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前教育专业教案1
2020年《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3篇汇总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1学前教育网教案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学前教育学产生和演变的阶段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重点1、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2、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3、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难点1、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教学方法导学教学过程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一、孕育阶段中国背景在这一时期,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
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
其中以颜之推、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
颜之推家教著作《颜氏家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家教思想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要爱与教相结合重视环境的影响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国外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主张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亚里士多德《政治论》第一个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二、萌芽阶段夸美纽斯学前教育著作《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第一本儿童插图书学前教育思想论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强调多给儿童活动机会,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重视感观训练,主张直观的教学方法卢梭《爱弥儿》顺应自然,儿童本位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儿童应通过做事来学习,使他对知识的学习有直接的体验对儿童实施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学》教材第五章“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详细内容涉及第三节“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培养”。
重点围绕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基本运算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基本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幼儿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规律,学会设计适合幼儿的运算活动。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重点:幼儿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规律及运算活动的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学具:练习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幼儿进行数数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析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讲解典型的幼儿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设计适合幼儿的数学活动,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数概念形成过程2. 幼儿运算能力发展规律3. 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设计一个针对幼儿基本运算能力的数学活动。
2. 答案:(1)幼儿数概念形成过程:感知阶段、表象阶段、概念阶段。
教育方法: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思考,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国内外幼儿数学教育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数学教案
学前教育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 1 5,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数字 1 5 的形状和发音。
(2)能够数出 1 5 个物体,并与相应的数字对应。
2、难点(1)理解数字的概念,知道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
(2)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1 5。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 1 5 。
2、 1 5 个数量的实物,如苹果、香蕉、积木等。
3、幼儿操作材料,如数字描红本、画有 1 5 个物体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唱数字歌或讲数字故事的方式,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认识数字 1(1)出示一个苹果,问幼儿:“这有几个苹果?”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然后出示数字“1”的卡片,告诉幼儿这是数字“1”,并带领幼儿认读。
(2)让幼儿观察数字“1”的形状,像一根小棍,再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数字“1”。
3、认识数字 2(1)出示两个香蕉,问幼儿:“这里有几个香蕉?”引导幼儿回答“两个”,然后出示数字“2”的卡片,告诉幼儿这是数字“2”,并带领幼儿认读。
(2)让幼儿观察数字“2”的形状,像一只小鸭子,再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数字“2”。
4、认识数字 3(1)出示三个积木,问幼儿:“这里有几个积木?”引导幼儿回答“三个”,然后出示数字“3”的卡片,告诉幼儿这是数字“3”,并带领幼儿认读。
(2)让幼儿观察数字“3”的形状,像一只耳朵,再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数字“3”。
5、认识数字 4(1)出示四个小球,问幼儿:“这里有几个小球?”引导幼儿回答“四个”,然后出示数字“4”的卡片,告诉幼儿这是数字“4”,并带领幼儿认读。
(2)让幼儿观察数字“4”的形状,像一面小旗子,再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数字“4”。
6、认识数字 5(1)出示五个花朵,问幼儿:“这里有几个花朵?”引导幼儿回答“五个”,然后出示数字“5”的卡片,告诉幼儿这是数字“5”,并带领幼儿认读。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案1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案1标题: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大小、顺序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书写和朗读数字。
2. 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学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概念。
4. 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2.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3. 采用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数字通过实物、图片等,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能够正确书写和朗读数字。
3. 认识形状通过实物、图片等,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4. 比较大小、长短、高矮通过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学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概念。
5. 学习加减法通过游戏、实物等,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6. 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如购物、分食物等。
7. 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注意力、参与度、积极性等。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能否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书写、计算等。
4.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充实。
2. 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价的方式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秀
学前班数学教案优秀学前班数学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通过放置图形和学习交集的分类,初步了解放置在两个集合的交集处的图形必须具有两个集合中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字的构成和加减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孩子的比较和判断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一、复习10的组成。
拍拍手,摸摸球。
复习10的作文。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根据标记把图片放在两个圆圈里?在划分后,请孩子们谈论在两个圆圈中分别放入哪种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
(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两个圆圈重叠的地方放一个绿色三角形,并在重叠的地方上方放置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让一名儿童将图形胶片发送到红色圆圈、黑色圆圈和两个圆圈重叠的地方,并让其他儿童检查他是否正确放置并解释原因。
同时,思考应该在重叠的地方做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
