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关于促进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蜂蜜,真是大自然的馈赠,不仅美味还能治病保健,别看它只是小小的一瓶,背后却有着大大的学问。
现在有不少人都喜欢蜂蜜,不管是直接吃,还是泡水喝,甚至作为皮肤护理的神器,反正这玩意儿就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所以,想要搞好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咱们得先看看它的“家底”有多厚,听听大家伙儿的心里话。
让我们从蜂产业的实际情况说起,看看怎么才能让它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现在的蜂蜜市场,哎呀,竞争可真是激烈得很。
一些不靠谱的商家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坑了不少消费者,哎,这样搞下去,大家对蜂蜜的信任度能不掉价吗?这就要求我们得从源头入手,做到真正的高质量,不能让那些不负责任的做法把咱们的产业拖后腿。
生产蜂蜜的农民要有本事、讲究诚信,养蜂的技术要提高,不能只是“照葫芦画瓢”。
搞养蜂的,要真正懂得蜜蜂的习性,了解季节变化、气候变化,不能随便乱弄,看看蜜蜂都忙着采蜜了,结果有人一不小心给它们“打了个岔”,影响了产量,这事儿可不行。
我们还得注重蜂蜜的品质检测,不是说随便瓶子里装点东西就能叫蜂蜜。
市场上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讲究的是质量,什么样的蜂蜜好,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所以,生产蜂蜜的过程要透明化,不仅要对得起消费者,还得对得起自己。
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大家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肯定能带来更大的市场。
不仅如此,咱们还得推广现代化技术。
以前,养蜂就靠老一套的经验,像那种没电的年代,咱们可不是还得用竹竿去打蜂箱吗?现在的科技进步这么快,不用费那么大的劲,咱们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像是自动化的喂食、蜂箱的监控等等,搞得清清楚楚,省时省力,也能提高蜂蜜的产量和质量。
这不仅是为了咱们的农民好,也是为了市场上的消费者着想,大家得都有得到好蜂蜜的机会。
说到蜂产品的深加工,现在的蜂蜜市场可不止有蜂蜜这一样单品。
蜂胶、蜂王浆、蜂蜜酒等一系列衍生产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你要是能在蜂蜜的基础上开发出新鲜、健康又有特色的产品,肯定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市场的空间也更大。
蜂产业 实施方案
蜂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蜂产业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产业之一,涉及到蜜蜂养殖、蜂产品加工、蜂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
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食品需求的增加,蜂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我国蜂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蜜蜂疾病防控不到位、蜂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市场营销渠道不畅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蜂产业实施方案对于促进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蜜蜂养殖技术水平,降低蜜蜂疾病发生率,提高蜜蜂产量和质量;2. 推广蜂产品加工技术,提高蜂产品附加值,拓展蜂产品市场;3. 健全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蜂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4. 拓展蜂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蜂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措施。
1. 加强蜜蜂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蜂人员技术水平,推广科学养蜂方法,加强蜜蜂疾病防控;2. 支持蜂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蜂产品加工设备,提高蜂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3. 健全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加强对蜂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4. 拓展蜂产品销售渠道,鼓励蜂产品生产企业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蜂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对蜂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蜂产业的投入;2. 建立健全蜂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体系,加大对蜂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3. 加强蜂产业科技创新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蜂产业技术创新,提高蜂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4. 健全蜂产业监管体系,加强对蜂产业的监督管理,保障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总结。
蜂产业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蜂产品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应共同努力,落实好各项实施措施,确保蜂产业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推动蜂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蒙阴县蜜蜂养殖业人力资源分析及建议
蒙阴县蜜蜂养殖业人力资源分析及建议作者:刘建军李运喜李友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3期刘建军1 李运喜1 李友娟2蜜蜂产业是蒙阴县特色畜牧产业,本文分析了蜜蜂养殖从业者学历及年龄现状,并就蜜蜂养殖业人才短板、老龄化现象提出了相应建议。
蒙阴县位于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素有养蜂传统,近年政府部门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推进了蜜蜂产业的飞速发展,形成了蒙阴特色的蜜蜂产业发展集群。
2008年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在蒙阴县挂牌成立,2012年蒙阴“蒙山蜂蜜”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认证,2013年蒙阴县被批准为“山东省中华蜜蜂保护区”,2018年,成功创建江北第一家国家级沂蒙山中华蜜蜂(北方型)保护区。
目前,全县蜜蜂存栏4.6万群,年产各类蜂产品1700吨,年产值1.63亿元,年交易额破亿蜂产品加工企业3家,养蜂协会3家,蜜蜂保种场2家。
一、蜜蜂产业从业者现状本次向蜜蜂养殖从业者发放调查问卷406份,收回406份。
涉及蜜蜂养殖从业者学历有效调查问卷406份,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涉及养蜂从业者学年龄有效问卷367份,具体统计数据表2所示。
二、调查数据分析该地区蜜蜂养殖从业者学历低、年龄大,平均年龄54.45岁,存在老龄化现象,专科以上从业者人数呈减少趋势,40岁以下年轻从业者人数呈增加趋势。
从业者高中以下学历人数占总人数97.04%,较2015年调查山东省蜂业现状结果96.42%高0.62%;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2.96%,较2015年调查山东省蜂业现状结果3.58%低0.62%。
从业者50岁以上人数占总人数67.3%,平均年龄54.45岁,较2015年调查山东省蜂业现状结果平均年龄54.79岁低0.34岁,40岁以下人数占总人数13.35%,较2015年调查山东省蜂业现状结果11.18%高2.17%。
三、结论该地区蜜蜂养殖从业者学历低、年龄大,平均年龄54.45岁,存在老龄化现象,低学历年轻从业者有增加趋势,大学专科以上年轻从业者呈下降趋势。
发展蜜蜂产业的实施方案
发展蜜蜂产业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强蜜蜂养殖技术培训。
