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天气与气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及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及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及教学计划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天气与气候》教案及教学计划时间2019-01-29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天气与气候》教案及教学计划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天气与气候》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标要求● 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该术语。

●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使用气温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差异。

● 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七年级地理的基础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世界的气候”中,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天气与气候”。

世界气候分布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设计活动从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由学生自己分析,从而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
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循序渐进。

通过一些录像短片和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及其一系列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因其教学结构与方式都是以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利用课件再设计一组天气和气候的小组竞赛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课件
多变的天气
目标导航
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正确使用“天气” 和“气候”这两个术语。
2. 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卫星云图和天气 预报图。
3. 理解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 活动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 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风力:风强弱的 级别。共分18级, 级数越大,风力 越强。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 天气信息,了解天气变化?
电视 报纸 广播 互联网
手机、电话查询(12121) ……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 物的__数__量__有关,可以用__空__气__质__量__指__数__ 来表示。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 高气温出现在午 后2时左右,最 低气温出现在日 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以__一__年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最 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 __气__温__年__较__差__。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北半 球气温,通常大陆 上7月最高,1月最 低;海洋上8月最 高,2月最低。
日平均气温=(3+7+15+12)÷4=9.25℃
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都有 切身体验。
炎炎夏日,烈 日当空,人们在室 外活动容易中暑。
深秋时节, 寒潮突然降临, 气温骤然下降, 一些农作物就会 遭受冻害。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以__一__天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__气__温__日__较__差__。
结构梳理
天气及影响

卫星云图
变 的 天
天气预报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117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117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熟悉天气符号,能看懂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中描述天气气候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用错误教学法加强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记忆;以“争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检验学生对天气符号的掌握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的方式告知学生风雨雷电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希望能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素养;希望利用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2.2 教学难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3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用实验让学生感悟大气现象;联系生活,使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并使知识易于理解;利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两个概念的区别;用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地理事件的分析能力;用“错误教学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感官参与课堂教学,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老师有疑问有困难,请大家帮帮我:平时我们都有晒衣服的经历,作为好奇的我想知道衣服中的水到哪去了?你能告诉我吗?讲授新课。

3.1 神秘的大气实验:触摸刚取出的冰冻的矿泉水瓶,五分钟后再次触摸,你发现了什么?空气中的水会让地球充满生机,它会诱发哪些大气现象?讲解:地球的大气层有几百上千公里的垂直高度,从刚才的实验我们不难发现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只要我们提供一个让它冷却凝结的机会,雨、雪、冰雹等大气现象也就发生了。

而它们正是与我们有密切联系的天气、气候的组成要素之一。

3.2 天气与气候学生活动:阅读书中的文字完成。

(1)了解天气的概念,你能描述一下今天遵义的天气状况吗?生活中我们还会用哪些语言描述天气;(教师强调天气概念中的关键词:近地表、短时段、具体状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 天气与气候【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 天气与气候【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10℃ 20℃

23.5 N
你认为A处和B处最有可能是何种地形类型?为什么?
A654℃℃℃
7℃ 8℃ 9℃ 10℃
B
某地等温线示意图
陆地
22℃
海洋
18℃
14℃
A
B
该图表示是__南___半球_冬__ 季(季节)等温线的 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全章】》 精品PPT优质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新课导入
你知道下面的谚语是什么意思吗?
十雾九晴;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 蜂子朝王声,冰雹定降成; 东虹日头,西虹雨;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结论1:夏季陆地气温_高__,海洋气温_低__。冬季相反。
结论2:同纬度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降___低__
10
A
20
B
0 10
AB
同纬度 夏季 冬季
陆地 高 低 海洋 低 高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拓展延伸
气温的观测
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 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测定 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性污染物,主要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 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 而形成和富集。虽然在高空平流层的臭氧对地球生物具有重要防辐 射保护作用,但城市低空的臭氧却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污染物。
课堂小结
天气的概念 天气及
其影响
天气的特点
持续时间短 多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课件 天气与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课件 天气与气候

