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

“这里的地理构造竞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高亢响亮、沧桑悲凉的秦腔与八百里古风犹存的秦地是息息相关的。

《秦腔》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交流秦腔之类传统艺术发展前景的看法。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贾平凹以及秦腔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在我国西北五省就流传着一种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秦腔。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简要介绍秦腔。

源于西府(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 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 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 震撼;

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

2、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等。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三、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四、研讨课文:

(一)第一部分研讨

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

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

2.请你找出课文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⑴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

秦腔高亢响亮、震撼人心,秦川大地辽阔、厚重而悠长,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妙维肖的一统”。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正如西方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乡俗民情导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⑵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籁”本指古代一种三孔乐器,后引申为从空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音。此处“天籁”“地籁”指的是自然环境,“人籁”则是指第3段提及的秦人的说话方式乃至喊人方式等,正是这些条件孕育了秦腔。

⑶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

⑷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运用了夸张,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比喻和移就的修辞手法,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增添了语言的情趣。3.在第五自然段里,作者为什么“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作者漫游在秦川大地上,联想到它悠久而雄壮的王朝历史,耳闻目睹了秦腔秦人,深深地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13个王朝建都在此,历史悠久,气势雄壮,政治文化厚重。)(二)研讨第二部分

1.梳理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成四个层次,并归纳大意。

第一层次:写戏班排演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第二层次: 写看戏演戏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痴迷。

第三层次: 写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演出秦人生活中的悲喜剧。

第四层次: 写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人们在去西安旅游时,曾听导游这样介绍秦川:“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秦腔。”根据你对文的理解,说说括号中应该是一个什么词?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A.都唱 B.全喊 C.齐吼 D.均演

3.作为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在场面细节描写上可谓出神入化,请你仔细朗读品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⑴点面结合。

⑵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

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4.举例说说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5.小结:在第二部分,作者以悠游、流丽的笔触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秦腔,就是秦地人民享受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从秦地人对秦腔的拥护,到听戏时的痴迷,以及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秦腔生于斯,正是因为它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人心入骨地迷恋,它就如陕北的信天游一样,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

(三)第三部分研讨

1.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不能。“只有”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能”指惟一的办法或出路。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层层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

2.结尾一句有何作用?

再次点明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强调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四)归纳主题。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五)、总结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