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策略在学生词语盘点中应用论文
谈考场作文语言的“陌生化”

谈考场作文语言的“陌生化”作者:曾青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12期对于中学生而言,作文语言别出心裁、富有个性,始终是出奇制胜的关键。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考场作文的指导中,引导学生达到作文语言的“陌生化”,无疑能占尽先机,赢得改卷者的青睐,获得高分。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了“陌生化”这个标志性概念。
什么是语言的“陌生化”呢?就是在叙述我们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时,不用大多数人习惯的说法,而是采用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语言来表现。
一张“陌生的面孔”,会给文章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
例如,“血色的夕阳还未涂红檐下雨燕的歌喉,心急如焚的鸡鸣早已把半天残月挂在了山腰。
岁暮的爆竹声刚在春雨的怀里悄然睡去,枯瘦的寒风又把太阳的影子送到岁月的末梢。
”(董华翱《时间你早》)这里写了一天的瞬间转换、四季的短暂更迭,让人读之感到既陌生、又形象,比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种“大众货”来说明时间匆匆,更让人耳目一新,震撼人心。
怎样使考场作文的语言产生“陌生化”效果呢?一、词语运用“陌生化1.词序错位。
词序错位就是将正常的语言顺序故意打乱、颠倒,避免用词的直白、平板,能为遣词造句带来机动性,体现语言的弹性美,能够形成无理而妙的意境。
余光中在《雨季》中有这样的诗句:“曾经/雨夫人的孩子我是。
”按一般语序安排应是“我曾经是雨夫人的孩子”,诗人却改变了固定、缺乏变化的节奏,把主谓宾次序颠倒,使句子活跃而有灵气。
在孙犁的小说《荷花淀》里,作者写到水生接受新的任务后,回家晚了,妻子敏锐地觉察到了。
当丈夫说话吞吞吐吐时,妻子说:“怎么了,你?”这句话中,把“你”字放后,把“怎么了”提前,也就是把问题提前,主谓词语的错位使妻子的这句提问获得了非凡的表达效果。
它说明了妻子的细心和敏锐,也表明了在这个特殊的战争时期,妻子对丈夫的蛛丝马迹时时有关心,处处有洞察,更把妻子的探寻、担心表现得入木三分。
陌生化策略在学生词语盘点中的应用

河 北省邯 郸 市邯 山 区农 林路 小学 卜 俊羽
【 摘 要 】陌生化给 词语盘 点教 学带来 运 用过程 中出现 的错 误之处 ,并采用 引导式 教 师往往事先对课文进行讲解 ,之的安排辅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 ,要求教 师
常从 下述几个方面倾 听学生 心声,把握学 生 可打破这一传统的词语盘点方式 ,将词语盘 真实起 点 : ① 学生善于用什么样 的方式进行 点 作为教学重点 内容并入课文讲解 中,即一 学 习;② 哪些 词语是学生易掌握 的,哪些词 边讲 解一边盘点 ,以实现陌生化 的积 累,具 语是学 生不易掌握的 ;③哪些词语是讲解重 体表 现在 :在课 文讲解 前,由教师结合 自身 点 ,哪些词语是讲解难点等 。 的认识确 定词语盘点 中的重点 、难点词语 , 二 、陌生化 的积 累在学生词语盘 点中的 并要求学 生 自主了解这些词语 的音形义 ,让 应 用 学生 提出疑问,之后整合归纳这些疑 问;在 如上所述 ,语文教材 中涉及到较大的词 课文讲解中 ,可将重 、 难点词语 引入课文中, 汇量,以五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调查发 着重讲解重 、难点词语 ,同时还 需详细讲解 现 ,每篇课文 “ 词语盘点”中所包含 的词语均 整合归纳 的学生疑问 ;在课文讲解后 ,要求 在6 0个左右。尽管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均已接 学生结合 自身的理解复述课文。 触这些词语 ,但作为一个发展初期 的小学生而 三、陌生化的活动—— “ 化词入心 ” 言, 若想要其尽数消化这些词语 , 无疑是一项 《 语文课程标准 》指 出: “ 语文是实践 巨大的工程 ,而且还极有可能使小学生产生厌 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 的语 文实践 学心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 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 应是语 状况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 既不能够给 文实践。”笔者认为 ,在词语 盘点教学 中, 予小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 ,又能够使小学 我们 也完全可 以一改往 日的模式 ,多加 强语 生尽可能多的掌握课文中的词语。以下将着重 文实践活动 , 给教学活动抹点色彩 , 加点调料, 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 还词语盘点一张崭新而本真 的脸。 1 . 分 类盘 点 1词 语 大变 身— — 变“ 抽 象 的认 识 ” 为“ 具 在语文教材 中,每篇课文通常 围绕一个 体 的视 像 ” 主题 予以阐述 , 所 以课文中所包含 的词语也 游戏 中学 习是孩子喜 闻乐见 的一种学 习 往往 体现为同一特征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 方式 。词语大变身 就是 让学生在游戏 中理解 程 中可依 据构词特点对课文 中的词语予 以分 词语 、 内化词语的。 针对某个主题的词语盘点 . 类 ,如描写植物 的词语分为一类 ,描写动物 可 以是一个学生用几句 话或一段话描述一个 的词语分 为一类 ,同时结构相似的词语还可 情境 ,其余 同学猜一猜所 描述 的可以用哪些 归纳整合于同一组词语盘点 中, 如A B A C 式、 词语概括 。还可 以是一个 同学 比划动作其他 A B B式等。这样 以来 ,教师便可要求学生首 同学猜和根 据画面猜词语。通 过游戏把词语 先学 习掌握 结构相似的词语 ,然后根据结构 与关联 的视像建 立联系,把词 语转化为肢体 的复杂性逐一 向外 延伸讲 解 ,如此便 可获得 表现 , 使词语在学生头脑 中的形象 日益丰满。 较好 的教学效果 。 2 . 故事 大本营—— 变 “ 意料之 中”为 “ 意 2 . 新 旧盘 点 料之外” 学生学习过程实质上为信息加工过程 , 创编故事是小学生 的特长。词语盘点中 只有通过让学生 反复接触、阅读、书写 ,才 的一个个独立的词语 ,经过学生神奇的大脑 , 能够促使学生脑子原有 的知识重 新获得生命 会建立千丝万缕 的关系, 会创造出无数个离奇 力 。尽 管我 国存在千千万 万个 词语 ,结合小 曲折 、 妙趣横生 的故事 。我们在教学词语盘点 学 生的学习特点与 身体 发育状况,教 育部门 时可布置学生 自由选择其 中的几个词语 展开 要求 语文教材编者设置适 量的词语,所 以小 想象,创 编故事。交 流时 ,先说说 自己选用 学 阶段所 涉及到 的词语极 为有 限。因此 教师 的词 语,再讲 讲 自己编的故事 ,然后大家一 在教 学过程 中,既要保证小学生不断接触学 起评一评 ,谁用的词语恰当,编的故事巧妙? 习新 词语 ,又要 巩 固好学生脑子里原有 的词 同一个词语 , 不同的学生分别想到什么不同的 语 ,只有这样才 能够确保小学生真正意义上 情景?在创编故事中学会了运用,在讲述故事 学 习到知识 ,对其 构筑脑 中的词语结构起着 中历练了表达 ,在评议故事 中精确了用词 。 积极作用 。即教 师讲解完每篇课文后 ,可要 参考文献: 求学生从词语 盘点中找出课文 中重点词语 的 [ 1 ] 朱赫 . 考场作 文语言表达的创新 [ J ] . 反义词 、近义词及 结构相似的词语 ,这样不 当代 教 育论 坛 2 0 0 6( 6) 仅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有助于 [ 2 ] 陈美 兰 . 《 尘埃 落定 》: 在 陌生化场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 从 而使学习事半功倍 。 景中诠释历史 [ J ] .语文教 学与研究 2 0 0 8 ( 3 0) 3 . 动 态 盘点 [ 3 ] 方斌 . 