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文学的生命美
川端康成文学的美韵风格
72
日本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川端康成文学的美韵风格 舞姿之美。 作者的一片深情, 千种风韵、 万般缠绵都交融在大自
二
川端康成的成名作 伊豆舞女 ( 1926) 尽管篇幅 不长 , 书名也似乎平淡无奇 , 既没有深邃的哲理 , 也 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和紧张的戏剧情节, 但由于作 者不求情节曲折 , 不是以激动热烈与炫技赢得读者 , 而是以敏感脆弱几近透明的心灵触动、 抒情、 雅致打 动读者, 但求内质的美感 , 用柔美的旋律激荡人们内 心的柔情。作家倾注全部艺术才能和感情, 描绘的 是未经雕琢和修饰的纯朴、 天真无邪的邂逅。通过 他们初步萌发爱慕的感情变化过程 , 深刻挖掘人物 内在的美 , 追求诗化的心态美 , 掀起人们心中一阵阵 情感的涟漪。对伊豆旖旎风光的描写, 宛如一幅用 明丽流畅的文采为原料勾勒出的景物素描。伊豆被 赋予永存的诗的生命 , 伊豆不再是静止的地名 , 而成 为主人公一路行旅中极见情味的活景, 它浸染着作 家具有诗人气质的主观色彩, 赋予山恋、 丛林和大流 以灵魂和性格。在创作手法上 , 伊豆舞女 重新开 拓和发展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 , 运用日本古典文学 的传统美和表现技巧, 从精神与技法两方面来显现 日本文学的特质 , 在形成和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上 取得了成功。 美在自然当中是无限的, 而作家的感觉是有限 的, 因此, 体现在小说中的美必须经过作家的感情过 滤, 凭着作家特有的感情提炼、 浓缩之后形成艺术的 美。情真必须以物来承载 , 来升华。万物均可生情。 特别是日本文学着重于四 季的变化, 通过月夜、 清 晨、 晚霞等四季和朝夕变化 , 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 , 暗示着生命节律的周期变化、 对季节的感悟以及季 节变化在作者心灵 中的投影。处处入画的景 物描 写, 不是生硬地嵌进作品 , 或作为渲染生活气息的浮 光掠影式的点缀 , 而是把它融入作品总体构思之中 , 服从了人物性格与主体的需要 , 有助于显露作品的 内在精神、 深沉的韵味 与意境, 通过环境气氛 的烘 托, 使环境与人物融为一体。每一点思考、 每一丝情 感都交融在大自然的美之中。这种洋溢着艺术灵性 和诗情画意的描绘 , 与情、 神、 气交相辉映中蕴含着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川端文学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作品中的美的形象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其中,尤其以《雪国》为代表,其对自然、人性和人文的反思与探索,深刻地展现了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美的形象。
本篇论文将以《雪国》为中心,探讨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为此,将列举如下9个提纲标题:1.《雪国》中自然美的体现。
作为一部以自然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将自然美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无论在狂风暴雪中的飘逸雪野、还是在夏日的涓涓小溪边,在作者的笔下,自然都展现出了独特而又神秘的美丽。
2. 《雪国》中人物形象的美的感悟。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感,而且在衣着、语言、举止等方面,都表现出浓郁的美的氛围。
3. 《雪国》中病态美的显现。
作品中的美并不限于健康、活力和正常的美感,相反,作者更加注重探索那些扭曲、病态、颓废等深邃而诡异的美。
4. 《雪国》中情感美的抒发。
作者通过冷峻而精细的叙述技巧,将人物在情感方面的细腻和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美不仅令读者心动,更是让读者对人性和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雪国》中文化美的表现。
作者通过刻画小说中所呈现的日本文化,完美地描绘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精彩绝伦。
6. 《雪国》中心境美的感悟。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心灵世界的描写,表现了属于心灵世界的那种境界之美。
这种美与自然环境、人物形象、文化等不同的美相比,更加抽象而又持久。
7. 《雪国》中超现实美的表现。
作为一篇奇幻小说,作者刻画的世界不仅包括现实世界、心灵世界,还有一些梦幻和超现实的元素。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小说中更加贴近人们内心深处的异想天开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8. 《雪国》中禅美的折射。
在川端文学中,禅的哲学思想贯穿整个作品。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灵的描写,传递出了一种禅美——那种超越语言、超越物质的内心世界之美。
9. 《雪国》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美感。
川端文学代表着日本文化的顶峰之作,其作品与日本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川端文学作为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描写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中,《雪国》是其代表作品之一,作为川端文学中的典型代表,《雪国》中的美的形象更是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以《雪国》为中心,探讨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
一、背景介绍二、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三、《雪国》中的自然美四、《雪国》中的人物美五、《雪国》的美学意义六、美的形象对人物情感的作用七、美的形象表现的文化意蕴八、川端文学美的形象的影响与借鉴九、结论与展望本文首先介绍了川端文学和《雪国》的背景和基本情况,然后系统阐述了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分析了自然美和人物美在《雪国》中的表现和美学意义,并通过分析美的形象对人物情感的作用以及表现出的文化意蕴,进一步揭示了川端文学的美学价值。
