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及优势矿产成矿规律(赵东宏等著)思维导图
中秦岭正河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分析
海西 期 它是 控 制沉 积盆 地 演化 的 巨型 同生 断裂 ,成矿 物 质沿该 断裂 以热 水喷 流方 式进 入含 矿
地层 。印支一 燕 山期 沿 山一 凤 断裂 发生 强烈 的构 造一 岩浆 活 动 ,为金 矿形 成创 造 了不 可缺 少 的热 动力 条件 [副。正 河金 矿分 布 于 山一 凤 断 裂 南侧 15 4 0k “ . ~ . m,为 该 断裂 长 期 构 造活 动
( E 西j有色地质勘查局72 1 总队, 咸阳 720 ) 100
摘 要 :本 文讨论 了中秦岭 正河 金矿 床 的成矿地 质特 征 ,结合 成 矿流 体 物理 化学条 件 、构 造控 矿作 用 ,提 出 山阳一 凤 镇 深大 断裂是 矿床 的导矿 构造 ,蚀 变矿 化 带受控
于次 级背斜 构造 核部 的轴面 劈理 化 带。其 成矿作 用经 历 了热水 沉积一 变质 变形一 构
成矿 带展 布方 向 与该 背斜 枢 纽 基 本 一 致 ,主 要地 化 异 常和 矿 化 带沿 褶 曲核 部 分 布 。 由此 可 见 ,E 向蚀 变矿化 带受 该背 斜控 制 ,金矿 的形 成 与褶皱 构造 活动有 关 ,褶 皱 ( 部 )是 金 W 核 成矿 的 配矿构 造[ 。在整 个成 矿 过程 中 ,配矿构 造连 接导矿 构 造和容 矿构 造 ,对 含矿热 液 的 8 ] 运移 、沉 淀成 矿起着 配 置作 用 ,从而 构成 一个 完整 的成矿 热 液构造 系统 。结 合 区域成 矿地 质 背 景 ,认 为褶 皱变 形主 要发 生在 印支 期 。
作 者 简 介 :韩 俊 民 .男 ,4 7岁 ,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在 职 硕 士 研究 生 ,从 事 地 质 勘 查 及 管 理 工 作 。 武
秦岭金矿成矿规律
第8卷第3期2000年6月黄金科学技术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8,No.3Ju n.2000秦岭金矿成矿规律彭大明(核工业214大队,陕西 城固 723200)摘 要:秦岭地处中国大陆的腹心,既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又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多金属成矿带”。
该研究区金矿资源蕴藏丰富,现已探明工业矿床163处,其成矿类型繁多,具备得天独厚的聚金条件。
秦岭幅员广大,金资源成矿规律明显,五大帚状构造严格地控制着各类金矿的空间定位,有较多地域金的成矿条件可与当今世界诸多巨型~超巨型金矿田媲美,成矿远景极其可观,预计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必然是黄金工业的用武之地。
关键词:秦岭;金资源;第二金库;帚状构造;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2/P61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18(2000)03-0010-141 秦岭黄金地质概论1.1 秦岭疆域及地质背景秦岭地处中国大陆的腹心部位,地理位置处在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地带,大地构造属槽台过度区。
矿业界将它列入“中国多金属成矿带”,黄金学者称为“中部金矿带”(简称“中带”),地学界称之为“秦岭古陆核克拉通地体”。
举世闻名的《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先生,曾在杰作中命名为秦岭—昆仑复杂纬向构造体系,还划分出两个亚带。
秦岭山地东西绵延1300km,东抵华北平原、西接昆仑山,南北宽达数百公里,地跨皖、豫、鄂、陕、甘、青、川七省,面积约40万km2。
秦岭地层齐全,岩浆活动具多旋回特征,断裂构造多期多次,变质作用强烈,热液活动发育,金的成矿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东秦岭北部属华北地台南缘,西秦岭北部是陇山—祁连山褶皱系,秦岭中部的广大地区称为秦岭地槽(或褶皱系),南东部为扬子准地台的北缘,西南部是松潘—甘孜地块(或褶皱系)。
整个秦岭由三大构造层组成:太古宇古老变质岩系为基底构造层,元古宇火山沉积岩是中间构造层,古生界海相沉积岩为盖层。
基于陕西某矿区的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
基于陕西某矿区的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和相关交流,首先针对山西秦岭某矿区进行了成矿背景的分析,然后从空间、时间、含矿建造和复杂程度等方面着手,分析了该矿区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最后基于上述分析进行了相应的成矿预测。
标签:秦岭造山带;成矿预测;成矿规律秦岭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但是因为秦岭早善待的演化历史过于复杂,同时具备多阶段和多体制的特性,使得针对秦岭早善待的研究存在着许多的分歧。
本文从秦岭地区某矿区出发,从实际层面对该矿区已有的资料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学者的资料,从个体的角度来推演秦岭造山带中华北南缘构造带的成矿规律,进而为华北南缘构造带地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一、陕西某区域成矿背景某矿区位于陕西省秦岭,属于宝鸡—洛南—栾川断裂带北部的华北南缘构造带的铁铜沟组,其岩层中含铁硅质岩建造发育程度不等,本质为海相火山—沉积地层经受了高级质变作用的产物。