运用 “ 陌生 化” 理 论 提 高 政 治 截止 当前 ,国内几乎每所小学在开展语 复习有效性 [ J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 0 0 8( 3 ) 文教学时均要求学生进行 “ 词语盘点 ”, 然后 [ 4 ] 徐琦瑶 . 走 出阅读教 学 “ 陌生化”的 多数小学生在 “ 词语盘点”后仍不能够了解词 路子 [ J ] .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2 0 0 7 (1) 语的含义,更无从谈词语有效运用 , 如此既大 [ 5 ]尹瑞文 . 小议 “ 陌生化语言”[ J ] .现 大挫伤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给予学生带来较 代语文 ( 教学研 究版 )2 0 0 7(1 1) 大的学习压力 , 叉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精力 , [ 6 ] 冯齐林 . 浅论 陌生化 阅读 [ J ] . 中学 所以如何让学生高效率进行 “ 词语盘点”一直 语 文 2 0 0 8( 2 8) 是国内教育学界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 7 ] 杨坤道 . 宋代诗歌的陌生化美学特征 针对 于上述问题 , 笔者指出, 长期以来 , [ J ] .语文教 学与研究 2 0 0 7(1 4)
2023年高校英语教学中陌生化技巧的应用

2023年高校英语教学中陌生化技巧的应用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高校英语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创新。
其中,陌生化技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陌生化技巧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陌生化技巧的概念及特点陌生化技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学习内容进行重构、随机化等处理,使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变得具有新颖性、不同寻常,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其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进行内容的随机化处理,使得学生每次接受的信息都是不同的,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2.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化的评估和反馈,及时修改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教学设计和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成效。
二、陌生化技巧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陌生化技巧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制作有趣的听力材料,尤其是将关于不同国家、地区乃至不同文化的听力材料进行处理,增加其新颖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听力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2. 将听力材料分解成多个独立的单元或者句子,运用随机化技术进行组合,构建成新的听力材料。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其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反应力。
3.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听力场景,将学生置身于各种听力环境中,实现真实情景下的听力训练。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各种语音特点和语调。
三、陌生化技巧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陌生化技巧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实时评估和反馈,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提供修改建议。
论文学语言陌生化的实现

论文学语言陌生化的实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性在古代早已为人所关注,杜甫曾在其诗歌有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现当代作家也秉承着这种说法探索、挖掘着语言的魅力。
对于语言对文学的重要性,著名作家汪曾祺汪老这样评论:“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
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
语言不能像橘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
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语言对文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怎样的语言才能使一部作品更具有文学性呢?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给出这样的解答——陌生化。
他认为艺术能更新人生经验和日常感觉,它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感觉到事物,其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同时增加认识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延伸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感知时间越长,接受领悟就越深,客体对主体形成的心理效应就越强。
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采取陌生、反常甚至异类的方式和手段来表现人们熟悉的事物,使观众体验到新鲜的感觉,从心灵和视野上带来冲击,从而满足欣赏者“猎奇”的心理需求。
文学语言有着一定的基本规范,而陌生化的手法是为了语言的艺术化而打破常规,使语言成为亮点,从而使文学作品产生新的审美价值。
正如张志公所说“文学作品语言的使用间或逸出一点语汇规范、语法规范以至逻辑事理的规范,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说,恰恰是由于它逸出规范‘逸’得高明而产生了文学效果,形成了某种风格。
”虽说语言的陌生化是打破常规,但是陌生化的运用也是用一定规范的,不然只会落得胡编乱造。
在笔者看来,语言的陌生化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一、语音汉语中存在同音字的现象。
同一个音节可以表达不同的汉字,不同的字义。
运用汉语语音的这个特点,制造出言语表达的差异,可以令人加强艺术性,令人回味无穷。
如:1)鲁(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雷雨》)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萍”和“凭”读音相同,作者正是利用这种谐音把鲁大妈想认周萍而不能认、眼看自己两个亲生儿子互相成仇矛盾愤恨的情感刻画得栩栩如生;刘禹锡的《竹枝词》用“晴”来暗喻“情”,抓住的是眼前景物,暗射的又是此时此际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两种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谐声统一在一起,如此贴切自然,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悦。
