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和转发表
路由表与转发表:
路由表与转发表:路由表与转发表: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转发表的结构应当使查找过程最优化,路由表则需要对⽹络拓扑变化的计算最优化路由表总是由软件实现的,⽽转发表可由硬件实现BGP(路径向量选择协议):寻找⼀条能够到达⽬的⽹络且⽐较好的路由,使⽤TCPRIP与OSPF:相同点:都是因特⽹的标准协议,都要和其他路由器交换信息,且收敛过程快不同点:RIP(距离向量协议)使⽤UDP,OSPF(链路状态协议)使⽤IP;交换对象:相邻路由器、本⾃治系统所有路由器;交换内容:到达⽬的⽹络及距离、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交换时间:定时、链路状态发⽣变化时;RIP⽹络规模较⼩,OSPF⽹络规模较⼤;OSPF没有坏消息传得慢IP数据报基本单位长度:⾸4,总1,偏8(⽚偏移只考虑数据部分)4位⾸部长度,16位总长度,32位源地址、32位⽬的地址在不同⽹络中传送时,MAC帧⾸部中的源地址和⽬的地址要发⽣变化,但是⽹桥在转发帧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0,DF,MFIPv4向IPv6的过渡:双协议栈、隧道技术专⽤地址:10.0.0.0~10.255.255.255172.16.0.0~172.31.255.255192.168.0.0~192.168.255.255划分⼦⽹原因:IP地址空间的利⽤率有时很低;给每⼀个物理⽹络分配⼀个⽹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太⼤⽽使⽹络性能变坏;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ARP⼴播请求分组,单播响应分组RIP 协议的优缺点:优点:实现简单、开销较⼩缺点:RIP限制了⽹络的规模,它能使⽤的最⼤距离为 15(16 表⽰不可达);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完整路由信息开销太⼤;当⽹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好消息传播得快,⽽坏消息传播得慢)。
RIP特点:RIP允许⼀个通路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只适⽤于⼩型互连⽹;RIP不能在两个⽹络之间同时使⽤多条路由;RIP 选择⼀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条⾼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计算机网络复习
第一章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局域网:以太网,令牌总线局域网,令牌环局域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七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四层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1983年TCP/IP协议成为标准协议,因特网诞生时间internet(互联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Internet(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 协议,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制订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不是RFC文档)、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通信子网:OSI下三层(传输层既不是通信子网,也不是资源子网),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络通信协议资源子网:主机,网络资源(软件、硬件)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电路交换:面向连接,时延小分组交换:无连接,时延大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点-点式网络(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交换功能分类: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但面向连接的却不一定是电路交换)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带宽与宽带:带宽是单位时间内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宽带是宽的通频带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带宽当前网络时延=网络空闲时延/(1-网络利用率)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定义发送者或接收者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作出何种响应)语法(定义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同步(定义事件完成顺序)Internet的分层思想:1、因特网的规模非常大;2、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单位网络的布局细节和本部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但还是希望连接到因特网上。
VRF技术介绍
VRF技术介绍VRF技术,即Virtual Routing and Forwarding(虚拟路由与转发),是一种在单个物理路由器上创建多个逻辑路由的技术。
