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及公众参与的现有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及公众参与的现有问题
满足 这 种 目的 的行 为 方 式必 然 会 导 致 资 源 浪 费、 环 境 恶 化 的 生 态 危 机 。 关键 词 : 资源 ; 环境 ; 经济 ; 评 价

构, 实现 经济增 长方 式的根本 转变 。他认为 :只有调 整产业结 中国面临的 “ 人 口、资源与环境 困境 ” 长期 以来 , 中国 的工业 化基本上 是 因循西方 “ 高 投入 、高 构 、切实推进 经济 增长方 式 由粗放 型 向集 约型转变 , 才能从根 消耗 、高排放 、低 效率 ”的粗放 工业化模 式 , 大量 的资源被 消 本上 解决 我 国在 发展 过程 中所遇 到 的经 济增 长与 资源环 境之 耗 和浪 费 , 由此造 成 了环境 污染 以及 生态 的破 坏 , 导 致一 些地 间 的 尖 锐 矛 盾 。 区 人民 的生 活水 平和质量 不能 随着经 济增长 而提 高 , 许 多环境 2 . 保 护 资 源 与 环 境 的 产 权 制 度 建 设 。 这 是 从 微 观 层 面 通 资源 问题 又对经 济发展造 成严重 制约 。 目前在 中 国, 人 与 自然 过 经济主体 之 间经济行为 的制度界 定来 节约资源 与保护环 境 , 的矛 盾集 中体现 在人与 资源和人 与环境 两个方 面 。 也 得 到了 国 内多 数学 者 的认 同并 写入各 种具 体 的法规 文件 。 1 . 中国人均 资源 占有 量不容 乐观 。 中国人 口众 多 , 人均资 有 人提 出 了解决 “ 生 态赤 字 ”与 经济增 长矛 盾 的制度 建设途


源 占有 量低 , 不合理 的生产 和消费方 式加剧 了资 源短缺程 度 。 径 。他们认 为 :对 自然资 源进行合 理 的开发和利 用 , 并通过 外 中国约 有 1 3 亿 人 口, 占世界 人 口总数 五分 之一 。 主要 资源( 能 部性 内部化 , 可 以实 现生态环 境保护 与经济 发展的双赢 。 源 、矿产 资源 、水 、耕 地等 ) 人 均 占有量 却不 足世界 平均水 平 3 . 建 立资 源 开发 和环 境损 耗 的经 济补 偿机 制 。这 是从 人 的1 /2 或1 /3 。预计 到2 0 2 0 年, 4 5 种 主要矿 产资 源 国内将 仅剩 与 自然 界物 质变 换 的首要 环节 人 手 ,来 解决 人与 资源 环境 的 六种, 7 0 %的石 油 需要 进 口。水 资 源的状 况 也不 容乐 观 , 人 均 矛盾 。 国内学者在 这方面 的探讨 与研究 取得 了一 定的进展 , 在 拥有量 仅为 世界 人均拥有量 的 四分 之一 。 理论 上有 独 特的 建树 。董 继斌提 出了建 立完 善资 源开 发和环 2 . 数 量 型经 济增 长 方式 导致 生态 环境 持 续恶 化 。 中国经 境 损耗 的 经济补 偿机 制 。他认 为 :资 源开采 利用 所造 成 的耗 济一直 在追 求 “ 大规模快 速” 的数量型增 长 , 在 世界大 国中增 减应 当由资源 的使用 者( 消耗 者) 承担, 从 而才 能正确处 理资 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指在项目开展前,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旨在减少环境破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实施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评价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公众参与程度低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也影响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效果。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是其中之一,只有加大对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过程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也是关键,只有让公众了解评价工作的过程和结果,才能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完善评价机制和标准、加强跨部门协调和合作等举措也是改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键。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 正文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对建设项目或规划方案在环境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综合评价的过程。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充分了解项目或方案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在规划和决策阶段就能够避免或减少负面影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评估项目或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寻找出对环境和社会造成最小负担的方案,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度。

评价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使公众可以了解项目或方案可能带来的影响,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促进政府和企业更加透明、负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公众参与度。

只有通过科学评估和权衡利弊,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2.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1.信息不透明。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分析后,发现存在收费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环评审批、公众参与等方面问题。

