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使用显微镜优秀导学案

合集下载

学习使用显微镜 导学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学习使用显微镜 导学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2024年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习目标:1.认识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2.学会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了解显微镜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学习难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分析造成成像不佳等的原因并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学生自读教材P12上第二章认识细胞的文字资料,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及作用。

同桌相互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各种微小物体,在他的观察成果《显微图谱》中,记录了观察软木切片时所看到的一种中空的小室结构,将“小室”成为细胞。

观察微小的生物(如细胞),应当借助显微镜。

实验室中常见的显微镜有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它们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都以可见光为光源,属于光学显微镜。

所观察的物体必须让可见光穿过才能观察到物像。

知识点一: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构造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可依据功能分为支持部分、调节部分和光学部分,其中支持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壁、[7] 载物台和镜筒;调节部分包括:遮光器、[2]粗准焦螺旋和[3]细准焦螺旋。

光学部分包括镜头(分为[1] 目镜和[5] 物镜)和反光镜(双目显微镜是底光源)。

2.[4]是转换器;[6]是压片夹;[8]是通光孔;[9]是光源调节旋钮(双目显微镜)。

主要结构及功能介绍:【目镜和物镜】合称为显微镜的镜头,是显微镜中最重要的部件,也是决定放大观察材料物像的结构。

目镜直接放入镜筒,没有螺纹结构,目镜的放大倍数刻在镜头上,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长度成反比,即目镜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是通过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可以根据镜头有无螺纹来区分目镜和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即长度越长,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取决于目镜和物镜。

【准焦螺旋】分为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大范围调节焦距,能大幅度使镜筒或载物台升降,迅速调节焦距,在视野中找到物像,常用于低倍镜观察的调焦。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推荐五篇)第一篇:《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显微镜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精密仪器,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对显微镜有浓厚的兴趣,总想动一动。

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实验操作能力。

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因此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力目标: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课前每班培训5名“小助手”,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

大多数细胞很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1取镜:一手握,一手托;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4.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1.1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1.1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了解各部件的作用;2.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3.尝试用低倍镜观察字母“e”玻片及动植物玻片标本。

【学习过程】一、认识显微镜1.对照教材第37页图2-1和实物认识并写出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将结构与其功能连线。

镜臂连接目镜和物镜,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焦螺旋转换物镜镜头反光镜透过光线遮光器安放玻片载物台上面有不同的光圈通光孔用于升降镜筒压片夹分平面镜和凹面镜,用于反射光线转换器镜座取放显微镜时目镜和物镜固定玻片镜筒放大物象2.动手探索①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②写出物镜的高倍镜与低倍镜之间长短的关系。

③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下面通光孔有什么特点?④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二、显微镜的操作(一)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二)对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看,右眼睁;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三)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4.先用低倍镜观察,再转换成较高倍数的物镜镜头观察。

(四)练习1.观察字母“e”玻片,将所观察到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想一想物象移动方向和玻片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2.观察动植物细胞玻片标本,以同样方法重复练习。

(五)整理整理玻片标本,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镜头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合作探究1.显微镜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什么?放大倍数等于多少?2.显微镜哪些结构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环境比较亮用什么?环境比较暗用什么?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4.玻片上写的是字母“e”,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总结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4、整理和存放
实验结束后,先上升镜筒,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应用轻轻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边,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将显微镜放回
中。
补充与反思
二、独立思考后,组内同学相互交流,各小组代表展示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侧面注视,双手同时转动,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0.5厘米处。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学生找出物象之后,请一、二个小组介绍是如何找到物象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班级姓 Nhomakorabea组别科目
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题
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时
1课时
主备
牛科技
审核
生物组
时间
2014.10.23
序号
06
学习
目标
1.回顾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难点)
一、回顾复习
(一)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请说出幻灯片中各序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使用显微镜,并描述观察到的物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二)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相应的功能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10cm左右处,略偏,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先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直到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 学会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 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及爱护显微镜。

【学习重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课堂导学】一、新课导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绝大多数细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观察。

借助什么样的工具才能观察到细胞呢?显微镜。

二、新课学习学习任务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结合教材37页图2—1,两人小组对照实物,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相互指认显微镜的结构,填写下表,并且思考各结构的功能。