最后,本文探讨了川端文学美的形象的影响与借鉴,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上是本文的提纲,通过对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和《雪国》中的美的形象的探讨,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川端文学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和借鉴日本文学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希望本文能够启发更多人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和探讨。
1. 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介绍川端文学和《雪国》,从而为后续的论述做好铺垫。
可以包括川端文学的历史和影响、川端雪藏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雪国》的主要情节和主题等等。
这部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整个论文所讨论的背景和环境。
2. 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阐述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
可以讲述幸福的“浮世”和“彼岸”的概念、日常的物质性与经验性的最高境界,以及描写风景和人物的创作方法等等。
这部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川端文学中的美学理念和特点。
3. 《雪国》中的自然美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分析《雪国》中自然美的表现形式。
可以从季节、气候、地形、植物、动物等方面入手,阐述自然和人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代表的意义。
这部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雪国》作为川端文学代表作品中,自然美的表现和意义。
日本文化的“纯”与“美”,被他用一生写尽
日本文化的“纯”与“美”,被他用一生写尽最近是樱花盛开的季节,花期短暂的樱花,可以说集中展现了日本人的审美、价值和人生的境态,有种“一生悬命“的美。
而说到最能代表日本这种美学观的作家,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也许是川端康成。
这位日本文学“泰斗级”作家。
49 年前的今天,也是在川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 4 年之后,他在神奈川县逗子市的玛丽娜公寓含煤气管自杀身亡,而他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
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在自杀的这一天,川端对家人说:“我出门散步去了。
”川端的好友,另一位文坛巨匠三岛由纪夫,选择切腹自尽来给生命以暴烈的结尾,川端的死则更为哀戚,而他的死亡也如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贯彻了一种彻底的“物哀”之美。
晴雨雪风,都终归寂然。
最美的就是一切都在发生的瞬间。
接下来这5 本书,某种程度上,也是最能代表川端康成,以及日本文学的作品。
1935《雪国》“如果你想了解川端康成,那就从这本书开始。
”1935 年,川端康成写下了这本也许是他最知名的作品。
故事讲述日本东京一名舞蹈研究家三次去北国山村,与当地艺妓驹子邂逅相爱,同时又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流露出倾慕之意。
现代人总说“爱“的就是那一种感觉,而不是人本身。
也许川端康成将这种感觉写了出来。
“你了解我的心情吗?“驹子忽地又把刚刚关上的纸拉窗打开,一屁股坐在窗沿上。
岛村半晌才说,“星星的光,同东京完全不一样。
好像浮在太空上。
“ “有月亮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今年的雪特别大。
“生命短暂的美,徒劳,以及绽放时所获得的永恒,都在这本书里得道成仙。
想了解日本文学的人必读的一本书交易担保美好制造每日推荐,择优而生活小程序1949 - 1954《山音》一本集中展现川端康成“死亡意识”的小说。
与《千只鹤》一起,被誉为日本文学巅峰之作的一部作品。
讲述了一位孤独地眺望自然,凝视内心世界的老人——尾形信吾。
他对死亡的恐惧和预感成为小说的重要主题。
读《美丽的颜色》有感1000字
《美丽的颜色》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描绘爱情与生活美学的短篇小说。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美丽的颜色》展示了爱情的美好与纯粹。
在故事中,主人公与他的恋人之间的感情纯真而深刻,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充满了浪漫与温馨。
这种美好的爱情让我深感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与爱人相处的时光,努力经营彼此的感情,让爱情成为生活中最美丽的色彩。
其次,《美丽的颜色》让我认识到了生活美学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川端康成通过对色彩的描绘,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
这种对生活美学的关注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去欣赏生活中的风景,体验生活的美好。
此外,《美丽的颜色》还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在故事中,主人公在追求美丽色彩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种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把握每一个当下,努力地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同时,《美丽的颜色》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川端康成以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审美观,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文学的魅力,让我更加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也激发了我继续阅读和学习的热情。
