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文档
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

上世纪20年代是国际货币控制权开始转换的时期,从老大的英帝国转移到新兴美利坚。战争使美国成为欧陆债权国,美国政府发行的自由公债在20年代进入兑付期,稳定的收入、兑付的债券与借贷消费文化的兴起,让美国成为消费乐土,同时美国摆脱对欧洲的资本依赖症,进入内需拉动时期。企业市场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收音机、汽车、住房、电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值占总产值的8%,与1990年代信息产业恰好相同。经济链条通过消费上传,举凡电力、钢铁、通讯,无不进入大发展时期。市场对大企业的需求,以及掌握资金链条的银行家对于垄断利润的觊觎,使大企业成为宠儿,企业并购案随之可见;对资金的需求以及民众的投资需求,使信托、债券、股票等产品供不应求,银行的经纪零售业务、证券批量制造加上资金杠杆推波助澜,形成危险的倒金字塔负债结构。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直到30年代末经济才略有恢复,错误的财税政策货币政策是经济衰退的罪魁,政府增加税收以减少赤字、美联储减少货币发行量无视过高的实际利率,使美国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相形之下,我国的货币政策一年来在稳定与紧缩之间摇摆,错误而迟疑的货币政策使中小企业与工薪阶层受到打击,对经济降温无济于事。实际上,当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大行其道时,美联储甚至还未建立;中国行政垄断占据经济支配权时,央行的利率政策能对这些垄断企业起到多大的作用?
大企业本是经济腾飞期的自然产物,掌握资源分配权者无论是银行家还是行政部门,不可能自觉按照法治与市场原则行事。美国虽然在1894年颁布了反垄断的《谢尔曼法》,也曾在1911年强行拆分标准石油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但总体而言执行不力,本应执行反垄断司法权的法院常常成为提出诉讼的美国政府的反对者,因而成为垄断企业的保护神。无独有偶,我国历尽艰难新近颁布的反垄断法,对于行政垄断有明显的豁免条款。在经济发展初期,执政者对垄断企业容易抱持同情态度。而垄断者为垄断辩护的理由似曾相识,减少恶性竞争,建立合理的收费模式,拥有稳定的收入。
荷里活文档

荷里活hollywoodhollywood1. 背景介绍荷里活(Hollywood)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是全球最著名的电影制片厂所聚集的地区,同时也是美国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
荷里活以其丰富的电影文化和独特的艺术氛围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电影制片业的发源地,也是大量明星的故乡。
2. 历史沿革2.1 初期发展荷里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洛杉矶还是一个农业小镇,因为气候宜人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吸引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创造者。
其中一位重要的人物是D.W.格里菲斯(D.W. Griffith),他在1907年创建了美国第一个专业电影制片厂——荷里活制片厂。
从那时起,荷里活开始成为电影制片业的中心之一。
2.2 黄金时代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荷里活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电影制片厂如华纳兄弟、派拉蒙影业和环球影业在这里建立。
诸如查尔斯·卓别林、玛丽莲·梦露和约翰·韦恩等众多明星崛起于此,他们的名字与荷里活密不可分。
3. 荷里活地标荷里活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地标,这些地标代表了荷里活的历史和文化。
3.1 荷里活标志hollywood signhollywood sign荷里活标志(Hollywood Sign)是荷里活地区最著名的象征之一。
它最初建于1923年,用于广告宣传房产。
如今,荷里活标志已经成为电影业的标志之一,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拍照留念。
3.2 TCL中国剧院TCL中国剧院(TCL Chinese Theatre)是一座著名的电影院,位于荷里活大道上。
该剧院建于1927年,是一座具有浓厚中国风格的建筑,内部设有超过2,000个座位。
许多重要的电影首映式都在这里举行,它也是荷里活地区最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
4. 荷里活的意义荷里活不仅是电影产业的中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代表着美国电影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象征着好莱坞梦想的实现。
