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明显,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叠加,信用风险突出,银行业经营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与此同时,银行不良贷款快速、大幅上升,很多银行被动成为“房东”,手中掌握的抵押物也越来越多,但抵押物处置执行的进展却十分缓慢,有些抵押物即使产权清晰、状况良好也很难处置,很多时候银行迫不得已,只有通过资产转让或核销方式来化解不良贷款,导致银行正常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营业利润也受到较大侵蚀。

一、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时存在的主要困难目前,抵押物在执行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抵押人、借款人失联或不配合,人为拉长抵押物处置时间当抵押贷款逾期且催收进展缓慢、银行不得已进行诉讼并通过法院处置抵押物时,抵押人往往以种种理由推脱、搪塞,很不配合,或者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阻碍司法执行,拖延抵押物的处置。

例如:拒绝签收法院相关文书,导致银行存处置环节需要进行公告,或者不断向法院提出异议或上诉来拖延处置时间,进而影响抵押物的处置效率。

(二)抵押物非贷款银行首封,需要首封法院推动才能进行司法拍卖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借款、担保企业在银行的抵押物往往被多家执法机构查封,如果抵押物被他人首封,抵押银行即使抵押手续完备也不能独立推动司法拍卖。

此外,个别债务人为了在后期处置中掌握一定的谈判权,在风险暴露前就采取措施对抵押给银行的抵押物进行恶意查封。

商业银行对此些情况反响不断。

(三)抵押物土地、房产被分开抵押,需与其他抵押权人合并处置由于抵押手续不够规范,一些借款人在取得土地证后将土地抵押给甲银行,用甲银行的贷款进行项目建设,待项目建成后,又将办妥产权证的房产抵押给乙银行,在乙银行办理贷款,一旦借款人发生风险,无论是甲银行还是乙银行都将无法单独处置抵押物。

(四)抵押物拍卖变现时,法院对银行受偿范围进行了限定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受偿范围仅限于房产登记部门登记的债权金额,包括利息或实现债权的费用;二是表现为即使房地产价格有所上涨,仅能就当时登记的债权受偿,且受偿金额不能超过授信时的评估价格。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也随之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信贷项目可能会产生不良资产。

如何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识别首先,商业银行要正确地识别不良资产,并对其进行核销或处置。

不良资产是指由对方资不抵债、担保物不足、被执行或被诉讼等情形所产生的债权。

商业银行应该经常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估,识别哪些贷款已经出现了偿还能力不足、担保物不足等情况,并根据不同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处置策略。

商业银行有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核销:将不良贷款在银行账户上全部核销,资产减值损失记在当期损益中。

但要注意,核销处理不良贷款只解决了资产减值问题,未解决对方的还款问题,如果对方实力较强,仍可能被继续追缴债务。

2、委外:将不良贷款转让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处置。

委外方式好处在于银行可以将不良贷款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置,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优势,并且委外方通常有比较完整的不良贷款处置流程和有效的不良贷款催收手段。

3、追偿:该方式是银行根据担保人、主借款人等利益方不良贷款处置前提下,利用法律手段对不良贷款进行追偿。

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资产,既涉及到银行贷款收回的实际问题,也可能对银行经营、信誉、市场份额等方面造成影响。

为有效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2、十分谨慎的放贷:加强对贷款的审查和风险控制,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合法性以及可回收性。

3、加强不良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不良资产处理规程、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

4、加强合作:与专业催收机构合作,合理分配利益,避免双方利益冲突,实现合作互赢。

总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应指导银行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和规避不良资产对银行经营的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137059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1.引言不良贷款是指不能为银行创造收益,借款对象出现违约或者经合理预期不能按借贷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偿付的商业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

不良贷款率则是指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的主要标准。

对于商业银行的分类,国际上尚未统一标准。

从风险程度分类,按照我国2002年开始实行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标准,商业银行贷款可以按照被偿付可能性被分为正常级、关注级、次级、可以级以及损失级五种。

这五种分类也从侧面衡量了还款人的预期经济能力、还款能力、还款意愿。

而后三种贷款损失概率在30%以上,还款的可能性较低,三类贷款也构成通常也所称的“不良贷款”。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我国实行经济转轨之后,积累了数额十分巨大的银行不良资产率,在实施不良资产剥离之前的不良贷款高达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了惊人的23.35%。