最后,这篇小说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在故事中,主人公与恋人之间的感情充满了关爱与理解,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这种美好的人性让我深感敬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品质,追求真善美,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美丽的颜色》这篇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认识到了爱情的美好、生活美学的重要性、人生的意义以及人性的美好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努力实践这些品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继续阅读和学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更高的境界。
死亡美学--川端康成的人生与小说创作
死亡美学--川端康成的人生与小说创作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被誉
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获得了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中,经常涉及到死亡这一主题,在他笔下,死亡被赋予了一种美学的意义,成为了一种灵感源泉。
他在小说中
描绘的死亡并不是恐怖和悲惨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肯定和神
圣的存在。
他强调生命和死亡之间的联系和变幻,同时也表达了他
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人类和历史的思考。
川端康成在他的自传小说《伊豆的舞女》中,描写了一个在静
岡县伊豆半岛遇到了一位与世隔绝的舞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
死亡是其中一个主题,并且死亡使得生命变得更加珍贵、更有意义。
在小说中,川端康成试图探索一种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领悟,在
人类历史的大环境下,探索一个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感受和思考,并
试图通过小说表达对生命某种特殊的美学感受。
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死亡被视为一种美好、神圣和完美的存在。
他认为,在死亡之前,人应该珍惜生命,认真体验、享受和创
造美好的东西。
他的小说具有非常强的哲学思考和人类价值的探究,成为了日本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美之化身——浅析川端康成作品对美的理解和诠释
位 对美的追求 , 川端康 成有 着不 同的解释 , 这 导致川端康 成的作 品中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美。川端康成将 美 与 自己融
合 为一 , 本, 不夸张的说 , 他 就 是 美 的 化 身 。本 文 将 通 过 对 川 端 康 戎 乍 品 中审 姜 认 识 的解 析 , 从 而 达 到真 正 理 解 川 I 端 康
un de r s t a nd i ng o f t he e o nu o t a t i o n o f t h e s i g ni ic f a n c e o f Ka wa ha t a Yas u na r i ’ s b e a u t y . Ke y wor ds Ka wa b a t a Ya s u n a r i ; b e a ut y ; t r a di t i o n
戎 之 姜 的 内涵 意 义 。
关键词
川端 康 戎
美
传 统
的高 中学生—— “ 我” 和一个十 四岁的卖艺舞女 薰子在伊 豆 的汤岛邂逅 相遇 , 使“ 我” 与薰 子相互 之间产 生 了一 种朦 胧 的感情 , 但是最终“ 我” 与薰子不得不面对分离的痛苦。川 I 端 通过人物之问心灵 的交流和对伊 豆半 岛风情 的描 述 。向人 们展现 了 日本古 典文学的传统美 。《 伊豆 的舞女》 透过薰子 纤 细的美 , 反 映了她 内在 的悲伤和 沉痛 的哀 愁 ; 同时 , “ 我” 又蕴含着深邃而郁结 的情感 。川端是在努力淡化这种情感 , 他 把两人 的悲从属 于美 , 又使美 制约着 悲 , 悲 与美的 交融 , 从 而创造 出一种悲哀美 的抒情世界 。 薰子和 “ 我” 之 间仿佛 还没有 恋情 , 没 有惊心 动 魄的一 见倾心和生离死别 的痛楚 , 也没有 恋人 的接 吻和拥抱 , 两个 人仅仅看着对方沉 默或 是友好地打个 招呼 ,最 暧昧的情节 也仅 是薰子折 了一根竹 竿送给 “ 我” 作 手杖 , “ 我” 向薰子要 了一把桃 红色的小梳子作纪念 。即使这些小小 的细节非常 简单 , 但撩拨 “ 我” 心弦的却是那背后情感 的波澜 。最 后 , 当
川端康成文学特点
川端康成文学特点
1. 自然美、写实感和感性情感: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以自然美和写实感为特点。
他让读者感受到了日本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现了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此外,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达出感性和沉郁的情感。
2. 精致的语言和文学手法:
川端康成以精致的语言和文学手法著称,他的作品中经常使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和修辞手法等,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而又有层次。
3. 文化交流和对历史的关注:
川端康成重视文化交流,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他也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关注,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4. 悲剧色彩和对人性的思考:
