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024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讲解
2024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讲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事业单位的不断增多和发展壮大,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2024年,我国发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需求。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1.会计准则分类统一、新的准则将原有的“基本准则”和“应用指南”整合为一个文件,以便更好地规范和指导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2.会计报表结构优化。
新准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求。
同时,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制报表时,需要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四个基本报表。
3.会计处理细化。
新的准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细节进行了规定和明确,特别是与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和核算等相关环节。
4.财务报表披露要求增加。
为了增强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新准则明确规定,事业单位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披露。
5.会计监管和审计制度健全。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在会计监管和审计制度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状况的监督和审计。
总的来说,2024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发布,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它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报表编制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增强了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同时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状况的监督和审计。
同时,新的准则与制度还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指导,使其更加清楚和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为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经营提供更为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总之,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定本财务制度。
二、会计政策1. 会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及时性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2.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档案,真实记录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确保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三、财务管理1. 制定预算计划和方案,合理分配预算经费,确保预算的执行。
2. 建立健全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和管理。
3.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4.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5. 加强对财务专项账务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
四、财务收支管理1. 财务收入的管理,确保收入的来源合法、真实。
2. 财务支出的管理,确保支出的合理、合法。
3. 财务结余的管理,合理安排剩余资金的运用。
4. 财务报表的编制,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资产管理1. 资产购置的管理,确保购置的合理、经济。
2. 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定期盘点固定资产。
3. 资产评估的管理,定期进行资产评估,确保资产准确评估。
4. 资产处置的管理,合理处置闲置、报废资产。
六、风险管理1. 财务风险管理,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财务风险评估。
2. 审计监督,定期组织内外部检查,确保财务制度的执行。
七、财务档案管理1. 财务档案的管理,建立财务档案,依法归档,并定期整理。
2. 电子档案管理,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八、财务监督管理1. 财务监督管理,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维护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2. 审计管理,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九、不正当竞争1. 不得利用财务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不得违法经营。
2. 财务人员要保持廉洁,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受贿。
十、责任追究1. 对于不遵守本财务制度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2023年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及审计重点
2023年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及审计重点2023年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及审计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且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制定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并优化审计重点,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点1. 费用记账制定者应明确费用种类和范围,制定核算规则,进行合理分类记账。
在设立各项费用时,还应注意防范虚假报账,规定费用报销的流程和标准,加强内部控制,达到审核合理、出纳依据凭证支付、工作办理规范化的目的。
2. 收益核算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来说,收益是生计所必须的。
因此,在“收入”、“收益”这一概念的区别上,应根据业务范围的不同制定特定的收益核算原则。
应尽量减少对事业性补助收入的依赖,强化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的收益能力。
3. 过渡期内的财务处理对于最新公布的财务会计制度,部分重大不同之处与旧财务会计制度相比,有些事业单位考虑度过过渡期后再逐步实施。
因此,在财务储备、财务报表、事业性收支等方面的处理,应制定过渡期的会计政策,并充分考虑新老财务制度差别,及时纠偏。
4. 财务诊断、监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预算、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
将大量数据取样,必要时还可以根据财报揭示进行财务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加强对资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防止资金受损。
二、审计重点的优化1. 集中审核筹资与凭证大额交易筹资和凭证大额交易都是事业单位财务处理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快速发展的两个方面。
检查单位是否与合法的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合作,以及是否处于合理的业务发展计划中,可以帮助建立更合理的财务体系。
2. 关注风险、重点部门高风险部门的审计可以确定可能的制度漏洞,并制定解决方案。
具有高风险的业务需要更严格的内部控制过程。
对于重要的业务节点,需要加强跟踪检查,及时反馈意见,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
3. 关注坏账预备坏账预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和债务人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变化在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经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以下是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变化。
一、会计制度整体性调整2023年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全面整合各项会计规范和制度,形成一个统一的、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
通过整体性调整,可以提高会计制度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多余的制度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财务会计与预算综合管理会计制度将更加强调财务会计与预算的综合管理。
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将紧密结合,确保财务指标和预算目标的一致性。
通过预算综合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三、资产管理标准化资产管理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往往较大且分散,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对于保护和增值资产非常重要。
2023年的会计制度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四、预算编制与绩效考核一体化为了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利用率,会计制度将进一步推进预算编制与绩效考核的一体化。
预算编制将更加注重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考核指标的制定,预算执行将与绩效考核挂钩,以激励单位提高绩效和效率。
通过一体化的预算编制与绩效考核,可以实现预算目标和绩效目标的互相促进,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使用。
五、信息化建设会计制度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
借助新技术的力量,会计信息系统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准确反映。
同时,会计制度将加强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六、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接2023年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进一步对接国际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水平。
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接,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间的财务信息比较和交流,推动我国会计制度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变化
(一)资产--固定资产
重点关注: 1、固定资产的分类、范围p33 2、固定资产的取得
购进一般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安装完毕交付使用:
期超过1年) 取得发票金额不含质保金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等 借: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或事业支出等
