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生物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名词解释

活性污泥名词解释

活性污泥名词解释活性污泥是一种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沉淀物,主要由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它是废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物反应器之一。

初级沉淀和除磷装置处理过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些物质通过给污水通入生化池中被一种被称之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所吸附和吞噬。

在活性污泥中,这些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迅速分解和氧化,从而将其转化为能量和微生物细胞物质。

活性污泥反应器通常包括好氧反应器和厌氧反应器两部分。

在好氧反应器中,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细胞物质。

而在厌氧反应器中,则是通过产生甲烷、二氧化碳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来完成有机物的厌氧分解。

活性污泥的名字来源于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活性”和呈现出泥土的“污泥”形态。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活性污泥:1. 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是进行有机物和无机物分解的主要生物体系,例如各种细菌和真菌等。

2. 有机物: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是指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悬浮物、颗粒物质和溶解有机物等。

3. 无机物: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物是指废水中的无机物质,包括溶解无机物、大颗粒无机物和微生物细胞物质等。

4. 氧化分解: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氧化分解的代谢过程,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能量和微生物细胞物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5. 甲烷产生:在厌氧状态下,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产生甲烷来进行有机物的厌氧分解。

活性污泥在废水处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提高废水的水质和水环境的净化效果。

同时,由于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细胞物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重要原料。

总的来说,活性污泥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特征及作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

微生物中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存在,游离的细菌较少。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

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

因此,活性污泥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世界。

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

下面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的指示情况: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

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的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 以上的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的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

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消失。

3、在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微生物:辐射变形虫、多核变形虫、扇形变形虫等肉足类。

可判断为絮体变小出水混浊,SS升高,而这类微生物急增时必须调整工艺状态,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通气量,则可以印制污泥解体。

4、在活性污泥出现恢复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漫游虫、徐叶虫、徐管虫、尖毛等(全毛类)5、在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浮游球衣藻和霉菌。

丝壮菌是造成污泥膨胀的诱导生物,丝壮菌大量增殖是,则吸附型的原生动物急剧减少,污泥性能恶化,形成所谓的漂泥现象。

一旦出现丝壮菌增殖的趋势,4-7天后SVI急剧上升甚至会超过200。

6、进水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

判断为有机物较少,应增大曝气量。

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

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肉足类及轮虫类,包括阿米巴虫,高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盾纤虫和钟虫的锐减是负荷过高和毒物流入的征兆,大多数微生物灭绝时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进行恢复。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解析(附图)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解析(附图)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解析(附图)一、微生物镜检概述在活性污泥中占大多数的细菌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有诸多不便,而其中的原后生动物多以单体存在,且以游离细菌作为捕食对象,在活性污泥控制参数及环境变化时,其种类、数量、丰度等变化可用以指示活性污泥性状。

1、镜检注意事项1)取样于曝气池末端采样。

因为在活性污泥中原后生动物种群在曝气池首端常见的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中段是中间性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占优势,而末端的最终原生动物以何种类占优势决定了活性污泥生物相所处功能性状。

2)采样样品应为泥水充分混合液;生物相观察用样品不可与其他样品混合。

3)取样器要洗涤干净;样品绝不可放入冷藏、冷冻箱内,需进行保存,应该常温下操作并尽早观察。

2、原后生动物分类1)原生动物通常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分化的细胞器。

通常于水体中常见的有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原吸管纲并入)三大类。

鞭毛纲:具有一根或多根鞭毛,一般统称为鞭毛虫。

包括滴虫、侧跳虫、波豆虫、眼虫、内管虫等。

肉足纲:其机体仅有细胞质形成的一层薄膜,体型较小,大多无固定形态。

包括变形虫、太阳虫等。

纤毛纲:身体表面具有纤毛,并以纤毛作为运动和摄食的细胞器。

分为游泳型和固着型。

包括喇叭虫、斜管虫、豆形虫、肾形虫、草履虫、漫游虫、楯纤虫、裂口虫、扭头虫;钟虫、独缩虫、聚缩虫、累枝虫、盖纤虫等。

2)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其中微型后生动物需要借助显微镜予以观察。

这类包括轮虫、线虫、寡毛类动物、浮游甲壳动物。

3、生物相变迁活性污泥形成过程中生物相变化情况二、常见原后生动物一览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根据对活性污泥是否有利将原生动物分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和活性污泥类。

