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基础和声教学大纲汇编

基础和声教学大纲汇编

《基础和声》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总学时:68学分:4理论学时:68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大纲执笔人:张建华大纲编写时间:2007.8.28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和声现象的分析。

(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

(3)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可以大课(一般不超过二十人)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小组或个别辅导;也可以小组课为主。

(4)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演示范例、作业讲评以及乐曲分析、弹听等。

3.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材料、和声手法以及和声功能逻辑,掌握主调音乐写作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照顾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又要兼顾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三、文本绪论【教学目的】介绍和声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排列方式及注意事项第一节和弦知识1.调式2.调式中的和弦3.功能分组第二节四部和声写作基本知识1.记谱2.各声部的名称与音域3.重复音4.排列方式5.旋律音位置与低音位置第三节和声分析的基础知识1.确定主音与调式2.分析和弦与和弦外音3.和声与结构4.和声特点【练习题】按指定要求写和弦第一章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教学目的】介绍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重点难点】声部进行第一节概述1.和弦连接2.声部进行3.连接方式第二节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1.和声连接法2.旋律连接法【练习题】(1)指定的和弦连接(2)分析指定谱例第二章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教学目的】介绍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基本手法【重点难点】和弦选配声部进行第一节运用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为旋律配和声1.基本步骤2.注意事项3.范例第二节同和弦转换1.同和弦转换的概念2.同和弦转换的注意事项3.运用同和弦转换为旋律配和声4.范例第三节三音跳进1.三音跳进的概念2.三音跳进的注意事项3.运用三音跳进为旋律配和声4.范例【练习题】(1)为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三章为低声部配和声【教学目的】介绍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低声部配和声的基本手法【重点难点】高声部线条声部进行第一节为低声部配和声1.为低声部配和声的基本步骤2.为低声部配和声的注意事项3.范例第四章终止式第一节概述1.终止式的概念2.终止式的分类第二节终止四六1.终止四六的概念2.终止四六的运用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五章正三和弦的转位【教学目的】介绍正三和弦转位的运用【重点难点】低音线条声部进行第一节正三和弦的六和弦1.正三和弦的转位概述2.六和弦的基本用法3.六和弦的连接4.连接中的跳进5.声部进行中的注意事项6.范例第二节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1.经过四六和弦2.辅助四六和弦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旋律、低音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六章属七和弦【教学目的】介绍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运用【重点难点】低音线条声部进行第一节属七和弦概述1.概念2.结构3.运用第二节原位属七和弦1.预备2.解决3.范例第三节属七转位1.预备2.解决3.范例第四节属七转位解决到主和弦上方声部的跳进1.根根跳进2.五五跳进3.根五双跳4.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七章和弦外音【教学目的】介绍和弦外音的运用【重点难点】外音处理与功能序进的结合,和弦外音的音乐表现意义第一节留音1.概念2.留音的预备与解决3.运用留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二节倚音1.概念2.倚音的解决3.运用倚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三节经过音1.概念2.经过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经过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四节辅助音1.概念2.辅助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辅助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五节跳进辅助音1.概念2.跳进辅助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跳进辅助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六节双辅助音1.概念2.双辅助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双辅助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七节双跳进辅助音1.概念2.双跳进辅助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双跳进辅助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八节先现音1.概念2.先现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先现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九节持续音与自由外音1.持续音功能和用法2.自由外音【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八章副三和弦【教学目的】介绍副三和弦的运用【重点难点】副三和弦的功能意义第一节概述1.概念2.副三和弦的功能归类第二节 SII 1.大调中SII的基本用法2.小调中SII的基本用法3.范例第三节 TSVI 1.代替主和弦2.代替下属和弦3.中介功能4.交替功能5.范例第四节 DTIII与DVII 1.DTIII的基本用法2.DVII的基本用法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九章 SⅡ7和DⅦ7【教学目的】介绍SⅡ7与DⅦ7的运用【重点难点】SⅡ7与DⅦ7的功能意义第一节 SⅡ71.SⅡ7的结构及功能2.SⅡ7及其转位的基本用法3.范例第二节 DⅦ71.DⅦ7的结构及功能2.DⅦ7及其转位的基本用法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十章调内模进【教学目的】介绍副七和弦与自然音模进【重点难点】模进的功能序进及声部进行第一节副七和弦1.概念2.副七和弦3.范例第二节自然音模进1.概念2.模进的构成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十一章副属和弦离调模进【教学目的】介绍副属和弦、离调与离调模进【重点难点】副属和弦、离调与离调模进音乐表现意义第一节重属和弦1.终止处的重属和弦2.结构内部的重属和弦3.重属变和弦4.范例第二节副属和弦1.副属和弦2.离调与离调模进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十二章近关系调转调【教学目的】介绍近关系转调【重点难点】近关系的运用及音乐表现意义第一节概述1.近关系调2.近关系调的转调手法第二节向属方向的转调1.属调2.属调的平行3.范例第三节向下属方向的转调1.下属调2.下属的平行调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课程考试】学期期终都举行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基础和声教案

基础和声教案

绪论一、和音、和声、和声学的定义和音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同时发声。

如音程、和弦等,它只是构成和声的基本材料。

和声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以及有规律的运动的音响组合。

它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进行两方面的内容。

在纵向上,其基本素材是和弦,传统和弦是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按照三度叠置构成的。