蜜蜂养殖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要求
养殖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应该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蜜蜂养殖者普及蜜蜂养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养殖水平和技能。
其次,要加强蜜蜂疾病防治工作。
蜜蜂疾病是蜜蜂产业发展的一大隐患,如果
不能有效地进行防治,将会给蜜蜂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要加强对蜜蜂疾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确保蜜蜂养殖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蜜蜂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蜜蜂产品是蜜蜂产业的重要产出,而
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要加强对蜜蜂产品的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蜜蜂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积极开拓蜜蜂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要加强对蜜蜂产业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是推动蜜蜂产
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蜜蜂产业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为蜜蜂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发展蜜蜂产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
大力支持和推动。
只有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发展蜜蜂产业的实施方案,才能推动蜜蜂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蜜蜂产业的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蜜蜂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如何提高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如何提高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如何提高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蜂产品是一种有机食品,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加强蜜蜂养殖管理蜜蜂养殖管理是提高蜂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
首先,选择优质的蜜蜂品种,保证蜂群的健康状况。
其次,合理安排蜜蜂的饲养环境,保证蜜源的充足供给。
第三,加强对蜜蜂的防疫和疾病防控工作,保证蜜蜂群体的健康和品质。
此外,定期对蜜蜂进行疫苗接种,保证其身体健康。
加强蜜蜂养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蜂产品的加工工艺蜂产品的加工工艺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蜂产品在采集、提取和加工过程中,要避免接触化学和农药残留,保持产品的天然和纯净。
同时,注重产品的贮存和包装,确保产品的新鲜和有效期。
此外,蜂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提取效率和质量。
通过优化蜂产品的加工工艺,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是提高蜂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首先,蜂产品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其次,通过网络和媒体渠道,积极宣传蜂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参加各种蜂产品展会和展销活动,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获取消费者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产品的品质和服务。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能够提高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蜜蜂养殖管理,优化蜂产品的加工工艺,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加强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为了提高蜂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蜜蜂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蜜蜂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蜜蜂产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蜜蜂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蜜蜂养殖业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制定蜜蜂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促进蜜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目标。
1. 提高蜜蜂养殖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蜜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2. 加强蜜蜂养殖业的科学管理,提高养殖效益;3. 推动蜜蜂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蜜蜂产品的加工和销售;4. 扩大蜜蜂产业的市场规模,提升蜜蜂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发展策略。
1. 加强科技支撑,提升蜜蜂养殖技术水平。
加大对蜜蜂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投入,引导养殖户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蜜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建立健全蜜蜂养殖产业链,推动产业化发展。
加强蜜蜂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拓展蜜蜂产品的市场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蜜蜂产业的产业化发展。
3. 加强蜜蜂养殖业的管理与监督,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蜜蜂养殖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强对蜜蜂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4. 拓展蜜蜂产品的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加强蜜蜂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蜜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1. 增加对蜜蜂产业的政策支持,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加强对蜜蜂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户的专业素养;3. 建立健全蜜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4. 加强蜜蜂产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总结。
蜜蜂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促进蜜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加强技术支持、推动产业化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和拓展市场,可以实现蜜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养蜂产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是一项传统的农业经济。
