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中心供氧、手卫生、雾化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技术要求一、系统设计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医院的使用需求,包括供氧量、供氧时间、供氧范围等因素。
同时,应注重系统操作的便捷性、维护的简易性和外观的美观性。
二、氧气源与储存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应配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氧气源,如液氧罐或分子筛制氧机。
氧气源的容量应满足医院持续供氧的需求,并应设置备份设备。
储存氧气的管道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并配备安全阀和压力表等装置,确保储氧安全。
三、氧气输送氧气输送管道应采用耐高压、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以确保氧气的品质和输送安全。
输送管道应合理布局,确保供氧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管道系统中应设置流量控制阀和压力调节阀,以确保供氧的压力和流量符合医疗要求。
四、氧浓度监测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应配备氧浓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氧气浓度,确保氧气供应的品质。
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应与系统联动,当氧浓度异常时自动采取相应措施。
五、安全防护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氧气泄漏报警器、自动切断阀、防火防爆装置等。
这些装置应与系统联动,当发生氧气泄漏、火灾等安全问题时,自动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医生和患者的安全。
六、系统控制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包括定时开关机、流量控制、压力调节等。
同时,应具备手动操作功能,以便在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应急操作。
控制面板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七、维护保养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洗管道、更换过滤器、检查密封性能等。
保养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应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记录,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应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护理操作规程消化内科
4、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翻边内面(手套外面)同法将手套戴好。
5、将手套的翻转部分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三)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者另一手套的内面。
3、危重患者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吸动情况,计数1分钟。
(四)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则的患者及婴儿应当测1分钟。
血压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②可在病人受压部位垫气圈、棉垫、软垫、气垫褥等。
③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病人,应随时观察
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认真听取
病人反映,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
④避免潮湿及摩擦刺激,保持床铺平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⑤促进血液循环,经常用温水擦浴和进行皮肤局部按
摩。
⑥加强营养,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膳食。
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一)目的及洗手指征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Hale Waihona Puke 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
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3、用无菌持物钳取出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1.氧气产量: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产量是指系统能够提供的氧气流量。
一般来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产量可以从0到100升/分钟不等,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2.氧气纯度: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纯度是指系统提供的氧气中的纯氧含量。
一般来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纯度应满足国家标准,一般在93%以上。
3.压力范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压力范围是指系统能够提供的氧气的压力范围。
一般来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压力范围在0.2-0.4MPa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4.控制方式: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控制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手动控制方式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控制流量、浓度和压力等参数。
自动控制方式则通过控制系统根据患者的需求自动调节氧气的流量、浓度和压力等参数。
5.温控方式: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常采用冷却方式来控制氧气的温度。
冷却方式可以是通过空气冷却或者水冷却来降低氧气的温度,以保证氧气的稳定供应。
6.安全保护: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常配备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常见的安全保护装置有压力开关、安全阀、过滤器、漏电保护装置等。
7.噪音: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噪音是指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水平。
一般来说,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噪音应低于标准规定的噪音限值,以避免对患者和环境造成干扰。
8.抗干扰性: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防止外界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例如,系统应具备抗电磁辐射的能力,以防止其他电子设备对系统的干扰。
