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考察报告格式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4c542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c.png)
古迹调查报告(共4篇)第1篇: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化古迹调查报告2020年4月19日1河北省易县历史文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易县古称易州,始建于开皇十六年,历经一千多年的沿革变迁,易州大地胜迹叠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载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隋开皇(公元596年)置易县,时称易州,迄今已有14 的历史。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一幕幕悲壮的历史,镌刻下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燕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燕都遗址至今清晰可辨,而“黄金台”的故事则伴随着悠悠易水千古传诵。
易州古燕文化与邯郸赵文化共同构成闻名全国的“燕赵文化”。
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千古绝唱,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那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勾勒出“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历史画面,高标着中华儿女舍生取义的精神风骨.这里是中国古代名将乐毅、军事家孙膑、一代名医张元素的故里,更有聂荣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戎马倥偬的战斗足迹。
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就是在易县西部山区黄土岭上被击毙,“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为尽快开发资源优势,近年来,易县县委、县政府从加强基础建设起步,改进投资软硬环境,投资1800万元扩宽改造津(天津)同(大同)112国道易县段,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县畅通。
利用拒马河丰富的水利资源建设电站5座,年发电量7698万千瓦时,保证工农业生产用电需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地形地貌:全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分山区、丘陵、平原三个类型区。
其中山区1414平方公里,占55.83%,丘陵929平方公里,占36.68%,平原190平方公里,占7.49%。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西部群山起伏,中部丘陵相连,东部地势平坦。
民族:全县有十多个民族,汉族占95%,满族、回族等占5%。
山:境内有五大名山。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50米。
寻访古迹实践报告范文
![寻访古迹实践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09896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6.png)
寻访古迹实践报告范文一、实践背景寻访古迹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通过前往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参观、探寻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遗址,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和感受。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前往中国的山东省,寻访了历史悠久的孔庙和孔府。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导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因此孔庙和孔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实践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从早上开始,先来到了孔庙。
孔庙是供奉孔子的宫殿式建筑群,包括了上百间的大殿和楼阁,整个建筑群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我们首先参观了大成殿,这是孔庙中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孔子的正殿。
大成殿造型宏伟庄重,内部供奉着孔子的神像,正中摆放着装饰华丽的祭祀用品。
在大成殿前,许多游客正在虔诚地上香祭拜,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敬意。
我们也跟着导游的引导,依次参拜了其他的殿宇和神庙。
在参观过程中,导游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和儒家思想的内涵,使我们对孔子与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午,我们来到了孔府。
孔府是孔子后裔的居住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宅院。
孔府的建筑与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相符,有庭院、房屋、书院等,并且保持着古朴的原貌。
在孔府内部,我们参观了孔子后人的住房和书院。
住房中的陈设、家具都是按照古代风格进行布置,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书院是孔子后人的学习和研究场所,内部墙壁上镶嵌着成排的书柜,展示着古代文献和典籍。
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代学者的智慧和思考。
三、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寻访古迹的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忠诚”、“礼义”,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东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亲身参观孔庙和孔府,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对整个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其次,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
孔庙和孔府的建筑既庄严肃穆又充满艺术美感,其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61df047375a417866f8f84.png)
关于遗迹的考察报告篇一:历史遗迹考察报告历史遗迹考察报告2015年7月9日开始了我们学校组织的历史遗迹考察活动,为期四天,我们先后参观了法门寺,秦始皇陵兵马俑及博物馆,华清池,咸阳博物馆,茂陵,昭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这一路上,我们目睹了各样的文物古迹,收获颇丰。
7月9日,早上6:00坐车出发,车沿褒河一路走,我坐的那辆车是王老师带的队,车一边开,老师一边给我们讲解。
听老师说,由于褒河水平面上升,以前的褒斜道现在部分已经处于水中了,从窗子望出去,依然可以看见栈道淹在水中痕迹。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考察活动。
中午12:00到了宝鸡,吃了午餐之后,就出发去法门寺了,远远就可以看见合十舍塔。
一.法门寺进入法门寺后,在佛光大道两边均是佛像,慈眉善目,形态各异。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中的佛骨舍利就藏在地宫中,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
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
法门寺中的大量唐代宝藏也均由地宫的显露而重现人间。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
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
地宫当中还有大量的琉璃器,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
共有20余件。
地宫中还有一种瓷器,质地非常细腻,空空如也的瓷碗看上去就和装满了水一样,可见唐代制瓷业之发达。