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悲剧色彩,他在表现人类命运时,更多的是强调无可奈何和需要承受命运的沉重。
他的作品中也反映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包括爱情、家庭、个体意识等。
川端康成小说中“死亡”主题的美学特征
外国文学川端康成小说中“死亡”主题的美学特征文/李佳蔚摘要:本文旨在对川端康成小说中“死亡”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在当前很多小说和文学作品都摄入了死亡这一主题,却显少有一位作家能如川端康成一般对生死有着如此别具一格的理解。
对于川端文学而言,其笔下的死亡充斥着无常感、恐惧感和悲美感。
而如此深刻特征正是由于作家自身经历所造成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作家幼年失怙兼之忧郁敏感的性格成就了作家对世界的独特感受,而从客观方面来说,日本当时的社会背景、禅宗思想和本土物哀美学等诸方面因素也影响了作家的创作。
关键词:死亡主题;物哀美学;川端康成一、川端小说中“死亡”主题概述对于日本社会来说“悲哀”和“美”之间具有一定共同点。
而死亡本身则是悲哀的最高形式。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说“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正因为这样观点,终其一生川端康成都沉浸在追求死亡美感之中,倾尽全力来塑造一个充满美和悲哀的世界。
对死亡的感触在他早期作品中就有很多体现。
其作品《拾骨》曾这样描述其祖父的亡故“走向墓地的途中,我想起了这样一个传闻:据说昨晚守灵的时候,我祖父变成一缕蓝焰的鬼火,从神社的屋顶飞起,又从传染病医院的病房飞过,村庄的上空飘荡着一股令人讨厌的臭味。
”。
对于当时川端康成来说,此时他已经丧失了生命中最后一个亲人。
可他的文字依然宛如旁观者般理智,令所有人谈之色变的死亡在笔触中竟有了一些虚无缥缈的色彩。
而在作品《千只鹤》中,对于太田夫人亡故,他也没有用直接笔触来描写其自杀时的场面。
相反,他绕过了这些可能不具有美感的场景,侧面来写太田夫人自杀后她女儿对此的反应。
在文中,太田夫人的女儿这样认为她母亲的死亡“过世后,从第二天起我就渐渐觉得她美了。
这不是我的想象,可能是家母自己变得美了吧。
”由此可知,作者认为正是死亡才使太田夫人变得更为精致,死亡虽然毁灭了她的肉体,但是她的精神反而与美同化,成为美之化身。
在川端康成文中,其极少直接描写第一主人公在面临死亡时的心理历程和故事场景,而是借助于他人视角,通过侧面烘托来刻画逝者亡故,使其具有旁观者色彩。
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死亡之美”
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死亡之美”对于“死亡”,人们谈及色变,因为“死”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意味着黑暗和恐怖。
然而,曾获得1968年度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其一生的创作中,尤其是战后,近三分之一的作品(如《雪国》《千只鹤》《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抒情歌》等)都涉及到了“死亡”这一主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川端康成看待死亡的观点和态度与一般人的认识呈现出了巨大的反差——川端康成认为:“生即死,死即生。
生与死乃一线之隔,或者根本没有界限。
死亡是神秘的、美丽的。
死可以使丑、不伦升华为美,一死可以宽宥一切、净化一切。
”川端康成的这一死亡观和他在73岁时选择自杀,走向所谓的“死亡美”不得不令人深思。
那么,川端康成死亡美的观点是如何形成且怎样表现的?川端康成在他的小说中又是如何将恐惧的死亡升华为美的?本篇论文就围绕以上问题通过分析川端康成具有代表性的《雪国》、《千只鹤》以及《十六岁的日记》等作品来分别进行论述。
一. 川端康成“死亡之美”探源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曾说过:“谈论川端先生的人一定接触到美的问题。
谁都说他是一位美的不倦探求者,美的猎获者……先生不仅凝视着美,而且还爱美,可以认为,美也是先生的憩息,是喜悦,是恢复,是生命的反映。
”从东山魁夷的这段话,可看出川端康成一生都在追求和探寻美,美已成为他展现表达生活与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有的方式。
不论悲哀喜乐,不论生死存灭,川端康成都用他美的思想,美的眼光来向人们传达着他对生活现实的观照和解读方式,即摆脱对死亡的苦痛的印象,置身于一个生命自由、死亡消隐的完美的精神境界。
这种独特的视角感受必然注定川端康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艺术家在对生命的意义大彻大悟之后对死亡生成了独特的审美意义的接受。
死亡在他看来是具有美学性质的,具有神秘的诗意内涵和哲学意味。
这种死亡美的观点体现在川端康成的作品里就是主体的死亡,生命的暂时终止,“生——灭——生”的轮回思想,以及这一思想之中渗透出的幽情的哀伤、优美的怜悯以及纤细的哀愁这样一种审美情趣。
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美”与“悲”
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美”与“悲”所谓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觉的美。
――川端康成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作品“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实质”而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和心态,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意向,将“日本新的创造,贡献于世界的文化。
”泰戈尔曾说:“日本民族创造了一种独具完美形态的文化,发展了一种视觉美,从美中发现真理,从真理中发现美。
”川端康成不仅借鉴了西方凭直觉捕捉瞬间美感的艺术技巧,更注重发掘日本传统美的内蕴,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中找到了契合点,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川端康成之美”。