D.周五
【点拨】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的差,周四气温日较差为12 ℃最大。
练能力
【点拨】根据天
气符号可判断出
周五有雾,不利
3.据上表,以下天气播报正确的是( C ) 于户外活动;周
A.周二小雪转大雪
二是雾转晴;周三是晴转
B.周三晴转多云,气温回升 多云,但气温下降;周六
C.周五有雾,不利于户外运动 是雾转多云。
D.周六多云,有沙尘天气
练能力
[中考·东营]为引入气流缓解雾霾,北京正在建设多条宽度 500米以上的通风道。读北京市某两周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图3 -1-7),回答4~5题。 4.读图可知,这两周
内北京空气质量最 好的一天是( C ) A.15日 B.17日 C.24日 D.27日
练能力
5.下列关于通风道建设对北京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核心笔记
一、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_午__后__2_时__左右,最低气温 出现在__日__出____前后;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叫_气__温__日__较__差___。
核心笔记
2.年变化
核心笔记
月平均 气温
北半球 大陆 海洋
南半球
大陆
海洋
最高值 __7_月___
8月
__1_月___
2月
最低值 1月
__2_月___
7月
__8_月___
气温_年__较__差___=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冷 月平均气温
核心笔记
二、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图的判读
通常用_等__温__线___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同一条 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通常根据等温线的 ___延__伸___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 的___疏__密___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 线的___闭__合___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具体 如下表所示:

2022青岛版科学(2017)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附目录)

2022青岛版科学(2017)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附目录)

2022青岛版科学(2017)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11 一天的气温【教材分析】《一天的气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一课时。

以“一天的气温变化”这一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气温、怎样测量气温,通过整理分析气温数据,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给出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以及思考指向“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意识到一天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着的,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部分组成,①在同一时段内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同一时段内不同地点的气温,了解气温不同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测量出来的。

②利用百叶箱测量气温。

指导学生认识百叶箱,并且学会利用百叶箱测量一天的气温,并进行科学记录。

③整理气温数据,描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折线图等自己喜欢的形式整理观察到的数据并归纳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每天在固定时间观测并记录气温,坚持一个月。

指导学生课后观测并记录气温,既巩固了观测气温的方法,通过观察记录也能纵向了解一个月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本课通过具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测量气温并探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收集数据、处理信息,同事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直观的生活感受,只是缺乏用专业科学的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另外收集证据后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收集了气温数据后,如何使用折线图等形式处理这些数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百叶箱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能汇总整理信息,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天气与气候(通用)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天气与气候(通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天气图。

③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学会读卫星云图图、常用天气符号、会看天气预报,培养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对环境保护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对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探究和讨论教学法、启发式读图法、分析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学法:
读图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一、天气与气候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三、大气环境质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内容涵盖了天气与气候的定义、气团与气旋、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团与气旋、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天气与气候的图像和数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收集天气预报、气候数据等实际案例资料。

3.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和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与气候有什么认识?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解释天气与气候的形成原因。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例如,分析我国南方的雨季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北方沙尘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教学目标本章教材对应《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的细化,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 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 了解大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准,并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大气污染。

4. 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5. 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6. 能用降水量柱形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7. 能熟练的利用降水量柱形图或等降水量线来确定某一地区的降水状况。

8.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9. 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并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二)过程与方法1. 利用各种手段(多媒体、图片等)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2. 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3. 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学习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学习笔记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1)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2)风向与风力: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冰雹雨夹雪小雪中雪大雪雷阵雨雾霜冻沙尘暴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2、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3、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气温:1、定义:气温指大气的温度。

2、气温的观测仪器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单位0C,读作摄氏度次数一般每天四次(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各一次)3、气温的计算(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或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气温的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3、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如下表所示:海陆分布北半球南半球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陆地7月1月1月7月海洋8月2月2月8月三、等温线图的判读: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具体如下表所示: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等温线分布密集气温差异大稀疏气温差异小等温线呈封闭状态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四、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气温大致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 1 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符号图。

