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专著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85344f2c4b35eefdc8d333ea.png)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一、和声学《和声学基础教程》.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该套教程是“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之分册,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四位在和声学上颇有造诣的专家的力作,也是国内专家所著的和声学教程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套教程。
《和声学基础教程》分上、下两册,共44章,分别含两个附录。
该套教程从和弦的构成入手,涵盖了传统和声写作的所有内容,并增加同宫系统自然调式、民族调式和声写作,融入调式复合和同主音综合调式等内容。
教程上册的附录一为乐曲实例三首,按和声进行以级数标明各个和弦,附录二为习题选答。
教程的下册附录一为大小调和声体系在近现代的发展,附录二为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一中包含同中音综合调式、重同名综合调式、中音三度循环和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拓展了基础和声学教程包含的内容。
同时,该套教程新增加的内容,是专家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运用到和声学研究之中。
《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童忠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4月。
该专著含序、前言正文、两个附录与后记,为童忠良教授80年代初期涉及和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正文包括调性扩张与功能延伸、古典和声的支柱与骨干和弦的变体、孪生的同名调与对称的宫角轴、功能意义的音级与音级概念的功能、功能族之外与重同名之间以及重中音循环与功能网辨析等七个章节。
该书研究的重心在和声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基本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涉及有广义调性的、从而具有一定功能关系的和声手法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和声语言。
附录一为和声分析50例,附录二为千分八度值与卡氏律学标记。
《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述》.汪成用.上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编辑部.《音乐艺术》增刊之一,1982年11月。
该专著含引言、正文、结语和注释。
它由音乐思维与音乐语言辨证发展的历史回顾、近现代和声思维的两个分支和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的根源以及对新的思维形式的初探三章构成。
《和声学基础教程》,谢功成`童忠良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6月
![《和声学基础教程》,谢功成`童忠良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6月](https://img.taocdn.com/s3/m/d0ef4e1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7d.png)
12、《和声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1)通过对和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西洋音乐作曲技术理论中的基本技术手段,了解西洋音乐的基本构成规律。
(2)能利用其基本理论分析较为简单的西洋音乐。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和声学教程》,伊·斯波索宾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8月。
2.参考书目:《和声学教程》,桑桐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版,《和声学基础教程》,谢功成、童忠良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6月版;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言1.知识点:和弦(和弦音)、和弦外音2.考核要求:初步掌握和弦及和弦外音的概念第一章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1.知识点:三和弦与四部和声2.考核要求:掌握四部和声的基本知识,包括重复音、原位和弦、旋律位置、两种基本和弦排列法第二章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1.知识点:掌握主、属、下属和弦的功能特点2.考核要求:功能进行及其公式、和声进行的名称第三章原位三和弦的连接1.知识点:原位三和弦的连接法2.考核要求:和声连接法和旋律连接法第四章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1.知识点: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2.考核要求:初步掌握用和弦为旋律配置和声第五章和弦的转换1.知识点:和弦的转换及其作用2.考核要求:掌握和弦转换的方法第六章为低音配和声1.知识点:两种和弦连接法、和弦转换的运用2.考核要求:掌握位低音配和声的方法第七章三音跳进1.知识点:和弦连接时,和弦三音的跳进2.考核要求:掌握和弦连接时可以有跳进的规则和方法第八章终止、乐段、乐句1.知识点:终止、乐段、乐句的基本概念2.考核要求:掌握终止、乐段、乐句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类型第九章终止四六和弦1.知识点:终止四六和弦的定义与用法2.考核要求:掌握终掌握终止四六和弦的用法第十章正三和弦的六和弦1.知识点:正三和弦的六和弦及其用法2.考核要求:正确掌握正三和弦的六和弦的用法及其连接时的声部进行第十一章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1.知识点: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时出现的写作规则2.考核要求:掌握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写作规则第十二章两个六和弦的连接1.知识点:两个六和弦连接时的规则2.考核要求:掌握两个六和弦连接时出现的规则第十三章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1.知识点: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的用法2.考核要求:掌握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的用法和连接规则第十四章原位属七和弦(D7)1.知识点:原位属七和弦(D7)2.考核要求:掌握原位属七和弦(D7)的特点和用法规则及其连接时的七音进行第十五章属七和弦的转位1.知识点:属七和弦转位的定义、名称和标记2.考核要求:能用属七和弦转位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第十六章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自然音体系1.知识点: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自然音体系的概念2.考核要求:理解完全功能体系、自然音体系的概念第十七章Ⅱ级六和弦与三和弦1.知识点:Ⅱ级六和弦与三和弦的用法2.考核要求:熟悉掌握Ⅱ级六和弦与三和弦的用法第十八章Ⅵ级三和弦(TSⅥ)阻碍终止、扩展乐段的方法1.知识点:Ⅵ级三和弦的用法2.考核要求:熟悉掌握Ⅵ级三和弦的用法第十九章下属七和弦SⅡ71.知识点:下属七和弦SⅡ72.考核要求:熟悉掌握下属七和弦SⅡ7第二十章导七和弦(DⅦ7)1.知识点:导七和弦(DⅦ7)2.