荷里活的发展激励着全球其他地方的电影产业。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题)报告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题)报告正文:一、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于1925年首次出版。
该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以主人公盖茨比为中心,描绘了爱情、财富、社会阶层和美国梦等主题。
二、背景介绍1·美国20世纪20年代社会背景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时期被称为“繁荣时代”或“爵士时代”,人们过着奢华的生活,追求财富和享乐。
2·作品创作背景菲茨杰拉德在写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时受到了当时社会状况的影响。
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冷漠与虚伪,对这个时代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三、主要人物介绍1·纳克尔纳克尔是小说的叙述者,一位年轻的资深债券经纪人。
他用自己的观察和回忆描绘了盖茨比的故事。
2·盖茨比盖茨比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神秘而富有的人物。
他本名詹姆斯·盖茨,但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他改名为Jay Gatsby。
3·黛西黛西是盖茨比的爱人,一位美丽而富有的年轻女子。
她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四、情节梗概1·盖茨比寻找黛西盖茨比一心想要重新与他的旧爱黛西相聚,于是他开始筹划各种活动,希望能吸引她的注意。
2·盖茨比与黛西的重逢盖茨比终于与黛西重逢,并且他们重新点燃了彼此之间的爱情。
然而,他们的关系受到了黛西丈夫汤姆的插足和干涉。
3·悲剧发生在一次意外事件中,盖茨比被错认为是凶手,并最终被害。
黛西与汤姆继续他们的婚姻,而盖茨比的朋友纳克尔则感叹着他的悲剧命运。
五、主题探讨1·爱情与欲望《了不起的盖茨比》探讨了人类对爱情和欲望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这种追求背后的空虚和破碎。
2·社会阶层与财富小说中的角色们都追求着社会地位和财富。
他们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不惜一切代价,却并不真正得到所追求的幸福。
3·美国梦的幻灭小说通过描绘盖茨比的故事,探讨了美国梦的幻灭。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形势

20世纪20年代六国概况 20世纪20年代六国概况 世纪20
经济特点 日 美 德 意 英 法 政治特点 外交走向
问 题 探 究
世纪20年代 在20世纪 年代,美国的 世纪 年代, 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如何? 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如何? 美国的繁荣有何具体表现? 美国的繁荣有何具体表现? 它的经济发展有隐忧吗? 它的经济发展有隐忧吗?
讨论: 讨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的政 治、经济特点表明,它的发展会 经济特点表明, 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 这一问题?
证明你的观点。 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地球上有两个 饥饿地带, 饥饿地带,一是非 洲,一是日本。前 一是日本。 者是物质上的饥饿, 者是物质上的饥饿, 后者是精神上的饥 饿,…… ----特蕾莎修女
世纪20年代的 第二节 20世纪 年代的 世纪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失衡的世界
关东大地震
关东大地震
9月2日,日本政府宣布东京与 月 日 神奈川戒严的命令……军队、 ……军队 神奈川戒严的命令……军队、警察 杀害了……朝鲜人约6000名。另外, ……朝鲜人约 杀害了……朝鲜人约 名 另外, 还有数百名中国人也被杀害 ……警察和军人认为社会主义 了。……警察和军人认为社会主义 者和工会指导者的大杉荣的思想很 危险,因此也借故将其杀害了。 危险,因此也借故将其杀害了。
20世纪 年代日本 世纪20年代日本 世纪 政治、经济特点与外交走向 政治、
小 结 一
经济 日 本
政治
外交走向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 20世纪20 义国家”指哪几个? 义国家”指哪几个? 对六国的基本情况你了解吗? 对六国的基本情况你了解吗? 比如教材为何把美国与日本、 比如教材为何把美国与日本、英 国与法国分别放在同一目? 国与法国分别放在同一目?