VRF技术将虚拟路由表和接口创建在物理路由器上,实现不同的网络资源互不干扰,彼此独立的网络环境。
VRF技术在网络云化、虚拟化、数据中心、自动化等场景下应用广泛,成为企业级网络中的重要技术。
一、VRF技术的基本概念1.物理路由器:VRF技术运行的实体设备。
2.VRF实例(VRF instance):在物理路由器上创建的独立的虚拟路由实例。
每个VRF实例拥有独立的路由表、接口、转发表和管理设置等。
3.虚拟路由表(VRF table):VRF实例的路由表。
与传统路由协议的路由表不同,VRF table不会将路由信息从一个实例中泄露到另一个实例中。
4.虚拟接口(VRF interface):VRF实例的虚拟接口。
虚拟接口指向虚拟路由表,拥有独立的IP地址。
通过将物理接口绑定到虚拟接口上,VRF实例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隔离与转发。
5.转发表(Forwarding table):由转发器(forwarder)创建的一个表,用于存储目的IP地址和转发数据包到下一跳的信息。
6.管理设置(Administration setting):包含VRF名称、VRF ID、RD(Route Distinguisher)和RT(RouteTarget)等设置。
二、VRF技术的应用场景1.网络云化随着网络云化的广泛应用,企业中的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同时支持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互联和通信。
VRF技术可以将不同的云环境进行隔离,保证数据安全和云应用的高效运行。
2.虚拟化在数据中心和虚拟化部署中,VRF技术可以实现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隔离,保证虚拟机之间的通信不受干扰。
3.企业网络在企业的网络环境中,VRF技术可以用于实现各种虚拟专用网络,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网络互不干扰,保证了数据安全和业务质量。
组播路由与转发配置-h3c
1 组播路由与转发配置 .......................................................................................................................... 1-1 1.1 组播路由与转发简介.......................................................................................................................... 1-1 1.1.1 RPF检查机制 .......................................................................................................................... 1-1 1.1.2 组播静态路由 .......................................................................................................................... 1-3 1.1.3 GRE隧道在组播转发中的应用 ................................................................................................ 1-4 1.1.4 组播路径跟踪 .......................................................................................................................... 1-5 1.2 组播路由与转发配置任务简介 ........................................................................................................... 1-6 1.3 配置组播路由与转发.......................................................................................................................... 1-6 1.3.1 配置准备 ................................................................................................................................. 1-6 1.3.2 使能IP组播路由....................................................................................................................... 1-6 1.3.3 配置组播静态路由................................................................................................................... 1-7 1.3.4 配置组播路由策略................................................................................................................... 1-8 1.3.5 配置组播转发范围................................................................................................................... 1-8 1.3.6 配置组播转发表容量 ............................................................................................................... 