某矿区的火山岩成分主要包括在大陆裂谷和陆缘裂谷环境中形成的中酸性岩和基性岩,包含少量陆缘裂谷环境中形成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
从成矿背景进行分析后笔者了解到,在上古生界,铁铜沟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二叠系,以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的石煤、铝土矿、硫铁矿等为主;在中生界,铁铜沟组地层分为三叠系和侏罗—白垩系,三叠系与上古生界类似,同样是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为主,到了侏罗—白垩系,地层因地壳变动变为了三角洲—湖相沉积,同时有碱钙性—碱性火山岩在该时期形成了喷溢,所以造成了同期地层轻稀土富集和高钾等特点。
该地区的侵入岩主要以燕山期的基性和中性岩为主,少量超基性岩为太古宙出露,其岩性以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和绿泥阳起片岩为主,侵入岩经历了较强的混合岩化和变形,同时该矿区的花岗岩具壳源为“S”型,进而促进了该矿区铁矿成矿系统的形成,也构成了成矿的主要物质。
二、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该矿区的主要矿物为韩旺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属于该地区少数几个韩旺铁矿分布的矿区之一。
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成矿作用过程的认识
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成矿作用过程的认识斯尚华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一、陆块或板块的开裂过程该过程是地幔物质向地壳中转移的作用过程。
与之相对应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海相火山活动有关,其次为受深断裂控制的基性、超基性及碱性岩浆岩侵入活动。
海相火山活动时期是秦岭地区最主要的成矿作用类型之一。
秦岭造山带中从老至新的火山—沉积建造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含矿层位。
秦岭造山带曾经发生多次开裂事件,并对应着一定的构造—成矿旋回,形成具有不同规模和强度的成矿作用。
例如,中、新元古代时期,与张裂过程之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在华北地块南缘区(宽坪小洋盆)与扬子地块北缘区(武当—碧口裂陷海槽)就有很大差异,后者在规模、强度、范围及矿种方面均明显大于(多于)前者。
二者虽同处开裂过程,且开裂程度及岩石类型也很相近,但成矿特征却如此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地幔物质的分布和运动状态有关。
但同样是在华北地块南缘,早古生代时期二郎坪小洋盆张裂过程中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与中、新元古代宽坪小洋盆的开裂时期迥然不同,前者成矿作用与武当—碧口裂陷海槽开裂时期有一定相似性。
晚古生代,张裂过程中的成矿作用发生在扬子地块北缘的玛沁—略阳—北巴一线。
秦岭地区五个大的开裂—成矿时期中,由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性质所反映的成矿物质来源并无明显变化,均以幔源为重要特征,这种间隔交替式的成矿演化仅仅反映深部物质运动的某种规律,因此实质上是构造活动强度交替发展在成矿方面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陆块或板块的拼合碰撞过程秦岭地区经历的大规模的碰撞拼合过程主要有三次,分别为晋宁期,晚加里东其—早华力西期和印支期。
拼合碰撞过程是壳—幔物质强烈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成矿物质和成矿作用反映地壳物质运动信息较多。
成矿地质作用主要有花岗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和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沉积成矿作用。
前两种作用在一定时期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由它们共同作用可造就一个矿床成矿系列,最典型的就是晚加里东期—早华力西期秦岭造山带北部地区与区域变质岩及混合(伟晶)岩化作用有关的稀有金属、蓝晶石、红柱石、白云母、石墨、玉石及金红石矿床成矿系列。
小秦岭桐峪金矿区成矿规律及成矿潜力分析
小秦岭金矿田中,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金矿床自上而下可分成三个成矿梯度,不同的成矿梯度具有不同的矿化类型。这是小秦岭地区比较明显的成矿规律,可概括为“一街五巷三层楼”,其中“一街”为主要构造带,“五巷”为与主构造带平行的次级剪切带,“三层楼”为垂向上的蚀变分带或矿化类型分带(戚开静,2010)。
