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共44页文档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右缘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心的静脉 冠状窦及属支(心大、中、小静脉)
心包 包裹心及出入大血 管的锥形囊,包括 纤维性心包、浆膜 性心包 (一)纤维性心包 (二)浆膜性心包 心包腔:浆膜性心 包脏壁两层之间的 间隙
血管组成: 微动脉、中间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四)血管分布的规律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血管分布及其规律 1 全身血管分布
1)动脉系
(1)肺循环的动脉 1.肺动脉干 (与主动脉弓间有动脉韧带,
即闭锁后的动脉导管) 2.左肺动脉 3.右肺动脉 (2)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3段
右缘 下缘 四沟: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心 尖 : 朝左前下方,由左心室组成. 心 底 : 朝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 胸 肋 面: 即前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 面 : 即下面,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冠 状 沟 :为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 前室间沟: 从前面冠状沟开始斜向心尖右侧的心切迹,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 由起搏细胞、移行细 胞和浦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束细胞) 构成。其中浦肯野纤 维位于心内膜下层内, 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有1~2个核,染色淡, 肌丝居边。闰盘丰富, 能迅速传递电冲动。
蒲肯野纤维
普通心肌纤维
心脏
内皮
❖
心内膜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生理解剖学-循环系统
血液经动脉到达毛细血管后,其中大部分
血浆成份,从毛细血管渗出,进入组组间隙形 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 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重吸收入小静脉,小 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 向心流动,途中经过若干淋巴结,最后归入静 脉。所以淋巴系统被看作是静脉系统的辅助管 道。此外,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 疫功能,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装置。
三、血管的吻合与侧支循环
人体内的血管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 吻合(vascular anastomosis)以适应人体各 部的机能。按吻合形式可分为动脉间吻 合、静脉间吻合和动、静脉间吻合。
第二节 心 heart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为血液循环 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的博动,推动血 液循环。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1.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 腔的中纵隔内,周围 包有心包。约2/3在身 体中线左侧;1/3在中 线右侧。大小似拳头。 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 2~6肋软骨;后方平 对第5~8胸椎;两侧 与纵隔胸膜和肺相邻; 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 血管;下方邻膈。心 的长轴由右上斜向左 下,与身体正中线呈 45°角。
2.心的外形 心似前后 略扁倒置的圆锥体, 有心底、心尖,前、 下两个面和左、右、 下三个缘和四条沟。
第七章 循环系统
循环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等) 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循环系统是 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 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
循环系统解剖示意图
1 2
0
3
4
4期自动 去极化
2.窦房结细胞的AP(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化: Ca2+通道激活开放(阈电位- 40mv) 3期: 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k+外流逐渐减少, Ca2+内流逐渐增强。
快、慢反应心肌细胞AP的特征比较
快反应动作电位
①动作电位波形分5个期: ②电位幅度高 ③0期去极速度快 ④0期主要与Na+内流有关 ⑤具有快、慢通道 (以快通道为主) ⑥静息电位大
复极化过程
1期(快速复极初期)10ms K+快速短暂外流(一过性外向电流Ito通道激活)
2期(平台期 plateau)100~150ms Ca2+缓慢、Na+少量内流,K+外流。 0期去极化达-40mV时慢Ca2+通道已激活,是心室肌AP持
续较长的主要原因,是区别其它细胞AP的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末期)100~150ms
自律性高。
3 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衡量标志:兴奋传播速度 (m/s) 心房、心室相当一个功能性合胞体。
兴奋在心脏内传导过程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窦房结 结间束
优势传导通路
心房 (0.4m/s)
0.06s
房室交界
(结区0.02m/s)
0.1s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4m/s)
1 2
0
3
4
最大舒 张电位
4期自动 去极化
1.浦肯野细胞的AP(快反应自律细胞)
形成:
特点:
0、1、2、3期与心室肌相 似。
4期以Na+为主的内向离子流 (If)渐增强,外向K+电流渐 减弱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
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通过心脏泵血,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输送到全身各组织。
2. 交换
在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包括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 物的交换。
3. 调节
通过调节血流量和血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循环系统的组成01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02 03
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 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静脉将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 动脉和静脉,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谢废物。
经过物质交换后的血液经静脉回 流至右心房,完成体循环过程。
肺循环的途径与特点
01
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肺动脉进入肺部。
02
在肺部毛细血管网中,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
碳并吸收氧气。
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完成肺循环过
03
程。