养蜂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农村转型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要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是十分必要的。
要发展养蜂产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蜜蜂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物资源,养殖蜜蜂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
要推动养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对养蜂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蜜蜂的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要做大做精养蜂产业,需要加强市场规模和品牌建设。
蜜蜂产品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而品牌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中国蜜蜂之乡”需要围绕市场需求,推动蜜蜂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要建立蜜蜂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要做大做精养蜂产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协作机制。
蜜蜂养殖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产业,包括蜜源采集、蜂箱制造、蜂产品加工等。
要发展养蜂产业,需要将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社等的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农民的良好合作机制,提高养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农民教育。
养蜂产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需要培养大量懂养蜂的专业人才。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养蜂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其对养蜂产业的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要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市场规模与品牌建设,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协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农民教育。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推动养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蜜蜂之乡”。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蜜制品成为了现代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蜂蜜、蜂蜜饮料、蜂蜜糖果等产品备受青睐。
养蜂产业逐渐成为了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而养蜂在中国农村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这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养蜂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要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做大做强养蜂产业是当务之急。
一、养蜂产业发展现状随着市场对蜜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蜂产业已经成为了农业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养蜂产业在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总产值逐年增长,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的养蜂场和蜂农,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以养蜂为主的农业产业集群。
养蜂产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户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蜂产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养蜂技术不够成熟,养蜂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养蜂效益不高。
蜂产品的品质不稳定,部分产品甚至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养蜂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养蜂产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不够高,导致养蜂产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不尽如人意。
要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我们必须将养蜂产业做大做精,提高养蜂技术水平,优化产品质量,推动养蜂产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做大养蜂产业为了做大养蜂产业,首先要加强对养蜂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通过开展各类养蜂技术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高养蜂人员的养蜂技术水平。
还要建立健全养蜂技术交流平台,鼓励养蜂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技术,共同提高养蜂技术水平。
要加强对养蜂产业的资金扶持。
可以通过设立养蜂专项资金,为养蜂人员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购买养蜂设备、种子和原料等,帮助养蜂人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蜂效益。
还可以加大对养蜂科研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养蜂科研工作,提高养蜂科研水平,推动养蜂产业向前发展。
要加强对养蜂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培育一批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养蜂企业,推动养蜂产业由散户养蜂向规模化生产转变。
多措并举发展蜂产业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
多措并举发展蜂产业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蜂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蜂产业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于优质食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为了推动蜂产业的发展,并助推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
要加强蜂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蜂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的支持,应该加强对蜂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培训班、技术展示等形式,传授蜂养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提高蜂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收入。
要建立蜂产品销售渠道和品牌。
蜂产品的销售渠道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建立直销渠道和电商平台,提高蜂产品的销售效益。
