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考试财税税收辅导第一章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 第1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  第1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第1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1、充分就业目标中的“就业”是指()。

A、国家安排工作B、国家单位就业C、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D、劳动【答案】C【解析】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做。

这里的的“就业”即工作或劳动,是泛指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

2、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财政预算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A、收支平衡政策B、赤字政策C、结余政策D、积极财政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稳定职能。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3、财政的“内在稳定器”主要有()。

A、统一的流转税制B、累进的所得税制C、社会保障支出D、预算平衡政策E、有差别的财产税【答案】BC【解析】财政“内在稳定器”表现在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制度安排。

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

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

具体包括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

4、经济稳定的含义包括()。

A、充分就业B、个人收入稳定C、物价稳定D、国际收支出现较大的顺差E、银行利率的稳定【答案】AC【解析】经济稳定通常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D选项虽然说的是国际收支的问题,但叙述不准确。

5、下列关于财政分配目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B、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可分割性”C、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D、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须付出少量的费用【答案】B【解析】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它是向社会公众共同提供的,而不是向某个人或集团提供的。

而满足个人需要的产品,其效用具有可分割性。

税务师第一章知识点

税务师第一章知识点

税务师第一章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税务师第一章知识点- 税法基本原理》①基本定义:税法基本原理就是关于税收法律的一些基础的原则性的东西。

比如说税收咋定义的呢,税收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相当重要呢,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是整个税务知识大厦的基础。

如果这个不理解清楚,后面更复杂的税收计算啊、纳税申报啊啥的,都会晕头转向的。

③前置知识:需要对国家职能有个大概了解,要知道政治权力是怎么回事。

就是像警察维护治安就是国家职能的一种体现,而国家有权力制定一些规则来收税用于维持这些职能。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知道为啥交税,怎么交税才依法依规。

比如说我朋友开个小店,他得知道税是国家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啊、教育啊这些的,他交了税也是在为社会做点贡献,同时也知道自己该按什么标准去纳税,避免少交被处罚,多交自己吃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站在整个税务师知识体系的最前端,就像一个入门引导员,后面的各种税法知识都是在这个基本原理的框架下延伸发展的。

②关联知识:与后面要学的各种税种,如增值税、所得税等都息息相关。

就像树根和树枝的关系,根基打好了,树枝才能健康生长。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理解税收的本质和各项原则的内涵。

比如说税收法定原则,理解为啥啥都要依法呢,因为这个就像游戏规则,大家都得按规定来。

关键点在于要能准确区分不同原则的特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是必考的基础内容。

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或者简答题,比如问税收的定义,或者简单阐述某一税收原则。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像税收的概念,前面我们说了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

但是要和收费区分开来,收费可能是有特定服务对应的,而税收是一种普遍性的财政收入来源。

②特征分析:税收有强制性,就像你出门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国家让纳税,你就得交,没商量;有无偿性,交上去就不是你的了,不像买东西还能得到商品;还有固定性,按照规定的比例或者额度收。

初级财政税收精讲班第1讲讲义

初级财政税收精讲班第1讲讲义

初级财政税收精讲班第1讲课件讲义(考试吧职业教育在线)初级财政税收精讲班第1讲讲义财政现象和起源财政现象和起源前言一、关于经济师考试的介绍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通过考试成绩合格的学员,可以获得相应级别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表明该学员具备担任相应级别的经济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这一资格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有效的。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分别是经济专业初级资格和经济专业中级资格。

初级资格含经济专业技术职务中经济员和助理经济师任职资格;中级资格指经济专业技术职务中经济师任职资格。

初级资格考试设有两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

其中《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管理学、市场营销和法律等六部分内容。

《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人力资源管理、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等12个专业,其中运输又分为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四个子专业。

考生可从中任选1个专业或子专业报考。

二、关于本科目考试的说明:1.属于全国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为取得经济员和助理经济师任职资格所设置2.考生如选择报考财政税收专业,需同时报考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和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和实务两门考试;3.题型题量:单选60道,每题1分;多选20道,每题2分;案例分析20道,每题2分;总题量100道,总分值140分。

4.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一天内进行。

今年的考试时间为11月7号(星期日)。

上午进行专业知识与实务科目考试,下午进行经济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

各科试卷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笔试形式。

考生应考时可携带钢笔或圆珠笔(黑色或蓝色)、2B铅笔、橡皮。

5.近年来考试合格标准:2009年为84分,2008年为84分,2007年为84分,2006年为84分,2005年为75分,2004年为75分,2003年为70分,普遍高于或等于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的标准,等于或者低于中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的标准。

经济师《初级财税》讲义个人所得税

经济师《初级财税》讲义个人所得税

经济师《初级财税》讲义:个人所得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纳税义务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没有住所而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征税对象: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4、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5、劳务报酬所得;6、稿酬所得;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利息、股息、红利所得;9、财产租赁所得;10、财产转让所得;11、偶然所得;12、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二、税率:个人所得税按所得项目不同分别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2、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35%。

3、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4、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实际税率为14%。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储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后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计税依据�D�D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1、对于在中国境内任职、受雇的中国公民,其每月工资、薪金收入额允许减除2000元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对于以下四种人员,其每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在统一减除2 0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允许减除2800元的附加减除费用:(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4)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

2016无锡经典财税初级经济法第一章 总论讲义

2016无锡经典财税初级经济法第一章  总论讲义

相约2016会计职称考试,经典财税与你同行!实行无纸化考试,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共计3.5小时,其中《经济法基础》1.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

第一章总论本章是全书的基础,比较抽象,考点碎,涉及面广,学习本章要求考生理解记忆。

预计2016年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为主,考核不定选择题可能性较小(不排除与其他章节内容结合)。