10第十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3. 在改革的主要措施方面 战后最初25年和罗斯福新政相比, 他们的共同 点是: 都把强化国家干预作为联邦政府的重要 经济职能,并使之经常化; 都通过社会保障、公 共工程、财政金融管理、和价格管制等立法和 行政措施,来调整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缓和矛 盾,维护统治。
它们的明显不同点在于: 首先, 大大扩大了社会 福利保障的范围和对象。1946年2月的《就业 法》,1958年9月的《国防教育法》, 1964年8 月《1964年机会法》, 1965年7月的《医疗保 障法》,以及60年代通过的一系列教育立法和 就业, 劳力, 医疗, 住房等保障措施, 已使美国 的社会保障形成特色, 并成为名符其实的“福 利国家”。
在滞胀经济恶化的同时, 美国的社会生产力,正面临 着大调整:旧工业、旧技术、旧工艺、旧产品所体现 的“夕阳”工业不景气, 进行又改造需要时间, 新工业、 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所体现的“朝阳工业”取代 “夕阳”工业也需要时间;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正 面临新的脱皮转折期, 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生产力同样 需要时间; 这时劳动力又面临新的调整, 美国1950年民间劳动力 6220万人,1970年8270万人,1980年10860万人。 1950-1965年, 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增加了9.8%, 19651980年有5500万人加入了劳动大军, 增加了40.5%, 1950-1960年就业人数增加690万, 1970-1980年增加 到1 860万人, 但1970-1980年的失业人数和失业比例 仍有增无减。与以往不同, 还增加了地区性、部门性 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从而使失业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 难题。
2.在改革面临的任务方面 首先,30年代首要的问题是摆脱大危机;50-60年 代则是防止大危机的重演, 并保持繁荣和稳定。 其次, 30年代要集中解决那些“被遗忘的”濒 于破产的1 700万失业大军,及其家庭的温饱问 题; 而50-60年代不仅要解决面临危机的困境问 题, 特别要解决在丰裕社会中的相对贫困问题。 第三, 在30年代,美国着力维护民主制度, 防止 法西斯势力上台; 在50-60年代, 美国走上了全 球霸权主义道路, 推行富民称霸路线。
20世纪欧美音乐的新元素精品文档6页

20世纪欧美音乐的新元素一、爵士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头几年里,爵士乐作为一种都市流行音乐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一)爵士乐的起源及推广1.起源“爵士”一词与非洲有关,最初的拼法是jass而非现在的jazz。
爵士乐是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并在新奥尔良、圣路易和堪萨斯城以及芝加哥和纽约发扬光大。
2.时尚潮流爵士乐队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把美国南、北方人民团结起来的艺术,其很快清除了其中的伤感民谣成分,并对流行音乐加以改造,其声势之迅猛一如摇滚乐改造了当今的音乐那样。
爵士乐队在一定程度上是军乐队按比例缩减的翻版,这种军乐队早在世纪之交以前就已经在新奥尔良及其他地方蓬勃发展。
爵士乐队的规模十分实用,由不多于6名乐师组成,每位向共同的即兴伴奏贡献各自的声部。
20世纪20年代,一支大型爵士乐队曾创下持续至30年代的时尚潮流。
一批技艺辉煌的独奏爵士音乐家吸引了众多痴迷的追星族,其中小号即兴独奏尤其风靡全球。
(二)爵士乐的发展1.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爵士乐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黑人和白人音乐家的共同推动。
其魅力在于它使音乐恢复了自由、即兴的演奏,并使之更上一个台阶,甚至成为奏乐的主旨。
当年,莫扎特和贝多芬也只是将独奏者的自由炫技局限在协奏曲的华彩乐段里。
而如今,爵士乐和所有乐手都能在抓住基调的前提下完全自由地装饰和声与旋律。
爵士乐曾一度被认为是大胆、前卫和危险的。
其受到社会的谴责,这情形与之前的华尔兹和摇滚乐一样,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刺激性,都曾使欧洲震惊过。
乔治?格什温使爵士乐登上了音乐厅的大雅之堂,他将爵士乐在全球传播之神速令人难以置信。
由于唱片的发明以及无线电广播的出现,也由于富于多样性和强势的美国精神的推动,爵士乐势如破竹地蔓延开来。
在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千百万人涌向爵士乐。
表演它,在其伴奏下起舞,购买其唱片。
爵士乐同电影一道,成为美国的主要文化输出品。
其几乎成为人们为了忘掉艰难时世而恰好需要的抚慰品。
2.符合时代的节奏爵士乐是同我们这个大规模生产时代相合拍的一种音乐。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代背景考察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代背景考察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于1925年发表的一部小说。
作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不仅展现了作者精湛的文学技艺,同时也深刻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风貌。
本文档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代背景进行详细考察,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及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1920年代美国社会概述1920年代,美国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飞速发展,股市飙升,消费主义盛行。
大量的欧洲移民涌入美国,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同时,这一时期也见证了美国文化的崛起,爵士乐、电影、舞蹈等娱乐形式风靡全国。