用“陌生化”艺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用“陌生化”艺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陌生化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浅谈导言:古人常说“文以载道”,语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其关联着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
我们不妨从陌生化艺术入手,探讨其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一、陌生化艺术的概念与特点陌生化艺术(Defamiliarization/estrangement in art)源于俄国文艺复兴运动,由文学理论家维克多·舍奇洛夫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改变日常事物的习惯感知方式,使读者或观众能够重新审视和思考已经习以为常的对象,从而激发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陌生化艺术的特点在于更强调感官的冲击和情感的震撼,而非传统的美学享受。
它通过破坏和逆转人们的认知习惯,使观众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知角度。
通常,陌生化艺术表现在诸如元素重复、形状变形、颜色对比等方面,通过突出细节和造型的异化,唤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二、陌生化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读课文、背诵古文等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
然而,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而不见”的感觉,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而陌生化艺术,运用其独特的形式和感官冲击力,能够打破学生的感知习惯,引起他们对语言和文学的新鲜感。
通过引入陌生化艺术的视角,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文本,从而打开思维的局限性,拓宽视野。
2.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当陌生化艺术介入语文教学时,它的奇特形式和独特风格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解读作品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对文本元素的辨析和破解,达到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外,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陌生化的艺术手法,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富有个性与创新的作品。
3.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词语运用陌生化

词语运用陌生化
同学们,咱们平常说话写作文啊,总是用那些很常见的词,就像每天都吃一样的饭菜,时间长了就没什么新鲜感啦。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词语运用的陌生化。
再比如说描写风。
如果只是说“风很大”,就很平淡。
但是要是说“风像个调皮的小怪兽,呼呼地把我的帽子都吹跑了”,这样就把风写活了。
我们能想象到风像小怪兽一样横冲直撞,还能感受到风的力量把帽子吹跑时的那种突然。
还有啊,形容一个人跑得快。
如果说“他跑得很快”,就没什么劲儿。
要是说“他跑得像一阵风,嗖的一下就没影了”,是不是就特别生动呢?就好像我们真的看到那个人像风一样刮过去了,耳朵边还能听到“嗖”的声音呢。
我们在写作文或者说话的时候,如果能多运用这种词语陌生化的方法,就会让我们的表达更吸引人。
比如说写花,不要只说“花很漂亮”。
可以说“那些花儿像一群穿着彩色裙子的小姑娘,在风里欢快地跳舞”。
这样我们一看到这句话,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幅很美的画面,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就像小姑娘在跳舞一样,多有趣呀。
同学们,让我们以后都试着把那些平常的词语变得不一样,就像给它们穿上了新衣服,让我们说的话、写的作文都变得超级有趣吧。
玩转语言“陌生化”

玩转语言“陌生化”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鲜明地指出了遣词造句的一大流弊是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
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个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套板反应 '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前人有言如此,反观当下,很多中学生作文语言存在比较严重的程式化、低幼化倾向,使原本应具个性、彰显独特魅力的作文,反倒变得千人一面,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教学陷入尴尬境地。
那么,如何引领他们走出套板反应”的怪圈呢?我觉得,可以运用文学评论中的陌生化理论,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心,使语言表达远离撞车”,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对视觉形成另类的冲击力,为观众提供联想的空间和咀嚼的余地。
所谓陌生化”,即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的制约,采用创新的方式,不断嬗变我们对精神和物质世界既定的熟悉感受,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缓解甚至彻底走出审美的疲劳状态。
它成熟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后被运用在文学的诸多领域中,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其意义在于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慣性化,重构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与实际生活完全不同的艺术的另类现实展现给我们。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言陌生化”,有利于学生破除思维定势,增强语言领悟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
语言的陌生化是对常态语言进行人为地破坏”,使之愈生动、愈精妙、愈新颖,达到言不出而意全在”的效果。
以此理论为指导,我们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摆脱套板反应”的约束:一、锤炼修饰语,化腐朽为神奇在议论文写作中,倘若精心选择、仔细锤炼动词或形容词。
恰当运用它们,有时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如入们一起把灾难中的种种感动最终咀嚼成为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人文情怀”。
咀嚼”原是生理学、医学领域的词语,意为用牙齿磨碎食物。
在这里,作者磨碎的是一种情感或情怀,使之有了一种被反复体会、绵远深长的意味。
用“陌生化”艺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用“陌生化”艺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陌生化艺术是一种通过让人感到陌生和不熟悉的方式来呈现新颖艺术观念的艺术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陌生化艺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陌生化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
