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课文的突破口,聚焦语言文字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求课文的突破口,聚焦语言文字训练摘要: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或是在表达上,或是在构篇上。教师要善于从中寻找突破口,通过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扎扎实实地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取得言意兼得之效果。

关键词:教学价值;突破口;语言训练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是很丰富的,但是,课堂是一个常量,我们既不能文本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因此,文本细读还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文章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

位置,从诸多的教学价值中选择适当的核心价值点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如此,就能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题、警句、过渡段、语言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从文本中寻找突破口。

如苏教版十一册语文《爱之链》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学生一读就懂,并不复杂。如果还要在思想内容上花时间,所讲的必定是学生已懂的,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而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却仍然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如生词的默写与书写,语言

的描写,环境的烘托等,学生处于似懂但未必真懂、似会但未必真会的状态,所以需要专门的训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去练。

【案例】

1.出示人物的两段语言描写。

2.指名读。

师:读得流畅很容易做到。“言为心声”,要读懂人物的内心就不简单了。

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好不好?

出示方法:品读语言,首先要弄清楚这个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默读,画出相关句子,体会)

3.交流语言描写。

(1)在冷风中微微发抖;紧张地闭上了眼睛。

(2)凄凉(我们还要关注一个细节,此时乔依的心情)

哪个词语写出了乔依当时的心情?(凄凉)

理解:凄凉,注意看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两点水)两点水的字还有哪些?(冰、凉、冻……)读这些字有什么感受?(冷)是啊,凄凉的凄就是寒冷的意思?

他的心情为什么会这么凄凉?

(工厂倒闭、妻子怀孕了,这意味着……这怎么不是雪上加霜?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此时的乔依家境穷困,又失业了,孩

子又快生了。你能读出凄凉吗?齐读这一个句子。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一段还有一段环境描写,谁来读

一读?

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当时的环境怎样?(凄凉)

师:凄凉的环境衬托凄凉的心境。指名读。

(生读第一节。)

师:是啊,他的心里很凄凉,这黄昏,这寒风,这冷雪。风冷,雪冷,人的心更冷。师感情配乐朗读领头,让学生读下去。

(3)一个内心凄凉的人,却把微笑、理解、安慰带给了一位萍水相逢的老妇人。

(4)指导读好这段语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乔依?

(5)师小结: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再读语言,人物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所以优秀的作品,人物语言的描写一定是合乎当时的情境的。

4.再读语言。

乔依为什么这样说?

理解“天经地义”,哪些事是天经地义的事呢?(生答:比如孝顺父母,好好学习……)

师:乔依的心中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他觉得如果需要回报的话,那就是——齐读乔依的话。

5.多么无私的爱,多么诚挚的话语,老妇人感动吗?她会怎么

说?

6.作者写了没有?为什么?

师小结:世界上最美的是语言,最感人的是一个人美好的行为。此时不写,却是无声胜有声。

“读中导悟,以悟促读”,教师深入钻研文本,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否合乎情境?什么时候该写?什么时候不该写?以此为切

入点展开讨论,学生在课堂才有了精彩的生成,习得语言,获得方法。

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或是在表达上,或是在构篇上。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一课中的语言训练点,一课一法,保证学生每课都有收获。

再如《最后的姿势》一文应该教什么?开始我们都有点迷惑。第三学段言语点教学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也就是说,篇章的结构、材料的编排等也成了言语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因而,言语点选择时,我们还要跳出来,整体地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才能品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

所以笔者认为,揣摩作者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谭千秋老师这一写法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也是区别以往写人文章的不同点。作者选取了这三个人: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一位老师,并且这三个人的证言各不相同,却直指一个中心——谭

千秋,让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逐渐高大起来。还有人物说话的顺序也值得学生关注,能否颠倒?从这些地方切入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谋篇布局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讲课文的教学怪圈,真正将重心转移到语言文字上来。“聚焦语言形式,揣摩语言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色、香、味,乃至掂量语言的轻与重,估摸语言的刚与柔。”(郑逸农语)因此,寻找语文教学中隐含在文本、学生、教师等资源中的一些非常好的“语言训练点”,将其巧妙利用,就是给学生阅读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促使学生“言语”与“精神”同构共生、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平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