9.储氧能力: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可以配备储氧设备,以确保氧气的持续供应。
储氧设备可以是气瓶、液氧罐或者分子筛等。
10.管道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管道系统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道系统通常由高强度的不锈钢管或者铜管组成,可以承受高压气体的运输。
总而言之,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氧气产量、氧气纯度、压力范围、控制方式、温控方式、安全保护、噪音、抗干扰性、储氧能力和管道系统等。
中心供氧岗位职责
中心供氧岗位职责1.换氧操作:中心供氧岗位负责监测患者的氧气使用情况,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患者的需要,及时将氧气瓶进行更换,并确保换氧过程中氧气的连续供应,以保证患者的正常呼吸和治疗需要。
2.设备检修与维护:中心供氧岗位需要定期检查氧气供应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需要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检查氧气瓶的氧气压力,确保氧气的存储安全。
3.患者教育:中心供氧岗位需要向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提供有关氧气使用的指导和教育,包括正确使用氧气面罩、鼻导管等设备,掌握使用氧气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4.管理记录:中心供氧岗位需要记录氧气的使用情况,包括每个患者使用的氧气量、时间、频次等信息,以便医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对氧气的反应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紧急救援:中心供氧岗位需要随时准备面对紧急情况,如氧气瓶的爆炸、氧气管道的断裂等突发事件。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中心供氧岗位需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6.协助医护人员:中心供氧岗位需要与医护人员密切协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及时调整氧气的供应量。
同时,需要与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的治疗计划,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氧气供应。
7.质量控制:中心供氧岗位需要参与氧气供应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负责监测氧气质量,并定期进行氧气的检测和验证,确保供应的氧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8.应对突发事件:中心供氧岗位需要参与医院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如停电、火灾等紧急情况。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中心供氧岗位需要处置相应的应急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心供氧岗位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职位,负责为患者提供氧气。
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氧气供应,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他们康复的重要保证。
因此,中心供氧岗位的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的操作,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理18项操作技术
护理18项操作技术护理18项操作技术涵盖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一系列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对于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手卫生: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按照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手消毒: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或酒精湿巾进行手部消毒。
2.无菌技术:无菌操作:在无菌区域内进行各项操作,确保无菌物品不被污染。
无菌物品管理:正确存储、取用和处理无菌物品。
3.生命体征监测: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记录并报告异常生命体征。
4.口腔护理:评估患者口腔状况。
使用适当的口腔护理工具和技术进行口腔清洁。
5.鼻饲技术:评估患者鼻腔和消化道状况。
插入鼻胃管,确认位置后进行喂养。
6.导尿技术:评估患者泌尿系统状况。
无菌操作下插入导尿管,确保引流通畅。
7.灌肠技术:评估患者肠道状况。
使用灌肠液和灌肠器进行肠道清洁。
8.氧气吸入:评估患者呼吸状况。
选择合适的氧疗装置,调节氧流量。
9.雾化吸入:准备雾化吸入器和药物。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
10.血糖监测:使用血糖仪和试纸进行血糖测量。
记录并报告血糖值。
11.口服给药:核对药物和患者信息。
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反应。
12.注射技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核对药物、剂量和注射部位,确保注射安全有效。
13.静脉采血:选择合适的静脉和采血器具。
无菌操作下采集静脉血样本。
14.动脉采血:选择合适的动脉和采血器具。
无菌操作下采集动脉血样本,通常用于血气分析。
15.心肺复苏: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状况。
按照CPR指南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6.心电图监测:放置电极片,连接心电图机。
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波形,识别异常心律。
17.输液技术:准备输液器和药液。
无菌操作下建立静脉通道,调节输液速度。
18.穿脱隔离衣: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或进入污染区域时穿隔离衣。
离开污染区域时脱去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处理。
以上是对护理18项操作技术的简要说明。
在实际操作中,每项技术都有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的质量。
中心供氧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规范
中心供氧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评估要点l、患者病情、呼吸状况和缺氧情况。
2、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3、患者鼻腔有无鼻痂、鼻中隔偏曲、损伤和出血。
三、物品准备1、管道氧气装置 l 套、湿化瓶内盛 1/3~1/2 冷开水或蒸馏水、通气导管、输氧导管;2、治疗盘:一次性鼻氧管,小杯(内盛清水)、棉签、手电筒、笔、输氧单、弯盘;3、快速手消毒剂、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洗手,戴口罩。