在横向上,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

因此和声是属于多声部音乐的范畴。

和声学是专门研究和音的结构以及进行的一门学科。

如:肖邦的《圆舞曲》OP70.1这首作品就是多声音乐作品,由旋律+柱式和弦织体构成,每一小节为一个和弦。

二、传统和声构成的材料1、大小调式在传统和声共性写作时期的调性主要指的是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

其中,和声小调是由自然小调发展而来的,由于它吸收了同主音大调中导音与主音之间的小二度关系,加强了调式第Ⅶ级音对主音的倾向和支持,增强了主音的稳定性,从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取代了自然小调,与自然大调共同构成了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调式基础。

2、和弦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材料——和弦:是按照三度纵向叠置而成的。

常用的有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较少使用的九和弦、属七十三和弦等。

在大小调式的七个自然音级都可以建立三和弦、七和弦。

在正音级构成三和弦称为“正三和弦”,在副音级构成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

3、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及其标记: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和弦标记主要有两种:一是罗马数字标记;二是功能标记。

A.罗马数字标记我们现在学习主要用罗马数字标记:用这标记的主要方法主要跟三和弦自身的结构属性相关,而跟大小调式无关。

如:大三和弦则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Ⅳ等;增三和弦则在大写罗马数字右上角加“+”;小三和弦则用小写罗马数字i、ii、iii、iv等;减三和弦则在小写罗马数字右上角加“-”。

如C大调自然三和弦的标记:如a和声小调自然三和弦的标记:B. 功能标记在自然大调中:主功能标记为T,下属功能标记为S,属功能标记为D。

在和声小调中:主功能标记为t,下属功能标记为s,属功能标记为D。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秦雪峰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和声学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和声理论及其应用。

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编写歌曲伴奏、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理论作曲技术科目打下基础。

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1、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和基本技能的训练,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能力。

3、以大小调和声理论为基础,结合民族调式的一些常用手法进行教学。

4、教学以大课(不超过30人)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及小组或个别辅导方式进行。

5、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例题示范、作业讲评以及范例分析、弹奏听辨等。

6、每周布置适量的作业,采用书面批给,以集体讲评方式进行。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在学习基础乐理之后开设。

每周二学时,全部课程为64学时,分二个学期完成。

第一学期(16周,共32学时)第一单元绪论(一周)一、学习和声学需要知晓的几个问题二、大小调和声三、四部和声写作四、和声功能与不良进行第二单元原位正三和弦(三周)一、原位正三和弦概述二、连接法三、I、IV、V级三和弦性质四、原位三和弦连接的意义五、三和弦键盘指法第三单元为旋律配和声与终止式(三周)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二、终止、以及半终止三、终止的类别和应用四、原位正三和弦小结第四单元正三和弦的转位—六和弦与四六和弦(三周)一、六和弦概述二、六和弦的基本连接法(六和弦与原位)三、六和弦连接中的声部跳进四、六和弦与六和弦的连接五、四六和弦概述六、四六和弦的种类与运用方法。

(只讲终止、经过、辅助三种用法。

)第五单元D7和D7和弦转位(三周)一、D7的构成与属性二、D7的应用三、和弦外音四、D7为低音配和声第六单元和弦外音一、和弦外音概述二、和弦外音分类三、和弦外音的处理与运用四、和弦外音的复杂化以及多重和弦和弦外音第二学期(32学时)第七单元副三和弦(三周)一、副三和弦概述二、II级、VI级三和弦的用法三、III级、VII级三和弦的用法四、运用副三和弦的基本原则五、运用副三和弦的常用公式第八单元除属七以外的各级七和弦(三周)一、七和弦概述二、II7、VI7的用法三、III7、VII7和弦的用法四、I7、IV7和弦的用法第九单元摸进(三周)一、模进的含义二、模进的构成三、运用七和弦模进第十单元离调(二周)一、离调的概述二、重属和弦及运用方法三、其他各级副属和弦及运用方法四、副属和弦小结五、离调模进第十一单元近关系转调(二周)一、转调的概述二、近关系转调的步骤三、近关系转调的方法四、转调的三种关系五、转调中的调性布局六、作品中的转调部位第十二单元和声变奏写法(二周)一、固定旋律和声变奏写法二、旋律华彩的变奏写法第十三单元中国调式和声基础(一周)一、调式二、和弦三、和声进行四、调的发展五、成绩与考核第一学期为考察、第二学期为考试。

和声 教学大纲

和声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和声学》是音乐学系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声部写作技术与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高级和声》、《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和声学基本理论,能够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并为编写歌曲伴奏、小型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作曲理论技术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教学以集体授课为主,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演题示范、作业讲评以及实例分析、弹听作品等,并且,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运用教学课件,充分掌握基础知识。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自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上课两学时,共计72课时。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不少于3次,占总成绩的10%,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教学内容第一篇:和声学概论、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第一章绪论(2课时)[教学要求]1、和声、和声学概念2、和弦类型及名称,原位与转位和弦3、和弦外音[教学内容]第一节和弦1、掌握和区别和声、和声学、和音、和弦的概念。

2、熟知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的类型、名称以及各音的名称,会熟练分析作品中各类和弦。