考核要求:熟悉掌握导七和弦(DⅦ7)第二十一章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1.知识点: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2.考核要求:了解属功能组中较少使用的和弦,Ⅶ三和弦、六和弦和Ⅲ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第二十二章自然(调内)模进和副七和弦1.知识点:自然(调内)模进和副七和弦2.考核要求:分析自然(调内)模进和副七和弦第二十三章终止中的重属和弦1.知识点:终止中的重属和弦2.考核要求:掌握终止中的重属和弦用法第二十四章结构内的重属和弦1.知识点:结构内的重属和弦2.考核要求:用结构内的重属和弦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第二十五章重属和弦中的变音1.知识点:重属和弦中的变音2.考核要求:了解重属和弦中的变音第二十六章调性关系的类型1.知识点:调性关系的类型2.考核要求:分析简单的作品的调性关系第二十七章离调、半音体系1.知识点:离调、半音体系2.考核要求:分析有离调作品的调性关系分析简单的作品的调性关系第二十八章半音模进、离调1.知识点:了解半音模进、离调意义2.考核要求:分析有半音模进、离调的作品分析简单的作品的调性关系第二十九章转调1.知识点:转调的概念2.考核要求:理解转调的概念及其调关系,析简单的作品的调性关系第三十章到一级关系调的转调1.知识点:到一级关系调的转调2.考核要求:掌握一级关系调的转调的过程,能够用共同和弦转调的方法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第三十一章在一个声部中的有准备的延留音1.知识点:和弦外音的概念、延留音的特点2.考核要求:熟悉掌握和弦外音的概念、延留音的特点及其用法, 利用延留音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第三十二章在一个声部中的自然的经过音1.知识点:和弦外音的概念、经过音的特点2.考核要求:掌握和弦外音的概念、经过音的特点, 运用经过音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第三十三章自然的与半音的辅助音1.知识点:和弦外音的概念、辅助音的用法2.考核要求:运用辅助音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第三十四章先现音1.知识点:和弦外音的概念、先现音的用法2.考核要求:熟悉掌握先现音的用法, 运用先现音为旋律配四部和声第三十五章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1.知识点: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2.考核要求:掌握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分析较复杂的作品的调性布局第三十六章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1.知识点: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2.考核要求:初步掌握和声分析的基本方法总结:学习和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西洋音乐,和声学只是从西洋音乐中抽象出来的基本理论,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地去解释音乐,而应该活学活用和声学的基本规律。
与声乐专业相关的书籍
![与声乐专业相关的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f3cdef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c.png)
与声乐专业相关的书籍声乐专业是指以培养和训练歌唱技巧为主的艺术专业,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声音发声和演唱能力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在学习声乐专业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一读的书籍,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本与声乐专业相关的书籍。
《声乐技巧训练教程》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声乐教育教材,被誉为声乐教学的指南。
书中详细介绍了声乐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包括呼吸、腹肌控制、共鸣等方面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和演唱表现力非常有帮助。
《声乐表现艺术》是一本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深入探讨的专著。
书中作者结合丰富的舞台经验,详细讲解了声乐演唱的各种技巧和技巧,包括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情感表达、舞台形象等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表达力。
《声乐名篇解读》是一本对经典声乐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的专著。
书中通过解析一些著名音乐作品的曲调、旋律和情感表达等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这些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演唱水平。
《声乐音乐理论》是一本系统介绍声乐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材。
本书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程、音阶、调式、和声、节奏等内容,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了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为更好地理解和演唱音乐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有一些经典的传记类书籍也是值得推荐的,比如《伟大的歌唱家》、《声乐巨匠传》等。
这些书籍通过生动的故事、传记和名篇介绍了一些历史上杰出的歌唱家和声乐家的成长经历和演唱经验,给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和艺术启发。
在学习声乐专业的过程中,这些书籍将为学生们提供广阔的思路和实用的指导。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和演唱表达,培养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魅力,成为优秀的声乐演唱者。
希望各位声乐学习者能够善加利用这些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声乐水平,实现艺术梦想。
和声学
![和声学](https://img.taocdn.com/s3/m/ed3c7ef9f61fb7360a4c6502.png)
和声学1.《和声学》.姜之国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8本书内容包括:自然音体系和弦、调性扩张的三种基本方式、和弦外音与持续音、调性转换等四篇。
专业公共课教材音乐考研复习精要。
2.《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基础教程, 基础和声》.张建华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本书内容包括: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为低声部配和声、正三和弦的转位、属七和弦、和弦外音、调内模进、近关系转调等。
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教材3.《和声学教程》.(苏)伊·杜波夫斯基[等]合著; 陈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2版, 增订重译版本版图书将原来的上下两册合为一册,从学术上说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从交教学上循序渐进。
