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知识点高三

兰亭集序知识点高三

兰亭集序知识点高三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所书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广大的中学生熟知,也是高三学生备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我将为您整理兰亭集序的知识点,希望能够为您的学习提供帮助。

1.兰亭集序的背景与作者介绍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是他在集会时赋诗后所作,形式为行书。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2.文章的主要内容兰亭集序以记叙文的形式展开,通过描述作者与一群朋友在兰亭相聚,共同赋诗,品茶作乐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3.文章中的艺术手法兰亭集序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比等等。

这些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4.作者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境界王羲之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强调人生短暂,应珍惜时间,与朋友共同品味生活中的美好。

他同时强调了艺术中的韵梅与自由,认为只有在人物变化丰富的情况下,才能使笔画与结体更加灵动。

5.兰亭集序与中国文化兰亭集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文人的审美追求和人文情怀。

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情和艺术的思考,表达出中国人们热爱自然、推崇友情,并且崇尚自由、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6.学习兰亭集序的意义学习兰亭集序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语文考试来说,兰亭集序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阅读材料,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艺术特点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通过学习兰亭集序,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精髓,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

最后,通过欣赏和学习兰亭集序,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以上是关于兰亭集序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学习进步!。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6、与1、副词。

表范围,都;整个。

例:与前世而皆然兮(整个)《涉江》2、连词。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既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又是一幅绝妙的书法作品。

兰亭集序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影响着后世千年。

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的书法艺术堪称巅峰。

王羲之将行书、楷书、草书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王体”。

其笔画流畅,结构优美,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次,兰亭集序的诗词美学令人陶醉。

王羲之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韵味十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兰亭集序的散文风格独具魅力。

王羲之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将叙事、抒怀、议论相结合,展现了高超的文学才华。

在思想内涵方面,兰亭集序揭示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王羲之在序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死亡的忧虑,同时强调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此外,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在序文中得以体现。

在这种哲学观念的指导下,王羲之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

兰亭集序在历史中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对后世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兰亭集序成为了书法史上的典范,吸引了无数书法家前来学习。

其次,兰亭集序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丰富了我国的散文、诗词艺术,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最后,兰亭集序对文化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总之,兰亭集序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技艺,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书的一篇序文,以下是其知识点:
1. 兰亭: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景色秀美,以竹子和兰花闻名。

王羲之曾在这里举办过一次诗文饮宴。

2.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风格俊秀、清丽、自然,影响了后代的书法演变,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3. 兰亭序:王羲之在公元353年于兰亭饮宴时所写的序文,表达了他作为文人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文艺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临帖:指模仿或学习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并写在纸面上。

临帖是古代传承书法技艺的常见方式,也是观赏和学习书法的好方法。

5. 书法:中国文化传统中独具特色的美术表现形式,是用毛笔、墨汁和纸张等写出的汉字风格。

从古到今,书法一直被视为高尚文化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摘要:
1.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意义
2.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
3.兰亭集序的内容概述
4.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5.兰亭集序的历史传承和影响
正文:
【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意义】
兰亭集序,全名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东晋时期,政治动荡,社会风气堕落,文人雅士们为了逃避现实,追求心灵上的解脱,常常聚会于山水之间,饮酒谈文,抒发情怀。

兰亭集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字逸少,号兰亭,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

他是书法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艺术影响了后世千年。

【兰亭集序的内容概述】
兰亭集序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了东晋时期王羲之和他的友人们在兰亭举行春游雅集的场景,以及他们的饮酒谈文,欣赏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的经历。

全文共324 字,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

【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兰亭集序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它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展现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次,兰亭集序的布局和结构极具巧思,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兰亭集序的文字内容,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兰亭集序的历史传承和影响】
兰亭集序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了历代文人的珍视和推崇。

它的传世之作,被称为“兰亭八柱”,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遗产。

同时,兰亭集序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影响深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学习行书的必学之作。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文学常识】《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

【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诗文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2 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开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 一起。