2. 美国梦的体现《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了主人公盖茨比对美国梦的执着追求。
美国梦是指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任何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实现财富、地位和幸福的生活。
盖茨比的故事反映了这一时代美国人民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以及对社会阶层的向往。
3. 小说中的社会阶层冲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通过盖茨比与汤姆·布坎南等人物的冲突,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阶层的矛盾。
盖茨比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融入传统的上层社会。
而汤姆·布坎南等上层社会人士则固守着旧有的阶层观念,对新兴资产阶级持有偏见。
这种阶层冲突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尤为明显。
4. 爵士乐与舞蹈文化的影响1920年代的美国,爵士乐和舞蹈文化盛行。
这些娱乐形式起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群,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流行文化。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和舞蹈成为盖茨比举办的派对的重要元素,象征着当时的美国社会正迅速地多元化。
5. 酒精禁令与非法酒吧1920年代,美国实施了长达十年的酒精禁令。
这一政策导致了非法酒吧(Speakeasies)的兴起,成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非法酒吧是 characters 们寻求刺激和发泄的地方,反映了禁酒令下美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一章英文概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一章英文概要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描写了一群上层社会人士的生活,探讨了金钱、荣誉和爱情等主题。
本文档将为您概述《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一章的英文内容,并通过Markdown格式进行输出。
第一章概要第一章起始于主角尼克·卡拉维(Nick Carraway)的叙述。
他作为一名股票经纪人,搬到纽约市的西埃格港(West Egg),住在一个名为“盖茨比”的豪宅附近。
尼克的表兄黛西·布坎南(Daisy Buchanan)与她的丈夫汤姆·布坎南(Tom Buchanan)住在东埃格港(East Egg)的豪宅中。
尼克很快和邻居盖茨比相识。
尼克对盖茨比充满了好奇,因为他听到了关于盖茨比种种神秘传闻。
在第一次与盖茨比见面时,盖茨比表现出对尼克的接近和友好。
随着故事的发展,尼克了解到盖茨比曾与黛西有过恋情。
他们相识于五年前,当时盖茨比还是一个贫穷的军人,而黛西则是一个美丽而富有的年轻女子。
然而,在盖茨比出征参加一战后,黛西嫁给了汤姆·布坎南。
尼克邀请盖茨比参加了他与汤姆和黛西在一家高级餐厅的晚宴。
在晚宴上,尼克逐渐了解到汤姆是个狂妄自大、富有且有着外遇的人。
黛西也透露了对自己婚姻的不满。
第一章以尼克对盖茨比的好奇结束。
他开始对盖茨比的生活和身份充满了疑问,但也对这个满足了他孤独感的邻居感到兴奋和着迷。
总结第一章通过尼克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小说的背景和主要角色。
尼克作为故事的旁观者,讲述了自己与盖茨比和布坎南夫妇之间的关系。
读者也逐渐了解到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过去及其对尼克的吸引力。
本章引入了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包括社会阶层、金钱的力量以及人际关系中的欺骗与不满。
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期待着解开盖茨比的神秘面纱,揭示他真正的身份和目的。
(本文总字数:645)。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民主党人F.D.罗斯福1933年就任第32届总统。
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广泛干预、调节的“新政”,整顿金融,复兴工农业,举办救济事业等,挽救了美国的严重经济危机,并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33年11月,美国与苏联建交,对拉丁美洲采取“睦邻政策”。
1937年新的经济危机再度出现。
次年,罗斯福采用扩大赤字开支的办法,使这次危机有所缓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重振军备,才使经济得到恢复,走向繁荣。
政策方面F.D.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至1939年间为克服1929—1933年大萧条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1932年7月2日,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名词。
它大体具有3方面内容:①恢复陷人大萧条的经济;②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③限制垄断资本的某些弊端。
为实现这些目标,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和1935-1939年。
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恢复,第二阶段着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
第一阶段(1932-1935)为挽救和重建濒于崩溃的金融货币体系,罗斯福于1933年3月6日暂时关闭全国银行。
三天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委托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纸币以解救货币荒,授权复兴金融公司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给全国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授权财政部整顿和资助银行,并禁止储存和输出黄金。