4.《基础和声》.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刘锦宣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本书分为上编与下编两部分,上编为自然音体系,下编为半音体系。
其中还有两章五声性旋律民族调式和声配置手法的介绍。
附1光盘。
5.《和声的结构功能》.(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奥)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著; 茅于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本书介绍了和声的结构功能、和声的原则、代替音与领域、小调的领域、变和弦、游移和弦等内容。
据原书修订本译出。
6.《勋伯格和声学》(Arnold Schoenberg theory of harmony).奥)阿诺德·勋伯格著; 罗伯特·D. W. 阿达姆斯英译; 罗忠镕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本书内容包括:大调音阶的自然音和弦、小调调式、没有共同音的和弦的连接、转调、来自教会调式的副属和弦和其他非自然音和弦等。
7.《和声对位化写作与综合性分析》.徐平力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对位化和声写作”、“综合性和声分析”,内容包括:对位部分,外音部分,其他部分等。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ed8f04dddccda38366baf2c.png)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作者:黄辉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3期摘要:斯波索宾等人合著的《和声学教程》的翻译者陈.敏、刘学严先生在“译者序”中指出“根据我们三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觉得本书有以下优点从学术上说该书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为这一门音乐科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关键词:斯波索宾;和声;历程一、形成与发展1862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建立,意味着俄罗斯早期的音乐教育开始,同时和声学教育也在此开始。
当时的和声教学主要受到德国音乐理论的影响,第一位和声学教师是扎列姆巴,柴可夫斯基在本院就读时就是跟他学习和声学。
1866年莫斯科音乐学院成立,柴可夫斯基受聘到该学院教授自由写作、和声学等课程,他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西欧和声学理论与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的不协调,于是他开始撰写新的和声学教材。
1872年他写的《实用和声学学习指导》出版,随后就在俄罗斯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875年他又出版了《简明和声学教程》,这是一本和声学理论教材,他写的这两本教材是莫斯科和声学派形成的基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这段时间是莫斯科和声学派发展的繁荣时期。
而之后,由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被定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机构,教育的要求和目的发生改变,导致莫斯科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新莫斯科和声学派(“斯波索宾——霍洛波夫分支”),继承柴可夫斯基的和声理论,同时又有新的理论观点;二是传统的莫斯科学派(“塔拉奴欣科——米亚斯也多夫分支),完全继承柴可夫斯基和声理论体系,特别是强调了柴可夫斯基的理论体系中俄罗斯音乐的民族化思想。
斯波索宾和声学是属于新莫斯科和声学派的产物。
为适应苏联时期的课程教学需要,20世纪30年代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副教授斯波索宾带头组织成立了和声学教材编写小组,很快就出版了《实用和声学教程》上、下两册,后来再版为教程做了较大修改并改名为《和声学教程》,这两册是在1937年至1938年期间出版,这是《和声学教程》最早的版本。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48487fcc5da50e2534d7fb0.png)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展历程摘要:斯波索宾等人合著的《和声学教程》的翻译者陈.敏、刘学严先生在“译者序”中指出“根据我们三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觉得本书有以下优点从学术上说该书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为这一门音乐科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关键词:斯波索宾;和声;历程一、形成与发展1862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建立,意味着俄罗斯早期的音乐教育开始,同时和声学教育也在此开始。
当时的和声教学主要受到德国音乐理论的影响,第一位和声学教师是扎列姆巴,柴可夫斯基在本院就读时就是跟他学习和声学。
1866年莫斯科音乐学院成立,柴可夫斯基受聘到该学院教授自由写作、和声学等课程,他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西欧和声学理论与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的不协调,于是他开始撰写新的和声学教材。
1872年他写的《实用和声学学习指导》出版,随后就在俄罗斯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875年他又出版了《简明和声学教程》,这是一本和声学理论教材,他写的这两本教材是莫斯科和声学派形成的基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这段时间是莫斯科和声学派发展的繁荣时期。
而之后,由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被定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机构,教育的要求和目的发生改变,导致莫斯科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新莫斯科和声学派(“斯波索宾——霍洛波夫分支”),继承柴可夫斯基的和声理论,同时又有新的理论观点;二是传统的莫斯科学派(“塔拉奴欣科——米亚斯也多夫分支),完全继承柴可夫斯基和声理论体系,特别是强调了柴可夫斯基的理论体系中俄罗斯音乐的民族化思想。
斯波索宾和声学是属于新莫斯科和声学派的产物。
为适应苏联时期的课程教学需要,20世纪30年代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副教授斯波索宾带头组织成立了和声学教材编写小组,很快就出版了《实用和声学教程》上、下两册,后来再版为教程做了较大修改并改名为《和声学教程》,这两册是在1937年至1938年期间出版,这是《和声学教程》最早的版本。
和声学教程339
![和声学教程339](https://img.taocdn.com/s3/m/af4635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4.png)
和声学教程339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教程简介
2.教程内容概述
3.教程的价值和意义
4.教程的适用对象
5.教程的亮点和特色
正文
1.教程简介
《和声学教程 339》是一本关于和声学的专业教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和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程以实例分析和练习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和掌握和声学的原理和应用。