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这些图形是孩子们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孩子们都很熟悉。
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带)
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带附件)教案学前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数字和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1-10,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能正确书写;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计算器、加减法练习题。
2.学具: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数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认识数字(1)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跟读、认读数字1-10。
(2)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学生尝试书写数字1-10,教师巡回指导。
3.简单计算(1)教师示范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
(2)学生尝试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巩固加减法运算。
4.实践活动(1)数字接龙游戏:学生按顺序说出数字1-10,出错者淘汰,直至剩下一名胜者。
(2)加减法闯关游戏:学生抽取题目,进行计算,答对者获得奖励。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字认识和简单计算的方法。
6.课后作业(1)书写数字1-10,每个数字写一行。
(2)完成加减法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书写规范。
3.适时组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学前教育数学教案
学前教育数学教案【篇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姓名:宋永美班级:12学前教育1编者:沈如云日任教:教材名称:2345【篇二:13-14(1)学前数学教育教案】郑州师范学院《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任课教师曹艳荣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采用教材《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黄瑾著)周课时数 2任教班级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b11级第一章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了解数学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第一节数学教育与幼儿发展事例一:某大班教师在一次活动中,让幼儿用“5元钱”去买两件“商品”。
有一位幼儿成功地买来了两件“商品”,标价分别是“1元”和“4元”。
但是,当她按照教师的要求用一道算式记录自己做的事情时,却令人不解地写下了“1+4=0”的算式。
就连她自己也感到奇怪:她明明记下了自己做的事情——用“5元钱”买了“1元”和“4元”的商品后钱全部花完,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算式。
事例二:某大班初期幼儿对于10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经对答如流。
在一次测查中,作者询问该儿童“3+4=7”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他除了回答“表示3加上4就是7”之外,任凭作者提示,也不能举出一件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情。
在前一个事例中,幼儿尚处于数学抽象的初级阶段,她理解了具体的数学关系,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却不能将其归纳为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用抽象化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情。
而后一个事例则是能熟练地解答数学问题,却不能将其还原为具体的问题。
幼儿能够进行抽象符号运算的表面现象掩盖不了他理解上的缺陷――他不懂得抽象符号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因此,严格说来,这两位幼儿都不能算是掌握了数学。
现代数学家普遍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
正如哲学家怀特海的表述:“数学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参考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参考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时期正是儿童认识世界和学习技能的关键时期,数学教育也需要从幼儿园开始。
幼儿园数学启蒙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和数学理解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历整理的一份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参考:一、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认识0-10的数字,初步了解数的大小规则。
2.比较大小:引导幼儿通过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比较大小。
让幼儿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
3.数的排序:让幼儿用数字表示出某些事物的数量,了解数的排列顺序。
4.简单的加减法:通过幼儿熟练掌握1-10数字,引导幼儿认识加减法规则,比如“1+1=2”,“2-1=1”。
二、教学方法1.玩乐教学法:针对幼儿园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由浅入深,以乐为主线,通过游戏、拼图、手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认识的兴趣。
2.多元化教学法:构建多元化的数学教学环境,利用图书、玩具、拼图等多种形式的教具,提供多种学习方法,教育幼儿从不同角度认知数学知识。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之光”教学法,提高幼儿道路想象、推理、分类能力。
让幼儿在自主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实现数学启蒙。
三、教学亮点1.针对幼儿特点,统筹学习规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科学启蒙,为幼儿学习未来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3.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为幼儿带来丰富的学习经验。
4.重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学会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一份优秀的数学启蒙教案不仅是一份教育课程,还是一份挖掘智慧、唤醒潜能的学习路径。
不同的幼儿们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在制定教案的时候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个性化化的教学方法和服务,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准备孩子们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幼儿数学知识的普及幼儿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数学知识的普及-- 幼儿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的:1.熟悉数数,认识数字;2.熟悉范围数,理解数值的大小顺序;3.培养集中注意力、观察力、记忆能力、算术思维能力;4.培养辨别事物相同和不同的能力,加深分类的概念;5.加深对长、短、高、低等概念的认识;6.加深对时间、季节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的认识(1)数的基本概念:孩子如果不知道数是什么,就不可能去认识数字。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游戏和提示,让孩子了解数的概念和要素。
(2)数故事,让孩子听故事根据所听到故事中的条件进行计数,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他们对数字的认识。
(3)算盘数学,孩子会喜欢拨动算盘上的珠子,游戏中可以使他们玩出更多的乐趣,通过算盘的辅助教学使孩子认识了数字、数目之间的相互联系。
2.数字的认识(1)自然数的大小比较,让孩子熟悉自然数,理解数值的大小、顺序和有序数的基本特征。
(2)按数数列排列,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卡片等辅助材料让孩子逐渐熟悉数字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3)数字能力游戏,可以通过各种数字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增加兴趣,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3.数的量、度(1)数的量:让孩子认识数字的大小,加深对长、短、宽、高、重的概念。
(2)数的度:让孩子了解一些容积和重量的常用单位,如毫升、升、吨、千克。
4.形状的认识(1)形的基本概念:让孩子理解形状在二维空间中的概念,了解方形、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形状。
(2)形状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逐渐熟悉各种形状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和技巧:1.游戏法,幼儿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要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2.感性教学法,让孩子通过观察、感受并加以表达,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个性化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儿童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4.色彩教育法,充分利用图形、图片和色彩等手段,让孩子更加生动有趣认识数字、形状、大小等概念。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精品教案(精选5篇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精品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的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和第六章“游戏活动设计”为基础,详细内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策略;游戏活动的基本理念,各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设计并实施针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实际设计出有趣、有效的游戏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重点:幼儿各领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策略;游戏活动的分类及设计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幼儿在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2. 理论学习:1) 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2) 分析幼儿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认知特点。
