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秦腔》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掌握秦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秦腔与其他戏曲剧种的区别。

(3)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秦腔》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秦腔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秦腔表演技艺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唱腔、念白、做功等。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秦腔的热爱和传承发展的决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秦腔演唱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秦腔的魅力。

(2)引导学生讨论:你对秦腔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它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秦腔》,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自主探究,搜集有关秦腔的资料,加深对秦腔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秦腔》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补充。

4. 课堂讲解:(1)讲解秦腔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2)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唱腔、念白、做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秦腔的表演技艺。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秦腔的感受。

(2)讨论如何传承和发展秦腔,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和发展秦腔的责任。

五、课后作业2. 观看其他戏曲剧种的演出或视频,比较其与秦腔的异同,谈谈自己的感受。

高中语文 第10课 秦腔教案1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中必修3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10课 秦腔教案1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中必修3语文教案

秦腔
附件:《秦腔》学案
一、字音积累:
哭丧.熨.烫妊娠.凶神恶煞.木椽.攒.拥冗.长惟妙惟肖.
煨.熟扳.平麦秸.悄.然无声渠畔.侮.辱冷颤.嘁.嘁喳喳
二、字形积累:
刁钻婉转旋律天翻地覆敦厚疙瘩皱纹不计其数
天籁筹集招致感人肺腑嬉闹田埂别扭揪心裂肠
三、辨析以下三组词:
教授品赏欺侮
传授欣赏侮辱
四、解释以下成语:
相濡以沫
....:
声情并茂
....:
欲壑难填
....:
不屑一顾
....: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教师答疑:
五、赏析下面句子: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
没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六、秦腔没有被淘汰或沉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并作简要分析。

七、为什么说秦腔是大苦中的大乐?。

高中语文 第10课 秦腔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0课 秦腔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必修3

《秦腔》【学习目标】1、熟读课本,了解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结构【课前了解】1、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

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

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2015年,凭借《老生》入选2014年新浪年度十大好书之首。

[1]2016年1月22日,贾平凹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前五名。

【自主学习】一、字音积累:哭丧.熨.烫妊娠.凶神恶煞.木椽.攒.拥冗.长惟妙惟肖.煨.熟扳.平麦秸.悄.然无声渠畔.侮.辱冷颤.嘁.嘁喳喳二、字形积累:刁钻婉转旋律天翻地覆敦厚疙瘩皱纹不计其数天籁筹集招致感人肺腑嬉闹田埂别扭揪心裂肠三、辨析下列三组词:教授品赏欺侮传授欣赏侮辱四、解释下列成语:相濡以沫....:声情并茂....:欲壑难填....:不屑一顾....: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教师答疑:五、赏析下面句子: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没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语文必修3《秦腔》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语文必修3《秦腔》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语文必修3《秦腔》评课稿一、课堂背景《秦腔》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文章,内容主要介绍了秦腔的发展历史、唱腔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这是一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加深对北方戏曲文化的了解。

课程安排在高二上学期,作为第四讲的课文内容。

二、评课目标本节课的评课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阅读和学习《秦腔》,加深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分析《秦腔》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部分:导入与预习(10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写出标题《秦腔》,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简短的介绍,向学生引入戏曲文化的主题,帮助他们了解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让学生自主预习《秦腔》的课文,提前了解戏曲腔调、唱腔特点等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阅读与分析(25分钟)1.学生自主或分组阅读《秦腔》,注重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2.引导学生分析《秦腔》的写作手法,例如对比手法、描写手法等,让学生能够感知到作者的表达意图;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探寻戏曲表演中的特点和内涵。