1-9 1.3.7 跟踪组播数据的传输路径........................................................................................................ 1-9 1.4 组播路由与转发显示和维护............................................................................................................. 1-10 1.5 组播路由与转发典型配置举例 ......................................................................................................... 1-11 1.5.1 改变RPF路由配置举例 ......................................................................................................... 1-11 1.5.2 衔接RPF路由配置举例 ......................................................................................................... 1-13 1.6 常见配置错误举例 ........................................................................................................................... 1-15 1.6.1 组播静态路由失败................................................................................................................. 1-15
MPLS笔记
1.FEC(转发等价类)具有相同转发处理方式(目的地相同、转发路径相同、相同的服务等级)的一类分组称为转发等价类。
各个节点通过分组的标记来识别分组所属的转发等价类。
2.VRF(VPN Routing and Forwarding instances):虚拟路由器的路由表和转发表3.CEF:VRF中的IP转发表。
4.RD(Route Distinguisher)5.RT(Route Target)多协议标记交换1.多协议:MPLS位于传统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其上层和下层协议都可以是当前网络中的各种协议2.标记:一个长度固定,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分组所属反而FEC,决定标记分组的转发方式。
3.交换:通过FEC划分与标记的分配,MPLS的标记在网络中建立一条虚电路进行交换。
4.标记分组:包含了MPLS标记封装的分组。
可以使用专用的,也可以利用现有的链路层封装。
5.LSR(标记交换路由器):支持MPLS协议的路由器。
6.LSP(标记交换路径):使用MPLS建立的分组转发路径,由源LSR和目的LSR之间一系列的LSR以及它们之间的链路构成。
7.上游LSR与下游LSR,发送方的路由器为上游路由器,接收方为下游路由器。
8.LIB(标记信息库):包含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各种转发信息。
9.LDP(标签分发协议):MPLS的控制协议,负责FEC的分类,标记的分配以及分配结果的传输及LSP的建立和维护等。
10.LDPPEERS(标记分发对等实体):11.标记合并:对于某一相同FEC的标记分组,将不同的入标记替换为相同的一个出标记继续转发的过程,减少标记资源的消耗。
12.TLV(TypeLengthValue):MPLS的子结构。
标签分发协议LDPIP路由表中每一条IGP(内部网关协议)前缀,每台LSR都会进行本地捆绑,为路由条目加上一个标签,称为本地标签。
邻居的标签称为远程标签。
存放本地标签和远程标签的表称为LIB(标签信息库)。
路由和交换
信息网络与协议
0
0
P2 1
1
P4 0 0 1 P5
1
P8
P7
信息网络与协议
性能
• 最差情况下,查找算法需要遍历Trie的所有层次, 所以最差情况下需要有W次存储器访问
– W为前缀的最大长度,对于IPv4为32
• 查找复杂度和更新复杂度为O(W) • 最差情况下,增加一个前缀,需要增加W个节点 • 存储复杂度为O(NW)
Trie:ReTrieval,一种树型结构,在路由查找算法 中,使用Trie来组织转发表,从根节点开始的路径对 应着转发表表项的前缀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简单起见,在不影响算法的有效 性的情况下,转发表中的表项用其所对应的前缀来表示, 并且在所有例子中我们都假设IP地址长度为8比特
信息网络与协议
基于Trie的算法
Prefix Database P1 * P2 1* P3 00* P4 101* P5 111* P6 1000* P7 11101* P8 111001* P9 1000011*
Root Node Prefix Ptr 000 P3 -001 P3 -010 P1 -011 P1 -100 P2 101 P4 -110 P2 -111 P5
• Binary Trie • LC Trie
– Path-Compressed Trie – Multi-Bit Trie
• Lulea • Trie Bitmap算法 • IPv6路由查找
信息网络与协议
数据结构
• 使用二进制Trie来组织转发表
– Trie中的每个节点有两个指针:0-指针和1-指针 ,即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 从根开始到节点X的路径上的比特串代表了X所 对应的前缀P – 对于节点X,如果其前缀对应着前缀数据库中 的某个表项,则该节点称为前缀节点,前缀节 点包含了下一跳信息
路由表基础知识