第二节和弦外音1、熟练区分四种和弦外音:延留音、辅助音、经过音、先现音。

2、掌握复调结构、旋律结构基本要点。

第二章三和弦、四部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1、四部和声2、三和弦的重复音、旋律位置及其两种排列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三和弦1、了解四部和声2、熟记三和弦重复音3、明白什么是三和弦的旋律位置第二节三和弦的排列法1、熟练掌握密集排列法与开放排列法2、理解声部交叉第三章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2课时)[教学要求]1、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2、和声进行公式与名称[教学内容]第一节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1、明确调式功能、功能性概念2、熟记自然大小调中和弦标记第二节和声进行1、熟知和声进行公式与进行名称2、分析作品中T、S、D和弦连接第四章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2课时)[教学要求]1、各声部的进行2、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声部进行1、区分平稳与跳进进行2、掌握声部进行的三种方向:同向、反向、斜向第二节三和弦的连接法1、熟练应用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2、学会分析谱例第五章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正确运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教学内容]第一节配和声实践指示学会准确地、有步骤地为旋律配和声第二节配和声举例分析1、熟练掌握为旋律配和声的方法2、准确分析谱例第六章和弦的转换(2课时)[教学要求]和弦转换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和弦转换的方法了解并掌握和弦转换的方法第二节和弦转换实践指示掌握和弦转换的用法第七章为低音配和声(2课时)[教学要求]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及和弦转换在为低音配和声时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和弦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和弦转换的应用熟知三种方法的应用第二节实践指示熟练应用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及和弦转换为低音配和声第八章三音跳进(2课时)[教学要求]三音跳进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高音部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熟练掌握四、五度关系的三和弦之间高音部和次中音部的三音跳进。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授课学时:学分:总纲课程的性质:《基础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部和声写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以冯鄂生、贾方爵、薛世民编著的《和声实用基础教程》教材为主,适当参考其他教材,如桑同主编的《和声学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副属和弦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转调的方法和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等内容。

课程教学形式:教学中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谱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授课,加强学生的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并一对一修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态度等)占30%,考试成绩占60%,其它(课程实验、专业技能性考核等)占10%。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桑桐主编的《和声学教程》杨通八主编的《和声分析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课程教学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声的起源和发展概况2、掌握和声这门学科的性质(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有关多声部音乐的几个概念2、什么是主调音乐3、什么是复调音乐4、什么是多声部音乐以及以上几种音乐形式的区别(三)教学重点难点1、和声学是怎么样一门学问2、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3、和声对形成作品的曲式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章和弦(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2、熟悉和弦的种类以及性质(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2、掌握大、小调体系中各级和弦的名称以及各级和弦的结构3、熟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调式和弦名称(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2、掌握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名称3、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性质4、熟悉各级和弦在大小调体系中的结构和色彩第三章四部和声(一)基本要求1、学习四部和声的基本记谱形式及各声部的名称2、了解关于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3、学会四部和声的排列法(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及各声部的名称和音域2、掌握四部和声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原则3、掌握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法:开放排列、密集排列(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四部和声的记谱形式2、难点是知道四部和声中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3、学会灵活运用和弦的两种排列方法第四章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一)基本要求1、了解什么是正三和弦以及它们的功能属性2、能够熟练连接各级正三和弦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的各种不良进行4、了解终止式的概念及各种终止式(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会连接大小调的各级正三和弦2、学会使用和声连接法和旋律连接法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4、会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正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2、难点是注意和弦连接中应该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3、会使用三音跳进连接法4、掌握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第五章正三和弦的转位(一)基本要求1、学会使用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2、会使用六和弦与原位和弦的连接、两个六和弦的连接及不同根音关系的和弦连接3、学会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4、了解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形式(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2、会使用六合为旋律配和声(三)教学重点难点1、难点是学会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2、重点是学会使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第六章和弦外音(一)基本要求1、掌握几种常见的和弦外音形式2、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二)主要教学内容1、经过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2、辅助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3、先现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4、延留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各种和弦外音的常见形式2、难点是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3、学会为处理过的和弦外音配和弦第七章属七和弦(一)基本要求1、掌握属七和弦的属性和结构特征2、熟悉属七和弦的解决(二)主要教学内容1、原位属七和弦的基本特征2、原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3、各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2、难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位置以及他们不协和性的强弱顺序第八章副三、副七和弦(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声的功能逻辑2、了解和声的一般序进规律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4、会使用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二)主要教学内容1、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2、I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3、V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4、V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5、熟练掌握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2、难点是学会灵活运用各级副三、副七和弦为旋律配和声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特殊使用方法以及在一般和声进行中所处的位置第九章守调模进(一)基本要求1、了解模进的概念以及守调模进的概念2、了解模进移动方向的分类及模进的特点3、了解和声模进和旋律模进的区别4、了解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二)主要教学内容1、什么是和声模进?2、和声模进的特点及和声模进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3、掌握和声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学会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2、难点是掌握和声模进音组的特征和一些原则3、学会分析和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第十章副属和弦与离调(一)基本要求1、知道副属和弦的概念和构成规律2、了解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处理方法3、会使用副属和弦处理离调模进(二)主要教学内容1、副属和弦的构成及标记2、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在本调和副调中的意义3、副属和弦的一般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副属和弦的构成和处理方法2、难点是副属和弦在为旋律配和声和实际作品中的具体运用第十一章转调、近关系转调(一)基本要求1、了解什么是转调?什么是近关系转调、远关系转调?2、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与步骤3、分析实际作品,熟练近关系转调的应用(二)主要教学内容1、转调: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由于乐思发展的需要,从另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称为“转调”。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八章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
一、经过四六和弦
二、辅助四六和弦
三、书面习作示范
四、和声谱例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经过和辅助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
掌握它们连接时声部进行的典型运动方式;
在谱例中能识别它们;
运用它们进行和声写作。
第九章 五级七和弦与其转位
一、五级七和弦及其转位的性质
二、五级七和弦的连接
三、五级七和弦转位的连接
第三章 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
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
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和声谱例分析
五、书面习作示范
基本要求:
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
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 为旋律配和声
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平行五、八度;
掌握六和弦的排列法与重复音;
掌握六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规律;
能运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第七章 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二)
一、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
二、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
三、为跳进旋律配和声
基本要求:
掌握隐伏五、八度形成的因素;
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隐伏五、八度;
本课程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本专业的能力。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声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和声的基本要素3. 理解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性4. 激发学生对和声学习的兴趣二、教学内容1. 和声的定义:和声是指不同音高的音符响起,产生和谐的效果。