结合陌生化艺术与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陌生化艺术对语文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也是值得期待的。
通过引入陌生化艺术的元素,可以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启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陌生化艺术、语文教学、有效性、认知、情感、素养、结合、促进作用、应用前景1. 引言1.1 介绍陌生化艺术概念陌生化艺术,即“defamiliarization”,是苏联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谢列宁在20世纪初提出的概念。
它指的是通过对日常或熟悉事物进行改变或转换,让人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些事物,从而产生新的感受和体验。
陌生化艺术在艺术领域被广泛运用,可以是文学作品里的异化手法,也可以是视觉艺术中的抽象表现,甚至可以是戏剧表演中的夸张演绎。
在教育领域,陌生化艺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打破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固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将陌生化艺术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或语言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陌生化艺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品位,促进跨学科能力的发展。
将陌生化艺术融入语文教学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语言和文学作品,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
1.2 重点阐述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水平。
作文议论语言的陌生化

作文议论语言的陌生化
《作文议论语言的陌生化:从生活小事谈起》
嘿,你们知道不,我最近遇到一件特好玩的事儿。
我那天去逛超市,本来是想买点日常用品的,结果在那卖水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超级有趣的现象。
那堆苹果啊,一个个红彤彤的,看着就让人馋得慌。
我就走过去想挑几个,这时候我发现旁边有个阿姨,她可真有意思。
她拿起一个苹果左看看右看看,嘴里还念念有词的,好像在和那苹果对话似的。
“哎呀,你长得可真好看呀,就选你啦。
”然后就把苹果放进袋子里。
当时我就忍不住笑出声了,这阿姨也太逗了吧!
我突然就想到啊,这其实和作文议论语言的陌生化有点像呢。
我们平常写作文,老是用那些常见的词语、句式,就好像总是挑那些长得都差不多的苹果。
但如果我们试着去用一些不那么常见的表达方式,就像那个阿姨挑苹果一样有点新奇的感觉,那不就让作文变得更有意思了嘛。
比如说,我们不要老是说“漂亮”,可以说“美炸啦”之类的,瞬间就感觉不一样了。
我们不能老是按照老一套来,得有点新花样,这样文章读起来才带劲呢。
就像那个阿姨在一堆苹果中找出了最特别的那一个,我们也要在语言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宝藏。
哎呀,现在想想还是觉得那个阿姨挑苹果的样子特别好玩,也让我更加明白作文议论语言陌生化的重要性啦。
下次写作文的时候,我可得好好尝试一下新的表达方式,不能再那么“中规中矩”咯!嘿嘿!。
浅谈陌生化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陌生化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创新的目的。
语文教材、教学方法、教师语言、阅读、远程资源的”陌生化”,学生会感到新奇,易于接受。
关键词:陌生化语文教学运用一、陌生化的理念陌生化理论源于艺术创作,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
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所谓“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
关于“陌生化”这一概念,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文学即技巧。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陌生化”并不只是为着新奇,而是通过新奇使人从对生活的漠然或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感奋起来。
二、陌生化的意义陌生化无论用到哪里,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陌生化,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事物变换成学生不熟悉的陌生事物,让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有一个陌生感、新奇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和创造的欲望。
而“陌生化教学”就是以美的规律来优化和规范教育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陌生化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语文教材的“陌生化”初、高中的语文教材都要进行修订,因为教材的内容需要陌生化。
针对语文教材内容陈旧、老套,题材与风格单调而缺乏多样性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教材编写建议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并进一步指出“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语文教材也需要渐次更新,以期能与时俱进,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也激发起教师教学的欲望。
浅谈“陌生化”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快 感 和满 足 , 对内容 的感 知呼 应 , 对 主 旨 的理 解 与 共 鸣 , 对
作 者 进 行 创 造 补 充 的动 态 接 受 心 理 。如 果 教 师 总 是 用 同样 的方 法 去 引导 学 生 , 恐 怕最终会酿 成青蛙效 应, 使学 生丧 失
学 习语 文 的兴 趣 。
能 学 习语 文 。
本, 把 握 文 本 的 要 旨 。此 外 , 教 师 还 要 学 会 为 文 本 塑 造 有 个
性 和创 建性 的“ 陌生” 意义。布莱希特说 : “ 把 一 个 事 件 或 者
个人 物性 格 陌 生 化 , 首 先 意 味 着 要 简 单 地 剥 去 这 一 事 件
代 教学 媒 体 的优 越 性 , 两者结 合 , 让 学 生 耳 目一 新 , 从 而 达
教 学方 法 是 指 为 了 完 成 一 定 的 教 学 任 务 , 师 生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所采 用 的 手 段 。它 包 括 以 语 言 传 递 为 主 的 讲 授 法 、 谈话 法; 以直 接 感 知 为 主 的 演 示 法 、 参 观法 ; 以 实 践 为 主 的 练习法; 以引 导 、 探究 为主的发现 法、 探 究 法 等 。然 而 , 多 样 的 教学 方 法 却 构 成 了 语 义 教 学 的 传 统 八 股 模 式 : 课 文 提
的客观材料 , 让 学 生 根据 材 料 , 对 照课 文 , 进 行 陌 生 化 的
探索 。
在教学过程 中 , 学 生 并 不 是 被 动 地 接 受 作 品 所 描 绘 的
