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理解自然规律,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 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4.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2. 教学难点: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4.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讲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2)介绍自然科学的分类,如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实验科学等。

3. 教学环节二: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讲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

(2)阐述自然科学研究的步骤,如提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等。

4. 教学环节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如大气现象、生物进化等。

(2)讲解自然规律,如地球自转、引力定律等。

5. 教学环节四:环保意识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污染等。

(2)强调环保意识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情况。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讨论稿)共计54课时一、教学目的及指导思想初等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原理,了解当前发展的动态及热点问题,加深对自然科学知识、原理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的经典实验,培养自然科学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为今后做好小教工作和进一步发展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自然的探索(3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史2.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理解STS与教育的关系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8课时理论教学,3课时实验)教学要求:1.理解物质的概念2.理解大气和水的功能3.熟悉、卤族、氧族、碱金属一般的理化性质4.理解并能熟练应用元素周期律5.掌握简单的有机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6.正确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存的必要条件7.掌握生命的物质基础8.熟悉生命的结构基础9.熟练掌握卤族、氧族、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10.熟练掌握溶液的配制11.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2.了解小动物解剖技术第三章自然界的运动性(5课时)1.掌握运动的表示法2.熟练掌握运动的最简单运动形式及力3.熟练掌握功和能的概念4.掌握冲量和动量5.了解地球的运动、季节的变化及天气与气候的关系第四章生命与自然(9课时)1.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2.掌握营养的概念,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理解均衡的膳食的道理3.了解生物的生殖形式,掌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人类常见的遗传病4.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及有关理论5.了解人类的起源过程和发展阶段第五章资源、能源及其利用(8 课时)1.掌握地球的土地、水、生物、矿产资源2.了解地球的能源分类及常见的能量形式3.掌握氧化作用,了解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掌握并熟练应用能量转化和守衡定律4.掌握无机物原材料,了解金属材料及合成高分子材料第六章生活中的科学技术(8课时)1.掌握一般的光学知识2.了解一般光学仪器及眼的工作原理3.理解电磁波与光的特性4.理解声波的一般知识,了解的工作原理5.了解热的传导方式,了解人体的温度调节机理6.掌握A TP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7.理解信息及其处理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6课时)1.理解的生态学的基础知识2.了解我国人口状况,理解计划生育的国策3.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内涵第八章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对生活的影响(4课时)1.了解生物技术的一般知识2.了解无线通信技术3.了解新材料技术4.了解激光技术初等教育大专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师范院校教学方案中一六主义必修课。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1ZB003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64学分: 4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

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知识: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能力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

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4学时)一、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二、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三、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第二章宇宙世界【目的要求】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大学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模板

大学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 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树立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3. 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1.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 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自然科学基础》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自然科学领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2. 介绍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二、讲解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

2.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演绎等。

3.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创新思维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突破,如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基因工程等。

2. 探讨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科学素养?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自然科学实验,如光学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学实验等。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

三、讲解实验原理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现象。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地理部分)》教学大纲 - 副本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地理部分)》教学大纲 - 副本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地理部分教学大纲(适用于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刘金峰制定2016.03.09《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地理部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地理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

本课程将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系统化,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目的要求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一些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认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必须遵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让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渗透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地理科学素养,以适应学前教育教师文理兼教的实际需要。

要求:课程内容按照人们对地理科学学习一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认知到应用,的方法从事基础地理教学。

同时,以兼容性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地球、人口变迁、城市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来包容素材,并加以整合。

让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

教学时间具体分配见下表:注:如果学时数仅限于32学时,则可删去本大纲部分内容,32学时中,不包括实验、考试的时间第三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第一章地图和地球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地球、地球仪、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图三要素,了解观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2.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重点:地球结构、地形图、地图三要素,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三、教学建议1.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阅读方法为主,可配合录音带。

第二章从宇宙中看地球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地球运动方式。

2.理解地球形状与大小。

3.逐步树立起自然界的物质观。

二、重点难点重点:太阳及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的外部圈层、陆地的形态。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标题: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学生将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建立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正文:第一节: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意义1.导入:通过展示有关自然科学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思考和疑问。