在此之后,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解决方法实行探讨,可联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技术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利于提高该项工作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解决方法前言: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及时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比如:收费管理问题、公众参与问题、环评审批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内容问题等,在此之后选用适合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分析(一)收费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收费市场致使环评单位间无法进行良性竞争,部分单位没有认真按照国家计委和生态环境局下达的环境影响咨询收费问题通知、相关标准随意压低价格,在收费下降后易于导致环评单位减少项目周期、监测成本,这时必然会引发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问题[1]。

(二)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其一,关键问题不突出,小型企业对四周环境影响范围、因素和程度等的影响不会很大,环评报告中主要内容为当地气象、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无法突出项目的关键问题。

其二,环评单位环评工作时,为促使环评报告通过相关管理部门审核,会采取相关环保对策处理,但是不能结合具体状况选用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此外,一些企业会将环评工作作为手续办理,所以导致企业建设投产后环保竣工验收无法通过。

其三,报告内容不合理,为使得环评报告顺利通过,要求环评单位于报告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如果报告内容超出环保范围无疑不能保证内容的质量[2]。

(三)公众参与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确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形式,比方说:论证会和听证会,然而没有对环境影响评价方式的程序提出具体规定。

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分析整理中,可将公众意见作以统计和归纳处理、然后作以阐述,不足:缺少客观的论述、辩证分析。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缺陷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缺陷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缺陷作者:刘腾飞叶敏来源:《法制博览》2016年第06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这得益于我国环境保护不断完善。

然而,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到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公民的环境利益诉求不断提升。

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生态建设,保护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尚有缺陷,亟需解决。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中图分类号:D922.68;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210-01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环境立法过程中的不足,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的不足,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一、环境立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参与主体的结构失衡首先,我国公民参与环境立法是于法有据。

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有宪法和立法法等法律的保障。

翻开我国立法法,该法的第34条和第58条,明确赋予公民有参与立法的权利。

然而,我国在法律层面上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公民的环境立法参与权却很难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换言之,公民在环境立法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公民参与环境立法的作用非常渺小,主要是因为公众参与制度机制并未完善,空有制度文本,而缺乏实际落实。

(二)参与主体的方式单一依据现行的82年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检举权、控告权与救济权。

目前,我国环境立法中的意见征询是从上至下,由上级立法部门向下征集相关意见,至于是否真正采纳了公民的意见或者建议,公众很难知晓与确定。

同时,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就公众参与的具体途径与方式做出明确规定。

与其他国家相比,公民的环境立法参与程度是十分低。

而公众大多数能够影响环境立法,大多数是限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时,会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当然,大多数时候会告知利害关系人有相关救济的渠道与权力。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建设项目的开发对环境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建设项目与环境质量的和谐发展,需要对建设项目的开发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力求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而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重要的手段,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同时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但是公众参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文章对于环评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改进措施,对于提高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措施前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战略部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长久性,所以要加强环境保护。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势必会对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从而提前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为了提高环评的工作效率,可以实行公众参与制度,在项目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环保主管部门以及各类相关部门的专家或者群体,可以对于项目的开发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交流,参与到政府管理环境中,能够更加全面而有效地提高环评工作质量。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切实提高环评工作水平。

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1.1 公众参与作用边界被公众无限放大公众参与对于环评而言本意是从公平公正的立场出发,为环评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提高环评的质量。

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建设项目广泛的开展,由此在社会中构成了诸多的矛盾。

而公众参与对于环评来讲,是现阶段最为正规以及具有一定权威的手段,但是由于使用方式不当,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被人们无意地放大,立场有失偏颇,失去了公正性,其作用边界无限放大,违背了公众参与最原始的目的,由此导致环评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环境,各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

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存在的问题1. 信息不透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信息不透明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评价单位往往在提供信息时存在隐瞒和篡改的情况,使得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和客观性。

评价报告的发布和公开程度也较低,公众很难获取到相关的评价信息。

这不仅影响了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了解,也很难让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 缺乏参与性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度较低。

评价活动往往是由相关部门和企业独立进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很少被征求和采纳。

这导致了评价工作的片面性和不全面性,评价结果很难客观反映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

3. 专业性不足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

一方面,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性较高,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人员的数量比较有限;一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

4. 监管不力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相关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企业和评价单位往往可以轻易规避监管,从而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和不客观。