里面还有唐代服饰的图画及实物,使我们更加了解唐代人的生活风尚和手工艺水平,有的工艺品我们至今是无法复制的,我深深地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108b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a.png)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一、前言在这个美好的春天,我们来到了祖国的名胜古迹,进行了一次踏青之旅。
这次考察的地点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市。
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六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我们一行人深入了解和感受了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本文将着重介绍我们的考察经历和所见所闻,以及对南京这座城市的评价和建议。
二、考察旅程第一天:中山陵我们一行人第一站来到了中山陵,这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陵墓,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质建筑群之一。
中山陵以严谨庄重的建筑和瑰丽的园林而著称于世。
我们在中山陵内漫步,欣赏着如画的园林景色,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山陵的建筑群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珍贵文物和展品,比如孙中山先生的遗物和图片等等。
从中山陵出来,我们来到了南京市区,途中欣赏了沿路的美丽风景。
第二天:夫子庙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南京市中心的著名景点——夫子庙。
夫子庙是南京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在夫子庙内,我们欣赏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比如明代建筑和文物等等。
夫子庙内还有各种文化气息浓厚的店铺,可以购买到很多传统文化商品。
下午,我们在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畔散步,欣赏风景、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礼品。
第三天:明孝陵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南京市东郊,考察的是明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明孝陵。
作为中国明朝世系皇帝建陵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又以其庄严肃穆、布局严谨而著名于世。
在明孝陵,我们参观了望狱、太和殿、神道等历史建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宗庙建筑布局的严谨要求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三、对南京的评价和建议作为一座充满着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南京可以说是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从我们这次考察的经历来看,南京既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又有现代的城市风貌,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名胜古迹,同时也有现代的商业和娱乐设施。
但是,我们也发现南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社会实践调研历史古迹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历史古迹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d32d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8.png)
社会实践调研历史古迹报告2021年9月10日-12日【调研地点】北京市【调研目的】了解并探索北京市著名历史古迹,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以吸取历史智慧,推动社会发展。
【调研方式】1. 实地考察2. 记录图片、视频3. 采访当地居民和导游【调研成果报告】第一章: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在清朝时期是一位避暑山庄,也是当时皇家贵族狩猎和迎宾的地方。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一。
整个园林以昆明湖为中心,主要景点有佛香阁、石舫、长廊等。
在颐和园,我们了解到清朝时期建筑、园林和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皇家的生活方式和政治手段。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颐和园是一个非常受人喜爱的地方,尤其是在节假日,前来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了解到颐和园向游客免费开放的一些政策,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和赞许。
我们还听取了导游的讲解,了解到颐和园背后的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故宫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皇家宫殿博物馆,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在对故宫进行调研时,不仅仅是对宫殿的建筑结构进行了了解,还参观了其中的一些珍贵文物和历史遗址。
我们了解到,在清朝时期,故宫曾经是举行文化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外国游客,他们对故宫的宏伟和历史底蕴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和敬意。
第三章:天坛天坛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坐落在北京市南部,总占地面积约273公顷。
天坛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结构最为严谨的祭祀建筑群。
我们在实地调研时,不仅对天坛建筑进行了考察,还了解到了天坛所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祭祀文化和宗教思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当天坛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109c0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6.png)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
大家好!我一直对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名胜古迹超级感兴趣。
最近呢,就专门对[名胜古迹名称]来了一场深入的探秘之旅,想知道这个地方到底有啥特别之处,为啥能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闪闪发光。
二、调查目的。
1. 了解[名胜古迹名称]的历史文化背景,就像扒一扒它的“老底儿”,看看它是怎么诞生的,又经历了啥沧桑变化。
2. 探究它现在的保护状况,毕竟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可不能在我们手里给弄坏咯。
3. 看看这个名胜古迹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毕竟现在旅游这么火,它肯定也出了不少力。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时间],这个时间选得可是很有讲究的哦。
天气不错,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正好适合到处溜达考察。
2. 地点:[名胜古迹详细地址]。
一到这个地方,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那氛围,绝了!四、调查方法。
1. 实地考察。
我就像个探险家一样,在名胜古迹里东瞅瞅西看看。
从大门开始,沿着那些古老的小道,把各个角落都走了个遍。
看看那些古建筑的结构啊,摸摸墙上的砖石,感受一下岁月的痕迹。
还特别注意了一下那些独特的建筑装饰,比如雕刻精美的门窗、古色古香的屋檐啥的。
2. 采访当地居民和游客。
碰到当地的大爷大妈,就凑上去跟他们唠唠嗑。
这些大爷大妈可都是活字典啊,知道好多关于这个地方的传说和故事。
还跟一些游客聊了聊,听听他们为啥来这儿,对这个地方有啥印象。
3. 查阅资料。
回来之后,又翻了不少书,还在网上搜了一大堆资料。