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通过心血管中枢和周围神经对心脏和血管的活动进行调节,以维 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冠心病
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 缺血,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 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 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心肌病
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预防措施 包括避免过度劳累,积极治疗呼 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控制心律失 常等。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预防 措施包括防治风湿热、感染性心 内膜炎,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 脂等危险因素。
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与防治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表现为局部组织缺血、淤血、水肿等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等。
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表现为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 防治措施包括积极抗休克治疗,改善 心功能等。
循环系统解剖及生理知识
循环系统解剖及生理知识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各器官组织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生命活动。
此外,循环系统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一)心脏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1.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个心腔。
左、右心房之间为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为室间隔。
左心房、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二尖瓣,右心房、右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
房、室间隔结构完整及心脏瓣膜结构与功能正常,方能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防止出现血液反流或分流。
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此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此为肺循环(图3-1)2.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图3-2)。
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均能发出冲动(自律性),但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为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
3.心脏的血液供应: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灌流主要在心脏舒张期。
左冠状动脉主干很短,随即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
(二)血管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3类。
动脉的主要功能为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能在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影响局部血流量,改变血流阻力,故又称“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是人体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故称其为“功能血管”。
静脉壁薄,弹性小,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血液送回心脏,其容量大,又称“容量血管”。
血液循环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一、血液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
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它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
而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1. 心脏结构心脏位于胸腔内,呈锥形。
尽管它只有一个大小约为拳头大小的器官,但它却能不知疲倦地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角落。
左侧的心房和心室负责将含氧纯净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而右侧主要接收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静脉血,并将其推送到肺部进行再次氧合。
2. 血管结构动脉是从心脏流出,具有高压力、高速度和携带含有新鲜氧气和养分的富氧灵活红细胞(俗称红球)的特点。
静脉则向着心脏流动,其特点是低压力、低速度和携带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富碱性血液的黑质血红细胞(俗称黑球)。
毛细血管连接着动脉与静脉,它们负责将富含养分与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组织,并回收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
二、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1. 氧气运输血液循环通过供应足够量的氧气实现了人体呼吸系统与其他器官之间高效的沟通。
肺部在呼吸过程中将吸入经过初步氧合处理的空气中所含的新鲜氧与石硫酸反应形成高浓度含有富水溶性新鲜大分子红蛋白结合物系列。
这些红色纷乱复杂分子式从而提供给全身微循环内毛细柔软管道,进一步让每一个人体器官都能得到足够供给,并保持健康功能。
2. 营养物质运输血液循环系统不仅运载氧气,还帮助传递了食物摄入的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在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各种营养成分后,这些营养成分进入血液中,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细胞。
维生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精华都能通过血管间隙扩展透明微通道被有效地传递。
3. 废物排除细胞代谢生成一系列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而需要被及时有效清理,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将含有废物、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料的血液从各个组织带回心脏,并通过肺部呼出。
同时,肾脏也与循环系统紧密联系,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及溶解或微晶固态毒素成分。
人体循环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学