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蜂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蜂产品加工和深加工。
蜂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养殖阶段,还包括对蜂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
通过加工和深加工,可以将蜂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到最大,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
可以对蜂蜜进行分级、包装,开发蜂蜜相关的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也要加强蜂蜜的质量监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还要加强对蜂产品生产的保护和管理。
保护和管理蜂产品生产需要加强对蜜蜂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性。
要加强对蜜源植物的保护,保证蜂蜜的生产和质量。
政府也要加大对蜂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从事蜂养殖和蜂产品加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要想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发展蜂产业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加强蜂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建立蜂产品销售渠道和品牌、加强蜂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加强对蜂产品生产的保护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推动蜂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近年来,养蜂产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蜜蜂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花草植被资源和广阔的蜜蜂养殖基地,为养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升中国蜜蜂产业的规模和质量,我们应当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为了打造“中国蜜蜂之乡”,我们首先应当加大对蜜蜂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蜜蜂养殖是一门独特的农业生产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只有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才能够提高蜜蜂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我们应当加大对蜜蜂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蜂产业中来。
我们还应当加强蜜蜂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蜜蜂的品种对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的蜜蜂品种相对较少,品质也参差不齐。
我们应当加强对蜜蜂的品种改良和培育,研发适应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蜜蜂品种,提高其适应性和生产力。
还应当加强对蜜蜂的良种选育和推广,提高农民对优质蜜蜂品种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我们还应当加强养蜂产业的标准化管理。
蜜蜂养殖是一门特殊的农业生产活动,涉及到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当加强对养蜂场的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蜜蜂产品的质量把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还应当加强对蜜蜂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保护好养蜂所需要的花草植物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我们还应当积极发展蜜蜂产品的深度加工和拓展销售渠道。
蜜蜂产品是一种天然绿色的农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保健功效。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蜜蜂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发出更多的蜂蜜制品和蜜蜂产品系列,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还应当积极拓展蜜蜂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需要加大对蜜蜂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强蜜蜂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加强养蜂产业的标准化管理,积极发展蜜蜂产品的深度加工和拓展销售渠道。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蜜蜂产业作为农业领域中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蜜蜂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蜂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而建设“中国蜜蜂之乡”,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已成为当前蜂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一、发展养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养蜂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的振兴意义重大。
如今,随着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养蜂产业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养蜂产业的不断壮大,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协调稳定。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蜂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养蜂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养蜂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加工的发展。
在蜜蜂养殖的基础上,可以发展蜜蜂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做大做精蜂产品,提高蜜蜂产业的附加值除了发展蜜蜂养殖产业之外,提高蜜蜂产品的附加值,也是推动蜜蜂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传统的蜂蜜产品,虽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和销售,但是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价格下跌的风险。
需要不断提高蜜蜂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力,创新蜜蜂产品的系列和包装,推动蜜蜂产品的品牌化和高端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还可以发展蜜蜂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产业,例如蜜饯、蜂王浆、蜂蜡等产品,降低蜜蜂产品的滞销风险,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适应能力。
这样就能够不断拓展蜜蜂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效提高蜜蜂产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蜂业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蜜蜂产业也不例外。
加强蜂业科技创新,提高蜂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是实现蜂业发展“做大做精”的重要举措。