3) 介绍相应的教学策略。
3. 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每组针对某一领域的认知特点,设计一个教学活动。
2) 小组汇报:各小组分享教学活动设计,全班讨论、评价。
3)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给予指导和建议。
4. 游戏活动设计:1) 介绍游戏活动的基本理念。
2) 展示各类游戏活动案例,分析其设计与实施要点。
3) 学生设计游戏活动:每人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要求有趣、有效。
2) 教师点评学生设计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2. 幼儿各领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策略3. 游戏活动设计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针对幼儿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2. 答案要求:详细阐述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设计思路、实施步骤及预期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1的分解幼儿园教案
1的分解幼儿园教案
教材简介
本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儿童进行数学教学,内容为1的分解。
幼儿园一年级为学前儿童,还处于基础阶段,对于数字的认知能力还很弱,但学前教育中的数学学习也十分重要。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1的分解原理;
2.能够正确分解简单数字中的1。
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手工制作道具完成指定任务;
2.能够正确使用数字图形完成1的分解。
情感目标
1.培养孩子们手工制作道具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幼儿园儿童的数字认知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轻松学习。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实际操作法;
2.讨论引导法;
3.互动呼应法。
教学过程
1. 自制1的分解卡片
1.让孩子们领取相关材料,包括纸卡、彩色笔等;
2.引导孩子们按照要求制作1的分解卡片,即制作成1=?+1的形式。
2. 数字游戏
1.在黑板上或者纸卡上写出简单数字;
2.引导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卡片进行分解;
3.讨论孩子们的分解方式是否正确。
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更深入地认识到数字的奥秘,并对数字的分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操作实践活动中,每位孩子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了数字的快感,提高了自己的数字认知和游戏参与积极性。
【热】学前班数学教案
【热】学前班数学教案标题:热学前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读写。
2. 认识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了解其特征。
3. 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钟,学会看时间,了解时间的概念。
4. 认识货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货币,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
5. 认识计量单位:让学生认识长度、重量、容量等计量单位,学会使用尺子、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6. 学习简单的加减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学概念。
2. 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技能。
4. 故事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5.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
3. 知识评价:通过口头提问、书面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给予综合性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前班学生的数学教材。
2.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时钟、货币、尺子、天平等教具。
3.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数学知识和游戏。
4. 实物:准备各种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实践活动。
5. 环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数学角、游戏区等。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认识数字1-5,学习简单的加减法。
幼儿园基础数学教育教案
幼儿园基础数学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和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数、计数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2. 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能够识别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 利用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2. 分类和排序- 利用图片、实物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排序。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和排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数数和计数- 教授学生数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从1数到10。
- 利用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数和计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数、计数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能够进行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和区分。
2. 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分类和排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
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手段1. 实物、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
2.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实物等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学前教育数学教案
案例分析学前教育数学教案教案标题:案例分析学前教育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认识1-10的数字及其数量。
2. 数量比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前儿童学会比较大小和数量的概念。
3. 数字顺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前儿童学会按照数字顺序排列。
4. 数字运算: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前儿童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 引入一个数学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用手指或物品进行模拟操作。
2. 案例分析(15分钟):- 准备一些简单的案例,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现在他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案例中的数字和情景,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 引导学生用手指或物品进行模拟操作,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引导学生总结案例分析的优势,并与传统的数学教学进行比较。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拓展活动(15分钟):- 提供更复杂的案例,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现在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分析,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
5. 结束活动(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案例分析的练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解答,评估他们对数字和数量的理解程度。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课程教案:数学启蒙
幼儿课程教案:数学启蒙数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为此,我们需要为幼儿课程设计一个富含数学启蒙的教案。
一、教材和教具选择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数学教材和教具是数学启蒙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幼儿数学启蒙读物,如《小猪佩奇数学启蒙》等,并选用趣味性较高的数学教具,如计数熊、计数棒等。
