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三大自然区

合集下载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

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

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

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

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

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

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

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

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

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

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就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互相联络,在地球外表形成一系列等级上下不同的、自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就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互相联络,在地球外表形成一系列等级上下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

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阔地区。

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局部地区寒冷枯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局部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局部上升很大,形成广阔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

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

植被大局部为荒漠,一局部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

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那么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挪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

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异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枯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非常普遍。

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局部是咸水湖和盐湖。

气候由东部温暖潮湿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我国三大自然区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我国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对比: 青藏高寒区冰川广布,河 流短小,水流湍急,而东 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则没有这样的特点。
THANK YOU
汇报人:
湖泊:青藏高原上有许多湖泊,如 青海湖、纳木错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冰川: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冰 川,如喜马拉雅山冰川、昆仑山冰 川等
河流:青藏高原上的河流主要有长 江、黄河、澜沧江等,这些河流发 源于青藏高原,流向全国各地
植被和土壤
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灌丛 和苔原为主
土壤类型:以冻土和石质土为 主
5
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气候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 旱少雨,温差大
青藏高寒区:高寒缺氧, 昼夜温差大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降水量差异
显著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 季风区、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气温差
异显著
地形地貌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山地、 高原等多种地形
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降水量:年降水量在5001500毫米之间
季节变化:四季分明,春 秋两季最为舒适
地形地貌
东部季风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有利于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 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河流:东部季风区河流众 多,如长江、黄河、珠江

湖泊:东部季风区湖泊众 多,如鄱阳湖、洞庭湖、
太湖等
地下水:东部季风区地下 水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
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Βιβλιοθήκη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域分异_我国三大自然区综述

地域分异_我国三大自然区综述

青 藏 高 原 景 观
布 达 拉 宫 近 景
西藏的旅游区位评价
旅游资源的质量
市场的距离
交通的通达性 接待能力 环境容量
青藏高原上的几列山脉
东北农业的区位优势
1、气候上:夏季高温多雨、满足一年一熟 2、地形上:
3、土壤和土地
4、水文 5、森林资源:我国最大林区 6、工业基础:重工业基地 7、交通条件:稠密的铁路网 国土整治存在问题和对策 治沟造林桔杆还田 1、黑土的流水 退耕还沼 2、湿地的保护 造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 3、森林植被的恢复 国土整治的方向: 商品粮、林基地
③和④ (2)比较甲山脉相同海拔东南坡和 西北坡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西北坡气温年较差较大 西北坡冬季受冬季 乙 风影响大,气温低;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 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于同海拔的东南坡 (3)分析乙地区建立立体农业生产体系的 自然、人文原因以及意义。 原因:该地区为低山丘陵,气候、生物、土 壤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生态系统脆弱;人 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意义:立体农业有利于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减少耕地的压力; 可以多层次布局,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4)在西部开发建设中,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丙省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主要的限制性条件 又有哪些 优势: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及旅游资源,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 便宜等优势。 主要的限制性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 (5)为了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西电东送跨区 域资源调配方案,在图示地区将红水河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缺乏;红水河流经我国 第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域内降水多,水能资源丰富。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气候和地貌 相互影响、共同联系其中 一2个.反要映素:的地域变化,必然会 引起土其壤他和自植然被要素和整个自然 地理环境的变化。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00mm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000m等高线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地形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海拔较低,地形以 海拔较高,主要是 平均海拔4000米 平原、丘陵为主。 高原和盆地,其次 以上。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低山、丘陵
积温
≥ 7500℃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热带季雨林,季相变化不明显
土壤
淋溶强烈的砖红壤
作物 问题
水稻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种类多 热带生物资源利用,发挥土地生产力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湿润的季风气候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平原广阔
植被:森林为主 土壤: 森林下发育
的土壤
水文: 外流河 河流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平原耕地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南北差异——热量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水分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2.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地貌 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向东地势降低
积温
3200℃~4500 ℃

