4.创造:
4
创造性的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用于课程理论等。
2.借鉴:
2
吸收借鉴现代课程理论先驱 博比特及课程研究专家查特
斯的观点。
3
3.训练:
接受系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训练。
(二)理论背景
2.借鉴:
2.1补充说明
教育本质
(二) 选择学习经验
1. 一般原则
01 需具有实践目标所隐含行为的经验 02 使学生因实践目标所隐含的行为而获满足感
03 所期望的反应在学生能力范围内 04 许多特定经验可用于达至相同目标
05 同样学习经验可产生几种结果
三、内容分享
(二)选择学习经验
2. 必备特征
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
01
有助于培养兴趣
(一)出生闻道:
泰勒1902.04.22出生 于芝加哥,随后在内 布拉斯加州成长并接 受教育。
(三)一举成名:
1938年开始闻名全国, 受友人之邀,泰勒带 着“八年研究成果” 从俄亥俄大学转到芝 加哥大学任教。
(四)终生授教: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标题:深入浅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读书笔记导语:课程与教学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和教育成果。
本篇文章将深入浅出地解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泰勒读书笔记的形式,为您提供一份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中文文章。
一、什么是课程与教学?1.1 定义与概念在教育领域,课程与教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课程”指的是教育机构规划和组织的一门学科或一组相关学科的总体安排,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
“教学”是指教师使用相应的教育手段、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1.2 主题词解析关于课程与教学,有几个主题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定的预期目标,指导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动和评估标准。
2)“内容”: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3)“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和策略。
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1 个性化定制泰勒读书笔记中提到了个性化定制的理念。
这个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差异化的教学。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2 目标导向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在于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泰勒读书笔记中,他指出教育者应该明确设定可衡量的教育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2.3 合作与互动泰勒读书笔记中提到,课程与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按照上述逻辑,泰勒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如下:一、我们是否有清晰的教育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国家早有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这是国家要求,对于具体学校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具体的细化,否则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目标的来源是泰勒一书中重点讲述的内容。
泰勒认为,教育目标可来源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本身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书中重点强调的内容。
虽然在后续内容中,教育目标的来源还有校外生活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但这些也都是和儿童自身需要和兴趣密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对学习桌本身研究的重要性。
需要可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和整体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父母和学校会绝对满足生理需要,吃好穿暖这没问题,但后两个基本都被忽视,即便口头上说,也少有实际行动。
社会需要是指情感尊严和荣誉等,整体性需要是指人生哲学,超越自身的发展需要。
教育者本身也未必具有这样的思考,实际中就更难顾及得到。
把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理想常模进行比较,有差距的地方就是课程应该着力的地方。
1.联系: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所要营造的情境是能够激发学习者主动积极性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以满足学习者需要为目的之一,在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同时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学生需要的满足与自己需要的满足有机结合。
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学习才有课程发生。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评价过程:
第一步,就是要界说目标,以便了解这些目标实际上达 到的程度。
第二步,是要确定评价的情境,以便使学生有机会呈现 教育目标所指的那种行为。
第三步,再考察现有的各种评价手段,以便发现获取有 关证据的适当途径。P6
泰勒对如何使用评价的结果作了说明:从评价手段中 得出结果,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但低的描述 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 因为评价目的之一是让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了解教 学的成效。P27
拉格的课程编制的三个阶段:
1,确定基本目标 2,选择活动和其它教学材料。 3,发现最有效的材料组织方式。P11
八年研究的结果:
1,总的平均分略高一些。 2,在大学四个年级中没一年级接受的学术荣誉略多些。 3,具有更强的理智好奇心和动机。 4,在思维方面表现的更精密,更系统,更客观。 5,对教育的意义更有清晰的看法。 6,在遇到新情境时,显示出更强的应变能力。 7,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提出的解决办法更有效。 8,常常的等多参加有组织的学生团体。 9,获得非学术性荣誉更多些。 10,对职业选择更有好的定向。 11,更积极的关注全国和全世界的事务。P14
八环节的特点:
1,明确了目的与目标之间的区别。 2,相应地,现实目标的手段——内容,也需要把一 般内容细分为具体的学习经验或活动。P35
(三)课程目标与评价
布卢姆等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该包括 学习的3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特征:
第一,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用一个公式表示: 目标=行为=评价技术=测验问题 第二,教育目标是有层次的。 第三,教育目标分类学时超越学科内容的。P49
八年研究的结果:
第一,现在人们广泛的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学校可以编 制即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尤为学生进入大学 后获得成功经验做好准备的教育计划,许多大学生对中 学课程的特殊要求因此也大大减少。
泰勒的课程原理范文
泰勒的课程原理范文泰勒的课程原理是由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
他通过研究工人的工作方式,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管理原则。
泰勒的课程原理的核心观点在于科学管理,即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工作流程和管理问题。
首先,科学化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实验证明,确定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生产流程。
泰勒鼓励管理者进行科学的研究,了解工人的工作方式,找出可以提高效率的最佳方法。
其次,标准化是通过制定一套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规范来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泰勒认为,制定标准可以帮助管理者检查工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提供参考依据。
标准化还能够帮助工人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工作流程和职责,减少误解和混乱。
第三,特定化指将工作分解为简单、容易掌握的任务,使每个工人能够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并追求更高的效率。