路由表基础知识路由表基础知识IID:1237A1⼀、路由概念掌握⽹络路由的关键是路由的分析,这⾥先看⼀下同⼀个接⼝在不同时刻的两个图表 1相同的抵达⽹络〈Network Destination〉,在不同的路由协议可能会发现不同的路由,但这些路由并不都是最佳的。
在某⼀时刻,到某⼀个抵达⽹络 Network Destination的当前路由仅能由惟⼀的路由协议来决定,下⾯就来介绍路由协议的基础内容。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1.静态路由:配置⽅便,对系统要求较低,适⽤于拓扑结构简单并且稳定的⼩型⽹络。
缺点是需⼈⼯配置。
2.动态路由:有⾃⼰的算法,能过⾃动适应⽹络拖布的变化,适⽤于具有⼀定数量三层设备的⽹络。
缺点是:配置⽐较复杂,对系统要求较⾼,占⽤⼀定的⽹络资源。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1.根据作⽤范围:内部⽹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个⾃治系统内部运⾏。
如:RIP、OSPF、IS-IS。
外部⽹关协议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两个⾃治系统之间运⾏。
如:EGP。
2.根据使⽤算法:距离⽮量协议〈Distance-vector〉:包括RIP和BGP。
BGP也称为路径⽮量协议〈Path-Vector〉。
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包括OSPF和IS-IS.3.根据抵达⽹络 Network Destination址类型:单播路由协议〈unicast routing protocol〉:包括RIP、OSPF、BGP、IS-IS。
组播路由协议〈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包括PIM-SM、PIM-DM。
路由协议及路由优先级:对于相同的抵达⽹络 Network Destination,不同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可能会发现不同的路由,但这些路由并不都是最佳的。
在某⼀时刻,到某⼀个抵达⽹络 Network Destination的当前路由仅能由惟⼀的路由协议来决定。
简答数据转发原理的三张表,并分别说明其工作原理。
简答数据转发原理的三张表,并分别说明其工作原理。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据转发作为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转发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实现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的主机的过程。
在本文中,将以三张表的形式展示数据转发的基本原理,并分别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
表1:数据转发的基本原理| 步骤| 描述|| ---- | ---- || 1 | 源主机发送数据包到目的主机|| 2 | 数据包经过路由器或交换机进行转发|| 3 | 转发设备根据目的主机的IP地址查找最佳路径|| 4 | 数据包被发送到目的主机|路由器是实现数据转发的关键设备之一,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会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并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数据包最终到达目的主机。
数据转发的原理是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实现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的主机的过程。
路由器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交换机通过学习MAC地址和端口信息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这些设备在网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保证数据包能够快速、可靠地到达目的地。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更深入地理解数据转发的原理。
第二篇示例:数据转发是网络通信中常见的一种操作,通过数据转发,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流和传递。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转发是指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过程,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实现。
数据转发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三张表来解释,分别是转发表、路由表和交换表。
第一张表是转发表,转发表是一种记录数据包传输路径的数据结构,它将目的地址映射到下一跳地址,通常由网络设备维护和更新。
当数据包到达网络设备时,设备会根据目的地址查询转发表,找到对应的下一跳地址,并将数据包发送至下一跳地址。
这样,数据包就可以在网络中传递到目的地址。
第二张表是路由表,路由表记录了网络中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信息,包括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等。
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
“转发”和“路由选择” 转发” 路由选择”
