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第1课时)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同学 A B C D E
笔记内容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有吸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否定事例 ___电__灯__发__光_____ _____太__阳__能__热__水__器__中__水__变__热____ _向__水__中__加__墨__水__,__水__变__色____ _扎__破__充__满__气__体__的__气__球__,__气__球__放__气__ _蒸__发__食__盐__水__,__有__沉__淀__现__象__发__生___
D.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9.(乐山市中区期中)“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 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A.纺纱织布 B.粮食酿酒 C.烧制陶瓷 D.冶炼生铁 10.(重庆中考)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16.(淄博中考)人们通过化学变化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 互变化。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指( C) A.分子分成原子,生成新的元素 B.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原子 C.生成了组成或结构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 D.生成了组成和结构与原物质相同的物质
17.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变化、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放热、吸热 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可以作为判断 的依据。下面是五位同学的读书笔记,请你用你所熟悉的日常事例否定他们 的错误观点。
6 . 化 学 变 化 的 特 征 : 化 学 变 化 也 叫 __化__学__反__应__ , 其 基 本 特 征 是 _有__其__他__物__质__生__成___,常表现为颜__色__变化、生成_沉__淀_、放出_气__体_、发__光__、放__热__、 _吸__热_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的发生,但不可以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性质(共1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性质(共14张PPT)

新课讲解
三、运用物质的性质解决问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性质:氧气能供给人呼吸
决 定
用途:氧气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登山、潜水、航空等领域。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强化练习
1、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方法点拨】明确物质的用途依据物质哪些性质,然后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判断。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解析】A、无水酒精可以溶解手机屏幕上的赃物,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B、水垢不易溶解于水,但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的盐,故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了物 质的化学性质;C、食盐易溶解于水,可用水溶解后洗净,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D、植物油不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水洗净,可用汽油洗去,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强化练习
3、下列关于氧气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C )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使食物腐烂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 D、我能供给呼吸
【方法点拨】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 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解析】A、能让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B、能使食物腐烂,是利 用了氧气的氧化性,是化学性质;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是物理性质;D、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

第十一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本节课从常见的酸和碱出发,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开端,为后续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埋下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都接触过这些生活中的酸,但是对碱缺比较陌生,而且对酸和碱的性质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在第五单元探究微粒不断运动的实验中接触过酚酞,在第六单元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中也认识了紫色石蕊,但是还不清楚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和作用。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酸和碱;通过与指示剂作用的宏观现象推断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通过演示实验,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常见酸的稀释方法。

(知识与技能)2.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探究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其证据收集技能。

(过程与方法)3.通过对浓硫酸特性了解,知道使用浓酸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诊断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探究发现水平)。

2. 通过分析浓硫酸、浓盐酸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各成分质量变化趋势以及浓度的变化,诊断与发展学生对盐酸、硫酸的特性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3.通过学习盐酸和硫酸在生产、生活中等多方面的应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酸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课题1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课题1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析]火烧赤壁过程中发生燃烧,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
[方法点拨] 在诗词歌赋、成语典故中,涉及燃烧或植物的 生长、枯萎等生命活动的都属于化学变化。
[情景展示2] 继续观察下面实验,并填写表格。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3)
蓝色的硫酸铜溶 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 淀等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2年4月下午12时50分22.4.1212:50April 12, 202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谢 谢 观 看!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下午12时50分1秒12:50:0122.4.12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12时50分22.4.1212:50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12时50分1秒12:50:01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知学习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课堂反馈
新知学习
知识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_____其_他__物__质____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例如:水变成 水蒸气、胆矾的研碎等。 2.化学变化 (1)实验:①将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无色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 生了____蓝____色沉淀,生成了新物质____氢__氧_化__铜___等,发生了 化学变化。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A.硬度小B.密度小于水C.能燃烧D.难溶于水2.下列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木炭燃烧B.生石灰和水反应C.白磷缓慢氧化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下列变化中,变化的本质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A.湿法冶铜B.侯氏制碱C.海水晒盐D.黏土烧瓷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吸附性B.溶解性C.氧化性D.挥发性5.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披荆斩棘C.死灰复燃D.釜底抽薪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B.葡萄酿酒C.铁丝生锈D.烟花燃放7.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液体加热C.闻气味D.液体读数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B.称C.闻D.洗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衣服晾干B.铁生锈C.电灯发光D.轮胎爆裂10.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A.氧化钙与水反应B.镁与稀盐酸反应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1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咏梅》)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C.贾不贾,白玉为床,金作马。

(《红楼梦》)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二、多选题12.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A.氧化镁B.二氧化锰C.碳酸氢铵D.氧化铜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中,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用作食品防腐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吸附毒气D.用CO冶炼金属14.下列物质的应用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洗涤剂洗餐具B.海水晒盐C.自制汽水D.探究铁生锈条件三、填空题15.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3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3复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乙醇可作燃料B.氧气用于炼钢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2.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蜡烛照明B.用米酿成酒C.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D.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3.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常温下为气态C.能支持燃烧D.液氧为淡蓝色4.如图,一只小猫安详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

