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基础讲座

合集下载

古诗词的词法和句法(讲座稿)_蓝云昌_新浪博客

古诗词的词法和句法(讲座稿)_蓝云昌_新浪博客
在诗词中,句子成分省略的情况各种各样,这里不一一阐述。应当指出,所谓省略句,只是从语法上去分析诗歌的。诗的语言本来就像一幅幅的画面,很难机械地从语法结构上去理解它。诗的语言要比散文的语言精炼得多,写诗不能仅仅拘泥于常规句式。
2、倒装句。即在诗句中,出现了各种成分前置、后置现象。
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话报平安。”中的“故园东望”正常的语序应是“东望故园”,诗句将“故园”和“东望”倒置,突出了作者对“故园”(长安)的无限思念之情。
还有一种跳跃式省略。这种情况从表面上看,看不出任何叙述顺序上的联系,诗歌内容的表达,全然是按照作者感情意念的自然流动(物随心转)而进行的。例如,陶渊明的《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忽而跳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间并没有必然的叙述顺序上的联系(既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全是为了表现作者恬淡、闲适、自得的感情需要而安排的。跳跃式省略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由甲跳到乙,再由乙跳到丙的过程中,甲、乙、丙三种事物表面上没有联系,作者在叙述中也没有明确的叙述顺序,甲、乙、丙三种事物的联系,靠的是作者内在情感意念的某种追求。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这里,“寒”活用作动词。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宋之问《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传说,宋之问游灵隐寺,见景生情,吟了一句:
楼观沧海日,但怎么也想不出下联来。这时,旁坐念佛的老和尚,却信口对出:门对浙江潮。当夜,宋之问见灵隐寺内月光皎洁,松筠与泉石互映,树影婆娑,但觉秋气逼人!微有寒意,心有所触,又吟一句:岭边树色含风冷,然而,任他如何苦苦思索,总是难得有合适的下联。宋之间眉须不展,在寺内踱来踱去,反复吟哦。此番情景,又被一旁打坐的老僧看到了。老僧对宋之问说:“我替你再对下联如何?”接着吟道:石上泉声带雨秋。宋之问大喜,一把抓住老僧的手,请告法号,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原来这位老僧,就是隐居在这里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这故事未必属实,却说明了一点,后一联的名词对动词,古人是认可的,不仅认可,且奉为佳对。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精选】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精选】

专题讲座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讲稿)——苏家湾镇中心学校黄冬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蕴涵着博大丰满的精神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

时下小学古诗教学愈来愈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诗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跨度大,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二是古诗词的语言与学生现有语感相差甚远;三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平时我们在教学古诗时虽有新课程理念引领,但教学现状仍不尽人意,介绍背景、解读诗句、读诵默写、熟记重点词的传统教法屡见不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地把握诗意,想象诗歌表达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是领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我们每位老师要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寻根溯源。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一、提炼主题吃透教材,但不局限;突破教材,但不背弃;了解学生,坡度适宜;课程资源,取舍有方。

•背诵积累也可按主题进行。

•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

•“读读背背”里的诗句积累。

二、传承文化•传承文化是母语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明显特质。

•对小学生而言,文化味,就是诗词的吟诵之声,就是书写的一笔一画,就是历史画卷中的稀奇故事,就是经典史册中的人物故事……我们以平实的语调、寻常的方式,让他们听懂,看见,感受到,就是在传承文化。

三、以读为本•1、改“讲”为“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明确读的内容。

•在古诗教学中,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诗句,而且应把诗人、诗题、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些,学得深刻些,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讲座二七绝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讲座二七绝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二、七绝创作1、浅说七绝创作写律诗从七绝开始,是个比较好的途径。

五绝二十个字,容量小,很难发挥,极难把握,一般比较成熟的诗人也不是常写五绝的。

无论唐代,还是宋明清,所留下的诗,数量上七绝绝对占大多数。

历代耳熟能详的,脱口能背的诗,也大多数是七绝。

七绝之所以深为人心广为流传,主要是:一、七绝易读好背,流传广泛,影响力巨大,促使更多的诗人写七绝。

二、体量适中,二十八个字说一景,道一理,抒一情都可以。

三、用韵比较少,二个到三个韵,一般能写的几乎不用查韵书就能用。

四、七绝不要求对仗,初学者对仗把握不是娴熟时,也是个优势。

五、结构简单。

所以理论上来讲,七绝比较容易上手。

也许就是因为七绝貌似好写,许多稍有点写诗的基础的人往往很随意写七绝,结果是七绝也成为律诗的重灾区。

不少人律诗不敢写,古风不会写,词又嫌词牌麻烦,又想露一手,就借七绝来显摆,结果很多所谓的七绝实际为打油诗,不少合律的七绝也易失之于圆滑,或空洞无物,或陈词滥调,或肤浅而不深刻,或庸俗而没有内涵,故所以诗词中间,不堪卒读最多的也是七绝。