贵州省蜜蜂养殖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建议
34APICULTURE OF CHINA贵州省蜜蜂养殖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建议樊莹 杜林 张立 黎恒铭 刘嘉 侯萍│文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基金项目:中蜂高效饲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黔科合支撑[2019]2291号);贵州中华蜜蜂种质资源调查及良种选育(黔科合支撑[2020]1Y113号)蜜蜂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等特点,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蜂业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蜂业对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蜜蜂养殖作为多数地区脱贫增收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系列问题,为全面掌握贵州省蜜蜂养殖现状,连续两年对我省蜜蜂养殖及相关企业状况进行调查。
同时开展实地调研,对我省蜜蜂养图2 各市州2020年和2019年蜂群总量变化图1 各市州中蜂、意蜂及蜂群保有量分析图44441883743413661711173476456505336568762339719安顺市毕节市贵阳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黔南黔西南铜仁遵义市蜂群总数 中蜂饲养数量 意蜂饲养数量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安顺市毕节市贵阳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黔南黔西南铜仁遵义市2020年蜂群总数2019年蜂群总数殖成效进行梳理总结,系统分析存在问题与困难,针对痛点、难点,围绕产业发展方向提出路径和措施,以期为贵州省养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蜜蜂产业发展情况1.蜜蜂养殖情况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蜜蜂保有量90.96万群,占全国蜂群总量6.31%;其中中蜂84.35万群,占全国中蜂总量12.57%;意蜂6.61万群,占全国意蜂总量0.86%。
我省饲养蜂种以中蜂为主,占全省蜜蜂保有量92.73%,其中92%以上长期定地饲养,仅8%采取省内转地饲养;意蜂占7.27%,其中95%以上为转地饲养,仅油菜、洋槐、乌桕及五倍子等在贵州省短时间采集,5%定地饲养以采收蜂王浆为主。
山东蜂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东省蜂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蜂产业是我省品牌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为提升我省蜂产业发展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行业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效1.规模与效益居于全国中上游。
2014年我省蜜蜂存养量40.3万群,占全国总养量的4.7% ;蜂蜜产量1.4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1% ;蜂产品产值约6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3%蜂蜜加工出口量1.7万吨占全国总出口量的13.1% ;出口金额3941万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金额的15.2%。
表1: 2001-2013年我国蜂蜜产量及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情况1图1 : 2008年至2011年全国各省蜂蜜产量统计表2: 2014年蜂蜜出口前十位省市统计表其它3,392.6 877.62.蜜粉资源丰富。
我省蜜粉源植物丰富,多达220余种。
主要有荆条、刺槐、枣树、泡桐、苹果、玉米、棉花等。
其中,刺槐330万亩、果树900万亩其中包括苹果400万亩、枣树55万亩等)、玉米4000万亩、棉花1000万亩、蔬菜3000万亩。
全省除11月至翌年2月无蜜粉源外,其他月份均有蜜粉源。
3.产业链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逐渐形成了包括蜜蜂养殖、产品加工、机具生产、授粉应用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据统计,2014年,全省境内蜂群放养量近100 万群,全省蜂蜜、蜂王浆年加工贸易量分别达到35000吨和500吨,分别占全国的7.8%和16.7%。
4.组织化程度较高。
截至2014年底,全省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余家,60多家蜂产品企业通过认证(企业食品生产许可)。
目前全省省级蜂业协会1个、市级和县级蜂业协会12个,养蜂合作社153个、社员1600 多户;全省养蜂户5292户蜂业从业人员(含加工企业职工)2 万余人,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基地、企业与蜂农互促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5.支撑体系较强。
2008年,成立了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山东省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
蒙阴县蜜蜂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蜂业51近年来蒙阴县坚持绿色生态为导向,围绕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以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蜂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了蒙阴县蜂业发展质量。
一、生态环境优越,养殖蜜蜂得天独厚蒙阴县自古就有养殖中华蜜蜂的传统,目前椿树沟、豆角峪等地区还沿用土法饲养中蜂的方式,并发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蜂巢。
蒙阴四季分明、绿树成荫,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拥有优质果园100万亩,其中蜜桃65万亩,是一个大森林、大果园、大花园、大景区。
洋槐花、荆条花、苹果花、桃花、杏花、枣花等无不是蜜源植物中的佳品,也为发展中华蜜蜂夯实了基础。
二、养蜂规模逐年壮大,蜂业质量全面提升2008年,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在蒙阴县挂牌成立,2013年被批准为“山东省中华蜜蜂保护区”。
2014年聘请胥保华教授为蒙阴县蜂产业发展顾问,制定了《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程》、中华蜜蜂(北方型)保种的技术路线和保种方案。
2018年6月,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沂蒙山国家级中华蜜蜂(北方型)保护区现场审验。
目前,全县蜜蜂存养量4.6万群,其中中华蜜蜂约1.5万群,各类蜂产品总产量约1700t,其中蜂蜜总产量约1500t,蜂业年产值达到1.63亿元。
蜂产品加工企业3家,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全县蜂农约1500余人,其中中蜂蜂农约500余人,蜜蜂养殖规模在50群以上的有450余户;专业蜜蜂授粉户约20户;蜂业合作社38个,蜂业协会2个,蜂产业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
三、出台优惠政策,推进蜂业标准化养殖蜜蜂产业的长足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省、市、县出台了多个文件和优惠政策支持蜂业发展。
山东省政府出台《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2014-2020)》,临沂市9部门联合下发了《临沂市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特色畜牧业发展、财政支持技术推广等项目,加大对蒙阴县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大力实施蜜蜂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蒙阴县于2013年开始蜂场标准化建设工作,2015年参与制定了《山东省蜜蜂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建成了全省第一处市级标准化中蜂养殖场,2016年建成全省第一处省级标准化中蜂养殖场。
蒙阴县中华蜜蜂沟峪型保种模式初探