方方 面面, 而是积极能动地调动知识 储备 和生活储备 , 去 感
受、 体验 、 补充和 完善作 品 , 从 而 获 得 一 种 对 作 品 再 创 造 的
例谈陌生化理论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的怪象:学生对课文感到“一望而知”,老师却在学生已知的话语上纠缠不休。
虽然多年来教学改革举措五花八门,然而未能改变“语文课上和不上一个样”的普遍抱怨。
从根源上反思,语文教学的弊病主要在于文本阅读的无效与低效。
一、“陌生化”理论的提出“陌生化”一词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主张艺术应当陌生化,他说:“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陌生化理论所传达出的创作手法以一种新颖、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将平常熟悉的事物变得“不寻常”,变得“奇异”,使读者有“惊奇”之感,产生对周围已司空见惯的事物的新感觉和新发现,人们也正是在这种“惊奇”的“发现”之中,身心得以超越日常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
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体现其理念。
什克洛夫斯基在《故事和小说的结构》一文中提到了契诃夫的《记事本》,某人沿着一条胡同,走了不知是十五年,还是三十年,每天都看到一块招牌,但从来没有仔细认真地去读它。
后来,终于不知怎的取下了招牌,把它挂在墙的侧面,于是他才真正看到了招牌的全部内容,才真正读懂了上面的意思。
而二十世纪美国经典作品《老人与海》也是这种手法创作的典范,它打破了审美主体的接受定势,以完美的艺术性和深邃的哲理性征服了世界文坛。
1954年,海明威因为“精通于叙述艺术,其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利用陌生化效应,不仅易激发学生急于探索,弄清究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够唤起学生的审美联想,不断产生新的感悟,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陌生化”课堂的构建(一)轻拢慢捻抹复挑,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情境陌生化【例1】特级教师赵谦祥老师执教《唐诗鉴赏——寻隐者不遇》时,让学生欣赏“寻隐者不遇”的插图,通过插图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浅谈陌生化理论在语文备教中的运用

篇小说 《 一个 小公务 员之死》 读 , 出别里科 夫既是 加害者 , 来 指 又是 受害 者。 只是一个 可鄙可恨 又可怜 可悲 的“ 他 小人物 ”他死于 心理 。 崩溃 , 死于 那种 无处 不在的 、 无法排解 的恐惧 感。这样 “ 陌生化 ” 的 解读 。 学生 更觉新颖 。 就能 更深刻地 把握文章 的主题 。 也
1 整 合 教 材 。 炼 主 题 . 提
体验式教 学模式 不同于 传统 说教式 教学模 式 , 是一 种“ 先行后
【 声】 l 法 法 探I 心 教 学 新
浅谈 陌生化理 论在语文备教 中的运用
●施
“ 陌生化 ”这一理论 由俄 国形 式主义理 论家什 克洛 夫斯基 在
一
静
、
细 究物理 洒行乐 : 教材 分析 “ 陌生化”
《 为技巧 的艺术》 作 中最 先提 出来 , 他认 为在对文 学艺术 的欣 赏中 .
俄专 制统治卫 道士这 一传统 的单一 的见解 ,提 出应结 合作者 另一
白、 强化等处 理 。 才会 产生令人 耳 目一新 的功效 。 “ 陌生化 ” 论对语文 教学颇 有启示意 义。我 们可 以借 用艺术 理
创 作“ 陌生化 ” 原理来避 陈去俗 、 翻新 出奇 , 发学生 的语 文 学 习兴 激
然而 。思想理论 课教育 中的理论 灌输与社 会环境 影响 之间 的 矛盾 、 素质 教育 中知识 与能 力之间 的矛盾 、 生需求 与教育 者素质 学 不相适应 之间的矛 盾这三对 矛盾 以及 大学生 自身存 在的缺 陷在某
种程度上 制约着大 学生可持 续发展能 力 的培 养与提 升 , 因此 探索 、 实旋思 想政治 理论课 的新招 和实 招— —体 验式教 学模 式 , 能开 启
“陌生化”在初中生写作中的应用

“陌生化”在初中生写作中的应用陌生化是由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他主张向旧的规则宣战。
这一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新颖和出奇,如能在写作中很好的利用陌生化思想,培养学生在写作角度、遣词造句、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增添作文自身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学生写作欲望,从而使学生愿写、会写。
一、何为陌生化所谓陌生化,是指不断改变人们对既定事物的熟悉感受,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的思维制约为目的,采用创新的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从而缓解甚至彻底走出审美疲劳状态的一种思想。
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
他认为,人们对于周围的事物久而久之都会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陌生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打破常规,出其不意。
对于写作来说用什克洛夫斯基的话来谈,就是:几乎哪里有形象,哪里就有奇特化(陌生化)。
但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就是使事物复杂化,设法增加感受难度,这个说法是不可取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新颖的内容必须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挂钩,才能引起人的有意注意,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但写作如果一味的创造新奇却艰涩难懂也是没有人会注意的,所以陌生化也要有个写作分寸问题。
二、陌生化在初中语文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有限去体会无限,这其中作者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陌生化感受就是从一种独特的角度、用独特的眼光去感知生活,以一种独特的悟性去体会世界的心理过程。
它要求从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从那些常人看来平常的一草一木一滴水中,捕捉到全新的感受和意义。
要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就有必要掌握陌生化的思想。
在平时的写作中,许多学生提笔时总觉得无事可写,其实这正是思想行为无意识和惯性化的外在表现。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都有好奇的天性,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他们逆向思维日趋强烈,对那些新鲜陌生的事物都会抱有浓郁的兴趣。
试论语言的陌生化

试论语言的陌生化试论语言的陌生化摘要:“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经常出现,且形式多种多样,如语词运用、词句顺序、语言习惯、修辞手法等。
这种超常规的语言陌生化运用得当,能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调动读者的思考力,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之沉浸在“再创造”的审美享受中。
关键词:陌生化“陌生化”这一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早提出来的。
他认为“陌生化”是相对于习惯、传统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与破环,产生于差异与独特。