5月27日和6月6日,国会又分别通过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政府对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实行管理。
6月16日通过《格拉斯—斯蒂高尔银行法》,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防止银行用储蓄者资金投机,还规定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实行保险。
1933年4月间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鼓励出口和减轻债务人负担。
为恢复工、农、商诸业,1933年5月12日通过《农业调整法》,授权农业调整管理局用政府津贴鼓励农民缩减耕地面积、销毁大量农产品、屠宰大量幼畜,以控制基本农产品产量和牲畜饲养头数,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20世纪美国的技术变迁

三次集中式的创新
1
内 燃 机
1
化 学
1
电 力
内燃机
• 使汽车和飞机的制造成为可能的内燃机,通常被认为在20世纪 前半段时间的美国技术发展中起过核心作用。 • 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和扩散证明了美国20世纪技术创新的显著特 征在于创新主题更加广泛。在美国境内,发动机技术迅速改善, 并很快得到采纳,这主要是国内较为丰富的低成本石油燃料资 源和地理位置上人口居住区分散的居民对低成本自动化空中运 输的强劲需求的促进作用。
• 1921-1946年美国制造业中从事实验室工业研究的科学 家和工程师的人数见下表:
战后结构变化:
• 1、1940年以前,企业是研究开发的的主要投资者和从事者,联 邦政府对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是有限的;而在1945-1995年时期, 联邦占国家研究开发总投资的比重加大。
• 2、战后由于得到联邦政府支持,美国大学研究迅速扩张。到20 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联邦政府在支持大学研究方面的中心地 位开始下降并由投资额日益上升的企业所分享,即大学与企业 联合参与研究。 • 3、美国反托拉斯政策变得严厉,使得美国大型公司在兼并拥有 某些相关技术或产业的的公司上更加困难,促使它们更加依赖 从外部渠道获得新技术。新兴的小型公司成为新技术商业化过 程中的重要实体。 • 4、与国防有关的研究开发投资和采购对美国经济中的高科技产 业产生了深入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
1963年:F.M.Wanlass和C.T.Sah首次提出CMOS技 术,今天,95%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 艺; 1964年:Intel摩尔提出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 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 1966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并研 制出第一块门阵列(50门); 1967年: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成立 ,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
20世纪美国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发展概况20世纪美国文学流派众多、名家辈出、成就巨大,在现当代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一席。
从思想背景看,除了传统的新教伦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外,弗洛伊德学说、存在主义、行为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都在美国文学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文学流派看,传统的现实主义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现代主义各流派竞相崛起,有些是对欧洲新流派的呼应,有些则是美国的特产,且具国际影响,如意象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等。
从成就看,产生了奥尼尔、福克纳和海明威等世界一流的文学家。
此外,自刘易斯获得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起,至1993年度奖获得者莫里森,20世纪共有8位美国作家获此殊荣。
现当代美国文学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马克•吐温的传统,继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进行辛辣的讽刺和严正的批判,捍卫民主理想和自由精神,同时又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深入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塑造劳动人民的崇高形象,产生了凯瑟、安德森、刘易斯、赛珍珠和帕索斯等重要作家和一批优秀作品。
微拉•凯瑟(1873-1947)的代表作是两部描写草原生活的长篇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1918),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是坚毅乐观的劳动妇女,她们百折不挠的勇气给人深刻印象。
舍伍德•安德森(1867-1941)长于短篇小说创作,代表作《小城畸人》(1919)从一个记者的视角,刻画中西部小镇众多普通人的精神变态,揭示资本主义文明对人性的异化。
刘易斯(1885-1951)的小说长于嘲讽美国社会盛行的市侩哲学和狭隘地方主义,风格粗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代表作有《大街》(1920)和《巴比特》。
赛珍珠(1892-1973)的代表作是被誉为“中国农民史诗”的《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的第一部《大地》(1931)。