第三部分:讲解和讨论(30分钟)1.教师对《秦腔》进行讲解和解读,重点强调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让学生能够理解戏曲的传承和文化内涵;2.引导学生围绕文章内容展开讨论,例如《秦腔》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等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四部分:拓展与实践(25分钟)1.配合课堂教学,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小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行查找秦腔的相关视频、音频资源,加深对秦腔的了解;2.学生展示小组作业成果,通过观看相关视频、音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以秦腔为例,让学生发表观点并进行交流讨论。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秦腔》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贾平凹对秦腔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秦腔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手段,感受秦腔的魅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解析,理解作者对秦腔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了解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秦腔历史背景的阐述,对其在中国戏曲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2. 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秦腔》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秦腔演唱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秦腔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秦腔》,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秦腔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对秦腔的描写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介绍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5. 语文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感受秦腔的语音韵律。

(2)选取课文片段进行表演,体验秦腔的表演风格。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秦腔》。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其他关于秦腔或者贾平凹的作品,如《废都》、《古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秦腔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3)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2)运用讨论、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熏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秦腔》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作品文学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秦腔》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熟悉作品内容。

2. 学生准备:预习《秦腔》,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秦腔》,感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5.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秦腔》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秦腔》精品教案

《秦腔》精品教案
在这里,“只有……才有……”限定了秦川人获得成就、得到认可的条件。“大凡”“哪一个何曾未”“起码”组成的句子,和前一个句子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作者想要通过这种不断的强调和重复,突出秦腔在秦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百姓中获得的普遍认可和推崇。
还有第2段。
作者说,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有了秦腔,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他们生命的五大要素;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让你以《秦腔》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有的同学可能会向读者介绍秦腔的产生、沿革和行当,有的同学可能会推荐相关的艺人、剧目等……
然而,预习过这篇文章或者关注了课文学习提示的同学,会发现本文虽然名为《秦腔》,但其用意并不只在秦腔本身,而是以秦腔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表现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展现出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意蕴。可见,在秦腔背后,还有秦人、秦地在做支撑呢,秦人、秦地、秦腔——三者密不可分。
同学们要注意,这段文字的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式,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融合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与内容相结合,值得我们品鉴、学习。
我们再来看第52页第6段描写演出的场景。
在这里,作者对女的角色和男的角色从动作的角度做了细节描写。女的角色,“碎步后移”,如同在水上漂;男的角色,“摇那帽翎”,双单结合,动静相生,最终“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还有“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蹲下去”“往起站”“站起来”等一系列动作以及四个“慢慢地”,生动地体现了秦腔演员的表演技艺高超。而观众的叫好声不绝,体验到那种冷战、麻酥酥的感觉,还随角色的蹲起而缩短或伸长脖子,这是典型的侧面描写,与男女角色的正面描写形成呼应,表现出观众的入戏和身心愉悦。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腔的起源、历史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秦腔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热情。

3. 通过学习秦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3. 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4. 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5. 学生实践环节:欣赏秦腔片段,学唱秦腔选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教学难点:秦腔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欣赏法:观看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魅力。

3. 实践法:学唱秦腔选段,体验秦腔的表演乐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秦腔艺术》PPT或教材。

2. 视频资料:秦腔片段。

3. 音响设备:播放秦腔音乐。

4. 教学道具:秦腔服装、道具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播放秦腔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秦腔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三、学唱秦腔(15分钟)1. 学唱秦腔选段,体会秦腔的唱腔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秦腔表演,感受秦腔的表演技巧。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作业:1. 观看秦腔视频,了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学习秦腔唱段,准备第二节课的展示。

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观看秦腔视频的心得。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介绍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欣赏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秦腔的心得。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演唱秦腔选段。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秦腔》精品教案