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5.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6.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难溶于水C.可燃性 D.易撕碎7.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在衣橱中渐渐消失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9.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D.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1.厨房中发生的下列现象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盐结块蜡烛熔化B.铁锅生锈煤气燃烧C.汽油燃烧滴水成冰D.菜被炒焦发黑牛奶变酸12.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1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溶解性 B.腐蚀性 C.助燃性 D.可燃性14.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质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光和热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5.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4张PPT)

新知学习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降温,以达到 退烧的目的,也经常用工业酒精炖小锅美食。这都是利用 了酒精的特性。
思考: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有哪些性质?
新知学习
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具有以下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液体 气味: 有特殊气味 密度: 0.8g/ml 水溶性: 能与水互溶 是否挥发:易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新知学习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 、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⑦、⑧、⑨、⑩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 化 物 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 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升华等
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 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新知学习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
雪的形成 云的形成
燃放烟花 蜡烛的燃烧
新知学习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
•图1-3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含解析)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含解析)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含解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预习新知1.食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用作防腐剂。

下面是食盐的某些性质:食盐是______色、有______味的______体,易溶于______。

2.水是一种______体,沸腾变成______,再遇冷又会变成______。

3.化学是在__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1.白;咸;固;水;2.液;水蒸气;液体或固体;3.分子、原子;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课程导学【例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解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解析:冰雪融解只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水分蒸发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矿石粉碎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错.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总结:记住以下口诀能够关心我们判定化学变化:①化学变化,颇有特点;其他物质,相伴而生;②发光放热,沉淀生成;产动气体,颜色变更;③现象各异,五彩纷呈;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归根到底,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2 】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甲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B .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 、甲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即甲烷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状态、颜色和延展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正确答案选A.B 、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属于物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B 错;C 、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属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C 错;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 错答案:A 总结:①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即在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即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即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但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5.作业小结:我布置相关的作业,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作业包括解答相关的习题和进行小研究。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问题解答,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作业小结等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原理,对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对科学的curiosity和探索精神,愿意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活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首先,我通过引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定律的理解。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44张PPT)

石灰石与稀 盐酸的反应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
颗粒状石 灰石(或 大理石)
有气泡放出 和石灰水变 浑浊
二氧化碳 气体
有新物质 生成
1.实验一和实验二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三和实验四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3.实验一、二与实验三、四有什么本 质的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课导入
60年后这雕塑又变成怎样呢?
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
铜变成铜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 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 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
课后习题答案
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铁生锈是化学变 化, 水蒸发是物理变化。
2.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5)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6)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7)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8)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3.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 变化。 4.物理性质:(1)(2)(5)(8) 化学性质:(3)(4)(6)(7)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 生,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 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质
物质在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精选练习【基础篇】1.(2019·全国初三课时练习)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2019·海南初三课时练习)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颜色变化B.有气体放出C.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3.(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4.(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气体B.着火点为450℃,易燃C.沸点为-42.1℃,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5.(2018·河北初三单元测试)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分的一组物质是()A.石灰石和胆矾B.氧气和空气C.铁粉和木炭粉D.酒精和白醋6.(2018·安徽初三单元测试)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C.不支持燃烧D.无色液体7.(2018·安徽初三单元测试)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生锈B.酒精挥发C.火药爆炸D.水果腐烂8.(2018·全国初三单元测试)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存在任何联系B.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变化过程中也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9.(2019·广东初三单元测试)人体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汗水的挥发B.蛋白质的水解C.葡萄糖的氧化D.油脂的消化吸收10.(2019·山东初三单元测试)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D.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提高篇】11.(2018·广东初三单元测试)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B.煤和石油的形成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D.煤干馏得到焦炭12.(2018·辽宁初三期中)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B.冰雪融化工业制氧C.剩饭变馊高粱酿酒D.滴水成冰铁锅生锈13.(2017·山东初三期中)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
还可演示其它试验现象:酸和镁条反应、硫酸铜溶液和氢 氧化钠溶液。
第11页
阅读书本归纳出化学反应中常见现象:物质颜色改变、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让学生学习观察、描述试验现象及统计试验结果,深入 培养学生观察试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第12页
第13页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第9页
学生分组讨论:(1)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概念和区分。 独立思索或小组讨论:(2)比较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及例 子 让学生学习观察、描述试验现象及统计试验结果,从而培 养学生观察试验能力和统计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建立新概念,引导认识新概念。
第10页
【讲述】怎样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其实 化学反应不但生成了新物质,同时往往伴随有一定现象。
化学 九年级上册 人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改变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
第1页
了解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概念,了解物质两种性质。
物理化学改变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第2页
我们生活世界是物质,人们呼吸空气、喝水,厨房 里柴米油盐,盖房木料、水泥、织布棉花、制造汽车钢 铁、农田施用化肥等都是物质。世界上千千万万种不一 样物质,它们颜色、状态、气味都一样吗?改变情况又 是怎样?相关物质这些问题正是这索自然界中物质改变形式。
第5页
【过渡】物质是怎样发生改变,物质改变有几个形式?做 试验,要学会观察试验现象,怎样观察?
【讲述】可从三方面观察。 改变前观察:有几个物质参加反应,物质色态味。 改变时观察: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现象(发光、 发烧,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改变后观察:有几个物质生成,生成物色态味等。 思索并统计 让学生认识观察时统计是十分必要。详细、 准确而又真实地统计是分析思索,得出结论前提。