川端康成自己也宣称:他的创作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学”,要不遗余力地表现祖国的“传统美”。
一、人情美构成了“川端康成之美”的底蕴和灵魂致力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出有所感觉的美,并以此表达对世界的关照和对生命的体悟,乃是川端康成极力追求的艺术境界。
自成名作《伊豆的舞女》起,他相继创作了《雪国》《古都》《千鹤》《山之音》和《睡美人》等名著,从不同方位和视角探索、表现美的形态,构建了一座艺术美的大厦。
“艳丽美”“壮丽美”“物哀美”“幽玄美”“自然美”“清雅美”“朦胧美”等等,千姿百态之美交相辉映。
但在这诸美之表象下,却始终搏动着一个核心意象:情之美。
换言之,美在情。
任何一种风格都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川端康成艺术世界中的意味,就是态度和情感,即作家的情感、读者的情感、人类共有的情感。
因为归根结蒂,文学艺术不是别的什么,它是人自身的延伸物,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升华表现形式。
“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一件艺术品就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
大千世界,美不胜收,但在宇宙结构中,在世界万物中,不论是自然美或是信念美,都莫过于人情美。
论《在城崎》的生死观
论《在城崎》的生死观论《在城崎》的生死观生死作为人类共同的命题,一直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
而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在城崎》作品中,生死观更是贯穿全篇,深刻描绘了人类的生命存在状态和其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角度来探讨《在城崎》的生死观:一、人类生命的脆弱性在小说中,川端康成描绘了主人公朝比奈遥等人与自然环境的较量,也揭示出人类作为一种脆弱存在的现实。
当一个人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弱小。
朝比奈遥在湖边遇到高潮时,被湖涌起的水浪卷入水中,差点丧命,从而引发了对自己的思考。
另外,在遥的眼里,他看到了生命中无尽的消逝变化,感慨于生命的短暂,这也是表达了人类生命的脆弱性。
二、生命与行动小说中的人物们面对生命的脆弱性,不断地探讨着为生命添加意义的方法。
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完成对生命的独立认识和存在状态的确认。
遥和梦华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使命的讨论,以及对行动的探究和肯定。
生命的目的在于行动,只有坚持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才会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
三、对生命失去信仰的危险生命观的多样性,是由其背后的信仰与价值观塑造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人的本质,迷失在功利主义的茫然中。
在小说中,不少人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感觉到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因为他们已经不信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缺乏对生命的热情和追求。
对生命失去信仰的危险与遏制,也成为小说中体现的重要内容。
四、死亡与转化死亡作为生命中必然的一部分,扮演着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小说中,主人公对于死亡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也揭示了死亡与生命的关系。
朝比奈遥在青年之间的横断面之上感受到了生命与死亡的真谛,认为人类时时向死亡走去,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人在不断地转化、重生。
在日语中,“死”意味着“归宿”,意味着回归大自然,而这种回归是一种新的开始和新的生命。
小说通过生命与死亡的转化,描绘了生命繁衍和传承的生动场景。
川端康成文学之美:纯真淡雅哀伤
中图分类号:1 1 0 6 .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4 ) 0 2 - 0 1 2 1 - - 0 2
川端康成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 ,自小受到祖辈 影 响喜爱 古典文 学 ,并 大量 阅读 。尤其 对 《 源 氏物 语》一书更是爱不释手,反复阅读。相信正是那时 的积累,形成了他受西方文学影响却不失东方传统 审 美 的文学特 点 。川端 的一 生是坎坷 的 ,幼年 时父 母 、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 ,l 4 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 祖父也溘然长逝 ,这些经历给他造成 了很大的精神 创伤 , 也使他产生了伤感孤独的性格 。不得不说这 些经历也影响了他文章的情感基调和审视态度。 众所周知 ,川端康成是继印度诗人泰戈尔之后 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 品 《 占者 《 雪国》及 《 千纸鹤》 由于体现 了日本的传统东方 美而使其获得 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授予川端康 成 的奖 状题词 是 : “ 表彰您 以敏锐 的感受 ,高超 的 小 说技 巧 ,表 现 了 日本 人 的 内心精华 。 ”诺 贝尔 文 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 ・ 奥斯特林评价川端康 成 “ 虽然 受 到欧洲 近代现 实主义 文学 的洗 礼 ,但 同 时也立 足 于 E l 本古 典文学 ,对纯粹 的 日本 传统题 材 加 以维护和继 承” ,并赞扬其作 品 “ 充满诗情 画 意” 。 川端康成所追求的美 , 是在诗情画意的包裹下 所 体现 的对 动荡 时局 的态 度 ,对 西方文学 技巧 的学 习,以及对传统东方美 的传承。虽然他曾经历过盲 目西 化 否 定 传 统 和拒 绝 西 式 全 盘传 统 的 了两 种 极 端 ,然 而经过 不懈 的努力 和不断 的尝试 ,他在东 西 方 文化 的结合 中找 到 了正 确 的道 路 ,就是 注重情 与 景 、物与我的相互衬托 ,将平凡的自然景物与细腻 的人物情感相融合 , 并注重在文章体现 日 本所固有 的传统东方美 ,以此形成了他独有的文学之美。这
