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初中近代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近代历史知识点归纳近代历史是指从16世纪开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各个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的一部分,初中生需要了解和学习一些关键的近代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近代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1. 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近代历史的显著特征。
初中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科学技术革命:- 文艺复兴:发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对中世纪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反抗。
它重视人本主义、人文科学和艺术,为欧洲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的发明与应用,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引导了工业化进程。
- 科学技术的突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提出,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然法则和生命起源的理解。
2. 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近代是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时期。
初中生需要知道以下几个关键事件和概念:- 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海发现了美洲大陆,引发了欧洲殖民扩张的浪潮。
- 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标志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化进程的开始。
- 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在南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首次被迫向西方列强割让领土,开启了中国被殖民扩张的历史。
- 列强会议: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举行了柏林、伯利恒、京都等会议,重新划定了亚洲和非洲的势力范围,导致了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和割据。
3. 近代战争和革命:在近代历史中,世界上爆发了许多战争和革命,对世界局势和历史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初中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战争和革命的知识点:-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一场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北美殖民地对抗英国的独立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知识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历史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现代中国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不平等条约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领袖洪秀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最终被清朝镇压下来。
3. 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中法战争是中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冲突之一,中国战败后签订了《中法新约》。
4. 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试图通过改革振兴中国的一次尝试,但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并最终失败。
二、辛亥革命(1911年)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主革命,宣告了清朝的结束,并建立了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三、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 北洋政府: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首任大总统,北洋政府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苏联的促进下,为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和保卫民族利益而达成的合作。
4.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1949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蒋介石成为政府主要领导人。
四、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1. 卢沟桥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附近的冲突中杀害了多名中国士兵。
2. 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
2024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____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部分,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一、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代史时期的背景与特点- 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与封建制度的腐败- 中国积贫积弱与外国列强的侵略-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过程和结果- 革命党人的活动与组织(如同盟会、兴中会等)- 北京政变与辛亥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与进展3.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府斗争- 中华民国的成立与领导人(如孙中山)-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建立立宪政治与国共合作4.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运动背景与起因- 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 学生运动与青年文化的更新- 运动成果与影响5.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背景- 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的建设- 北伐战争的发起与胜利-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6. 抗日战争与三个主力- 九一八事变与华北事变-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起与进展-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国共合作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7. 中国近代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经济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农民运动与农业问题的解决8.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近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解放运动与女性地位的变化- 文化新潮与思想启蒙运动- 国粹与西学的交融【二、世界历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参战国家- 战争的进程与结果- 凡尔赛和约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国际联盟的成立与作用2. 俄国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革命的爆发与列宁的领导-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过程-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与治理-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 民族独立运动与亚非拉新兴国家的崛起- 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与起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非洲国家的解放与非洲独立运动- 亚非拉新兴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参战国家- 战争的进程与结果- 联合国的成立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美苏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发展5. 中东地区的冲突与和平- 巴勒斯坦问题与以色列的建立- 中东战争与和平进程- 石油危机与中东地区的影响- 中东和平进程的挑战与希望6. 科技与文化的变革- 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信息革命与全球化趋势-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全球化-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结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和国际环境。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总结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总结汇总一、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1.原始社会:人类社会最早的阶段,以采集、打猎、渔猎为主要生产活动。
2.奴隶社会:以奴隶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出现了青铜文化、文字和历法等。
3.封建社会: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出现了农耕文化、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等。
4.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出现了工业革命、欧洲殖民扩张和社会思潮等。
5.社会主义社会: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出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
二、品格教育和民族精神1.中华道德传统:忠诚、孝道、仁爱、诚实、正直、勤劳、节俭等。
2.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独立精神、民族自尊心、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自豪感。
三、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1.长城:古代中国修建的防御工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2.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亚欧大陆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3.文化输出: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的传播对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封建制度:以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国家以家族为单位,君主专制。
2.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国家组织制度,时任天子的君主中央集权。
3.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选拔士人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4.官僚制度:封建时代的国家机构制度,规范官员的职责和等级。
5.军事制度:封建时代的军队组织制度,包括募兵、兵种和军事指挥等。
五、文化的特点和创新1.古代文化:考古、字学、文学、艺术等。
2.科技创新: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科技创新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古代中国的地理和社会生活1.重要山脉:秦岭、太行山、喜马拉雅山等。
2.重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等。
3.重要城市:长安、洛阳、开封等。
4.农耕社会生活:农业发展、商业交流、手工业制造等。
5.城市社会生活:都城制度、商业活动、杂剧艺术等。
七、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斗争1.鸦片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太平天国运动:中国第一次全国规模革命性农民战争。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一、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发生时间为1840年至1842年。
此战之后,中国意识到自己弱小,开始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
鸦片战争政治影响:1.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了5个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并且赔款2.1亿银元给英国;2.中国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
鸦片战争经济影响:1.大量的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的航运业和垄断性的粮食税收被破坏;2.中国主要产品出口量急剧下降,国际贸易偏向了西方,并且中国开始成为了西方国家的原材料供应地。
二、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太平天国是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一个农民起义。
发生时间是1851年至1864年。
此起义之后,清朝王朝开始向洋务运动转型,因为洋务运动需要实行军事改革以应对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主要原因及影响:1.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上帝救世”的思想,并创立了太平天团党;2.起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朝贪官污吏的剥削和清政府对土地的掠夺;3.此起义失败主要是由于领导人的内斗和军队指挥层的失误。