二、对策分析1. 加强信息公开针对信息不透明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要求评价单位在进行评价活动时必须公开信息,并对相关评价报告进行公开。

加强信息公开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使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持续关注。

2. 加大公众参与力度为了增强公众的参与度,需要建立起相关的参与机制,要求评价单位在开展评价活动时必须主动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在规划、建设和改造项目之前进行的,旨在评价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该依据科学的环境保护原理和方法进行,但有时评价结果可能被政府或企业操控,导致评价结果不客观。

有些评价可能只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2. 信息不透明。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相当数量的环境和社会数据,但有时这些数据很难获取。

政府和企业往往习惯于保守信息,对于公众来说,很难获得全面和真实的信息,从而难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3. 参与度不足。

环境影响评价应该是一项公众参与的工作,但实际上,公众参与的机会和权力非常有限。

公众往往只能在评价报告公示阶段提出意见,而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很低,导致公众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低。

4. 专业人员水平不一。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水平和专业知识,但现实情况是,有些评价机构的技术实力较弱,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这导致了评价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

5. 检测与监管不到位。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还需要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进行监测和管理。

监管部门往往缺乏足够的人力、经费和技术支持,导致项目的环境管理不到位,对环境造成了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明确评价标准和程序,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适当增加对评价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的质量和可信度。

2. 加强信息公开。

政府和企业应主动公开环境和社会信息,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设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发布评价报告和相关数据,为公众参与提供便利条件。

3. 提高公众参与度。

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和途径,将公众参与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各个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人们 的环境意识 。

3 公众参与环评存在的 问题
2 0 年《 0 2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环境 影 响评 价法 》 的颁 布促进 了我 国建设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过程 的公 众参与 ,但 公众参 与
仍 然存在一些问题 , 具体如下 :
31 信 息 公 开 不 充 分 、 及 时 . 不
要 足够大 ,对样本人群 的选择一定要在 直接相关 者和间接相
1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
建设项 目环境影 响评 价是一个 为政府 决策行为提供科 学 依据 的过程 ,鼓励 和支持公众参与可使社会 各方面 的利 益和 主张在决策过程 中得 到 比较充分 的考虑 。注重收集并认注 的项 目进行 环境影 响评 价
时。 公众参可使用 听证会 的形式 。听证会 既应包括信 息公开 ,
即项 目方 向公众介 绍项 目情况 , 政府 、 专家等 向公众提供法 律
潜在环境问题。同时根据公众反馈的信息,可以改进项 目 设
计 , 少或避免环境事故产生 的可能性 , 减 进一步提 高项 目的社
关 者间确定 比例 , 理论上 以直接相关 者为主。 每份问卷都有编 号和姓名等信息 , 于以后 的专业 统计过程和监督 , 便 问卷必须 存根 以备审查口 I 。
23 听证 会 .
取项 目 建设地周边 的公众 意见 。将有利于有关部 门和单位在
环评 中更全面 的认识 被评 价对 象所处 的环境状 况 ,及 时发现
2 公众参与的形式
《 环境 影响评 价法》 第二 十一 条规定 :“ 国家规定需 要 除
保密 的情形外 。 对环境 可能造成重大影 响 , 应当编制环境 影响
评价报告 书的建 设项 目,建设单位应 当在 报批建设项 目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策略及意义评价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策略及意义评价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策略及意义评价分析0引言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事故频发,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这种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效果不佳所导致的,这些问题致使公民不能有效地行使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出现只要政府拍板项目就得以建设的状况发生,一些政府不顾环境影响,只顾眼前利益,使得环境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和社会的效益。

所以说,要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公众的参与是关键。

1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1.1参与主体界定模糊就我国目前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的界定还不是那么的明确。

要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效率,发挥其监督作用,就必须要求政府在进行评价工作时应确定参与人群的范围,确立环境利害和人的参与度。

但目前我国的法律对相关方面的规定还尚不明确,在工作实践中,公众参与人的选择往往没有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经常根据自己确定的人选来进行环境评价,使得评价没有代表性,忽视了利害人的参与权利,失去了环境评价其应有的意义。

1.2公众参与不及时、形式单一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的评价经常是一个形式,起不到具体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环境污染之类的纠纷,通常都是通过司法和行政手段来解决的,民众的参与权无法得到保证,且在环境污染之前,也就是对环境的预防上,公众的话语权无法得到重视。