兰亭集序知识清单

兰亭集序知识清单

兰亭集序知识清单兰亭集序知识清单东晋诗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

《兰亭集序》知识点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修辞修辞手法:互文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句式修禊事也(判断句)死生亦大矣(判断句)其致一也(判断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c)省略句映带(于)左右列坐(于)其次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引以(之)为流觞曲水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将......视为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7、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年之后:周、满、满一年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七)之1、动词,往,到达。

高一《兰亭集序》笔记五篇

高一《兰亭集序》笔记五篇

高一《兰亭集序》笔记五篇高一《兰亭集序》笔记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当我再读起《兰亭集序》这熟悉而深邃的诗篇,不禁浮想联翩。

名序一篇,流传千载。

有的人思绪随文穿梭千载,看到了名流荟萃,与会诸者;有的人情节随风凝结万点,看到了流觞所至,即席赋诗。

可是,我却看到了在曲水流觞的背后,作者那一颗孤寂的心;可是,我却听到了在瑰玮之文背后作者那透人肺腑的诉说。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诗人的第二种眼光一针见血,它不一样于前人只看到了生命的长度,简单的一致,他还看到了生命的宽度是不一样的。

不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

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

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生命是一场单向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这些就好比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杂草和磐石。

如果你一味的退让,只是仰天长叹“一死生,齐彭觞”,那你的一生只能是“狭窄”地走过。

痛苦不能只剩下痛苦,那是十分恐怖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如果你能去清除它们,就相当于拓宽了你生命的宽度,你将走得更加顺畅,这就是奋斗的奥义。

回到现实,想要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也仅有多些认真,多些专注;少些浮躁,少些抱怨,才能成功。

所以,我们还是少一些空谈,多做一些实事,毕竟走在一条宽敞的路上比走在一条狭窄的路上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吧!高一《兰亭集序》笔记2《兰亭集序》有感再次品读《兰亭集序》已是毕业之后的多年了。

高中读到《兰亭集序》时就很喜欢,那时读来只觉得字美词优,圆润湿凉如修竹般清新,理深义广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聊发感慨,最难得是即兴之作,实属上乘作品。

当时对于“兰亭”这个文人雅集的地方,心中溢满神秘的向往之情,什么样的一个地方能够遍植兰花,香气四溢,历经多年历史沧桑而令更多人趋之若鹜?一个地方可以成就一个人,就像当年的黄州成就了被贬的苏轼,亦或是黄州因苏轼而有名,兰亭这个本就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因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更加出名。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兰亭集序》知识点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亭集序》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兰亭集序 学习笔记

兰亭集序 学习笔记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共41人[1]在会稽山阴集会,为兰亭集会,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2],后辑为《兰亭诗》。

《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

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堪称历代名篇。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之”字有20多个,变化迥异,没有一个相同,如有神助。

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本,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

[3]作为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经典杰作,有“行书第一”之称。

其书法飘逸流畅,如行云流水而又笔力雄健。

唐太宗得到真迹,即令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欧阳询等临摹翻刻,分赐皇子、近臣,世称“唐人摹本”。

王书原本据传已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陆游因此感慨:“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

”但唐太宗昭陵曾于五代时被温韬所盗[4],而被盗物品名单中并没有《兰亭集序》,因此一般相信《兰亭集序》现存于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中。

今存的摹本以“神龙本”最为著名。

该帖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颇得原本神韵,被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郭沫若根据1965年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谢鲲墓志》等墓志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5],推论《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均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王智永所依托,高二适则发表《驳议》反驳这种说法,于是双方打起笔战[6]。

1972年郭沫若在《文物》上发表《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残卷》,再次认定《兰亭序帖》必然是伪迹。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学问点归纳一、文学常识《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字,(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出色的家,有“”之称,世称“”。

二、实词〔一〕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人教版〕2.、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其次。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静,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缘由。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三〕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9)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10)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活用为名词耳目〕〔四〕一词多义1、修(1)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2)茂林修竹〔形容词,高〕(3)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2、一(1)其致一也〔统一,全都〕(2)悟言一室之内〔数词〕(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4)一边……一边……。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引言】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堪称一部传世佳作。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内涵。

本文将对《兰亭集序》的背景、内容、审美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兰亭集序的背景】《兰亭集序》创作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动荡,士人阶层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