作品讲述了一对农民夫妇奋斗发家的故事,比较真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民淳朴勤劳的优良品质以及由传统文化造成的愚昧落后。
作品还以独特的英语构词法和语法,努力重现汉语特有的光彩,展示了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罗斯福新政单元和资本主义制度运行机制调节单元模拟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单元模拟题一、选择题1.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
由此可见()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2.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3. 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这是因为()①危机的规模空前大②危机持续的时间相当长③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④危机使社会动荡不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4.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
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B.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5.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不放弃自由经济制度 B.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C.希望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6.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
其初衷在于()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7.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美国金融市场发展史【精选文档】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
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步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成为证券投资的中心。
我们对西方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理论的研究,也以美国为主,基本也可以窥得西方现代股票投资和股票投资理论发展的全豹。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近200年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历史时期.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至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美国证券市场萌芽于18世纪末,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马里兰州和费城的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上和美国纽约交易所都相差无几。
与其他交易所不同,纽约证券交易所禁止庞氏(Ponze)骗局式的融资,这帮助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与其他交易所竞争中胜出。
1850年代电报的发明,强化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其他地域****易所的影响,其他交易所被迅速的边缘化,华尔街成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从交易品种上看,当时各主要证券交易所最初交易主要品种是商品、联邦政府债券和新独立的州政府债券,也包括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1790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活跃。
最早进行活跃交易的美国股票是1791年发行的纽约银行和美国银行股票,1830年诞生了第一只铁路股票,1850年铁路股票已达到38只。
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军费融资,证券市场得到空前发展,股票发行也迅速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20年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是我国史学工作者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对此研究十分薄弱,成果寥若晨星。
究其原因在于,史学工作者普遍认为20年代美国经济是虚假繁荣,它为30年代大危机埋下了伏笔。
然而笔者认为,20年代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它是从自由放任走向全面国家干预的过度期,它把保守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它处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尾声阶段,它经历了两次危机中间的繁荣阶段。
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宝贵的经验,又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对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并汲取历史的教训。
一、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20年代柯立芝繁荣时期国民收入飞速增长。
1918年美国国民收入总值为645亿美元,1919年为630.93亿美元,1920年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民收入下降到578.84亿美元。