1500 m标高以上矿石类型为多金属石英脉型;500~1500 m标高之间矿石类型为单金属石英脉型;500 m标高以下为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以上高程仅具有一般说明性作用,不同矿区根据不同成矿环境,存在着差异性,也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上脉型、中复合型、下蚀变岩型”的规律(方维萱,2000)
桐峪金矿区实际生产中,矿化范围已大大超出了上述空间范围。Q8号脉西段最深工程控制标高为280 m,矿石类型仍为石英单脉型;Q14号脉在400 m标高矿石类型为方铅矿—黄铁矿石英脉型。目前矿区实际生产中所揭露矿石类型以金—多金属硫化物—脉石英型和金—黄铁矿—脉石英型为主,蚀变岩型少见,因此推断,桐峪金矿区深部可能还存在着第二、第三矿化类型。
区域构造呈近东西向展布,矿区北部为区域性边界断裂—太要断裂,矿区南部为区域性边界断裂—小河断裂,矿区中部为杨砦峪—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斜,三条区域性构造构成了本区的构造格架。受区域性构造控制本区发育大量韧—脆性断裂,以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次之,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是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总体上,矿区中部构造及石英脉发育较为密集,而四周较为稀疏,形成了由背斜倾末端及轴部向四周辐射的模式。
4成矿潜力分析
4.1构造成矿分析
深部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往往伴随有液压致裂作用,致使先期形成的各类剪切带及断裂构造成为较好的容矿、控矿构造。含矿流体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温度—压力梯度,即具有较大的液压致裂作用,一旦溶透或致裂而贯通某一主要构造剪切带时,就会降温降压、冷却结晶(燕建设,2013)。本区有数百条矿脉,而其中Q8和Q12号脉的金储量占据了全矿区金储量的80%以上,显然是因为含矿流体贯入主要剪切带后,由于液压致裂作用,含矿流体温度—压力迅速降低,流体结晶成矿,因而,其他矿脉的含矿率就比较低。由此可以推断,本区找矿,区其他地区上实现找矿突破。
北秦岭花石山地区金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82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北秦岭花石山地区金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黄 涛(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研究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北部,属花庙-利桥金成矿区。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草滩沟群,以海相沉积及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中等变质绿片岩系分布较广,含金背景值高,是区内金矿富集的重要物源基础。
加里东至华力西期均有岩浆侵入活动,花石山金矿产于华力西早期党川二长花岗岩和熊山沟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体之间。
区域断层构造发育,矿区分布于南部近EW向黄家坪韧性剪切带与北部近EW向党川脆性断层之间地带;区内次级NW向至近SE向脆性断层也十分发育,控制了该区金矿体的产出形态及规模。
通过研究对比,总结了区内金矿成矿要素,建立了成矿模式图。
在花石山金矿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研究区金矿预测要素表,建立了预测模型。
关键词:北秦岭;花石山;金矿;成矿规律;成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7-0082-3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gnosis of gold deposits in Huashi Mountain area,North QinlingHUANG Tao(The First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Tianshui 741020,China)Abtract: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Caledonian fold belt, North Qin Mountains, and belongs to the huamiao-liqiao Sung Kim mining area. The main outcrops in this area are Ordovician caotangou group, and the middle metamorphic greenschist series, mainly composed of marine sediments and intermediate-acid volcan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have high gold-bearing background values,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source basis for gold enrichment in this