王羲之借兰亭雅集之机,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兰亭集序的内容概述】《兰亭集序》全文共324字,分为序文和诗两部分。

序文以王羲之对兰亭雅集的感慨开篇,继而描绘了兰亭的优美景色,最后表达了人生无常、生死无奈的哀叹。

诗部分则收录了参加雅集的文人墨客所创作的诗篇,主题围绕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

【兰亭集序的审美价值】《兰亭集序》在书法、文学、美学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王羲之将内心的感慨与自然景色相融合,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展现了士人阶层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

文章中对景色的描绘细腻入微,抒情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兰亭集序的历史地位】《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

同时,文章本身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骈文之冠”。

【兰亭集序的文化内涵】《兰亭集序》不仅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风貌,还蕴含了古人对人生、哲学、自然的深入思考。

文章中所表现的人生感慨,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揭示了古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兰亭集序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兰亭集序》中汲取智慧,学会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文章中所表现的人生感慨,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结语】《兰亭集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人生哲学。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王羲之所撰写的一篇书法序文,以行书书法体裁为表达方式。

这篇序文旨在表达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兰亭集序》的知识点完整归纳:1.背景介绍《兰亭集序》写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当时王羲之随父王褒临终前劝学,由子王献之纵酒欢游,但当王羲之看到兰亭风景时,受到启发,振臂高呼:“請且听我誦書以解宵虚(请聆听我吟诵诗书,以消除夜半的寂寞)。

”之后,王羲之挥毫泼墨,借此寓意呼唤与昙花结缘,引领学者品读典籍,在法度纪律中寻觅艺术上神奇的发现。

2.内容概述-序:起笔处,传承经典写意病疾日多,道心写景,引当下弦欢当游,以兰亭素地墨以决勾勤恐悲。

-箓:概释作品骈文交錯,形成三归题目光华,神采自然。

-跋:结尾处,详述之十九年。

3.作品特色《兰亭集序》以其雄浩淳厚的墨迹、执当奥细腻的线条,表现出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造诣。

其章法严谨,用笔苍勁有力,写意上卓绝超群,展现出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

同时,王羲之在文字间提倡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表现出其对书法艺术及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自觉。

4.艺术价值《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文学巨著,被誉为“行书之始祖”和“千古传世”。

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人学习和推崇的楷模。

同时,作品中的书法精神、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养料。

5.影响力《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书法艺术领域,还通过后人的传颂和研究,对中国文化、哲学以及审美意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中提倡的“诗书自今客须比,我意新般各遂知。

”这一文化理念,引领着后世人们不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不断创新和突破。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作为一篇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书法序文,展现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底,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兰亭集序》 知识清单

《兰亭集序》 知识清单

《兰亭集序》知识清单一、作品背景《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

当时,王羲之和一众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风雅的集会。

在这个美好的春日,他们饮酒赋诗,畅叙幽情。

王羲之趁着酒兴,挥毫泼墨,成就了这篇千古佳作。

二、作者简介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有《兰亭集序》《初月》《得示》等。

三、文章内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四、重点字词1、修禊(xì):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2、流觞(shāng)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漂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4、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5、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

趣,通“取”。

6、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摘要:一、引言1.介绍《兰亭集序》的背景及作者王羲之2.阐述《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二、《兰亭集序》的内容与主题1.描述《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2.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3.探讨《兰亭集序》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三、《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1.分析《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2.阐述《兰亭集序》的章法布局3.介绍《兰亭集序》的笔法特点四、《兰亭集序》的影响及意义1.阐述《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的启示2.分析《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传承与发展3.总结《兰亭集序》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正文:《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羲之运用精湛的书法技艺,将文学与书法完美结合,为后世留下了一幅传世佳作。

《兰亭集序》的内容源于一次文人雅集,描述了王羲之与友人们在兰亭饮酒作诗的场景。

这篇文章既展现了当时文人的闲适生活,又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

从文学角度看,《兰亭集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东晋文人的审美情趣。

在艺术特点方面,《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遒劲之美,又有飘逸之韵。

在章法布局上,王羲之运用了疏密有致的技巧,使得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在笔法方面,王羲之充分发挥了毛笔的特性,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线条流畅且富有变化。