此后国民收入又持续稳定增长,到1929年国民收入总值达828.1亿美元(1)。
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繁荣而带来的好处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国民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和繁荣的20年代,始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
少数富有的人占有的国民收入的比例急剧上升,而下层劳动人民占有的比例则越来越少,而这一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
这是20年代美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根基。
就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差异而论,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表明: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却只占有8%的财富,而它们的人数却在1.04亿以上(2)。
到1929年美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调现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量利润都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1929年资本家在制造业中的纯利润比1923年增加了28%,垄断公司纯利润总额1923年为38.72亿美元,1929年为57.6亿美元。
这些公司对投资者付出的利润,1923-1929年期间由32.77亿美元增加到49.24亿美元,7年间公司支付的红利、利息总额高达880亿美元(3),这样作为国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巨额资金,则以红利和利息的形式分别流入了美国大中小资本家和富裕阶层者的腰包。
在家庭收入方面,1929年,美国住在城市的家庭总数为2750万个,有近1200万个家庭年收入在在1500美元以下,占美国家庭总数的43%多,其中有600万个家庭收入在1000美元以下,占美国家庭总数的21%强,有近2000万个家庭(含1200万个家庭——笔者)年收入在2500美元以下,大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71%。
据估计,当时维持象样的生活标准,起码得2500美元(4)。
另一方面,在14816个城市家庭(占美国城市家庭总数的0.05%强——笔者)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最富有的36000个高收人家庭的年进款额总和大致等于年收入在1500美元以下的1100万个家庭进款总和(5)。
在个人收入方面,1920-1929年,按全国人口平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从635美元增加到693美元,然而在同一时期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上层人口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入从7492美元提高到13114美元,提高了75%左右,1929年占全国人口10%的上等阶层占有全国可自由支配总收入的40%(6)。
也是在1929年,年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翁达到40000个(7),占总人口5%的人垄断了国民收入的26%(8)。
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个人收入的差异。
在整个20年代中,工业的产量增加了50%左右,可是工人获得的工资按实际标准来计算增加还不到30%。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获得的工资占它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17.5%,1929年在经济如此繁荣的情况下,只占16.5%,反而下降了1%(9)。
就经济部门而论,20年代没有出现增长和繁荣的工业部门如纺织工业、煤炭工业和处于慢性危机之中的农业部门,劳动者的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
众所周知,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而国民收入的平均分配程度又是判断人民的一般福利的唯一标准。
由于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极大不平衡性,造成美国贫富两极分化严重。
由于美国下层劳动人民国民收入分配量相对日益减少,购买力日益下降而导致生活贫苦。
另一方面,美国上等富裕阶层手中积聚了无限的财富。
但是他们把大量的钱用于投资与投机而很少购买物品。
据估计,20年代每年收入不到2500美元的家庭,进款额的十分之九花在物品和劳务上,每年收入10万美元的家庭花在物品和劳务上的仅占一半,年收入50万美元的家庭或收入更多的家庭花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费用不到进款额十分之一(10)。
由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有限,富裕阶层又很少把他们的钱用于购买物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萎缩。
而20年代美国政府对经济持不干预的态度,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在无政府状态中进行,生产无限扩大,使产品过剩日益严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从而使引发经济危机的因素不断增长。
二、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从1913-1920年,美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利润所得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以及公司利润的不断增加,税率不断提高。