area. The Huashishan gold deposit occurs between the early danchuan monzonite granite and the Xiongshangou porphyry syenite granite. The regional fault structures are well developed, and the mining area is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huangjiaping ductile shear zone near EW in the south and the Dangchuan Brittle Fault near EW in the north, the occurrence form and scale of gold orebody in this area are controlled. Based on the study and comparison, the metallogenic factor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area are summarized, and the metallogenic model map of gold deposits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Huashishan gold deposit, a table of gold deposit prediction factors and a prediction model are established.Keywords: North Qinling;Huashi Mountain;gold mine;Metallogenic regularity;Metallogenic prognosis收稿日期:2023-06作者简介:黄涛,男,生于1981年,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质调查。
东秦岭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构造背景
矿床地质东秦岭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构造背景*武广1, 2,陈毓川3,李宗彦2,杨鑫生2,刘军1,乔翠杰2(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 河南省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灵宝472500;3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东秦岭钼矿带是世界第一大钼矿带,小秦岭地区是我国仅次于胶东金矿区的第二大黄金产区,东秦岭地区除了上述的钼、金传统优势矿种外,近几年在栾川县南泥湖矿田、洛宁县铁炉坪矿田和汝阳东沟矿田又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中型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
前人对该区矿床成矿系列已有研究(陈毓川等,1994;李厚民等,2008),但对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划分及成矿构造背景方面仍存在分歧。
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和矿床成矿系列划分原则(陈毓川等,2006),将东秦岭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划分为1个矿床成矿系列,即,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Mo(Re)、W、Nb、U、Fe(V、Ti)、Au、Pb、Zn、Ag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5个成矿亚系列,即,(1)与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亚系列、(2)与晚三叠世碱性岩有关的钼稀土等矿床成矿亚系列、(3)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深源浅成中酸性斑岩有关的钼(钨)银铅锌(金)成矿亚系列、(4)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以金为主的矿床成矿亚系列和(5)与早白垩世晚期铝质A型花岗岩有关的钼铅锌成矿亚系列。
现将各成矿亚系列产出的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式、矿床类型和主攻矿种简述如下。
1 与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亚系列该成矿亚系列金分布在小秦岭地区。
早三叠世期间,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碰撞,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并发育韧性剪切带,成矿热液沿着剪切带上升,萃取富金的太华群基底岩石,形成以金为主的热液脉型金(钼)矿床,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
该成矿系列中划分出2个矿床式,即,大湖式、潼峪式。
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作用及成矿类型