想把实地考察中不太明白的地方,再深入了解一下,就像给我的调查做个“知识补丁”。
五、调查结果。
# (一)历史文化背景。
1. 起源与发展。
[名胜古迹名称]可是相当有年头了,它建立于[具体朝代和年份]。
最开始呢,是[最初的用途,比如是某个达官贵人的府邸之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功能也不断发生变化。
在[某个重要历史时期],它又变成了[新的用途]。
在这个过程中,它就像一个见证者,默默地看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历史基地考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
![历史基地考察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dc045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d.png)
第1篇一、考察背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近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历史基地考察活动。
本次考察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历史基地,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考察内容1. 参观地点:我国某著名历史基地2. 考察内容:(1)了解基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2)参观基地内的文物古迹,感受历史文化的传承;(3)聆听历史讲解,了解相关历史事件;(4)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考察过程1. 考察前,我们组织了座谈会,邀请历史专家对基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考察活动奠定了基础。
2. 考察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文物古迹,积极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3. 考察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考察成果1.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通过考察,同学们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提升了历史素养。
同学们在考察过程中,学习了历史知识,了解了历史事件,提升了自身的历史素养。
3. 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参观历史基地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4. 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考察总结1. 考察活动组织严密,取得了圆满成功。
2. 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3.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关注历史,传承历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 希望学校能继续组织此类活动,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砥砺前行。
报告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第2篇一、考察背景为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责任感,我们一行人于近期对某历史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此次考察旨在了解历史基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9d08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e.png)
祖国名胜古迹考察报告尊敬的领导、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报告本次祖国名胜古迹考察的经历和感受。
本次考察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积淀,感受祖国大地的魅力,唤醒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北京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西安兵马俑等众多名胜古迹,每一个景点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在漫步于廊宇之间的时候,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帝王的宫廷之中,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底蕴,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奇迹,历史悠久,文化瑰宝。
站在长城上,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宽广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心,同时更能感受到在极端环境下的人类生存意志和创新精神。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是古代中国宇宙观的表达和展示。
当我们站在天坛的中心,看着那庄严肃穆的圜丘和祈年殿,不禁感叹古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和人民的智慧神秘。
颐和园则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其山水丽景、奇妙森林、精美建筑而闻名。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现代园林工艺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深入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相统一。
西安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型古建筑群,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兵器和战争文化。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辉煌和丰厚,尤其是武器装备的精妙制造和科技创新。
所有这些景点和古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我们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感召,也领略到了祖国的风貌和人民的奋斗。
总体来说,本次考察深刻启示我们爱国的情感和文化自信。
我们要时刻记住,祖国是最为强大和伟大的,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祖国的优秀文化,并且要发扬祖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
最后,感谢本次考察的组织者和领导,感谢我的同学们和老师们,让我们在这次考察中获得了如此珍贵的经历和收获。
古迹考察报告格式
![古迹考察报告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0e0c744caaedd3383c4d388.png)
古迹考察报告格式 篇一:博物馆考察报告格式考察时间:2011年12月18日文物名称:弦纹瓶文物年代:南宋文物器形:梅瓶文物用途:贮酒器所属窑口:龙泉窑南宋龙泉窑弦纹瓶。
从器形看,属于梅瓶,在宋时为贮酒器。
器物外施梅子青釉,是薄釉发展成多次上釉的实物例证。
一、龙泉窑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名窑,其主要产区在浙江西南部的龙泉,故得名龙泉窑。
龙泉窑烧制的历史始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其间共经历1600多年,故龙泉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其出产瓷器的总体风格以两宋交替时期为分水岭:北宋早期以前,龙泉窑瓷器的风格受到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表现出与这三窑相似的特征,即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在北宋中晚期有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具体表现为胎体较厚重,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用刻花、划花和蓖纹装饰。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
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使南宋龙泉窑扬名中外,并达到瓷器艺术的顶峰。