4、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
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
5、用棉签清洁并湿润患者鼻腔。
6、连接氧气管道装置、通气管道、湿化瓶,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
连接一次性鼻氧管或鼻塞。
检查鼻氧管有无漏气。
7、根据医嘱调节氧流量。
8、检查氧气管是否通畅,将一次性鼻导管前端放于小药杯冷开水中湿润。
9、将一次性氧气鼻塞或鼻导管轻轻插入患者鼻孔,并进行固定。
10、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
11、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并签名。
12、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及用氧安全,勿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若患者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3、清理用物。
14、洗手,取口罩,记录。
15、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7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1、根据患者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2、告知患者勿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3、告知患者若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六、注意事项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3、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4、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为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氧气供应。
主要包括压缩空气系统、液化空气系统、分离空气系统、纯化空气系统、储气系统、送气系统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1.压缩空气系统:压缩空气系统是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提供压缩空气以满足液化空气系统和分离空气系统的需求。
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压缩机类型:常见的有滑片式压缩机和螺杆式压缩机,其中螺杆式压缩机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压缩机功率:根据医院的氧气消耗量和设备的规模来确定,一般以千瓦为单位。
-压缩机排气量:单位时间内压缩机排出的气体体积,一般以升/分钟为单位。
-压缩机噪音:由于医院环境对噪音的要求较高,压缩空气系统的噪音水平应该低于标准规定。
2.液化空气系统:液化空气系统用于将压缩空气转化为液态氧气,以便储存和使用。
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液化空气装置类型:常见的有贮液式液化空气装置和增温式液化空气装置。
-液化空气装置功率:根据医院的氧气需求量和液化装置的规模来确定,一般以千瓦为单位。
-液化空气流量:单位时间内液化空气装置产出的液态氧气流量,一般以升/小时为单位。
-液化空气温度:液化空气的温度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液态氧气的品质。
3.分离空气系统:分离空气系统用于将压缩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氧气。
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分离空气装置类型:常见的有冷压吸附式分离空气装置和膜式分离空气装置,其中膜式分离空气装置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
-分离空气装置功率:根据医院的氧气需求量和分离装置的规模来确定,一般以千瓦为单位。
-分离空气流量:单位时间内分离空气装置产出的氧气流量,一般以升/小时为单位。
-氧气纯度:分离空气装置的设计要求是能够产生高于93%的氧气纯度。
4.纯化空气系统:纯化空气系统用于除去氧气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医用氧气。
主要技术参数包括:-纯化空气装置类型:常见的有吸附式纯化空气装置和膜式纯化空气装置。
护士如何进行氧气治疗与监护
护士如何进行氧气治疗与监护氧气治疗与监护是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正确的氧气治疗及监护措施,护士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体内氧气供应,促进恢复和康复过程。
本文将介绍护士在氧气治疗与监护中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氧气治疗的基本原理氧气治疗是指通过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气,提高患者体内氧气浓度,以改善组织的氧气供应。
氧气治疗可用于多种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创伤等。
护士在进行氧气治疗前,需要了解患者的氧气需求及目标,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二、氧气治疗的设备及操作1. 氧气输送设备:常见的氧气输送设备包括氧气罐、流量计、面罩、鼻导管等。
护士在设置氧气输送装置时,需仔细检查设备完好性及氧气气源,并调整合适的流量以满足患者需求。
2. 氧气输送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及氧气需求,可选择不同的输送方式。
常见的输送方式有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氧气雾化等。
护士在选择输送方式时,需考虑患者的呼吸状态、耐受性及疗效等因素。
3. 氧气浓度调整:根据患者的氧气需求,可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一般情况下,氧气浓度调整在24%至100%之间。
护士在调整氧气浓度时,应根据医嘱或临床需要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信息。
三、护士在氧气治疗中的监护措施氧气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治疗效果,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皮肤黏膜颜色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观察治疗效果:护士应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治疗效果,包括呼吸状况、氧饱和度恢复情况等。
如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氧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氧中毒、氧性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氧气过度应用造成氧中毒,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
四、氧气治疗的操作规范1. 操作前准备:护士应事先了解患者的氧气需求及治疗目标,并核对氧气设备的完好性和气源情况。
雾化吸入考核评分标准
去吸氧装置。
置;
8
6
4
6.协助患者漱口,擦净面部,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清洁面部;整理床单位;
交待患者雾化器清洗与保存。
交待注意事项。
5 32
操
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理.