《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书法家都受到了《兰亭集序》的启发,将其作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在后来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兰亭集序》的影子。

同时,《兰亭集序》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纽带。

总之,《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的传世佳作,无论在文学还是书法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完整版)兰亭集序教学笔记

(完整版)兰亭集序教学笔记

(完整版)兰亭集序教学笔记
一、概述
本篇教学笔记主要介绍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背景、文学价值以及笔法特点。

通过对该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羲之的艺术造诣和他对书法的独特贡献。

二、背景介绍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序文,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羲之在写这篇序文时,正值被贬谪至兰亭的时期。

这篇序文以其文学价值和独特的书法风格而闻名于世。

三、文学价值
《兰亭集序》被称为东晋文化的瑰宝,其在文学价值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 情感真挚:王羲之以真实的情感表达了他离乡别井的心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2. 清新自然:序文中描绘的景色优美,融合了自然的元素,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3. 文笔流畅:王羲之的文笔流畅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学
的热爱和才华横溢。

四、笔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在《兰亭集序》中得以体现,其笔法特点主
要包括:
1. 端庄秀丽:字体端庄秀丽,线条流畅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细腻入微:王羲之善于把握笔墨,将纤毫苍劲的线条与典雅
秀丽的书法风格相结合。

3. 巧妙运用空白:空白处的处理恰到好处,增添了作品的层次
感和空间感。

五、总结
通过研究《兰亭集序》,我们可以欣赏到王羲之的艺术才华和
对书法的独特理解。

这篇序文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也
体现了王羲之独特的书法技巧和风格。

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研究。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介绍,详情请参考原文。

《兰亭集序》备课笔记

《兰亭集序》备课笔记

《兰亭集序》备课笔记一、课文悟读《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千百年来深受宽敞读者的喜爱。

究其缘故,我想要紧有这么两点:1.作者以简洁、素雅的笔调,娓娓动人的语言,描述了一次令人向往的朋友聚会。

请想一想吧:江南正是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在那祟山峻岭的茂林修竹之中,一伙亲朋密友携手并肩而来,席地促膝侃侃而谈,林外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真是人一辈子的赏心乐事啊!不仅如此,作者所叙写的是一次规格专门高的聚会:从人员上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从宴会的氛围来看,引“清流激湍”“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那个地点没有觥筹交错,猜拳行令的喧哗,没有丝竹管弦的喧闹;有的是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这明显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传统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乐境,也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表达。

2.作者对人一辈子的感叹系之。

有许多人认为,文中显露出作者“人一辈子无常”和“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观情绪,这是作品的消极因素。

但我认为不可用“悲观”“消极”简单概括,应进一步具体分析。

“人一辈子苦短”不管对凡夫俗子,依旧英雄壮人看起来差不多上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

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一辈子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一辈子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更不必说曹操的“对酒当歌,人一辈子几何”;确实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一辈子易老,天难老”的感叹吗?能够说,“人一辈子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

那么王羲之对此感叹万千,有什么不可呢?况且,作者并没有因人一辈子短促、“人一辈子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一辈子的爱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

诚如《古文观止》所云:“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

《兰亭集序》读书笔记(5篇)

《兰亭集序》读书笔记(5篇)

《兰亭集序》读书笔记《兰亭集序》读书笔记(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读书笔记1在暮春之时,群贤会于山阴之兰亭,依靠在两岸的崇山峻岭上,穿梭于茂林修竹之中。

聆听着清流的清脆声与激湍奔腾的怒吼,在美丽的山水画中畅叙幽情,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然而在这俯仰之间,无限的快乐也将衬托出几分惆怅。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作者感叹生命的短暂,却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得以看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的珍惜。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看待死亡。

而看了《兰亭集序》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活着。

正如泰戈尔所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死,我们害怕;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们也惊慌不已,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远离,希望一直不会在某个转弯路口,碰见它。