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1.成为中国近代乃至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2.大量死伤和毁灭了大量的文化资料和遗迹;3.铁路、邮局和轮船等传统通信枢纽开始向更加现代化的电报、电话和邮件转型。
三、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运动。
发生时间是1861年至1895年。
戊戌变法发生时间为1898年,是清王朝政府的一次政治改革。
洋务运动实施背景及影响:1.实施背景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后意识到弱小和落后;2.洋务运动推广了现代科学技术,引进了现代化的工艺系统和制度,提升了军队装备;3.现代近代化概念开始在中国社会传播;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影响:1.实施背景是清政府面临来自内外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危机;2.田汉、康有为等一批革新派人士开始在中国推广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变法失败主要是由于保守派群体的反对和封建藩镇势力的妨碍。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英鸦片战争(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4.左宗棠收复新疆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课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性质: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4)口号:“自强”、“求富”(5)内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江南制造总局(李)、福州船政局(左);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汉阳铁厂(张)、湖北织布局(张)(6)评价: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动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主观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技,兴办了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要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戊戌变法(1)领导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2)时间:1898年(3)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4)目的: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法图强。
(5)内容: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办报,开放言论。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至今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和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梳理。
一、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是英国入侵中国推动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并支付巨额赔款。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叶,在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农民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洪秀全,他宣扬基督教思想,提倡平等、反对腐败。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动摇和改革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末年的变革运动,发生于1898年。
这场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旨在推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现代化改革。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外国列强的干涉,这次变法最终失败,清朝的命运也进一步走向终结。
四、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反对外国列强侵略的爱国运动,爆发于1900年。
义和团以民间武装组织的形式存在,反对外国传教士、商人和侵略者。
然而,在这次运动中,许多外国人遭到杀害,引发了八国联军的入侵,最终导致了中国政府的进一步屈服。
五、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统治的成功革命,发生于1911年。
这场革命领导者是孙中山和同盟会,他们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并组织各地的起义军。
辛亥革命成功后,清朝被废黜,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六、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反对外国列强的爱国运动,发生于1919年。
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约中将中国的山东割让给日本。
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发起示威抗议,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新思潮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发生于1937年至1945年。
2020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1-8单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1-8单元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土地。
②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年(1)原因: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激化。
(2)爆发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建立政权组织——1851年,永安建制(东西南北翼)(4)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起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5)北伐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达到全盛)(6)颁布文件: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后期——《资政新篇》——进步之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7)天京事变:(由盛转衰)(8)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攻占天京,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9)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10)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没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领导集团的腐败与不团结。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1)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口号:自强、求富。
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一批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创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④建立新式海陆军(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5)评价洋务运动进步性: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 夏、商、西周、东周、战国时期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 汉朝的统一和繁荣、玄奘西行、董卓之乱的历史事件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
- 隋唐帝国的统一和辉煌、玄奘取经的意义
- 宋朝和元朝的政治特点和文化成就
- 明朝的封建专制、海外探险和海外贸易
-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化的动力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 中国的创建和发展
-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
-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世界史知识点
- 人类社会的起源、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形成
- 古代文明的兴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
-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的趋势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的近代中国史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的近代中国史知识点汇总近代中国史是初中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通过学习近代中国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社会变革等内容。
以下是初中历史中关于近代中国史的知识点汇总。
一、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
鸦片战争后,中国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割让香港、赔款等。
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受到外国侵略。
二、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革命割据政权,由洪秀全领导。
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是“平等、共享、耕者有其田”,并提倡改革社会制度和反对满清统治。
太平天国战争对清朝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三、甲午战争和中日《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次战争。
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割让台湾、赔款等。
这个事件使中国再次受到外国侵略,也表明中国的军事技术与外国存在差距。
四、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政治改革尝试,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
变法的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政体、进行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干扰和反对力量的强大,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五、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上层建筑的新局面,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六、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反帝爱国运动,起源于北京学生的爱国示威活动。
这次运动要求取消对德国在中国的权益,主张民主、科学和民族独立。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主义觉醒的标志,对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五卅运动和中国的工人运动崛起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次重要抗议活动,爆发于上海。
运动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减轻劳动强度等。
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篇章,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组织起到了积极作用。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一、中国近代历史的起始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由英国导致的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五四运动:1919年,由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领导的反对巴黎和会议的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革命和民主运动的开端。
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1.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五卅运动:1925年,由中国工人和学生发起的抗议运动,抗议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剥削。
3.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全国统一的政权。
4.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系列进攻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5.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爆发的战争之一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1.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2.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重大方面:土地、农业合作化和国家工商业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至1962年期间,中国实行的一项经济和政治活动,旨在推动农村集体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
5.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项对外开放政策,加快了国内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的领导力量,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从一个被列强侵略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影响力逐渐扩大。