作 10
后
操作后洗手、做记录。
整理用物;垃圾分类。 洗手、做记录。
6 42 4 32
评 价
10 操作熟练准确,达到雾化吸入效果。
指导患者耐心、沟通有效。
缺氧、面色苍白等症状要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采取紧
急措施。4.雾化时要给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并让患者
配合着做深呼吸运动,使药物尽量多进入气管、支气管
。
合 计
100
考核人员
考核日期:
5 32 年月 日
3 20
操 作 前
9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雾化吸入器一套、吸氧装
置、药物、5ml注射器、弯盘纱布。
用物齐全;雾化器性能完好
。
6
4
2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核对正确;安置卧位。
6 42
2.安装吸氧装置并注明开启日期,在雾化吸入器外包装 上注明床号及姓名,连接雾化管。
注明日期;连接正确。
操作熟练准确,达到雾化吸 入效果。
5
3
2
指导方法正确,沟通有效。 5 3 2
注意事项:1.雾化吸入半小时内不要进食,避免药物刺
激导致呕吐。2.吸入前清洁口腔的食物及分泌物,避免
食物残渣吸入气管引理盐水漱口,避免药物堆积在咽喉部损伤粘膜。3. 5 雾化过程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神志等,若有
8 64
操
3.按医嘱抽吸药液并加入雾化杯,打开氧气流量表(≥ 5L/min)。
50项护理技术操作
50项护理技术操作一、手卫生技术(一般洗手法)操作二、无菌技术操作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四、口腔护理技术操作五、鼻饲护理技术操作六、留置导尿管技术操作七、胃肠减压技术操作八、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九(一)、氧气吸入(氧气筒供氧)技术操作九(二)、氧气吸入(中心供氧)技术操作十、换药操作十一、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十二、快速血糖监测技术操作十三、口服给药技术操作十四、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十五、密闭式周围静脉输血技术操作十六、BD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型安全留置针操作十七、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十八、静脉注射技术操作十九、PICC技术操作二十、动脉采血技术操作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操作二十二、皮内注射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操作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操作二十四、物理降温技术操作二十五、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二十六、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技术操作二十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二十九、人工呼吸机应用技术操作三十、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三十一、非同步心脏电除颤术操作三十二、轴线翻身技术操作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操作三十四、患者约束技术操作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三十六、咽拭子培养标本采集技术操作三十七、电动洗胃技术操作三十八、“T”管引流技术操作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操作四十、膀胱冲洗技术操作四十一、脑室管引流技术操作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四十三、会阴消毒技术操作四十四、新生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四十五、光照疗法操作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四十七、听胎心音技术操作四十八(一)、患者入院护理操作四十八(二)、患者出院护理操作四十九、预防患者跌倒操作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技术操作。
氧气吸入(护士护理操作步骤)
氧气吸入(一)运筹帷幄。
评估、计划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
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二)按部就班、操作和实施步骤1.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准备用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少量冷开水/蒸馏水)、吸氧管、湿化瓶(内盛1/3~1/2新制备的冷开水/蒸馏水,并注明日期)、棉签、吸氧卡、胶带,污杯、氧气表。
3.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
4.协助取舒适体位,清洁鼻孔。
5.安装流量表,打开吸氧管外包装,连接氧气管与流量表,将氧气管鼻塞置于治疗碗清水中,打开流量表试通,关闭流量表,用棉签擦干鼻塞。
6.打开流量表,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低流量1~21/min,中流量3~4L/min,高流量5-61/min。
7.将氧气管鼻塞轻轻插人患者鼻孔,妥善固定。
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记录吸氧开始时间。
9.整理用物、洗手、处理医唰,执行者签字。
10.停止吸氧时,取下鼻塞、关闭流量表开关、清洁面部、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记录停氧时间。
11.处理用物,分类放置。
12.洗手、处理医嘱、执行者签字。
(操作图解)1.用湿棉签清洁双侧鼻腔。
2.检查、安装氧气装置。
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患者双侧鼻腔内。
(三)护患配合-评价和指导要点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吸氧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
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4.告知患者进食、进水时暂停吸氧,防止误吸或咽人气体过多引起腹胀。
(四)未雨绸缪,操作的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況。
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中心供氧培训计划
中心供氧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中心供氧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供氧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救治效率和医疗质量,中心决定进行供氧培训,以确保医务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供氧能力和技术。
二、培训内容1. 供氧知识与技能培训(1)供氧原理及作用:了解供氧的基本原理和对患者的作用,掌握供氧的生理学基础。
(2)供氧设备与用具:掌握常见的供氧设备和用具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3)供氧技术与操作:学习正确使用供氧设备进行供氧治疗,掌握常见供氧操作技巧,如吸氧面罩的佩戴、鼻导管的插入等。
2. 供氧安全培训(1)供氧相关风险:了解供氧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学习预防和处理供氧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2)供氧设备安全使用:学习供氧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供氧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3. 供氧管理培训(1)供氧需求评估:学习对患者进行供氧治疗前的评估,确定供氧治疗的具体需求。
(2)供氧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氧量制定合理的供氧治疗方案,确保供氧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供氧记录与跟踪:学习正确的供氧记录方法和跟踪技巧,做好供氧治疗过程中的记录和监测。