【高中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ppt

【高中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ppt
我国的区域差异
你还记得吗
准噶尔盆地 塔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盆地 柴达木盆地
东北 平原 辽东丘陵 华北 黄土高原 平原 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 游平原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 兴 安 岭
贺 阴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三、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划分依据
⑴.伯明翰 ⑦ 煤铁复合体 ⑵.阿伯丁 北海 ⑧ ⑶.⑨ 苏格兰 ⑷. 温带海洋性 牧草 疯牛 乳畜 ⑸ .11 乙图中的国家首都城市职能是政治 中心;甲图中国家的首都除政治职能外,还 有经济、金融、贸易等综合职能
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C为 区,D为 区。 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 山、 山和 山。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 区,AB间以 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A与C相邻 处的A侧温度带属于 带,B与C相邻处B 侧的干湿地区属 区。 (3)C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 业为主变为 以 业为主
限制因素
水旱灾害、 台风等
水资源
2000年日本的农业结构
说明主要的地形区、 所属阶梯、海拔
东部季风 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 区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 海拔很高, 平原广阔 差别显著 冰川广布
思考,三大自然区在 发展农业过程中主要 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自然区 东部季风 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 区 低温、空 气稀薄、 地形崎岖、 土层粗瘠、 风大水少
地形与气候
东部季风区
2.三大自然区的名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三大自然区中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三大自然区中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农业生产 限制因素
农业生产结构
东部季风区 广泛而深刻 水旱灾害 种植业为主
西北干旱半 不够广泛而深刻 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微弱
水分 热量
草原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
高寒牧业为主少 部分河谷农业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特征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气候 水文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 原、丘陵、盆地、山地相 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 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 变化。雨热同期,温暖 湿润
水文 结 冰 期 植被 土壤北方地区平原、高原为主 0℃以下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800毫米以下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均有 温带季风气候
有,自南向北结冰期渐长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棕壤、黑土、黑钙土
南方地区
平原、丘陵为主 0℃以上
热带、亚热带 800毫米以上
湿润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在第一阶梯上
植被:草甸植被 为主
土壤: 贫瘠
地形: 地势高 水文: 冰川广布、大
江之源,(咸 水)湖泊众多
人烟少 河谷农业、高 寒牧业
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 比较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但差别明显
内蒙古草原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 北 干 旱 半 分布在第二阶梯上 干 旱 区
植被:草原、荒 漠为主
土壤: 发育差,有 机质含量低
地形: 地形闭塞,海拔

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更多精品来自jsfw8论文一、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使学生理解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三大自然区的特点2、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电脑,投影仪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同学们!新的学年开始了。

我们也开始了高三地理选修课的学习,从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的地理学习,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现在我们建造地理知识大厦的材料已经有了,现在我们要构建大厦了。

以前我们多是去单独的去看问题,现在我们要综合的看问题了。

我们从本册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知识更加综合,问题更加接近实际。

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学习。

[板书]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播放一组中国的自然,人文图片。

[讲解]由这组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景观各有特点,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也是各有千秋。

这就是我们该单元所讲的区域差异。

那么就让我们从自然方面开始吧。

[板书]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提问]初中时我们讲了我国的地形,那个同学能谈一下呢?[归纳]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承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同时同学们考虑它的划分与三大阶梯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板书]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讲解]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一的。

同样,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他的也要变化,如气候的变化,会使土壤,动植物等都发生变化。

高考地理复习-中国三大自然区

高考地理复习-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一一一一为界。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 mm年降水量等值线为界。

3.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为界。

4.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一一为界。

5.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南以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等值线为界。

6.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南界为一线,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积温等值线和等温线。

7.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南界邻近日平均气温≥10℃积温等值线。

8.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大致在一带,相当于 mm 年降水量等值线。

原理1.东部季风区南北跨度很大,差异也十分明显,其中条件的变化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2.从东往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一一一。

3.青藏高寒区总的地势是、,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

考点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最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2)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降水量等值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000m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点淋溶作用强℃等温线、日平均气温≥肥力较低,如三熟,以水田为主例题 青藏高原东南暖湿,西北冷干的原因是( )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②纬度位置的差异③经度位置的差异 ④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1、图中a 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双选A .光照充足B .降水丰富C .地势低平D .气温日较差大2、图中a 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双选A .春小麦B .冬小麦C .甜菜D .棉花1.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以华北平原为例1、位置、范围、组成。