贷: 财政补助收入等
(一)资产--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折旧 折旧资产范围 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名义金额计量资产除外 折旧年限 根据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 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折旧政策 ➢ 按月提取,当月增加的从下月起提,当月减少的从下月起不提 ➢ 提足折旧后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 ➢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资产一致的政策计提折旧 ➢ 发生后续支出延长使用年限的,重新计算折旧额
一、新旧会计制度主要变化(续)
5、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 算
6、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7、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8、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
1、配套新增了与财政管理改革相关 的会计核算内容
新制度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 、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2、创新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 产摊销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 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处 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 非计入支出。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包括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公益服务等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二)完整性原则: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应当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
(三)一致性原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四)及时性原则: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五)可比性原则: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应当便于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
(六)谨慎性原则: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予以合理预计。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以下部分组成:(一)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编制说明(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四)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编制办法(五)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第二章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第五条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类五类。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如下:一、资产类1. 银行存款: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持有的银行存款。
2. 应收账款:反映事业单位应收未收的款项。
3. 存货: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实物资产。
4. 固定资产: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长期使用、不改变其原有形态的资产。
5. 投资性房地产: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
6. 无形资产: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无形资产。
7. 长期待摊费用:反映事业单位长期待摊的费用。
二、负债类1. 应付账款:反映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款项。
2. 长期借款:反映事业单位长期借款。
3. 应付职工薪酬:反映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4. 应交税费:反映事业单位应交的税费。
5. 预收款项:反映事业单位预收的款项。
三、净资产类1. 资产基金: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基金。
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简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报告的规范。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最新版为《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17〕20号),该制度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新版变动相较于上一版,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较大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1.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殊经济性质,新版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应当以经济责任中心为单位进行核算,并对不同的经济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交易进行分开核算。
2.新版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当依据收入实现的条件和限制进行会计核算,明确收入的确认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保证事业单位收入真实、准确地反映本质。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1.新版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表内容做了明确规定,资产负债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3个部分,且资产、负债项目应当按照债权信息进行分类。
2.利润表方面,新版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政府补贴等方面进行分类,以细化收入和支出信息,反映收入和支出项目的真实情况。
费用支出1.新版会计制度要求对于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进行分类汇总,以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特点和运营模式。
2.扣除以外收入后的事业支出,是事业单位资金真正的使用情况,新版会计制度要求对此进行分类统计,以充分反映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
财务管理新版会计制度要求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的职责,明确监督和管理范围,加强内控管理,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影响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新版会计制度变化较大,因此需要逐步进行制度、流程、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改革。
在遵循新版会计制度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理解、应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论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施行,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形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在中国,事业单位是经济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广和深化,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因此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运而生。
下面将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比较。
1.目标定位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以满足国家规定的核算、管理和监督需求为中心,强调确认会计要素的正确性和账务的真实性。
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服务于经济发展需求,鼓励事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强调提供更多的盈利信息。
2.会计核算方法
3.执行机制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机制相对僵化,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更加强调市场化,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4.财务报表披露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是向政府和上级组织进行披露。
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信息公开,要求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报表,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5.会计信息利用
总的来说,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目标定位、会计核算方法、执行机制、财务报表披露和会计信息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新的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事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效益和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盈利信息。
而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核算、管理和监督的需求,强调会计要素的正确性和账务的真实性。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背景介绍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主导、服务社会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其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非常重要。
最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而得以发布实施的。
二、会计核算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核算规则。
其中,会计主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和经费单位等;会计基本原则为权责一致性、成本核算和收入确认;会计核算规则包括账簿设置、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制度等。
三、会计报表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和披露要求。
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等。