1、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2、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3、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4、后生动物三、生物相与运行1、活性污泥结构活性污泥絮体的大小、形状、紧密程度、构成絮体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污水处理状况。

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

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

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
1.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作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主要是细菌。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
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值规律
纯菌种的间歇增殖规律已经学过——《水微生物学基础》,细胞增长过程中存在“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同样,在多种菌种共存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增长的过程,存在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下面从有机物量F、微生物量M、耗氧速率(有机物降解速率)、污泥活性四个方面分析各个阶段特征。

1)适应期
也称调整期、吸附期,底物投入后,微生物在新环境下与底物接触,先吸附但不分解,适应环境,酶系统发生变化,不分裂,但个体增大。

时间较短5-15min。

书上提到后期会发生增值,因量太少,一般不考虑。

2)对数增长期
吸附后,F/M高>2.2,在O2充足的条件下,降解速度很快、生物增长也很快,耗氧量最大,污泥活性很强但松散、凝聚沉降性较差。

3)减速增长期
随着F↓、M↑、使得F/M↓,底物的量限制着微生物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部分微生物不得不分解体内营养及不易降解的有机物,逐渐活性变差、沉降絮凝性提高,某点处微生物数量达到最高、总降解速度最快,维持一定时间后,环境中已很少有营养可被摄取,进入内源呼吸期。

4)内源呼吸期
F/M很小,充分曝气,混合液中营养耗尽,几乎全部微生物只能分解体内营养以维持生。

活性污泥中常见原生动物[仅限参考]

活性污泥中常见原生动物[仅限参考]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微生物的指示作用(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变形虫(阿米巴)amoeba.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

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

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

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

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

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动态中的食物泡. 食物泡中充满了酶,用来消化猎物.消化过程很容易用显微镜观察。

food vacuole:食物泡 nucleus:细胞核变形虫的尾末端结构并非所有种类的变形虫都有尾末端,还是amoeba proteus属于太阳虫目(Heliozoan)中间的圆形的东西是核,而细胞的外层部分有很多大的液泡。

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1)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和浊度低。

(如5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11)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判断污泥的状况?(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累枝虫、楣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个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

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小。

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

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比较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比较

一、污泥和生物膜在系统特点的比较: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絮体称为活性污泥,是由好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组成,显示生物化学活性,具有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也有些可部分分解无机物)的能力。

活性污泥法处理的关键在于具有足够数量和性能良好的污泥,它是大量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即微生物高度活动的中心。

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可分为生物吸附阶段和生物氧化两个阶段:(1)生物吸附阶段: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充分接触,形成悬浊混合液,废水中的污染物被比表面积巨大,且表面上含有多糖类黏性物质的微生物吸附黏连。

成交体的大男子有机物被吸附后,首先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然后这些小分子物质与溶解性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或在浓度差推动下选择性渗入细胞体内,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下降而得到净化。

这一阶段进行的非常迅速,对于悬浮状态有机物较多的废水,有机物去除率相当高,往往在10-40min内,BOD可下降80%-90%,此后下降速度减缓,说明在这一阶段吸附作用是主要的。

(2)生物氧化阶段:被吸附和吸收的有机物质继续被氧化,这个阶段需要很长时间,进行非常缓慢。

在生物吸附阶段,随着有机物吸附量的增加,污泥的活性逐渐减弱。

当吸附饱和后,污泥失去吸附能力。

经过生物氧化阶段吸附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后,活性污泥又呈现活性,恢复吸附能力。

简单的说,活性污泥工艺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污泥排放系统。

其基本特征是:①利用生物絮体为生化反应的主体物;②利用曝气设备向生化反应系统分散空气或氧气,为微生物提供氧源;③对体系进行混合搅拌以增加接触和加速生化反应传质过程;④采用沉淀方式去除有机物,降低出水中的微生物的固体含量;⑥通过回流是沉淀池浓缩的微生物絮体返回到反应系统;⑦为保证系统内生物细胞平均停留时间的稳定,经常排出一部分微生物固体。