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等五省二市。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地理分区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概念,本文就来介绍我国5种主要的地理分区。

一、三大自然区1.区划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分类依据:自然要素(气候、地形)。

3.划分界线:(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2)3000米等高线(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

(3)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三大自然区二、四大分区1.师名:北、南、西北、青藏。

2.分类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3.划分界线:(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主导因素是气候,即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和400mm等降水量线。

(2)秦岭—淮河。

主导因素是气候,即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

(3)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即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四大地区三、六大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和台湾省。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立了六个地方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

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

各大区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行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大地区四、七大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省、福建、台湾。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A
B C
D
北 低
A
热 3200℃
B
量 4500℃
C
南 7500℃ D高
气植熟 候被制
温带大 陆性季 风气候
针叶 林针 阔混 交林
一年 一熟
东北温带湿
A润、半湿润
地区
暖温带 大陆性 季风气

落叶 阔叶

两年三 熟或一 年两熟
B
华北暖温带湿润、 半湿润地区
亚热 带季 风气

常绿 阔叶 林
C 一年
两熟
西北温带及暖 温带荒漠地区
降水
西少
降水
200mm等 降水量线
东多
景观
荒漠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森林草原
地形地势 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1000m宽广坦荡
气候 水文
光照资源丰富气温日较 差年较差大
河流多,但流程短,水 量少
冬长而寒冷 多为内流区
西北是完整的高原, 东南部为地势较低、 南北走向的高山峡 谷。
分为森林草原 为草原
原和高山草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壤
多为钙质土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 土壤发育程度很
性盐分含量较高
差,土层浅薄
水文
多外流河、湖 以内流河(湖)为主, 多冰川、湖泊、 雨水补给为主 短小,冰雪水补给为主 多大江大河源头
人类活动 影响广、深, 影响小,牧业、绿洲农 影响微弱,原始
重要农耕区 业——水源是制约因素 以畜牧业为主
400 200
50
火烧。寮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年降水量超过1600
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_东__南__沿__海__地__区__。

第四节区域差异——以中国三大自然区为例

第四节区域差异——以中国三大自然区为例

农 业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以小麦为主,稻谷分散产区
以花生为主 以甜菜为主
以水稻为主,稻谷集中产区
以油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生 活 习 性 主食
传统交通 住宅特点
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 以面食为主
以马为主 房屋多平顶,重保暖防寒
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以大米为主
以船为主 房屋多尖顶,重通风散热排 水
优 势
劣 势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 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 政府政策扶植;社会环境优良;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 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生态环境脆弱。
意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 义 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 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 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 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0 E
°
130 E 50 N
° ° °
准噶尔盆地
° °
40 N
黄土高原
天 山 塔里木盆地
青 藏 高 原
四川盆地
华 北 平 原
30 N
°
20 N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 兴 安 岭
贺 阴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o℃等温线
三大自然区
西 区 北 干 东 旱 半 干 旱 长城 部
河 流
含沙量
汛期
含沙量多
汛期短
含沙量少
汛期长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塔 克 拉 玛 干 沙 漠
风 蚀 城 堡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以及三大自然区的 空间位置、基本特征,各个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 的自然区;
3 通过对三大自然区的不同特点的学习,明确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是普遍存在的。
地貌、气候、水文、 生物、土壤
3。东部、南部河谷地带水热条件好
不利条件:
1。气温低、无霜期短
2。干旱、风大、土壤质粗层薄
课堂检测:
1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 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向北弯曲的状况 D 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 2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的写照: (A )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耕区
(二)、塔里木、准葛尔盆地等。 B.地形地势: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C.气候: 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D.土壤生物: 植被大部分为沙漠.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
低.生物种类远少于东部季风区.
E.水文:
多属内流区,河流短小, 湖泊多是咸水湖.
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要素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其中一个自然要素 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它自然要素乃至整个自然地理 环境的变化。
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及其各组成成分,按照一定 的方向发生分化,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在 地球表面呈长条带状分布,即自然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自然区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区域界线:
国土辽阔,山区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