这些让我过的的经济完全暴露在金融风险之下,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率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合理发展,并且对它们在国际上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国内的人民也对商业银行的营运能力产生了质疑。

经过不懈努力,国内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06年的时候下降到了10%以下,从银监会20xx 年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2007年的6%迅速下降到了2008年的2.5%,2009年至20xx年之间的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1%到2%之间,20xx年底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为1.96万亿元,与20xx年底相比增加了5290亿元,该年的不良贷款率为1.94%,与20xx年年底相比上升0.34%。

其中来自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7万亿元,同比增加4319亿元,概念的不良贷款比率为1.67%,同比增加1.43%。

自2001年以来,随着不良贷款率的逐年下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在大幅的提高,到2008年之后基本保持稳定,在2008年至20xx年之间。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3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3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3篇摘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本文针对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途径。

关键字:不良资产对策商业银行自80年代末,我国的银行业一直为不良资产所困扰,大量的不良资产沉积且还在不断增长,不仅严重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寻求解决途径。

我国先后采取了各种办法来降低不良资产,主要有国家扶持方式、资产重组方式、打包出售、拍卖、招标等方式、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但这些处置方式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并存着许多不足有待于继续完善。

我们现在既要解决过去的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也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防范出现新的不良资产。

在处置过程中,应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协调配合原则。

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最终处置,应当从增量、存量两个方面入手,不可偏废其一。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制度性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微观经济主体因素,金融监管因素等几个方面。

1.1制度性因素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所以制度性因素也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根源。

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51.1.1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国有银行的产权属于国家,而国家所有权实际上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政府的社会职能又是通过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来实现的。

这就造就了两个结果,一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分割封闭局面,不利于资源的开放流动和合理配置,而且专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职能过于专一,弱化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对其所辖的国有银行机构具有合法干预的权力,使国有银行无法做到自主经营。

由于国有银行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和法人财产权,银行资产并没有与作为所有者国家的其他财产相分开,这不仅造成了作为国家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对银行资产的直接支配,对银行经营的任意干预,而且国家作为所有者要对银行的经营负无限责任。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对策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对策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也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因借款人违约、资金流失或其他原因造成资产价值下降或无法变现的资产。

在处理不良资产时,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来进行处理。

本文将从不良资产处理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不良资产比例上升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上升是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一个重要现状。

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盲目投资、经营不善等因素,导致了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不良资产比例大幅上升。

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已经超过了5%,近年来不良资产处置的难度明显增加。

2.不良资产处置面临诸多困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不良资产定价困难、变现能力弱、资产价值下降、处置时间周期长等。

这些问题使得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理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需要制定对策来加以应对。

3.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单一目前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主要为变卖或转让,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良资产带来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资产价值下降、处置时间周期长等问题。

银行需要探索更多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以更好地解决不良资产带来的问题。

二、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贷款审查的标准,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的发生。

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下降,减少不良资产的发生,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2.探索多元化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除了传统的变卖或转让方式外,银行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比如借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不良资产的变现能力,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资产的处置时间周期。

3.加强合作与开发新渠道银行可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处置渠道,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提高不良资产的变现能力。

也可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速度,减少不良资产的积压。

4.加大法律支持力度针对不良资产处置中面临的法律困难,银行可以加大法律支持力度,通过合法手段更好地处置不良资产,维护自身的利益。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日益突出。

而不良贷款的抵押物处置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不良贷款抵押物的评估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依据。

这导致了抵押物的估值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处置效果。

其次,商业银行对抵押物处置缺乏专业人员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致使处置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另外,商业银行在处置抵押物时,尤其是对房产等固定资产的处置,存在着程序复杂、周期长等问题,导致处置难度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建立科学的不良贷款抵押物评估标准。

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据市场定价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抵押物进行评估,确保抵押物的估值准确可靠。

其次,加强对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的管理。

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处置部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抵押物的处置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流程,确保处置工作的高效进行。