这样既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引导幼儿了解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设计的关键,它关乎着幼儿数学启蒙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幼儿特点,数学启蒙教案的目标可以设置为:1.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幼儿养成对数字感性理解的习惯,如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3. 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探究,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培养幼儿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5. 通过幼儿数学启蒙,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是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设计的核心之一。
我们要从幼儿接受能力和认知发展情况出发,选择适合幼儿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如数字、形状、大小等。
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避免过多的抽象概念和符号化的内容,而应该注重情境教学,将数学概念融入实际生活中。
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幼儿生活中的日常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如“一周有几天”、“一天有几个小时”等问题。
四、教学方法运用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数学启蒙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非常关键。
幼儿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注重通过情境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玩边学习,提高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讲解数字概念时,可以使用计数熊让幼儿感受数字概念的实际意义。
游戏教学:幼儿喜欢玩耍,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例如,将数字拼图分为若干块,让幼儿在组装中认识数字。
学前教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学前教班数学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b.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c.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
2. 教学内容:a. 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b. 数量的认识和比较;c.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d.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3. 教学重点和难点:a. 重点,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b. 难点,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b. 学习,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认识数字和数量,并进行书写练习;c. 温故知新,复习已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d.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e.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5. 教学手段:a.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计数棒、图形卡片等;b.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讨论交流、游戏教学等。
6. 教学评价:a.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b.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c. 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1. 教学内容设计不够丰富,学生的兴趣不够集中。
下一步我会增加更多的趣味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部分学生对数字和数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我会增加相关的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 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差异较大,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下一步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
同时,我也会积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关心和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数学教案
学前教育数学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认识数字1-5。
2. 培养学生对数字1-5的数量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使用数字1-5进行计数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5。
2. 数字1-5的图片和物品(如果冻豆等)。
3. 数字填空表格。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将数字卡片1-5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
2. 游戏一:“数字找朋友”:教师将数字1-5的图片和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根据数字卡片找到相应数量的图片和物品。
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出每个数字表达的数量。
3. 游戏二:“数字填空”:教师给学生发放数字填空表格,上面有一些数字的空格,学生需要根据给出的数字卡片填写正确的数字。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填空的难度。
4. 游戏三:“数字比较”:教师将数字1-5的图片和物品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每组的数量,并判断哪一组的数量多、少还是相等。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数字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5. 小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数字1-5,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字进行计数和比较。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家和家长一起玩数字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数字1-5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比较身边的物品数量,培养他们的数量感知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注意家里的书本数量、家人的人数等。
3.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进行数字的拓展学习,认识更多的数字。
例如,认识数字6-10,或者认识一些特殊的数字,如零、百、千等。
4.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并结合具体物品和图片让其进行实践操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理解难度的适应性。
学前教育教案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教案教学活动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教学活动对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和实施学前教育教案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确定学前教育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具体性目标要具体明确,避免过于笼统和模糊。
例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具体化为“幼儿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经历”。
2、可衡量性目标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衡量和评估,以便了解教学效果。
例如,“幼儿能够认识 10 个汉字”可以通过识字测试来衡量。
3、可行性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在幼儿现有能力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4、相关性目标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相关,能够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特征,如树叶变黄、果实成熟等。
2、幼儿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秋天。
3、幼儿能够背诵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儿歌。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
以下是一些选择教学内容的建议:1、贴近生活选择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幼儿园、社区等,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具有趣味性选择有趣、生动的内容,如故事、游戏、儿歌等,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多样性教学内容应涵盖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健康等多个领域,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秋天”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讲述关于秋天的故事,如《小松鼠找松果》。
