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法律史》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法学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64学时 4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国历代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批判地吸收与借鉴传统法律的精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理解;为学习各部门法奠定法史知识基础,更好地领会和贯彻我国的现行法。
二、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与司法状况,包括各种类型政权的司法机关、司法体制、诉讼制度、狱政管理等;
2.理解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思想、掌握立法活动、立法成果、总结法律原则和法制特点;
3.能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历史上法律发展变革的原因,认识历代统治阶级如何利用传统法律为其服务,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先修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1.课程教学重点:
(1)中国法律史兼具法学与史学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史带法,互利互导;
(2)从纵向宏观把握中国法律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从横向微观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
2.课程教学难点:
(1)中国法律史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广,专有名词多,涉及历史典籍诸多;
(2)科学把握中国法律知识层次和法制理论阐述的深浅度。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律史的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感情和学习兴趣。
把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或重点内容制作成互动环节,采取课堂讨论、课后自学或者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法进行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法律发展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科研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料。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法律史的内涵、研究范围及意义(2学时)
1.教学内容
(1)中国法律史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2)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3)学习中国法律史的意义与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中国法律史的内涵;
(2)难点: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夏朝的法律制度(2学时)
1.教学内容
(1)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及其特点;
(2)夏朝奴隶制法律制度的形成;
(3)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夏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司法制度;(2)难点:夏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制和司法制度。
第二章商和西周的法律思想与制度(4学时)
1.教学内容
(1)商朝的立法思想及主要法律;
(2)商朝的军事法规、行政法规、刑事法规、民事法规的主要内容;
(3)商朝的司法制度;
(4)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法律形式;
(5)西周时期的“礼”与“刑”;
(6)西周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制度。
2. 重、难点提示
(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度;西周的礼及礼刑关系;西周时期的主要刑罚;(2)难点:西周的“以德配天”的法律思想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4学时)
1.教学内容
(1)春秋时期的经济改革、主要立法、公布成立法的论争和意义;
(2)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3)战国时期的立法概况;
(4)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
(5)战国时期秦国的法律制度。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春秋时期主要立法和公布成文法的意义;战国时期《法经》的主要内容、特点;
(2)难点: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和立法活动;《法经》的制定和历史意义。
第四章秦朝的法律思想与制度(4学时)
1.教学内容
(1)秦朝的立法思想与制度;
(2)秦朝的刑事法规、民事法规、经济法规、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
(3)秦代的司法机关、主要诉讼制度、监狱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秦朝的刑事法律制度;
(2)难点:秦朝刑罚的种类及定罪量刑的原则。
第五章汉朝的法律思想与制度(4学时)
1.教学内容
(1)汉朝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
(2)汉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
(3)汉朝的司法诉讼制度。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汉朝的刑事法律制度、婚姻家庭继承制度;
(2)难点:汉朝“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及汉朝的主要罪名。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6学时)
1.教学内容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思想、主要立法、法律形式和法典体例的发展变化;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主要内容;魏晋律学与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体例的变化,确立的重要的刑法原则,罪名的变化,司法机关的变化;
(2)难点:魏晋律学与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七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5学时)
1.教学内容
(1)隋朝的立法思想、立法概况、隋朝改进司法的措施;
(2)唐朝的立法思想、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制度;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唐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制度;(2)难点:唐律的内容及历史地位。
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6学时)
1.教学内容
(1)宋朝的立法思想、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制度;
(2)金的立法思想、立法概况、辽金司法、监察制度的概况;
(3)元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制度。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宋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元朝的立法制度;
(2)难点:宋元的司法监察制度。
第九章明朝的法律思想与制度(5学时)
1.教学内容
(1)明初立法思想和立法过程;明朝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2)司法机关的设置和发展变化以及诉讼制度的特点;
(3)明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机关。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明朝在立法上的发展变化和会审制度;
(2)难点:明朝“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刑法原则。
第十章清朝的法律思想与制度(上)(4学时)
1.教学内容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立法思想、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制度;2.重、难点提示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司法制度、清末的宪法性法律和刑事立法、清末的司法制度;第十一章清朝的法律思想与制度(下)(4课时)
1.教学内容
清末的立法制度、宪法性法律、政权组织法与行政管理法、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商事立法、司法制度;
2.重、难点提示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第十二章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6学时)
1.教学内容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思想、立法制度、宪法性法律、主要法令、司法制度;
[4] 《中国法制史》(第五版),张晋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
[5] 《中国法史导论》,黄源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6]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三版),张晋藩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