《秦腔》精品教案
2.思考秦腔对秦人意味着什么?
从第1段、第2段、第9段和第10段中得出结论:在劳苦倦极的时候,秦腔可以荡涤净困乏;在文化匮乏的年代,秦腔可以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在普通平淡的日子,秦腔可以让他们宣泄高兴和痛苦,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秦腔承载着秦人的喜怒哀乐,见证和陪伴秦人的一生。
3.思考对秦人喜欢秦腔,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五、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写作背景
他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小,巧,甜腻”的文风,讲求“张扬、大度、力度”,语言浓墨重彩,交织着力量美与泥土气。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
本文写于1983年5月,是在改革开放不多久。贾平凹从小就钟情于秦腔,受到了秦腔的启蒙教育,他认为只有秦腔才是属于秦地农民的艺术。而当时秦腔正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对此他倍感焦虑。他认为秦腔极强的地域性是它最大的特色,却也是它无法走出秦地的原因。作为一名作家,他有责任去描写的生命意识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
选择其中的三处。第51-52页第5段,演出前奏的场景描写。第52页第6段,演出的场景描写。第53页第7段,两类观众的描写。
作者通过许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欢,感受到了秦腔的艺术感染力和它的文化意蕴。其实,在这些描写中,作者把秦腔和养育了这一艺术样式的秦川百姓之间的喜怒哀乐的关系也形象地展示出来了。
三、明确学习提示,提出课堂主问题
学习提示:本文以秦腔为描写对象,写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表现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展现出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了厚重的文化意蕴。
课堂主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秦腔厚重的文化意蕴的?
四、研读课文,解决课堂主问题
1.思考形成秦腔厚重的文化意蕴的要素有哪些?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10【教学设计】《秦腔》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10【教学设计】《秦腔》

《秦腔》“这里的地理构造竞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

”高亢响亮、沧桑悲凉的秦腔与八百里古风犹存的秦地是息息相关的。

《秦腔》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

【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交流秦腔之类传统艺术发展前景的看法。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贾平凹以及秦腔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

在我国西北五省就流传着一种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秦腔。

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简要介绍秦腔。

源于西府(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 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 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 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

2、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

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

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等。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第一章:《秦腔》简介1.1 课文背景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风格。

了解秦腔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2 课文梗概概括《秦腔》的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的探讨。

1.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课文精讲2.1 第一节:秦腔的起源详细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其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 第二节:秦腔的表演形式介绍秦腔的表演形式,如唱腔、表演技巧、舞台布置等。

分析课文中的舞台描写,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3 教学目标掌握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其艺术特点。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课堂互动3.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秦腔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了解的秦腔演出经验,或者对秦腔的兴趣和看法。

3.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3.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秦腔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四章:文化探究4.1 秦腔与地方文化研究秦腔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如方言、民俗等,了解秦腔与地方文化的关联。

4.2 秦腔的传承与变迁探讨现代社会中秦腔的传承与变迁。

学生可以调查当地是否有秦腔演出,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变迁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秦腔的特点和文化意义。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秦腔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5.2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行秦腔演出观看或者参与相关活动,加深对秦腔的理解。

校本课程秦腔教案

校本课程秦腔教案

校本课程秦腔教案教案标题:校本课程秦腔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秦腔的历史、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学习秦腔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秦腔的唱腔和表演技巧;3. 秦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秦腔的概念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 播放一段秦腔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秦腔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2. 分析秦腔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包括音调、节奏、舞台动作等;3.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秦腔唱段进行学习和表演;2. 指导学生学习秦腔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如发声、咬字、舞台动作等;3. 每个小组进行排练,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4. 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成果,鼓励他们展示个人特色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秦腔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收获;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资源:1. 秦腔的历史资料和图片;2. 秦腔的音频和视频资料;3. 小组表演所需的舞台道具和服装。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成果;2.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3. 学生对秦腔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秦腔演员来校进行表演和讲解;2. 组织学生参观秦腔表演或戏曲艺术展览;3. 继续学习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京剧、评剧等。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使您能够有效地教授校本课程秦腔。

如有需要,还请随时与我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咨询。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3.10秦腔》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3.10秦腔》教学课件