写七绝律诗易上手,但写好七绝绝非易事。

晚唐司空图也说:“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意思是绝句是造诣很高的人才能写的。

毛谷风老师说过:七绝之要旨,不外精简神妙四字。

精则神存,简则妙見。

后世作者,每刻意以求工,起承轉合,句斟字酌,殊不知愈求工則愈板,愈刻意則愈俗,去天然神妙之道,迥乎远矣。

二十八字绝佳者,每不可得,何也?盖古诗可以学问阅历养之,律诗可以工力词釆足之,而七绝则纯乎天籁,不容假借也。

每有民间妇人小子,信口而歌,七言四句自然成韵,而魁士鸿儒竟不能道其片言只字者。

学写律诗方法我主张先揣摩唐诗要义,甚至模仿,故以下讲诗词创作,均以唐宋诗词为范例作讲解,然此讲解析非赏析,更非取意,若讲赏析,取意,学校老师,各路名家,头头是道,细微末节都说透了,自不需赘言,这里重点是分析创作方法,究其脉络,探其套路,师其技为我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表达,语言美和音乐美通过诵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注重形象法,通过让学生绘画、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形象,从而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

3、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三、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应该通过诵读、朗诵、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的魅力古诗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解,更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的魅力。

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古诗的魅力,从而更好地领悟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小学古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真研究态度和良好的研究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注重情感教育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研究古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阅读来表现并再现诗作的神韵。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的意境,品味其中的情感和厚重情怀,使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比如,读XXX的《游子吟》,我们应该想象慈母缝衣的情景,看到母亲为将要出行的儿子缝衣服的场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程序指导法是指教会学生一定的研究步骤来研究教科书入选的内容。

教学流程包括整体通读,把握诗境;分步解读,品悟诗情;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归类指导法是根据古诗的题材、情景、格律和同一作者等方面进行归类。

教师可以按照教科书入选的内容适时适当地拓展课外资源,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整合,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古典诗词鉴赏讲座

古典诗词鉴赏讲座

• 杜鹃意象(子规)
王令:“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秦观:“可怜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 胜凄断,杜鹃啼血。”
• 鹧鸪意象
张籍:“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李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李涉:“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李群玉:“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 行。” 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周汝昌:“形式上写的像诗的,不一定是 好诗,会写诗的人,不一定是真诗人。”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真正的诗人是多愁善感的贤人; 真正的好诗是诗人纯美心灵的物化, 是诗人灵心善感的载体,是诗人的情感文 献。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李重元《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 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 打梨花深闭门。”
《楚辞· 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 生兮萋萋。”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 思远道。” 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是草薰。” 王维《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杜牧《池州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 断肠复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斜阳。”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还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 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 及时,何能待来兹。” •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 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霜露。” • 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晏殊《浣溪沙》
二、怎样鉴赏古典诗词

中国诗词大汇系列李白培训讲座讲课PPT课件

中国诗词大汇系列李白培训讲座讲课PPT课件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玉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
想起远方的家乡。
《古朗月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第一节格律诗有关概念一、格律诗我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类别繁多。

若按声韵方面要求来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古体诗、格律诗和自由诗。

古体诗是指格律诗形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和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还包括格律诗形成以后唐宋元明清的乐府、歌行体等诗歌。

其特点是不严格受声韵约束,但一般押韵,可以吟唱。

格律诗(有的称为近体诗)是指形成于隋唐时期,严格按照声韵规则进行创作的诗歌,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词和曲等。

自由诗是指“五四”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诗体,它在字、句、篇、声、韵等各方面都高度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格律诗与其它诗体的明显区别是,它在字、词、句、篇和声、韵等各方面都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

