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感觉派”
• 川端康成主张: 新感觉派 作家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 的思维方法。[1]

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
为两个东西分开写的,写为
“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
。他则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
体,写成“我的眼睛就是红
蔷薇”。
“孤儿习性”
• 孤儿体验,内向的性格,畸形的家 境,寂寞的生活,给川端留下了永 远挥不去的人生虚幻感。
பைடு நூலகம்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古都》在一 幅京都的风俗 画面的背景上 ,描写了一对 孪生姐妹千重 子和苗子悲欢 离合的故事。
《古都》不仅真实的放映 了由于贫富的悬殊所造成 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 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在 对比中细腻地表现了两个 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微 妙的感情波澜,而这些又 是与作品关于正在衰败中 的京都的景物的描写水乳 交融般地溶为了一体,突 出变现了传统美,自然美 和人情美的旨趣。[7]
川端文学“余情”之美
•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总是力求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 限的意蕴。因此,他对短小的作品情有独钟,只有简 洁的语言和短小的篇章才能为余情提供存在的空间。 •川端康成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追求“文已尽而意有余” 的境界:他的小说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戛然而止, 同时,任何一个结尾又都暗含着连接续章的空间,埋 伏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包括《千只鹤》,川端康成仍 然说:“至今这部作品也未写完。”“从来没有想过 要写首尾完整的作品。”
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
在悲哀中由于人们心灵的相互交流、相互抚 慰而产生的和谐、幸福的理想境界
《伊豆的舞女》深入地 展示了舞女内心的纯洁 和美丽,及其受歧视被 凌辱的境遇,由此发掘 出主人公的恋情的社会 内涵,即同是属于挣扎 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 相互尊重彼此关怀的真 挚友谊,从而表现了一 种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 精神。[4]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川か
端わ ば た
康や す
——
成な 心

灵 的


川端康成
(1899.6.14—1972.4.16)
•1901年,2岁。父亲因肺结核病去世。 •1902年,3岁。母亲染肺结核病去世。 后跟随祖父,祖母生活。 •1909年,10岁。姐姐芳子因热病去世。 未能参加姐姐葬礼。 •1914年,15岁。祖父去世。 从此成为孤儿。 •1968年10月17日,69岁。以《雪国》 《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 •1972年4月16日,73岁。在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三年之后,川端康成在玛丽娜 公寓的工作室里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 下只字遗书。
• 第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主 要有:《招魂节一景》、 《温泉旅馆》、《伊 豆的舞女》、《雪国》等,描写那些贫贱的艺技 、女艺人、女侍者等,作者以人道主义的同情描 写了她们辛酸、痛楚的生活,同时也表现了她们 遭受凌辱、践踏时的刚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第三类是表现消极、悲观、颓废、虚无倾向的作 品,这类作品主要有《禽兽》、 《千只鹤》、 《山之音》、 《睡美人》等。这些作品或写原 始生活,或写变态性爱,或写乱伦行为,表现作 家颓废没落的思想情绪。
• 代表作:《十六岁的日记》 《精通葬礼的人》 《致父母的信》
“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处女作的潜 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 全部生涯的潜流吧。”[2] ——川端康成
创作分类
• 川端康成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 三类:
• 第一类,主要是记录了作家童 年和少年时期坎坷辛酸的生活 历程,这类作品主要有《十六 岁的日记》、 《致父母的信 》等,描写了作家孤儿时代的 生活,对相继逝去的亲人的缅 怀和初恋的失意,充满忧郁、 感伤的情调;
川端文学对自然的描写
川端康成的作品大多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大自然的一 切都可以具有人的生命和性格,无论是日月山川,还 是房屋居舍,或是小小的虫子,都被川端康成赋予了 人的情感,承载了人的命运。川端认为自然描写欠缺 的《伊豆的舞女》,实际上开篇就是一段脍炙人口的 景物描写:“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 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 猛地横扫过来。”
《雪国》人物分析
• 岛村在梦幻的人生境界里 尽兴地谛观人生的。他对 现实人生采取的是一种东 方式的虚无态度。他坐食 祖产,游手好闲,耽于想 象,喜欢沉溺于非现实世 界的幻想之中去追求和捕 捉瞬间的美感。
• 在岛村的感觉里,驹 子是肉体的、现实的 美,一旦被占有就失 去了魅力,以往的追 求“如同一场幻梦” 。[5]
雪国
• 小说的基本情节是 写一个舞蹈艺术评 论家岛村在不到三 年的时间里,三次 从东京赴雪国旅行 ,并与山村艺妓驹 子交往的故事。
• 《雪国》中的虚无是远离现实,摆脱世俗 的系累,从而发现和追求更高远的美的境 界、精神的境界。正如岛村所做的那样, 远离家眷,到世外桃源般的“雪国”去体 味精神的逍遥、体悟精神的虚空。这种虚 空是主体与客体的交融,从而灭我为无。
• 两个倩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飘渺的乐 曲,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 那真是一幕清清淡淡 、影影绰绰的寻觅, 充满强烈的抒情色彩 。川端康成继承了日 本传统文学中的缠绵 悱恻的哀怨情调,借 旅途漂泊、萍水相逢 中的男女之情抒发了 人生的无常感。
川端式“佛典”文学特征
川端文学的“神秘性,抒情性,幻想性”
•川端康成的文学是一种“独白文学”。无论是与故人 还是生者,心灵的交流是一种独白的形式。这使得川 端康成的文学具有一种纯净安详而又神秘特异的抒情 性。 •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中体现了对镜像之美的格外关注。 《雪国》中的两面镜子:第一面是黄昏时分反光的车 窗,第二面是梳妆台的镜子。小说借助一系列镜中影 像实现了心灵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完美融合。
代表作品集
• 《十六岁的日记》 • 《千代》 • 《千只鹤》 • 《伊豆的舞女》 • 《雪国》 • 《古都》 • 《睡美人》
伊豆的舞女
• 主要描写了20岁高中生 “我”在伊豆与一个14 的舞女邂逅后产生了朦 胧的爱情故事。小说在 艺术上继承了平安文学 那种幽雅纤细又不无哀 愁伤感的美学传统。[3 ]
诺贝尔荣耀
• “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 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 “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 ”,以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为氛 围,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 忧伤与凄凉的美丽 ,把以“物 哀”为代表的“余情美”的文学 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8]
• 纵观川端康成一生的小说创作,始终都在 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美的追求,使人、物、 情、意融会一体,形成一种既有古典情韵 ,又具现代人道精神的风格独特的川端式 的美的文学。[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