2. 和声的基本要素:音符、和弦、调式、和声进行等。

3. 和声的作用:和声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使音乐更加丰富和有趣。

4. 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和声是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基础,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声的定义、基本要素和作用。

2. 示范法:演奏和声实例,让学生感受和声的效果。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和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段含有和声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和声的存在。

2. 讲解和声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和声的定义,解释和声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和声的基本要素:音符、和弦、调式、和声进行等。

4. 演示和声实例:演奏不同类型的和声,让学生感受和声的效果。

5.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

6.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和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和声学习的兴趣。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和声练习成果,评估他们对和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和声应用的理解。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和声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声学基础教材2. 音频材料:各种风格的音乐片段,包含和声的实例3. 视频材料:和声演奏和教学视频4. 投影仪:用于展示和声示意图和音乐片段5. 钢琴或其他和声示范乐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和声的定义和意义和声的基本要素(音符、和弦、调式、和声进行)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和弦的构成和识别和声进行的规则和技巧和声在复杂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八、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准备好和声学基础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和声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此中实验(实训、议论等)学时:讲课时间:—周礼拜一、节讲课地址:艺术楼开课单位:师范学院合用专业班级:级音乐教育任课教师姓名:史旻职称:讲课老师联系电话:(短号:)答疑时间、地址与方式:时间:课前、课间及课后,地址:师范学院艺术楼教室或琴房,方式:改题与创作实践指导。

二、课程简介基础和声关于音乐专业修养,特别是创作技术修养的奠定作用,认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它是学习西方多声音乐中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课程,有着完好的理论系统,是音乐创作技术理论“四大件” 课程(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之一。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基础和声以“传统和声学”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规范化的大小调系统和声为依照,研究多声部音乐中常有的和声现象及规范化的应用方法,学习和弦的构成与连结,掌握和声序进的基本规律,剖析常有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术目标:音乐作品主假如由多声部构成(特别是键盘乐器的音乐作品),而多声部构成的重要基础是和声。

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西方传统和声知识与理论系统;指引学生掌握古人的技术与方法,扩大他们的眼界;帮助学生在顾及理论与应用双方面的同时,密切联系实质创作中和声的运用;培育学生对多声音乐的思想、剖析和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和声听辨力、想象力,使学生拥有优秀的音乐修养及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累积。

.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该课程着手与用耳相当合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和声应用能力与和声剖析能力,可以剖析常有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为歌曲写作简略的钢琴伴奏,为即兴伴奏配置和声,以及具备和声基础知识的教课能力等。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育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而不不过纯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掌握,着重对学生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将西洋古典音乐、传统和声技法等有关学科与知识奇妙的联合,增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64课时)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64课时)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0924英文名称:Harmony basis授课对象:录音艺术(电子音乐制作)开课学期:2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理论讲解,示范写作、谱例分析、音响弹奏(唱)、合唱视听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简介:和声学是西方音乐文化中一种多声部写作的系统性理论,它作为分析说明、研究解读西方多声部音乐语言基本材料的一门学科,是音乐学科教育中有关音乐理论的通用修习课程。

《和声学基础》以西方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学理论作为教学基础,以“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并较熟练地掌握以三度叠置结构为主的和弦材料、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声部进行的条件与规律、和弦外音等常用的和声语言与分析写作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融多声部写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知识,能对一般中外音乐常见的和声现象作出分析,并具有一定的编配写作能力,提高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教学要求: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写作、弹奏和实例分析练习,不仅做到“理解”,更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配备器材包括:五线谱板、电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作业、实践环节(1)学生于每周课后均需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习题形式包括:为旋律配和声、歌曲钢琴伴奏和声编配及音型写作、和声分析等,所有作业在书写完成后均需弹听。

(2)及时巩固课上讲授内容,预习新课。

五、建议教材目前我国音乐院校普遍使用的和声教材并不完全适合传媒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教师可重点参考以下书目自编讲义:[1] 伊.斯波索宾. 和声学教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 郭瑛姜玮马晓歌.实用和声学简明教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六、参考资料[1] 桑桐主编. 和声的理论与应用.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2] 乔惟进. 和声基础教程.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 祁光路主编. 和声通用教程.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4] 陈恩光主编. 和声习题写作指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5] 杨通八主编. 初级和声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谢功成童中良主编. 和声学基础教程. 2003.执笔人:丁艳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和声的三种基本结构:主和声、副和声、属和声。