JOURNAL OF BEE (Monthly )蜜蜂杂志(月刊)2020年第8期摘要:就蒙阴县中华蜜蜂养殖现状、中华蜜蜂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中华蜜蜂沟峪型保种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保种;中华蜜蜂;模式中图分类号:S894.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9139(2020)08-0005-02中华蜜蜂是我国的地方品种,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
随着蜂业发展,国内大量引入西峰,由于种间竞争,中华蜜蜂一度濒临灭绝[1],中华蜜蜂保护成为新时代养蜂行业的新课题。
1中华蜜蜂养殖现状蒙阴县位于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属山丘沟峪地形。
为强化中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蒙阴县2018年成功建成沂蒙山中华蜜蜂(北方型)保护区。
在合理布局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隔离区的基础上,蒙阴县在隔离区内积极探索中华蜜蜂沟峪型保种模式,在岱崮镇东上峪、野店镇大石头、垛庄镇椿树沟、豆角峪等建立了中华蜜蜂沟峪型保种先行先示点,现有中华蜜蜂1.5万群、养殖中华蜜蜂蜂农超过500人、市级养蜂协会1家、县级养蜂协会2家、中华蜜蜂保种场2家[2]。
2存在问题2.1保护区管理执法难目前,我国重视中华蜜蜂的保护,出台了《畜牧法》《养蜂管理办法》等,但相关法律条文中无明确中华蜜蜂保护区西蜂入侵等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举措,县区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在处理中华蜜蜂保护区中的西蜂转地养殖户矛盾纠纷时无法律依据,存在执法难问题。
2.2养殖户保种意识差中华蜜蜂养殖户大多是农民,文化程度多为高中以下,经济效益意识强,中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效益,存在养殖西蜂偏好,或采取中蜂、西蜂混养模式,造成本地中华蜜蜂大量减少或本地中华蜜蜂原本生物学性状被同化。
2.3保种点养殖户奖补资金不足中华蜜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生态价值。
中华蜜蜂喜好零星蜜源,有助于地区植被传播授粉,保持生物多样性。
中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耗资工程。
蒙阴蜂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蒙阴蜂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蒙阴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一个蜂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蒙阴县的蜂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以下将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市场销售、技术创新等方面对蒙阴蜂蜜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蒙阴县蜂蜜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蒙阴县蜂蜜养殖面积达到了XXX亩,蜂箱数量达到了XXX个,蜂农人数达到了XXX人。
蒙阴县的蜂蜜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去年蜂蜜产量达到了XXX 吨,产值达到了XXX万元。
可以看出,蒙阴县蜂蜜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产量和产值也在不断提高。
其次,蒙阴县蜂蜜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的蜂蜜养殖模式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采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提高了蜂蜜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蒙阴县还积极引进优质蜜源,培育出了一批优质蜜源品种,丰富了蜂蜜的种类和口味,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再次,蒙阴县蜂蜜产业的市场销售不断扩大。
蒙阴县的蜂蜜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蒙阴县的蜂蜜产品也开始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同时,蒙阴县还加大了对外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了蒙阴蜂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蒙阴县蜂蜜产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推进。
蒙阴县加大了对蜂蜜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养蜂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蜂蜜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蒙阴县还积极培育了一批技术人才,推动了蜂蜜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蒙阴县蜂蜜产业在规模、结构、市场销售、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蒙阴县将继续加大对蜂蜜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蜂蜜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保护沂蒙山中华蜜蜂,调动蒙阴养蜂业者积极性
22!"#志(月刊)JOURNAL OF BEE(Monthly)NO・12021Jan. !!地#$保护#$山&华蜜),调—./业1234刘建军,李运喜(蒙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3东蒙阴276200)摘要:中华蜜蜂产业是蒙阴县特色畜牧产业,就沂蒙山中华蜜蜂保护及调动蒙阴养蜂业者积极性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享,并就下一步沂蒙山中华蜜蜂的保护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沂蒙山中华蜜蜂;保护;积极性中图分类号:S894.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9139(2021)01-0022-02沂蒙3中华蜜蜂属我国北方型中华蜜蜂,是我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随着我国对中华蜜蜂保护的重视,在蒙阴县探索、形成了1种中华蜜蜂沟峪型的保护模式[1],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中华蜜蜂保护的养殖从业者学历低、年龄大,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
本文就上述话N1现状蒙阴县2018年成功建成沂蒙3中华蜜蜂(北方型)保护区,探索形成了中华蜜蜂沟峪型保护模式,在东上峪、大头、垛庄椿树沟、豆角峪等立了中华蜜蜂沟峪型保种行,2019年,成520蜜蜂。
现中华蜜蜂1.5万群,养殖中华蜜蜂的蜂农超过500,专业蜜蜂20,蜂业社38个,级养蜂1家,县级养蜂2家,中华蜜蜂保种场2家叫蒙阴县中华蜜蜂保护的养殖从业者学历低、年龄大&3':平均年龄54.45岁,存在老龄化现象中学历97.04%,大上学历的2.96%;50岁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67.3%,40岁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13.35%。
2举措2.1抢抓机遇,调动整村养殖积极性2014年上的中国蒙阴县椿树沟一夜成。
蒙阴县,椿树沟区、效应和沂蒙3中华蜜蜂养殖传,在垛庄椿树沟探索沂蒙3中华蜜蜂沟峪型保护行,并中华蜜蜂标蜂、蜂王等的方式,从中华蜜蜂养殖,中华蜜蜂保护养殖,成立中华蜜蜂养殖业。
,养中华蜜蜂200,从业10上,效益约20。
2.2借力扶贫,调动本土人才积极性随着战”的打响,沂蒙3中华蜜蜂保护踏入“快车道”,蒙阴县在展中华蜜蜂产业扶贫的同时,基层畜牧兽医项目,在东上峪村探索遴选致富,挥致富能人号召力,在现身>,展中华蜜蜂扶产业,?大沂蒙3中华蜜蜂散养规模,复苏沂蒙3中华蜜蜂方生学特性,调沂蒙3中华蜜蜂保护积极性。
多措并举发展蜂产业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
多措并举发展蜂产业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一、加强蜂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蜂业生产水平蜂业技术是农民开展养蜂生产的基础,因此加强蜂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蜂业生产水平至关重要。
