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鉴赏与课后习题答案.doc
5 七律·长征(部编版)含答案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解释词语。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 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5.。
《七律长征》课后练习
班级
一、给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乌蒙磅礴走泥丸()
3、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姓名
等闲: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走:①走路;②跑;③滚动。
寒:①冷;②害怕;③穷困。
《七律•长征》课后练习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背诵《七律.长征》,把诗句补充完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想一想,写一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这首诗表现了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什么精神?
五、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不到长城非好汉”,表达了毛泽东和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 的决心。
2、查资料或请教老师,了解这首词中的长缨”和苍龙”各指什么。
参考答案:
一、1、等闲:①平常
2、走:③滚动。
3、寒:①冷。
四、答:《七律长征》这首诗表现了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畏艰难险
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字词,并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古代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展卷观赏,人随景移,引人入胜。
那景色或江水翻腾,或山峦逶迤.(yí y ǐ),或yún yá()竞秀。
画中不仅有气势磅.(bàng páng)礴之景,还有渔歌唱晚、dù()口垂钓的闲情逸趣,这幅画不愧是传世精品。
二、词语理解。
1.“金沙水拍云崖暖”中“云崖”的意思是。
与“悬崖”相比,“云崖”更能体现出。
2.“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的意思是。
“万水千山”的意思是,这里的“万”“千”都是虚指,形容很多。
下面词语中也含有数字,其中不是表示虚指的是()。
A.烟花三月B.一日千里C.十全十美D.百炼成钢三、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于句中的一“暖”一“寒”,下面理解正确的有()(多选)A.从“暖”和“寒”可以看出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是在不同季节发生的,从侧面反映出红军长征历时之长。
B.一“暖”一“寒”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还写出了人们的心理感受。
C.作者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感觉进行对比,突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D.“暖”字形象地概括出巧渡金沙江后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从诗句中的“逶迤”“磅礴”等词语,我感受到山的。
作者把五岭山脉、乌蒙山分别比作和,写出了山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诗句的意思是。
从诗句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精神。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是围绕一个“”字来展开的,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
”四、回顾诗歌,完成练习。
1.下面是对朗读这首诗歌的理解,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时要突岀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题答案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
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这两句诗写山。
“逶迤”“磅礴”原本是表现山之高大蜿蜒,可作者笔锋一转,这险峻的山,在红军看来,却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两句诗的前半句都是写自然条件的险恶,后半句都是写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豪情壮举和英雄气概。
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
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这两句诗写水。
从中可以感受到“巧渡金沙江”时的喜悦、“飞夺泸定桥”时的悲壮。
“暖”字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寒”字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2020-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5七律·长征字词模块一、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逶迤..(w____ y____) 岷.山(m____)磅礴..(____ánɡ____ó)二、查字典。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渡度( )假( )河程( )高( ) 摆( ) ( )口句子模块四、品析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诗列举了长征途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战役。
(2)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字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五、(一)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习题含答案
七律长征习题含答案《七律长征》习题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3.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ní wán wū méng()()()()4.我会用一字组多词。
腾()()()(){颜()()()()闲()()()()5.我能快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没有错字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正)(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4)积累积聚积极积攒()6.对号入座(同音字填空)。
>(1)xiàn 贡()呈()()入界()(2)jìng 究()()赛清()洁()(3)yōu ()秀()久()愁清()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只等闲:·磅礴云崖尽开颜:云崖暖:铁索寒: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 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六年级上册 语文 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最后页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最后页有答案)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 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及答案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及答案一、请用“组字法”记忆生字。
ní wán wán1.“九”加上一点就是()()的()。
pánɡ bó bó2.“石”加上“薄”就是()()的()。
mín shān mín3.“山”加上“民”就是()()的()。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征()┌委()┌薄()└证()└逶()└礴()┌闲()┌拖()┌岷()└闭()└迤()└眠()三、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闲:①没有事情②与正事无关的③不在使用中1.他俩正在闲谈。
()2.下午我闲着,你来吧()3.别让机器闲着。
()颜:①体面②脸上的表情③颜色4.三军过后尽开颜。
()5.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四、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六、课内阅读,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哪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3.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4.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红军。
5.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一、泥丸丸磅礴礴岷山岷三、1.②2.①3.③4.②5.③四、1.七言毛泽东2.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险阻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六、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五岭”“乌蒙”不畏艰难、乐观向上4.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之情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5.过雪山尽开颜。