同时,加强对处置流程的监管和考核,确保处置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性。

最后,简化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的程序。

可以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加快土地、房产等抵押物的转让和处置流程,减少处置周期,提高处置效率。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大对抵押物处置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抵押物处置工作的关注度。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处置工作,并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

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处置工作。

总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和管理,简化处置程序,加大宣传力度,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处置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双升”。

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支柱作用。

然而截至2016年12月末,根据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不良贷款率数据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双升”。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既有政策性、行业性、经济环境、信用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风险管理不到位、风险控制不严和处置方式的选择等内部因素所致,而且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客观外部因素1、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

从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轨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时冷时热,相应的金融运行在失控、紧缩、放松、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中进行,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的困难。

这无疑会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

2、国家政策带来的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欠发达,企业所需资金难以靠直接融资来取得,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几乎完全靠贷款创办和经营的国有企业,而绝大多数企业经营业绩欠佳,从而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3、信用环境带来的风险。

信用环境不佳,直接影响了债务人的还款意愿。

有的地区因长期以来信用环境不好,债务人之间相互观望,造成还款意愿不强,甚至存在债务人不认款或认账不还的恶意逃废银行债现象。

加之受贷款剥离和一些优惠政策的影响,有的债务人就出现了“拖一拖我就能少还一点”的侥幸心理。

而付诸法律进行清收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执行结案,执行时间长,见效慢,贷款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回,导致形成不良。

4、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受自然灾害影响形成不良。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坏账等。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利润下降、资本损失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不良资产一旦堆积过多,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偿付能力和流动性,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

及时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减少银行资产的不良率,提高资产回报率,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一旦出现大额不良资产,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以降低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提高资产质量、降低风险以及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只有重视并有效处理不良资产问题,银行才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1.2 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

因为不良资产一旦积累过多,将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银行的稳健经营。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增加,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会降低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

不良资产的处理还会影响到银行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降低客户信任度,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银行才能确保良好的资产质量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稳健经营。

2. 正文2.1 不良资产的分类和特点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中存在违约、违约风险或者违约已经发生、不良的资产。

不良资产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逾期贷款、呆账、资产负债率大于50%的债券和持有的股权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和难点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和难点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和难点及对策研究一、不良资产的定义和意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贷款是其主要业务之一、由于贷款的风险性质,难免会出现不良资产,即无法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还会对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处置不良资产,以减少损失和风险。

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1.内部处理:商业银行可以选择通过内部手段来处理不良资产。

例如,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催收力度,通过追讨和诉讼等手段收回资金。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减值和核销等方式来处理不良资产,如设立减值准备、出售或转让不良资产等。

2.外部转让:商业银行也可以选择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或专业处置机构。

转让方式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通过外部转让,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移到专门机构,以便后者专注于处理这些问题资产,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能力。

三、不良资产处置的难点1.处置成本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涉及到一系列的成本,如催收费用、司法费用、律师费用等。

这些成本会对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增加了处置不良资产的难度。

2.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通常对于不良资产的信息不完全,加之不良贷款借款人可能故意掩盖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很难准确评估不良资产的价值和风险。

3.缺乏专业知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员工主要是负责各种日常银行业务的,缺乏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知识和经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缺乏必要的技能和能力。

四、不良资产处置的对策1.提高内部处理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催收力度,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不良资产问题。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和不良资产处置的专业能力。

3.创新处置方式: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创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如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不良资产的销售和转让效率,探索不良资产的国际化市场。

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来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和机制,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透明度和效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应对措施不良资产是指银行贷款、债券等资产中存在风险、难以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应对措施如下: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1.存在较高的不良贷款率: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银行贷款中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不良贷款率超出监管要求。

2.资产质量将继续恶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资产仍然面临增加的风险。

受到疫情冲击以及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还贷能力减弱,贷款违约风险上升。

3.影响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的增加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二、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措施:1.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不良资产的监控和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资产,避免发展成大规模风险。

2.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对贷款审查流程的改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建立更为严格的审批流程,加强对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和监控。

3.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采取积极主动的处置政策,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的力度,通过转让、追偿等手段尽早剥离不良资产,减轻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不利影响。

4.加强风险防控措施:针对不良资产问题,加强风险防控措施。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散,降低风险侵蚀资本的风险。