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悲与美[权威资料]
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悲与美摘要: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执着的继承日本传统美的作家之一。
川端康成在《不灭的美》中说到:“悲哀同美是相通的”,在他的很多作品中,“美”与“悲”都是相联系的,美与悲的统一构成了川端作品的悲哀美。
这种悲哀美正是川端康成一生所追求的审美境界,同时也正是川端康成文学的底蕴和魅力之所在。
本文通过《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分析了悲哀美在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川端康成;悲;美川端康成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文学不仅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典文学,还与平安朝以后的日本文学的传统相结合。
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尝试从现实中逃避,追求生命的本质。
但是,他所憧憬的“纯粹的美”就最终未实现。
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与现代神话相近的。
因此,他的作品洋溢着感伤的氛围也有着哀愁。
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纸鹤》、《古都》等小说中都体现日本的美与悲。
但是这些作品中的美丽的形象只是幻想中的美,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存在。
因此,这种美看起来非常优美,但是背后隐藏着许多悲伤。
一、《伊豆的舞女》的悲与美《伊豆的舞女》中的语言清晰唯美,并带有哀伤的情感。
小说中的文字语言中,继承了女性美感的哀愁美,体现了深远而纠结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借助咏叹方式表现出来的,赋予了舞女悲剧的情调,形成一种感人的艺术形象。
这种艺术形象,在表面上看来是非常风雅甚至是风流,但是体现了舞女与作者的伤感真情。
例如“舞女走到桥当中。
四十岁的女人走出公共浴场,看见了她们两人。
舞女紧缩肩膀,笑了笑。
让人看起来像是在说:要挨骂的,该回去啦。
然后,她疾步走回去了。
”还有“她那显得有些不自然的秀美的黑发,几乎触到我的胸脯。
她的脸倏地绯红了。
‘对不起,我要挨骂啦。
’她说着扔下棋子,飞跑出去。
阿妈站在公共浴场前。
千代子和百合子也慌里慌张地从浴池里走上来,没上二楼就逃回去了。
”故事结尾部分,舞女来到码头上,只能默默地低头望着大海。
川端的人性善恶与美丑观——从《睡美人》看川端晚年的内心世界
湖 j 匕广 播 电 视 大 学 掌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e i T V U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3 4 , No . 3
Ma r c h. 2 01 4 , 0 7 4  ̄0 7 5
一
、
耻或 自尊受伤 例如 ,江 口第三次 到睡美人 客栈 ,看到 l 6 岁 的来见习 的姑娘熟 睡时回忆起 了三年前 在神户 曾与一个 已婚少妇私通 的往事 。因为那事,江 口的内心一直受到没完 没 了的苛责 。 但是如今躺在这个被弄得像死 了一般熟睡 的姑 娘身旁 , 江 口竟然 莫名地对那件 事的后续有 了满意 的、 合乎 情理 的想象与解释 ,并认定事情 就是那样的 , 他终于露 出了 微笑 , 终 于得 到了解脱 。如果江 口不这样忏悔 自己曾经犯下 的错 、并原谅 了 自己以求得坦然,恐怕江 口直到老死都无法 从罪孽感 中得到解脱 、求得 安宁。可 以说 ,江 口算是在睡美 人客栈 了却 了 自己的一桩心事 。 睡美 人客栈 更是让江 口这类 的老人获 得心灵救 赎 的地 方 。有一些老人来这儿 不只是为了追悔流逝 了的青春年华 , 而是为 一生中所 做的恶赎罪 。“ 这些老人是成功者 ,而 不是 落伍者 。然而 ,他们的成功是在作恶之后获得 的,恐怕也有 人是通过不 断地做恶才得 以持 续成功的。因此 , 他们不 是心 灵上 的安泰 者,毋宁说是恐惧者 、彻底 失败 者。 ”所 以,有 的老 人并非 是因为接近 死亡 的恐 惧和对 青春消逝 的哀戚才 到这来 的。他们有 的只 是想秘密地在 这儿忏悔、赎 罪,以求 得心灵上 的宁静 。 二 、《 睡美人》与川端 的善恶美丑观 ( 一 )川端晚年 的内心世界 世 间万物 都具有两面性 ,没有绝对 的 “ 好 ”与 “ 坏” , 川端笔下 也没有绝 对的 “ 恶 ”与 “ 善” 、“ 丑 ”与 “ 美” 。在 川端看来 ,“ 恶 ”与 “ 善” 、“ 美 ”与 “ 丑 ”是可 以相互转换 的,只要衡量 的标准不违背人性 ,合乎情理 ,那么就算它被 绝大部分世人视作丑 恶的东西、不被认可 ,它仍然是善 的、 美 的。而且这种善 与美 ,在川端看来似 乎更符 合人性,更贴 近人 内心的真实感受 ,也更有人情味儿 。 睡美人客栈给 衰老 的老人提供年轻 少女的身体, 这种令人匪夷所思 的行 为绝大 部分世人无法接 受和 理解 , 但是对于这类孤独可怜 的老人来 说 ,这未尝不是一种精神和灵魂上 的抚慰方式 , 未 尝不 是一 种 “ 善 ”与 “ 美 ”的行为 。 而这些 老人也都是 “ 可 以放心 的客人” ,他们 不会 对姑 娘们造 成伤 害。 即使 是像江 口这 类不算 是 “ 可 以放心 的客 人” ,也会受到道德和 良知的约束,控制住 自己的情欲 。对 此, 作者通过江 口第二次到这家客栈 时的描 写表达 了 自己的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的论文报告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深刻的内涵与细腻的刻画而轰动文坛。
而在他的作品中,美的形象更是凸显出来,特别是在《雪国》这一代表作中,更是体现出了川端文学中独特的美学风格。
那么,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雪国》中的自然美自然是川端文学中重要的美的形象之一。