3. 学会识别和声进行中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和副格进行。

4. 能够分析和创作简单的四部和声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声、和声部、和声进行等。

2. 和声的三种基本结构:主和声、副和声、属和声的定义及特点。

3. 和声进行: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副格进行的识别及应用。

4. 四部和声的原理及创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结构和和声进行。

2. 实践法:通过练习和创作,巩固和声知识。

3. 分析法:分析经典和声作品,理解四部和声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展示和声的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结构和和声进行。

2. 乐谱:经典和声作品的乐谱,用于分析和创作练习。

3. 音响设备:播放和声作品,增强学生的听觉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经典和声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声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和声部、和声进行等。

3. 讲解和声的三种基本结构:主和声、副和声、属和声的定义及特点。

4. 讲解和声进行: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副格进行的识别及应用。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练习和声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分析一首经典和声作品,掌握四部和声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和声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分组练习和声创作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和声应用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审阅学生对经典和声作品的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四部和声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不期和声风格的作品,探讨和声发展的脉络。

2. 引入和声以外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节奏、曲式等,增强学生对音乐整体概念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和声实验,尝试创新和声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基础和声教学方案

基础和声教学方案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方案绪言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音乐表演各专业二年级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基本掌握和声的概念;熟练掌握和弦的结构及其种类,以及和弦的构成音;初步了解旋律的概念,复调及主调两种音乐织体结构,以及和弦外音。

教学重点:和弦的构成原则,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的构成及其种类,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构成音。

教学难点:和声的概念,和弦外音,旋律,复调及主调两种织体结构。

教学内容:1、和声的概念现在较通行的传统和声学概念,通常是指研究特定的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结构及和弦之间连接的学说。

古典和声的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基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音的结合方式为三度叠置的和弦形式,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以及它们的转位;每个和弦有各自的调式调性功能属性,它们之间的连接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是功能性的连接或进行;各声部的进行及声部之间的关系继续延续复调音乐的传统,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除了遵循和弦构成的规则外,各声部还要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古典和声这四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传统和声学的主要内容。

2、和声的构成基础——调式和声的基本构成元素——音程、和弦,以及和弦的连续进行即和声进行等,都是建立在特定的调式调性中的,也就是依赖于特定的调式调性的逻辑关系的。

古典和声的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基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

在我们的和声学习中,如果没有作特别的说明,则均指这两种调式,其余调式只不过是为了丰富和声及声部进行的需要而局部使用。

另外,调性的标记只需用大、小写的英语字母标记即可,如“G:”即表示为G大调,d则表示d小调。

3、和弦的构成及其种类: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由该调式的构成音组成,它通常由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音构成。

和弦通常以三度叠置而构成。

大、小调中出现的和弦,是和声中常用的基本和弦,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4、和弦的构成音:和弦按三度排列时,和弦构成音从低往高依次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和声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周星期三、节授课地点:艺术楼任课教师姓名:史旻职称:讲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短号:)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前、课间及课后,于师范学院艺术楼教室或琴房,方式为问答和在钢琴上进行创作实践指导。

二、课程简介基础和声对于音乐专业素养,特别是创作技能素养的奠基作用,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是学习西方多声音乐中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课程,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音乐创作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之一。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基础和声以“传统和声学”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规范化的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依据,研究多声部音乐中常见的和声现象及规范化的应用方法,学习和弦的构成与连接,掌握和声序进的基本规律,分析常见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音乐作品主要是由多声部组成(特别是键盘乐器的音乐作品),而多声部构成的重要基础是和声。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西方传统和声知识与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前人的技术与方法,扩大他们的眼界;帮助学生在顾及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创作中和声的运用;培养学生对多声音乐的思维、分析和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和声听辨力、想象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该课程动手与用耳相配合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和声应用能力与和声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常见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为歌曲写作简易的钢琴伴奏,为即兴伴奏配置和声,以及具备和声基础知识的教案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西洋古典音乐、传统和声技法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和声学基础1 第一章绪言一、和声二、大小调和声三、四部和声四、和声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学习和声写作的目的;了解学习和声分析的目的;掌握四部和声的书写方法。

第二章四部和声一、三和弦的类别与构成,调式中的三和弦二、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三、和弦音的重复四、和弦音的排列法基本要求:能很好的识别三和弦的类型;掌握书写各种旋律位置及低音位置的四部和声;能识别各调中三和弦的级数。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一)一、不同三和弦之间的关系二、和声连接法运用中的声部进行三、和弦的连接法四、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和声连接法)基本要求:了解一级、四级、五级三和弦的性质;掌握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四、和声谱例分析五、书面习作示范基本要求: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为旋律配和声一、和弦的选择二、低音的设计三、排列法的选择四、和声习作示范五、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为旋律配和声的和弦选择思路;掌握低音设计时的注意事项;掌握排列法在和声写作中的作用;总结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第五章同和弦转换一、和弦转换的意义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规律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和弦转换的意义;掌握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能在和声谱例分析中识别和弦转换;能够运用和弦转换进行和声写作。

第六章终止式一、终止的功能二、类别三、终止四六和弦1、半终止与全终止2、正格终止与变格终止3、完满终止与不完满终止基本要求:了解四六和弦的性质与功能;了解终止的功能;掌握终止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能够识别各种终止式的类型;能在和声写作中很好的运用终止式。