生,我们留恋;在年轻时,我们忘却关注这个世界;年老后,我们多想一直睁着眼睛,多想看看这即将离我远去的世界。

人总是这样,在失去之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眼前的美好,只留下唉声叹气,抱怨当时的无知。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激起千层大浪,还是默默无闻,随之而逝?美好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充满无限生机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怀有乐观的心态,抛去无谓的遐想,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你无需邀请群贤畅游兰亭,你不必一觞一咏,出口成章,你也不必仰观宇宙,俯察品类,你只需抓紧流淌在你身边的一分一秒,让时间成为你生活的最佳伴侣,让时间充实你的生活,也让时间填补你人生无常,人生短暂的遗憾。

《兰亭集序》读书笔记2在暮春之时,群贤会于山阴之兰亭,依靠在两岸的崇山峻岭上,穿梭于茂林修竹之中。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

兰亭集序笔记整理【最新版】目录1.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背景2.《兰亭集序》的内容概述3.《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4.《兰亭集序》的传世与影响5.对《兰亭集序》的评价与反思正文1.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背景《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生于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2.《兰亭集序》的内容概述《兰亭集序》全文 28 行、324 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兰亭集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3.《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兰亭集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4.《兰亭集序》的传世与影响《兰亭集序》的真迹据说已经随着唐太宗的陵墓一起埋葬,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摹本。

但是,这并没有减少《兰亭集序》的影响力。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5.对《兰亭集序》的评价与反思《兰亭集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但是,对于《兰亭集序》的传世与影响,我们也应该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 王羲之兰亭序》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 王羲之兰亭序》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 赏 王羲之兰亭序》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姿态
笔法

一字
代表作
成就
书风
兰亭
王羲之
行草 序
艺术美
书法
撇钩
碑帖
东晋
蕴含着
书பைடு நூலகம்家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较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 畅的行、草书法先河,创楷、行、草之典范。《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其字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点画遒 媚,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正文
感谢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共41人[1]在会稽山阴集会,为兰亭集会,是时有二十六人得诗三十七首[2],后辑为《兰亭诗》。

《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为《兰亭诗》写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

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堪称历代名篇。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之”字有20多个,变化迥异,没有一个相同,如有神助。

王羲之酒醒之后,过几天又把原文重写了好多本,但终究没有在兰亭集会时所写的好。

[3]作为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经典杰作,有“行书第一”之称。

其书法飘逸流畅,如行云流水而又笔力雄健。

唐太宗得到真迹,即令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欧阳询等临摹翻刻,分赐皇子、近臣,世称“唐人摹本”。

王书原本据传已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陆游因此感慨:“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

”但唐太宗昭陵曾于五代时被温韬所盗[4],而被盗物品名单中并没有《兰亭集序》,因此一般相信《兰亭集序》现存于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中。

今存的摹本以“神龙本”最为著名。

该帖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颇得原本神韵,被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郭沫若根据1965年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谢鲲墓志》等墓志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5],推论《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均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王智永所依托,高二适则发表《驳议》反驳这种说法,于是双方打起笔战[6]。

1972年郭沫若在《文物》上发表《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残卷》,再次认定《兰亭序帖》必然是伪迹。

注释1.《太平广记》引《法书要录》:“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公字原缺,据法书要录补)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石、高平郗罢重熙、太原王(王字原缺,据法书要录补)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一人,修袚禊之礼。

挥毫制序,兴乐而书。

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别体,就中之字最多。

”2.王羲之《临河叙》称:“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

前余姚令会稽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

”3.宋‧赵构《翰墨志》4.《新五代史·杂传·温韬传》记载,后梁王开平二年(908年),“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5.《文物》1965年第6期6.郭沫若:《〈驳议〉的商讨》,《文物》1965年第9期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353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如:或取诸怀抱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如:引以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如: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如: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修辞a)互文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句式a) 判断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其致一也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映带(于)左右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

长,年龄大的人。

贤,贤德之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死生亦大矣,大事⑤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⑥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⑦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动词使动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使动⑨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形容词作动词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 )年之后周、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七)之(1)动词,往,到达。

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

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例:暮春之初。

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取”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像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游目骋怀《兰亭集序》的思想一、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 。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本段共六句。

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

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

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二、写静者躁者的异同以突出死之“痛” 。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

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