二、平仄古汉语把汉字的读音分为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其读音特点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古人写格律诗时,把四声分平仄两类,把平声字归入平声类,把上、去、入三声字归入仄声类,作诗时把平仄两类字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读音发生了较大变化,古汉语声调与现代汉语声调也不尽相同。

现代汉语把汉字的读音也分为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字。

古汉语的入声字,已经分别化入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去了。

如:八、插、杀、挖、鸭、说、托、桌、郭、喝、苛、割、着、接、缺、约、拍、逼、滴、积、激、夕、七、昔、息、惜、一、失、吃、织、汁、出、忽、仆、叔、突、屋等字已化入阴平;达、伐、峡、杂、伯、帛、柏、夺、国、佛、活、浊、合、德、阁、革、格、隔、舌、则、责、泽、折、哲、宅、别、节、结、杰、协、学、白、敌、笛、及、吉、急、习、席、局、菊、十、实、石、识、食、直、职、值、独、读、佛、拂、服、福、俗、竹、烛、足、族等字已化入阳平;法、甲、索、血、雪、铁、百、北、笔、尺等字已化入上声;飒、煞、错、或、脉、各、乐、策、色、猎、业、月、叶、脉、六、毕、立、力、玉、育、式、日等字已化入去声。

诗词讲座心得(优质14篇)

诗词讲座心得(优质14篇)

诗词讲座心得(优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词讲座心得(优质14篇)心得体会的整理和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经验积累。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讲座三七律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讲座三七律

七律经典十首赏析及创作谈什么叫格律诗,就是有高雅的格调,严密的律条规定的一种诗体。

七律就是格律诗中的一种形式,集中体现了格律诗词的四大要素。

句式、平仄、押韵、对仗。

写格律诗词,不是字少就好写,窃以为字越少越难写,七律相对字最多,故学写律诗可从七律入手。

七律写好了,每句减去两个字,就是五律了,当然七律和五律写法还是有差别的。

然后写两联就是绝句了。

倘若一上来就写五绝的话,二十个字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还要讲究格律,有点困难,即使二十八个字的七绝,也有难度。

譬如我们把几百字的一篇日记,或者一篇作文,浓缩成一首诗,缩到二十个字容易呢还是缩到五十六个字容易呢,当然是后者。

所以,学写格律诗不妨从七律开始,跨入门槛,学通了,再写五律或绝句,就很快入手。

反之,学会了写绝句,再写律诗,基本要重新学。

律诗怎么学,找源头学,就象学书法先要临柳公权、王羲之字帖。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初唐定型,盛唐达到巅峰,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就是王维、杜甫、李白、刘禹锡等人的诗。

所以我们学写七律,就从他们的作品开始,步正规高端路线,少走弯路。

学写律诗用什么方式方法?窃认为少围理论转,以分析名著着手,先临摹,就如习字从描红开始,在临摹中悟出写作方法和技巧,再总结理论依据。

当然创作七律还有章法、立意等等,我们先把基础搞明白了,以后再讲。

下面就用十首名家七律分析学习。

说明下,此分析非赏析,更非取意,若讲赏析,取意,学校老师,各路名家,头头是道,细微末节都说透了,自不需赘言,这里重点是分析创作方法,究其脉络,探其套路,借其技为我用。

第一首:积雨辋川庄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辋川,在陕西蓝田,王维的别业。

《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别墅在輞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诗词讲座主持词多篇

诗词讲座主持词多篇

诗词讲座主持词五篇1甲: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乙: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甲: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乙: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合:三、一班诵读活动――现在开始!甲:春天是美好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乙:春天是多彩的,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乐章《春天》。

请欣赏《春夜喜雨》《咏柳》《清明》《游园不值》甲:春天赋予了诗人无尽的遐想乙:祖国的山山水水更让人神往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乐章《山水篇》《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望洞庭》《早发白帝城》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乙:面对离别古人会说些什么呢?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乐章《友情篇》《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甲:古诗能启迪智慧乙:古诗能使人明理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乐章《哲理篇》《登鹳雀楼》《观书有感》《题西林壁》甲:最后请欣赏师生共吟《山居秋暝》甲: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甲: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乙: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甲: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乙: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合:让我们――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翔未来。

三、一班古诗诵读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诗词讲座主持词五篇2女1:沿着经典诗文的流淌脉络,聆听历代先贤留下的永恒声音,那里饱含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