基础和声学_14_属七转位和弦

基础和声学_14_属七转位和弦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课堂小结—— 概述 一、属七转位和弦的解决 二、属七转位和弦的导入 三、课堂练习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课后作业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练习十四 (一) 思考题 (二)和声分析 (三)写作练习 (四)键盘和声
下课
同学们再见!
下课
同学们再见!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属七转位和弦的解决—— (一)各声部“平稳进行”的解决方式 (二)一、三声部“对应式单跳进”的解决方式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属七转位和弦解决—— (一)各声部“平稳进行”的解决方式 (二)一、三声部“对应式单跳进”的解决方式 (三)“属三四和弦的非正规解决”(V43→I6)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三)“属三四和弦的非正规解决”(V43→I6) 属三四和弦代替经过的属四六和弦,以“经
过和弦”形式用在I与I6之间,构成 I→V43→I6 或 I6→V43→I 的“和声词汇”。
使用时须注意——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1、 V43→I6 时,为避免I级六和弦重复三音, 属三四和弦上方声部七音须上行级进(非正规解 决),进行到重复五音的I级六和弦。
2、作用:常在乐句结构内部以经过性、辅助性和弦 形态出现。若在终止式和声进行中使用属七转位和弦, 即构成“不完满的正格全终止”,并可能导致乐段结构 的适当扩展。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一、属七转位和弦的解决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一)各声部“平稳进行”的解决方式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一)各声部“平稳进行”的解决方式 属七转位和弦各声部和弦音按其调式倾向级进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二、属七转位和弦的导入
第十四章 属七转位和弦 【例14-12】

基础和声学_11_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基础和声学_11_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基础和声学
第十一章 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第十一章 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教学内容——
概述 一、四五度根音关系六和弦与六和弦平稳连接 二、四五度根音关系六和弦与六和弦跳进连接 三、二度根音关系六和弦与六和弦平稳连接 四、二度根音关系六和弦与六和弦跳进连接 五、多个六和弦连续连接 六、使用六和弦为旋律和低音配和声应注意的问题 七、课堂练习
【例11-5】
第十一章 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三、二度根音关系六和弦与六和 弦平稳连接
第十一章 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一)和弦关系 1、二度根音关系的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目
前仅有 IV6→V6 一种连接样式。 2、只有IV级六和弦重复根音并采用根音旋律
位置,才可能使用平稳连接法与V级六和弦连接。
第十一章 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例11-10】
第十一章 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五、多个六和弦连续连接
第十一章 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和声写作不仅使用多个原位三和弦的连续连 接或一个三和弦与一个六和弦的连接,也可使用 并采用根音旋律位置的IV级 六和弦与V级六和弦连接, IV级六和弦的低声部与上方 两个构成四度音程排列的声部一起作“平行六和弦”样 式的级进上行,上方另一声部根音三度下行(平稳下 行),重复根音的IV级六和弦进行到重复五音的V级六和 弦。
【例11-6】
第十一章 六和弦与六和弦连接
(二)写作要点
2、和声小调式重复根音并采用根音旋律位置的iv级 六和弦与V级六和弦连接,低声部或作减七度下行,或临 时借用旋律小调式Ⅵ级音,将小三六结构的iv级六和弦 (iv6)改为大三六结构的和弦(#3IV6),并在低声部临 时构成旋律小调式VI级音至VII级音的大二度上行。此时, 上方三个声部的进行方式同大调式完全一致,重复根音 的IV级六和弦进行到重复五音的V级六和弦。

基础和声-1 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1   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1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704X10课程名称:基础和声/Foundation harmonic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学时与学分:96/6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适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声学教程》(上、下)斯波索宾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和声分析351例》吴式锴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黄虎威著华乐出版社2000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基础和声是一门音乐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

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传统严肃音乐中和声的框架、功能的进行及声部的连接从而在理性的角度更好的把握和了解作品。

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一定钢琴水平的学生可以结合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增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从而适应各种演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及群众文艺活动的伴奏需要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并具备一定的和声习题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对多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结合作品及实际音响,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仅统一教材还要因材施教。

具体以:讲授法、问答法、例证法、图式法、讨论法等。

另外,在此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键盘和声应用课就属于这门课程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和声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弹奏和声连接,感受和声变化的效果与色彩,并最终能掌握伴奏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基础和声学_35_转调概论

基础和声学_35_转调概论

第35章 转调概论
3、远近关系 ● 凡两个调性之间调号相同或相差一个调号 者互为近关系; ● 相差二至六个调号者均互为远关系; ● 如果两个调性之间的调号相差六个以上, 则可用少于六个调号的“等音调”关系来理解, 仍属于远关系。
【例35-1】
第35章 转调概论
调性关系五度圈
(圈外大写字母表示大调,圈内小写字母表示小调)
● 先后使用多个调性的音乐陈述方式称“多 种调性陈述”。多种调性陈述主要用于中、大型 音乐作品。
第35章 转调概论
(三)调性关系 ● 在十二平均律范围内可构成二十四个大、
小调(调性),各调性之间互有关联,形成以下 三种关系——
1、主副调关系 2、功能关系 3、远近关系
第35章 转调概论
1、主副调关系 ● 音乐主题初次呈示及乐曲最后终止所在的
第35章 转调概论
2、转调 ● 以前后调性之间的共同因素(共同和弦或 共同音)作为调性转换的媒介,通过该媒介从前 一调性过渡到后一调性并在该调性上用和声的终 止式结束音乐段落——乐段,这种调性转换方式, 称为“转调”( modulation )。
第35章 转调概论
● 转调与离调有三方面区别—— (1)离调发生在乐段(前句或后句)结构内部; 转调表现在乐段结尾。 (2)离调时,副属、副下属和弦的导入只需考 虑与前面和弦的连接关系而不考虑所谓的“共同 因素”;转调须采用前、后调性之间的共同因素 (共同和弦或共同音)作为调性转换的过渡媒介。 (3)离调是在乐段基本调性范围内进行的;转 调须通过新调和声全终止结束乐段。
● 在转调过程中,调号的改变常通过临时增 加乐曲中的变音记号来实现。
【例35-3】
第35章 转调概论
3、换调 ● 不采用任何共同因素作为调性转换的过渡 媒介,突然从前调转换到后调,这种调性转换方 式称“换调”,亦称“调性对置”。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和声的基本要素,包括和弦、和声进行和和声功能。