路由表是根据一定的路由选择算法得到的 路由表是根据一定的路由选择算法得到的,而转 是根据一定的路由选择算法得到的, 又是根据路由表构造出的。 发表又是根据路由表构造出的 分组是通过转发 发表又是根据路由表构造出的。分组是通过转发 表进行转发的。 进行转发的。 为了便于讨论,可以不严格区分“转发”和“路 为了便于讨论,可以不严格区分“转发” 由选择” 也不一定使用“转发表”这一名词。 由选择”,也不一定使用“转发表”这一名词。 注:在转发分组时可以不是说“查找转发表”而 在转发分组时可以不是说“查找转发表” 是说“查找路由表” 是说“查找路由表”。
结点交换机的转发表
[1, 1] 1 换 2 机 3
交
[1, 3]
1
4 5 6 7 4 5 6 7
4 5 6 7
交 1 换 2 机 3 3
[3, 2] [3, 3]
目的站 下一跳 [1, 1] [1, 3] [3, 2] [3, 3] [2, 1] [2, 2] 交换机1 交换机 交换机1 交换机 交换机3 交换机 交换机3 交换机 直接 直接
[1, 3]
交换机 2
1 2 3
交换机 2 的转发表
[2, 1] [2, 2]
目的站是[3, 2]吗 目的站是[3, 2]吗? 查找转发表中的下一个项目。 查找转发表中的下一个项目。
否
结点交换机的转发表
[1, 1] 1 2 3
[1, 3]
交 换 机 1
1 2 3 4 4 5 6 7
1 交 1 2 换 2 3 机 4 3 3
所连接的交换机的编号 所连接的交换机端口的编号
计算机在广域网中的地址 用二进制数表示的主机地址划分为前后两部分。 用二进制数表示的主机地址划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的二进制数表示该主机所连接的分组交换机的编号。 前一部分的二进制数表示该主机所连接的分组交换机的编号。 后一部分的二进制数表示所连接分组交换机的端口号,或主机编号。 后一部分的二进制数表示所连接分组交换机的端口号,或主机编号。
路由器的技术原理
路由器的技术原理路由器是现代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实现网络之间的连接和通信。
本文将介绍路由器的技术原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硬件原理1. 中央处理器(CPU)路由器的CPU是其中的核心部件,它处理路由器的各项功能和任务。
CPU能够执行数学、逻辑和控制操作,来完成数据包的处理与转发。
2. 存储器路由器需要存储各种操作系统、路由表、缓冲区等数据,以便进行数据包的处理和转发。
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用于存储临时数据,ROM用于存储引导程序和固件。
3. 接口路由器通过各种接口来连接不同的网络,如以太网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等。
这些接口提供物理连接和数据传输的接口标准,保证了路由器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4. 转发引擎转发引擎是路由器的核心组件,它决定了数据包的移动和传输。
转发引擎使用路由表和转发表来决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并根据目的地址进行转发。
二、软件原理1. 路由协议路由器利用路由协议来获取网络拓扑信息,并构建路由表。
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边界网关协议(BG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和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等。
2. 路由表路由表是路由器用于决定数据包转发路径的重要数据结构。
路由表中包含了目的地址和下一跳信息,路由器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匹配,找到最佳路径后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
3. NAT(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路由器中的技术,它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全局唯一的公共IP地址,实现了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连接。
NAT还可以实现端口映射和负载均衡等功能。
4. 防火墙路由器中常常嵌入了防火墙功能,用于保护网络安全。
防火墙可以对进出的数据包进行安全检查,防止网络攻击和未授权访问。
结语路由器作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通信。
本文介绍了路由器的技术原理,其中包括硬件部分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接口和转发引擎,以及软件部分的路由协议、路由表、NAT和防火墙等。
路由表说明(详解routeprint)
路由表说明(详解routeprint)看了nello的路由表,就找来这片文章,比较详细的解释了路由表,这个还是比较常用的,和大家共享路由表说明--------------源码:--------------Active Routes:Network Destination Netmask Gateway Interface Metric0.0.0.00.0.0.0192.168.123.254192.168.123.8810.0.0.00.0.0.0192.168.123.254192.168.123.681127.0.0.0255.0.0.0127.0.0.1127.0.0.11192.168.123.0255.255.255.0192.168.123.68192.168.123.681192.168.123.0255.255.255.0192.168.123.88192.168.123.881192.168.123.68255.255.255.255127.0.0.1127.0.0.11192.168.123.88255.255.255.255127.0.0.1127.0.0.11192.168.123.255255.255.255.255192.168.123.68192.168.123.681192.168.123.255255.255.255.255192.168.123.88192.168.123.881224.0.0.0224.0.0.0192.168.123.68192.168.123.681224.0.0.0224.0.0.0192.168.123.88192.168.123.881255.255.255.255255.255.255.255192.168.123.68192.168.123.681Default