2、开展秋天的果实认知活动,让幼儿认识苹果、梨子、柿子等。
3、教幼儿唱《秋天多么美》这首儿歌。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共1)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课程介绍与目标本次公开课旨在展示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是学前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背景01知识目标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的大小、形状、空间等。
0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0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使幼儿认识数字0-10,并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形状的认知引导幼儿认识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空间方位通过游戏和活动,使幼儿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概念。
数的运算初步引入加法、减法等基本运算概念,使幼儿了解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导入创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回顾以往知识在课程开始时,通过简单的回顾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激活学生前知教学策略讲解与示范01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小组讨论0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实践应用03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其中的规律和本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观察与思考动手操作游戏与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如搭积木、剪纸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美妙。
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030201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老师向学生们热情地打招呼,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角色。
打招呼和自我介绍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
学前数学教案小学数学
学前数学教案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写法
2. 能够按照顺序书写数字1-10
3. 能够简单地进行数字比较和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
2. 白板或黑板和彩色粉笔
3. 数学练习册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通过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10,让学生认识数字的形状和写法。
2. 带领学生一起用白板或黑板写出数字1-10,并让他们按照顺序书写。
3.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比较游戏。
例如,比较大小、比较数量等。
4. 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顺序排列练习。
让他们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字1-10。
5. 给学生发放数学练习册,让他们在册子上完成相关的练习。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通过游戏或其他活动来巩固数字1-10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写法练习,让他们熟练掌握数字的书写方式。
3. 给学生出一些有关数字的问题,让他们动脑筋思考并解决。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写法,能够按照顺序书写数字,并进行数字比较和顺序排列。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
班级:17级学前教育课程:数学授课教师:王贤课题名称集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
于关系。
2.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
性。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及材料黑板、粉笔、课本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生活中相关集合的例子。
2.指导学生预习课本知识。
3.查阅相关资料。
4.撰写教案。
5.准备相关教学用具。
教学反思
集合是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
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
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5分钟)1.我首先提出问题:在初
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
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
的例子吗?
2.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
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我
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3.接着我指出:那么,集
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
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
的内容。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
几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
么? 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
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
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
出这些实例的特征,并给
出集合的含义。
集合:一
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
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
教师提出问
题,指导学
生回答问
题。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集中学生
注意力,导
入新课。
使学生更
容易理解
集合的概
念。
提高学生
自主思考
能力
(二)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0分钟) 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
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
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
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
疑难。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
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
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
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指导学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
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
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
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
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
(4)班的一位同学,那
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
么关系?
指导学生回
答问题
提高学生
理解能力
(三)应用举例,巩固新知(15分钟)
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
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
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
A,记作a∈A。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N整数集N*或N+整数集
Z有理数集Q。
例1:判断下列各题所指的
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并
说明理由。
(1)小于5的正整数;
(2)好看的电影;
(3)参加2012年伦敦奥
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国体育
代表团团员;
(4)我国的小河流
(5)新华中学2012年9
指导学生完
成例题
提高学生
自学能力
(四)归纳整理,整体认识(5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
例2:用符号“∈”或“∉”
填空:
(1)0__N;(2)0__N+;
(3)0__Z; (4)5__R;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
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
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
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
注意些什么?
教师再次讲解以下内容:
1.集合的三个特性
2.集合的概念
作业:教材第4页的习题
一第1、2、3题
指导学生归
纳本节课的
内容。
教师讲解
学生复习
巩固新知
提高归纳
能力
增加印象
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第一单元集合
1.1集合
1.集合:通常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中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2.集合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属于符号:∈不属于符号:∉
4.实数集R、有理数集Q、整数集Z、正整数集N+、自然数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