此次考察的这件南宋龙泉窑弦纹瓶就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
可以看出,生产此器物时,龙泉窑已由从越窑、瓯窑和婺州窑承袭下来的薄釉风格转变成为多次上釉形成的梅子青釉。
二、器形梅瓶的起源于契丹民族有密不可分的渊源。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畈,岁以为常。
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ii陶瓷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在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契丹人运用制瓷技术,生产出一种储水器——鸡腿平。
鸡腿瓶瓶身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腹、上粗下细。
契丹人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将鸡腿瓶传入中原地区,鸡腿瓶也逐渐演变成宋时的经瓶,即我们所说的梅瓶。
到了南宋时,梅瓶器型变得短矮,瓶身没有早期梅瓶修长,肩部也不如北宋时期饱满丰润,总体上看此时的梅瓶给人以浑圆感觉。
三、弦纹弦纹是古代陶瓷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纹饰,其纹样是在器物表面刻画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1ae7a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4.png)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
嘿呀,咱这不是对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名胜古迹特别感兴趣嘛。
正好有这么个机会,就决定对[名胜古迹名称]来个深入的探究,看看它到底藏着多少有趣的故事和文化瑰宝。
二、调查目的。
就是想弄明白这名胜古迹的来龙去脉,它为啥这么出名,有啥独特之处,还有它现在的保护情况咋样,可不能让这么好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里给糟践了呀。
三、调查对象。
[名胜古迹名称],包括它的建筑、周边环境、历史文物啥的。
四、调查方式。
1. 实地考察。
我就像个探险家一样,亲自跑到这名胜古迹那儿去。
一到那儿,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
我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之间穿梭,这儿摸摸,那儿看看,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那些斑驳的墙壁,就像是一位位老人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2. 查阅资料。
光看还不够呀,我还得做个文化小侦探。
跑到图书馆去翻那些厚厚的历史书,还在网上搜了一堆资料。
感觉自己就像个寻宝者,在文字的海洋里寻找关于这个名胜古迹的宝藏信息。
五、调查内容。
1. 名胜古迹的历史。
[名胜古迹名称]的历史可老悠久了。
据说它在[具体朝代]就已经开始修建了,当时的皇帝或者啥达官贵人,为了[修建的目的,比如祈福、彰显国力之类的],就大兴土木。
在修建的过程中,那可是汇聚了当时最厉害的工匠,这些工匠就像一群超级魔法师,用他们的双手把一块块石头、一根根木头变成了令人惊叹的建筑。
而且在历史的长河里,它还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像战争、自然灾害啥的,但它就像个坚强的战士,一直屹立到现在。
2. 建筑特色。
哇塞,它的建筑那叫一个独特。
从整体布局来看,就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
那些建筑错落有致,有的高大雄伟,像是在向天空示威;有的小巧玲珑,就像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建筑的风格融合了[具体的建筑风格,比如中式的飞檐斗拱、欧式的穹顶之类的],简直就是建筑风格的大杂烩,但又融合得那么完美。
就拿那屋顶来说吧,上面的瓦当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啊、凤啊,还有各种神话故事里的小怪兽,就像一场小小的神话展览在屋顶上进行。
古建筑考察报告
![古建筑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2abe4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a.png)
古建筑考察报告一、古建筑考察的缘起哎呀,古建筑考察可太有趣啦。
我呀,就是出于对那些古老建筑的好奇才参加这个考察的呢。
每次看到那些古建筑,就感觉像是在和古人对话一样。
我特别想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住的房子为啥要建成那样。
就比如说吧,我一直对那种四合院式的古建筑很着迷,觉得那里面肯定有好多故事。
二、考察的古建筑实例1. 寺庙建筑那寺庙可真是壮观。
从外面看,飞檐斗拱的,那屋檐翘起来的样子就像是鸟儿展翅欲飞。
寺庙的大门又高又大,一进去就能闻到那种淡淡的香火味。
里面的佛像庄严肃穆,周围的建筑布局也很有讲究呢。
柱子上还有精美的雕刻,那些雕刻的人物和图案栩栩如生,感觉都要从柱子上走下来似的。
2. 古老的民居古老民居也别有一番风味。
有些是那种木质结构的,走在木地板上还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好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房子的窗户是那种镂空的木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会在地上形成特别好看的光影图案。
而且这些民居的布局很注重家族关系,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功能,一家人在里面生活得井井有条。
三、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古建筑可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和木头搭起来的房子,它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呢。
比如说建筑的朝向,很多古建筑都讲究坐北朝南,这可跟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象征着吉祥和顺应自然。
还有那些建筑上的装饰图案,像蝙蝠代表福,喜鹊代表喜,都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古建筑就像一本本活的史书,记录着当时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还有人们的审美观念。
四、考察的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古建筑考察,我收获可多了。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觉得那些东西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就在这些古建筑里呢。
而且我还学会了欣赏古建筑的美,这种美不是那种表面的华丽,而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味。
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应该多了解古建筑,保护古建筑,让这些历史的瑰宝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我以后有机会还要去考察更多的古建筑,去发现更多隐藏在其中的秘密。
家乡古迹调研报告
![家乡古迹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c3aa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3.png)
家乡古迹调研报告家乡古迹调研报告一、引言家乡是我熟悉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迹作为家乡独特的文化象征,是我一直以来想要调研的对象。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家乡的古迹,探究其历史渊源,传承与保护情况,并进一步推动家乡古迹的保护与开发。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家乡古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2. 探究家乡古迹的传承情况,并分析传承中存在的问题;3. 考察家乡古迹的保护措施,评估保护工作的成效;4. 提出保护和开发家乡古迹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古迹的历史起源、传承过程等;2. 实地调研:前往古迹所在地进行实地勘察,考察古迹的现状和保护措施;3. 专家访谈:与当地文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获取他们对于古迹保护与传承的意见。