【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含答案.doc

【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含答案.doc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

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有关炸药的发明。

[总结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炸药的发明只是化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它却告诉我们: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酸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酸或碱的性质,如盐酸和氢氧化钠。
3.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4.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如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5.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取代另一种元素的化学反应,如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物质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变化的吗?这些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物质变化的魅力。
简短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练习】(5分钟)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5分钟)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_初三 化学第一单元__知识点讲解_例题

人教版_初三 化学第一单元__知识点讲解_例题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

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结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实验观察: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检验水的一种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

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例如:汽油、酒精挥发、铁水铸成铁锅,蜡烛受热融化。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木材燃烧,铁生锈。

总结: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电灯)[思考]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铁能够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没和木材能再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_可__用__磁__铁__对__混__合__物__进__行__吸__引__,__然__后__称__量__吸__引__铁__粉__的__质__量__,__发__现__仍__为__1_g__。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__用__磁__铁__对__黑__色__固__体__物__质__进__行__吸__引__,__固__体__不__被__吸__引_。
3.(2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 D) ①颜色改变 ②状态变化 ③发光 ④放热
⑤其他物质生成 ⑥生成沉淀 ⑦放出气体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⑤
D.⑤
4.(2分)加热某固体物质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叙述正确的是(C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5.(2分)(鸡西中考)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B ) A.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B.天然气燃烧 (化学变化) C.食物发霉(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化学变化) 6.(2分)(荆州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B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冰道被雪橇压出一层液体:_物__理__变__化___。 (3)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____化__学__变__化_____。 (4)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_物__理___变__化__。 (5)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__化__学__变__化____。 (6)熔化玻璃吹制仪器:__物__理__变__化______。
7.(4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A_D__F_H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B__C_E_G___。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面包变质 D.白糖熔化 E.白糖在人 体内分解为葡萄糖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酒精挥发

巢湖市十中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

巢湖市十中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的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透过化学变化时产生的现象来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使同学们初步理解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物理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手段和方法,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控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些物理学基础知识。

由于课程改革时,化学与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可能不会同步进行,因此在进入化学课程学习之初,有必要在小学科学、八年级物理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些化学课中常用的物理学概念,主要包括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

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课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胶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课前预习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如木炭燃烧、铁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

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口诀法可通过口诀法帮助记忆化学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颇有特征;其他物质,伴随而生;现象奇异,五彩纷呈;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化变同时,物变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腐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 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 蜡烛燃烧
பைடு நூலகம்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 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 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物质的 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P6-7 实验1-1(1)-(4)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变化时 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 (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观察发生的现象
(有无颜色变化;有无沉淀、气体生成; 是否有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
⑵ 特征: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⑶ 形式: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⑷ 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如:液态水加热沸腾的变化; 研碎胆矾
2、化学变化
⑴ 定义: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⑵ 特征: 生成了其它物质 ⑶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1-1 蓝色块状的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蓝色的胆矾
(3)
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 等
【实验1-1(2)】P7
操作:
取少量蓝色硫酸铜晶体 (俗称胆矾、 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常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 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 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
二氧化碳气体 等
【实验1-1(1)】P6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现象:
1、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
2、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7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 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1 (4)
反应前的物质 大理石 块状固体
反应条件
反应后的物质(生成物)
二氧化碳
CO2
滴加 盐酸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 等
【实验1-1(3)】
操作:
1. 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 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 到变成蓝色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时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6-7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温习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
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
也在不断变化着。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
生活中物质的变化吗?
节 日 焰 火
燃 烧
钢 铁 生 锈
牛 奶 变 质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1-1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3)
蓝色的胆矾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和 二氧化碳气体 (4) (或大理石) 石灰水变浑浊 等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⑷ 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 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如:蓝色的胆矾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颗粒状石灰石滴加盐酸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发热、发光等。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 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7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1)
1-1 蓝色块状的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蓝色的胆矾
(3)
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现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水的沸腾; 将蓝色块状的胆矾
磨成粉末; 汽油、酒精挥发;
铁水铸成锅; 蜡烛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木柴燃烧;
铁的生锈;
往石灰石中加入 盐酸有气体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⑴ 定义: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1-1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3)
蓝色的胆矾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6-7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1-1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蓝色的胆矾
(3) 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
二氧化碳气体 等
【实验1-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 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
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
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试管里。
现象:
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2.石灰石逐渐变小。 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