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作用及成矿类型摘要:秦岭造山带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其印支期的成矿作用长期受到忽视,但事实表明,印支期的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强烈,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目前已经发现了碳酸盐脉型、造山型和斑岩型钼矿床,卡林型—类卡林型、造山型和斑岩—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等多金属矿床,其中部分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了燕山期的影响。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作用成矿类型1.简介地处中国大陆中部的秦岭造山带,属夹于华北与扬子两大克拉通地块间一巨大的东西向复合型造山带(张国伟,1987)。
其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受到了中外学者的关注。
秦岭碰撞造山经历了长期的板块构造的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于印支期完成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大陆,并由此转为陆内变形。
印支期,秦岭地区岩浆活动剧烈,其成矿作用受到了构造的控制,也奠定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基础。
然而,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长期被忽视,但最近已经发现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多种类型的矿床(陈衍景,2010),这表明印支期秦岭地区成矿作用强烈,找矿潜力较大。
重视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正确认识秦岭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规律、造山带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建立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2.区域构造背景介绍秦岭造山带是长期分隔华北与扬了两陆块的分界线,具复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历史,并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以不同构造体制发展演化,最终形成复合型大陆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整体构造格局表现出“三块两缝”的特征(图1),“三块”为三个陆块,即华北地块北缘、秦岭微地块和扬子地块北缘;“两带”为主缝合带,即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
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北以宝月-宜阳-鲁山-淮南断裂为界,南以阳平关—城口—房县—襄广断裂为界。
秦岭造山带是在晚太古—中元古代洋陆间杂构造基础上,于晚元古代—中三叠世经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主造山期的华北、秦岭、扬子三板块依次沿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带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基本构造格局,并由于后造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成复合型造山带。
浅析西秦岭南带金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2 区域成 矿规律
1 区域成 矿 条件
西 秦岭南带金 、 矿床 ( )就其具体 矿床 而言有其特 殊 的 锰 点 ,
11区域构造条件 . 成矿条件 , 整体上看 , 是地质历史发展特定 阶段 的产物 。 遵循 区域 西秦岭南带地处华南北大陆边缘 , 山带 奠基 于硅铝壳基底 上总的成 矿规律 。 造 之上 , 以裂陷机制为 主导 自元古代 中期首次 裂陷以来 。 经历 了多 表 1控矿因素表 次造 山运动 , 中生带 以来 , 同体系互相叠加 、 不 复合 、 改造 、 长期处 矿床名 地层岩性控制 构造控制因素 岩浆岩控镧 威矿时代 因素 因 素 于强应变状态 。印支旋 回广泛 的陆 内造山作用 , 以构造 亚带 的边 格尔珂 T2 2 灰岩,白云 N w向 压性 断裂为 花岗闪 长斑岩 界作为主运动面发生挤压 , 滑脱 和推覆 ; 燕山旋 回的断褶 断坳 、 推 质灰岩为容矿岩 导矿断裂.近 SN 及 燕山晚期