《雪国》中的自然美可谓是恰到好处,预示了一种精神的超越和世俗的解脱,比如小说中描写的雪景、冬景、夜景等等;二、《雪国》中的文化美文化美主要体现在《雪国》小说中的神话与传说,比如小说中连续出现的关于冰之女王的形象、两位女神对于人间的梦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等等;三、《雪国》中的神秘美神秘主要指的是川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宇宙与人之间的隔阂,这种隔离会带给人一种神秘感,从而加深读者的思考与审美;四、《雪国》中的人性美人性美是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川端康成善于细致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及情感变化,比如小说中的女主角“沙子”等等;五、《雪国》中的艺术美艺术美主要指的是川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文本语言、修辞、排版等多种艺术手法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六、《雪国》中的历史美历史美是指小说中呈现出来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等,比如小说中所涉及的舞台背景、人物背景等等;七、《雪国》中的情感美情感美主要指的是小说中塑造出来的情感世界,川端康成的雪国在细致地描绘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注重描写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八、《雪国》中的浪漫美浪漫美主要指的是一种对愿望世界的憧憬,对完美世界的期许,这种浪漫美贯穿于小说的始终,从而强调了小说中的遥远与神秘;九、《雪国》中的宗教美宗教美主要指的是小说中的宗教元素,这种宗教元素具有神秘性和精神性,从而赋予小说更多的哲学价值和深刻性。
一、《雪国》中的自然美自然美是川端文学中重要的美的形象之一,而在《雪国》中,自然美被川端康成刻画得恰到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文学的生命美摘要:川端作为日本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扬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雪国》更是其巅峰力作。
本文通过分析对主要人物驹子及动、植物的描写,解析川端文学的独特美学思想。
关键词:川端文学;雪国;生命美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2川端作为首位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文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雪国》作为获奖作品之一,更是川端耗时十余年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创作的力作。
他以敏锐的眼神、纤细的感觉,传神、细腻地刻画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作为日本传统美的继承者和开拓者,《雪国》高度传达了他对于日本传统美的独到见解。
一、执著的驹子——人物之美驹子是《雪国》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驹子是雪国的一个普通艺妓,出身贫贱,命运悲惨。
她是在东京的酒馆当女侍时被人赎身出来的,本打算将来做个舞蹈师傅以维持生计,可是刚过一年半她的恩主就与世长辞了,留下重病的儿子。
为给恩主的儿子筹集治疗费用,驹子当上了艺伎。
然而她与一般的风尘艺妓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岛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使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
尽管如此,岛村一开头就把她当做良家闺秀”。
[1]在川端笔下的驹子有着艳丽的容颜和丰满的身体,这也使得岛村深深地为之依恋,但是这个女子并没有因为低微贫贱的出生而放弃对于生活的理想以及为此的努力。
她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寻求生存的意义。
每天坚持记日记,做小说的读书笔记,“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
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
”对着空旷的山谷苦练三弦技艺,对于岛村的逢场作戏她非但没有怨言还一往情深。
但是,她所做的一切在岛村看来都是徒劳的,每天是徒劳,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琴艺是徒劳,为了给恩主的儿子行男治病而牺牲自己当艺妓是徒劳,对纨绔子弟岛村的思念以及从他那里得到真正爱情的想法也是徒劳。
正因为有了这个终日饱食无所事事的岛村的对比使得驹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地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在社会底层的弱女子并没有沉沦,相反为了追求爱情、回报恩主、改变命运,在积极地试图改变自身的境遇。
犹如恶劣岩缝中顽强生根发芽的野草,静寂山谷中遭受狂风暴雨侵袭的野花一样,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绽放着美丽的花朵。
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认为川端美学在《雪国》中所表现的是虚无的主导思想,但是虚无并非指生的黯淡,并非否定生命的美。
日本著名画家,川端康成的好友东山魁夷写道:“谈论川端康成先生的人一定接触到美的问题。
谁都说他是一位美的不倦探求者、美的猎获者。
应该说,实际上能够经得起他那锐利的目光凝视的美,是难以存在的。
但是,先生不仅凝视美,而且还爱美,可以认为,美也是先生的憩息,是喜悦,是恢复,是生命的体现。
”认为川端康成所指的美是生命的体现,是把生命和美联系在一起来看待,这是相当深刻的见解。
可以说川端的美学是离不开生命的,而生命历程本身也是一种感人至深的美。
通过驹子这个主要人物我们感受到川端文学的独特生命美,此外在川端美学世界里大自然更是美不胜收。
川端康成曾深情地说“世界上再没有像日本的绿色那样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纤细徽妙的了。
春天的嫩叶那样青翠欲滴,秋天的红叶那样鲜红似血,别的国家恐怕也没有像日本那样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吧。
不仅是花草树木,山川海滨的景色,四季的气象也是如此。
在这种风土、这种大自然中也孕育着日本人的精神生活”。
一花一草、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不再是客观的存在,在烘托人物的心情、暗示情节的发展上都被赋予了悠远深邃的意义,构成了《雪国》浩瀚宽广的背景舞台。