女2:触摸天下苍生创造的优秀文化,那里写满了中华文明的优美与高雅,雄浑与放达。

女3:走进书里去,让知识的浪花澎湃你少年的胸怀。

女4:从书里走出来,让智慧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

诗词格律讲座

诗词格律讲座

;古风,五古、七古、乐府、古绝等。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相对于古代诗歌 、新诗、自由诗(五四
以来胡适首创《尝试集》)的区分。
1
近体诗与古体诗
•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 韵的汉族诗歌体裁。是在初唐之后逐步形成的,在北宋时 最终定型。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 古,他们写诗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那些诗就叫它古体 诗,那么,当时的唐人按格律要求写的律诗和绝句就叫近 体诗。
• 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 远,一乐也!
柃蜜小镇 胡端雄
四季玫瑰香客枕,晚来木屋卧红霞。 放舟碧水穿村境,星月一河流进家。
• 平仄运用的规则
• 1.同一句中,平和仄两两交替出现,如:
• 平平仄仄平平仄。(不交替,就是失替)
• 2、“对句平仄相反”,即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反(相对);

6
• 5、根据粘对规则,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类诗,各 有四种必须遵守的平仄基本句型。
• (练习推导出四种基本句型的技巧)!
•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①句式)
•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句式)
•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③句式)(单句需仄,所以后三字需 调整)
•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句式)
• 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首诗的平仄都可以按照粘对 的规则背诵如流。
• “模拟名作,达成变化。” • 模拟,在书法是临摹,在诗词是仿作,在昆曲是跟唱。
大书法家潘伯鹰先生在回答为什么写字要临摹古人时 说:中国几千年来书法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法 经验,你不去学习接受,反而要全部推翻,重新来过, 岂不是自讨苦吃?学诗词而不肯学古,又何尝不是在 自讨苦吃?
• 请按照下面诗句的表达方式,模仿写作: • 唐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 七绝·春风 • 老柳园中待发芽,清溪解冻育山花。 • 何如一扫寒冬意,摘取芳心送万家。 • 以“柳絮、槐花、菜花、春燕”为题。

古典诗词讲座

古典诗词讲座

诗词讲座概述第一节诗歌的起源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享誉世界的诗国。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内容丰富,诗人词家灿若群星,优秀作品浩如烟海。

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诗歌。

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创作了不少劳动歌谣。

它是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集体口头创作。

我国在没有文字以前就有歌谣的流传。

《古诗源》中收录了许多远古时期的歌谣。

有一首《弹歌》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还有一首《击壤歌》,据说是帝尧时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等等,说明了我国诗歌历史的悠长。

第二节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诗歌的代表作品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为孔子整理、编辑而成,共计305篇。

作品大多以四言为主,内容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方的风土民乐,也称“国风”,计160篇;“雅”是王公、贵族们宴饮时的乐歌,计105篇;“颂”是祭祀宗庙、颂扬先祖的歌舞,计40篇。

《诗经》作品都可入乐歌唱,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

《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楚辞是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楚辞句式较自由,多为四、五、六字句,长短不齐。

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

屈原(约公元前340—278),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写下了大量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诗篇。

代表作有《离骚》等。

第三节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气象。

这个时期的诗歌,主要是乐府诗、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文人五言诗是在民间歌谣和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五言只比四言多了一个字,但它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世格律诗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其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等。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

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

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

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

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XXX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古诗是中华民族千古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诵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加强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古诗素养,让小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小学生在高尚情操的陶冶下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我们应当注重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深切体会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与意境美,享受徜徉古典文化中的无穷乐趣,让他们领略到生命的美好,感受人文艺术欣赏带来的愉悦。

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依据古诗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进行具体的教学呢?以下是几点粗浅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的研究态度,养成良好的研究惯认真学的态度和良好的惯,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读书,不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过目即忘。

写东西,不能不经思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这些都是不认真的态度。

如果这样,一定学不好古诗。

课堂教学活动中,马虎的风气是常有的,学生读错音,写错字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不认真的态度,应该由教师负责,教师没有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惯。

XXX先生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研究惯,才能提高学1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学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惯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的规律及语文学科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训练学生。