可在农村建立蜂业技术示范点,邀请专业的养蜂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了解蜂种养殖、蜜蜂疾病防控、蜜蜂巢箱管理等基础知识。
可以在当地开展蜂业技术大赛和培训班,激发农民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蜂业技术水平。
二、推广优质蜂种,提高蜜产品质量蜜蜂是蜂业生产的核心,其蜜蜂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蜂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应加强蜜蜂品种的科研和推广工作,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植被条件的蜜蜂品种,帮助农户提高蜜蜂养殖技术,提高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加强蜂产品市场化开发,拓宽销售渠道蜂产品的市场化开发对于蜂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蜂蜜、蜂王浆、蜂胶等产品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深加工产品,比如蜂蜜饮料、蜂蜜面膜等,丰富产品种类,增加产品附加值。
要积极拓展蜂产品的销售渠道,与超市、电商平台等企业合作,推动蜂产品进入城市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农民蜂产品的销售收入。
四、建立蜂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品牌建设是蜂产品市场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建立土特产蜂产品品牌,提供高品质、优质安全的蜂产品,并通过包装、营销等手段,打造蜂产品的形象和口碑,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五、鼓励农民合作社组建,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为了推动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组建,实行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模式。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协调,农民能够共同采购设备、原材料,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增加生产的成本效益。
合作社还能整合蜂产品销售资源,寻求更广泛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的蜂产品收入。
六、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蜂业发展在政策引导方面,应加大蜂业扶持政策力度,为发展蜂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蜂业产业化、标准化,提升蜂业的整体竞争力。
立足优势严格标准——蒙阴县蜜蜂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立足优势严格标准——蒙阴县蜜蜂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李发兰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年(卷),期】2011(000)005
【总页数】1页(P35)
【作者】李发兰
【作者单位】蒙阴县畜牧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回顾 [J],
2.蒙阴县蜜蜂产业发展现状 [J], 刘传华
3.以标准化"助推器"促进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第21届工博会科技论坛"标准化助推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J],
4.弘扬传统中医发展专科优势东方医院步入科学发展快车道 [J], 闫建坤
5.我国成立SOA标准工作组软件产业创新步入快车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阴县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发展对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一三五四三”工作思路,聚力乡村振兴,按照年初协商工作计划,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农业农村、畜牧、蜂业协会等单位,深入蜜蜂养殖户、蜂产品加工企业、电商直播现场等,对全县蜂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座谈会、协商会,全面分析蜂产业发展形势、存在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商讨提出建议对策。
现报告如下:一、全县蜂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优势我县人工养殖蜜蜂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全县只有两三户人家养土蜂;二十世纪初,由于有“养百群蜂可不交公粮”的政策,老百姓养蜂有所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有人引进西蜂养殖;改革开放后,全县民间养蜂规模逐步扩大;2010年以后,全县蜜蜂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总体思路的确立,有力推动了全县蜂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蜜蜂养殖、产品加工、蜂群销售、蜂旅文化全产业链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
综合分析,发展蜂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我县具有明显的四大比较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养殖基础优势1. 独特优越的自然生态。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基础条件,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建设“江北最美乡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做好增绿护绿营绿文章。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2%,居全省第二位,林木覆盖率达到73%,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块金字招牌的县份。
优良独特的生态优势,为蜜蜂养殖提供了周边地区不可比拟的发展条件。
2. 丰富充足的优质蜜源。
全县拥有荆花、刺槐、酸枣等优质蜜粉源植物200余种,总面积180余万亩,每年4—10月均有蜜粉源可采;还有100多万亩蜜桃、苹果、板栗等果园,5万亩丹参、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材也都是优质蜜源。
这种资源条件,是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少有的,据测算,全县最大蜜蜂载蜂量可达16万群以上。
3. 成熟稳定的养殖队伍。
目前,全县蜂农1500余人,其中中蜂蜂农500余人,蜜蜂养殖规模在50群以上的有450余户,200群以上的9户。
蜂业合作社27家,蜂业协会3个,临沂市蜂业协会设在蒙阴。
有的蜂农一家几代人都从事养蜂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在蜂群规模控制、蜂病防治、季节变化应对、蜜源状况应对、蜂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企业和养殖户业务骨干看,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养殖户,也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年轻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岱崮镇冶子河村刘长坤,养蜂五十多年,同时养殖中蜂和西蜂,总量600多群,很好地解决了蜜蜂种群矛盾。
(二)日趋完善的产业化发展优势1. 蜂产品生产规模居省市前列。
截至目前,全县蜜蜂存养量5.8万群(规模蜂场蜂群情况见附件1),约占全市的60.2%,占全省的11.1%,占全国的0.4%,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其中,中华蜜蜂约2万群,占全省的46.5%,占全国的1%,居全省县级第一位。
各类蜂产品总量约1750吨,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其中蜂蜜1107.5吨、蜂王浆96.8吨、蜂花粉72.6吨、蜂胶3.63吨;部分企业已经研制开发出了蜂王浆冻干粉、蜂蜜酒、蜂蜜面膜、蜂蜜唇膏、蜂蜜香皂等延伸产品。