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不是超阶级的产物,不是社会各阶级的意志都能体现为法,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判断题】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2015年)【答案】√【多选题】根据规定,法的特征包括( ) (2014年)A.强制性B.规范性C.利导性D.国家意志性【答案】ABCD【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2008年)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答案】B【解析】法只能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09年)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案】ABCD【判断题】法是通过国家制定和发布的,因此国家发布的所有文件都是法。

()『答案』×二、法律关系(★★★)【解释】法律关系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章章(1)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章章(1)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第一节财政产生的条件第二节市场效率、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三节财政的概念与特征第四节财政的职能第一节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怎样产生↓财政的含义知识点: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人们过着原始群居的生活,单独的个人不可能取得维持生存的物质资料,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生产劳动,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国家,也不可能产生财政。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社会分工,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标志人们不再是直接为了自身的消费而生产,还进行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

人们的生产劳动所创造出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外,还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剩余产品,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补充】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末期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从狩猎、采集者中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

三次大分工奠定了以后社会分工的基本格局,并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题】下列关于财政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财政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B.财政产生于奴隶社会C.财政产生于封建社会D.财政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财政产生的条件。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生产劳动所创造出的劳动产品。

知识点: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多,各个家庭逐渐脱离氏族群体而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私有制社会由此产生。

战争中的俘虏被保留下来,为奴隶主创造剩余产品形成奴隶,处于优越地位的公共事务组织者利用职权霸占土地掠夺公共财富逐渐成为剥削他人的奴隶主。

社会的发展产生阶级以后,阶级斗争也随之发生。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

前言一、教材主要框架结构第一部分:教材主要框架结构财政部分: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第八章政府非税收入第九章公债第十章政府预算管理税收部分: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第五章货物和劳务税制度第六章所得税制度第七章其他税收制度第二部分:试题特点(一)考试题型题量全卷共计100题,满分为140分,所有题型均为选择题。

三、考核重点——税收部分(教材的第四章-第七章)四、学习方法及复习建议2.习题班阶段。

目标是提高做题技巧,通过将各个考点的练习题进行训练,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在这一阶段可以适当提高题目难度。

每做完一道题要争取掌握住一个或多个知识点。

通过做题,总结解题思路与解题应注意的问题,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这阶段可将自己以往所做各章的同步练习再重复一次,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3.冲刺班阶段。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可能的考点进行重点强化。

通过模拟题的训练,体验实战的感觉。

二、增值税的纳税人(二)特殊规定(4)2017年7月1日(含)以后,资管产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资管产品管理人为增值税纳税人,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

对资管产品在2017年7月1日以前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未缴纳增值税的,不再缴纳;已缴纳增值税的,已纳税额从资管产品管理人以后月份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

资管产品管理人,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养老保险公司。

资管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信托(包括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私募投资基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股债结合型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等。

三、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三)销售服务1.交通运输服务(4)管道运输服务自2018年1月1日起,纳税人已售票但客户逾期未消费取得的运输逾期票证收入,按照交通运输业缴纳增值税。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高频考点(完)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高频考点(完)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高频考点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高频考点1: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例题】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

A .资本主义B.封建制度C . 社会化大生产D . 国家『正确答案』:D高频考点2:市场效率市场→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

决定市场规模和容量的因素有:购买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

高频考点: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高频考点3:市场失灵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完全竞争状态是不存在的,因为其四个条件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全社会的各项需要并非都能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

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低效率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市场仍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

非排他性: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垄断(1)造成垄断的原因:技术进步;市场扩大;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2)垄断的影响:一旦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补充】垄断(Monopoly)的含义: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

财政的概念与特征高频考点4: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公共物品的特征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灵的,它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因此这就决定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经济讲义所得税制度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经济讲义所得税制度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经济讲义所得税制度所得税制度第一节企业所得税一、概述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征税,是针对整个企业的利润征税。

对纳税人在一年纳税年度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减去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后的余额征收的一种税,属于收益类税收的一种二、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1、居民企业应当就其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即: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2、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三、税率(一)法定税率居民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中国境内的所得,法定税率为20%。

(二)优惠税率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中国境内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原则1、权责发生制为原则2、税法优先原则。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三)亏损弥补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五、收入确认(一)收入总额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

1、销售货物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入;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接受捐赠收入;9、其他收入。

(二)不征税收入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012年《初级财政税收》预习辅导(一)

2012年《初级财政税收》预习辅导(一)

一、财政现象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财政现象,人们总是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着财政活动。

人们参与财政活动,都是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财政的起源
国家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一)原始公社制度下,没有独立意义的财政
(二)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样就为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处理原始公社内部事务的氏族组织逐步地演变为国家。

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就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就是财政分配。

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奴隶制国家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例题1】财政产生于()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
解析:教材第五页内容。

【例题2】国家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国家的出现
C. 剩余产品的出现
D. 阶级的出现
E.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答案:ABCD
解析:财政产生的条件分为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两大类,共五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税税收辅导第一章(6)
经济稳定职能
(一)经济稳定的含义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做。

在各种所有制、各行各业的劳动,均属就业范畴。

这里的"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就业人口全部都就业了,而是指就业率(已就业人口占全部应就业人口的比率)达到了某一社会认可的比率,比如95%、97%等等。

2.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只要物价上涨的幅度是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比如年上涨率在3% -5%,即可视为物价水平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

经济稳定,是在经济适度增长中的稳定,即动态稳定,而不是静态稳定。

因此,经济稳定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就是指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二)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财政在这两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结构平衡,实际上是个资源配置问题,前面已进行了分析,这里着重对财政在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方面的手段加以分析。

1.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调节
这主要是通过作为财政收支计划的国家预算来进行的。

1 / 1
(1)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
(2)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
(3)当社会供求总量平衡时,国家预算应通过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与之相平衡。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

(2)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的安排上。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