通俗来说,就是推陈出新,变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
所谓语言的陌生化现象,则是指作者在语言运用和表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违反一般的语法规律、违背正常的逻辑原则的非常规语言现象。
即以各种方法和手段,使普通语言被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这便是“陌生化”的语言。
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经常出现,且形式多种多样。
当下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语言陌生化现象作简要的介绍。
1 语词运用的陌生化文言文中的陌生化现象主要体现为词类的活用。
在现代文里,这种活用也常常出现,不管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数量词,都被非常规的运用着。
1.1 名词活用为动词或直接作状语“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友邦惊诧”论》)这原是国民党政府通电全国的电文内容,第二个“国”字被动词化处理(前面有了一个副词“不”,使之变成了“成为一个国家”),使语义变得尖刻起来,语气也显出一种威逼之势。
反动派妄图用“国将不国”来恶意中伤学生运动,不想被作者直接引出,反而使人们认清其狼子野心和卑鄙伎俩。
1.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雨中登泰山》)中,形容词“小”动词化后成了“使之变小”(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而“小”字后却有)。
这里用对比和反衬手法赞美了泰山的雄伟高峻。
“…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的小来。
”(《一件小事》)句中的“小”字由形容词变成名词的过程中,就包含了“我”这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自惭、自责、自悔和自新等多种含义。
陌生化策略在学生词语盘点中的应用

陌生化策略在学生词语盘点中的应用作者:卜俊羽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05期【摘要】陌生化给词语盘点教学带来了新鲜和活力。
只要我们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深入耐心地琢磨每一组“词语盘点”的特点,运用陌生化的策略对其进行合理开发,立体设计,力求“熟”中寻“生”,“正”中出“奇”,“死”中求“活”,那么,词语盘点教学照样能够常教常新、精彩纷呈、高耗低效,收获拨云见日的神奇效果。
【关键词】词语盘点;教学;陌生化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每部教材中均涉及到大量的“文化源”,而教师教学解读教材的过程实质上为“过滤”与“重组”教材中文化的过程,其中教师对教材中文化“过滤”与“重组”状况便决定教师解读教材好坏,从而关系到教师教学质量与效率。
词语盘点是教师教学解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虽为多个貌似孤立的词语共同构成,但各个词语均包含较深刻的文化含义,供教师理解与感悟。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给予所解读的教材营造一种“陌生化”,以促使自身永远感觉“首次阅读”所要解读的教材,以此才能够充分调动起自身解读教材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每次阅读每次拥有新收获的预期目标。
本文将分别着力于编者、教师及学生等视角解读教材,具体内容如下:一、陌生化的解读1.从编者视角看,应明确《词语盘点》编排特点与功能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新教学体制下,自四年级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便不在末页以词语表格的方式一一列示重点词语,而是将每组课文中的词语汇总陈列,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读读写写,即教材中精读课文中重点词语,要求学生既要会读、会写,又要会运用;另一方面是读读记记,即教材课文中精读课文中二类词语,或者略读课文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会写、会运用,仅要求学生会读,粗略了解其含义。
上述两个方面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定位。
在语文教材中之所以会设置词语盘点,其主要是让小学生能够对课文中旧词、新词予以巩固,以便学生日后更好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在陌生化策略中寻找突破

是 节 日体 验 的创 意 要 层 出 不 穷 。比如 三 八 妇 女
节 , 一 般情 况 下 , 学 生都 是 给妈 妈 做 贺 卡 、 买礼物 、 给 妈妈洗脚 , 帮妈 妈 做 一 件 家 务 事 , 表 达 一 下 对 妈 妈 的
背 离 与超 越 。
学生 惊 讶 、 兴奋 、 沮丧 , 又有 所 期 待 , 买 哪 些 食 品 能 吃
好吃饱? 还要 兼 顾组 员 的喜 好 , 每个 成员 忙着 出主 意 ,
忙着 精打 细算 , 有 了体 验 的 作 文 , 自然 会 情 趣 盎 然 。
二是 情境 体 验 的创 意要 别 出心裁 。 教 师 要 善 于 运
充满 乐趣 的未知 情境 中一 路前 行 , 诱 发 学 生 主 动深 刻 蕴 含 … …
一
的欲 望 , 尊重 学 生 的独特 感 受 , 让学 生 敢 于表 达 、 乐 于
、
活动 策划 的 陌生化 — —创 意 。 掀 起风 暴
表达 、 易 于表 达 。如 《 火 烧孙 悟 空》 的 实验 从一 开 始就
的 陌生化 , 可 细 化 为 平 中见 奇 , 寻 求题 材 的 独 到 点 ; 曲径 通 幽 , 凸 显 思 维的 波折 点 ; 慧 眼独 具 ,
聚 焦 细 节的 生发 点 ; 三是 评价 交流的 陌生化 , 让创 见 穿越 时 空 。
关键词 : 体 验 式作 文 陌生化 活 动 策 划 评 价 交 流
变 化及 倾 听 自己的 内心世 界 , 故 而 学 生 写 起 来 细 腻 而
“陌生化”表达扮靓学生习作语言的有效途径——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语言陌生化表达的策略

I教学探讨Pn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小学炭学砌■缸“陌生化”表达:扮靓学生习作语言的有效途径—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语言陌生化表达的策略江苏江阴市西石桥中心小学季建峰【摘要】写作能力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放眼当6习作教学,不少学生从起步作文就逐步开始模式化,语言僵化,失去了童真,失去了个性,到了高年级更甚。
在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运用“陌生化”教学理论进行了实践,逐步改善任教班级学生作文中的相关问题,并形成了一些相对有效的策略%【关键词】陌生化语言有效学生为了应试,模式化的结构,成人化的语言泛滥成灾"面对这尴尬的作文教学现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感到积重难返,无能为力"“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它必须设法延长。
”几年前,笔者无意中看到了文艺理论家的“陌生化”理论,产生了把这一理论引进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的法%年的教学中,形成了一的,了学作中的—、检视,发现套路化表达语言之苍白人生,一都是,人心",作文也是,要的和,作文一重一的,缺乏新鲜感,就了。
教学中,为就学生觉到,是,就引学生的作,现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归纳总结。