此外,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

读古诗千万不能马虎,要认真,要持之以恒积累,有了认真读和积累的惯,然后再求读得精,悟得深。

二、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研究方针,提出研究任务,定准学法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每堂课“教与学”要有方针,有任务,注重学法指导,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研究方针,说明研究任务,让学生学有方向。

初中古诗词复习讲座

初中古诗词复习讲座

05
CATALOGUE
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 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 学、道德等思想内涵,对于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
神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
交流与分享
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古诗词作品, 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创作水平 。
04
CATALOGUE
古诗词在中考中的地位与备考策略
古诗词在中考中的地位与要求
古诗词在中考中的地位
古诗词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 准之一。
中考对古诗词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能够理解其含义,背诵并默写指定的古诗词 篇目,同时能够运用古诗词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早春的 景象,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友 人的思念。
初中古诗词主题分类
01
02
03
04
山水田园诗
以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 ,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
闲适生活的向往。
边塞战争诗
以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 ,表现出战士的英勇和战争的
残酷。
送别怀人诗
以离别和思念为题材,表达出 对亲友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 较,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表达
某种情感。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 感和动作,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
将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两个句子 并列使用,形成对比和呼应,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诗词格律讲座第二节

诗词格律讲座第二节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 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 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 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 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 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 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 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 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 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 要避免同字相对。
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 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 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 之为“宽对"。 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 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 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 儿曹”便是宽对。
考 证 :
陈 彭 年 、 丘 雍 编 修 。
存 最 早 的 韵 书 : , 宋 真 宗

↓↓↓
切的 韵发
展 唐大 韵致
轨 广迹 韵: 平 水 韵
古 韵 风 采
︽ 佩 文 韵 府 ︾
• 秋变 • 秋风夜雨急 • 落叶铺苍院 • 昨日裙衫美 • 今朝穿棉衣
• 篁岭晒秋 • 赤橙红黄绿 • 黛瓦白墙间 • 清秋篁岭上 • 跃然入画卷

古诗词鉴赏知识专题讲座PPT

古诗词鉴赏知识专题讲座PPT
节奏
古诗词的节奏感表现在语言的抑扬顿挫、句式的变化和音节的安排上,能够引 导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02 古诗词鉴赏技巧
意象与意境的把握
意象
在古诗词中,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特定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如“月”常代表思乡之情,“柳”常代表离别之意。
意境
意境是古诗词中通过意象所营造出的情感和氛围,如“静夜 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营造出一种寂静、清 冷的意境。
山水田园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如王之涣的《登 鹳雀楼》。
03 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的解读
历史事件
古诗词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历史事 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解读,可 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
迁。
时代背景
不同时期的古诗词反映了不同的时 代背景,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可以帮 助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思想。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离别之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思乡之愁
如李白的“静夜思”,表 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的提炼
咏史怀古
边塞军旅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表达 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如杜牧 的《赤壁》。
通过对边塞生活和战争的描述,表达 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如 王昌龄的《出塞》。
历史人物
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历史人物的描写,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解读,可以了解 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地位。
传统文化的体现
民俗风情
古诗词中经常描绘各种民俗风情, 这些描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
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哲学思想
古诗词中经常蕴含着各种哲学思 想,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诗词教学讲座

诗词教学讲座

诗词教学讲座尊敬的读者们,欢迎来到我们的公众号,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教学讲座。

在此次讲座中,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共同探讨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一、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古诗词。

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韵律、节奏、意象等手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源于古代文学,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技巧1. 意象表达:古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社会现象等,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悟。

学习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2. 韵律和节奏:古诗词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学习如何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3. 意境营造: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诗人通过营造特定的场景和氛围,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学习如何营造意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实际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经典古诗词作品,为大家详细解析其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大家可以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创作要领。

1. 《春夜别友人》——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2. 《登高》——如何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 《静夜思》——如何营造意境?四、互动环节在讲座的最后,我们将邀请大家积极参与互动环节,共同探讨古诗词的魅力。

我们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诗词作品和心得体会,共同成长为诗词爱好者。

五、结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到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诗词水平。

最后,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期待与您在诗词的世界里共同成长!如有任何疑问和建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基础讲座《诗词基础讲座》讲解:秋风上周我们大体上把古诗讲完了,但是古诗还有一点大家不常见知识我是没有讲到的,歌行体的写法。