活性污泥常见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常见的微生物
(7)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ﻫ(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ﻫﻫ(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ﻫ(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ﻫ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常见的微生物
———— 作者:
———————————————————————————————— 日期:
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
(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 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ﻫﻫ(2)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相关微生物的图片提供如下:
1、变形虫(阿米巴)amoeba.
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 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ﻫﻫ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ﻫﻫ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动态中的食物泡.食物泡中充满了酶,用来消化猎物.消化过程很容易用显微镜观察。ﻫ food vacuole:食物泡

活性污泥中常见原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常见原生动物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照片微生物的指示作用(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变形虫(阿米巴)amoeba.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

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

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

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

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

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动态中的食物泡. 食物泡中充满了酶,用来消化猎物.消化过程很容易用显微镜观察。

food vacuole:食物泡 nucleus:细胞核变形虫的尾末端结构并非所有种类的变形虫都有尾末端,还是amoeba proteus属于太阳虫目(Heliozoan)中间的圆形的东西是核,而细胞的外层部分有很多大的液泡。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解析(附图)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解析(附图)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解析(附图)一、微生物镜检概述在活性污泥中占大多数的细菌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有诸多不便,而其中的原后生动物多以单体存在,且以游离细菌作为捕食对象,在活性污泥控制参数及环境变化时,其种类、数量、丰度等变化可用以指示活性污泥性状。

1、镜检注意事项1)取样于曝气池末端采样。

因为在活性污泥中原后生动物种群在曝气池首端常见的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中段是中间性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占优势,而末端的最终原生动物以何种类占优势决定了活性污泥生物相所处功能性状。

2)采样样品应为泥水充分混合液;生物相观察用样品不可与其他样品混合。

3)取样器要洗涤干净;样品绝不可放入冷藏、冷冻箱内,需进行保存,应该常温下操作并尽早观察。

2、原后生动物分类1)原生动物通常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分化的细胞器。

通常于水体中常见的有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原吸管纲并入)三大类。

鞭毛纲:具有一根或多根鞭毛,一般统称为鞭毛虫。

包括滴虫、侧跳虫、波豆虫、眼虫、内管虫等。

肉足纲:其机体仅有细胞质形成的一层薄膜,体型较小,大多无固定形态。

包括变形虫、太阳虫等。

纤毛纲:身体表面具有纤毛,并以纤毛作为运动和摄食的细胞器。

分为游泳型和固着型。

包括喇叭虫、斜管虫、豆形虫、肾形虫、草履虫、漫游虫、楯纤虫、裂口虫、扭头虫;钟虫、独缩虫、聚缩虫、累枝虫、盖纤虫等。

2)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其中微型后生动物需要借助显微镜予以观察。

这类包括轮虫、线虫、寡毛类动物、浮游甲壳动物。

3、生物相变迁活性污泥形成过程中生物相变化情况二、常见原后生动物一览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根据对活性污泥是否有利将原生动物分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和活性污泥类。

1、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2、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3、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4、后生动物三、生物相与运行1、活性污泥结构活性污泥絮体的大小、形状、紧密程度、构成絮体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污水处理状况。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是一种由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生物膜,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的废水。

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是其功能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活性污泥性状主要包括:
外观:活性污泥应是稠糊的,呈现浓稠的状态。

浊度:活性污泥应具有较低的浊度,表现为透明度高。

流动性:活性污泥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不易结块。

化学需氧量(COD):活性污泥应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COD值应低于原水。

生物相观察主要包括:
微生物种类:活性污泥中应含有多种微生物,如细菌、厌氧菌、真菌等。

微生物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应达到一定水平,保证其高效降解能力。

微生物多样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降解能力。

微生物活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表现为高的降解率和生长速率。

指导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调节和改善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
调节污泥负荷:适当调整污泥负荷,使其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能力。

控制水温:保持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添加营养物质:适当添加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控制氧气浓度:保持氧气浓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
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通过观察和指导,能够使活性污泥保持较好的性状和生物相,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常见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常见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常见的微生物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1) 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 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 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 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相关微生物的图片提供如下:1、变形虫(阿米巴)amoeba.顾名思义,变形虫是能变形的。