2.学习目标:介绍自然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3.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科学的定义和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科学。

第二节:观察与提问1.导入:教师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提问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3.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和提问,然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第三节:实验探究1.导入:教师介绍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步骤,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示范。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和原则。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协助。

第四节:总结与分享1.导入: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或制作科学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五节:自然科学的应用1.导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自然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学习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科学职业的兴趣。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应用案例研究,展示自己对某一领域的深入了解,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自然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责任教师夏洪文一.课程目的与要求自然科学基础是汉语言、教育管理、小教、学前教育专业(成专、开专、注册视听生)的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

二.教材与播课方式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由张民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科学基础》一书,并配有石萍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教材。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授课学时:72学时。

主要学时分配如下(仅供参考):三.各章、节的重、难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自然的探索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古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2.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选题、实验计划的制订,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3.掌握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1.了解地球概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及其起源和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表面形态。

2.熟悉自然界的物质,知道物质、大气和水、单质、无机物,元素周期律、有机物、分散系。

3.掌握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和生物的类群第三章自然界的运动性1.物体的最简单运动方式,掌握运动的表示方法,运动和力,功和能。

2.了解天体的运行。

第四章生命与自然1.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器官、过程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

2.理解以人体为例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均衡的膳食3.熟悉生物的生殖、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病。

4.熟悉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5.了解人类的起源。

第五章资源、能源及利用1.掌握地球上资源分为士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2.掌握地球上的能源,能源及其分类、来自地球上的能源以及地球以外的能源。

3.熟悉能量及其转化,理解氧化作用、机械能、内能、电能及其转化,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掌握原材料的开发利用第六章生活中的科学技术1.区分光和眼,了解光的量度、反射、折射、全反射。

课程设计自然科学基础

课程设计自然科学基础

课程设计自然科学基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体系,理解自然科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其在社会和技术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自然科学在社会和技术中的应用。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物质、能量、生命、地球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原理和定律。

2.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介绍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重要科学家和科学成果,以及当前自然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3.自然科学在社会和技术中的应用:探讨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如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自然科学原理和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内容系统、难易适中的自然科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网络资源,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自然科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理解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自然科学的分类3.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 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 讨论:让学生探讨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物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3. 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物理学基本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 讨论:让学生探讨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3. 理解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3. 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4. 讨论:让学生探讨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概念。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自然科学系理化生教研室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自然科学基础》是一门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科技知识教育的素质教育课程。

在学科归属上,应属于高等教育基础学科。

该门课程在我校被确定为素质教育课中的核心课程,并列为文科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教学课时36学时,计2个学分。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校人文科学系、外语教育系、艺术教育系、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系等专业方向的大专生。

通过《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及热点问题;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其背后闪烁着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在这个科学的时代能理性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深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责任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手段1、以现代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概念的提法、名词的解释和语言运用等都适合现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优化的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体系。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本课程的内容也将随之而更新,不断调整和增加授课内容,避免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滞后。

鼓励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在课余时间为老师的授课提供和收集资料,参与该门课程的建设活动,以实现教学与科技发展同步的目的。

3、全面实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充分发挥课程网站作用。

我校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已上校内教学网,建有在线练习、网上答疑、学习论坛等多条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渠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具体指导和引导,解答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并有内容丰富的教学网页,为学生课后的强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三、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和学时安排:选用教材:《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概论》徐丕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本课程讲授按每周2学时安排,一学期共36学时。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高等师范院校文科类大学生的一门通识类专业必修或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文科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态度,提髙科学素质,以适应小学教师文理兼教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要求第一篇绪论第一章自然科学概述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古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2.掌握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第二章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选题、实验计划的制订,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第二篇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三章物质结构熟悉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知道物质、大气和水、单质、无机物,元素周期律、有机物,以及化学反应。

第四章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的运动形式,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沉和浮的规律,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人耳的听觉机制,光产生的原理和视觉形成机制。