人体循环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学人体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它们紧密地协同工作,使得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得以输送和排泄,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一、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和发动机,它由心房和心室两部分组成,共分为四个心房室。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收缩和舒张,在收缩时,心室向前推送血液,使得血液经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循环;在舒张时,心室自动松弛,血液从心房缓缓进入心室,为下一次收缩做好准备。
心脏的收缩是由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细胞协同工作完成的,这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过程。
二、血管的构造和功能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
动脉是离心脏最近的管道,它们携带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疏导到所有器官和组织中。
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各个器官和组织中收集回来,输送回心脏做进一步的循环。
毛细血管则是将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的管壁最薄的部位,它们是血管系统中最细小的管道,但同时也是人体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介质,它在人体内司机着多种生理功能。
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部分组成。
红细胞携带着氧气到达各个组织和器官,而白细胞则负责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和外部伤害。
血小板则负责形成凝固防止出血,而血浆则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多种生物分子、水和蛋白质。
四、人体循环系统中的生理学过程人体循环系统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生物学过程,它的主要步骤包括心脏收缩、动脉和静脉的连续输送、毛细血管的扩散及趋和细胞使用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的收集和排泄。
这个过程中许多生理机制都在不断地调节和平衡着,以使得人体健康和正常。
五、人体循环系统出现的常见疾病人体循环系统有时也会出现许多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等等。
这些疾病如果不得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对人体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人体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人类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掌握着人类身体的基本规律,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肺循环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解析
肺循环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解析肺循环系统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将含有氧气的血液供应给全身组织,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组织带回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本文将对肺循环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生理学功能进行详细解析。
一、解剖学结构:肺循环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肺动脉、肺小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和肺小静脉。
1. 肺动脉:肺动脉起源于右心室,经过肺动脉干后分为左右肺动脉。
肺动脉内的血液含有低氧和高二氧化碳。
2. 肺小动脉:肺小动脉是从肺动脉分支出的,将血液输送到肺的细分区域,最终进入肺毛细血管。
3. 肺毛细血管:肺毛细血管是肺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
通过肺毛细血管的壁,氧气可以从肺泡中通过简单扩散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通过反向的扩散作用从血液中进入肺泡。
4. 肺静脉和肺小静脉:肺毛细血管将氧合血液输送到肺静脉和肺小静脉中,再将其输送回左心房。
二、生理学功能:1. 气体交换:肺循环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扩散作用,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进入肺泡,然后通过呼吸道被排出体外。
2. 血液再氧合:肺循环系统将含有低氧的血液供应给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再氧合成为高氧血液,再经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为全身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
3. 肺动脉压力调节:肺循环系统能够调节肺动脉的压力,以维持肺部血流的平衡。
肺动脉的压力正常情况下较低,能够保证血液中的氧气传递到全身组织。
4. 内分泌功能:肺循环系统还能够分泌一些重要的内分泌物质,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小板吸附因子等,对血液凝聚和血管生成等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肺循环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生理学功能在维持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血液再氧合以及血液流动平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肺循环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对于深入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是一本精心编排的关于循环系统的科学教材,主要讨论了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学特点及其功能。
该教材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心血管系统解剖学”、“循环系统生理学”、“血液管理”和“心脑血管系统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心血管系统的解剖构造,对心脏、血管等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及介绍如何正确定位心、血管、脏器等,以便于研究其生理功能。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循环系统的生理学原理,包括调节心跳、血液流动、氧气运输等方面的特性,以及心脏、血液及其他器官如肺、肝、脾等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血液管理,其中包括血液循环的测量、分子的质量平衡以及血液细胞的活性和死亡状态等,以及血液的检验和治疗等操作。
第四部分讨论了心脑血管系统案例分析,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等疾病,对患者的血液来源及其相关的药物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书适合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或者其他有兴趣了解循环系统的科
研人员阅读,会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1 -。
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
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一) 心脏
1.解剖结构:左、右,心房、心室,心瓣膜,
2.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蒲肯野纤维网。