不过这种变形也是有限度的。

?一些种类的变形虫能向四外伸出假足,以探查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移动方向。

而有些种类根本没有假足。

他们猎食时覆盖它的猎物,把猎物裹起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猎物。

?大多数变形虫对人体无害,但有几种变形虫能产生人类疾病:阿米巴痢疾,主要发生在贫穷国家。

变形虫食性广,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原生动物,真菌,有机碎片等皆是它们的食物. 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一文概括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区别

一文概括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区别

一文概括!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区别!目前生物法处理污水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下面,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理论学习,就这两种工艺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

一、活性污泥法1.流程与原理。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

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

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呈悬浮状态。

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是由于其巨大的表面积和多糖类黏性物质的作用。

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

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

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

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

它本质上与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相似,只是经过人工强化,污水净化的效果更好。

二、生物膜法1.生物膜法工艺类型。

润湿型:生物滤池、生物滤塔、生物转盘。

浸没型:接触氧化、滤料浸没在滤池中。

流动床型:生物活性碳,砂粒介质悬浮流动于池内。

2.原理。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生物膜法依靠固定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膜来降解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细胞几乎能在水环境中的任何适宜的载体表面牢固地附着、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因此生物膜通常具有孔状结构,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活性污泥中的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

微生物中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存在,游离的细菌‎较少。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

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

可以所,活性污泥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

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

下面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的指‎示情况: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

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的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以上的‎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的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

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消‎失。

3、在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微生物‎:辐射变形虫‎、多核变形虫‎、扇形变形虫‎等肉足类。

可判断为絮‎体变小出水‎混浊,SS升高,而这类微生‎物急增时必‎须调整工艺‎状态,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通气‎量,则可以印制‎污泥解体。

4、在活性污泥‎出现恢复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漫游虫、徐叶虫、徐管虫、尖毛等(全毛类)5、在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浮游球衣藻‎和霉菌。

丝壮菌是造‎成污泥膨胀‎的诱导生物‎,丝壮菌大量‎增殖是,则吸附型的‎原生动物急‎剧减少,污泥性能恶‎化,形成所谓的‎漂泥现象。

一旦出现丝‎壮菌增殖的‎趋势,4-7天后SV‎I急剧上升‎甚至会超过‎200。

6、进水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

判断为有机‎物较少,应增大曝气‎量。

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

第五章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第五章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第五章活性污泥微生物5.0真核与原核5.0.1.原核: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5.0.2 真核:真核生物是指由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组成的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细胞核。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有核膜的,核膜将整个细胞核与周围的细胞质隔开;而原核细胞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细胞核的,它有的只是核区,无核膜(绿色是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流感嗜血杆菌5.1原生动物原生动物不仅是和细菌一起在污水净化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而且是表示处理过程是否良好的一种重要的指示型生物。

5.1.1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5.1.1.1形态原生动物门属真核原生生物界,是单细胞的微型动物,由原生质和一个或多个细胞核组成。

原生动物和多细胞动物相同,具有新陈代谢、运动、繁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生理功能。

原生动物个体很小,长度一般在100~300 μm之间。

它们都具有细胞膜。

多数种属的细胞膜结实而富有弹性,从而使原生动物本体保持一定的体形。

但也有一些种属,例如变形虫,只有一层极薄的原生质膜,不能保持固定的体形。

原生动物一般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其形状多种多样,它们在其细胞内产生形态的分化,形成了能够执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的胞器。

在运动胞器方面有鞭毛、伪足和纤毛;在营养胞器方面有胞口、胞咽和食物泡;用以排出废料和调节渗透压的胞器有伸缩泡等。

有些种类的原生动物的细胞膜内分布着肌丝,具有收缩变形的功能。

5.1.1.2营养方式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分为以下几类:①动物性营养,以吞食细菌、真菌、藻类或有机颗粒为生,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动物性营养,有些具有胞口、胞咽等摄食器;②植物性营养,在有阳光的条件下,一些含色素的原生动物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如植物性鞭毛虫,但种类和数量都很少;③腐生性营养,以死的机体或无生命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为生;④寄生性营养,以其它生物的机体(即寄主)作为生存的场所,并获得营养和能量。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缺点及其他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缺点及其他

1.试比较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缺点。

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一样,同属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气池中悬浮流动着的活性污泥来分解有机物的,而生物膜法则上要依靠固着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来净化有机物。