舞女和妓女,招引来了当地人的家庭不睦———人心本已不宁。如此 一来更是推波助澜:更多的人进城去追逐发财梦,有人见利忘义打劫 杀人,有人四处飞舞卖笑卖淫,土地更加抛荒,本来在人们想象中 XXX的乡村,跟在剧变中的城市一样,奇闻异事层出不穷,错乱悖德 之事被视为平常,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身处在这种变化中的人 们,对之并非没有感觉,然而,好像是现实中的某种因素已经形成了 庞大的情势,某些敏锐的个人,对这种变化即便有所觉察,却无力禁 止情势本身的变化。
像日光,简直让人感觉不到它的移动,然而却是倏忽的。这样的缓慢的
叙事速度绝非无因。
我们乃至可以说,这样的叙事速度,本身便是对现实变化的感应。《秦 腔》所写的是乡村社会的陈年流水账,一天一天琐碎泼烦的日子,每天 的日子好像都没怎么变或者说,其中小小的变化好像不值得太过注意, 然而一天天的变化一点一点积累着,一年多的时间积累下来,最后的结 果却类乎天翻地覆。不知不觉中,乡村生活已然产生了几乎是不可逆转 的剧变而且是让人忧心的剧变:不想让它走的一点点走了,不想让它来 的一点一点来了走了的还不仅仅是朴素的信义、道德、风俗、人情,更 是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和
二、叙事技能 《秦腔》用“密实的XXX式的叙写”,《秦腔》也借用了《红楼梦》 中人物姓名暗指叙事的技能。《秦腔》中清风街近百号人物组成了一 幅长卷浮世图,而其中许多人物姓名符号的指涉意义勾陈出了深层的 文本叙事结构。夏天义老一辈名字按“五常”排行:仁、义、礼、智、 信。偏偏老大夏天仁早死,老五夏天信胎死腹中。“掐头去尾”、 “无头无尾”的是两个带“人”字旁的字,这寓示着礼崩乐摧之后, 人成了空有
“一条线的故事”和“靠在树干上蹭痒痒”两幅插图生动展现了秦地的乡 土文化风采,而这正是夏天义、夏天智等人毕生赖以生存的根。《秦腔》 文本中简而成心的墨写式插图更是承袭了“言、象、意”的中国传统绘 画式叙事。《秦腔》创造了不同于作者以往的叙事方法,获得了特别的 艺术成效。正由于对这一叙事方法的陌生,人们在阅读时会有些不适应, 难免会产生所谓的“难度”。然而,一个艺术家要超出自我,就必须不 断地寻觅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

(2)掌握秦腔的基本演唱技巧和表演特点。

(3)能够欣赏并分析秦腔的经典剧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秦腔表演视频,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秦腔与其他戏曲剧种的差异。

(3)采用角色扮演、分组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秦腔概述(1)介绍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讲述秦腔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及影响。

(3)分析秦腔的地域特色及其艺术价值。

2. 第二课时:秦腔基本演唱技巧(1)学习秦腔的唱腔特点,如发音、韵律、音色等。

(2)掌握秦腔的基本演唱方法,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3)练习秦腔的经典唱段,提高演唱水平。

3. 第三课时:秦腔表演特点(1)了解秦腔的表演形式,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2)学习秦腔的表演技巧,如身段、表情、唱念做打等。

(3)分析秦腔舞台布景、道具、服饰等方面的特点。

4. 第四课时:秦腔经典剧目欣赏(1)介绍秦腔的经典剧目,如《白蛇传》、《王贵与李香香》等。

(2)观看秦腔表演视频,感受其艺术魅力。

(3)分析秦腔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演唱技巧等。

5. 第五课时:秦腔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秦腔唱段。

(2)组织学生进行秦腔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3)邀请专业秦腔演员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建议。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秦腔艺术教程》2. 视频资源:秦腔表演片段3. 网络资源:关于秦腔的历史、剧目、表演技巧等资料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秦腔唱段和视频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腔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秦腔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秦腔剧目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秦腔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秦腔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秦腔的教学设计一、引言秦腔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曲艺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热爱。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秦腔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中语文秦腔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秦腔。

3. 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解读秦腔作品中的文学意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台秦腔表演。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秦腔的起源与发展1.1 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秦腔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地位。