2021年全县蜂产业产值达3.23亿元,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2. 蜂产品加工技术优品类多。
全县共拥有先进蜂蜜灌装线9条,可年灌装蜂蜜6万吨;有年产500吨蜂蜜酒生产线1条,年产蜂王浆冻干粉10吨生产线1条,有山东省唯一的按药品要求生产蜂蜜的灌装线,具备了从高端产品到适合大众消费的蜂产品生产能力。
巩氏蜂蜜既可以生产中药饮片,也可以生产面向各种消费者的蜂产品;蒙甜蜂业既生产销售食品类蜂产品,也生产蜂蜜酒、唇膏、面膜等日用品,还探索蜂业旅游,前景广阔。
3.成为全国蜂产品销售重要集散地。
一是经过多年的经营,全县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蜂产品销售网络,大部分产品自主营销,有的企业不仅销售蜂产品还销售蜂群、蜂王。
二是随着我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创建成功,蜂产品线上销售突飞猛进,2021年蜂蜜电商销售额达到2.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巩氏蜂蜜、深山蜜坊等企业的日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上,最高时达20万元。
三是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兴起,各企业及大部分蜂农开始直播带货销售蜂产品,有的快手店直播一天最高可售出5000单、50多万元;全县在快手平台的蜂蜜直播销量占平台该类商品总销量的70%。
四是开展中蜂认养活动,实行蜂产品订单销售初见成效。
野店镇大石头村每斤蜂蜜可以卖到168元,蜂农年收入可达10--20万元。
正是有着比较强大的销售能力和加工能力,我县成为全国重要的原蜜集散地,现每年从全国各地采购原蜜1万多吨,约占全省蜂蜜产量的80%。
(三)初步形成的产业品牌优势1. 2018年,全县全域创建沂蒙山国家级中华蜜蜂保护区,对全县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中华蜜蜂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2012年,“蒙山蜂蜜”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也是全省最早成功申报登记认证的县区。
2021年,我县被中国养蜂学会确定为全国“中华蜜蜂示范县”共建单位。
2. 2017年以来,创建了全国“中华蜜蜂沟峪型保种模式”,依托农业农村部蜂业质量提升行动项目建立起了垛庄镇椿树沟、豆角峪,野店镇大石头,岱崮镇东上峪等10个“沟峪型”中蜂保种示范区。
因自然地理特点,沟峪型保种示范区,在发挥蜜蜂自然隔离、人员管理、技术推广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全县现有省级保种场1处、省级标准化种蜂场2处、市级标准化养蜂场10处、市级中蜂生态示范场3处。
3. 2014年以来,打造了“蒙园”“沂蒙花香”“巩氏蜂蜜”“鲁原蜜”等知名品牌40个,“沂蒙花香”牌蒙山蜂蜜2017年荣获山东省第32届畜牧博览会金奖、第19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巩氏蜂蜜”2021年获批中药饮片生产许可和GMP认证;“蒙山蜂蜜”“蒙山蜂蜜酒”位列“产自临沂”区域品牌重要特色产品。
(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优势1. 比较效益较明显。
目前主要蜂产品的价格是:中蜂蜜60-100元/斤,意(黑)蜂蜜5-25元/斤;蜂胶800-1000元/斤;花粉40-50元/斤;王浆80-100元/斤;蜂群800-1000元/箱;蜂蜡40元/斤;蜂毒冻干粉280元/克;蜂蛹80元/斤。
养殖1群中蜂,年纯收入1000元;养殖1群黑蜂,年纯收入2100元;养殖1群意蜂,年纯收入1860元。
一个蜂农可以养殖100群左右的中蜂,通过销售成品蜜,正常年份可收入10万元,良好的效益拉动蜂产业持续发展。
2. 技术支持有保障。
我县已与国家蜂产业体系、山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中华蜜蜂保种和系谱研究。
2020年,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与蒙阴县人民政府共建优质成熟蜜生产示范县,双方依托蒙阴县自然资源优势,在优质成熟蜜基地建设及生产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度探索与合作。
2019年,建成了山东省第一个蜜蜂文化科普馆。
近年来,采取理论培训、现场观摩、专家指导等方式加强培训指导,累计举办培训班94次,培训学员8544人次,全县蜜蜂养殖水平总体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3. 质量监管常态化。
质量的保证,保证着市场的稳定。
一是强化养蜂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引导蜂农建立养蜂档案,积极推行蜂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逐渐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
二是加大对企业蜂产品检测抽查力度,每年定期开展两次成分、药残、菌落等检查,抽样企业3-5家,抽检产品主要为蜂蜜、花粉、蜂王浆等,抽检样品16-18个,近几年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不定期开展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每年抽检企业3家,抽样蜂产品42个。
4. 优势产业生态化。
蜜蜂为植物授粉更均匀,经蜜蜂授粉的水果与人工授粉相比着色好、果型正、品质好,蜜蜂授粉的白菜花产量明显高于未经授粉地块。
蜜蜂养殖场周边的果园,在蜜蜂飞行半径内,授粉可以全覆盖,无需再进行人工授粉。
林果业是我县优势产业,中药材、蔬菜等作物在部分乡镇正在成规模发展,可与蜂业发展互相促进,有利于多种产业互利共赢。
二、全县蜂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一)蜜蜂养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是管理粗放情况依然存在。
相比先进地区,我县蜂农存在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约56岁,养殖管理较粗放,有的养殖户一直采用传统的蜜蜂养殖模式,对养殖技术研究不够,创新较少。
二是组织化程度较低。
蜂产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蜂农养殖规模小,社会化组织间交流合作较少,对蜂农的生产流程、质量安全、市场信息等方面指导不够。
三是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
目前全县仅有中蜂育种场1家,没有西方蜜蜂育种场,蜜蜂繁育设施不健全,配置较低,种蜂育繁推广体系不健全。
保护措施不够,中蜂种群零星分布,分布区域较小,受西蜂种群侵害、蜜源条件恶化和病虫害影响等仍然存在。
(二)蜂产品销售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拓。
除5家企业和部分养殖大户外,蜂产品以蜂农小规模自产自销为主,有的包装简易,有的卫生条件一般,有的生产流程不规范,存在污染风险;蜜蜂认养等订单式销售模式刚刚起步;电商销售、直播销售还有覆盖不到的地方;有些年龄偏大的蜂农,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不会采取新型电商销售方式,影响产品销售。
(三)蜂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巩氏蜂业可以生产中药饮片,是蜂产品质量和级别较高标准,但其他企业和蜂农总体上是以量取胜,没有形成较高的市场知名度,附加值低、优质不优价现象较普遍。
新开发的蜂蜜酒、面膜、香皂、唇膏等延伸产品还没有批量生产,蜂文化研究和宣传还不够深入,蜂业旅游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
(四)影响持续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需要进一步关注。
一是气候变化影响蜜源植物花期长短、流蜜多少,关系到蜂产品产量及质量,影响经济效益。
二是种植业药物使用不合理造成不利影响,设施农业及大田作物农药使用不科学、花期乱打药都会造成蜜蜂中毒死亡。
三是种植结构改变造成蜜源植物变化,有的地方为扩大林果面积大量砍伐刺槐、侵害荆条等灌木类蜜源植物,影响蜜源的规模和质量。
四是蜂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隐忧。
蜂蜜的最大属性是天然成熟,我县还存在将非成熟蜂蜜进行浓缩销售的情况;由于检测成本较高,大部分企业和养殖户不能自主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较为薄弱。
(五)服务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政策支持不足。
蜂业未纳入畜牧业发展整体规划,与种植业的统筹不够。
自然灾害、疾病、转地等原因可能造成蜂群损失,却未能纳入政策性保险。
二是技术指导不够。
对蜂病防治、中西方蜂群混养等技术方面指导不够,有的蜂农因蜂病、跑蜂等原因造成损失。
对市场销售培训还不够及时、系统,企业跟进市场快,蜂农跟进慢。
三是宣传教育不够。
蜜蜂被称为“农业之翼”,地球上大约85%的植物需要昆虫传花授粉,蜜蜂则是最主要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