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画图:地理书第49页图3.5 常用的天气符号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 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 特点:短时间、多变。

例如,今天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可能就乌云密布。

- 描述要素:气温、降水、风、云、雾等。

2. 气候- 概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 特点:长时间、相对稳定。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说明昆明多年来的天气平均状况是比较温和的。

(一)天气预报1.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2. 常用天气符号- 晴:太阳图案;多云:太阳被云朵部分遮挡的图案;阴:云朵图案;小雨:一滴雨的图案;中雨:两滴雨的图案;大雨:三滴雨的图案;暴雨:四滴雨以上的图案;雷阵雨:闪电加雨滴的图案;雨夹雪:雨滴和雪花混合的图案;小雪:一片雪花的图案;中雪:两片雪花的图案;大雪:多片雪花的图案;雾:三条曲线的图案;霜冻:冰晶图案;沙尘暴:类似旋风加沙子的图案等。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的观测- 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观测。

-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8时气温 + 14时气温+20时气温 + 2时气温)div4)。

-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2. 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 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

3.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 气温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例如,赤道地区终年炎热,两极地区终年寒冷。

-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秋季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
一、填空(每空2★,共18★)
1.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2.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如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

3. 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

4.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

5.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主要有雨、雪、雹等。

二、选择题(每空2★,共20★)
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B)。

A.无风
B.微风
C.清风
D.强风
2.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A )。

A.北风
B.西风
C.东风
D.南风
3.降水量的单位是( D)。

A.米
B.厘米
C.分米
D.毫米
4.人们用( A)观测降水量。

A.雨量器
B.降雨器
C.降水器
D.风向标
5.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做(A)。

A.气候
B.气象
C.天气
D.风力
6.红旗飘向北方,这时吹的是(C)。

A.北风
B.东风
C.南风
D.西风
7.在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C)。

A.上午10时
B.中午12时
C.下午2时
D.下午4时
8.积云通常与(B)天气相联系
A.晴天
B.多云
C.下雨
D.多云转晴
9.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C)。

A.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遇到假期可以停止观察记录
C.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D.观察的记录要规范完整
10.常用的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力分为(D)。

A.10
B.11
C.12
D.13
三、判断题(每题1★,共10★)
1.人可以根据动、植物的行为变化预测天气信息。

(√)
2.风向通常采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记录。

(×)
3.在刮大风的天气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测风力。

(×)
4.我们做雨量器的杯子只要是透明的就可以了。

(×)
5.云层布满整个天空,但没有下雨,这种天气是阴天。

(√)
6.东南风是往西北方向吹的风。

(√)
7.“叶动红旗展”指出的风力是三级。

(√)
8.我们只能用旗子来估计风速。

(×)
9.不同的地区的气候是一样的。

(×)
10.风有风向和风力。

(√)
四、科学与实验(共29★)
1、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

测量前先进行猜一猜应该怎样进行模拟降雨,再设计方案,最后写出你的结论。

我的猜想:用雨量器进行模拟降雨并记录降水量(4★)
我的方案:(1)、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2)、先向雨量器倒入一些水到达“0”刻度;
(3)、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4)、降水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8★)
我的结论:降水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5★)
2.下面是某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西北风3~4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8℃,早上最低气温为零下3℃。

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极易引起森林火灾,注意控制野外用火。

试问:
(1)这里所说的气象消息是指某市的(填“气候”或“天气”)状况。

(2)气象消息说明天最高气温为天气,预计明天气温的日较差在 8℃左右。

(3)“西北风3~4级”中的“西北风”是指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

五、科学与生活(23★)
1、人们永远无法改变天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人民利用“干冰”改变天气,使晴天降雨、降雪。

2、在括号中写出下列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然后再将它们和它们相应的季节或
某个自然现象所代表的温度用线连起来。

水结冰的温度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