1.2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秦腔的演唱形式和表演特点。

2. 秦腔的唱腔与表演技巧2.1 教师现场演示秦腔的唱腔,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模仿练习。

2.2 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分析秦腔中的表演技巧,如身段行走、眼神交流等。

2.3 分组小练习,让学生自主编排并表演一段秦腔,提升学生的表演自信和合作能力。

3. 秦腔作品的欣赏与文学解读3.1 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秦腔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学意义和艺术特点。

3.2 学生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秦腔作品的解读和意见交流,展现学生的文学解读能力。

3.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秦腔作品的朗诵和表演,展示学生对秦腔文学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课堂发言和合作表现等进行评价。

2. 作品评价:对学生小组完成的秦腔表演作品进行评分,评价内容包括表演技巧和语言表达准确性。

3. 文学解读评价:对学生的秦腔文学解读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深度和逻辑性。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秦腔视频资料和图片展示。

秦腔高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秦腔高中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腔的历史、特点及其在戏曲中的地位。

- 分析秦腔与秦地文化、秦人的关系。

- 学习并欣赏秦腔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体会作者对秦腔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 通过小组讨论,深入分析秦腔与秦地文化的融合。

- 通过观看秦腔表演,直观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 体会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秦腔的历史、特点及其在戏曲中的地位。

- 秦腔与秦地文化、秦人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分析秦腔的艺术魅力。

- 体会作者对秦腔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秦腔唱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提问:同学们对秦腔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对秦腔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了解秦腔的历史、特点及其在戏曲中的地位。

2. 思考:秦腔与秦地文化、秦人的关系有哪些?(三)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秦腔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2. 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观看秦腔表演视频,直观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分析秦腔表演中的唱腔、道白、身段等元素。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秦腔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 作业:- 写一篇关于秦腔的读后感。

- 搜集秦腔的相关资料,了解秦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秦腔的历史、特点及其在戏曲中的地位,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观看秦腔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秦腔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秦腔的了解不够深入,课堂讨论不够活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秦腔》公开课教学详案

《秦腔》公开课教学详案

秦腔详案一,导入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吃苦耐劳的三千万秦人,共吼秦腔。

秦腔,铺满了秦川的每一个沟壑;秦腔,滋养了秦人的每一个日子,浸润了每一个秦人的心灵。

初闻秦腔现在、我们先来初步感受下秦腔的“魅力”。

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语速快,像吵架……对,在我们耳中像吵架的秦腔却是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秦人大苦生活中的大乐。

今天,我们就跟着贾平凹先生的文字走进他的“秦腔”世界。

.二,文本鉴赏任务一:体会情感,追本溯源活动1:1.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体会秦人对秦腔的情惑。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概括这种情感。

——痴迷你是如何精准地概括出这个词呢? 学生找文中原句佐证。

对了,这句将秦人对秦腔的痴迷描绘得相当精妙.那老师再问学们,为什么秦人对秦腔如此痴迷啊?活动2,请结合课文1-2段分析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概括分析,老师归纳.1,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岐山,宝鸡,两个专区几十个县为西府;三原,泾阳,高陵,户县,合阳,大荔,韩城,白水,一个专区十几个县为东府。

秦腔,就源于西府。

(原文)——秦腔是秦地广漠旷远的产物。

2,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原文)——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3,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原文)——秦腔陶冶着秦人的性情任务二,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听起来大吼大叫的音乐却是秦人的“天籁”了,也了解秦人对秦腔痴迷的原因了。

秦腔是秦人日常生活的享受,是体内流淌的血液。

文中对此的描述精彩绝伦,现在请同学们读4-8段,分析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描写了秦人对秦腔骨子里的痴迷。

学生肯定会找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啊。

高中语文秦腔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秦腔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秦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艺术。

2.通过“ 秦腔”宣传片拍摄策划,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4.品读作者所传达出的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感悟厚重的文化意蕴。