3. 理解和学习和声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和声概述1.1 和声的定义和概念1.2 和声与旋律、节奏的关系1.3 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和弦的构成与分类2.1 和弦的构成要素:根音、三音、五音2.2 主要和弦类型: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和弦、减和弦2.3 和弦的转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第三章:和声进行与和声功能3.1 和声进行的概念与分类:二五一进行、其他进行3.2 和声功能的定义与分类:主功能、下属功能、属功能3.3 和声功能的变化与转换第四章:和声分析方法与实践4.1 和声分析的基本方法:图形分析、数字分析4.2 和声分析的实践:分析简单乐曲的和声进行4.3 和声分析的进阶:分析复杂乐曲的和声结构第五章:和声在乐曲中的应用5.1 和声在旋律创作中的应用5.2 和声在乐曲结构中的作用5.3 和声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

2. 实践法:通过分析具体乐曲的和声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声的应用。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布置相关的和声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设置和声相关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对和声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和声学基础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和声知识点的课件,配合讲解。

3. 乐曲: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曲,用于分析和声的应用。

4. 练习题:提供一些和声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六章:和声进程与和声色彩6.1 和声进程的概念与类型:线性进程、块状进程6.2 和声色彩的定义与作用:和声色彩的产生与变化6.3 和声色彩在乐曲中的应用与分析第七章:和声创新与和声思维7.1 和声创新的含义与方法:和声变奏、和声转换7.2 和声思维的定义与培养:和声思维的基本原则与实践7.3 和声思维在乐曲创作与分析中的应用第八章:民族和声与和声风格8.1 民族和声的概念与特点:民族和声的构成与运用8.2 不同音乐风格中的和声应用:古典、浪漫、现代、爵士等8.3 民族和声与西方和声的比较与融合第九章:和声分析的综合运用9.1 和声分析在乐曲结构中的应用:曲式分析、段落分析9.2 和声分析在乐曲表现中的应用:情感表达、气氛营造9.3 和声分析在乐曲创作中的应用:创作方法与实践第十章:和声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10.1 电子音乐中的和声应用:电子合成器与和声创新10.2 爵士乐中的和声特点与应用:爵士和弦、即兴演奏10.3 流行音乐中的和声现象:和声编配与流行音乐风格教学方法:6. 讲授法:讲解和声进程、和声色彩的概念与运用。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作为艺术学科的一支重要分支,音乐和声学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和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教师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和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其内容进行探讨。

一、和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意义和声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大纲的制定具有如下意义:1. 指导教学:和声学教学大纲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指导框架,明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2. 追求科学性:通过制定和声学教学大纲,可以使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而导致教学内容的片面性或不完整性。

3. 促进学生发展:和声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和声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1. 教学目标:和声学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例如,学生应该掌握和声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和声类型的特点,具备分析和构建和声的能力,并培养对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

2. 课程内容:和声学教学大纲应该规定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和声学的基本知识、和声类型、和弦构成、调性等方面的内容,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安排。

3. 教学方法:大纲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练习、练习册、作业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大纲应该规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提供反馈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和声学教学大纲的改进与完善随着音乐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声学教学大纲也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

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1. 多样性教学内容:大纲可以根据音乐教育的多样性,融入不同类型音乐的和声特点,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经历。

2. 探索性学习模式:大纲可以推崇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和声学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基础和声学_34_离调模进

基础和声学_34_离调模进
2、作为展开性的和声处理手法,离调模进 在十八世纪中、后期至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作 曲家的作品中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它不仅用于 较大型作品的展开及连接部分,有时也用于构成 歌唱性主题的和声进行。
第34章 离调模进
3、从曲式结构的角度来看,离调模进常用 于乐段结构的后半部分与大型曲式的展开、连接 部分。在乐段后半部分应用离调模进,可使乐段 的结构规模得到自然扩展。
【例34-5】
第34章 离调模进
三、和声分析
第34章 离调模进 【例34-6~11】
第34章 离调模进
四、课堂练习
——用下列“动机”按要求构成离调模进,并在模 进结束后用终止结束乐句(在模进音组下方写出和弦标 记)。
第34章 离调模进 【例34-12-a、b】
第34章 离调模进 【例34-12-c】
【例34-1】
第34章 离调模进
尽管构成离调模进的每一个模进音组均可分 属于不同的临时调性,但从模进段落的整体和声 进行来看,由于各临时调性主和弦仍为该模进段 落基本调性的各级自然音大、小三和弦,因此, 由离调进行构成的各模进音组,在和声意义上仍 属于基本调性的功能范畴,并没有构成真正意义 上的调性转换。
第34章 离调模进
(二)模进音组
第34章 离调模进
1、不论是调内模进或是离调模进,模进音组 的数量(包括模进动机在内)一般不超过四个。
第34章 离调模进
1、不论是调内模进或是离调模进,模进音组 的数量(包括模进动机在内)一般不超过四个。
2、在模进动机后出现的各模进音组,必须完 全按照模进动机的形态样式在不同的临时调性中 作模仿进行。此时,各临时主和弦的结构(大三 或小三和弦)规定了各模进音组的调式类型。
第34章 离调模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
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
授课学时:
学分:
总纲
课程的性质:
《基础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部和声写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
本课程以冯鄂生、贾方爵、薛世民编著的《和声实用基础教程》教材为主,适当参考其他教材,如桑同主编的《和声学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副属和弦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转调的方法和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等内容。