下面以活性污泥法为参照,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1)生物膜法优点:①固着于固体表面上的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好。

②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转管理较方便。

而活性污泥法则容易发生污泥膨胀。

③由于微生物固着于固体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

而在活性污泥法中,世代期比停留时间长的微生物被排出曝气池,因此,生物膜中的生物相更为丰富,且沿水流方向膜中生物种群具有一定分布。

④同高营养级的微生物存在,有机物代谢对较多的转移为能量,合成新细胞即剩余污泥量较少。

⑤采用自然通风供氧。

(2)生物膜法缺点:①活性生物难以人为控制,因而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

而活性污泥法运行比较方便灵活。

②由于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小,故设备容积负荷有限,空间效率较低。

而且需要较多的载体填料和支撑结构,通常基建投资超过活性污泥法。

③处理出水往往含有较大的脱落的生物膜片,使得出水澄清度降低。

而活性污泥法在正常情况下获得比较好的澄清水。

2.好氧与厌氧优缺点,使用条件。

答:(1)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优点如下:①无须充氧,运行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能将有机污染物转化成沼气加以利用。

②污泥产生量很少,剩余污泥处理费用低,产酸菌污泥产率为-0.34kg(VSS)/[kg(COD)],产甲烷菌污泥产率为0.03kg(VSS)/[kg(COD)]左右,而好氧微生物污泥产率可达0.25 -0.6kg(VSS)/[kg(COD)]。

③适于处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或者作为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工艺,以提高其可生化性和后续好氧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

④厌氧过程和好氧过程的串联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脱氮除磷的作用。

⑤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小。

活性污泥生物图谱

活性污泥生物图谱
第一部分原生动物一鞭毛类1绿眼虫euglenaviridls2跳侧滴虫pleuromonasjaculans1表壳虫arcella2变形虫amoeba3太阳虫actinophrys三纤毛类一游泳型1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2肾型虫colpoda3豆型虫colpidium4卑怯管叶虫trachelophyllumpusillum5漫游虫litonotus6裂口虫amphileptus7斜管虫chilodonella二固着型纤毛虫1钟虫vorticella2累枝虫epistylis3盾纤虫aspidisca4盖集虫opercularia5独缩虫carchesium6聚缩虫zoothamnium7吸管虫tukophrya第二部分后生动物1轮虫rotaria2线虫nematode
第一部分
一、鞭毛类 1、绿眼虫(Euglena viridls)
原生动物
2、跳侧滴虫(Pleuromonas jaculans)
二、肉足类 1、表壳虫(Arcella)
2、变形虫(Amoeba)
3、太阳虫(Actinophrys)
三、纤毛类
(一)游泳型 1、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2、肾型虫(Colpoda)
3、豆型虫(Colpidium)
4、卑怯管叶虫(trachelophys)
6、裂口虫(Amphileptus)
7、斜管虫(Chilodonella)
(二)固着型纤毛虫 1、钟虫(Vorticella)
2、累枝虫(Epistylis)
3、盾纤虫(Aspidisca)
4、盖集虫(Opercularia)
5、独缩虫(Carchesium)
6、聚缩虫(Zoothamni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生物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群。

包括细菌、原生动物、鳃引等环节动物、轮虫类、线形动物和椎实螺属(Lymnaea)软体动物和昆虫〔花虻(Eristalis te-nax)〕。

但从活性污泥的机能方面来看,还是以动胶菌属细菌为主体,在有钟虫属(Vorticella)、等枝虫属(Epistilis)等有柄的原生动物存在的污泥,活性更高。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对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的指导作用1、引言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人工供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氧化为H20,CO2、PO3-4、NH3,—N、H2S等无机物,同时微生物利用分解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合成为新的细胞质组成部分,使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由此可见,在污水生化处理中都是通过处理系统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得以净化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和它所处的处理系统环境条件(如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毒物浓度和溶解氧等)是相适应的,在处理系统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生物相能反映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质量及运行状况。

因此,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时可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来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根据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处理系统的控制因素,促使有利于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生存。

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中对生物相观察,已越来越受到运行管理人员的重视。

2、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方法活性污泥生物相系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的种类、数量、优势度及其代谢活力等状况的概貌。