四、调研结果1. 家乡的古迹有名的有“XXX古城”、“XXX庙”等,这些古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 调研发现,家乡古迹的传承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承、书籍记录、艺术表演等;但存在不少问题,如年轻一代缺乏对古迹传承的兴趣;3. 家乡对于古迹保护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实施了一些保护措施,如加强环境整治、实施文物保护等,但仍存在管理不善、资金短缺等问题;4. 针对上述问题,调研中的专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古迹的建议,如加强教育引导、增加保护经费、提倡社会参与等。
五、调研结论1. 家乡的古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 古迹的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引导和传统文化的宣传,以激发他们对古迹传承的兴趣;3. 家乡的古迹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增加保护经费,并鼓励社会参与;4. 古迹的开发应注重保护,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六、调研建议1. 加强教育引导:在学校加大对家乡古迹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古迹保护传承;2. 增加保护经费:政府应加大对古迹的保护经费投入,支持古迹保护工作的开展;3. 鼓励社会参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古迹保护,如设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社会监督;4.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在古迹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发展,增加古迹的文化价值。
古迹游览的总结报告范文(3篇)
![古迹游览的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17249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5.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迹游览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
古迹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本报告旨在总结古迹游览的经验与收获,为今后古迹游览提供参考。
二、游览目的1. 了解我国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体验古迹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3. 增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 提高个人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游览路线及景点1. 路线:本次古迹游览路线包括北京、西安、洛阳、杭州等地;2. 景点:故宫、兵马俑、龙门石窟、西湖、雷峰塔等。
四、游览过程及心得1. 北京故宫游览故宫,让我们领略了明清两代的皇家气派。
故宫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每一处都透露出古人的智慧。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故宫的历史变迁,感受到了古代皇权的威严。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欣赏了众多珍贵文物,对我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心得: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游览故宫,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2. 西安兵马俑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参观兵马俑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秦朝。
兵马俑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通过参观兵马俑,我们了解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对我国古代军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心得: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瑰宝,游览兵马俑,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军事智慧。
3. 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在游览龙门石窟的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众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感受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龙门石窟的历史悠久,艺术价值极高,游览龙门石窟,让我们对我国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心得:龙门石窟是我国石刻艺术的典范,游览龙门石窟,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魅力。
4. 杭州西湖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人间天堂”。
【报告】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报告】名胜古迹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b22ad5a6c30c2258019e81.png)
【关键字】报告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一:【精品】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范文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具体考察:第一站:XX地点:XXX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XX首站出发。
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XXX!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
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
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位于XX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
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
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
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XXX 地点:参观XXX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9月8日晚我们从XX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
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缙云黄帝陵考察报告
![缙云黄帝陵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e39f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f.png)
缙云黄帝陵考察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缙云黄帝陵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迹。
相传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陵墓所在地,也是全国黄帝陵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缙云黄帝陵,我们特前往考察了该地,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考古发现缙云黄帝陵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
当地村民在开垦土地时,无意中发现了大量古代墓葬和文物。