区域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和基础。

为了加快区域发展的步伐,我们应研究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为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整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区域差异主要分自然和经济两个方面,本讲主要讲我国三大区域的自然差异。

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

其基本的形成原因是: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受太阳辐射从赤道的西极递减的影响:我国气温及热量条件由南向北递减;③由于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④青藏高原地势高耸,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在此转向,形成特殊的高原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边界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部则大体以海拔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东部季风区: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地形上包括位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地势第三级阶梯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方丘陵、低山区等。

面积占全国45%。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

主要特点:①海拨较低;②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降水集中夏季,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③植被以森林为主,多为成熟土壤,生物种类繁多;④以外流河为主,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⑤人口稠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除极少数地区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及青藏高原以北的广大地区,地形上主要包括了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面积占全国30%,人口只占全国人口4%。

主要特点:①海拨高(多在1000米以上),但差别显著(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面海拨为—155米);②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气候干燥,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自东向西由半干旱区逐渐过渡为干旱区;③植被自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过渡为半荒漠、荒漠,土壤发育较差,有机质少,含盐高,生物物种较档部少;④大部分地区为内流区,河流短小,水量少,多为季节性河流,山地河流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多为咸水湖;⑤地广人稀,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及草原。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地区深刻。

(3)青藏高寒区,范围: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脉,西至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脉。

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

主要特点:①海拨高耸,平均海拨在4000米以上;②海拨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除东南部山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外,广大高原地区降水少;③植被以草原、高山草甸及高寒荒漠为主,生物物种少。

土壤发育差,冻土广布土层瘠薄;④内地为广大的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多冰川及咸水湖;⑤地广人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况保存较好。

3.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主要表现:
(1)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造成的热量条件变化。

因此,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分成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其中南方区又可分为华中亚热带湿润区和华南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西北地区从东向西,植被大体上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这种差异显然是受水份条件决定的。

即从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气流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步减少而形成的。

其中荒漠和草原的分界线就大体上与2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

新疆西部(伊犁谷地、天山北坡、阿尔泰山等地)由于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惠泽,降水较多。

西北地区大致以贺兰山为界;分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区和西北温带,暖温带荒漠区。

内蒙古草原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宽广坦荡,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200mm~400mm之间,为半干旱气候区,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除少数河流流经本地区注入海洋外,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

为典型的草原景观。

著名的有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等,东部及南部或有河流流经的地区可发展旱作灌溉农业,如著名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西北暖温带、温带荒漠区主要包括新疆(三山夹二盆)、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气候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新疆南部为暖温带、北部为中温带。

年降水量大多在200mm以下,气候干旱,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

由于晴天多,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以荒漠草原和荒漠景观为主。

降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河流大多短小,水量少,为季节性河流,以高山冰雪融化补给为主,本地区土壤发育较差,以荒漠土为主,新疆西部,北疆及高山森林带的上、下两侧,分布有草原,居民以从事畜牧业为主。

在山麓平原,南疆盆地边缘及河西走廊等有冰雪融水滋润的地区形成绿洲,可以发展耕作业。

如南疆的棉花、北疆的甜菜、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等都很有名。

(3)青藏高寒区:本地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垂直差异。

本地区地形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

西北部是完整的高原,北部是由东西走向的山脉和盆地组成。

南部高原上横亘着高大的山脉,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组成的横断山脉,高原上由东南向西北出现了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寒荒漠的水平变化。

受地形影响:高原东南部夏季受印度洋、太平洋水汽影响,形成了青藏高原东南较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的地域差异:特别是横断山区及喜马拉雅山南坡,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垂直方向上出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

总体上讲,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热量条件不充足,形成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但是本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光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

因此,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人们发展了耕作业,并且能获得很高的单产。

种植的农作物以青稞为主。

4.从地理上讲,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其西侧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上的差异主要是由秦岭对冬夏气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