污泥中的微生物和它所处的处理系统环境条件是相适应的,在处理系统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其活性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来了解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演替情况,可直接反映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及处理的效果。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观察,先取曝气池中的新鲜活性污泥,盛放到100毫升量筒中。

静置5—15分钟后观察在静置条件下污泥的沉降速率,沉降后泥水界面是否分明,上清液是否清澈透明。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一般通过光学显微镜来完成。

先用低倍数光学显微镜观察污泥絮体的大小、形状、结构紧密程度,再转用高倍数显微镜观察污泥絮粒中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细菌的比例、絮粒游离细菌的多寡以及微型动物的状态,最后用油镜观察染色的涂片,分辨细菌的种类和观察细菌的情况。

3、运行状态下的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与控制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除了利用物理、化学手段来测定活性污泥性质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污泥的生物相来监视污水处理的运行状态,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保证运行稳定,提高处理效果。

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观察。

3.1活性污泥的结构活性污泥絮粒的大小、形状、紧密程度、构成絮粒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污水处理状况。

活性污泥的污泥絮粒大、边缘清淅、结构紧密,呈封闭状、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沉降性能。

絮粒以菌胶团细菌为骨架,穿插生长一些丝状菌,但丝状菌数量远少于菌胶团细菌,未见游离细菌、微型动物以固着类纤毛虫为主,如钟虫、盖纤虫、累枝虫等;还可见到木盾纤虫在絮粒上爬动,偶尔还可看到少量的游动纤毛虫等,轮虫生长活跃。

这是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表明污泥沉降及凝聚性能较好,它在二沉池能很快和彻底地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出水效果好。

在形成这种生物相结构时,应加强运行管理,以继续保持这种运行条件。

污泥出现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观察到大量的游动型纤毛虫类(豆形虫属、肾形虫属、草履虫属、波多虫属、滴虫属等)生物、肉足类生物(变形虫属和简便虫属等)急剧增加的生物相,出现这种生物相时,污泥沉降性差,影响泥水分离。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污泥负荷过低,菌胶团细菌体外的多糖类基质会被细菌作为营养物用于维持生命需要,从而使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

若同时观察到大量的游离细菌的生物相时,则是由污泥负荷过高引起的,这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丰富,促使游离细菌生长很好,絮凝的菌胶团细菌趋于解絮成单个游离菌,以增大同周围环境的比表面,同样使污泥结构松散,絮粒变小。

此外,由于污泥絮粒的解絮或变小容易被微型生物吞噬,使得微型生物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

对由于污泥负荷过低,应采取减少污泥回流量、投加营养物质、缩短泥龄等方法提高污泥负荷运行;对由于污泥负荷过高,则应采取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等措施降低污泥负荷运行。

3.2、生物活动的状态污水处理系统的环境变化会对活性污泥中生物活动的状态产生反映,我们可通过观察污泥中的生物活动状态了解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

在处理系统的环境不利于污泥中原生动物生存时,一般都会形成胞囊,这时原生质浓缩,虫体变圆收缩,体外围以很厚的被囊,以利度过不良条件。

如在进水PH突变时,可见钟虫呈不活跃状态,纤毛环停止摆动,轮虫缩入被甲内:在进水中难以分解或抑制性物质过多以及水温过低时,可见钟虫体内积累有未消化颗粒并呈不活跃状态,长期下去会引起虫体死亡:当水中溶液解氧过高或过低时,可见钟虫的头端突出一个空泡,呈不活动状态。

出现这些生物相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保证运行稳定,提高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中经常出现的丝状硫细菌,如发硫细菌贝氏硫细菌等,对溶氧水平反应非常敏感。

当水中溶解氧不足时能将水中的H2S氧化为硫,并以硫粒的形式积存于体内,而当溶解氧大于1mg/l时,体内硫粒可被进一步氧化而消失。

因此,可通过对硫细菌体内的硫粒的观察,间接地推测水中溶解氧的状况。

3.3、同一种生物数量增减对于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比均保持相对恒定,在处理系统环境发生变化时,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会进行相应变化,以达到新的生态平衡,由此,我们可通过对污泥中的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来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