(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功能①能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

标号名称位置、作用或特点①目镜放大物像②转换器上面装有物镜③物镜放大物像,特点上面有螺纹④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⑤粗准焦螺旋大幅度调节镜筒升降⑥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使物象更清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转动转换器可转换镜头。

当选用“5×”目镜和“4×”的物镜时作为组合时,显微镜放大倍数为20。

一、阅读课本,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取: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低倍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三转三找)思考: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一转: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二转: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三转: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一放二降三升四调)一放:把人血涂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二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三升:左眼看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四调: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第二单元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主备人: 胡霞 学生姓名 班级 组别 第 周【学习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物像。

3.认同显微镜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问题导学】一、认识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1.对照课本P37页图2-1,观察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并说出各结构的名称。

2.认识光学显微镜主要结构的作用。

⑴观察目镜和物镜,它们上面的数字表示放大倍数,如5X 表示放大5倍。

比较两个目镜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比较三个物镜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⑵双手同时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观察并说出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⑶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孔叫做光圈,你觉得它们起什么作用?⑷翻转反光镜,你发现它的两面有什么不同吗?这两面分别是什么面镜,它们又会有什么作用?二、练习使用显微镜1.阅读课本P37—39内容,了解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并完成下面方框内的内容。

2.观看老师示范讲解。

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吧。

3.练习显微镜的操作。

4.请同学们进行以下练习:①将玻片标本向左、右、前、后移动,在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怎样移动的。

②用薄纸片写一个“上”字,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③换上人血涂片,先用低倍物镜观察,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观察,视野中细胞的大小和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你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你发现视野比用低倍镜观察是变暗、变亮,还是没有变化呢?三、讨论:1.使用显微镜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2.有的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色视野,试分析其原因。

当几个同学围看一台显微镜时,为什么视野有时会变暗呢?3.小明同学用10倍的目镜和12.5倍的物镜观察血细胞,他观察到的细胞被放大了倍。

4.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5.如果我将写有“e”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们猜想一下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形状?6.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怎样才能做到呢?7.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用什么方法判断这个污点在目镜还是在玻片上?如果污点在这两者上都没有,那么它还有可能在什么结构上?【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2) 2022-2023学年初中六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2) 2022-2023学年初中六年级上册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第_ 周第课时
2.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 B. C . D.
3.图2是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操作图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4、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变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
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甲乙
5.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消物像。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6.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7.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
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

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
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是()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自我评价专栏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书写:综合:。

六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六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熟练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各结构的作用;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特别是对光、调焦、观察的操作要领;3.会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重点难点】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各结构的作用;2.正确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对光、调焦、观察的操作要领。

【教学建议】练习使用显微镜,重在学生亲眼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亲自动手操作使用显微镜,亲自发现玻片标本和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

【课前预习】1.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进行观察。

2.看P44图,结合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构造,了解显微镜各结构的作用。

3.⑴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哪几步?答: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⑵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上,朝向自己,安装好和。

⑶转动使镜筒缓缓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正对通光孔;⑷转动遮光器,把一个对准。

一只眼注视内,另一只眼。

边转动边通过目镜观察,直至看到的圆形视野。

⑸要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要使标本正对,用把玻片标本压住。

转动螺旋,使镜筒缓缓,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这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一只眼向看,同时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看到的物像会更加清晰。

4.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5.一台显微镜的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情境导入】指导学生看教材42–43页图及阅读开篇语,指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的,想亲自观察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吗?引入课题【导学达标】任务一: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学生阅读课后《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任务二:认识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建议:分组观察实物并识记)观察课本P44图II-1,认识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各小组对照实物,指认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作用。

比一比,谁记得最快!学生指认结构名称各组展示记忆成果3.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外形:猜测并了解目镜和物镜镜筒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目镜:物镜:4.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位置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知道并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1.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知道并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学习过程】
1.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镜进行观察。

2.阅读教材,结合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3.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哪几步?答: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2)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距离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安装好和。

(3)转动,使正对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厘米距离);
(4)把一个对准。

一只眼注视内,另一只眼。

转动,使光线通过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可以看到的圆形视野。

(5)要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要使标本正对,用把玻片标本压住。

转动螺旋,使镜筒缓缓,这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的乘积。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