在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政府和项目承包人往往不去将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工作公之于众,使得公众无法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最佳阶段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使得公众不能有效地行使其参与权。

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大多是以问卷调查和听证会这两种形式进行的,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评价单位和管理部门在进行调查时,存在着调查对象单一和调查问卷内容简单肤浅的现象,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评价单位常常会一笔带过,使得民众参与效率低下。

1.3公众缺乏知情权公众的知情权受到损害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评价标准不够严格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评价标准不够严格的问题。

一些评价标准过于宽松,容易导致一些影响较大的项目被通过,从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些评价标准过于笼统,对环境影响的具体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2.评价过程缺乏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程度不够,导致评价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众对环评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被忽视,容易导致环评结果与公众的期望产生矛盾,最终影响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3.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在一些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中,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较突出。

评价过程中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数据收集和分析不够全面,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对环境保护产生误导作用。

1.加强评价标准建设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评价标准不够严格的问题,应加强对评价标准的建设和修订工作。

通过完善评价标准,明确环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使得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和严格,从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促进公众参与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应当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设。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众在环评项目中的参与权利,加强对公众参与的组织宣传和培训,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确保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尊重,从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针对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应加强评价过程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通过提升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评价标准、公众参与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等方面。

为了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评价标准的建设、促进公众参与和加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从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
2我 国公 众参 与环 保 出现 的 问题
2 . 1主 要是 个 人 浅 层 次 的 参 与 方 式
的制度。要想落实公民知 情权就必须实行环境行政公开的制度。另 外, 环境知情权从另一个角度可 以说是环境信息权 , 也是人们对本 国乃至全世界的国家法律法规 、 环境管理状况 、 自身环境状况 以及 世界环境状况等获得有关信息的权利 , 这个权利不仅是人民参与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对公 众参 与环 保 多提 出的对 策和 方法
威用仅有 的两个手 指 ,在五年时间里捡了六千多枚废弃 电池 ; 刘 本 、 立党为公 的新要 求 , 同时也是进行 社会主 义民主建设 的重要 德天在十 五年 间不 断为濒危 、稀有鸟类黑嘴鸥 四处奔走呼 吁, 功 途径 , 体现 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的巨大优势。
很多公众 参与环保 主要是 进行浅层 次 、 简 单的环保 行为 , 例 境管理的必要前提 , 同时也是环境保护中必要 的民主程序 。 如, 节约用水 、 节 约用 电等 日常生 活行为 。 但是 , 一些能够 产生一 4结 语 定效应 的且需要付 出金钱或 物质为代价 的环保 活动 ,公众极 少 我 国的环保公众参 与度 ,从一 定程度上 体现 出社会 和谐程 参 与。 度、 国家环保 水平和生态文明发展程度 。环境污染问题和人们的 2 . 2公 众参 与 的 制度 有 所 欠 缺