污泥中出现球衣菌属、发硫菌属、诺卡氏菌属、各种霉菌等丝状微生物异常增长的生物相时,表明污泥将发生膨胀现象。

丝状菌导致的污泥膨胀是因为丝状菌具有耐低营养、耐低氧、适合于高N/C污水的特性在污水进水的BOD:N或BOD:P比例过高、PH值偏低BOD负荷高、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多、水温偏低、流入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时可引起丝状菌过量繁殖。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可观察污泥中的丝状细菌的数量和生长趋势,若有继续增多的趋势,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丝状细菌的生长、调整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出现絮体结构松散解絮时,细小的絮粒成为轮虫的充足食物,使轮虫恶性繁殖,数量急剧上升的生物相时,表明污泥老化,此时应采取增加排泥的措施。

原生动物及轮虫类微型动物受有毒物质的影响比细菌更为敏感。

因此,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可采用观察微型动物的生物相判断有毒物质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木盾纤虫属作为活性污泥法中最易受到影响的指标性生物,对毒物影响非常敏感。

当出现椐木盾纤虫属急剧减少的生物相时,就可以判定为受到了进水有毒物质的影响。

此时,一方面采取提高曝气池的微生物浓度的措施,另一方面采取去除污染源的有毒物质。

3.4、生物种类的变化在正常运行阶段时,若污泥中的生物的种类突然发生变化,可以推测运行状态亦在发生变化。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找出运行过程中的指示性生物,根据指示性生物的数量变化来了解污水处理的运行状况,预测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中累枝虫、木盾纤虫、裂口虫、钟虫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时,出水水质明显变好,出水BOD5值下降,出水悬浮物浓度也随之下降。

在污泥结构松散转差时,常可发现游动纤毛虫大量的增加,出水混浊、处理效果较差时,变形虫及鞭毛虫类原生动物的数量会大大增加。

当贝日阿托氏菌属、扭头虫属、新态虫属等能生活在溶解氧不足环境下的生物出现时,活性污泥呈黑色,并散发出腐败的臭味。

出现这种生物相时表明溶解氧不足,需要向曝气池内增加供氧量,提高溶解氧浓度。

当经过持续地过度曝气,使溶解氧浓度超过5mg/l时,会出现大量的各种肉足类和轮虫类,这时应减少曝气量。

当污水浓度和BOD负荷低时,会以游仆虫属、旋口虫属、轮虫属、表壳虫属、鳞壳虫属等生物占优势,这种生物多,标志着硝化正在进行。

出现这种生物相时应及时提高BOD负荷运行。

在活性污泥出现恶化的情况时,通过调整运行环境,出现漫游虫属、斜叶虫属、管叶虫属等生物时,表明活性污泥开始从恶化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培菌阶段对污泥中生物的种类的演替观察非常重要,它可用来指导培菌工作的进行。

在培菌初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污泥未形成,这时可观察到大量的游离细菌及鞭毛虫,接着出现掠食很强的游动纤毛虫,随着培菌的进行,水中有机物浓度不断降低,游离细菌及鞭毛虫数量不断减少,游动纤毛虫因食物减少而不断减少,当出现了固着型纤毛虫标志污泥基本形成,随着污泥成熟及净化程度好时,便会出现轮虫。

4、结语污水处理系统不管采用何种处理构筑物的形式及何种工艺流程,都是通过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从目前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的生物相实际观察和大量的文献介绍,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都与污水处理系统中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代谢活力有关,可见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相对污水处理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是为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一个较好的的生存环境条件,以发挥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最大的代谢活力,达到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在运行管理实践中可通过对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来指导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使处理系统实现稳定、高效的处理效果。

在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如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毒物浓度和溶解氧等)的变化,会使处理系统出现异常的问题(如二沉池飘泥、污泥膨胀、曝气池有臭味等),导致处理效果下降,严重时会使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失败。

因此,通过对污泥生物相的观察,判断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活性的变化趋势,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预防污水处理系统的异常情况发生。

由于每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质、处理工艺有差异,特别是工业污水,因其生产工艺、产品种类的原因,导致污水的种类繁多,成分各异,使得各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生物相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运行管理实践中,应通过长期的观察,找出本处理系统污水水质变化与生物相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能判断污水处理系统的环境条件和处理水质好坏的指示性生物,可以通过对生物相的观察判断处理系统运行状态,从而用来指导运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