本周我们诗词一起讲,词是唐诗之后慢慢形成的,“可以说”是一种长短句诗,但是由于词的结构形式不同于诗,词融合了音律,能唱出来,又称歌诗,所以说诗词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在讲解时诗词有些都可以适用的,比如上周我们在《古诗技巧运用》讲的造境对于诗词都是可以用的。

本周我打算先讲完古诗的歌行体的写法,再讲词的基础入门知识。

一,歌行体歌行体简介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歌行体的特点1,篇幅可以长也可以短,主要以叙事为主。

比如李颀的《古从军行》12句,曹丕的《燕歌行》共15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18句,王维的《洛阳女儿行》20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24句是比较短的歌行体;而白居易的《长恨歌》120句,韦庄的《秦妇吟》238句歌行体,秋风的《千骏赋》142句,《神话》(目前195句)是比较长的歌行体。

中篇的比如秋风的《醉酒行》有36句,杜甫的《兵车行》有37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共68句,白居易的《琵琶行》88句。

因为歌行体的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所以古人所做歌行体主要是记录,叙述所见所闻所感的事件,通过事情而把作者的情感和议论融入作品之中,所以歌行体的内容是既充实而又很生动的。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为浔阳江遇琵琶女的事件而作,秋风的《醉酒行》就是对如今世态所感而作。

此处举例为短篇例子,中篇例子,长篇例子篇幅太大不利于举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看。

短篇例子:《古从军行》作者: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中篇例子:《醉酒行》作者:秋风梦萦清秋广寒走,我饮吴刚桂花酒。

吴质问我因何去?我道人间欲无休。

­红尘琐碎烦心事,爱恨纠纷水长流。

­贫穷难奈凄凉景,富贵不解苦中忧。

徒为功名染霜鬓,空学诗书对月愁。

­灯红绿酒繁华夜,侯门深巷酒肉空。

­金锁难防勤来客,铁窗易破月偷容。

­不为钱财难容世,徒留清气有何用。

坚贞烈女古时事,采花酿蜜今成风。

­文君美艳花颜逝,相如薄意负情冢。

­纵有痴情守春梦,白头吟里恨无终。

­无情何必伤我意,有酒自当向天吼。

我醉三湘飞彩凤,狂舞一笑渡天宫。

­欲洗浊身广寒去,泪眼相思恨不休。

­男儿自有英雄骨,寒云遮月月朦胧。

劝君莫砍相思结,桂花酒美笑从容!­2,歌行体的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格律不拘,因为有时篇幅较长可以换韵。

“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所以歌行体形式比较自由,主要以内容取胜。

比如上面秋风的《醉酒行》就换了好几个韵。

韦庄的《秦妇吟》都不知道换了多少韵。

一般越是长篇换韵就越多。

3,歌行体主要以七言为主,但是也有的夹杂三、五、九言的句子,所以它的句式是比较灵活的。

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李白的《将进酒》主要是七言但,也杂有三言(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五言(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歌行体的写法歌行体如同文章一般在写作技法上前面讲的修辞手法都可以用的。

讲起歌行体的写法,说句实话秋风也没有具体方法,因为歌行体特点决定了它的自由,但是秋风可以给大家提提自己的意见。

歌行体虽然不讲格律,但是既然是属于古诗一类应该保持诗的精炼美,意境美,节奏韵律美。

(1)歌行体虽然主要以内容为主,但是句子的精炼程度与丰富的内涵也能够体现它在文学艺术上的不朽价值。

就比如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秋风的高考作文《千骏赋》。

秋风在发表时题目是《千骏赋》--湖南考生秋风,长篇古诗142句破白居易千古绝唱《长恨歌》,引来很多好友争议。

很多人都认为秋风的高考作文《千骏赋》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因为《千骏赋》虽然在句式上比《长恨歌》多,但是其句子的精炼程度与内涵却远远不如《长恨歌》,这秋风是赞成的,《长恨歌》在文学上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任何事都应该聚时聚境而论,秋风作《千骏赋》之时年龄还不满20,所学知识与见识自然不能与白居易相提并论,且为高考之时愤然兴起而作,实属不易。

至于是否能破留给后人评价,此处暂且不论。

秋风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写歌行体句子的精炼程度与丰富的内涵非常重要,写作之时要相当斟考虑,写完之后还得认真修整。

(2)歌行体的意境美主要在诗中的写景时能体现。

比如《长恨歌》中间的“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写景就比较有画面美而且比较有针对性。