特定化的原理是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若干简单的步骤,使工人可以专注于每个步骤的完成,从而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和出错的可能性。
最后,专业化是指将工人的技能与特定的工作要求相匹配,使其成为一些领域的专家,并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泰勒认为,只有工人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并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的课程原理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的优化。
这些原理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工作流程和管理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它也强调了员工培训和发展的重要性,为员工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然而,泰勒的课程原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它过于强调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标准,忽视了员工的需求和自主性。
一些人还批评其过度强调了工人的细分劳动,并将他们视为机器的一部分。
因此,对泰勒的课程原理的应用需要平衡工作效率和员工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满足员工的需求和发展。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共31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波 洛克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在最低层次, 有若干种可能的结构, 如课、课题、单元。
• 设计组织单元的过程
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的看法 对已确定的每一个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 则取得一致的看法 对采用的低层次单元的种类取得一致的看法 制定一些灵活的方案或所谓的“资源单元”,供师 生一起使用 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班级从事的特定活动
201642713?20世纪初从学科课程转向经验课程?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从经验主义课程转向注重学科结构以追求卓越知性的学科课程方向?70年代以来则以人性个性自我实现以及完整的人等概念充斥着课程领域预示着课程步入关注人本身关涉人的自我实现以及人生幸福的方向?课程变革之于学生幸福的内在关联2000年1月31日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其核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课程设计趋向多元生态个性以及科学与生活世界的整合帮助学生在追求个性发展中学会认知教诲学生敬畏自然关爱环境在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话中学会做事引导他们理解并尊重人类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认识共同的人性而学会共同生活进而在自我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学会生存
“课程不是为课程本身而存在, 不是为 教师生存而存在,也不是为了学生急性的、 偶发的需求而存在, 课程要顾及到孩子将来 的生存与发展, 要为其一生莫定基础, 最终要 归及到终极意义—— 幸福上”
• 由此可见, 设计课程经验的组织,包括许多预先的计划, 同时 还包括在工作进展期间做出的许多计划,只有这样,才可能 从所使用的各种学习经验中获得最大的累积效应。
评价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张祖润
【背景介绍】
1、社会背景——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
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
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2、理论背景
泰勒从本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戴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和查特斯《课程编制》的研究成果中继承有用部分;接受了系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并创造性地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课程理论,具有心理学基础。
【四个中心问题】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我的体会】
一、多维度建设课程资源,确定教育的目标。
首先,教学活动要有先验的预设性目标来指导。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学总是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总体的规划,具有一定的预设性。
教学目标是在总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是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这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方向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意志,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它并不能任凭教师、学生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开展。
一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从现在的教育评价体制来看,教学目标是我们赖以评价的基础。
其次我们应多方面多维度寻找课程资源,确定预设性目标。
泰勒认为进步主义者、精粹主义者及社会学家和关心当代社会问题的人士等所关注的教育目标的来源都不足以提供学校的教育目标,他指出“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会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目标提供基础”他认为要从获取各种资讯的过程中来确定教育目标,且现在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都认为,从设置课程目标的客观依据而言,要从单纯“学科”中心转向兼顾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主张三者辩证地结合起来。
二、课程建设要关注学生的实际。
在论述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时,他要求从广泛的来源中索取教育目标,其中之一包括从研究学习者本身当中去寻找教育目标,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并对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方法作了详细叙述。
在论述如何选择学习经验时,他认为“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所能反应的环境之外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师可透过环境的安排,及情境的构造,而向学生提供教育经验,以引发所期望的反应型式”,把经验当作学生与环境之问的交互作用意味着学生是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是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学习经验选择的其中两个原则是“学生必须获得经验,以便有机会去演练该目标所含示的行为”,“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含的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另外他在论述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时,他也提出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而不断地改进课程,不断地发展课程。
三、发挥评价机制作用,不断调整课程编制的各个环节。
课程设计乃是一种继续的历程,而当教学资料和程序既发展之后,便应加以试用,继而评估其果,从而发展缺点,最后则指出改进的意见。
总之,课程设计包含了重新计划、重新发展和重新评价。
可见,在泰勒眼里,课程编制的各个环节根据实际状况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并且利用评价来改进教育目标,从而改进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思考】
泰勒原理是一种现代性的产物,它也受到很多的批评和质疑,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在课程与教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它是现代课程的典范。
随着
时代的发展和情境的转化,它可能无法充分描述、解释和预测当下的许多课程实践,但其存在的合理性仍值得我们冷静地分析。
当然,从课程演变角度看,要走向综合化、跨学科的课程建设趋向值得我们反思,如实践取向的课程理论、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生态主义课程理论等。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