对于 国家政策 、 立法有较高战略深度的领域 , 公众不 能参 与其 中 ; 公众参 与缺乏实践 , 我 国政府 所主导 的一些参与程序 , 是 由环保 部 门亦或是各 级政府报 道政府 的决 定 , 让公众 了解 和掌握 , 让公 众通过听证会 以及论证会参 与其 中。但是 , 在最终的审议或报告 书中 , 并没有充分重视公众 的意见 , 公众 意见处理过于形式化。 环境保护 中所 提到的公众参与 , 也 能够将其 称为环境 保护的 . 1拓 宽 公 民 参 与 环保 的渠 道 和 路 径 民主原则 , 同时是环境法 中基本原则 之一 , 它指 的是 在环境保 护 3 从我 国现状 看 , 公众参与 环保 共有三个 方式 : 首先是 民间团 中的全部组织 、 社会群体 、 公 民能够享受 到保护生态 环境这项 权 其次是 公众根据 自身要求以及 愿望进行 利, 要履行 保护生态环境 的义务 。 我 国的公众 参与制度 , 又可以称 体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 ; 的环境保护行动 ; 最后是官方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在这三个渠 为环境保 护民主制 度亦 或是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 是指 在环境保护 公众参 与最主要渠道就是公 民个 人以及民间团体环境保 当中 , 全部公 民都能够享受 到保护环 境这项权 利 , 也 要履行环 境 道当 中, 但 对于现在 的中国来说 , 这一 比较薄弱一点 , 必须要从制 保护 的义务 , 都能够享有环境决策繁荣 和平 等参 与环 境保 护的权 护行为。 度 、 参 与程序 、 具体管理规则 以及法律等 方面积极扶 持 、 引导 、 培 利, 都应该 主动 自觉积极地参与和维护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 植, 为公众 的参 与提供活动的平 台 , 激发人们 的环保意识 , 切实保 1众 参 与环保 的现 状 护我们赖 以生存 的地球 。 目前 ,随着我 国工 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经济快速发展 , 出 3 . 2转 变 公 众 的 观 念 思想 国家要意识到公众有权利参与环保 , 法律 也赋予公众 这方面 现越来越 多的环境 污染 现象 , 对人们 的生活 质量 和生命健 康造成 严重 的影 响。人们对 于环保 的呼声越来越高 , 公众 的环保 意识也 的权利 , 各部 门和政府 都有 义务来保 护和回应 。单 单从 从环保方 越来越强烈 , 相继出现很多致力于环保 的组织 和个人 , 例如 , 潘娜 面保护公众参 与管理公共 事务的部分权 利 , 是执政为 民 、 以人为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不 深入 有些 部 门在公 众 参与 调查 时 ,对项 目的调查 内容 浮于 表面 ,仅掌 握 “ 三 图一表 ”简单信 息 ,甚 至有 愚弄公众 行为 。对拟 建项 目的公 示 ,
与中存在的 问题提 出了对策和建议 。
关键 词: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
二 、 公 众参 与的 目的
1 . 提高公 众的 环境意 识 ,吸 引公众主 动参 与环保工 作 公众 参 与环 评 ,能提 高公 众 的集 体环 境 意识 ,调动 公众 参 与环 保 的积 极性 ,转 变环 保 只是 政府 部 门职 责 的概 念 ,形 成全 民参 与环 保 、
关注 环保 的社会氛 围 。 2 增 强项 目合理 性 ,建立公众 对项 目的信任 度和 支持度 在 编制 环 境影 响评 价报 告 书 ( 表 )前 ,征询 公众 的意 见 、建议 和 要求 ,可 协助 项 目方或 环 评工作 组 更全 面的 评估 项 目中存 在 的环境 问 题 ,增强项 目的环 境合理 性 ,获 得更 广泛的信 任和 支持 。
内容过 于 简单 ,在项 目对 环 境 的危 害 、污 染情 况及 潜在 的 影响 等方 面 含 糊 其词 ,避 重 就 轻 ,使 没 有一 定专 业 知 识 的 公 众 只知 表 面 ,不 明
就里。
1 . 3 在 环评工 作 中,部分人 员对公众 的意见 不够 重视 ,认为 没有 理 论根据 ,不足 为信 ,导致不 可弥补 的损失
公众参 与是 建设 项 目环 境影 响评 价制 度的 一项重 要 内容 。2 0 0 3 年 9月 1日实 施的 《 中华 人民共 和 国环 境 影响 评 价 法》 ( 以下 简称 《 环 评 法》 ) ,首创性 的对 公众 参与 做 出明 确规 定 ,保障 了公 众的 合法 环境 权 益 。本文 就公 众参 与在 环境 影 响评价 ( 以下 简称 环评 ) 中的应 用及 实际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进行分 析 ,提 出强化 公众参 与 的对 策及建 议 。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工作的专业性不够高。

在一些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政府部门和专业评价机构共同承担,但是由于专业评价机构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评价工作的专业性不够高,评价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评价工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一些评价机构或者个人在进行评价工作时可能会受到当事人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偏向于一方,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深度不够。

在一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会存在评价范围不够广,评价深度不够深的情况,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全面性。

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不够。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项公众参与的工作,但是在一些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程度不够,缺乏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导致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专业化培训。

对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确保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建立独立的评价机构。

建立独立的评价机构,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确保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评价工作的范围和要求,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公众参与。