4. 供氧技术创新与发展(1)新型供氧技术介绍:了解当前供氧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掌握新型供氧技术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2)供氧研究进展:了解供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供氧治疗理念和技术。
三、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对象为医院内的供氧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相关岗位人员。
同时,也欢迎其他对供氧治疗感兴趣的医务人员参加。
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包括理论课程讲解、实际操作演练、案例分析讨论等。
培训内容将由供氧专家和资深医务人员进行讲解,确保培训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为每周三下午,培训持续一个月;培训地点在医院内的培训中心设施内进行。
六、培训效果评估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评估,对参训人员进行知识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
阳光医院护理技术雾化吸入法操作规程
阳光医院护理技术雾化吸入法操作规程(一)氧气雾化吸入法1、目的借助氧气高速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气道治疗。
2、适应证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局部用药,以及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等。
3、评估⑴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神智等以判断其合作的程度。
⑵患者目前的病情与氧疗情况。
4、操作程序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⑵洗手、戴口罩⑶二人查对⑷用物准备①氧气装置(流量表、湿化瓶)、雾化器、10ml注射器、药液、纱布。
②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在治疗室将配置好的雾化液(5ml)抽入注射器内。
⑸携用物至床旁①查对床号、呼唤患者姓名。
②向病人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③摆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
④教会患者吸入动作(紧闭嘴唇深吸气)。
⑹连接装置①安装氧气装置。
②连接雾化器的接入口于氧气装置的橡皮管口。
③检查雾化器是否通畅。
⑺协助患者漱口(再次查对)。
⑻吸入①将注射器的药液注入雾化管内(5ml)。
②调解氧气流量至6~8ml/min。
③将吸嘴送入患者口内。
④嘱患者紧闭嘴唇深吸气,用鼻呼气,如此反复,直至药液吸完为止。
⑼安置患者①雾化完毕,取下雾化吸入器。
②帮助患者擦净面部,恢复体位。
③再次查对,并交待注意事项。
⑽记录①洗手。
②在临时医嘱或治疗单上打钩签名。
⑾整理用物温水清洗,晾干备用(雾化吸入器专人专用)。
5、注意事项⑴使用前要检查雾化吸入器连接是否完好,有无漏气。
⑵氧气湿化瓶内勿放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瓶内使药液稀释。
⑶氧流量不宜过大,一般6~8ml/min,以防雾化器脱出。
⑷嘱患者紧闭嘴唇深吸气,用鼻呼气,吸入时间为15~20min。
⑸雾化器要水平放置,防止漏液。
⑹操作中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物。
⑺雾化器一般固定专人使用,用毕清洗晾干备用。
疗程结束后清洗、消毒、晾干保存。
(二)超声雾化吸入法1、目的⑴通过雾化装置,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护气管、支气管黏膜不因干燥而受损。
医院护理操作规范——雾化吸入(2019年版)
医院护理操作规范——雾化吸入(一)超声雾化吸入【目的】1.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消炎桂痰、减轻咳嗽。
2.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
3.解除支气管痊孪,改善通气功能。
【用物准备】治疗盘备超声雾化吸入器、冷蒸馏水300ml、螺纹管、面罩或口含嘴、治疗巾、纱布、弯盘、治疗碗、水温计、50ml注射器、药液(遵医嘱准备)。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指导内容】1.向患者介绍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的作用原理,并教会其正确使用的方法。
2.教会患者做深呼吸的方法及正确配合雾化的方法。
3.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方法,并鼓励多饮水。
【注意事项】1.雾化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及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
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
水槽水温不宜超过60°C。
2.雾化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予以拍背协助排痰或吸痰。
3.螺纹管、雾化罐、面罩,一人一用一消毒:口含嘴专用,定期消毒。
【相关知识】1.雾化吸入: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态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2.雾化吸入原理: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的高频电能通过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转换为超声波声能,声能震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作用于罐内的药液,使药液表面张力破坏而成为细微雾滴,通过导管在病人深吸气时进入呼吸道。
3.雾化吸入常用药物及作用: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
②氨茶碱、沙丁胺醇等解除支气管痊孪。
③糜蛋白酶等: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④地塞米松等: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
雾化吸入教案
2022年新护士岗前培训护理操作技能教案培训项目:氧气雾化吸入培训时间:2022-10-21-26日培训地点:西11病区培训老师:周霞培训对象:2022年内2科新工作护士教学目标:1、掌握氧气雾化吸入的操作要点及相关知识点。
2、熟练掌握氧气雾化吸入操作的流程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及要求:1、融入临床实际案例,理论讲解与操作示范相结合,将相关知识点、注意事项和评价标准贯穿其中,增加学员对操作的掌握程度。
2、老师操作示范后由学员模拟操作,其余学员找出其操作的不足之处,老师点评。
3、注重实效,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易发生的操作错误进行指导,加深学员对操作的理解程度。
4、分组练习,老师陪练。
告知操作的时间要求,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熟练完成操作并结合案例进行操作考核,提问相关知识点。
教学内容:基本概念: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解痉、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案例: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咳痰喘2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3天,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入院。
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症状,不规律服用沙美特罗替卡松。
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粘痰。
今晨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急诊入院。
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少量白粘痰,口唇、甲床紫绀。
P122次/分,R33次/分,SPO288%,两肺满布哮鸣音,立即予半卧位,氧气2L/分吸入,遵医嘱布地奈德2mg雾化吸入bid,甲泼尼龙40mg+NS100ml静脉滴注。