3.心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大支。
舒张期
(二)血管
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种。
1.动脉又称为“阻力血管”。
2.毛细血管又称为“功能血管”。
3.静脉又称为“容血管”。
(三) 心脏功能:推动血液循环,大、小、供氧
(四) 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
1.神经调节
(1) 交感神经:心律加快、传导加速、心脏收缩力加强、周围血管收缩
(2)副交感神经:相反
2.体液调节:钠、钙、儿茶酚胺是加强,钾、镁、乙酰胆碱相反。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
与
国
际
同
步
• 3、胸肋面:也称前面。朝向前上方,稍凸隆。大部分由 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左侧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左、右心耳从两侧夹持肺动脉干根部。 • 4、膈面:也称下面,朝向后下方,较平坦,坐于膈上。 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与
国
际
同
步
• 5、右缘:主要用于X线造影,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成, 是向右侧微凸的右心房的轮廓。 • 6、左缘:又称钝缘,斜向左下,圆钝,大部分由左心室 构成,小部分由左心耳构成。 • 7、下缘:又称锐缘,近似水平位,略向左下方倾斜,较 为锐利,大部分由右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室心尖部构 成。
与
国
际
同
步
心脏外形
通常心脏的外形可描述为一尖一底、两面、3个缘和3条沟。 1、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略呈方形,大部分由左心房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的后部构成。左、右两对肺静脉分别从 两侧注入左心房。上、下腔静脉则从上、下方分别注入右 心方。 2、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是左心室的一部分。其投影位置 平对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通常此处可触 到心尖的搏动。
与
国
际
同
步
与
国
际
同
步
心脏各腔
与
国
际
同
步
与
国
际
同
步
与
国
际
同
步
• 8、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心脏的表面较明显的 沟有3条。近心底处有一条呈环形的沟称冠状沟,该沟几 乎环绕心脏1周。冠状沟是心脏表面区分心房和心室的标 志,故又称为房室沟。胸肋面有1条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 的浅沟,前室间沟。膈面亦有一条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 浅沟称为后室间沟。两沟在心尖相遇,此处命名为心尖切 迹。冠状沟,前、后室间沟均有心脏重要的血管、神经和 淋巴管经行。 • 9、房室交点:是后室间沟与冠状沟在心后面交汇的地方 ,是一个重要表面标志。此处有冠状动脉的U形弯曲,房 室结动脉从弯曲的凸面起始。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常以此点 为标志,辨别前后。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循环系统的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运输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调节体温
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参与免疫反应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3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心脏的生理功能
心脏是循环系 统的核心器官, 负责推动血液
流动
心脏分为四个 腔室: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
房、右心室
心脏的生理功 能包括:收缩 和舒张,推动
血液流动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 和静脉,进行物质交
换
静脉:将血液从全身 各处输送回心脏
血管壁:分为内膜、 中膜和外膜三层,具
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淋巴系统的解剖
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淋 巴结、淋巴组织
淋巴管的功能:运输淋巴液, 参与免疫反应
淋巴结的分布:全身各处,以 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较为 集中
淋巴组织的功能:参与免疫反 应,过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和 毒素
淋巴系统的生理功能
免疫功能:淋巴系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肿瘤细胞等异物
调节水分和蛋白质:淋巴系统参与调节体内水分和蛋白质的平衡,维持血 液和组织液的动态平衡
运输脂肪:淋巴系统负责将脂肪从肠道运输到身体其他部位,参与脂质代 谢
参与血液循环: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相互连接,参与血液的回流和血 液成分的交换
脑血管疾病: 包括脑出血、 脑梗死等,主 要表现为头痛、 头晕、肢体麻 木、言语不清
等症状。
淋巴系统疾病: 包括淋巴瘤、 淋巴结炎等, 主要表现为淋 巴结肿大、发 热、乏力等症
状。
血液系统疾病: 包括白血病、 淋巴瘤等,主 要表现为贫血、 出血、感染等
症状。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 介入治疗等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心脏
心脏泵功能评价
➢ 心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70mL • 每分输出量:5L • 最大输出量
➢ 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第二节 心脏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 心肌收缩力 • 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 心肌纤维初长越长,收缩力越强(一定范围内)
➢ 静脉回心血量 • 通常与心输出量维持动态平衡
3. 自动分析心律、除颤(勿接触病人)
第二节 心脏
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动节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为什么静脉补钾一定要 注意浓度和速度?
第二节 心脏
心肌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工作细胞
心房肌 心室肌
自律细胞
起搏细胞 浦肯野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第二节 心脏
心脏收缩是否同步?
03 血管
04
老年期循环系统的变化
第一节 概述
血液循环概述
➢ 血液循环概念 ➢ 主要功能:
• 代谢物质运输→新陈代谢 • 激素运输→体液调节 • 维持内环境稳定 • 防卫功能
第一节 概述
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脏 • 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动脉 • 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 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体循环 (大循环)
肺循环 (小循环)
第一节 概述
血液循环
主
第五章 循环系统
01
概述
02 心脏
03 血管
04
老年期循环系统的变化
第二节 心脏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 位置:胸腔内、两肺之间、胸主动脉与食管之前 ➢ 外形: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大小与本人拳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