其中,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是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用于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财务管理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包括资金的管理、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财务收支的监督和审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等方面。
通过制定明确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五、附则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包括了一些附则。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效力。
该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强制性。
同时,还对会计制度的修订和变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六、总结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对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应密切关注最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运行的效果。
最新202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最新202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24年,中国发布了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一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新制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经济性、预算性和社会效益性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经济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核算中要把握经济事物的本质,正确区分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预算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核算过程中要与预算制度紧密衔接,确保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社会效益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核算中要体现其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对社会利益的贡献。
此外,新制度还对资产、负债、股份和利润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分类,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其次,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规定。
根据新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及时、真实、完整地披露其会计信息,以方便社会各界对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的监督和评价。
新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披露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社会责任的履行等。
此外,新制度还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公告、网站、年度报告等方式进行信息披露,提高了其透明度和对外界的回应能力。
再次,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和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新制度,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国家行政监督和财政监督,依法保障其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新制度规定了会计监督的主体、目标和方式,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和评价。
此外,新制度还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以确保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最后,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新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活动的规范和监督。
此外,新制度还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确保其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处理:资产一、资产的主要会计处理(一)新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二)、主要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1、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变化:( 1 )将原“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 ,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 2 ) “银行存款”:明确了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填制日期和依据;增加了涉及外币业务的具体味计处理(折算汇率的选择、 列举了一些具体分 录)。
明确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及对账要求。
( 3 )增加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使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11001 库存现金 21002 银行存款 3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1101110101110102财政应返还额度 财政直接支付 财政授权支付 5 1111应收票据 6 1112应收账款 7 1113预付账款 8 1115其他应收款 9 1201存货 10 1301对外投资 11 1401固定资产 12 1402累计折旧 13 1411文物文化资产 14 1421在建工程 15 1501无形资产 16 1502累计摊销 171701 待处置资产损溢“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等学校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4 )增加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使用的“ 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 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等学校年终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
下设“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
2、应收及预付款业务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 1 ) “应收票据”科目核算核算事业单位因开展业务活动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修改了应收票据的贴现的会计处理(要区分银行有无追索权);增加: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品时处理;增加:应收票据到期时,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按照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的处理。
( 2 ) “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事业因开展业务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2023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2023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数量的增加,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制定本《2023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二、会计制度1. 总则(1)事业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的合规和透明。
(2)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由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确保所有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2. 会计核算和报告(1)事业单位应按季度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确保每季度的财务信息及时准确。
(2)财务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制和披露。
(3)报表编制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会计准则和政策(1)事业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会计准则和政策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适时进行准则和政策的更新和调整。
(2)事业单位应及时了解国家对财务会计准则和政策的最新要求,并相应调整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方式和方法。
4. 财务会计管理(1)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会计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分工协作。
(2)事业单位应配备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负责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
(3)财务会计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电子化系统,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事业单位应定期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部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合规和准确。
5. 外部审计(1)事业单位应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确保报表的合规和真实性。
(2)事业单位应配合审计机构的工作,提供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并按要求改进财务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不足之处。
三、其他事项1. 财务会计制度的修订和调整应经过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批准,并及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贯。
2.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召开总结会议并提出改进意见。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1)
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折旧 折旧资产范围。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 、名义金额计量资产除外 折旧年限。根据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 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不预计净残值 折旧政策 ➢ 按月提取,当月增加的从下月起计提,当月减少的 从下月起不再计提 ➢ 提足折旧后可继续使用的,应继续使用并规范管理 ➢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与自有资产政策一致 ➢ 发生后续支出延长使用年限的,重新计算折旧额