2.教程内容概述
教程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和声基本原理、和声进行与和声结构分析、和声应用技巧。
其中,和声基本原理部分详细讲解了和弦构成、三和弦与七和弦、和声功能等基本概念;和声进行与和声结构分析部分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了和声进行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各种和声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和声应用技巧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和声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编曲。
3.教程的价值和意义
《和声学教程 339》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的教程,不仅可以作为音乐院校和声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人学习提高的参考书。
通过学习这本教程,学习者可以全面掌握和声学的知识和技能,为音乐创作和编曲提供有力支持。
4.教程的适用对象
这本教程适用于音乐院校的学生、音乐教师、专业音乐人以及音乐爱好者。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音乐爱好者,都可以从这本教程中获益。
5.教程的亮点和特色
《和声学教程 339》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程中的实例分析和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和声学的知识和技巧。
此外,教程内容全面,涵盖了和声学的方方面面,从基本原理到应用技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源。
一本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重要论著——评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
![一本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重要论著——评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b5b2b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e.png)
作者: 刘康华
作者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
出版物刊名: 音乐研究
页码: 117-120页
主题词: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音乐论著;书评
摘要:2002年4月我应中国音乐学院研究部的邀请,参加了对该院樊祖荫教授所承担的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的结题评审工作.由黎英海、桑桐、吴式锴、杨通八等五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在认真研读了作者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一致认为:该论著对我国上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和声民族风格的理论和实践,做了一次详尽的梳理和总结,陈述了它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民间多声部音乐和专业音乐创作五声性旋律的各种和声手法也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和整理,是近二十年来我国这一领域研究中内容最丰富、系统的论著.评审组成员一致同意评定该研究成果为'优'.。
和声处理法 书籍
![和声处理法 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a582df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0.png)
和声处理法书籍
1. 《和声处理法秘籍》:哎呀,这就像是一把打开和声奇妙世界的钥匙啊!比如说,当你听到一首经典歌曲中那完美融合的和声,不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梦幻的音乐城堡嘛!
2. 《和声处理法实战指南》:嘿,这本书简直就是你的和声处理好帮手啊!就好比学骑自行车,有了它,你能更快地掌握平衡和技巧呀!
3. 《有趣的和声处理法》:哇塞,这里面充满了各种有趣的和声技巧呢!就像在一个大游乐场里,充满了惊喜和新奇的玩法。
比如一首欢快的儿歌里错落有致的和声。
4. 《和声处理法傻瓜书》:哈哈,不要被名字误导哦,这可不是真的傻瓜才看的。
它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点点教你和声处理,比如说在合唱团里大家一起和声的美妙时刻。
5. 《超级实用的和声处理法》:真的超级实用啊,朋友们!就如同给了你一副神奇的眼镜,能让你看到和声背后的秘密。
像听到那激昂的交响乐中的和声层次。
6. 《易懂的和声处理法》:这可太好懂啦,简直跟聊天一样轻松!就像你轻松哼出一段熟悉旋律时对应的和声。
7. 《和声处理法的奇妙之旅》:哇哦,跟着这本书开启一场和声的奇妙之旅吧!比如在一场音乐会上,感受那震撼人心的和声魔力。
8. 《走进和声处理法》:来吧,走进这个神奇的和声世界!宛如在森林中听到鸟儿们和谐的叫声中蕴含的和声。
9. 《和声处理法的魅力》:你真的能抵挡和声处理法的魅力吗?这就好像美味的食物对人的诱惑一样不可阻挡!总之,这些关于和声处理法的书籍都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索和学习呀!它们能给我们的音乐世界带来无尽的乐趣和惊喜!。
和声学教程上下册电子版
![和声学教程上下册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e3b94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f.png)
和声学教程上下册电子版和声学教程是一本权威的音乐理论教材,分为上下两册。
其中第一册探讨了各种和弦和和声的数学构成,而第二册则深入探究了和声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在第一册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和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和声是指音乐中两个或多个声部所构成的音程和和弦的组合形式。
在和声中,重要的概念包括和声音程、音程三度性、和声的声部和和弦的构成元素等。
其中和声音程包括半音、全音、大三度、小三度等,音程三度性则是指音程之间的关系,如四度音程和五度音程在和声中常被用作转位和弦。
而和声的声部则是指各个声部在和声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包括主旋律、和声伴奏以及贝斯等。
在介绍完和声的基本概念之后,作者开始介绍和声的基本和弦类型。
和弦是指两个或多个音同时响起所形成的音组合。
在和声中,常见的和弦类型包括三和弦、七和弦、和弦的转位等。
其中三和弦是一个由根音、三度音和五度音组成的和弦,是和声中最基本的和弦类型之一。
而七和弦则是在基本的三和弦上添加七度音构成的和弦类型,常用于Jazz和爵士乐中。
和弦的转位是指通过简单地改变和弦中最低或最高的音来改变和弦的声部配置,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和声效果。
在第二册中,作者深入分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时期的和声进化。
其中,重点关注了经典时期的和声风格、爵士乐的和声风格以及流行音乐的和声风格。
经典时期的和声风格包括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和声的发展受到了欧洲宗教音乐、歌剧演出和室内乐的影响。
在这些作品中,和声主要用于表达情感和情绪,并通过音乐的动态和音色来表现。
爵士乐的和声风格则是来自于非洲音乐和美国南方布鲁斯音乐的影响。
在爵士乐中,和声通常用于完善旋律,并增加复杂和厚重的和声层次。
常用的和弦类型包括七和弦、九和弦和十一和弦。