张剪切 、 对先期构造进 行改造并叠加不 同方 向的新构造 , 但先期 金 矿床 石 向 张扭性断 裂及与 次火山岩、 英安 NwN断裂交汇处 岩、 流纹岩提供 构造格局未发生本质变化 。 区内新 断裂特别发育 , 高级别 的构造 、 为储矿惭 裂. 矿源 、热源。 地层几乎全 以断裂为边界, 而且具有 长期 的发 育历 史。总观西秦 拉尔玛 ∈: 黑色碳硅碎屑 左旋 向西收敛的帚状 石英闪长岩l 鹰 k 岭南带数十处金 、 、 、 、 锑 汞 砷 铜等成矿 的构造控制标 型特 征, 具有 岩( 黄铁 富含 断裂为储矿l 花岗 啦 坶长 岩及 燕山中 晚期 金矿床 为主要矿探层 左右近 东西向 英安斑岩脉及 双重断裂面控制特点 ; 这就是早期 的压性断裂结构 面与 晚期 的张 大断裂为导矿构 色 陆相火山岩. 提 I 4 I7 ” l肭 一 扭性断裂结构面 的复合控制, 不是一 次构造所形成 的断裂结构面 供热源. 性质( 塑性到脆性 变形) , 运动方 向相 反的两期构造运 动成生 而是 坪定 ] 】凝灰质板巍 右旋 向东收敛的帚状 花 岗闪长岩及 【 次生石英岩为容 断裂为储矿断裂 火 山岩提供矿 印支期 241 a 1,M 的断裂面的复合 。早期成生 的压性断裂结 构面为控 矿断裂、 晚期 金矿床 矿岩石 。 向压性断裂为导矿构 源 、热源。 成生 的张扭性 断裂为成矿断裂 。 断裂 ( 早期 紧闭的压性断裂 ) 不仅 造 起控矿 、 导矿作用 、 也起储矿作 用 。 张性 断裂 及伴随产生 的裂 隙、 石鸡坝 T2 2 硅化石英砂氨 l 向 断裂( 旋) 次火山 左 为 岩提供 钙质粉砂巍 少量 导矿构造 右旋 矿溉 热源. 燕 山期 构造界面 , 侵人体凹凸部位 、 岩体超覆围岩部位 、 岩体与 围岩非整 新关 花 岗细晶 花 岗 删 断裂为储矿l 。 啦 合面交会地段及火 山机构 、 火山岩、 次火山岩区低序次断裂 , 为矿 金矿床 斑巍 石英闪长玢 质热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和相对封闭性的空间沉 岩 为 蔼c 。 层 淀场所 , 对矿体的分布、 形态 、 厚度及在断裂构造 中的赋寸部位及 曹家沟 AIY 灰绿色凝 走 向7 l 2 z 压扭性断裂 辉长闪长岩1 . 花 灰岩 千枚岩、 7 其矿化 、 蚀变范围有严格的控制作用 。 不同断裂交叉处 , 主断裂与 古 为储矿黼 岗闪长岩 提供 加里东期4孙缸 金矿床 铁石英砂岩、 碧玉 热源。 次级 断裂交会处 , 产状变化处 、 断裂 断裂与有利岩层或 复向斜交 岩为矿源层 . 会处为有利的成矿部位 。 沟岭子 台铁锰灰 关家沟—术元坝 S 花 岗 N 斑岩 长 岩 锰铁矿化粉 向背斜 N端 “ ” 1 . 2岩浆岩作用 s 形 荑斑岩脉及岩 加里 东期 锰矿床 砂岩、 碧玉岩为 转湾处, 、 腿 断 墙提供热源. 格尔珂 、 拉尔玛 、 评定 、 石鸡坝 、 新关金矿床及 以火 山沉积成 矿源层。 裂发育。 因 的沟 岭子锰 矿床研究可 知 : u矿化在 空间上均 与中酸性小侵 A . 成矿物质来源具多元性 人体 、 山岩 、 次火 火山岩及基性岩有关 , 同位素地质证据说 明金矿 21 从 区域地质背景来看, 口群变 细碧岩 , 碧 细碧凝灰 岩、 凝灰 岩 化系统与这些 火成 活动有成 因上 的联系。它们在金成矿过程 中, u c 、 ic 、 o 蓟县 青 泥 不仅带来 部分成矿物质 、 提供热源 , 而且个别地段 为金 矿的容矿 富含 A 、 u N 、 rc 等金属元素, 系, 白口系 的碎屑岩, 质岩夹中基性火 山岩是矿源层, 富含 g 、 n MoC 、 iA 、b Z e M 、 、 oN 、 gP 、 n 岩石 。 uP 、nM 、 S 、 纵 观全 区金矿空 间分布特 征 , 与热事件有内在联 系 , 矿 等金 属元素:志 留泥 盆两套黑 色岩系富含 C 、 b Z 、 o V、b 均 成 s 、u A 空 下垫 ” 层。区域变质作用为元 期与加 里东构造旋 回, 印支构造旋 回 , 山构造旋 回的热事件相 H 、sA 等成矿元素, 间上处于“ 燕 素从地层 中活化析 出提供 了条件, 了这个条件, 有 即使地 层中成矿 吻合 。 元素丰度不高, 由于其体积巨大, 也能提供矿源 。 硫同位素资料 : 拉 13地 层岩性条件 . S 2. 16 o 九源汞金矿 的 8 2 S 为 区域 金 、 矿床产 出具层控特 征( 1, 锰 表 )地层 ( 包括火 山岩 ) 尔玛金矿床 的 8 介于 一5 ~13%, . 6~1.7 。 0 %, 4 坪定砷金 矿床 的 8 为 了.~95 o 明硫 源来 S 8 . , %说 方面是矿源层 , 奠定了成矿的物质基础 ; 另方面 由于其物理 、 化 58 区 喷发岩富含 A 、 sr、 u A 、' I i 学性质不同 , 其变形形态 、 透性 、 渗 孔隙性及化学屏障则有很大差 自地层或岩浆岩 。如上所 述、 内岩浆岩、 M 、oS 、u等成矿元素, 与金矿床在时空上的一致性, 明 s 、rC 及其 表 异, 构成有利岩层和岩性选择性成矿。 金矿主要产于 中三叠统 、 中
秦岭_巴山地区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新进展
第19卷第1期GEOLOGY OF SHAANXI2001年6月文章编号:1001-6996(2001)01-0001-23秦岭)巴山地区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新进展杨志华1苏生瑞1李勇1苏春乾1姜常义1赵太平2张传林3黑爱芝1梁云1(1长安大学西安,710054;2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53;3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摘要/八五0)/九五0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进展:11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1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
31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Ò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Ó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