➢ 有关凭据(加相关费用)金额→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 场价格(加相关费用)→名义金额入账
4、购进存货 ➢ 一般纳税人购进非自用材料,考虑增值税进项税额
5、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 ➢ 考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 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 → “其他支出”
存货
6、盘盈盘亏毁损 ➢ 盘盈: ——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实际成本或市场价格→名义金 额 ——计入其他收入 ➢ 盘亏毁损: ——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考虑进项税额转出) ——价值处置部分计入其他支出 ——处置净收入→“应缴国库款”等
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折旧 账务处理 ➢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4、后续支出 列支并资本化 ➢ 增加使用效能/延长使用年限 ➢ 一般为改扩建定资产
5、固定资产的处置: →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发生处置收入和
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摊销 账务处理 ➢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投资
四、投资—短期投资、长期投资
新旧主要变化: 1、区分长短期分设科目 2、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非流动资产基金—
—长期投资 重点关注: 1、投资成本的确定
以货币资金取得:购买价款+相关税费 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取得:评估价+相关税费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处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处理:资产一、资产的主要会计处理(一)新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二)、主要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1、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变化:(1)将原“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明确了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填制日期和依据;增加了涉及外币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折算汇率的选择、列举了一些具体分录)。
明确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及对账要求。
(3)增加了国库集收付制度下使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支付的高等学校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增加了国库集收付制度下使用的“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支付的高等学校年终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
下设“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
2、应收及预付款业务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1)“应收票据”科目核算核算事业单位因开展业务活动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修改了应收票据的贴现的会计处理(要区分银行有无追索权);增加: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品时处理;增加:应收票据到期时,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按照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的处理。
(2)“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事业因开展业务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明确了如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计入“其他支出”科目。
核销的应收账款应在备查簿保留登记。
已核销应收账款在以后期间收回的,贷记“其他支出”科目)。
(3)“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物品,且确实无法收回的预付账款,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
核销的预付账款应在备查簿保留登记。
(4)“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项应收及暂付款项,如职工预借的差旅费、拨付给内部有关部门的备用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2024年出台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02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和预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该制度的出台,标志着事业单位会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以下将从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详细介绍2024年出台的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背景: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如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告不透明等问题。
不仅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难以有效实施,难以满足用户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因此,推出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成为了迫切的需要。
主要内容:2024年出台的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会计核算:新制度坚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统一,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将会计要素和核算项目进行了明确划分,增加了凭证、账簿、科目表等规定。
同时规定了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权责。
二、财务报告:新制度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编制方式和内容。
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使报告更加准确、完整。
三、预算管理:新制度明确了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事业单位必须根据经济业务活动的规划与需要,制定经济预算与财务预算,并进行合理的预算执行。
四、费用管理:新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费用管理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明确了费用的分类、计量和核算等方面的要求,使费用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减少了浪费和滥用的可能性。
影响:2024年出台的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制度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使其更加规范、透明,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便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其次,新制度明确了预算管理的要求,促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环节更加科学和规范,提高了预算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再次,新制度对费用管理进行了规范,减少了费用的浪费和滥用,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新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是摆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必要性(一)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政府会计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会计制度必须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以满足财政管理的要求。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
通过新旧制度的衔接,事业单位可以借机梳理财务管理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需要财务信息是事业单位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外部监管和社会监督的重要内容。
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不做好衔接工作,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不连贯、不准确,影响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二、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一)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新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部分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同时兼顾收付实现制,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科学、合理。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新制度对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增设了一些新的科目,如“累计盈余”“专用基金”等,同时对部分科目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进行了调整。
(三)财务报表体系的变化新制度构建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财务报表体系,包括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
(四)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变化新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损耗和使用情况。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解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解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特点1.统一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是在国家财务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范统一,以确保其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2.独立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独立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体系。
3.真实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做到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得虚报、隐瞒或篡改财务数据。
