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文言文中考复习要点--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复习资料(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复习资料(语文版)第25课《论语》十则(背诵、默写)一、文学常识1、《论语》:先秦诸子散文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它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仁”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著有《尚书》《春秋》等。
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1、吾日“三省”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达观点相似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对读书人的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屈原实践了这个观点,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如何辨别“君子”和“小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6、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相同观点的句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孔子的为官之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体现孔子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句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句子: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三、解释成语1、见贤思齐: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4、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5、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四、读准字音三省(xǐnɡ)吾身不成人之恶(è)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从吾所好(hào)沂(yí)雩(yú)喟(kuì)恕(shù)五、通假字莫“通“暮“,傍晚。
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知识点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释: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时常的复习。
3、[说]“悦”的古字,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6、[信]真诚,诚实。
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9、[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0、[殆]有害。
1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12、[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4、[弘毅]刚强,勇毅。
15、[凋]凋谢。
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翻译: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的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复提醒自己: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文言文专题复习——论语十则
归纳总结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通悦,喜悦
女通汝,你
知通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 “优 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 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知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当广袤的北方大地,嗅着她春意微微的气息时,开始了它生机盎然的变化。在这意气风 发,斗志昂扬的新学期,同学们定会有新的希望和对明天的憧憬,那么把今天当作一个起 点吧,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知识无穷尽,志当存高远。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同学们,在你们求学的旅程中,你 们的父母在关注着你们;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祝福你们。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希望你们努力做到平凡而不平庸,大胆而不大意,敢说而不空 说,谦让而不迁就,虚心而不虚荣,天真而不幼稚,活泼而守纪律,倔强而不固执,热情 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在这里,送给同学们四句诗,与同学们共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每一个晴朗的早晨,全身心地 投入学习,让那灿烂的朝阳点缀我们的精彩人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里积极向上,大显身手发展自己 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成功之花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无论 何时,我们都需要刻苦自觉的精神,都需要顽强拼搏的勇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泓清池,必须不断有清泉的注入。读书也 是一样,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要用心去感悟每一本书每一个文字。 相信在新的学期里,这四句诗会伴随同学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 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在新学期里,祝初三(2)班的学生,象雄鹰一样在希望的天空展翅翱翔,汲取知识的 真谛,祝初三(2)班的同学,立鸿鹄之志,拼搏进取,在六月收获的季节,金榜题名,再 创佳绩!
初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一)《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扁鹊见蔡桓公》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解词:居:停留;还:同“旋”,掉头;走:跑。
翻译:过了十日,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立有间.。
解词:间:一会儿。
4、汤.尉之所及.。
解词:汤:同“烫”,用热水焐;及:到达。
5、火齐.之所及。
解词:齐:同“剂”,药剂。
6、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解词:属:管。
翻译: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7、使.人索.扁鹊。
解词:使:派;索:寻找。
1、臣是以..无请.也。
解词:是以:因此;请:办法。
翻译: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三)《口技》1、京中有善.口技者。
中考复习资料论语十则
中考复习资料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资料:论语十则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孔子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交流,对中国文化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中考复习资料,论语的内容涉及广泛,既有社会道德的教诲,又有人际关系的建议,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论语中的十则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论语。
1. 君子学问:孔子强调君子应当以学问为目标。
他认为学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修养,更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君子应当不断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和智慧。
2. 仁德:仁德是孔子提倡的核心美德。
他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待人,关心他人的疾苦和困境,以大爱包容他人的过失。
通过仁德,人们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3. 克己复礼:孔子教导人们要有自制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只有通过克己,才能恪守礼仪,保持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4. 學而時習之: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5. 言必行:孔子认为言行一致非常重要。
我们说话应该认真负责,言出必行,不说空话,不充满虚假。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6. 刻苦攻读:孔子强调刻苦攻读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对于中考复习来说,也需要同学们刻苦攻读各科的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
7. 友爱相处:孔子教导人们要和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友爱的关系可以给人以力量和支持,共同进步。
8. 谦虚谨慎:孔子提倡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谦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世界上的学问和智慧是无穷尽的,我们要持续学习和进步。
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他认为修身是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齐家是建立和谐家庭,治国是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平天下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10. 追求人生真理:孔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道德真理,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中考必考的篇文言文
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于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为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 古文整理- 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古文整理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习:复习,实习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而:却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说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态度属个人修养.........................②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是不是复习了呢?"重点字词解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多次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吾身:我自己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交:交往习:复习说明:古代治学者非常重视品德修养................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理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温故而知新: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理会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矣:了说明: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重点字词解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说明: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才有所得.................1⑤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中考必考文言文(十六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十六篇)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也(wéi)。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最新中考复习文言文(10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10篇)1.《孔子语录》(孔子)(一)《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是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学而不厌()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02:论语十则
二、论语十则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1曰:“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10曰:“吾日三省11吾身:为人谋而不忠12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传不习14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子曰:“温故15而16知17新,可18以19为20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21不思则22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25女26知27之28乎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子曰:“见贤30思31齐32焉33,见不贤而内自省34也。
”(《里仁》)[译文]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子曰:“三35人行,必有我师焉36。
择其善者而从之37,其不善者而改之38。
”(《述而》)[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39,任重而道远。
仁40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41,不亦远乎?”(《泰伯》)[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论语》十则-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论语》十则|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它(知识,指代不明),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你,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自己,也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时习:时常地复习。
(3)学:学习。
(4)说:悦的古字,高兴,愉快的意思。
(5)朋:同门的师兄弟。
(6)乐:快乐。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y 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修养高的人。
(10)曰:说,说道。
(11)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2)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13)不:表判断。
(14)乎:语助词,相当于吗。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5)自:从。
(16)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论语》十则第二则:为人处事翻译曾子曰:吾(w )日三省(xǐng)吾(w )身:为(w 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 n)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初中课文文言文中考复习要点--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基础知识1、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2、通假字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活用现象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3、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4、重点词语⑴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 ) 4人不知而不愠( )5不亦君子乎( ) 6吾日三省吾身( )(7为人谋而不忠乎( )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传不习乎( ) 10温故而知新( )11可以为师矣(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诲女知之乎( )( ) 15是知也( ) 16见贤思齐焉( )( ) 17士不可以不弘毅( ) 18死而后已( )19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21其恕乎( )( ) 22己所不欲( )23勿施于人( )( )5、“而”的用法“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三、课文理解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论语》十则
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论lún语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3.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点拨:重点理解“故”、“为”等词的意思。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点拨,重点理解“士”“弘毅”等词的意思。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择善而从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基本常识2)把握重点词句的翻译,3)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感知和翻译能力。
2)理解、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3.情感目标: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板书:政治上:主张仁义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板书:语录体(格言体)《论语》的体式对话体叙事体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板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诵读课文1、强调字的读音:说yuè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诲女(rǔ)知之乎传(chuán)不习乎罔(wǎng)殆(dài)弘(hóng)毅凋(diāo)矣(yǐ)2、指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同“汝”“知”通“智”3、.这一课出了哪些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岁寒知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①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个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儒家核心思想(8、10两则)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
四、逐句翻译、理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副词,时常;也可理解成“以时”,即按一定的时间,按时、及时。
习:实习、演习。
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朋: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学、同班。
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愠:怨恨,生气。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高尚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理解】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
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
以(此),凭借(这一点)。
为:做。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危险、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导教诲。
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
为:是。
是:这(就是)。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