41首次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三类沉积盆地,三种盆)山转换,三个发展阶段及三种型式(Ñ、Ò、Ó)的造山带,这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51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三种体制,四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受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
61最先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
71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界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81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
91创立了在统一地质-成矿场制约下的多重岩片控矿论和构造)成矿体系,首次在秦岭提出三种统一地质)成矿场、三大构造)成矿体系、三种矿床模式及三种区域找矿模式。
101首次在秦岭提出超大型矿床的富集部位,大型矿床受鞘褶皱控制的观点。
111对若干矿床的成因提出新认识,特别是西成铅锌矿床、漳腊金矿床的新认识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概述
关耋 键 词:区域成矿背景;构造~成矿体系;矿床区域成矿模式;成矿作用;丝 秦岭 造 吱营 己 笮
中图分类 号 :P611;文 献标 识码 :A;文章 编号 ;1001—1552(2000)01 ̄17
I
1 区 域 成 矿 背 景
根 据 我 们 的 研 究 成 果 ,将 秦 岭 造 山 带 的 发 展 演 化 阶 段 、构 造 体 制 和 构 造 单 元 作 如 下划 分 【1991,1995,1996,1999,杨 志 华 ]。 1.1 秦 岭 造 山带 的 发展 演 化 阶段 (表 1)
表 1 秦 岭造 山带 演化 阶段 划 分表 Table 1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ti evolution of the Qlnlil ̄ orogenic belt
时 代 T!一Q C2一 Tf
Pz}~C 1
Pd— } 一 Pt4
A卜 Prt【 I
拘 造 演 化 阶 段 中国 板 块 裂 解 ,华 北 地 块 、扬 子 地 块 和 新 事 峥 造 山带 形 成 和 发 展 阶 段 ; 盆 (聩 )
(1)该 图是 按抽 拉 构 造观 点编 制 的 ,秦 岭 造 山带 主 要 是 在 中 一新 生 代 时 期 、在 抽 拉 构 造 作 用 下 ,把 各 个 不 同 阶段 、不 同 构造 体 制 形成 的各 类 地 质 体 (包 括 侵 入 岩 )按 非 线 性 、混 沌 动力 学 的 关 系 组 台 在 一 起 的 拼 贴 、镶 嵌 、叠 置 、堆 垛 的 构 造 综 合 体 (带 ),不 存 在 任 何 形 式 的 由北 向南 或 由南 向北 增 生 、拼贴 的加 里 东 、华 力 西 或 印支 期 褶 皱 造 山带 。
秦祁昆成矿域古生代区域成矿规律
秦祁昆成矿域是我国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一个 地区, 北与古亚洲构造域相接, 南与古特提斯构造 域相邻, 两大构造域在该区域的相汇及作用, 形成 了独特的区域构造格局。 依据现今区域构造格局及 地质特征, 秦祁昆地区又可进一步划分出 14 个次级 构造分区 (图 1)。
区域构造研究表明[3, 4], 秦祁昆成矿域区域构造 十分复杂, 其发生与发展经历了前寒武纪陆块增生 和陆壳汇聚、 新元古代—中生代初期主期板块构造 作用 (P t3- T 2) 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发展的复杂演 化过程。 其中, 与古生代区域成矿相关的地质背景 体现在主期板块构造作用阶段。
成矿作用发生在南秦岭成矿带北部, 成矿主要 与泥盆纪热水沉积作用有关, 并有后期造山过程中 的叠生成矿表现, 其叠生成矿主要源于秦岭造山带 华力西- 印支旋回岩浆热力及热液作用。 该类大规 模成矿作用形成了多个大型矿集区和 Pb2Zn、 Fe、 A g 等大型、 超大型矿床 (厂坝、 邓家山、 银洞沟、 大西沟等) [8], 与之相关, 还伴有A u 等的初始富集, 为中- 新生代 A u 的区域成矿奠定了基础 (八卦庙 等)。 412 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海相火山2岩浆成矿作用
在秦祁昆成矿域, 古生代内生、 外生、 变质和 叠生 4 大成矿作用均有不同表现, 反映在矿床类型 上, 更是复杂多样, 甚至对某些矿床的成因归类, 目 前仍在讨论之中。 基于此种情况, 并结合这一地区 现有矿床的成矿特征, 笔者把与古生代成矿作用有 关的矿床划归为 5 大类 (表 1) : 即与岩浆作用 (含 岩浆热液) 有关的矿床, 与海相火山2沉积作用有关 的矿床, 沉积矿床, 变质矿床和叠生矿床。
等
南祁连
加里东—华力西期
与
用 有 关 的
秦巴地区区域矿产特征与成矿规律
秦巴地区区域矿产特征与成矿规律秦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产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分散元素、放射性元素和燃料、化肥、化工、建材、冶金辅助原料等多种矿产。