操作示范:使用中心供氧装置雾化吸入法。
一、目的:1、消炎、镇咳、祛痰。
2、解除患者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
二、礼仪:1、双手交叉至于腹前掌心向内,问候老师好。
2、介绍操作名称,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目前病情和治疗。
(x床,xxx,女,7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老体弱痰液较多,医嘱雾化吸入bid)。
2020年护理核心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严格遵守清醒患者或家属参与患者身份识别的原则。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在手术、给药、输血或标本采集等各类诊疗活动前,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禁止仅用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4、遵守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
(1)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给药、输血等诊疗活动前辨别患者的一种必备手段。
(2)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前辨别患者的一种必备手段。
4、患者身份信息的采集与录入:首次就诊的患者,挂号时需持有效身份证件,工作人员录入患者的基本身份信息,系统自动为其分配ID号,建立诊疗卡;办理住院手续时,患者须持有效身份证件、诊疗卡、住院登记证、保险卡办理住院,住院科工作人员需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年龄、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保险类别,将患者个人信息输入电子病历系统。
5、医务人员在为门诊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通过询问患者姓名,核查患者诊疗卡ID与电脑信息系统或各种表单进行核对,确认患者身份。
6、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逐项填写/核对手腕带上信息并佩戴于患者手腕上。
手腕带上信息包括科室、ID号、出生年月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药物过敏等项目,电脑系统默认信息,带条码扫描。
如果患者对手腕带材质过敏,则应避免手腕带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腕带常规佩戴在患者右腕,如患者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左腕—右脚踝—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
8、当患者手腕带丢失时、需重新确认患者身份,并佩戴新手腕带。
患者口头提供的信息或手腕带上的信息与医嘱单或电子系统上的信息不一致时,须进一步调查确认,并报告不良事件。
以下情况,手腕带可摘除并重新佩戴:影响患者血运时、佩戴位置为手术或治疗部位时、手腕带上信息模糊不清时,为患者摘除手腕带的护士,必须及时为患者佩戴新的手腕带,重新核对确认患者身份。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书目一、手卫生技术(一般洗手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五、鼻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六、留置导尿管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七、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八、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九(一)、氧气吸入(氧气筒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九(二)、氧气吸入(中心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换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一、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二、快速血糖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三、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四、密闭式四周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五、密闭式四周静脉输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六、BD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型平安留置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八、静脉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九、PlCC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动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二、皮内注射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四、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五、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六、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八、心电监护仪的运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九、人工呼吸机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微量注射泵运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一、非同步心脏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二、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四、患者约束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六、咽拭子培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七、电动洗胃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八、T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膀胱冲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一、脑室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三、会阴消毒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四、新生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五、光照疗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七、听胎心音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四十八(一)、患者入院护理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手卫生(一般洗手)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与提问
一、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分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二、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无菌技术(取无菌溶液法)操作评分标
口述和提问
1、操作中的无菌观念:
⑴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⑵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⑶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⑷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5)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倒无菌溶液时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内,盖好治疗巾。