第五章能量及其转化掌握做功原理,各种机械做功的规律;能量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太阳能和能源,了解能源危机;掌握电和磁关系以及应用。

第三篇奇妙的生命世界第六章生物概述了解生命的定义和意义,以及生物存在的共性。

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理解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类群。

第八章被子植物的器官了解常见被子植物相关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状。

第九章人体的构造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进一步理解人体的系统性,人体的系统组成。

第十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理解生命的起源,掌握生物进化的原理,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篇地球科学第十一章地球概貌了解地球及其起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起源、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超外圈——磁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容圈层、地球的表层;地球的表面形态:海陆分布、海洋的形态、陆地的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十二章地球的构成了解地球内部的构成,包括土壤、岩石、矿物。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0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教育管理、小教、学前教育专业开课院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自然科学基础是汉语言、教育管理、小教、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认识并理解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物体的运动、能量及其变化。

(3)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起源与进化。

(4)认识并掌握被子植物的器官及人体构造的相关知识。

(5)认识并掌握地球概貌、构成,地表的演化,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

(6)认识人类生存的环境。

(7)认识现在的环境问题,理解并掌握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知识。

(8)了解现在各种高新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能力与职业素养目标】通过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要求课程内容按照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认知到应用,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

以兼容性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包容素材,并加以整合,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与实践结合的统一。

四、学时分配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课程学时分配表:五、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一)课程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

(二)成绩评定(1)总评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构成:40%,其中到课率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20%。

(3)期末成绩构成:60%,理论闭卷考试成绩。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案大学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3. 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4. 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自然科学具有客观性、实验性、系统性和普遍性等特点。

2. 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规律。

-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科学假设。

- 理论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列举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 天文学:研究宇宙的结构、演化、组成和现象。

-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生物结构与功能、生物分类等。

- 化学反应: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2. 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医学:利用自然科学知识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 工程技术:运用自然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 环境保护: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全校通识选修《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1]

全校通识选修《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1]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2学分,36学时)(师范专业大学1~4年级,四年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通识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对象是即将从事师范专业的大1~4的学生。

设置课程的目的是使即将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掌握从事该专业教学所必需的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定理,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探索的轨迹、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电和磁、自然界的生物、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等,使学生对自然界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为走向工作实际的课堂教学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课后思考讨论题及作业和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第一章自然科学探索的历史轨迹第一节古代的自然科学探索教学要求:知道古希腊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伟大成就教学重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伟大成就思考题与作业:我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和成就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教学要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和特点教学重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思考题与作业:怎样理解近代科学的伟大成就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时分配:2课时●第三节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教学要求:知道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思考题与作业:经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成果对未来学科发展的作用课时分配:2课时●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一节地球概况第二节自然界的物质教学要求:了解自然界的物质结构教学重点:地球起源及演化过程、自然界的物质结构思考题与作业:查阅资料分析地球起源及演化过程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内容:第三章自然界的运动第一节运动和力教学要求:掌握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教学重点:经典力学的定律和应用思考题与作业:结合实例分析牛顿三定律和动量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节物质的能量守恒教学要求:掌握自然界中几种能量守恒与能量转换的形式教学重点:几种能量转换的条件和形式思考题与作业:据实例分析物质的能量在任何状态下都守恒吗?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内容:第三节天文知识初步与天体运动教学要求: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重点:天体运行和季节变化的关系思考题与作业:中国历法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内容:第四章电和磁第一节电和电路第二节电磁基础教学要求:掌握电与磁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电与磁的基础知识思考题与作业:安全用电的尝试和电磁波谱的结构图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内容:第五章自然界的生物第一节生物结构及特征第二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第三节生命的延续教学要求:掌握自然界生命活动的特征、起源与进化特征思考题与作业:1、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麽?2、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特点?3、人类遗传病有哪些,如何抑制这些疾病的传播?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内容:第六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第一节人类生存环境第二节人口状况和问题第三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要求:知道地球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思考题与作业:1、人口问题特征与发展趋势;2、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分析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一、教案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究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分析能力。