5 七律长征课件及课后题参考答案
寒”的鲜明对比。要体现出虽然江河险峻, 山峦巍峨,但红军战士却不畏艰险,勇往 直前,乐观向上的精神。
朗读最后两句诗时,语调高昂,要读 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尤其是结尾的“尽开 颜”三个字,朗读时要一字一顿,高昂有 力,形成全诗感情的最高峰。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颔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尾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多音字
jǐn
jìn
尽( )管他不接受这个意见, 我还是要尽( )力去完成这个项目。
多音字
hènɡ
hénɡ
这个人把车横( )放在马路中
间,还蛮横( )地指责路人,简直
是无理取闹。
书写指导
lǜ
yá
这两个字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 还要注意不同位置横画的长短不同。
2. 诗歌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 难”图?
3. 最后一句以“尽开颜”收篇有什么好处?
1. 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总领全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 程中的千难万险,毫不畏惧,勇敢顽强。
“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 艰难险阻。
“等闲”为“平常”之意,由此可以 看出作者将困难轻轻一描,与“不怕”形 成呼应,“不怕”和“只等闲”是从两个 不同角度显示出红军战士蔑视敌人,藐视 困难的态度,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 英雄形象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课外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5七律·长征(课后配套习题及答案)
第一课时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七律.(lù)云崖.(yá) 等闲.(xián)B.逶迤.(yí) 铁索.(suǒ) 泥丸.(wán)C.长征.(zhēng) 磅.礴(páng) 磅.秤(páng)D.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二、比一比,再组词。
证()涯()岷()丸()证()崖()眠()执()二、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一课时一、B二、证明征用天涯山崖岷山睡眠丸子执着三、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二课时一、默写填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这首诗的颈联是,。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
二、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第二课时一、1.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1.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豪迈气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5课《七律_长征》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七律·长征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长征》朗诵录音。
电视剧《长征》片段。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2】1.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课件3】(长征行军图片。
播放诗歌朗诵录音)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了解历史,导入新课,使学生先进入一种学习氛围,能够有激情地进入到学习中去。
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
(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新课教学()分钟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5《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七律长征阅读精选含答案
【译诗】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ní wán wū méng(逶迤)(磅礴)(泥丸)(乌蒙)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只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七律 长征》阅读答案及赏析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七律•长征毛泽东发表时间: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首联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风貌?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2、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具有哪些含义和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了“不怕”“远征难”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2.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简析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20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二单元主题:革命岁月
5.《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这本诗写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全诗生动地概述了。
5000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后题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答:朗读时首先要注意语气的变化。
2.读一读,说说语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连绵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这两句写山逶迤磅礴,原本是表现山之大。
可作者笔锋一转,这险峻的山,在红军看来却不是翻腾的细小的波浪和脚下巩固的小泥球。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喘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从中可以感受到巧渡金沙江时的喜悦,飞夺泸定桥时的悲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注解: (3)主题思想: (3)鉴赏: (3)第1课时同步练习 (6)第2课时同步练习 (7)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诗词赏析《七律长征》附答案
诗词赏析:《七律长征》附答案
诗词赏析:《七律长征》附答案
诗词赏析: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这首诗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长征宏伟壮阔的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个场面。
(2分)
7、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的十分贴切而意味
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2分)
8、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
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
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
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
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里,
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请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分)
6、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7、如”寒”既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又反衬红军战士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8、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鉴赏与课后习题答案
编辑:
指导:
日期:
《七律长征》鉴赏与课后习题答案
鉴赏:
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
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课后习题: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
浪。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情感: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情感:“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