二、雪国——自然之美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这是《雪国》的开篇第一句。
这句话使得整个雪国的故事发生在了一个洁白晶莹的国度,而且这是一个与现实隔断的朦胧梦幻的地方。
在这个国度所有的事情与现实俗世毫无瓜葛,散发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美。
村子在寒冷的天空底下静静地沉睡着。
月儿皎洁地如同一把放在晶莹的冰块上的刀。
冬日的夜晚是漆黑、宁静的,皎洁的月亮则是白色的,强烈的黑白色彩对比使得夜晚的村子宁静中有着一种不安分。
月亮在日本文学史上多为歌人、作家的写作题材。
在没有照明工具的古代,月亮自然是夜晚活动的主要光源。
《百人一首》中收集的紫式部的和歌描写了走婚年代久别的女子与恋人匆匆聚首,恋人趁着月色别离后,女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幽怨。
月光成了男子往返恋人家的照明灯,富有浪漫的寓意。
在《竹取物语》中赫夜姬在月圆之夜升上月亮,在故事中月亮代表了神秘的去处,对于非仙界的人来说传递了由于不了解该去处而产生的不安的信息。
因此在川端的笔下月光映照的村子显得静谧、浪漫,但月亮犹如冰块上的刀的比喻同时使人感到透彻肺腑的凉意,以冷色调反衬岛村要回归东京而驹子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也暗示了貌似安静的村庄其实孕育着不平静的事件。
关于银河的描写在《雪国》中也堪称经典: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吧。
……真是美得令人惊叹不已。
缀满银河的星辰,耀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沙子,明澈极了。
正因为如此,岛村感到自身似乎被银河的亮光托起,并且视线被银河的深邃吸引。
在这段景物的描写中川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银河变得具有母性的温柔,让孤单生活在地球的人类感受到地球之外力量的关怀。
川端美学将其外延拓展到了宇宙,这种宽广的审美胸襟使得美学范畴无限大。
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的生命是在广袤无垠的宇宙范畴中存在,超越了个人的生命界限。
关于植物等的描写也恰到好处。
当岛村看到长在土坡上的狗尾草,绽满了淡黄色的花,细长的叶子,一株株地伸展开来,感到美得形似喷泉。
清晨,岛村醒来,从窗边俯视驹子才走过的上山地方,见种植在窗下地里的萝卜、甘薯、葱、芋头等,淋浴在朝阳下,叶片呈现出五光十色,不由地产生了一种好像初次看见的感觉。
晚秋时节,岛村从火车上下来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盛开在陡峭山脉至山顶的芭茅花,白花花的一片银色,恰似倾泻在山上的秋阳,啊,他不由地动了感情。
客栈的大门口装饰了几枝山上的红叶在岛村眼里大门口顿时好像明亮起来。
叶子在打红小豆。
红小豆辉光点点地从干豆秸里蹦了出来。
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无论是盛开的狗尾巴草、还是芭茅花、甚至作为蔬菜的萝卜等等无不在川端的笔下充满了生机。
植物盛开的花朵、蔬果的充满光泽的叶子这些都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拟人化了的红小豆被打出来的情形是“蹦出来了”,充满了动态的美感,再加上阳光的沐浴更是展现了勃勃生机。
雪国这个童话般美丽洁净的晶莹世界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绚烂。
而这个大舞台中的动物们更是一个个精灵,给这个舞台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三、鸟啼虫鸣——动物之美可参照浅谈《雪国》中自然景物中渗透的美意识在《雪国》中蝴蝶、鸟、青蛙、飞蛾、蜜蜂等动物都登上了舞台。
蝶儿翩翩飞舞,一忽儿飞得比县界的山还高,随着黄色渐渐变白,就越飞越远了。
蝴蝶的寓意是无常虚幻的,黄色的蝴蝶则被视为不吉祥的兆头。
在此处这两只蝴蝶暗指的是岛村与驹子两人。
两只蝴蝶越飞越远则暗示了两个人最终分离的结局,并且随着黄色渐渐变白,消失在远山,融入天际,指出了这段感情终会化为乌有。
“窗户依然张挂着夏天防虫的纱窗。
还有一只飞蛾,好像贴在纱窗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伸出了它那像小羽毛似的黄褐色的触角。
但翅膀是透明的淡绿色……这一点淡绿反而给人一种死的感觉。
只有前后翅膀重叠的部分是深绿色。
”停在纱窗上的飞蛾触角是黄褐色,翅膀是淡绿色,重叠部分是深绿色,这种色彩的配搭显得蛾子的外形艳丽无比,但是在美丽的外形下它被作者蒙上了死的色彩,生之中蕴含着死的可能,凸显了一种绝望的美丽。
与此相对,川端对秋凉以后昆虫的死亡进行了直接的描写。
“随着秋凉,每天都有昆虫在他家里的铺席上死去。
硬翅的昆虫,一翻过身就再也飞不起来。
蜜蜂还可以爬爬跌跌一番,再倒下才爬不起来。
……有些飞蛾,看起来老贴在纱窗上,其实是已经死掉了。
有的像枯叶似地飘散,也有的打墙壁上落下来。
岛村把它们拿到手上,心想: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的美呢!”川端非常细致入微的描写了昆虫的死亡过程,蜜蜂是爬爬跌跌,飞蛾是枯叶一样飘散,死亡的昆虫并不凄凉,它们形态各异地结束了在盛夏中鲜活的生命,作为承载生命的躯体展现了令人震撼的美丽。
让岛村感叹为何长的这样的美呢!“秋虫白天不停地啁啾啼叫”,鸟儿不知在哪里叫着,让人感到寒意。
川端笔下的雪国世界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听觉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似乎在欣赏交响乐章。
虽然以上描写了动物的死亡,但是对死亡的探索和思考才让我们更懂得生的含义,事实上,那些经历过死亡边缘的人,才更懂得生的美好。
川端对昆虫死亡的描写实际上让我们认识到生命只有在死亡的背景下才能领悟,死亡也是打开生命奥秘的钥匙,知道了死亡才能深刻体会生命的美丽。
四、生命美的思索川端康成作品中所包含的艺术内蕴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于美的追求则是一根贯穿他创作的主线。
作品从始至终都贯注着对宇宙、人生和生命的思索。
自然风物个体的变动不居、转瞬易逝,让他强烈感受到人之生命的短暂无常,但自然风物在整体上的流转循环、生生不息,同时又疗救、弥合了生命意识上的这种短暂无常,让人感到了生命的永恒无限。
通过川端的作品感受到自然风物的死灭对人生命意识的启迪不纯粹是单重的、向死的、否定的;还是双向的、辩证的、向生的。
个体生命融入宇宙,从而摆脱个体生命之局限性的解放之路。
与其说这是一种死亡崇拜,不如说这是一种生命力的崇拜,生命之美的讴歌。
参考文献:[1](日)川端康成著.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