流行音乐的和声风格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时期中,和声被用于弥补歌曲中的旋律,并成为流行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流行音乐中,和声的音乐形式包括一二和弦、五和弦等。
论桑桐《和声学教程》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分析
![论桑桐《和声学教程》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2217d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b.png)
论桑桐《和声学教程》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分析作者:邢宜方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0期摘要:桑桐所著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和声学教程(音乐卷)》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传统和声”,下编为“近代和声”;俄罗斯作者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上下册)》是2008年3月1日出版的图书,分为上、下两册,一共六十章,主要分为自然音体系、半音体系、转调等。
这两本著作都是各大高校和声学教材的选择,在其编著的过程中,对和声学体系以不同的方式据其各自特点进行了讲解。
笔者将通过对两本和声学教材中自然音体系部分几个知识点进行阐述,对其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和声学比较分析桑桐斯波索宾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057-03一、整体布局的不同两本教程首先不同的是切入点。
桑桐的和声学教程上编传统和声的第一部分自然和声,是以四部和聲的基本写作要求为开篇,详尽地将写作中的音的重用与省略、和弦排列、和弦连接、声部进行、根音关系进行讲解,而后是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自然和声的顺序。
第二部分是离调与转调(近关系转调),第三部分是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声,第四部分是变和弦、第五部分是转调(远关系转调与等音转调)。
斯波索宾的和声学上册以三和弦的讲解为开篇,同时将四部和声放入大小三和弦的定义这一章节中。
随后是正三和弦的功能以及连接,随后是六和弦、四六和弦、属七和弦以及和其他和弦的连接,到主和弦的解决等。
在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桑桐的和声学对四部和声的讲解比较细致,更为重视传统和声的基础写作,与斯波索宾的侧重点不同。
在这个部分斯波索宾对音的重复简单说明“一般重复根音”,将其他的重复关系与排列方法根据每个和弦功能的讲解按序论述。
桑桐的教程中将根音、三音、五音的重复及其省略方法做了详尽的阐述,以及写作规范的问题,斯波索宾的教程中对禁止声部交叉的问题进行了举例,桑桐的教程中将声部超越、平行五、八度等禁止的事项均列出并举例说明。
和声学教程上下册电子版
![和声学教程上下册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45cee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f.png)
和声学教程上下册电子版《和声学教程》是一本系统介绍和讲解和声学知识和理论的教材,分上下两册。
本文将为您梳理和总结这两册教程中的相关参考内容,内容不得出现链接。
上册内容主要集中在和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介绍。
下面列举了一些可能作为参考的内容:1. 和声的定义与起源:介绍和声的定义和起源,包括西方和声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东方和声的特色和发展趋势。
2. 和弦的构成及分类:详细介绍了和弦的构成要素,包括根音、第三音和第五音,同时介绍了常见的和弦分类,如三和弦、四和弦、五和弦等。
3. 和声音程的性质与分类:介绍了和声音程的性质和分类,包括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等,同时提到了和声音程在和声中的应用。
4. 和声进行的规范与进程:阐述了和声进行的规范和基本原则,包括声部的运动、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和和声进行的稳定性。
5. 和声配器与编写:介绍了和声配器的概念和原则,包括乐器组合的选择、声部的编写和和声的层次感。
6. 和声的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和声错误,如不合理的声部运动、音节连续等,同时给出了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和技巧。
下册内容主要涵盖和声的高级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可能作为参考的内容:1. 调性和声:介绍了和声的调性概念和特点,包括调性感、主调和调式等,同时讨论了调性和声在音乐中的应用。
2. 和声的复杂性与变奏:讲解了和声的复杂性和变奏技巧,如模仿、转调等,同时提供了一些创作和使用这些技巧的例子。
3. 节奏和声:介绍了和声中的节奏元素和节奏处理技巧,包括节奏变化、拍子组合等,同时给出了一些节奏和声的创作方法。
4. 和声处理与声部安排:详细说明了和声中的处理技巧,如音乐成分的添加与取舍、声部的重叠与交替等,同时给出了一些声部安排的案例分析。
5. 和声表现与情感传达:讨论了和声在音乐中表现情感和传达意义的能力,包括声部运动的表情和和声颜色的选择。
总结起来,《和声学教程》的上下册涵盖了和声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原则以及高级技巧和应用。
10.2 拉莫与《和声学》
![10.2 拉莫与《和声学》](https://img.taocdn.com/s3/m/1ae9b506866fb84ae45c8da8.png)
让-菲利普·拉莫 (1683~1764),巴洛克 时期法国音乐理论家、作 曲家。
《拉莫肖像》,安宁摄于第戎公爵宫,2013年。
《和声学》(1722)
和声是所有音乐的基础,旋律是从和声中派生出来的。 大三和弦是从泛音列中产生出来的。 一个和弦的确认决定于它的根音。转位并不影响和弦 的性质。 在一段和声序列中,和弦根音的进行是重要的因素, 被称为基础低音。 基本和弦是主、属、下属这三种,其他和弦同基本和 弦发生关系并附属于它们,这便是功能和声的概念。 一个和弦功能的改变可以引起转调,由此产生了通过 中枢和弦进行转调的原则。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156-157页。
亚》(1733,1742修订) 《殷勤的印度人》(1735) 《双子星座》(1737)
羽管键琴曲
四卷羽管键琴独奏曲
室内乐
一卷室内乐作品
辟斯顿《和声学》学术价值探析
![辟斯顿《和声学》学术价值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a384e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a.png)
的抽象本质。
其他和弦可视为由正三和弦通过特定的转化方式派生得来,或反过来说,其他和弦通过与三个正三和弦建立联系从而取得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因此,这些和弦所在的音级位置变得相对次要,“调式音级再也不以其自身权利而存在”[4]。
而抽象的功能标签成为和弦的主导身份,继而决定了和弦的前后关系。
音级理论以大小调音阶为参照,认为所有和弦都产生于音阶的各个音级之上,这些和弦用罗马数字进行标记。
它们以主音为中心,根据各自在调中的不同位置而发挥作用。
调的呈现通过各个音级上的和弦连续来实现,如著名的“泽西特链条”[5] (Sechterian chain)就是典型的做法。
与功能理论注重和弦的抽象身份不同,音级理论更加重视根音、根音进行在音阶中的位置。
这种观点在辟斯顿的教程中得到鲜明的阐述:“两个和弦的个别的音响并不很重要,而两个根音的相互关系以及根音对所属的音阶的关系要重要得多。
对和弦的辨识,主要是根据它的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置。
”[6]如果不仔细揣摩这句话的深意,可能会觉得作者在说一个连初学者都懂的和弦分析技巧,但事实上却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联系整个教程来看就会发现,辟斯顿对变音和弦的身份认定往往是与同根音的自然音和弦一样看待的。