在评价工作中加强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工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p r o b l e ms f o p u b l i c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i n E I A s u c h a s t h e r o l e o f p u b i l c p a r i t c i p a i t o n b o u n d a r y we r e i n i f n i t e l y ma g n i i f e d,p a r t i c i p nt a s we r e n o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a n d hc k v a r i e t y . Mo r e o v e r ,t h e a r t i c l e p u t f o r w a r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nd a s u g g e s t i 0 n s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f o
H U A N G Q i n g .C A O Y a n
( 1 . S i c h u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p p r a i s a l C e te n r , C h e n g d u 6 1 0 0 1 5 ,C h i n a ; 2 .T h e I T E l e c t r o n i c s
p u b l i c f e e d b a c k .
Ke y wo r d s: E n v i on r me n t a l i mp a c t ss a e s s me n t ;p u b i l c p a r t i c i p a i t o n ;e n v i r o me n n t a l ma na g e me n t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逐渐提高,公众参与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剖析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了环评工作更好的开展,需要对公众的参与意识进行提升,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工作,促进环境信息的公开,保证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是重要的环节,这项工作主要是指在项目前期开发和施工过程当中,建设单位、环境主管部门、环评单位公开项目基本情况、环境影响等信息,让公众尤其是可能受影响公众能够对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发挥出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监督作用,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能够符合环保要求,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

1 公众参与的必要性1.1 能够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到环境评价当中去,能够更好对项目进行协调,从而降低或减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这样也能够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技术上的缺点进行弥补,使在建设项目中对于环评的相关预测能够更好的分析和完善,保证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将其对环境的影响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2 能够帮助企业避免环境纠纷科瑟是西方社会学冲突学派中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种观念就是:冲突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无论是任何项目还是工程,其中存在的冲突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将这些冲突能够公开,从而更好的针对项目提出合理建议,这样才能够将冲突的负面影响变成正面的,而公众作为项目中的重要主体,对周围的环境非常了解,因此,如果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去,能够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更加充分,也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形成更好的保护作用。

2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2.1 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公开,能够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能够让公民自愿的去参与的前提条件,在民主社会中,信息的公开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和相关条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信息的公开只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内容,但是从公众参与的实际情况来说,对于环境信息的获取,还是对项目的了解程度,都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自身的生活环境总是会受到影响,那么政府和相关的部门作为环境评价工作中的主体,有进行信息公开的责任,那么在这项工作中,什么样的信息是可以公开的,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让公众去了解,如何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去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仍需要进行制度化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对工程项目在建成和投产之后,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方便地制定出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和预防措施。

而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存问题;解决方法1.环保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临的挑战1.1.缺乏专业人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实际过程中,是需要有关部门和专业人才充分参与到其中的,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相关工作与工作内容都得到合理且明确的划分,同时也能够保证权力和责任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可以保证所有的工作环节都可以更好地进行配合,而且相关责任是可以给到专业工作人员的。

但是,结合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进行状况来看,当前我国相关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尤其是缺少专业团队的支持,这就使得整个工作环节的专业性不达标,甚至还会出现部分第三方环境机构的资质还存在不达标的状况。

以上这几种状况,都有极大的概率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还会导致各种危害和问题频发。

就比如说,一些资质不够的企业在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只单纯地推动整个工作进行运转,而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就导致工作人员自身没有掌握专业的工作知识,以及综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会严重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整体质量,甚至会对整个工作的效果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1.2.公众参与度较低在进行环境保护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始终坚持履行公众有效参与到其中的这一重要原则,主要是为了将相关工作的顺利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以及要将信息的对称性进行一定的提高。

然而事实上,在具体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大众的参与积极性是比较低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大众没有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这一工作与个人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使得大众无法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工作,也就无法配合相关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评估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重视,同时公众参与也被认为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公众参与的定义及意义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立项和实施过程中,对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的保障。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认同和支持,促进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和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1.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文化、人类活动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影响因素。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和观念不尽相同,这直接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程度。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个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较弱,而在西方文化中,社区参与和个人自愿行动的意识较强。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指环境影响评价活动所涉及的经济影响因素。

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可能会对当地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这会导致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态度和意见不同,影响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质量。

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指环境影响评价活动涉及到的政治影响因素。

政治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公众参与的质量和程度。

例如,政府领导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的态度和决策可能会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公众参与的程度。

4.知识、教育和信息因素知识、教育和信息因素是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识、教育以及信息来源。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质量。