经过考古专家的认证,这些墓葬的年代大都距今2000多年,年代较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这些发现为研究当地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陵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其中包括一些独具特色的器物,如石雕仙鹤、古代炊具等。
这些文物反映出缙云黄帝陵所在地在古代的繁荣和文明程度,也为当地的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历史沿革缙云黄帝陵据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陵墓所在地,历史悠久,文物丰富。
黄帝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一位伟大君主,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陵作为其陵墓所在地,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传说黄帝曾在缙云一带生活和执政,为当地人民带来繁荣和福祉。
缙云人民对黄帝陵格外尊崇,世世代代传承着对黄帝的敬仰和回忆。
三、文化价值缙云黄帝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记忆和传承。
黄帝陵周边区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缙云黄帝陵的发现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理解,促进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考察和研究当地的文物和遗迹,可以拓展和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提升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四、保护与传承通过加强考古研究和文化传承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后人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五、结语第二篇示例:缙云黄帝陵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是中国南方黄帝陵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c6ace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c.png)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
咱都知道名胜古迹那可是老祖宗给咱留下的宝贝,充满了历史文化底蕴。
我就寻思着去调查调查咱身边的[名胜古迹名称],看看它到底有啥魅力,现在过得咋样。
二、调查目的。
就是想深入了解这个名胜古迹的历史、现状,看看有没有啥问题需要解决,顺便也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厉害之处。
三、调查对象。
那肯定就是[名胜古迹名称]这个地方啦,包括里面的建筑、文物,还有在那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游客。
四、调查方式。
1. 实地考察。
我就像个探险家一样,走进了这个名胜古迹。
哇,一进去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古代。
我到处看那些建筑,瞅瞅墙啊,摸摸柱子,仔细瞧那些雕刻啥的,看看有没有损坏。
2. 采访游客。
碰到游客就凑上去搭话。
“大哥,您觉得这儿咋样啊?”“大姐,您为啥来这儿旅游呀?”从游客那儿得到了不少真实的想法呢。
3. 采访工作人员。
找到那些工作人员,就像记者采访一样。
“大叔,这地方平时怎么维护呀?”“阿姨,这儿游客最多的时候是啥时候啊?”工作人员给我讲了好多内部的情况。
五、调查内容。
1. 历史渊源。
这名胜古迹的历史可老长了。
原来它是[具体朝代]的时候建的,当时是[说明建这个地方的目的,比如给皇帝度假用的之类的]。
在历史的长河里,它还经历了好多故事呢。
比如说[讲一两个和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故事]。
2. 建筑特色。
这里的建筑那叫一个绝。
你看那屋顶,是典型的[建筑风格名称]风格的屋顶,弯弯的,像月牙一样,特别好看。
再看那些门窗上的雕刻,刻的都是[具体雕刻内容,比如花鸟鱼虫之类的],栩栩如生,感觉就像要从门窗上飞出来、游出来似的。
3. 现状。
(1)保护情况。
从表面上看,大部分建筑保存得还不错。
不过仔细看,还是能发现一些小问题。
有些墙皮有点脱落了,可能是风吹日晒的原因。
还有一些角落里有小裂缝,感觉需要赶紧修修。
工作人员说他们也一直在努力维护,但是资金有限,有时候有点力不从心。
(2)游客流量。
游客还不少呢,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那简直是人挤人。
历史古迹考察报告[最新版]
![历史古迹考察报告[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e6c33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e.png)
历史古迹考察报告历史古迹考察报告篇一:西安历史遗迹考察报告西安历史遗迹考察报告年5月16日至22日,我们一行40人,在刘远军老师向德富老师卢川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
收获不小,启发很大。
现将个人的学习体会报告如下:一、简要说明陕西省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称,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纷纷定都于此,在中国近代发展中也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文明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实录㈠唯一的帝王合葬陵——乾陵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
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有“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
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唐时代精神。
㈡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自1936—1946年间,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内有接待室、救亡室、会客室、住房、库房、厨房、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周恩来、朱德等重要领导人的办公室等旧址。
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
这里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间作为“红色桥梁”的历史。
党中央领导人林伯渠、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先后都在办事处居住过。
经念馆内还展出了当年的重要文件、手稿、书刊、照片和实物,再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风貌。
㈢张学良公馆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
参观访问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参观访问名胜古迹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022a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b.png)
参观访问名胜古迹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名胜古迹调查报告】一、引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欣赏和了解我们千百年来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然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我决定进行了一次参观访问名胜古迹的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参观的几个名胜古迹,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调查背景所参观的名胜古迹包括乐山大佛、长城和故宫。
这些古迹都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来的辉煌文化和艺术成就。
三、调查过程1.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我在周末前往乐山,提前做了一些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早,我来到乐山大佛的脚下,远远地就看到了那座巍峨的佛像。
乐山大佛高达71米,气势磅礴。
登临观赏之际,我不禁想起了佛教的智慧和人类的虔诚,同时也领略到了古人的艺术造诣和智慧。