3. 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定义和意义2.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结论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定义和意义,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小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 总结: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和仪器:用于学生进行小实验。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科学探究的案例和技巧,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学生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本章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科学探究的案例。

2. 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邀请科学家或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科学探究经验。

十、教学时间安排:本章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讲解和实验,第二课时用于讨论和总结。

六、教案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二章生物科学七、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中小学生自然科学教学大纲

中小学生自然科学教学大纲

中小学生自然科学教学大纲中小学生自然科学教学大纲自然科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中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我国制定了中小学生自然科学教学大纲,以确保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自然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基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大纲明确了自然科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规定了学科知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指导和参考,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在自然科学教学大纲中,知识内容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大纲要求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

例如,在物理学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力学、热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化学学科中,学生需要学习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等相关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除了知识内容的选择,自然科学教学大纲还强调学科能力的培养。

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自然科学学习中所具备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自然科学教学大纲还强调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纲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科学方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自然科学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推动者,他们需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完整word版)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完整word版)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任课教师:伊茂明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重点有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19世纪的三大发现等。

一、检查人数二、教学导入本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

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

以使我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

三、讲授新课本章首先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古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说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然后介绍了自然科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实验的方法;如何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的整理与总结;最后介绍了科学教育中人们关注的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发明、发现;著名科学家的贡献,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本教材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古代(古代自然科学);②近代(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③现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选择一部分重大的、划时代的人物的发明和事件写入教材。

1、古代自然科学包括古代希腊、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科学,主要选择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主要内容。

1)古希腊的科学建立自然哲学:万物的本源是火(赫拉克利特派);万物都由原子组成(原子论派)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选择了一些对科学成果和在科学方面有伟大贡献的标志,从而标志着自然科学已经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继续发展分化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自然教学 大纲

自然教学 大纲

自然教学大纲
自然教学大纲是指一份系统而全面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应用。

该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然科学的概述
1.自然科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
2.自然科学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
二、生物学
1.生物的组成及其分类
2.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3.生物的遗传方式及其应用
三、化学
1.化学基础知识
2.物质变化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
3.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四、物理学
1.物理学基础知识
2.运动学
3.热学
4.电学
五、地球科学
1.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2.地球的大气、水文和地质现象
3.地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科学实验
1.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3.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该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

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第二部分大纲正文第一章自然的探索一、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三、重点难点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四、教学建议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一、教学要求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自然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

2.理解地球形状与大小;理解水的性质;理解水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的表示法及应用;理解几种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周期律的原理和周期表的运用;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基本类群与基本特征;理解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掌握物质的量、掌握水溶液;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和铵态氮的简易测量方法。

4.逐步树立起自然界的物质观;学会使用显微镜。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地球概况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银河系、太阳、太阳系的九大行星2.地球及其起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起源、地球的演化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超外圈—磁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表层4.地球的表面形态:海陆分布、海洋的形态、陆地的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自然界中的物质1.物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2.大气和水:大气的组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的性质、水溶液3.无机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和指示剂4.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5.有机物:烃、烃的重要衍生物6.分散系: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性质第三节地球上的生物1.生物的基础特征:复杂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应激素和适应性、遗传和变异2.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液态水、地球上含有浓厚的大气3.生命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4.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5.生物的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重点:太阳及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的外部圈层、陆地的形态、溶液的浓度、无机物、元素周期律、烃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散系的性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难点: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结构、蛋白质和核酸、细胞分裂四、教学建议1.物质的结构:了解物质的结构,知道用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规律,理解1~20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2.物质的量浓度:理解这个概念并能应用于pH值的计算。

3.氧化—还原反应:从分析不同反应着手,从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两个方面深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搞清氧化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等概念。

4.溶液的酸碱性:从分析盐类的水解反应入手,让学员理解硫酸铵等盐溶液呈酸性,碳酸钠等盐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只讲基本类别和代表性化合物,知道烃类中有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并知道其结构。