(1)作一:是“……:发烧,”;写好人好事常常是写“公交车座”;“我学会了……”是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了烧菜,等等。
(2)作结构单一:“难忘的事”,常常是这样开头“我的人生中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一件最难忘……”结尾是这“这就是最难忘的事”。
(3)语言表达单一:写自己高兴,总是写“一蹦三尺高”;写自己难过,总是说“泪如雨下”;写人物外貌,是“樱桃小嘴”“眼睛炯炯神”。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反思,如果你是读者,经这的文章,你感吗?同的思是不是只有这唯一的方式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学生到套路的味同嚼蜡,无益于提升作文的生动性,无益于激的:兴趣。
语不“陌生”死不休--试论“陌生化”在高考议论文中的运用

语不“陌生”死不休--试论“陌生化”在高考议论文中的运用温雪岗
【期刊名称】《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文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是指采用创新的方式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思维的制约,不断改变人们对既定事物的熟悉感受,缓解审美疲劳,从而使人们“感受到”曾经熟视无睹的事物的一种思想。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温雪岗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语文课文中运用"陌生化"手法的艺术效果
2.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的应用
3.语不惊人死不休——试论作文语言的陌生化艺术
4.语不惊人死不休——试论作文语言的陌生化艺术
5.陌生化与非陌生化理论在课程思政中的运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语文论文-让“陌生化语言”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让“陌生化语言”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人教版新课标克雷齐在《心理学纲要》中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
所以,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保持它,而“陌生化”正是化熟悉为新奇的利器。
语言的陌生化并不只是为新奇,而是通过新奇使人从生活的漠然或麻木状态中醒来,“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所以,语言的“陌生化”能使读者产生新鲜的体验。
小学中高段的语文教材中时常有“陌生化语言”出现。
那么,如何利用这些陌生化语言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呢?市小语会会长沈大安先生曾就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提出了三个“关键”:一是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
显然,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那么,我们凭什么去对话?我们去对话什么?为此,课前的“先期阅读”就显得举足轻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先期阅读”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
如果语文教师能认真细读每一个文本,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言语存在,而后在此基础上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我们还何愁唤不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阅读教学效率何愁得不到快速提升?仔细揣摩文本中的陌生化语言,利用陌生化语言带来的新奇性、独特性,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碰撞,确实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一、标点符号也懂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教学特别注重。
然而,现在有很多教师在文本细读时习惯走近“沉入词语”,舍得花大力对重点词去仔细琢磨推敲,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不起眼的“末梢神经”——标点,它们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它能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起到传达无穷之意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生化策略在学生词语盘点中的应用
【摘要】陌生化给词语盘点教学带来了新鲜和活力。
只要我们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深入耐心地琢磨每一组“词语盘点”的特点,运用陌生化的策略对其进行合理开发,立体设计,力求“熟”中寻“生”,“正”中出“奇”,“死”中求“活”,那么,词语盘点教学照样能够常教常新、精彩纷呈、高耗低效,收获拨云见日的神奇效果。
【关键词】词语盘点;教学;陌生化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每部教材中均涉及到大量的“文化源”,而教师教学解读教材的过程实质上为“过滤”与“重组”教材中文化的过程,其中教师对教材中文化“过滤”与“重组”状况便决定教师解读教材好坏,从而关系到教师教学质量与效率。
词语盘点是教师教学解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虽为多个貌似孤立的词语共同构成,但各个词语均包含较深刻的文化含义,供教师理解与感悟。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给予所解读的教材营造一种“陌生化”,以促使自身永远感觉“首次阅读”所要解读的教材,以此才能够充分调动起自身解读教材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每次阅读每次拥有新收获的预期目标。
本文将分别着力于编者、教师及学生等视角解读教材,具体内容如下:
一、陌生化的解读
1.从编者视角看,应明确《词语盘点》编排特点与功能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新教学体制下,自四年级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便不在末页以词语表格的方式一一列示重点词语,而是将每组课文中的词语汇总陈列,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读读写写,即教材中精读课文中重点词语,要求学生既要会读、会写,又要会运用;另一方面是读读记记,即教材课文中精读课文中二类词语,或者略读课文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会写、会运用,仅要求学生会读,粗略了解其含义。
上述两个方面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定位。
在语文教材中之所以会设置词语盘点,其主要是让小学生能够对课文中旧词、新词予以巩固,以便学生日后更好的应用。
2.从教师视角看,应全盘分析本组词语盘点的特点
一部语文教材中通常涉及到多篇课文,而每篇课文中又包含大量的词语,由于教师能力、精力有限,所以不能够全面精心讲解每一个词语,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词语全盘分析工作,筛选重点词语进行重点讲解。