例如,他把增六和弦看作是变化的下属和弦,而不认为是重属变和弦(降低五音);把终止四六和弦前由升二级、升四级、六级与一级构成的和弦看作是变化的二级七和弦,而不看作重属导七和弦;在一定条件下,把副属和弦也看作是同根音自然音和弦的变化形式,如在论述属七的不正规解决时,把二级与重属三和弦一并作为上主音三和弦、把三级与六级的属和弦一并作为中音三和弦来看待。
辟斯顿对变音和弦的看法并非有别于传统的全新认识,恰恰相反,如果从学术谱系溯源的话,它很可能是继承了奥地利音乐理论家泽西特的观点。
泽西特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把基础低音理论融入了音级理论传统,“他采用了拉莫、基恩贝格尔、舒尔茨的基础低音概念,和弦进行与和弦转化,甚至是高度半音化的,也都是建立在自然音音阶的根音之上。
写作近代第一本和声学著作
![写作近代第一本和声学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456f51c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7.png)
写作近代第一本和声学著作
写作近代第一本和声学著作是羽管键琴曲。
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一大贡献是拉莫的和声理论它前承文艺复兴盛期的调式和声后接古典主义时期的调性和声成为连接这两个阶段的桥梁。
从巴洛克音乐时期的社会发展一般背景和音乐实践背景两个方面分析了拉莫和声理论形成所具备的外部条件然后结合当时的音乐实践以及拉莫对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对拉莫和声理论的主要内容。
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并就其意义作相关阐述归纳出了拉莫作为近代调性和声奠基人在和声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直到现代和声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个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理论风貌在巴洛克时期拉莫的和声理论前承文艺复兴盛期的调式和声后接古典主义时期的调性和声是调式和声通往调性和声的桥梁成为本时期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
初级和声教程第三版
![初级和声教程第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fafd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7.png)
《初级和声教程》第三版是一本针对初级和声学习的教程,主要内容包括和声基础知识、和声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和声学习中的常见问题等。
通过学习本教程,学习者可以掌握和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声高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本教程时,学习者需要掌握基本的和声理论知识,包括音级、和弦、调式等基本概念,了解和弦的结构、功能和用法,掌握调性的安排、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等。
同时,需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解决和声配置中的实际问题。
在本教程中,学习者将学到各种常用和弦的构成方式、标记方式以及用法,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等,以及如何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和声选择和安排。
此外,教程中还会涉及到和声进行的基本规律、终止式、节奏感的培养、乐曲中低声部和弦的连接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学习和声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节奏感的把握、和弦选择的错误、和声配置的困惑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程中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培养节奏感、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和声选择和安排、多听多看优秀的音乐作品,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等。
通过学习《初级和声教程》第三版,学习者可以掌握和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声高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者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音乐作品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多加练习,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和声水平。
10.2 拉莫与《和声学》
![10.2 拉莫与《和声学》](https://img.taocdn.com/s3/m/1ae9b506866fb84ae45c8da8.png)
《拉莫肖像》,安宁摄于第戎公爵宫,2013年。
《和声学》(1722)
和声是所有音乐的基础,旋律是从和声中派生出来的。 大三和弦是从泛音列中产生出来的。 一个和弦的确认决定于它的根音。转位并不影响和弦 的性质。 在一段和声序列中,和弦根音的进行是重要的因素, 被称为基础低音。 基本和弦是主、属、下属这三种,其他和弦同基本和 弦发生关系并附属于它们,这便是功能和声的概念。 一个和弦功能的改变可以引起转调,由此产生了通过 中枢和弦进行转调的原则。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156-157页。
创作概况
歌剧
《希波利特与阿里西亚》(1733,1742修订) 《殷勤的印度人》(1735) 《双子星座》(1737)
羽管键琴曲
四卷羽管键琴独奏曲
室内乐
一卷室内乐作品
和声学读后感
![和声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7323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2.png)
和声学读后感《和声学》是一本由著名音乐理论家张三编写的音乐理论教材。
这本书以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例,成为了音乐学习者们的必备教材。
在读完《和声学》后,我深受启发,对音乐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音乐创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张三在《和声学》中对和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
他通过对和声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理的介绍,让读者对和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在阅读过程中,对和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对我在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运用有了很大的帮助。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和声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其次,张三在《和声学》中对和声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他通过对和声的各种和声进行了分类和分析,让读者对和声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和声进行运用,使音乐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