2. 长城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我选择了北京附近的黄崖关部分进行参观。
踏上长城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不屈精神。
长城蜿蜒起伏,宛如一条巨龙,通过对抗外敌的历次战斗,见证了中国民族的英勇和坚韧。
3. 故宫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之一,位于北京市中心。
进入故宫的瞬间,我被其雄伟和精美的建筑所震撼。
我沿着宫殿建筑群的主轴线游览,感受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与荣耀,同时也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和冤屈。
在故宫,我看到了各种珍宝和古代文物,这些无声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这次参观访问名胜古迹的调查,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的丰厚文化底蕴。
这些名胜古迹不仅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成就,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保护和传承这些古迹,是我们时代的使命。
另外,名胜古迹的参观访问也给了我启示。
我们应该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时间,去探索和了解我们的文化。
只有亲身体验和感受,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古迹调研报告格式
![古迹调研报告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a79d0d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a.png)
古迹调研报告格式标题:古迹调研报告一、引言古迹调研是对特定的古代建筑、历史遗址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考察,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保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本报告对一次古迹调研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以期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向读者提供关于该古迹的全面了解。
二、调研目的1. 考察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了解古迹的现状和保护状况;3. 分析古迹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三、调研地点和时间选择北京市故宫作为调研地点,调研时间为2021年6月。
四、调研方法1. 文献调查: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文献和研究报告等,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实地考察:对故宫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观察建筑结构、参观展览、了解保护措施等。
3. 专家访谈:与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故宫的意见和建议。
五、调研结果1. 历史背景: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2. 文化内涵: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其中包括宫殿、宝座、壁画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独特魅力。
3. 保护状况:故宫的保护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复古建筑、加强文物保护等,保障了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4. 经济和旅游影响:故宫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吸引游客和提升地方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结论与建议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故宫,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故宫重要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2. 继续加强保护工作,对于古建筑的维修和保养要做好长期规划;3. 加强文物保护,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4.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导览和解说服务。
七、参考文献1. 张明. 故宫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2. 李红, 张光辉. 故宫工程保护与科技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17.注:以上为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具体内容和字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历史遗迹考察报告格式范文
![历史遗迹考察报告格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10306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a.png)
历史遗迹考察报告格式范文一、考察背景。
嗨,大家好!最近对历史遗迹特别感兴趣,就挑了[历史遗迹名称]去考察一番。
为啥选这儿呢?一是它名声在外,二是离我也不算太远,就这么愉快地决定啦。
二、考察目的。
咱去这个历史遗迹,可不是瞎逛。
主要呢,就是想亲眼看看那些古老的建筑、文物啥的,了解一下当年这儿发生过的事儿,感受一下历史的氛围,顺便也想知道这地方是咋保存到现在的,有没有啥保护的好法子可以借鉴借鉴。
三、考察地点。
[历史遗迹的具体地理位置,精确到省、市、县(区)、乡(镇)等,以及它周边的环境简单描述一下,像旁边有没有山啊、河啊,交通方不方便之类的]。
四、考察过程。
# (一)到达。
那天我就像个探险家一样出发了。
到了那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描述一下遗迹入口或者整体的第一印象,是宏伟壮观呢,还是有点破旧但充满历史感]。
门口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一些关于这个遗迹的基本信息,就像它大概啥时候建的,有啥重要意义之类的。
# (二)参观建筑。
1. 主建筑。
走进遗迹里面,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个主建筑啦。
哇塞,那建筑风格简直绝了![描述建筑的风格,比如是中式的飞檐斗拱,还是欧式的哥特式尖顶之类的]。
建筑的墙壁上有好多精美的雕刻,我凑近了仔细看,有一些是人物像,感觉像是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这些雕刻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还是能看出当年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不过呢,有些地方也有损坏,看着怪心疼的。
2. 附属建筑。
除了主建筑,周围还有一些附属建筑。
这些附属建筑也各有各的特色,有的像是以前的仓库,有的可能是住人的地方。
它们和主建筑相互呼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但是呢,这些附属建筑保存得就没有主建筑那么好了,有的屋顶都有点塌了,感觉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摇摇欲坠。
# (三)查看文物。
在遗迹里还有个小小的文物展览室。
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文物,有古老的陶器、青铜器,还有一些书画作品。
那些陶器上的花纹特别有意思,感觉像是古代人的涂鸦,充满了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迹考察报告格式篇一:【精品】20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范文20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 具体考察:第一站:XX地点:XXX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XX 首站出发。
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XXX!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