3.经济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和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4.社会变革与进步:中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初中历史近代中国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近代中国知识点梳理近代中国是指清朝灭亡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时期,该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思潮,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是近代中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1. 鸦片战争(1839-1842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战争由鸦片走私问题引起,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大败,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
2. 甲午战争(1894-1895年):这场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清政府由于内部腐败,军力低下,最终被日本击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开放一些港口等。
3. 戊戌变法(1898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
清政府在戚继光等人的倡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兴办新学堂、创办新报纸、设立新机构等,然而由于反对势力和清政府内部的抵制,最终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5. 新文化运动(1915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文化运动,也是中国社会思想的一次重要变革。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
6. 五四运动(1919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中国社会政治意识觉醒的标志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于《巴黎和约》签订后,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抗议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要求废除国家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思潮。
7.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
中国近代史初中历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史一.【概念阐释】1.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总特点:屈辱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1.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2.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3.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二.【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三.【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阶段划分:(一)总体划分分期界标:“五四”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含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人教版2024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4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总结引言九年级历史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
本册书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本文将对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提供一个清晰的复习框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1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开始定居,形成了最初的村落和部落。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使得人类能够生产更多的食物,从而支持更大的人口和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人类的演变:了解人类从猿人到智人的演变过程,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组织。
文明的起源:认识到文明的起源与农业、定居生活的关系,探讨早期文明的特征。
1.2 古代四大文明古代四大文明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两河流域,发展出早期的城市国家,创造了楔形文字和法律体系。
古埃及文明:依赖尼罗河的灌溉农业,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创造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拥有先进的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发展出文字和青铜器。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2.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是夏、商、周。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建立了部落联盟,形成了早期的王权。
商朝:以青铜器文化和甲骨文著称,商朝的政治制度较为成熟,宗教信仰也相对复杂。
周朝:周朝的封建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礼乐文化的兴起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历史要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清末维新运动- 具体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宗旨:推动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
- 运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自强运动:强调研究西方先进知识和技术,提倡实业兴国。
- 戊戌变法:主张变法立宪,以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
- 运动的失败:- 缺乏统一领导和坚定决心,面临顽固保守势力的反对。
- 外国列强的干涉和侵略,削弱了维新运动的势力。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 目标: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 主要过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辛亥革命成功,宣告清朝灭亡。
- 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影响:- 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权的终结。
- 为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 受到了外部力量和内部分裂的挑战。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 没有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因此采用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名称,设立在北京。
- 关键人物:- 兼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兼任陆军总统的袁世凯。
- 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实力弱小,地方势力和军阀频繁起兵造反。
- 袁世凯采取手段,试图统一全国。
- 袁世凯逝世后,中央政权进一步分裂,国内混乱。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 起因:巴黎和会将中国对德属胶州湾的要求被拒绝。
- 特点和影响:- 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 呼吁民主和科学,抵制封建文化和外国侵略。
- 开始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改革。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至1928年。
- 目标:推翻北洋政府,实现统一的中央政权。
- 领导人:国共两党合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
- 结果:北洋政府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影响:- 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潮的高涨。
-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 时间:1934年至1935年。
- 过程:红军长征跨越了无数山川和河流,寻找抵达陕北的生路。
人教部编版广东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考点一:林则徐虎门销烟(2014 年考查)。
1.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大量白银外流;摧残士兵体质;造成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时间:1838 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3.禁烟的高潮:1839 年6 月3 日至25 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考点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015、2017、2018 年考查)。
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为了开辟海外市场;②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虎门销烟)。
(2)起止时间:1840 年 6 月——1842 年 8 月。
(3)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英军强占香港岛→攻占虎门炮台,关天培等战死→占领广州→北上攻占厦门、定海、宁波→进犯吴淞,陈化成牺牲→8 月初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4)鸦片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虎门之战的关天培、吴淞之战的陈化成等;(5)结果: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6)清朝战败的原因:①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②经济落后,武器落后。
2.《南京条约》的签订(1)时间:1842 年 8 月。
(2)主要内容: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 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条约特征: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1)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2016 年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来源:摄图网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
投降。
(3)意义:①国内: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
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来源:摄图网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来源:摄图网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背景: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企图占领华北。
1936年,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式十分危急。
2、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3、经过: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从此,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结果: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5、影响: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
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③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二、南京大屠杀
1、背景:①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中国战败,上海沦
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②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概况:六周以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3、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表决规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难者国
公祭日。
4、原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来源:摄图网
国民革命运动
一、国民革命运动
1.社会背景:国民痛苦。
2.各党反应:(1)共产党: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背景: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
作(国民大革命)。
4.目的:反帝反封建。
二、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地点:广州黄埔;时间:1924年5月;
(2)人物:孙中山是创建者和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4)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时间:1926年-1927年;主体:广东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
(2)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讨伐对象及顺序: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5)胜利进军的成果:①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后,又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②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6)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全国。
2.性质: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
3.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