这对我在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运用有了很大的启发,让我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和声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最后,张三在《和声学》中对和声的演变和未来进行了展望。
他通过对和声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让读者对和声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和声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对自己的音乐创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相信,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和声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读完《和声学》后,我对音乐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和声的应用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也让我对自己的音乐创作有了更多的启发。
我相信,《和声学》将会成为音乐学习者们的必备教材,也会对音乐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受益,让音乐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和声学》.姜之国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8本书内容包括:自然音体系和弦、调性扩张的三种基本方式、和弦外音与持续音、调性转换等四篇。
专业公共课教材音乐考研复习精要。
2.《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基础教程, 基础和声》.张建华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本书内容包括: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为低声部配和声、正三和弦的转位、属七和弦、和弦外音、调内模进、近关系转调等。
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教材3.《和声学教程》. (苏)伊·杜波夫斯基[等]合著 ; 陈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2版, 增订重译版本版图书将原来的上下两册合为一册,从学术上说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从交教学上循序渐进。
4.《基础和声》.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刘锦宣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本书分为上编与下编两部分,上编为自然音体系,下编为半音体系。
其中还有两章五声性旋律民族调式和声配置手法的介绍。
附1光盘。
5.《和声的结构功能》.(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奥)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著 ; 茅于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本书介绍了和声的结构功能、和声的原则、代替音与领域、小调的领域、变和弦、游移和弦等内容。
据原书修订本译出。
6.《勋伯格和声学》(Arnold Schoenberg theory of harmony).奥)阿诺德·勋伯格著 ; 罗伯特·D. W. 阿达姆斯英译 ; 罗忠镕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本书内容包括:大调音阶的自然音和弦、小调调式、没有共同音的和弦的连接、转调、来自教会调式的副属和弦和其他非自然音和弦等。
7.《和声对位化写作与综合性分析》.徐平力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对位化和声写作”、“综合性和声分析”,内容包括:对位部分,外音部分,其他部分等。
8.《综合和声理论写作与应用》.李龙德编.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7本书的学习对象以巴洛克开始到浪漫派西洋音乐和声为依据,写作部分和分析部分完全保持在这个框架里面,理论与学习的射程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尝试扩展到近代、现代西欧多声音乐的全史。
9.《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周慕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本书主要内容有: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属七和弦、终止四六和弦及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伴奏、常用七和弦的连接及抒情性歌曲伴奏等。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用书。
附1光盘。
10.《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Harmonik in der Musik des 20. Jahrhunderts ).(德)瓦尔特·基泽勒(Walter Gieseler)著 ; 杨立青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上音译丛.丛书第一辑本书对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当代音乐中和声思维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对20世纪上半叶和声领域的主要倾向(自由无调性、印象主义和扩展的调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介和总结。
11.《键盘和声与即兴演奏教程》.上册.孙维权,刘冬云编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本书内容包括功能性和声练习、五声调式和声基础练习两部分,主要学习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平行大小调交替、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以及五声调式的基本和声手法。
附1光盘。
、12.《和声与电脑自动伴奏》(Band-in-a-Box自动伴奏).张弛编著.科学出版社, 2006.现代计算机音乐丛书本书将传统的和声知识与现代计算机音乐知识相结合,在传统和声知识的基础之上,系统介绍了现代计算机和声制作工具Band-in-a-Box和“TT作曲家”的使用。
13.《初级和声教程》.杨通八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版本书采取理论、写作、键盘、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即兴伴奏入门学习的一些基本问题,按渐进规律溶进和声的各个章节中进行训练,最后通过五首歌曲钢琴伴奏的分析进而解决完整歌曲伴奏的处理问题。
附1光盘。
14.《和声学新编》.沈一鸣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增订版本书将书中各章的和声例题以及部分和声习题,用钢琴演示出来,通过音响来了解各章和旋及和声进行的用法及其实际音响效果。
附1光盘。
15.《汉族调式和声技法》.王小玲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本书立足于把五声调式和声中良好的序进样式及声部进行组成和声词汇,并借用“进子”一词来称谓。
主要介绍和声的基础知识,对于声部的交替、各种织体的运用等训练内容交给复调、作曲等其他学科进行。
、16.《和声学基础问答》.齐家全著.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本书介绍了学习和声学的目的,音程,调式,和弦,和弦的转位,和弦的连接,平行、隐伏五度、八度及使用规则,为曲调配和声,转调等知识。