5.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应推动多元化经营,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降低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不良资产的风险。

6.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一定比例的不良资产进行转移,解决流动性问题,减少对不良资产的持有风险。

7.加强监管合规: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降低违规风险。

并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态,避免监管风险。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资产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从风险管理、风险防控、不良资产处置、多元化经营等方面进行应对,以减少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影响,并提高银行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逐渐突出。

不良贷款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对于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处置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处置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质押处置: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抵押物质押给其他机构或个人,通过出售或借贷等方式变现。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缺点是回收率较低,存在变现难度大的问题。

2.拍卖处置: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抵押物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变现。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市场竞争力强,能够获得较高的回收价值,但缺点是过程相对繁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

3.直接处置:商业银行直接收回抵押物,并通过自身的渠道进行出售、租赁等变现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控制力强,对于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变现能力有更大的掌控,但缺点是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运营能力。

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不良贷款抵押物的风险管理,提高对不良贷款抵押物的评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估模型和风险分析系统,准确判断抵押物的价值和变现能力,降低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过程中的风险。

2.创新处置方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处置方式来提高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回收价值。

例如,可以将不良贷款抵押物转化为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变现,提高回收率。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将不良贷款抵押物进行租赁等方式进行变现,扩大变现渠道,提高回收价值。

3.加强合作与联动: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拍卖行、房地产中介等的合作与联动。

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分享资源和信息,降低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的成本和风险。

例如,与拍卖行合作可以提高不良贷款抵押物的变现能力,与房地产中介合作可以提高不良贷款抵押物的租赁和出售能力。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经过对辖区37家银行开展不良贷款处置专项调查。

调查显示,在不良加快暴露背景下,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提速,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样本银行月均处置不良贷款38.9亿元,较2019年月均增长22%。

与此同时,81.1%的银行仍反映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大,面临批量转让和单户转让处置空间不足、以物抵债处置不良面临重复高额税负、线上贷款诉讼案件诉讼周期长等三方面难点。

不良资产处置效率较低不利于维护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献上三方面计策。

一、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三难”(一)批量转让和单户转让处置空间不足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吸纳能力不足。

56.8%(21家)的银行反映“批量转让市场吸纳不良资产能力不足”,主要原因为不良资产增长快,而接受批量不良资产包的金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少且处置能力有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37家银行月均不良批量转让回收额为8.2亿元,较2019年月均下降15.7%。

如,某大型银行反映,四大资管公司中,有的公司在重庆每年只象征性收包1-2个,有的公司自2020年下半年不再参与收包,还有的公司对重庆远郊地区的资产原则上不介入,或不参与收包竞价。

另一大型银行反映,当前重庆市场批量转让受让方仅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2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形成买方垄断市场,2020年不良资产包转让折扣低至22%,分别低于2019年和2018年23个和39.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银行单户转让需求旺但受政策试点限制。

由于单户不良转让回收比例更高,当前银行转让需求旺盛。

1月,《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出台,对单户对公不良贷款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政策出台后试点范围和符合条件的受让方受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37家银行的月均不良单户转让回收额为5139.6万元,但2021年1月仅105万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成因分析及改善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成因分析及改善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成因分析及改善的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随着全球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国家,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金融不良资产问题,这不仅会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经营效率,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分析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银行不良资产过多,会给我国带来许多已知或未知的金融风险。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有所下降,但与国际上优秀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很高,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

因此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对相应改善对策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就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对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不良贷款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对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一般都是从金融脆弱性的角度来分析的,Minsky Hyman P.(1995)认为倒是金融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来解释的,即使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也存在金融脆弱性。

Luizfernando R.De Paula,Antonio Jose Alves Jr.(2000)等人认为外部金融脆弱性是指由于国际收支失衡、汇率高估等原因可能导致汇率贬值,从而可能引发货币、银行危机的一种金融状态。

Bernardo Maggi · Marco Guida(2009)从商业银行体系的成本结构模型对不良贷款的影响中认为不良贷款的增加可以通过研究成本函数的变化后果来计算出维持一个不良贷款的失效概率,并评估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否具有相应的风险倾向,还强调了传统的成本效益指标不适合,而根据相关的密度函数,提出了有效计算方法和措施。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对策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对策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对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凸显,给银行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成为了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1. 不良资产问题凸显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银行业务范围逐渐扩大,银行不良资产也在不断增加。