取用后立即塞上橡胶塞,消毒瓶塞边缘。
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
⑻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2、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注意事项:
⑴每个容器只能放一把持物钳或镊。
⑵无菌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或夹取油纱。
⑶到远处夹取物品时,钳及容器一并搬移,就地使用。
⑷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开启后有效期4小时。
生命体征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和提问
1、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的种类:
⑴低热:37.3~38.0℃⑵中等热:38.1~39.0℃
⑶高热:39.1~41.0℃(4)超高热:41.0℃以上
2、心动过速概念:成人脉率>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
3脉搏短绌的患者,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4、危重病人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分钟。
中心供氧装置吸氧法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和提问
1、吸氧操作的注意事项:⑴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⑵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⑶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中途改变流量,应先拔出导管,调好流量后再将导管插入患者鼻孔。
⑷常用湿化液为冷开水、蒸馏水。
急性肺水肿用20~30%乙醇。
⑸氧气筒内氧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0.5kPa(5kg/c㎡)。
⑹对未用完或已用尽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标志。
⑺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8)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9)持续吸氧的患者,应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2、氧浓度与流量的换算公式: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3、调节氧流量:
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
4、指导患者:
⑴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⑵告诉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⑶告诉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⑷告诉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超声波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和提问
1、超声波雾化吸入的目的:
⑴湿化气道。
⑵预防及控制呼吸道感染。
⑶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⑷治疗呼吸道疾病,镇咳、祛痰。
2、超声波雾化吸入注意事项:
⑴水槽内应保持足够的水量;水温不宜超过60℃。
⑵保护药杯及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
⑶一般每次雾化吸入15~20分钟。
⑷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是否困难。
3、指导患者:
⑴用口吸气,用鼻呼气的方法。
⑵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和提问一、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
1、更换透明敷贴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
2、一般留置3—5天,不超过7天
3、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二、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静脉留置针目的和作用
2、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输液泵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与提问
一、: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3、告知患者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解输液泵,以保证输液安全
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二、使用输液泵注意事项
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时给予相应处理。
物理降温(温水/乙醇拭浴)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和提问
1、冰袋中装冰块的注意事项:
⑴冰块去除棱角,排出冰袋内空气并夹紧。
⑵冰块装入冰袋中至1/2~2~3满。
⑶倒提冰袋,检查有无漏水。
⑷将冰袋加入布套。
2、拭浴注意事项:
⑴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家局部皮肤情况及患者反应,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⑵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为拭浴的禁忌部位。
新生儿及血液病高热患者禁用乙醇拭浴。
⑶拭浴时,以拍试方式进行,避免摩擦方式,因摩擦易生热。
⑷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
⑸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
⑹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服囊及足底部位。
⑺用冰帽时,应当保护患者耳部,防止发生冻伤。
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和提问
口鼻吸痰的注意事项:
⑴按照无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⑵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
⑶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
⑷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压疮的预防(背部按摩)操作评分标准
口述与提问
1、压疮分期判断:淤血红润期、炎症浸润期、溃疡期(Ⅰ0浅度溃疡期、Ⅱ0坏死溃疡期)
2、压疮预防操作的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2)护士在操作时,应符合人体力学原则,注意节时省力
(3)压疮各期护理
淤血红润期: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皮肤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
炎症浸润期: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溃疡贴)覆盖;有水泡者,先覆盖透明贴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避免局部继续受压;促进上皮组织修复。
溃疡期:有针对性的选择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增加营养的摄入,促进创面愈合。
3、压疮预防的健康教育内容: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背部按摩对预防压疮的重要性。
(2)教导患者经常自行检查皮肤,在卧位时应采用减轻压力的方法,并经常对受压处皮肤进行按摩。
(3)教育患者保持皮肤及床褥的清洁卫生,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