其中,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开展全面分析工作:①从本组词语中筛选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语;②对本组词语进行类别划分;③分析本组词语的构词特色;④确定本组词语中可开发利用的词语等。
3.从学生视角看,倾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真实起点
教师应积极倾听学生心声,把我学生真实起点,善于发现学生在词语阅读、抄写、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并采用引导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特别注意的是,教师通常从下述几个方面倾听学生
心声,把握学生真实起点:①学生善于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
②哪些词语是学生易掌握的,哪些词语是学生不易掌握的;③哪些词语是讲解重点,哪些词语是讲解难点等。
二、陌生化的积累在学生词语盘点中的应用
如上所述,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较大的词汇量,以五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调查发现,每篇课文“词语盘点”中所包含的词语均在60个左右。
尽管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均已接触这些词语,但作为一个发展初期的小学生而言,若想要其尽数消化这些词语,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且还极有可能使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既不能够给予小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又能够使小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课文中的词语。
以下将着重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分类盘点
在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通常围绕一个主题予以阐述,所以课文中所包含的词语也往往体现为同一特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构词特点对课文中的词语予以分类,如描写植物的词语分为一类,描写动物的词语分为一类,同时结构相似的词语还可归纳整合于同一组词语盘点中,如abac式、abb式等。
这样以来,教师便可要求学生首先学习掌握结构相似的词语,然后根据结构的复杂性逐一向外延伸讲解,如此便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新旧盘点
学生学习过程实质上为信息加工过程,只有通过让学生反复接
触、阅读、书写,才能够促使学生脑子原有的知识重新获得生命力。
尽管我国存在千千万万个词语,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体发育状况,教育部门要求语文教材编者设置适量的词语,所以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词语极为有限。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小学生不断接触学习新词语,又要巩固好学生脑子里原有的词语,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习到知识,对其构筑脑中的词语结构起着积极作用。
即教师讲解完每篇课文后,可要求学生从词语盘点中找出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及结构相似的词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从而使学习事半功倍。
3.动态盘点
截止当前,国内几乎每所小学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均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盘点”,然后多数小学生在“词语盘点”后仍不能够了解词语的含义,更无从谈词语有效运用,如此既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如何让学生高效率进行“词语盘点”一直是国内教育学界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针对于上述问题,笔者指出,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事先对课文进行讲解,之后依照教材的安排辅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要求教师可打破这一传统的词语盘点方式,将词语盘点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入课文讲解中,即一边讲解一边盘点,以实现陌生化的积累,具体表现在:在课文讲解前,由教师结合自身的认识确定词语盘点中的重
点、难点词语,并要求学生自主了解这些词语的音形义,让学生提出疑问,之后整合归纳这些疑问;在课文讲解中,可将重、难点词语引入课文中,着重讲解重、难点词语,同时还需详细讲解整合归纳的学生疑问;在课文讲解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复述课文。
三、陌生化的活动——“化词入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笔者认为,在词语盘点教学中,我们也完全可以一改往日的模式,多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给教学活动抹点色彩,加点调料,还词语盘点一张崭新而本真的脸。
1.词语大变身——变“抽象的认识”为“具体的视像”
游戏中学习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
词语大变身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词语、内化词语的。
针对某个主题的词语盘点,可以是一个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描述一个情境,其余同学猜一猜所描述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
还可以是一个同学比划动作其他同学猜和根据画面猜词语。
通过游戏把词语与关联的视像建立联系,把词语转化为肢体表现,使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日益丰满。
2.故事大本营——变“意料之中”为“意料之外”
创编故事是小学生的特长。
词语盘点中的一个个独立的词语,经过学生神奇的大脑,会建立千丝万缕的关系,会创造出无数个离奇曲折、妙趣横生的故事。
我们在教学词语盘点时可布置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交流时,先说说自己选用
的词语,再讲讲自己编的故事,然后大家一起评一评,谁用的词语恰当,编的故事巧妙?同一个词语,不同的学生分别想到什么不同的情景?在创编故事中学会了运用,在讲述故事中历练了表达,在评议故事中精确了用词。
参考文献:
[1]朱赫.考场作文语言表达的创新[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6)
[2]陈美兰.《尘埃落定》:在陌生化场景中诠释历史[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30)
[3]方斌.运用“陌生化”理论提高政治复习有效性[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8(3)
[4]徐琦瑶.走出阅读教学“陌生化”的路子[j].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2007(1)
[5]尹瑞文.小议”陌生化语言”[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11)
[6]冯齐林.浅论陌生化阅读[j]. 中学语文 2008(28)
[7]杨坤道.宋代诗歌的陌生化美学特征[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