不良资产的加速积累已成为我国银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高达%,总额超过万亿人民币,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对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盈利能力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 处置效率低下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

银行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上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处置手续繁琐、难度太大、效率低下等。

由于银行对处置不良资产的不够重视,导致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进度缓慢。

一些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时也存在作秀过多、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这使得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上面临较大的压力。

3. 处置手段单一目前,银行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上主要采取的是告诉拍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债务重组和资产证券化等手段。

这些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尽如人意。

拍卖处置易造成资产流失和价格被低估,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费用高、处置周期长,债务重组难度大,资产证券化市场不成熟,一些银行还存在不良资产注入非标化的问题。

处置手段单一使得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理上缺乏更多的灵活性和多元化选择。

二、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对策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应当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客户信贷档案和违约记录,对风险客户实行分类监管和动态跟踪。

银行应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和控制信贷风险。

2. 加强不良资产审查银行在发现不良资产后,应当及时对不良资产进行审查。

审查不良资产的目的在于找出不良资产的来源和性质,以及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等。

审查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不良资产处置审查制度和流程,并且要在审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1.引言1.1 背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职责。

然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

2.不良贷款的定义与分类2.1 不良贷款的定义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已经或有可能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条件履行还款义务的贷款。

其主要表现为逾期90天以上未还本金或息费的贷款。

2.2 不良贷款的分类不良贷款可以按照逾期时间长度、不良贷款余额大小等指标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等。

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3.1 不良贷款的规模分析不良贷款的规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章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3.2 不良贷款的原因探讨不良贷款的原因对于商业银行改进贷款审批流程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理方法4.1 风险防控措施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体系的建设,以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风险防控措施,如风险评估模型、风险分散投资等。

4.2 不良贷款的清收与处置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需要采取适当的清收和处置措施,以减少损失并恢复资金回笼。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清收和处置方法,如债权转让、资产出售等。

5.结论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风险管理,提高贷款审批的严谨性,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并制定有效的不良贷款处置计划,以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6.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不良贷款定义:借款人已经或有可能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条件履行还款义务的贷款。

7.2 关注类贷款定义:存在一定风险,但尚不属于不良贷款的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摘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分类、风险影响以及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探讨了如何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在处理不良贷款时,加强风险管理、发展信用评级体系和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是关键步骤。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处置措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保护自身利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应重视不良贷款问题,建立完善的不良贷款处理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处理方法、形成原因、分类、风险影响、风险管理、信用评级体系、资产处置市场化、防范措施、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不良贷款率更是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还使得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压力。

不良贷款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经济周期性因素、行业风险、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一些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企业利润能力不足,无法偿还贷款,也是不良贷款问题的重要来源。

随着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加强对风险资产的处置与管理。

商业银行还在不断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政策,探索多种方式和手段处理不良贷款,以保障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和业务持续发展。

1.2 处理不良贷款的重要性处理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不良贷款的存在会对银行的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出现风险,还会对银行的利润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控与处置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控与处置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控与处置问题研究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未见明显回暖,银行全口径下资产质量表现并不理想,从趋势上来看不良贷款增长幅度略有趋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客户违约风险仍然较大,资产质量压力仍在,不良资产管控仍是银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主要以实例分析、数据验证等方法,从银行资产质量现状、不良资产成因分析、资产质量管控措施、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成效等方面,对银行不良资产管控及处置进行研究分析,旨在研究合规、有效的资产质量管理及不良贷款处置方案。

一、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现状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商业银行近年来面临着信贷需求不足,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多重压力。

表1: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单位:亿元,%)根据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呈现明显逐季度上升态势,截至2019年2季度末,已超过2.2万亿元,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虽保持在1.8%左右较为稳定的水平,但也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

一不良贷款额T-不良贷款率图1: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变动情况除不良贷款外,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额度也在逐年上升,已从2016年1季度的3.2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2季度的3.6万亿元。