例如,受过教育的公众会更关注环境问题,因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更深。

三、如何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程度1.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政府应鼓励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此增强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政府和项目承建方应及时公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信息,同时提供适当的交流和讨论机制,以便公众获得项目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很复杂的,而且有着明显的系统性。

而增加公众参与度有利于更好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内涵,改善我国现今的环境状况,使得环保机构可以更加高效的开展工作,在整个环境治理工作中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本文论述了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度渐渐提高的过程,指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措施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将公众参与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且公众参与对于工作技术评估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针对公众参与开展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且需要将项目进程与环境联系起来,以促进公共参与程度的提升,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仅如此,公众参与程度的提升对于规范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公民意识的觉醒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以下主要围绕着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一、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中的积极作用第一,环境评价所针对的一般都是对环境有不良作用的项目工程或者是公共政策,这势必对公众的利益产生影响。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公众作为参与方的知情权。

将此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公众参与环境评价是其固有权利,这个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

第二,公众的参与可以提升评价工作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采用公众评价的方式本身就是民主性的体现,且在此期间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维护,且公众的督促也能够使得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工作。

二、我国环境影响公众参与工作中的不足(一)公众参与没有明显的边界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入公众参与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平、公正,但实际工作期间却可能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基本的公正性得不到保障,这使得整个环评工作的质量都大打折扣。

(二)环评单位未严格按照规范组织公众参与工作第一,环评企业的调查对象一般都是企业或单位法人,往往忽视了区域,而问卷调查工作一般都是由居委会完成的。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效力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效力分析

107中国航班气象与环境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CHINA FLIGHTS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效力分析李雪菲|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民主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已实施了十余年,本文针对公众参与工作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今后仍需不断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有效性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众参与原则基本上渗透在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整个框架内。

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继而对公众的生活质量也会产生影响,而公众对其活动周边的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具有充分的知情权,并有权利参与决定是否接受这种变化[1]。

作为项目建设方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公众之间双向交流的重要方式,公众参与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效的影响举足轻重。

2002年我国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法》,这部法律中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但没有具体操作层面的详细规定。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其中对环境信息公开、公众意见的征求、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部暂行办法在我国实施运行了12年,至2018年生态环境部再次进行修订公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开展的十余年间,逐渐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的模式,但随着公众参与工作的流程化,也暴露了公参问题被泛化、公众意见反馈机制不健全、意见真实性存疑等一些突出问题,对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流程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属于限制开工的前置性文件,环评工作开展的时间非常有限。

若遇到重大项目工期节点紧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时间十分受限。

按照相关办法规定,公众参与工作的公示时间不得压缩,因此公众意见调查、回访及反馈的时间并不充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 第4期2009年12月黑龙江环境通报Heil ongjiang Envir on mental JournalVol 133No 14Dec 2009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问题分析马 彪(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摘 要: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产生、发展,公众参与应遵循的过程,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63X (2009)04-0050-03Ana lysis on Proble m s of Publi c Parti c i pa ti on i n Env i ronm en t a l I m pact A ssess m en tMa B iao (Envir on mental Pr otecti on Sciences I nstitute of Hei L ongjiang Pr ovince,Harbin 151000)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on f or mati on,devel opment and p r ocess of public partici pati on in envir on mental i m pact assess ment,puts for ward p r oble m s of public partici pati on in E I A 1Key words:Public partici pati on;Envir on mental i m pact assess ment收稿日期:2009-09-25第一作者简介:马彪(1964-),男,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1 公众参与的产生、发展111 公众参与的概念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建设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公众之间建立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特别强调的是,项目各方同公众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具体地说,让与建设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广大公众、团体参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引导他们从个人切身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发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对直接受工程影响的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公众意见征询,将公众意愿反映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请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在实施中予以足够重视,减少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负面社会环境影响,从而提高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工程建设发挥长远的效益。

112 公众参与的产生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在此后逐步形成。

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让公众忍无可忍的地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首先爆发了环境主义运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快就形成了大规模的公众参与。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此后,众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建立了适合各自国情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69年,美国在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国家环境政策法》时就已开始注意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听取受影响者的意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78年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程序中也提出了公众参与的内容;1981年10月,世界银行也将公众参与作为它的一项政策予以实施,并将其写入《工作运行指令》中;1993年3月,亚洲开发银行也提出了公众参与方面的要求,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将公众参与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众参与概念已深入人心。