又比如秋风在《神话》开篇所写之景“江天暮色柳丝长,淡月清风醉情伤。

焦心切切栏倚遍,泪眼含含凝望江。

柳岸江潮升又落,山间猎户去还还。

轻舟墨点飞白鹭,夕阳沾水泛金光。

”意境也比较开阔,有画面感,也有针对性。

总之,写歌行体如同写文一样,一般除了写实景外,所选写之景物需要有一种烘托,渲染的效果。

(3)秋风所指所谓节奏韵律美就是在写歌行体是有时候需要注意的结构与押韵。

在歌行体中虽然形式比较自由,但是如果不注重结构与韵味,太过于随意,让人读之生硬,甚至拗口,那么可以说它就失去了文学艺术价值。

歌行体中的结构主要在前后句式上尽量做到保持一致,当然这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押韵,秋风认为古诗先不管其内容与意境,首先就要注重押韵。

韵乃诗之灵魂,失去韵味就等于失去了诗的灵魂。

一个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谁还会去理他呢?记得小时候诵读古诗,其实自己一点都不理解,但是古诗读来郎朗上口,所以我在选背诵文章与古诗的时候,我宁可背诵长篇古诗也不愿意背诵短文章。

古诗押韵就是这个道理,要让读者读来有韵律美,读者才会可能去玩味欣赏你的诗作。

押韵这个地方创作者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懂得如何换韵?如何适时选择换韵?这个主要针对比较长的歌行体而言的。

换韵又称"转韵"。

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换韵的时候可以根据诗后面的内容而定,因为每种韵适合不同境况,比如十一尤韵一般是比较忧愁,而三江韵一般是比较响亮、高亢的,十四寒一般是比较凄凉的,十二侵一般是比较阴沉的等等,所以写作之时可以根据后面要写的内容或者要描写的环境等选择合适的韵。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已最好少用险韵,最好不要出现凑韵情况,若是凑韵而意不明则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还不如不押韵。

二,词的入门基础1,词的简介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词最早的了。

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

敦煌词曲数量很大。

其中有温庭筠、李野、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在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崇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所以后人又有称他为“词帝”。

词到宋代,发展到了鼎盛状态,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

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的主流依然是沿袭晚唐五代,吟风弄月,注重词的抒情性与音乐性,比如二晏、张先等等。

他们刻意求精,使词的形制更加丰富,词的语言更加精炼,词的意境更加深婉,词的风格更加细腻,特别是使词的音律更加精美合乐。

北宋还有另一些词人,如苏轼、柳永等,从词风词境入手,着意词体的变革。

北宋初年,范仲淹和王安石的词,境界开阔悲壮,感情抑郁深沉,揭开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作的序幕。

李清照的词是由北宋向南宋发展的过渡。

李清照的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后,相应地使她的词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都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词的本色未变。

她的创作为南宋词人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

中期之后,一代之雄辛弃疾和姜夔等人,形成了宋代词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尤其是辛弃疾,不仅代表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南宋后期的词人注意传统,同时也对过去各种词人的各种手法进行了筛选整理,在词的形式、语言技巧方面作出了新的总结。

他们的作品虽然气势不够雄大,境界不够开阔,但对于词的发展,却作出了重要贡献。

元词上承两宋的余绪,虽成就难以继盛,但出现了许多词人,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

元词的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包括出生于元一统前蒙古时期词人的创作。

此阶段的词人有元好问、陆文圭、张之翰、刘敏中等,由于他们大多有着亡国和战乱的经历,所以他们的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抒写怀念故国的黍离之悲,表现由人世变迁引起的荆棘铜驼之感的词作。

第二阶段包括出生于元一统之后到元亡之前词人的词作。

此阶段的词人有虞集、王旭、张雨、萨都剌、张翥等,他们大抵出生于忽必烈改元之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乱,议论行藏出处和企慕半隐半俗的生活,是他们词作的主要内容。

明代词依然处于衰微之中。

不过,词坛上也出现了有一定影响的词人,留下了一些较好的作品。

明初之时,刘基、杨基、高启等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所作的词自成家数,各具特色,尚存宋元遗风。

明中期后,词风日下。

明代末期,由于社会发生变革,才给词的创作带来一线生机。

陈子龙、夏完淳在抗清中以身殉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