课程教学形式:
教学中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谱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授课,加强学生的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并一对一修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态度等)占30%,考试成绩占60%,其它(课程实验、专业技能性考核等)占10%。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桑桐主编的《和声学教程》
杨通八主编的《和声分析教程》
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
课程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声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2、掌握和声这门学科的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有关多声部音乐的几个概念
2、什么是主调音乐
3、什么是复调音乐
4、什么是多声部音乐以及以上几种音乐形式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和声学是怎么样一门学问
2、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
3、和声对形成作品的曲式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和弦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和弦的种类以及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2、掌握大、小调体系中各级和弦的名称以及各级和弦的结构
3、熟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调式和弦名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2、掌握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名称
3、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性质
4、熟悉各级和弦在大小调体系中的结构和色彩
第三章四部和声
(一)基本要求
1、学习四部和声的基本记谱形式及各声部的名称
2、了解关于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
3、学会四部和声的排列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及各声部的名称和音域
2、掌握四部和声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原则
3、掌握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法:开放排列、密集排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四部和声的记谱形式
2、难点是知道四部和声中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
3、学会灵活运用和弦的两种排列方法
第四章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
(一)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正三和弦以及它们的功能属性
2、能够熟练连接各级正三和弦
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的各种不良进行
4、了解终止式的概念及各种终止式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学会连接大小调的各级正三和弦
2、学会使用和声连接法和旋律连接法
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
4、会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正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
2、难点是注意和弦连接中应该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
3、会使用三音跳进连接法
4、掌握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
第五章正三和弦的转位
(一)基本要求
1、学会使用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
2、会使用六和弦与原位和弦的连接、两个六和弦的连接及不同根音关系的和弦连接
3、学会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4、了解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形式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
2、会使用六合为旋律配和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难点是学会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
2、重点是学会使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第六章和弦外音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几种常见的和弦外音形式
2、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经过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2、辅助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3、先现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4、延留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各种和弦外音的常见形式
2、难点是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
3、学会为处理过的和弦外音配和弦
第七章属七和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属七和弦的属性和结构特征
2、熟悉属七和弦的解决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原位属七和弦的基本特征
2、原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3、各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
2、难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位置以及他们不协和性的强弱顺序
第八章副三、副七和弦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声的功能逻辑
2、了解和声的一般序进规律
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4、会使用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二)主要教学内容
1、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2、I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3、V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4、V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5、熟练掌握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
2、难点是学会灵活运用各级副三、副七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特殊使用方法以及在一般和声进行中所处的位置
第九章守调模进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模进的概念以及守调模进的概念
2、了解模进移动方向的分类及模进的特点
3、了解和声模进和旋律模进的区别
4、了解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什么是和声模进?
2、和声模进的特点及和声模进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3、掌握和声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学会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
2、难点是掌握和声模进音组的特征和一些原则
3、学会分析和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
第十章副属和弦与离调
(一)基本要求
1、知道副属和弦的概念和构成规律
2、了解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处理方法
3、会使用副属和弦处理离调模进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副属和弦的构成及标记
2、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在本调和副调中的意义
3、副属和弦的一般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副属和弦的构成和处理方法
2、难点是副属和弦在为旋律配和声和实际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第十一章转调、近关系转调
(一)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转调?什么是近关系转调、远关系转调?
2、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与步骤
3、分析实际作品,熟练近关系转调的应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转调: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由于乐思发展的需要,从另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称为“转调”。

主要分为近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两种
2、调性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离调、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转调
3、转调的方法主要有:经过共同和弦转调、经过中介调转调、调性对置等,主要学习经过共同和弦转调
4、近关系转调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步骤:①确立原调②引用共同和弦③转调和弦④建立新调(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近关系转调
2、难点是近关系转调的四个步骤的具体运用,①确立原调:确立原调是在改变调性之前用原调的和声进行把原调确定下来②引用共同和弦:共同和弦是原调和新调之间共有的和弦,是原调的自然音和弦也是新调的自然音和弦,是向新调过渡的一个和弦,共同和弦的位置很重要③转调和弦:转调和弦是紧接在共同和弦之后的和弦,是含有新调特征音的和弦,转调和弦的出现标志着新调的产生,转调和弦的位置一定是在含有新调特征音的地方,在转调和弦之后的和弦都是新调的自然音和弦④建立新调:建立新调是完成转调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用新调的和弦来建立一组和声进行,把新调确立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