6.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挂图、模型、幻灯、投影片等)讲清细胞亚显微结构。

每介绍一种结构,均采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教学方法。

7.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着重介绍细胞的有丝分裂,借助于直观教具,以植物细胞为例,讲清细胞分裂的过程,强调各期细胞的主要特征。

至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则可运用对比法,找出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点。

关键: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和结构的关系、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细胞核的结构、细胞分裂。

第三章自然界的运动性一、教学要求1.了解描述运动的相对性;了解重力势能和引力势能;了解大气运动是造成天气变化和气候分带的原因;了解各地区不同气候类型。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理解功、动能、动能定理;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理解季节和五带、历法和时间。

3.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4.初步学会地球仪的运用。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1.物体的最简单运动方式2.运动的表示法:描述运动的相对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几种变速运动的规律3.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4.功和能:功、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和引力势能5.碰撞:冲量、动量、动量守恒第二节天体的运行1.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2.季节和历法:季节和五带、历法和时间3.天气和气候:大气环流、天气、气候三、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四季和五带产生的原因、时间和历法的规定难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性及大气环流四、教学建议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讲清这个问题可帮助学员纠正错误的固有观念。

2.通过实验演示,讲清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性,注意自转时各地线速度相异,公转时地轴倾斜的影响。

3.结合插图讲清与中国有关的大气环流的内容,如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季风等。

关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第四章生命与自然一、教学要求1.了解生物界的两大营养类型:了解动物的营养方式;了解生殖发育。

2.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消化、吸收、人体建立均衡膳食的重要性;理解遗传变异;理解生命起源、达尔文进化学说及本质。

3.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

4.逐步建立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辨证观点。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器官:光合作用的器官—叶、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光合作用与自然界的关系: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捕获太阳能、保护环境、物质循环第二节动物的营养1.营养:营养方式、食物的营养成分2.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以人体为例):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营养成分的吸收3.均衡的膳食:食物的分组、膳食的调配、均衡的膳食第三节生命的延续1.生物的生殖:生殖的基本类型、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受精2.生物的遗传: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展、染色体与基因、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3.生物的变异: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4.人类遗传病:人类的几种遗传病、遗传病的预防(自学)第四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1.生命起源:生命不能自然产生、生命化学进化说2.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理论第五节人类的起源(自学)1.人类的起源:从猿到人2.人类发展的基本阶段:早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重点难点重点: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展、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生物进化的理论难点:食物的消化、减数分裂、染色体与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四、教学建议1.学习“食物的消化”前,学员必须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然后重点介绍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以及小肠部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介绍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时,先从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讲起,应注意一些名词概念与符号的阐述,并及时分析和归纳出遗传规律。

3.讲解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时,重点讲清人工选择的三要素和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

关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染色体的基因第五章资源、能源及其利用一、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资源、能源;了解氧化作用;了解一些重要气体(O2、N2、H2、Cl2等)、液体的来源;了解一些重要非金属、金属的开发利用、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方法;了解一些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质和应用。

2.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理解机械能、内能、电能及它们之间的转化;理解电解食盐水。

3.掌握化学平衡。

4.确立普遍的能量转换及守恒的观点。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地球上的资源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资源现状2.水资源: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水资源现状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特性、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矿产资源现状第二节地球上的能源1.能源及其分类:能源概念、能源概况、能源分类2.来自地球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3.来自宇宙中的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第三节能量及其转化1.氧化作用:剧烈氧化、缓慢氧化、生物氧化2.机械能及其转化: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3.内能及其转化:内能、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率及代谢率4.电能及其转化:电功及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化学效应、电流的磁效应5.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节原材料的开发利用1.无机物原材料:空气分离、合成氨、化学平衡、电解食盐水、硅酸盐材料2.金属材料:钢铁、铝和铜、金属腐蚀和防护3.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重点难点重点: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核能,能源的概况和发展,合成氨、电解食盐水原理,铁、铝、合成高分子材料难点:我国自然资源现状与世界自然资源特征的异同、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金属电化学腐蚀和防护四、教学建议1.以我国自然资源现状为主,再与世界自然资源特征相比,突出讲解我国不足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