4.整合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将各项财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1.会计核算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管理、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
2.财务管理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内容,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财务报告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会计周期编制财务报告,并依法向国家财政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财务信息,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4.财务监督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包括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内容,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5.费用管理制度: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费用管理制度,包括费用预算、费用核算和费用控制等内容,确保费用的科学管理和合理支出。
三、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规范财务管理: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一部分总阐明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旳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合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旳事业单位;(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旳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旳事业单位对本制度旳合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旳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旳同步,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旳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旳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有关财务制度旳规定确定与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旳,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旳,不设臵本制度规定旳“合计折旧”、“合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阐明中波及旳“合计折旧”、“合计摊销”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旳规定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旳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旳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旳名称,或者同步填列会计科目旳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一)事业单位旳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二)事业单位旳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臵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三)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
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九、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臵、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还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
十、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序号科目编号科目名称一、资产类1 1001 库存现金2 1002 银行存款3 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 1101 短期投资5 1201 财政应返还额度120101 财政直接支付120102 财政授权支付6 1211 应收票据7 1212 应收账款8 1213 预付账款9 1215 其他应收款10 1301 存货11 1401 长期投资12 1501 固定资产13 1502 累计折旧14 1511 在建工程15 1601 无形资产16 1602 累计摊销17 1701 待处臵资产损溢6二、负债类18 2001 短期借款19 2101 应缴税费20 2102 应缴国库款21 2103 应缴财政专户款22 2201 应付职工薪酬23 2301 应付票据24 2302 应付账款25 2303 预收账款26 2305 其他应付款27 2401 长期借款28 2402 长期应付款三、净资产类29 3001 事业基金30 3101 非流动资产基金310101 长期投资310102 固定资产310103 在建工程310104 无形资产31 3201 专用基金32 3301 财政补助结转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330102 项目支出结转733 3302 财政补助结余34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35 3402 事业结余36 3403 经营结余37 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四、收入类38 4001 财政补助收入39 4101 事业收入40 4201 上级补助收入41 4301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42 4401 经营收入43 4501 其他收入五、支出类44 5001 事业支出45 5101 上缴上级支出46 5201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47 5301 经营支出48 5401 其他支出8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一、资产类1001 库存现金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二、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库存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实际存入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因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借出的现金,按照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按照应报销的金额,借记有关科目,按照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三)因开展业务等其他事项收到现金,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因购买服务或商品等其他事项支出现金,按照实际支出的金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事业单位应当设臵“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每日账款核对中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9如发现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如发现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报经批准后,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现金收入业务较多、单独设有收款部门的事业单位,收款部门的收款员应当将每天所收现金连同收款凭据等一并交财务部门核收记账;或者将每天所收现金直接送存开户银行后,将收款凭据及向银行送存现金的凭证等一并交财务部门核收记账。
五、事业单位有外币现金的,应当分别按照人民币、各种外币设臵“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有关外币现金业务的账务处理参见“银行存款”科目的相关规定。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二、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银行存款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银行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有关科目。
(二)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10四、事业单位发生外币业务的,应当按照业务发生当日(或当期期初,下同)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币金额和汇率。
期末,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应当按照期末的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期末人民币余额。
调整后的各种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相关支出。
(一)以外币购买物资、劳务等,按照购入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支付的外币或应支付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付账款”等科目的外币账户。
(二)以外币收取相关款项等,按照收取款项或收入确认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收取的外币或应收取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借记本科目、“应收账款”等科目的外币账户,贷记有关科目。
(三)期末,根据各外币账户按期末汇率调整后的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人民币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或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及币种等,分别设臵“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月度终了,事业单位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1调节相符。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实际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二)按规定支用额度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授权支付额度退回的,属于以前年度支付的款项,按照退回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存货”等有关科目;属于本年度支付的款项,按照退回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存货”等有关科目。
(五)年度终了,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本科目。
事业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根据未下达的用款额度,借记“财政应返还12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下年初,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恢复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
1101 短期投资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
二、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关于对外投资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