Gateway: 192.168.123.254------------------------------------------------------------当前的路由:destination目的网段mask子网掩码interface到达该目的地的本路由器的出口ipgateway 下一跳路由器入口的ip,路由器通过interface和gateway定义一调到下一个路由器的链路,通常情况下,interface和gateway 是同一网段的metric 跳数,该条路由记录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多条到达相同目的地的路由记录,路由器会采用metric值小的那条路由第一条缺省路由:意思就是说,当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不在你的路由记录中,那么,你的路由器该把那个数据包发送到哪里!缺省路由的网关是由你的连接上的default gateway决定的该路由记录的意思是:当我接收到一个数据包的目的网段不在我的路由记录中,我会将该数据包通过192.168.123.88这个接口发送到192.168.123.254这个地址,这个地址是下一个路由器的一个接口,这样这个数据包就可以交付给下一个路由器处理,与我无关。
路由器内部的路由表和转发表区别
1.路由表路由信息最终要存储在用于路由器的主机或者专业路由器上,存放这些信息的地方称为路由表。
其中包含三元素:目标地址,掩码,下一跳。
1.1.查询路由表的开销有人认为查询路由表是一件和交换机查询MAC地址一样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查询MAC 地址/端口对是一种固定的数据查找,MAC地址都是固定的48字节,而IP地址呢,自从CIDR出现以后,地址成了“无类”的了,因此任意位的掩码都能成为正确的掩码,另外,聪明的管理员想出了路由汇聚,这些家伙将负担转嫁给了系统的实现者,从而系统实现者必须实现“最长掩码”匹配,既然掩码是不固定的,因此查询就是不固定的,这是很麻烦的事。
2.转发表数据包到达路由器的时候,要根据“指示”前往特定的端口,类似交换机的地址信息表,路由器上存放这个“指示”的地方叫做转发表3.两个表的关系3.1.联系转发表直接作用于数据包,而路由表是转发表生成的依据,转发表通过路由表生成。
一个特定的进程可以通过使用路由表中的信息,加上自身的主机方面的信息-比如网卡等信息-加以综合,得到一张转发表。
路由信息和主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它只描述网络链路状态和方向。
3.2.区别两表存储的信息是不同的,路由表只存储三元素-目标,掩码,下一跳;而转发表存储更详细的信息,比如输出端口信息,比如标记信息等。
转发表描述了主机方面的信息,在主机内部将一个数据包从一个端口导向另一端口,而路由表描述网络信息,将数据包从一个机器导向另一机器。
4.误区当前很多人都懂一个系统的实现,这些人不外乎3类,第一类精通linux内核,第二类精通Cisco设备的配置,第三类精通Windows网络编程以及NDIS。
三类人一般的交集很少,因此大部分熟悉Linux内核的人都不会去区分路由表和转发表,因为Linux内核本身就不区分这两个表,每到一个数据包都会查路由表(当然前面还有一个缓存...但这不是转发表);因此熟悉Cisco的家伙会认为两个表是一定要区分的,否则MPLS怎么实现?熟悉Windows 核心的人呢?可能并不关心这些,因为Windows几乎不用于路由器。
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的基本过程
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的基本过程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它在互联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数据包转发的关键设备,路由器能够将IP数据报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实现网络间的数据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由器转发IP 数据报的基本过程。
一、数据包的产生在网络中,数据包是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
当一个主机想要发送数据时,首先将数据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包含了源地址、目的地址和数据内容等信息。
二、路由表的建立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判断数据包的下一跳。
路由表是一种记录了网络中各个IP地址和对应的下一跳的数据结构。
在路由器中,管理员通常手动配置路由表,也可以通过路由协议自动更新路由表。
三、数据包的到达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首先会检查数据包的目的地址。
路由器会在路由表中查找与目的地址匹配的路由条目。
如果找到匹配的路由条目,那么路由器就知道了数据包的下一跳。
四、选择最佳路径在路由表中可能存在多个匹配的路由条目,路由器需要根据某种路由选择算法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五、数据包的转发当路由器确定了数据包的下一跳后,就需要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路由器会将数据包发送到与下一跳相连的接口,然后通过该接口将数据包发送出去。
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的中间路由器,最终到达目的地址。