本区以往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多是分矿种、专题和按行政分区进行的。
本文以甘、陕、豫、鄂、川五省地质矿产局的矿产资料为基础·综合论述秦巴地区的主要矿产共生组合、成矿作用演化历史、矿产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
一、主要矿产共生组合“矿产共生组合”较之程裕淇等(1979)所定义的“矿床成矿系列”具有较为广泛的含义。
它是把工业矿产视为一定条件下由一定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特殊岩石,按照矿产与一定成岩作用过程的关系而划分的多种矿床的组合体。
其中矿床的形成早晚和成因类型均可以不同,但均与同一成岩作用过程有关,一个矿床、矿田产有多种矿产,可称之为“同矿床共生”,数种矿产分别形成的单矿种矿床共生于同一成矿岩石建造,组成一个成矿(区)带,可称之为“同矿带共生力,在同一成岩一成矿过程中,数种矿产的形成具有一定盼先后顺序(或层序),构成一定的“成矿序列";对成矿岩体或成矿物质的陆源而言,数种矿产富集的部位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一定的“矿产分带”。
这样定义的矿产共生组合,有利于在矿床成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的情况下总结区域矿产的共生组合规律,根据成矿岩石建造的分布、规模和特征,分析认识矿产的资源远景。
秦巴地区的主要矿产共生组合有:(一)沉积矿产共生组合包括沉积同生矿床(与围岩同时沉积成矿)、沉积成岩矿床(沉积后成岩阶段形成的矿床)和沉积再造矿床(成岩后沉积成矿物质再次富集成矿)J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沉积作用,产于沉积岩系的一定层位,成矿作用同时受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控制。
秦巴地区已知有铁、锰、铝、钒、铀、铅、锌、汞、锑和磷、硫、重晶石,煤等30多种矿产除能源、建材、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外,沉积矿产约占秦巴地区探明矿产总价值的44.3%,煤矿价值为其他沉积矿产价值的10倍多。
秦岭造山带金属成矿系统
姚书振等: 秦岭造山带金属成矿系统
6 01
成矿系统类型
太古宙海底火山- 沉积成矿 系统
与海底火山喷流
沉积作用有关的
成矿亚系统 中新 元古
代 与 海 底、
岛 弧 火 山 与海底基性- 超 及 岩 浆 侵 基性岩浆作用有
入 活 动 有 关的成矿亚系统
关的 成矿
系统
与岛弧火山喷流
沉积及岩浆侵入
作用有关的成矿
关的亚系统
印支期与浊积岩系有关的
成矿系统
中生代与碰撞造山及 陆内构造- 岩浆活动 有关的热液成矿系统
表 1 秦岭造山带区域金属成矿系统 T able 1 Regional metallogenic systems of Q inling orogen
构造环境
容矿岩石
矿床类型
成矿元素
典型矿床
华北、扬子 地块边缘
沉积体系, 并沿紫阳 ) 岚皋 ) 镇坪一带发育陆内裂 谷环境的碱性杂岩带[ 6] , 说明南秦岭在早古生代晚 期已开始了陆内扩张.
从泥盆纪晚期开始, 南、北秦岭发生初始点接触 碰撞, 南秦岭逐渐与扬子地块分离. 碰撞作用导致北
资料, 在已发现的秦岭金属矿床中, 绝大多数与内生 地质作用有关. 按照目前已探明的金属储量, 秦岭铅 锌多金属矿床以泥盆系热水喷流沉积型最为重要, 大型、超大型矿床多属此类, 火山- 次火山热液型铅 锌矿床在秦岭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金矿床的产出主 要受构造- 岩浆带控制, 优势的金矿类型主要是微 细浸染型与石英脉- 构造蚀变岩型. 汞矿与锑矿多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多旋回复合大陆碰 撞造山 带, 是我国重 要的多 金属成 矿带之 一. 自
秦岭金矿成矿规律
秦岭金矿成矿规律
彭大明
【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0(8)3
【摘要】秦岭地处中国大陆的腹心 ,既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又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多金属成矿带”。
该研究区金矿资源蕴藏丰富 ,现已探明工业矿床 16 3处 ,其成矿类型繁多 ,具备得天独厚的聚金条件。
秦岭幅员广大 ,金资源成矿规律明显 ,五大帚状构造严格地控制着各类金矿的空间定位 ,有较多地域金的成矿条件可与当今世界诸多巨型~超巨型金矿田媲美 ,成矿远景极其可观 ,预计今后相当长时间内 ,都必然是黄金工业的用武之地。
【总页数】1页(P10)
【作者】彭大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议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以大湖金矿为例
2.西秦岭寨上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与成矿规律
3.南秦岭龙头沟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
4.秦岭凤太矿集区铅锌金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5.秦岭凤太铅锌-金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