公众参与越来越被认为是许多环境政策起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在通过地方政府和社区团体来鼓励推动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衡量环境民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公众参5与环境保护管理的程度。

我国是1973年开始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但当时并未引入公众参与的概念,到1991年在实施亚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时才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问题。

此后,公众参与就逐步成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应设有专门章节予以表述”“公众参与工作可在评价大纲编制和审查、报告书审查阶段进行”。

1996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等单项法中也规定了公众参与方面的内容。

将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一条和第二十一条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并将其法律化。

2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211 公开环境信息(1)建设单位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分二次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期限不得少于10d。

①第一次:在《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建设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d内,向公众公告项目概况、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公众联系方式等信息;如在当地的广播、电视、报纸及政府网站等方式上发布信息公告②第二次:建设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通过当地政府地网站向公众公告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等,同时在特定场所及在政府网站上设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的链接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

(2)征求公众意见建设单位应当在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被征求意见的公众必须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

建设单位通过适当方式,向提出意见的公众反馈意见处理情况。

公众可以在有关信息公开后,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按照有关公告要求的其他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负责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意见。

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未采纳应附具说明。

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311 环境信息公开不充分公众获取有关建设项目的信息量简单、含糊,或者片面宣传,使公众只了解到该项目带来的好处,而对其带来的环境危害介绍的很少。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内容过于专业,不利于理解。

一般信息公开方式选择在相关网站发布信息公告,公众的上网率不是很高,同时公众也不知在那个网站公布信息,只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时才对项目有简单了解,导致公众对项目不了解或对项目的有关信息掌握的不够准确,提不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明确表达个人观点。

312 征求意见流于形式被征求意见公众的选择没有明确界定,受影响较大的公众群体往往被遗漏了,不注重参与对象的代表性,使得项目对环境的真实影响不能反馈,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为两种基本参与方式:问卷调查和听证会。

相对而言,通过新闻媒介、报纸、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的则很少,而主动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实施主题提出书面意见的少之又少,公众意见反馈的渠道不畅通。

而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不够全面,专业性过强,调查问题针对性差,对每一个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都用这张表进行公众参与调查,使公众参与的针对性差,无法给公众有力的指导,公众无法准确地回答调查问题,这势必会导15致公众调查结果的偏颇。

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把公众参与章节当作陪衬内容,大多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众调查统计结果中没有反对人数的比例,即使有,也无反对的具体意见。

即使公众有意见,对决策本身也没有影响,这样往往使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公众参结果不能在媒体及公开场合公布,公众不清楚他们提出的意见究竟如何落实,尤其是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落实,作为公众参与监督机制的环境影响评价后参与根本就没有,公众参与应有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4 现存问题分析和探讨41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有效的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骤和先决条件。

采取各种为公众易于获取的渠道发布信息,使更多的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

信息公开可以通过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

在公众居住地周围张贴布告是公众了解建设项目环境信息的首选方式,其次是广播、电视。

412 有效的参与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参与对象。

对象选取时,在范围、人数及背景确定等方面力求合理。

受调查的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应占绝大多数,至少应不低于受调查总人数的70%,非直接受影响人群的意见因没有受到利益的扭曲而更趋真实,他们的意愿也不容忽视。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强调项目各方同公众之间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性,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形式,使公众的意见得到真实全面的表达。

电话热线、意见箱、电子信箱以及社会调查等形式易于操作实施。

对那些对环境影响明显、环境敏感性大、公众反应强烈的建设项目,应该召开座谈会、公众意见听证会、公众监督评议会等,面对面听取公众的意见,直接回答公众的提问,记录公众的合理化建议。

开展专家访谈,征求专家对于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措施的意见,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

对公众意见进行总结与归纳,客观、真实地体现公众群体的意见,以保证公众参与意见的客观公正。

对公众意见所作的处理的说明,不仅写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还应向公众公开,以便公众监督,使公众知晓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是否得到公正客观的反映。

同时对反馈信息合理处理也能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1〕李丽珍,马兰,刘年丰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现状及其改进建议,云南环境科学,2005,24(增)1〔2〕李文,马友华,胡宏祥,项磊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探索与思考,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4)1〔3〕程子君等,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不足及原因探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8)1〔4〕张传秀,宋晓铭,浅析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化工环保, 2003,(5)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