六、数据包的接收当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址所在的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将数据包传递给目的主机。
目的主机会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七、数据包的返回在网络通信中,不仅有数据包的发送,也有数据包的返回。
当目的主机需要向源主机返回数据时,数据包会按照相同的过程进行反向传输,直到到达源地址。
总结: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数据包的产生、路由表的建立、数据包的到达、选择最佳路径、数据包的转发、数据包的接收和数据包的返回。
通过这些过程,路由器能够实现网络间的数据通信,保障了互联网的正常运行。
路由策略与策略路由的区别
路由策略与策略路由的区别
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的区别
路由策略是根据一些规则,使用某种策略改变规则中影响路由发布、接收或路由选择
的参数而改变路由发现的结果,最终改变的是路由表的内容。
是在路由发现的时候产生作用。
策略路由就是尽管存有当前最优的路由,但是针对某些特别的主机(或应用领域、协议)不采用当前路由表中的留言路径而单独采用别的留言路径。
在数据包转发的时候出现
促进作用、不发生改变路由表中任何内容。
概括一点讲就是,路由策略是路由发现规则,策略路由是数据包转发规则。
其实将
“策略路由”理解为“转发策略”,这样更容易理解与区分。
由于转发在底层,路由在高层,所以转发的优先级比路由的优先级高,这点也能理解的通。
其实路由器中存在两种类
型和层次的表,一个是路由表(routing-table),另一个是转发表(forwording-table)。
转发表是由路由表映射过来的,策略路由直接作用于转发表,路由策略直接作用于路由表
总结:路由策略(操作方式对象就是路由表)就是根据一些规则,发生改变路由表项。
策略路由(操作对象是某些特定的主机的数据包)是不改变路由表,改变某些主机的
数据包转发。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VRF配置教程(系列三)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VRF配置教程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路由技术成为了信息传输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网络流量,VRF(Virtual Routing and Forwarding)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VRF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开始,逐步介绍VRF的配置过程,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 VRF的基本概念和作用VRF是一种虚拟路由和转发技术,它可以通过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上独立的路由表,实现不同的路由策略和流量隔离。
而这种隔离是基于每个VRF都有自己独立的路由表和转发表。
通过使用VRF,网络管理员可以轻松地将网络分割为不同的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的路由协议、路由聚合、流量过滤等。
这种隔离带来的好处是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2. VRF的配置过程在开始配置VRF之前,我们需要确保网络设备支持VRF功能。
一般来说,现代的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具备VRF的功能。
第一步,创建VRF实例。
在设备的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vrf definition"命令创建一个新的VRF实例。
可以为该实例指定一个名称和ID,例如:vrf definition my_vrfrd 100:1第二步,配置VRF的路由表。
在VRF实例的配置模式下,使用"route-target import"和"route-target export"命令指定该VRF的进口和出口路由目标,以及使用"address-family"命令指定使用的地址族。
例如:vrf definition my_vrfrd 100:1route-target import 100:2route-target export 100:1address-family ipv4第三步,为VRF配置接口。
在接口配置模式下,使用"vrf forwarding"命令将接口与VRF实例绑定。
linux二层接口转发表
linux二层接口转发表
Linux的二层接口转发表是指在Linux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和
维护网络数据包转发的表格。
在Linux中,网络数据包的转发是通
过路由表和转发表来实现的。
在二层接口转发表中,主要是针对二
层数据包的转发进行管理。
二层接口转发表通常用于管理和维护数据包的转发规则,以便
将数据包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
这对于网络中的数据包路
由和转发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局域网中。
通过二层接口转发表,可
以指定特定的数据包应该从哪个接口发送,以及应该通过哪个接口
接收。
在Linux中,可以使用一些命令和工具来管理二层接口转发表,比如`bridge`命令、`brctl`命令等。
通过这些命令和工具,可以添加、删除和查看二层接口转发表中的条目,以及配置相关的参数和
规则。
二层接口转发表的作用主要是帮助管理网络数据包的转发,确
保数据包能够按照指定的规则和路径进行传输。
通过合理配置二层
接口转发表,可以实现更灵活和高效的网络数据包转发,提高网络