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
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位于XX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
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
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
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XXX地点:参观XXX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9月8日晚我们从XX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
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9月10日,我们一早出发,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
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9月11日,参观碑林。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
“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
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XX多年。
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9月12日,我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
XX年对外开放。
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9月13日,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据秦始皇陵兵马俑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
仔细观察,它们按品字型布局,根据发掘的先后,分别命名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仔细地注视着这方俑坑,两千多年的沧桑,依然保存了当年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个性,8000多件陶俑,一万多件古兵器在这里先后被发现和挖掘。
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俑人,基本上都在1.9米左右,高大魁梧,我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他们凝固了历史,鲜活了生命,把深厚的文化和精湛的艺术宏伟壮丽地再现于千年之后,通过古典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泥塑艺术的辉煌篇章,填补了中国艺术领域的空白。
在西安逗留了五天,每天的行程都满满的,参观古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品尝了当地的美食,领略到这里的风土人情。
白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西安的名胜古迹,晚上同学三五成群各自活动。
记忆最深的就是夜晚的大雁塔,每晚都有音乐喷泉,十分美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还有西安最热闹的回民街,回民街作为饮食集中的街区而出名,这里现在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饭纳凉消磨时间的市民的更多。
其实整个“回坊”地区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
“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
不过后几个地方要从回民街向深处走得远些,不容易找到,外地游客相对很少。
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既古老又现代,充满活力与文明的美丽城市!第三站:洛阳目的:参观龙门石窟9月14日,告别西安我们踏上开往河南洛阳的火车,似乎同学们对西安的印象都很好,甚至有点不舍离去!旅途还在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西安到洛阳坐火车只需5个小时,14号傍晚就到洛阳了。
在火车站附近找了旅馆安顿下来,第二天就去龙门石窟!9月15日,我们坐车到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
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
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
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
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十分壮观,大大小小的石像非常宏伟,震撼了游客的每双眼睛!第四站:孔子故里曲阜地点:参观孔庙孔林孔府篇二:西安历史遗迹考察报告西安历史遗迹考察报告20XX年5月16日至22日,我们一行40人,在刘远军老师向德富老师卢川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西安学习考察。
收获不小,启发很大。
现将个人的学习体会报告如下:一、简要说明陕西省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称,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纷纷定都于此,在中国近代发展中也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文明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实录㈠唯一的帝王合葬陵——乾陵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
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有“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
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唐时代精神。
㈡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自1936—1946年间,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内有接待室、救亡室、会客室、住房、库房、厨房、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周恩来、朱德等重要领导人的办公室等旧址。
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
这里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间作为“红色桥梁”的历史。
党中央领导人林伯渠、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先后都在办事处居住过。
经念馆内还展出了当年的重要文件、手稿、书刊、照片和实物,再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风貌。
㈢张学良公馆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
公馆大门开在北墙正东楼是机关楼,中楼是客厅、会议室,西楼是张学良居室。
从1935年9月到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秘书赵一荻小姐,以及儿子张闾琳及其其他随从人员在这里居住。
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和平解决也都在这里进行。
1936年12月11日晚,张学良在西楼2楼会议室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董英斌、黎天才等,宣布次日对蒋实行兵谏,布置其战略部署,并草拟了八项抗日主张。
12月23日--24日,南京政府、中共代表团和张杨又在此举行了三方会谈,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六项协议,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㈣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
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
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
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
唐代墓葬壁画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
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