17.《和声基础教程》.乔惟进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本书内容包括四部和声与声部进行、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基本图式、和弦转换与终止式、为高音部配置和声、为低音部配置和声等。
高等音乐(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公共课系列教材。
18.《和声分析谱例集·器乐》(公共课).刘锦宣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中央音乐学院“十五”“211工程”教材建设立项项目本书以传统和声为主,调式和声为辅的宗旨来编选曲目,涉及巴洛克时期与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浪漫派早期与晚期、民族乐派以及印象派等著名作曲家的相对完整的优秀音乐作品。
附1光盘。
19.《和声学教程》.安亮山编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丛书. 音乐卷本书讲述了和声学系统中调与调、和弦与和弦以及节拍节奏等音乐表现要素在多声部音乐中的结构法则,其中和弦采用“功能”与“音程”常用的两种体系进行“结合”标记。
20.《和声学理论与实用》(Harmony,its theory and practice). [(英)普劳特](Ebenezer Prout)著 ; 贺绿汀译.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5(1936)内分21章,讲述和声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和声的规则及运用。
书末附:1.教会的调式;2.泛音列21.《和声学》.杜晓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本书分25章,从和声的基本理论、写作技法到较复杂的变化和弦、远关系转调及调性布局,均做了合理的安排。
22.《和声分析教程》.杨通八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音乐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文化部重点教材本书分和声分析教程和分析谱例两卷,包括和弦、织体与节奏、和弦外音、和声基本词汇、基本语汇的扩充等章节。
23.《键盘和声与即兴弹奏实用教程》.戴定澄编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新1版本书是一本普及化的键盘和声理论与应用的书籍,主要探讨了建立在大小调式基础上的调性和声在键盘上的实用基础知识。
24.《新观念应用和声:即兴配奏和弦选择新方法》.林捷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本书以和弦的基本知识为基础,通过对大量音乐作品的分析、比较,介绍和弦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应用方法,给出和声谱例与伴奏谱例等。
25.《实用和声简明教程》.王安国,王青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教育部卫星电视艺术教育丛书本教材重点讲述多声写作与分析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除传统的大、小调式和声从和弦排列法到调性转换的内容外,加写了五声性调式旋律的和声配置等内容。
26.《简易键盘和声》.王小玲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本书内容在传统和声初级范围之内,采用由浅入深的方法,使学习者可以快速掌握和声的配置。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和声性的织体形式练习。
27.《和声习题写作指南. 下册》.陈恩光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本书是我国音乐及师范院校通用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声学教程》中大量习题的多种写作,本册是28—58章的习题写作,按照教程的进度进行讲解和指导。
28.《实用和声基础. 下》.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试用教材本书内容包括重属功能组和弦及其应用,副属系列和弦及其应用,近关系转调及换调、变和弦简介、伴奏方法的综合应用等。
29.《和声分析》.刘春荣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本书对作曲家及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阐述了音乐的内容、形象、基本情绪,对主题音调、旋律特点、和声技法、和声布局与曲式结构的结合与对比统一关系等进行阐述。
30.《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和声研究.张建华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3.安徽师范大学出版基金资助该书上篇从371首众赞歌旋律的结构、调式、记谱方式以及旋律中的变化音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下篇重点围绕巴赫对《371》中教会调式旋律的和声处理--教会调式与功能和声两种调性体系的结合,论述了调式旋律结构与功能和声布局的结合关系等内容。
31.《和声学简明教程》.朱爱国编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全国艺术院校音乐理论教学系列教程本书注重传统和声学的理论与应用范围的讲解,阐述了四部和声记谱、重属和弦、和声模进等普遍的、共性的和声理论与技法。
32.《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樊祖荫著.“作曲技术理论”丛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本书回顾了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在多声部音乐的创作及教学中探索和声民族化方面的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了这一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各个时期的有关论著做出了评价,并引用了众多作曲家的大量作品谱例。
33.《应用和声学》.王建元著.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本书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从和声、和弦基本知识着手,讲述了“三和弦与四部和声”,及如何为旋律配和声、为低音配和声等。
34.《青少年学和声》.费承铿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本书向青少年朋友们介绍了和声学的有关知识,包括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分析,和声的民族化,和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副三和弦及七和弦等内容。
35.《键盘和声学教程 : 古典音乐和声体系的理论》.(匈)凯斯特莱尔·略林茨(Kesztler Lorinc)著 ; 张瑞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本书共有二十八个书写键盘练习,六个分析练习。
根据和声学的功能原则与声部的运动原则以及经典音乐作品的实践,作者对练习中的和弦序进以及声部进行都提出了最佳方案。
36.《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华萃康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本书介绍了拉氏和声的技法概述,阐述了色彩性和声技法的基本分析方法与分类,拉氏作品中的色彩性和声技法,其作品中的变音体系等。
37.《从迷人的音乐中感受和声的魅力. 上》.孙维权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本册主要选取了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古典乐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别是其中和声语言精彩的部分,大致按和声教学的顺序进行了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