一、导入新课:播放秦腔视频《忠保国》。

俗话说,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

提起陕西,不少人尤其是陕西以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

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2022年6月13日-6月24日,西安成功举办了“ 秦腔的升段·人民的节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艺术节后, 秦腔进校园活动”在各个学校掀起热潮。

岐山高中学安排高二年级同学承担本次活动的的宣传工作,我们班的任务是的拍摄“秦腔”宣传片。

同学们,十分有幸,我们“岐山”在贾平凹先生散文“《秦腔》开篇编闪亮登场。

今天我们结合贾先生的散文,确定本次宣传片的主题,重点展现秦腔的艺术特色以及秦人对秦腔的痴迷,合力完成“ 秦腔”宣传片的策划任务。

附:课前预习资料:1.了解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商洛丹凤人,生于1952年。

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的作家。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代表作:《废都》《秦腔》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

2.了解秦腔:秦腔,别称“ 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 秦腔”。

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 梆子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
“这里的地理构造竞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

”高亢响亮、沧桑悲凉的秦腔与八百里古风犹存的秦地是息息相关的。

《秦腔》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交流秦腔之类传统艺术发展前景的看法。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贾平凹以及秦腔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

在我国西北五省就流传着一种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秦腔。

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简要介绍秦腔。

源于西府(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 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 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 震撼;
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

2、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

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

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等。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

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三、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四、研讨课文:
(一)第一部分研讨
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
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

2.请你找出课文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⑴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
秦腔高亢响亮、震撼人心,秦川大地辽阔、厚重而悠长,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妙维肖的一统”。

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正如西方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乡俗民情导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⑵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籁”本指古代一种三孔乐器,后引申为从空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音。

此处“天籁”“地籁”指的是自然环境,“人籁”则是指第3段提及的秦人的说话方式乃至喊人方式等,正是这些条件孕育了秦腔。

⑶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

⑷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运用了夸张,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比喻和移就的修辞手法,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增添了语言的情趣。

3.在第五自然段里,作者为什么“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作者漫游在秦川大地上,联想到它悠久而雄壮的王朝历史,耳闻目睹了秦腔秦人,深深地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13个王朝建都在此,历史悠久,气势雄壮,政治文化厚重。

)(二)研讨第二部分
1.梳理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成四个层次,并归纳大意。

第一层次:写戏班排演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第二层次: 写看戏演戏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痴迷。

第三层次: 写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演出秦人生活中的悲喜剧。

第四层次: 写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人们在去西安旅游时,曾听导游这样介绍秦川:“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秦腔。

”根据你对文的理解,说说括号中应该是一个什么词?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A.都唱 B.全喊 C.齐吼 D.均演
3.作为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在场面细节描写上可谓出神入化,请你仔细朗读品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⑴点面结合。

⑵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

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4.举例说说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5.小结:在第二部分,作者以悠游、流丽的笔触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

秦腔,就是秦地人民享受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

从秦地人对秦腔的拥护,到听戏时的痴迷,以及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秦腔生于斯,正是因为它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人心入骨地迷恋,它就如陕北的信天游一样,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

(三)第三部分研讨
1.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不能。

“只有”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能”指惟一的办法或出路。

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层层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

2.结尾一句有何作用?
再次点明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强调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四)归纳主题。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

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五)、总结艺术特色:
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它是贾平凹的文字底色,这种浑厚的文风作用于《秦腔》便形成了本文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

五、拓展延伸:
在当代,文化娱乐的形式丰富多彩,诸如秦腔之类的传统艺术已有衰落之势,据此有人提出了,秦腔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更多层次的观众。

那么,请谈谈你对诸如秦腔之类传统艺术的发展前景的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

六、课堂总结:
《秦腔》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

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七、布置作业:
1、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2、对比阅读: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

”美学家丹纳则将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为文学三大要素。

他认为自然的地域环境是通过对人的影响而影响文学艺术的,从而明确提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本文的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 ”结合上述论点与本课文,归纳一下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在一哪些方面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统一?并比较阅读《秦腔》《胡同文化》试分析两篇散文各表现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