1913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为:年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单身汉和年收入在4000美元以上的已婚者,征收1%的个人所得税,所有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者,再征收6%的附加税。
到1916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1%提高到2%,1917年提高到4%,1918年提高到12%,在1917年附加税额从6%提高到50%,到1918年提高到65%。
在公司利润所得税方面,1913年美国法律对公司年利润超过5000美元的部分征收1%的利润所得税,到1917年提高到6%,1918年提高到10%。
此外.对所有利润相当于股本15%的部分征收25%的超利润所得税,相当于股本20%到25%的部分征收35%,对相当于股本25%到35%的部分征45%。
仅超额利润所得税,在1917年为国库提供了16.38748亿美元,1918年为25.05566亿美元(11)。
这种税收政策一方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客观上起到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使下层劳动人民和上层富有者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但到了1921-1922年,美国经济开始走向稳定,美国总统哈定及其继任者柯立芝采取鼓励工商业发展和不干预经济事务的政策,主张降低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公司利润所得税税率以利于投资。
大多数企业界的垄断资本家也纷纷摇旗呐喊,要求大幅度降低税率,并要求美国铝业大垄断资本家梅隆任财政部长,梅隆上任后,从维护垄断资本家和富裕阶层的经济利益出发,寻求降低税率的理论依据。
他说,经济繁荣是由上向下渗透的,鉴于此应该减低对富有者的征税标准,政府更不要干涉经济事务。
他还指出,赋税的负担最好应压在低收入阶层的身上,向富人征税会阻碍投资,从而延缓经济的发展(12)。
于是,一些新的税法纷纷出台,大大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所得税税率。
1921年梅隆曾经敦促国会取消超额利润所得税并将个人收入所征附加税的税率从65%减到32%,以后再减少到25%。
梅隆的减税方案未获国会通过,但1921年的税法还是将个人收入附加税的税率从65%减少到50%(13)。
1924年国会同意将个人收入附加税的税率从50%减少到40%(14)。
1926年新的税收法,又将个人收入附加税的税率从40%减到20%。
1928年的税收法,个人所得税及附加税税率未变,但削减了公司利润所得税率(15)。
20年代税收政策不仅偏袒富人,而且偷税漏税成风,并成为一种体面的事情。
20年代无论是个人收入所得税法还是公司利润所得税法都存在漏洞,然而梅隆掌管的财政部却视而不见,美国上层高收入者便利用这些漏洞逃税。
逃税的方法很多,如把高收入在家庭成员中间分散从而逃避高额收入附加税、利用所谓假卖股票的办法(即把股票卖给自己的家庭成员)来制造亏损、通过假赠予逃税(1926年国会废除了赠予税)、投资免税证券等(16)。
梅隆是逃税队伍的排头兵,他把股票转移给他的家庭成员所控制的控股公司,进而制造自己的亏损是他惯用的伎俩。
1931年联邦政府捐税委员会提出申诉要他补交当年的308.9万美元的税款时,他马上运用老方法制造了当年的亏损,只交了64.7559万美元的个人所得税,在此以前他所逃避的税款不计其数。
20年代美国花旗银行总经理查尔斯.米切尔把61万股股票亏本280万美元卖给了他的妻子,从而逃避了657112美元的所得税。
在1927到1933年之间,美国收入局情报组总共查获1.82亿美元逃税(17)。
一般逃避所得税者更是司空见惯。
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虽然鼓励了美国垄断资本家和富有者对工商业的投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但也使美国工商业利润之高超出常规,再加上盛行的逃税之风,从而使富有者的收入急剧增加,国民收入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
同时也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扭曲的高关税政策应该说19世纪美国实行高关税政策对其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进入20世纪美国推行高关税政策对其经济发展则是十分有害的。
美国联邦制国家建立后,尤其是南北战争以后到20世纪初,美国曾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行了近百年的高关税政策。
从其目的来看,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护民族工业两者兼而有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和作用更加明显。
正是主要在高关税政策的保护之下,美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860年美国还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二流工业国,在工业国行列中排行第四,到1890年,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其工业产值几乎等于英国、德国、法国三个主要工业国家产值的总和(18)。
1901年英国罗斯伯里勋爵甚至宣称,大不列颠很怕同美国搞经济竞争,因为美国拥有的生产能力无与伦比。
他甚至说他的演说稿也是用美国制造的打字机打出来的,成千上万种产品,不管在欧洲什么地方制造出来,都不及美国制造的同样的产品那么适用,那么便于操作,那么廉价(19)。
美国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竞争对手的实力。
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1912年,塔夫脱开始与加拿大谈判签订有关互相减少关税的贸易协定,但是塔夫脱的的努力遭到挫折,因为美国西部的农场主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生怕加拿大的小麦和其他农产品涌进美国市场,并迫使加拿大放弃了谈判(20)。
威尔逊主政后,推行所谓的新自由改革,出台了1913年的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令。
这一法律将一般商品的关税率降低了37%到27%,但是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专类商品的项目,增加了免税商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