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收藏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收藏知识

古籍的装帧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

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

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

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

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

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

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旋风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

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

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

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

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

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

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

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

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明史艺文志》序称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

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包背装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凶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

期以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包背装改变了蝴

蝶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

装形式。

线装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已出现,但

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易

于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订。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籍的装订有一个发展演进过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了解

这一进程,对古籍的年代鉴定十分重要。传世宋版书多经过后人重新装修,或改为包背装,或改成线装,但仔细观察,仍能在版心处发现粘贴痕迹,书页外沿则有磨损痕迹。

几部古籍版本著作比较谈

版本学的研究与探讨源于宋代。汉、唐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古书校勘、注释、编目,

但印刷业尚未形成,零星的版本记载仅限于正经正史的修订。南宋尤袤著《遂初堂书目》

开创了一书兼载数种版本的先例;宋岳珂著《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被后世称为第一部

系统记录版本知识的著作。明代视宋版为珍稀之物,藏书家、校勘家逐步摸索各种版本的

特征、优劣,可惜这些版本学史料只散见于笔记、杂记中。清代学者开始罗列诸本、考证

源流、登录刻工、详论纸墨。钱曾著《读书敏求记》奠定了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原则。

《天禄琳琅书目》及它的《后目》已把版本学的核心——善本书的收藏与鉴定推到了极致。清代学者对版本学贡献最大的当属专门记载版本状况的各种题跋记,尤以“顾批黄跋”为最。后人汇集成书的有为顾千里著的《思适斋书跋·书跋辑存》,为黄丕烈著的《士礼居

藏书题跋》、《续记》、《再续记》,《荛圃藏书题识》等。

近现代是版本学集大成的时代。叶德辉著《书林清话·书林余话》是古籍版本学第一

部专门著作;张元济著《中国版本学》1916年与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1918年把版

本学从史学中独立出来;钱基博著《版本通义》总结了前人的成就,把版本学列入学术研

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介绍版本知识的书,有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1965年初版,1977年再版。此书已是收藏品,配有插图,通俗易懂,可惜明代部分较凌乱,清代部分过于简单;陈国庆著《古籍版本浅谈》于版本学名词解释简明扼要,但不全面,适于入门者;魏隐

儒著《古书版本鉴定丛谈》1984年初版,体例较完备,也有实际经验的总结,只是不谈价格,宜专业人员参考;李致忠著《古书版本学概论》、《中国古代书籍史》,刘国钧著

《中国书史简编》,曹之著《中国古籍版本学》,张绍勋著《中国印刷史话》等,都是从

史的角度论述版本学、目录学、内容系统可靠,又有最新史学发现佐证,惟厚古薄今,实

用性差些。

在谈到版本学专门著作时,不能不谈到两部流传稀少的油印品:一是北京大学陈宏天

教授的《古籍版本概要》1987年讲义稿,其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强,表列详尽,论断精到,清代部分尤为各书所不及;可惜重学术、轻市场,非专业人员不感兴趣。二是北京中

国书店编《古籍版本知识》上、下,1980年油印本。书出于古籍鉴定大师雷梦水、张宗序手笔,在内部流传。笔者珍藏此书初版本,且有雷梦水先生签名,捧读二十年,收益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