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Linux的二层接口转发表在网络数据包转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可以实现更灵活和高效的网络数据包转发,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ARP表、交换机转发表、路由表
ARP表、交换机转发表、路由表要弄明白二三转发原理和流程,必须弄清楚ARP表、交换机转发表和路由表,这是数据转发的依据。
由于ARP表和交换机转发表对于管理员来说是透明的,一般很忽视其工作原理,这是我需要注意的学习地方。
所以今天主要是弄明白ARP表、交换机转发表、路由表。
数据最终转发依靠的都是ARP表,他是数据转发最基础的依据。
ARP直接将硬件地址和网络地址相互映射。
数据最终转发依靠的虽然不是路由表,但路由表是一个向导,指引着数据的走向,让数据能跨越网络,ARP表是没有掩码的,是不区分网段的。
以下是我学习结合实验的学习内容小结:ARP表1、主机ARP表主机上查看ARP表:arp -a主机上删除ARP表:arp -d主机上ARP表项主要有:•Internet地址(这里是IP地址)•物理地址(这里是MAC地址)•类型(动态或静态,这里是动态)2、路由器ARP表路由器上查看ARP表:show arp路由器上删除ARP表:no arp ……路由器上ARP表项主要有:•协议(这里是IP协议)•地址(这里是IP地址)•生存时间(?)•硬件地址(这里是MAC地址)•类型(?)•接口(下一跳、出接口)总结:无论是主机还是路由器,他们的ARP表最重要的是网络地址和硬件地址这两项,最常用的也就是IP地址和MAC地址这两项的映射关系,这是ARP表的本质作用。
路由表1、主机上的路由表主机上查看路由表:netstat -r主机上的路由表项主要有:•目的网络(这里是IP地址)•网络掩码•网关•接口(这里是下一跳地址)•度量值2、路由器的路由表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show ip route路由器上删除路由表:no ip route ……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项主要有:•协议类型•网络地址(网段、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下一跳接口•管理距离、度量值•……总结:无论是路由器还是主机,他们的路由表都有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或接口)、度量值等基本选项。
转发表的建立过程
转发表的建立过程转发表是一种用于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重要数据结构。
在网络通信中,NAT允许内部网络(私有网络)使用私有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公共网络),同时隐藏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
转发表在NAT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记录了私有IP地址和公共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以下是转发表的建立过程:1. 确定转发表的大小首先,需要确定转发表的大小。
转发表的大小取决于网络规模和通信需求。
通常情况下,较大的网络需要更大的转发表来存储更多的映射关系。
2. 初始化转发表在确定转发表大小后,需要初始化转发表。
初始化过程包括为转发表分配内存空间,并设置初始状态为空。
3. 插入表项当需要进行NAT时,需要将私有IP地址和公共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插入到转发表中。
插入操作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检查转发表是否已满,如果已满则无法插入新的表项;2) 如果未满,则根据私有IP地址和端口号生成一个唯一的索引;3) 在转发表中找到该索引对应的位置;4) 将私有IP地址和公共IP地址以及端口号填入该位置;5) 更新转发表的版本号。
4. 查找表项在NAT过程中,需要经常在转发表中查找特定的私有IP地址和端口号对应的公共IP地址和端口号。
查找操作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根据私有IP地址和端口号生成一个唯一的索引;2) 在转发表中找到该索引对应的位置;3) 如果找到匹配的表项,则返回对应的公共IP地址和端口号。
5. 更新表项在NAT过程中,可能会需要更新映射关系。
例如,当内部网络的设备重新启动时,可能会重新分配一个新的私有IP地址。
这时,需要更新转发表中的映射关系。
更新操作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根据私有IP地址和端口号生成一个唯一的索引;2) 在转发表中找到该索引对应的位置;3) 更新私有IP地址为新的地址;4) 更新公共IP地址为新的地址;5) 更新转发表的版本号。
6. 删除表项当内部网络的设备离开外部网络时,需要删除对应的映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表是工作在IP协议网络层实现子网之间转发数据的设备。
路由器内部可以划分为控制平面和数据通道。
在控制平面上,路由协议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路由器通过路由协议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依照拓扑结构动态生成路由表。
在数据通道上,转发引擎从输入线路接收IP包后,分析与修改包头,使用转发表查找输出端口,把数据交换到输出线路上。
转发表是根据路由表生成的,其表项和路由表项有直接对应关系,但转发表的格式和路由表的格式不同,它更适合实现快速查找。
转发的主要流程包括线路输入、包头分析、数据存储、包头修改和线路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