在此形势下,商业银行一方面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回归本源,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服务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应深入分析资产质量下迁成因,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一)外部经济形势影响1、从宏观经济来看,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但在经济平稳运行同时,总体体现较大“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增加经济不确定性;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交叉传染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市场融资功能弱化,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可能性加大;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增加,居民高杠杆带来的违约风险增加;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风险加剧等不确定问题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重要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加强风险管理和审计监督,推动银行业改革和监管制度完善。

同时强调国有商业银行需加强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需多方合作。

这些对策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仅依靠银行内部不足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合作。

通过本文研究,有望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问题原因,解决对策,风险管理,审计监督,银行业改革,监管制度,内控机制,多方合作1. 引言1.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金融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不良资产是指因贷款等业务出现逾期或违约情况而难以收回的资产,不仅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也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其不良资产问题不但会影响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还会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高比例的不良资产不仅会损害银行的声誉和信誉,也会导致资金链断裂、信用体系崩溃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预防,推动银行业健康发展,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旨在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现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旨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与对策探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与对策探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与对策探究【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背景和研究意义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现状和对策。

在不良贷款现状分析部分,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和规模分布情况。

在不良贷款风险对策探究部分,提出了诸如加强风险管理、完善信贷政策等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主要观点并提出进一步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及对策,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对策、研究、结论、展望、贷款市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经济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与对策探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不良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严重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风险暴露。

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违约率上升;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不足,风控措施不力,也加剧了不良贷款风险的加剧。

如何有效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究,旨在为银行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贷款风险一直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与对策对于促进金融风险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具体情况,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银行管理者更全面地了解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探究不良贷款风险对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处理方法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之一,在资金中介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不良贷款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以及其处理方法。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分类1、不良贷款的定义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未按合同约定按时偿还本金、利息以及其他收费项目,并且无法按约定条件视企业信誉确定再敞口新增贷款的行为。

2、不良贷款的分类不良贷款可以根据其形成原因以及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分类:- 贫困阻碍类:由于被借款人所属行业的发展不景气,导致其无法按时偿还借款。

- 不慎选择类:由于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查过程中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没有充分了解,导致其无法偿还借款。

- 不良管理类:商业银行在贷款后期管理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或者未能妥善处置引起不良贷款。

- 不正当行为类:指的是借款人以及商业银行在贷款交易中存在的不正当行为导致不良贷款。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1、不良贷款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

2、不良贷款的结构不良贷款的结构主要由货币贷款、信用贷款、抵押贷款以及保证贷款等组成。

其中,货币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信用贷款占%,抵押贷款占%,保证贷款占%。

3、引起不良贷款的原因引起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主要有:- 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借款企业的经营困难。

- 商业银行贷款审查过程中疏忽,未能充分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 借款人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无法及时偿还借款。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理方法1、完善贷款审查流程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查过程中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与经营行业的关联性等方面的调查,以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2、加强后期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在贷款发放后,加强对借款人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以防止不良贷款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明显,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叠加,信用风险突出,银行业经营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银行不良贷款快速、大幅上升,很多银行被动成为“房东”,手中掌握的抵押物也越来越多,但抵押物处置执行的进展却十分缓慢,有些抵押物即使产权清晰、状况良好也很难处置,很多时候银行迫不得已,只有通过资产转让或核销方式来化解不良贷款,导致银行正常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营业利润也受到较大侵蚀;
一、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时存在的主要困难
目前,抵押物在执行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抵押人、借款人失联或不配合,人为拉长抵押物处置时间
当抵押贷款逾期且催收进展缓慢、银行不得已进行诉讼并通过法院处置抵押物时,抵押人往往以种种理由推脱、搪塞,很不配合,或者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阻碍司法执行,拖延抵押物的处置;例如:拒绝签收法院相关文书,导致银行存处置环节需要进行公告,或者不断向法院提出异议或上诉来拖延处置时间,进而影响抵押物的处置效率;
二抵押物非贷款银行首封,需要首封法院推动才能进行司法拍卖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借款、担保企业在银行的抵押物往往被多家执法机构查封,如果抵押物被他人首封,抵押银行即使抵押手续完备也不能独立推动司法拍卖;此外,个别债务人为了在后期处置中掌握一定的谈判权,在风险暴露前就采取措施对抵押给银行的抵押物进行恶意查封;商业银行对此些情况反响不断;
三抵押物土地、房产被分开抵押,需与其他抵押权人合并处置
由于抵押手续不够规范,一些借款人在取得土地证后将土地抵押给甲银行,用甲银行的贷款进行项目建设,待项目建成后,又将办妥产权证的房产抵押给乙银行,在乙银行办理贷款,一旦借款人发生风险,无论是甲银行还是乙银行都将无法单独处置抵押物;
四抵押物拍卖变现时,法院对银行受偿范围进行了限定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受偿范围仅限于房产登记部门登记的债权金额,包括利息或实现债权的费用;二是表现为即使房地产价格有所上涨,仅能就当时登记的债权受偿,且受偿金额不能超过授信时的评估价格;
五抵押物上附有租赁,从而给正常拍卖造成障碍
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上通常会附有租赁合同,由于法律上有“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定,即:如租赁合同发生在借款人向银行借款前,或租赁合同是经银行同意的,即使抵押物进行拍卖,
此前的租赁合同仍然有效;该项规定保护了承租人的权益,但也为一些抵押人为阻止银行处置抵押物而编造虚假租赁提供了空间;
六抵押物为唯一居所或有人居住,法院一般不支持推动执行
对于住宅进行抵押的贷款,可能会遇到抵押人用唯一居所抗辩执行的问题;例如,曾有一名客户,其贷款抵押物为一套别墅,但在执行时,由于被执行人提出,该抵押物为其唯一居所,即使该房产为别墅,借款人有较强经济实力,法院也不支持推动执行;此外,法院在执行中,对有人居住的抵押房屋,不管是其他民间借贷债务人或是租赁户,甚至抵押房屋中存有物品,法院大多不愿推动执行拍卖;
二、加快抵押物处置的主要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当地政府、法院和债务人沟通,努力寻找解决途径:一约定逾期贷款诉讼文书的合同送达条款
针对近期出现频率越来越多的逾期贷款当事人失联或者拒不配合,致使法院诉讼文书难以送达的实际情况,银行应在贷款合同和抵押合同上明确约定,若贷款逾期银行选择诉讼时法院诉讼文本的送达途径、送达方式和送达地点,加快诉讼进程,提高诉讼效率,推动抵押物的处置进度;
二对非首封的抵押贷款或疑难问题要主动反映、积极沟通
从银行自身来说,发生风险后应采取快诉、快封,争取首轮查封,对于执行中需要政府、其他查封人或抵押人配合才能推动执行的,要加强与法院和相关当事方的沟通;对抵押物非首封难以执行的问题,商业银行应统一向监管机关如当地银监会、人民银行、银行业协会等报告,请监管部门出面与司法机关沟通,甚至可以请监管部门以提案的形式提交人大或政协,以期尽快解决首封法院怠于推动执行的问题;当前,商业银行应主动与基层法院沟通,讲究沟通效率,争取理解和支持,从基层法院的层面来加快非首封抵押物的执行;
三审慎办理附有租赁的抵押贷款
商业银行在办理附有租赁的抵押贷款时,应该对租赁合同仔细甄别、审慎办理;在贷款时,除了对相关当事人告知外,在抵押合同中还应对抵押人后续对外租赁时设置一定的约束条款;对抵押物上租赁事实的确认,除了通过租赁合同鉴定外,可通过租金支付交易、是否纳税等进行确认;司法执行中可一并对租金进行查封以维护银行利益;在抵押物的拍卖过程中,积极做好抵押物的营销,包括对承租人的营销,也是提高拍卖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对于唯一住宅作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要有所限制
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时,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出现唯一住宅抵押的问题,应要求授信申请人在申请贷款时提供有不低于两套居所的证明,并书面承诺在抵押贷款还清前不得转让,并明确约定,转让第二居所时应提前还清住房抵押贷款,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对此也要定期予以关注;另一方面,抵押贷款风险发生后,应加强与债务人的沟通和谈判,如置换面积较小住房、帮助抵押人租赁住房或尝试通过减免少量债务等方式实现快速清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